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


    ********************


    英國公張輔,是靖難名將榮國公張玉的長子。


    在靖難之役中,張輔便跟隨父親戰鬥。張玉在東昌戰死後,張輔繼承父職,在之後的夾河,槁城,靈璧等戰役中均立下赫赫戰功。永樂帝登基大賞功臣,被封為新城侯。


    前麵說過,永樂四年九月,永樂帝發兵安南攻打篡位的胡朝,大將是誰呢?征夷將軍乃是靖難第一名將成國公朱能,左副將軍為常駐雲南的西平侯沐晟,右副將軍就是張輔。十月,朱能病逝行軍途中,永樂帝便敕令張輔為帥。張輔當時隻有三十二歲,臨危受命,然而很多人擔心他是否能指揮這場大戰。


    張輔率領號稱八十萬大軍自憑祥出發,廣發檄文先占領輿論優勢。怎麽發的呢?張輔命人製作了很多竹牌,用油漆寫了胡朝的二十大罪狀在上,如何殺戮陳朝王室,如何伏兵害死了陳天平等等。竹牌投入大大小小的河流之中,順水而下,霎時安南全國嘩然,民心轉向明軍,即刻不少鄉民主動歸附。


    張輔一路過關斬將,過四江經水戰,克多邦城,甚至戰大象。匪夷所思地七個月便破了安南全境,共四十八個府州!一百八十個縣!戶三百一十二萬! 永樂五年,胡朝篡位的國王太子諸王將相大臣全都押回京師應天府,永樂帝龍顏大悅。


    找不到陳朝王室後人,永樂帝便將安南國改為了交趾布政使司,詔告天下:“交趾自唐之亡,淪於蠻服者四百餘年,至是複入版圖,同沾聖化。”


    不錯,在當時大明所有人的心中,交趾本是荒蠻之地,大明將之收回版圖,是教化當地臣民,發展其經濟文化。


    張輔在平定戰亂之後,建設郡縣。然而迫於人手不足,隻有幾個大城市用了朝廷派遣的官員,其他大量地方官或自雲南廣西招募,或采用貶謫官員。這成為日後吏治腐敗,交趾叛亂的禍根,但張輔本意是好的。


    其他措施如設置驛站,文書信息流傳和物品流通都大大便利;更大力扶持當地經濟,屯戶種田開礦采珠,將大明的農業紡織等技術廣為傳播。短短幾年,交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謂“易草莽為桑麻,變雕題為華夏,藹然禮義之俗,儼然富庶之鄉”。


    張輔永樂六年整軍回到京師,因此戰功被封為英國公。


    永樂七年,陳朝舊臣簡定叛亂,弄了個姓陳的叫陳季擴的冒充陳朝王室後人,立為王,自居為太上皇。張輔再次南征交趾,大勝後剛回;再亂,永樂九年再征。如此反複三次,一直到永樂十四年冬天,才算平定,張輔回到了京師應天府。


    沒想到,這前腳剛回,又有越族人作亂。還好這次是小規模的造反。張輔再請南征,永樂帝卻堅決不肯了。為什麽呢?


    永樂帝自做燕王時便常征蒙古,做了皇帝之後仍然覺得北疆蒙古邊防是頭等大事,為此不惜親自上戰場,禦駕親征。然而永樂帝到底是皇帝了,也想找一個獨當一麵的大將代替自己對付蒙古人。張輔此時是大明第一戰將,便想將張輔派在宣府練兵,以鎮守北疆。在永樂帝心中,交趾不過是大明最南端不起眼的補丁之地,重要性遠遠比不上北疆蒙古。


    另外一個原因,張輔是張玉的長子,永樂帝始終記得張玉為了救自己慘遭亂箭射死命喪東昌。交趾蠻夷之地,常有瘴厲,而作戰的打法稀奇古怪,除了大象這種猛獸之外,還有很多野蠻落後匪夷所思的招數。張輔四次南征回來,永樂帝仔細問了作戰經過,暗暗心驚。這種與無知野蠻的較量,是拿性命在賭,萬一有失,如何對得起張玉?


