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


    ********************


    這一日,是元宵佳節,永樂十六年的正月十五。


    昇龍城的街道上,四處張燈結彩,人流擁擠。時有鞭炮聲響起,與道上的笑語聲吆喝聲一起混在硝煙的氣味中,正是佳節景象。


    朱瞻基瑈璿並肩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都掩不住麵上的笑意。劫後重生,瑈璿望著兩邊的街景,仿佛再世為人;朱瞻基回想起過去兩個月的揪心焦急,也恍如隔世。長樂蹲在榮冬肩頭,跟在二人身後,小腦袋靈活地東張西望,不時“吱吱吱吱”發表兩句意見。


    路邊的商販,有些是賣的新年應景物事:鞭炮,煙花,紅包,米酒,貢糕;有些是當地農作物:胡椒,花生,腰果,甘蔗,煙葉等。當然少不了綾羅綢緞胭脂花粉,但是比起繁華的江南,一來品種花樣太少,二來質地粗糙,朱瞻基問了幾次,瑈璿都是笑著搖頭。比起這些綢緞,還不如自己的舊衣改的好。


    還有各路祭祀隊伍,祭地的這裏叫“動土”,祭神農氏的,進香拜佛的,還有專門“求祿”的。同樣擠得道路上摩肩接踵。無非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興旺發達等等。瑈璿一邊看,一邊笑。


    和中原一樣,到處也貼著對聯和“福”字。交趾有一句說過年的民謠“肥肉薑蔥紅對聯,幡旗爆竹大粽粑。”將春聯爆竹與肥肉並列。


    也有賣燈籠的,瑈璿湊上去細看。因為今年是狗年,燈籠中各種狗最多,數了數,十二生肖中的兔子燈卻沒有。朱瞻基笑道:“交趾的十二生肖是傳自中土,可是沒有兔子。你猜猜到這裏變成了什麽?”


    瑈璿驚訝道:“沒有兔子?嗯,卯兔卯兔,難道變成了貓?”


    朱瞻基讚道:“聰明!”順手拿起一個燈籠:“這就是貓燈啊。”


    瑈璿笑:“剛才就看到了,我還以為是老虎燈沒紮好呢。這哪像個貓?不過老虎也不像。這交趾紮燈的,應該到應天府好好學學。”


    說笑間,人群更加擁擠,同時一陣鑼鼓音樂聲傳過來。抬頭望去,文廟前的廣場上,正有戲班子在唱戲。瑈璿好奇地拉著朱瞻基便擠了過去。


    戲台甚是簡陋,就是地上鋪了大的草席,後麵掛一張幕布而已。樂師坐在草席兩側,未上場的演員立在幕布之後,觀眾倒是不少,團團圍住了舞台。草席中間擺了一隻箱子,象是唯一的道具。一位白衣演員站在箱子之前,衣袂飄飄,和樂師一唱一說,有時還和觀眾一對一答。


    榮冬打聽了悄悄說道:“這是這裏的嘲劇,演的這劇目叫《觀音氏敬》。”朱瞻基點了點頭,知道這嘲劇大多是佛教故事,演出伴奏都很簡單,經常是仿照禪宗問答那樣,簡單地說話。而交趾佛教盛行,特別是中原傳來的大乘佛教信徒極多,所以嘲劇挺受歡迎。


    瑈璿望著這白衣大士,是當地京族人扮的,既談不上正大仙容更不論仙風道骨天姿靈秀,頗為鄙陋。不禁想起了白煙玉,想象中的觀音菩薩,應該象她那麽美麗脫俗,仙才卓犖,不帶一絲塵世的煙火氣。


    自己的“殉國噩耗”應該還沒到應天府,她收到這消息不知道會怎麽樣?甘棠當會陪在她的身邊,他二人能有些進展嗎?


