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想無法準確評價與定義自己的父母。
她覺得他們是世上最無私的爸媽, 也是最自私的爸媽。
尤其是她的父親,在母親壽終正寢一個月後,他也一聲不響跟著走了。
收到父親寄來的包裹後, 岑想急急忙忙趕到他們家, 隻能見到平躺在床上的老人, 好似入夢一般, 雙目安詳地合攏, 無名指上還戴著他們早已褪色的婚戒。
他穿著體麵, 全白的頭發也梳得一絲不苟, 像是要去赴心上人的約會。他也隻睡在一邊,如同身邊還有愛人共枕同眠。
而之前這段時光, 岑想都盡可能地陪在父親身邊, 她知道父親對母親用情至深,害怕他想不開過不去。
但父親並沒有表現出極大的傷痛,他看起來無悲無怨,隻有條不紊將母親的後事料理妥當。
之後就經常坐在家門前,看著遠方, 看天空, 樹林與水澗。
一坐就是一整天,目光邈遠。
這是他們拿來養老的房子。
母親七十歲生日後, 兩人都遠離都市喧囂,在靜謐的郊區買了間兩層民舍,重新裝修成他們喜歡的樣子,從此在那邊安享晚年。
房子還有個漂亮的院子, 父親無所不能,可以當院士也可以當園丁,將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條, 春天花團錦簇,冬日覆滿薄雪。
岑想立在床邊,知道叫救護車已是徒勞。過了會,她開始不受控製地流淚。
眼前一幕並不意外,卻足夠讓她傷心。
母親臨終前曾跟她嘀咕四個字:“你別攔他。”
岑想問:“攔什麽。”
母親笑而不語,把她格走,叫父親過來說話。
她現在知道了。
她的父親又要去追她,去陪她了。
父母的後事都低調安靜。
就像他們曾經的婚禮一樣。
岑想結婚時,賓朋滿座,現場被布置成花海,眾人在海風裏舉杯交賀。
她好奇問母親,你們當時也這樣嗎,母親搖頭,說他們隻出去旅了趟遊。
但細節沒講。
岑想在墓園裏待了半天,看著刻碑師傅小心翼翼將父親名字篆上,丈夫全程陪伴,擔心她情緒崩潰。
一個多月前,父親在做同樣的事情,但他是蹲在墓碑前的,不願居高臨下。
母親名字旁邊並排空出了一列,那是他特意給給自己留下的。
岑想清楚,但她沒想到會來得這麽快。
她的父親,都八十二歲了,麵對母親,還像毛頭小子一樣,急不可耐,敢於兌現。
父親生前在學術上成就斐然,桃李滿園,與母親二人的大多收入都用於公益事業。
許多同行,許多學生,許多受助者聯係上她,想前來吊唁,岑想都一一謝絕,這是父母的決定,她必須履行。
父親頭七後,岑想才敢仔細去看父親留給她的東西。畢竟,收到包裹的第一秒,她就隱有預感,裏麵盛放著他的道別。
與他這個女兒,與這個已經沒有母親的世界。
那是一封父親的手寫信,還有一本相集。信的內容平實且平淡,除去開頭對她的歉意,下麵則描寫了相冊裏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
岑想終於知道了他們婚禮的細節,也終於知道了他們愛情的細節。
他們生前很少與她詳說戀愛經曆,隻說是爸爸追媽媽的,說媽媽是爸爸的恩人。
他們恩愛得無緣無故,又理所當然,好像命定的一般。
中學的時候,老師曾布置過一道作文題,叫“你所認為的世界上最好的愛”。
班裏很多同學寫了父母對自己的愛,岑想卻沒有,她寫了父母之間的愛。後來這篇作文因出發獨特,情真意切,被當做範文貼在了教室後牆上。
她翻看著相冊,淚流滿麵地想,如果在那之前就可以知道這些,那她那篇作文一定可以寫得更好。
但寫得再好,也好不過父親這封遺書了。
不,用遺書來形容它並不貼切,它更像是一部溫情的影片,一首美麗的詩歌。
原來,父親曾是母親資助的貧困生,那樣如鬆如竹,氣質卓絕的他居然也曾瘦弱無靠,深陷泥沼。
原來,他們的婚禮也隻有兩個人,在一個人少的小小島嶼上待了近半個月,沙灘如金毯,海水像藍寶石,到了晚上,他們會在密密星河下接吻,相擁著倒進浪潮裏翻滾。自拍的合照很潦草,但儀式感到位,他們自備了白紗與禮服,在風裏搞怪地做表情,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好像全世界隻剩這雙人,隨性又美妙。
原來,她的誕生是母親的主意,父親起先頗有異詞,擔憂會影響她身體,後來母親同他好商好量,並同意孩子跟自己姓,父親才改口答應。
整個孕期,母親並不舒適,前期孕反嚴重,後期又先兆早產,父親無微不至照看的同時,經常懊悔到偷抹眼淚,對自己當初的決定氣恨不已。
好在生產那天還算順利,之後看著她一點點長大,父親才慢慢與自己和解,接受了她,他們之間的第三人。
原來,她之所以會叫岑想,是因為生性浪漫的母親早早就想好了孩子的名字,李想。但後來情況有變,她隨了母姓,母親隻好在小名上做文章,起了個與父親同音的“鯉”字。
……
他們這一生都在為對方著想,卻都認為做的不夠。
信的末尾,父親字跡工整,口吻卻格外放鬆:
“你猜你媽媽走之前跟我說了什麽,她問我還記不記得我們領證前一年的戲言。
我說:我怎麽會不記得。
她像個小女孩一樣噘嘴:我本來想大大方方地走,可我一想到要離開你,要一個人走,要在另一個地方獨自生活不知道多少年,我就受不了,所以我還是自私點,想要你陪著,小男孩兒,你願意嗎?