    永樂帝是個重情念舊的人,對靖難功臣尤其愛護,張玉的女兒娶在宮中做了皇妃,也就是張輔的妹妹。這位張皇妃有沒有起到阻止張輔再次南征的作用,不得而知,但是永樂帝顯然是不希望張輔再冒險,特別是在交趾這樣無足輕重的地盤上。


    而西平侯沐晟,本來就在雲南。對付的也是漢人之外的各個少數民族。交趾的人口中最多的是越族人,乃是雒(音luo)越人的後裔,西平侯打交趾,專業對口,而且不用朝廷再萬裏迢迢地派兵。


    所以永樂帝接了戰報,問了問張輔的建議,便下旨西平侯沐晟出兵平叛。永樂十五年的這次潘僚和鄭公證叛亂,很快就平息了。


    皇太孫出了宮城,興衝衝地過五龍橋,走在禦道上。四月的江南已是春夏之交,花紅柳綠樹林蔭翳。遠處的紫金山如龍蟠碧空,參差如畫。


    朱瞻基心情極好,上個月漢王終於離開京城,就藩去了山東樂安。壓在東宮多年的一塊大石頭落地,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太子去給漢王送行,回來後眼睛紅紅的。朱瞻基知道父親是手足情深,可是漢王這些年對東宮的排擠打壓甚至迫害,實在太凶了。楊溥黃淮這些東宮大臣至今還在詔獄呢,父親居然也不著急去把人救出來。也是,皇祖父太強勢,又多疑,父親如此小心謹慎還差點被漢王陷害了,真虧了瑈璿。


    瑈璿,朱瞻基想到這結義兄弟,忍不住從心底笑出來。他到底幹了什麽,居然促使皇祖父下決心送漢王就藩?所有人都不明就裏,直到母親好奇地詢問,父親才含含糊糊地說他是自己大婚那天和皇祖父喝醉了。


    喝醉了!和皇帝喝醉了!朱瞻基想起他在恩榮宴上酒醉的模樣,又是滑稽又是倔強,也許,還有些可愛。


    是的,瑈璿外表柔弱,實際倔得很。婚姻這麽大的事,也竟然被他如願以償,娶到了白煙玉。皇祖父成全他二人,多少是因為內疚吧?南北榜案這麽明顯的冤案,隻因為是太祖定案,就不能翻案。朱瞻基想到這裏,不由歎了口氣。瑈璿和白煙玉兩人七夕同仇敵愾共誓翻案的畫麵,仿佛仍在眼前,然而自己,卻幫不了他們。


    翰林院很近,走不幾步便到了。門口的護衛見是皇太孫,急忙行禮,朱瞻基擺擺手示意不必作聲,自行走到了瑈璿所在的編修苑。


    房中傳來瑈璿清脆的聲音:“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複何憂也!’,所以為人臣者,時刻牢記法大於言,如戴胄所說‘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耳’。這個意思明白吧?”


    然後是一個略微僵硬的口音:“陳狀元這一說,晚生明白了。那麽‘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這中間的信,也不僅是言行之信了。”


    瑈璿讚道:“不錯。關鍵還是法令,製度之信。倘若朝令夕改,有何信可言?‘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這中間的欺,不僅是武力欺負,更重要的是維持法令和政策的一貫性。”


    朱瞻基聽了一會兒,不禁麵上含笑,推門而進,果然是阮光耀,正捧著書本向瑈璿討教。這兩個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了,阮光耀從當初那個鼻孔朝天的淺薄青年,蛻變得如此謙遜有禮厚重沉穩,瑈璿功不可沒。


    二人見了朱瞻基都有些意外,阮光耀急忙行禮拜見,瑈璿照例嘻嘻笑著問道:“今兒早?沒事啦?”


    朱瞻基顧不上寒暄,笑道:“就是來和你商量”,看了看阮光耀。阮光耀現在也識趣得多,連忙起身告退。


    瑈璿見朱瞻基神神秘秘,有些奇怪:“怎麽了?”


    朱瞻基笑眯眯地:“想不想去看看西洋?”


    瑈璿睜大了眼睛:“西洋?你是說,你是說……”望著朱瞻基說不出話來。


    西洋,當時的中國以南海為界,把通往各國的海路分為東洋和西洋。“婆羅,又名文萊,東洋盡處,西洋所自起也”。也就是說,以加裏曼丹島北部的文萊為界,東邊的太平洋為“東洋”,西邊的印度洋就是“西洋”,包括馬六甲海峽以東的南洋地區。


    朱瞻基拍拍他,笑道:“就知道你會高興。鄭和下個月第五次下西洋,我和皇祖父申請了,一起跟著去見識見識。我們可以去各個番國,來回玩兒個一兩年呐。”


    “我們?你帶我去?”瑈璿不由拍手,興奮地有些難以置信。


    “當然啦!你做隨行記室。” 朱瞻基不由有些得意。二十多歲了,這還是第一次皇祖父同意自己單獨出門。哈哈,可以自由自在出宮出京城,下西洋,還和好兄弟一起!