    正在胡思亂想,觀音大士下了戲台。樂師也一下子換了,這次坐下許多人,竟然同中原的一樣,二胡笛子月琴琵琶都有。瑈璿好奇的期待中,樂聲響起,竟然有幾分江南絲竹的味道。


    聽著聽著,卻聽出些不同,似乎音域更寬,滑音多,泛音長。榮冬又悄悄說道:“交趾是四宮音階,南北黃鍾和大食。”


    見朱瞻基似乎不明白,瑈璿拉拉他的袖子:“我們是五宮,宮商角徵羽。”不由歎口氣:“煙玉姐姐在就好了,把這些樂師統統比下去。”


    朱瞻基聽瑈璿說到白煙玉,張了張口,又搖搖頭忍了回去,目光重新轉回了戲台。瑈璿娶白煙玉,是為什麽?這兩個女人,真是一個比一個膽大!


    音樂聲中,演員登場了。先是一個母親抱著個小小嬰兒,又說又唱。瑈璿和朱瞻基聽懂了。這地方叫董村,這家人姓董,孩子便簡單稱為“董嬰”,出生三年來不吃不喝不說不笑。二人正覺得荒唐無聊,觀眾卻爆發出一陣陣喝彩,望向嬰兒的目光簡直是崇拜。


    瑈璿朱瞻基對望一眼,都有些好奇,便耐心地接著看下去。


    一群強盜登場,橫衝直撞,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國王上場,頒旨招募勇士率軍禦敵。聖旨的鑼聲鐺鐺鐺響起,董嬰突然站起,吃了幾口飯便立刻長成個巨人,穿鐵甲提長矛,跨上戰馬成了將軍,率領軍隊衝入敵陣。強盜們被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董嬰越戰越勇,長矛折了就順手拔起一叢竹子做武器,揮舞著繼續追殺。終於強盜被趕出了國土,董嬰騎馬騰空躍起,消失在雲霧中。


    因道具簡陋,大部分的情節是靠說唱出來,武器馬匹都是用根竹子代替,雲霧就是塊白布舞來舞去。瑈璿看得有趣,聽到介紹說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聖董天王下凡救世》時,望望那個畫得五顏六色的“英雄”,不由得哈哈大笑。


    一瞥眼,卻見朱瞻基麵色鐵青,滿臉怒容。瑈璿微一沉吟,已經明白:台上的強盜,是明軍的打扮!而國王,董嬰和軍士,穿的都是交趾當地京族人的服飾。這出戲,竟然是將大明朝廷當作了侵略者!


    最糟糕的是,圍觀的觀眾看得興高采烈,不時爆發出轟天喝彩,顯然都站在這聖董天王一邊!瑈璿見朱瞻基額頭青筋暴起,就要發作,連忙握住了他的手掌,輕輕搖了搖。皇太孫感覺到手中溫軟的小手,定了定神,望望人山人海的觀眾,猶豫了一下,終於轉身出了人群。


    二人一時無語,默默沉思。長樂“吱吱”叫著,似乎奇怪為何如此沉重起來。朱瞻基忽然道:“黎利給你解蠱之前,我找他談了一次。”


    “哦?”瑈璿抬起頭,有些意外。


    “他不要金銀錢財,也不要高官厚祿,” 朱瞻基遙望天邊,說得有些感慨:“他要我整飭吏治,還交趾百姓安寧。”


    瑈璿怔了怔,望向朱瞻基,隻見他長歎一聲:“可是,談何容易?皇祖父決意遷都北京,就是將大明國力朝廷精力置於北方;這極南之地的交趾,根本顧不上用心治理。十五府,四十八州,三百一十二萬戶,象如今這樣草草經營,如何能好?”


    瑈璿想了想:“皇帝當年挺身滅胡朝,實是對交趾一番好意。不過‘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皇帝這十年交趾的功業,吃虧在沒有持續。其實可以仿照雲南,象西平侯沐英世代鎮守一樣,在交趾置王封侯,當可保此地安寧。最合適的人選,莫過英國公張輔。”


    瑈璿此時,還當自己是個翰林,議論朝政直言不諱;話出口才想起,自己如今是個女身,這些話還能說嗎?


