天子交托的重任, 周王自然要擔當,也果然能擔當。他扶著父皇喝了口水, 定了定神, 溫和而堅定地應道:“父皇放心,兒臣必定竭力而為。且此事也不光有兒臣和朝中諸大臣用心, 宋知府也早辦了學校教授他所知所學……”


    宋大人當初才建好工業園, 就建了漢中府職業技術專修學院, 如今已招了學生在學, 朝廷遴選出賢材, 到那裏書院、實習工坊都是現成的。


    隻要人過去, 立刻就能學起來。隻要這些人肯用心, 必定能學得宋先生全副本事, 報效朝廷。


    天子訝然道:“他竟這麽早就準備將此種祥瑞之法授與普通學子,不愧是今科魁首,有大儒心性。”


    不過臣子做事周全是理所應當, 自家兒子有擔當、能任事, 才是最值得誇獎的。周王當初能容宋時在漢中收容流民,更肯為幾個逃人清查邊軍強征民壯之事,上書請改軍屯為商屯……這樣的胸襟氣度, 任事之能, 方不愧是他的兒子。


    可兒,可兒。


    天子撫著周王的背說:“父皇信你。回去與你妻兒道別,回漢中早做準備,這場廷推要不了十天半月也該有結果了。你不必擔心妻兒, 有你母妃在,自然替你拂照她們。”


    周王領旨謝恩,往後宮再拜母妃,回去又與王妃道別。


    王妃才出月子不久,身體尚未完全恢複,周王不忍讓她久坐,便叫她在床上倚著,自家坐在床邊,與她說了要回漢中之事:“而今賢哥兒年紀還小,你身體也未恢複完全,不方便搬動,待過兩年哥兒大些,我便將你們母子接到漢中,咱們一家子團聚。”


    到時候有現成的宋三元給孩子當老師,豈不更勝於上書房的翰林先生們了?


    宋先生與他家淵源深厚,元娘從前隻是小女兒心性,對那樁婚事有所介懷,如今曆遍風波,也該放開懷抱了。


    他湊在床邊喁喁低言,與王妃陳說利弊。桓元娘穩重地應道:“殿下之意,臣妾豈有不明白的道理?其實家兄之前已來勸過我……我也明白宋先生於王爺是良臣益友,我不該因自己一點小心思便遷怒於人。我連累得王爺搬出宮禁,被陛下疏遠,宋大人卻能為王爺贏回聖心……”


    不,不是。他並非隻為宋大人有賢才,才與他交好,更多的是為了他與舅兄之間有龍陽之情、夫妻之義……


    他握住元娘的手說道:“你不必想這些,我也不曾想過用宋先生所進的嘉禾、化肥之類爭勝邀寵。”他頓了頓,又說:“我雖為長子,卻隻是妃嬪所出,如今父皇要迎立新後,再生嫡子,我自然要安心做個臣子。”


    他們身在藩地,一輩子能見著的親戚也就是桓家兄長和嫂……了,親情難得,往後何不好好經營呢?王妃在府中不知外頭的事,他與兩位親家處的時候多,卻深知他們二人情誼之深,隻怕是聖旨都拆不開了。


    桓元娘看向炕上小繈褓裏的世子,極輕地歎了一聲,苦笑著說:“臣妾的心意自與殿下心意相同。待賢哥兒再長幾歲,便請宋先生與家兄為他開蒙,教他做個與父王一般賢德多才的小世子。”


    她伸手抱起孩子,交到周王手中,說道:“殿下多抱抱賢兒。再兩日殿下就要啟程,這一去不知父子們又要多久才能相見,望殿下將賢兒的模樣記在心上。臣妾還想叫人來寫一幅小照留在京裏,等賢兒大些,會認人了,也叫他認認父王的模樣。”