    大明初建之時,明太祖麵對海陸兩麵危險:即北方的蒙古,東南地區方國珍張士誠殘餘勢力逃入沿海島嶼,以及倭寇的威脅。朱元璋采取了守勢,西北重兵守邊,幾個能打的兒子駐邊疆;東南除了沿海設置衛所建立海防部隊之外,嚴禁百姓下海,即所謂的“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政策。雖然對海外公共詔告歡迎繼續來朝貢,精明的明太祖看出這些朝貢對大明並無多少經濟利益,所以嚴格規定了每次朝貢的時間間隔,人員數量等。簡單地說,明太祖主要致力於已有國土上的安寧和富強。


    所以當永樂帝即位的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向暹羅爪哇蘇門達臘呂宋等周邊的海外國家遣使頒了“即位詔”,宣布了大明的對外政策,要求各國朝貢貿易時,前來朝貢的國家並不多。朝鮮,日本,琉球幾個而已。永樂大帝,不免有些怏怏不樂。


    待得永樂帝下馬治國幾年,洪武時期的初步繁榮發展為鼎盛。“是時宇內富庶,赴入盈羨,米粟自輸京師書百萬石外,府縣倉廩儲積甚豐,至紅腐不可食。”永樂盛世的全國人口征糧和稅收都是大明276年中的最高紀錄,經濟繁榮到頂峰。


    永樂帝馬上征戰多年,疆土意識濃厚,中國曆史上,有幾個五次禦駕親征大漠的皇帝?永樂大帝朱棣一人而已。而海洋對於他來說,是更遼闊的疆土。


    而古都金陵,其特有的包容開放的人文地理環境,豐厚的曆史文化積澱,更進一步激發了永樂帝,以及鄭和這些勇士的開拓精神。金陵地處吳頭楚尾,自越王勾踐滅吳在金陵修建“越城”,至大明在此建都,金陵已有了一千七百多年建城史,一千一百多年的建都史。在這悠長的曆史長河中,金陵是南北文化和東西思想的會聚之地,在飽經滄桑的發展曆程中,在每一次改朝換代的浴火重生中,金陵經曆了一次次理想信念的撞擊,蘊生出特有的不懈不屈的民族精神,創新開闊的博大視野。


    正是因此,永樂帝不安於守疆,而是要航海到“際天極地”,開拓新世界,展示文明大國風範的同時,掌控西洋新秩序。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公曆7月11日,2005年這一日被立為中國“航海日”)開始了連續的鄭和下西洋的遠航。


    “哇!太好了!” 瑈璿和朱瞻基一樣,是個貪玩的,開心得笑彎了眼睛:“就是下個月?要準備什麽不?”瑈璿可還沒見過海,但是出身水鄉,想來海洋不過比吳江寬大一些,倒也並不怎麽害怕。


    朱瞻基笑道:“沒什麽特別的,你把自己用的東西帶好就成。比如塞鼻子的布條啊,別再滴得到處是鼻血。”


    瑈璿一怔,卻見朱瞻基麵帶戲謔,反應過來他是拿自己開玩笑,不由跺腳:“還笑話人呐!”停了停道:“不過阮光耀剛才還說想回交趾,能不能


    把他帶上?讓他跟到占城。說是他母親正月時就派快馬來催他回家,他本想等鄉試的,這個月又來催過,估計沒法等了。”


    朱瞻基紮紮手隨意笑道:“你看著辦好了,那麽多寶船,不多他那幾個人,到了占城還能給咱們做個向導。”好奇地又問:“他這放棄鄉試,不可惜嗎?折騰了快兩年,就這麽不考回去了?”


    瑈璿抿嘴笑笑,不肯多說。阮光耀極為刻苦,幾乎是頭懸梁錐刺股,三天兩頭捧了書本來討教。有時候自己不在,就問甘棠。可是學問一道,顯然也需天資,阮光耀比起一年多前是進步很大,可如要參加鄉試,與直隸一省的才子競爭,估計懸。


    瑈璿見朱瞻基目帶詢問,含糊地道:“他家裏有事,當然母親重要。回去就回去吧,在交趾肯定也算大才子了。”


    朱瞻基不再多問,兩人興頭頭地籌劃起帶什麽東西,去哪裏停留。


    朱瞻基想把桃葉帥和通州將帶上,瑈璿卻擔心海上氣候它們不一定適應。兩人商量半天,朱瞻基終於同意不帶,條件是瑈璿再一起去捉。


    朱瞻基又取出一份航海圖,名叫《自寶船廠開船從龍關出水直達外國諸番圖》(後世稱《鄭和航海圖》),厚厚的共有二十幾頁。瑈璿打開仔細看時,圖上繪有山形岸勢,淺沙,礁岩。又標明了各國方位,停泊地點。更有航線,注明了針路(航向)更數(距離)。


    瑈璿看了會兒問道:“這些標注是方向導航用的嗎?”