    朱瞻基卻似沒有在意,搖搖頭道:“你這個主意不賴,皇祖父當年想過,可是張輔卻無論如何不舍得用在這裏。”頓了頓道:“我倒覺得,如果置王封侯了,又與當年安南國王稱臣朝貢有何區別?藩屬國反而省朝廷的錢財精力,當地百姓也更擁戴。”


    瑈璿沉吟道:“那倒是,張輔再好也好不過當地安南國王。可惜陳朝王室無人了,要找個萬民歸心的,不容易。”說到這裏,忽然心中一動,似乎有什麽重要的事,卻一時想不起來。


    二人說話間,不覺到了綠水湖邊。瑈璿遠遠望見湖邊多了塊石碑,似乎是新立的,仔細看時,碑上是“還劍湖”幾個字。朱瞻基察覺到她的目光,笑道:“前兒讓他們把這湖名改了。”


    從此這湖便一直叫做還劍湖,至今仍是河內城中最美風景勝地。


    瑈璿一陣好笑,雙手掩口,低低嗚咽。不一會兒,水麵上微波蕩漾,一條水線直竄過來,果然是那隻巨黿,咧著嘴笑眯眯地到了岸邊。瑈璿蹲下身,輕撫黿頭,一人一黿親熱開聊。長樂趕緊湊了上來,興奮地加入隊伍,“吱吱”不絕。


    朱瞻基無奈地笑笑,遠遠地靜靜望著,隻恨自己是個觀眾。清風徐來,吹得湖水微起漣漪,這一刻的還劍湖,靜謐而美麗。


    忽然一聲“姐姐!”,隨著一個稚嫩的童聲,一個小男孩跑了過來。瑈璿回頭望去,是謝皓!衝到瑈璿的麵前叫道:“姐姐!我就知道你是姐姐!”


    “怎麽是你這小鬼頭?”瑈璿一陣驚喜,捏了捏小孩肥嘟嘟的麵頰。


    謝皓撅起了嘴:“姐姐!別老是叫我小鬼頭,人家不小了嘛!我已經進學了哦,現在是秀才啦!”


    瑈璿吃驚:“你中了秀才?”想想便即釋然,謝皓是在福建長樂學出來的,到這交趾還不是才高八鬥的才子?


    謝皓驕傲地昂首挺胸:“是啊!是昇龍城最小的秀才,也是最有才的!”


    瑈璿愛憐地拍拍他腦袋:“好!以後就叫你謝秀才!”


    謝皓睜大了圓圓的眼睛:“不對!是陳秀才。我現在叫陳皓。”


    瑈璿有些奇怪:“為什麽?”


    “舅舅和娘商量,祖先既然已經改姓陳,我們子孫後代當然應該和祖先一樣啊!我也覺得舅舅講得對。” 謝暠,不,陳皓說得煞有介事。


    “你舅舅?”


    “是啊。我們本來住在姨娘家,不過這就要搬去舅舅家啦!娘說那裏叫藍山,可美可好玩!舅舅家還有四個哥哥姐姐可以一起玩兒!”瑈璿正要開口,陳皓指著遠處道:“看!那就是舅舅。”


    瑈璿順著陳皓的目光望去,果然是黎利,正停在朱瞻基麵前說著什麽。陳皓母親靜靜立在他的身後,麵帶微笑,幾個月不見,氣色好了許多。瑈璿望望黎利,望望陳皓,心中湧起極度的不安。到底為什麽?卻又想不起來。


    陳皓接著笑道:“我知道秀才才是第一步,我還要考舉人,等我中了舉,我就去京城應天府,考貢士,考進士! 姐姐,到時我去找你好不好?”