    周王朝她笑了笑,雙手托起嬰兒,心滿意足地逗弄幼子,想象著將來一家人在漢中府團圓和樂的日子。


    而他未來計劃中處處少不得的舅兄此時其實正在自己的嶽家討好嶽父嶽母和兩位舅子。他這趟回京雖沒帶什麽禮物,倒也從居庸關外買了些桔子、柿餅、幹果、山貨,又翻出幾套棉線毛線織的衣裳。


    宋時讓人給他織的衣裳比給周王的還多,他有幾件沒穿過,正好拿來借花獻佛,隻說是宋時叫他幫著捎回家來的。


    老嶽父身材比他短幾寸,看著衣裳長短就知道原不是給自己備的。但這畢竟是桓淩千裏迢迢從漢中捎來的,又是他那寶貝幼子教人織出來的,索性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領了孩子們的情誼。


    衣裳回頭改一改還能穿,實在不行還給他哥哥們呢。


    他叫人收起衣裳,先沒問兒子,倒關切地問了問桓淩這一路上的情形,聽見他們一路上平平安安的,沒遇上什麽達虜、山賊,才安心地吐了口氣,有些別扭地說:“你們沒遇上事就好,若是傷著碰著了,時官兒知道了,豈不又要心疼許久?”


    他可不是自己在意這個比自己一家父子還高的兒媳婦,隻是時官兒愛心疼他,他們做父母的還能怎樣?他隻是怕桓淩真帶著傷回去,叫時官兒傷心罷了。


    桓淩許久不曾受過老泰山這樣別別扭扭的關心,在外奔波數月後再度體驗,竟比從前更能真切體味這種溫暖,含笑答道:“父親大人放心,孩兒隨身帶著時官兒做的千裏鏡,哪裏有虜寇的動靜,隔得遠遠的便能看見,早將人打殺了,如何會叫他傷著?”


    誰讓你叫父親大人了!


    罷了……族譜都上了,又是記在時官兒親兄弟那列上的,叫就叫吧。


    宋老爺其實也容易哄,多誇他兒子幾句,他一身刺就順了,隻是還要撐個長輩麵子教訓桓淩:“你也別嫌老夫老生常談,將來你們二人是要扶持著過一……過日子的,你若有個傷損,我那癡兒該當如何?”


    他還有很多事要陪著時官兒一起做,要替他建起和後世一樣的漢中府,怎會先受了傷,要他照顧呢。


    桓淩認認真真地向老父親保證:“這回隨殿下回了漢中,我就跟著時官兒讀書、教書,輕易不往危險的地方跑了。”


    朝廷如今有意派人學宋時製肥、栽種之事,這都是要在書院裏學的,他這個副祭酒肯定要幫襯時官兒教書。


    不過他不怕。


    他跟著時官兒自學後世小學、初中知識已經有些日子了,如今給侄兒們出個充水排水的應用題、解方程組題、多邊型麵程幾何題等等都是信手拈來,可以現場出題目考校呢。


    朝中諸位大人雖然讀書甚多,但他自問文學算術也不遜於別人,還是教得了他們的。


    他借三位侄兒練了練手,出了滿滿一頁數學題目,考得侄兒們無從下筆,險些齊齊哭出來,終於滿懷信心地跟著周王離了京師。而在他們離京十餘日後,內閣、兩院、吏、戶、工部的那場廷推也結束了,各部先作內推,再經廷推篩選,終於選出十位年少聰慧、耕讀世家出身的進士,沿著周王的軌跡駛向了漢中。


    他們是十一月上旬動身,因回程時各家父母親人都給兒子添了許多年貨,車駕累贅,竟足足走到元宵才到漢中。廷推推舉出的十位天使出發雖遲,到陝西省時卻趕上他們的進度,與周王一行車駕同時進了漢中。


    雖然還不是元宵正日,漢中府一帶卻已經布置起了過節的燈火,連城外村鎮都高挑彩燈,夜裏沿江看來,處處華彩流麗。分明隻是個外省府城,竟有幾分京師的繁華氣象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當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當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