    朱瞻基點點頭:“導航主要用兩種技術,一是用方位指南針和羅盤來定位的海道針經;二是過洋牽星術。你看這海圖的最後兩頁就是過洋牽星圖,標明了牽星數據,就是以觀測星空的高度仰角,來測天定位指導航行。”一邊指著標注的星辰和瑈璿細細討論。


    枉瑈璿滿腹詩書,牽星圖上的星辰也並不能全識。北辰星,華蓋星,織女星,北鬥頭雙星這些知道;燈籠星,西北西南布司星這些就不甚了了。而星辰高度即所謂的“指”數就更不懂。


    兩人看了會兒不明所以,決議明日再去問鄭和。


    圖上還有密密麻麻的小字,注著“過淺”“有高下泥地”“有沉礁打浪”“往回可近西,東恐犯石欄”等等。瑈璿看得連聲稱讚:“不知道鄭大人這下了多少功夫?這水深是怎麽測出來的呢?”


    朱瞻基笑道:“這個我知道。聽聞是船至測量地時,把長繩尾端係上鉛錘,垂至海底,自長繩入水長度可知水深。鉛錘拎上來,根據錘上粘附的泥沙,便可判斷地貌。”


    瑈璿拍手:“真是聰明。哥哥你也了不起,懂這麽多。”


    正說的熱鬧,榮冬匆匆跑進來:“殿下!可找著您了!娘娘著急啦,今兒太孫妃生日,都等著您呐!”一邊說著一邊拿起朱瞻基的外衣。


    瑈璿後來才知道,榮冬榮夏都是錦衣衛的,官居鎮撫,可不小。回想第一次見麵時二人幫朱瞻基拎著蛐蛐籠,不由好笑,堂堂錦衣衛鎮撫呐!


    朱瞻基嘟囔道:“一年到頭,過生日就沒個消停!這又非要等我做什麽?”抱怨著,還是站了起來,對瑈璿歉意地道:“我先走了哈,明兒來找你。”榮冬連催帶推,好容易走了。


    瑈璿好笑地望著二人的背影,朱瞻基大步而行,榮冬要小跑著才能跟上。他還是那麽高大軒昂,卻比三年前更魁梧了些,不知何時,已不是少年了。


    瑈璿望著望著,漸漸地笑容消散,心中酸楚。直到他大婚那天心痛到吐血,才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原來他早已刻在了自己心中,無可替代。


    原來,心真是會痛的。那種撕裂破碎的感覺,在今日初夏明媚的陽光下,仍然令人搖搖欲墜。


    瑈璿自袖中取出白玉促織,輕輕摩挲。仿佛那日初見,桃葉渡,月光下,那一個錦衣少年。


    甘棠幾個月前離開翰林院,去了工部。瑈璿奇怪為什麽,甘棠說是自己想多些曆練,瑈璿不明白,甘棠卻不肯多說,悄悄地就搬走了。胡亂收拾了案幾,出門踱步在禦道上,瑈璿心酸地想:“和他就是這樣了吧?能這樣常常見到,嬉笑玩耍,很好了吧?”


    “想什麽呢?神不守舍的?”麵前忽然一人攔住問道。


    瑈璿嚇了一跳,定睛看時,朱瞻壑正等在翰林院大門口。今日一身白緞錦衣,撒花箭袖,頭戴金冠,瀟灑倜儻之餘份外招搖。漢王全家去了封地,世子卻按祖訓留在了京城。這是太祖時立的規矩,藩王世子在京城受教育,也許是做人質。


    此次漢王被永樂帝勒令就藩,漢王府一家自然愁雲慘淡。漢王朱高煦更是悲憤莫名。這不僅僅是換個住處,這意味著父皇徹底拿定了主意將皇位繼承人鎖定朱高熾。自己被宣告皇位從此沒份的同時,也被逐離了京城的權力中心。回想自靖難起,自己拚死拚活衝鋒在前,父皇也曾幾次表示要立自己,卻原來都是忽悠,都是欺騙!臨行送別,朱高熾還假惺惺地落淚!父皇還叮囑那麽多廢話!都是騙人!朱高煦昂首不顧而去,滿腔怨憤。