    瑈璿隨口答應著,冥思苦想。幾個人緩步走了過來,瑈璿福了兩福,笑道:“多謝黎巡檢這次出手相救。”黎利連忙謙遜還禮,幾人寒暄了好一會兒。朱瞻基笑道:“我這裏正和黎巡檢說,咱們下個月走,讓他有什麽事去找黃福或是去京城都無妨。”


    黎利笑道:“我們今日回藍山,就不再來昇龍城了。我兄妹這會兒奏個曲子為二位送行,請容汙尊耳。”說著側頭衝陳母微微示意,陳母自懷中取出一隻短笛,橫在口邊吹奏起來,笛聲清越高亢,瞬間穿透午後的陽光,飛躍在碧空之上。


    黎利昂首唱道:“祥光風好錦帆張,遙望神仙複帝鄉。萬重山水涉滄浪,九天歸路長。”陳皓走上兩步,牽著舅舅的手,一起唱起來:“情慘切,對離觴,攀戀使星郎,原將深意為邊疆,分明奏我皇。”


    瑈璿知道這是安南國黎朝時,大宋使臣李覺出使安南,贈了國王黎恒一首詩,黎恒歡喜之下,便在李覺返宋時讓安南的匡越大師吳真流作詞送行。辭句雖然淺顯,卻是安南有史可考的最早的詩詞作品,也是大宋與安南友好的代表物。陳皓來交趾不過幾個月就已經唱得如此流利,可見這詞在此流傳之廣。


    朱瞻基不知道這個典故,但是聽詞意甚是恭敬,不由微微頷首。黎利的聲音粗獷遼闊,陳皓的稚嫩清脆,一高一低縱橫交錯,盤旋在悠悠白雲之下。


    朱瞻基忽然心中感慨,黎利是壞人嗎?當然不是。在救治瑈璿之時步步小心,滿懷戒備,隻是因為吃了太多大明官吏的苦頭。身為黎氏族長,費盡心力,散盡錢財也難保全族平安。倘若不是正好碰到瑈璿解蠱,一條性命竟然也要葬送在牢裏。


    雖然拿了當地的縣令知府,雖然關照了黃福多加照看黎阮兩家,可是掙紮苟活在普遍極度腐敗的貪官惡吏之下,黎阮兩家真的能從此平安無事嗎?朱瞻基心中一陣陣歉疚,身為大明皇帝未來的繼承人,此時,竟然做不了什麽。交趾的現狀,不是換一兩個官員就能解決的。


    一曲終了,黎利帶著陳母和陳皓,對朱瞻基深深一禮:“就此別過,祝殿下一路平安。”轉身而行,並不脫泥帶水。隻有陳皓牽著黎利的手,不時回頭望著瑈璿,揚手叫道:“姐姐!你等我哦!我會去考進士的!”直到一排龍眼樹遮住,這才不見。


    瑈璿笑著揮手:“等你!”碧空白雲下,遙望著陳皓小小的身影漸漸走遠,瑈璿忽然“哎呀!”一聲叫出來。


    終於,終於知道了為何心中不安。黎禮在回藍山之前讓謝皓改為陳皓,難道是有預謀?胡朝殘暴,交趾貪婪蠻橫,人心思陳;而陳皓,就是堂堂正正的陳太祖後人。


    朱瞻基關心地問道:“怎麽?”


    瑈璿搖搖頭,苦笑道:“沒什麽。希望,希望是我想多了。”


    榮冬插口道:“殿下,微臣看這黎利神態決然目光堅毅,怕是會生事。要不嚴加看管,或者將他的家人扣在昇龍城?”


    朱瞻基遙望黎利三人的背影,歎道:“寧人負我,我不負人。他這次救了陳姑娘性命,總不能恩將仇報,讓他去吧!他若真想生事,也是以卵擊石。”


    榮冬還欲再說,朱瞻基擺擺手不想聽。榮冬與瑈璿對望一眼,都從對方臉上看到了極大的擔憂。


    永樂十六年正月二十九,黎利在交趾清化府藍山起兵,自號“平定王”,擁立陳朝王室後人陳皓為國王,傳檄交趾四鄉,要恢複安南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歌鹿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姞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姞文並收藏歌鹿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