    要到很久很久以後,漢王才體會到永樂帝的一片苦心,才真正明白父親和兄長的舐犢與手足深情。然而世事殘酷,待得明白之時,往往都已經遲了。


    朱瞻壑也難過了好一陣。父親謀取太子位無望,自己也就是個漢王世子了,想想實在沒勁。要一個人留在京城,在皇祖父眼皮底下受教訓,父親還布置了充當耳目的任務。難道還會有什麽轉機嗎?太難了,不但太子在前,還有個皇太孫!雙重障礙,這輩子大概都沒指望了。朱瞻壑灰心之下,頗借酒澆愁了一陣,與其他藩王世子一起走馬獵鷹,觀花冶遊。反正都在宗學中,一呼百應,不愁無人。


    然而朱瞻壑比起其它藩王世子,又自不同。到底漢王是皇帝的愛子,在京城盤踞了十幾年,勢力影響非同小可,特別是武將都和漢王關係交好,就連英國公張輔也是漢王的靖難戰友。所以家人走後,朱瞻壑隻稍稍難過了幾天,便發覺反而是更自由了。於是放心大膽地玩樂,念念在心的第一便是陳狀元,今日索性侯在了翰林院門口。


    瑈璿無奈,行禮問候:“小王爺”,心中暗暗叫苦。朱瞻壑笑道:“都忙完了吧?你這每天寫寫畫畫倒蠻辛苦。走,去吃點兒東西吧?”


    瑈璿勉強笑著推辭道:“難得小王爺厚愛,隻是內子在家等我,今日實在不便,改日定當奉陪。”話一出口不由懊惱,這個理由弱爆了,怎麽也該編一個大人物在內呐。


    果然朱瞻壑一聽就笑:“什麽‘內子’,你還當真了! 你娶親那會兒我就說你是掩人耳目。得了,別多說了,走吧!今兒太湖新送來的白魚白蝦,活蹦亂跳的,你不是喜歡?”不由分說,摟住了瑈璿的肩膀就往前走。


    瑈璿被擁著,不由得踉踉蹌蹌隨他而行,心裏有些驚慌。真隻是吃湖裏的魚蝦也就罷了,這漢王世子的意思,顯然是要連自己一起吃了,一旦被他發現自己是女子,可怎麽處?而這“掩人耳目”四字更是令人心驚,朱瞻壑聰明是真的聰明。


    午後的禦道上甚是冷清,雖然各個部署門口都有護衛,可難不成叫救命?漢王世子不過說是請吃飯,這也構不成侵害啊!瑈璿額頭冒汗,仰頭望天,偶爾飛過一隻麻雀,濟得甚事?


    朱瞻壑親親熱熱擁著瑈璿的肩,隱隱竟然聞到股特殊的香味,心中得意,繼續笑道:“瑈璿,你們香山也盛產魚蝦吧?不過江南水產,還是太湖的最好,這太湖三白說的是白魚白蝦和銀魚,要在船上烹製最為鮮美,今兒咱們就在畫舫嚐上一嚐。要是你喜歡了,以後多多吃些,對你身子也好。”


    瑈璿聽說是去畫舫,更加著急,道:“小王爺,我今兒真有事,改天好吧?”掙紮著想要甩開朱瞻壑的臂膀,然而人小力弱,竟動彈不得。朱瞻壑和太孫一樣,自幼習武,對付瑈璿自然綽綽有餘,見他臉掙得通紅,猶如粉麵桃花,倒更起了興致。俯身在瑈璿耳邊低低說道:“好瑈璿!你就別想著逃了。今兒咱們快活快活不好?”貼著瑈璿的麵頰,喁喁細語,感覺到瑈璿柔滑細膩的肌膚,心神蕩漾。


    瑈璿大急,連連躲閃,卻被按住了肩膀。瑈璿一橫心,左手一抬,嘬起口唇,就要招呼附近的隨便什麽動物鳥獸,哪怕蛇蟲螞蟻。朱瞻壑懵然不覺,渾不知一場大禍就在眼前。


    忽然身後一人朗聲叫道:“陳狀元!”瑈璿大喜,朱瞻壑大怒,兩人一齊回頭望去,兩個高大的玄色身影出現在禦道盡頭。朱瞻壑心中一涼,今兒個,又要好事泡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歌鹿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姞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姞文並收藏歌鹿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