我怎麽可能不願意?怎麽能夠讓她獨自遠行?怎麽會隻是戲言?
即使她不說這些,我也會風一樣追過去,趕到她身邊。
鯉鯉,這是我們的約定,我必須履行諾言。
你媽媽還在等我,我要繼續去當她的小男孩兒了。
原諒我也一樣自私,再見,我的女兒,我和媽媽永遠愛你。”
他的落款並非父親。
而是“李霧。”
他自己。
他早已抉擇,無悔亦無畏。
怎麽會有這樣奇怪的父母。
岑想紅著眼,闔上相冊,收好信件,又揚起嘴角。
她這一生恐怕都無法對父母的愛情感同身受,但她確信,能夠成為他們的後代,能親曆這世間最好的愛,哪怕僅為觀眾,已是今生至幸。
作者有話要說: 錦鯉夫婦到這裏就正式結束啦。
一直很喜歡嚴歌苓一句話:“寫作之於我,便是一種秘密的過癮。
本質都是要從自己的軀殼裏飛出來一會兒,使自己感到這一會兒的生命比原有的要精彩。在這時,你願意寬諒,與世無爭,為了去滿足那“癮”,你不和世人一般見識。你相信他們身不由己,而你有那麽個秘密辦法,能給自己一刹那的絕對自由。”
希望看書的各位亦如此。
感謝陪伴。
本章2分評都會發紅包。
方便的話麻煩大家順手收藏一下我的作者專欄以及預收文《庸俗童話》,
先婚後愛文,男女主依舊不是完美人設(我就好這口
【文案】
一開始,周謐以為張斂是她的童話節選,
不料後來,他卻成了讓她冷笑三聲的現實文學。
一開始,張斂以為周謐個性灑脫極其省心,
不料後來,她卻成了除他以外誰都對付不來的事兒精。
本文又名《上班第一天發現老板是自己炮友怎麽辦》
一個“嫁狗千萬別隨狗而是要比他更狗”的故事
她覺得他們是世上最無私的爸媽, 也是最自私的爸媽。
尤其是她的父親,在母親壽終正寢一個月後,他也一聲不響跟著走了。
收到父親寄來的包裹後, 岑想急急忙忙趕到他們家, 隻能見到平躺在床上的老人, 好似入夢一般, 雙目安詳地合攏, 無名指上還戴著他們早已褪色的婚戒。
他穿著體麵, 全白的頭發也梳得一絲不苟, 像是要去赴心上人的約會。他也隻睡在一邊,如同身邊還有愛人共枕同眠。
而之前這段時光, 岑想都盡可能地陪在父親身邊, 她知道父親對母親用情至深,害怕他想不開過不去。
但父親並沒有表現出極大的傷痛,他看起來無悲無怨,隻有條不紊將母親的後事料理妥當。
之後就經常坐在家門前,看著遠方, 看天空, 樹林與水澗。
一坐就是一整天,目光邈遠。
這是他們拿來養老的房子。
母親七十歲生日後, 兩人都遠離都市喧囂,在靜謐的郊區買了間兩層民舍,重新裝修成他們喜歡的樣子,從此在那邊安享晚年。
房子還有個漂亮的院子, 父親無所不能,可以當院士也可以當園丁,將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條, 春天花團錦簇,冬日覆滿薄雪。
岑想立在床邊,知道叫救護車已是徒勞。過了會,她開始不受控製地流淚。
眼前一幕並不意外,卻足夠讓她傷心。
母親臨終前曾跟她嘀咕四個字:“你別攔他。”
岑想問:“攔什麽。”
母親笑而不語,把她格走,叫父親過來說話。
她現在知道了。
她的父親又要去追她,去陪她了。
父母的後事都低調安靜。
就像他們曾經的婚禮一樣。
岑想結婚時,賓朋滿座,現場被布置成花海,眾人在海風裏舉杯交賀。
她好奇問母親,你們當時也這樣嗎,母親搖頭,說他們隻出去旅了趟遊。
但細節沒講。
岑想在墓園裏待了半天,看著刻碑師傅小心翼翼將父親名字篆上,丈夫全程陪伴,擔心她情緒崩潰。
一個多月前,父親在做同樣的事情,但他是蹲在墓碑前的,不願居高臨下。
母親名字旁邊並排空出了一列,那是他特意給給自己留下的。
岑想清楚,但她沒想到會來得這麽快。
她的父親,都八十二歲了,麵對母親,還像毛頭小子一樣,急不可耐,敢於兌現。
父親生前在學術上成就斐然,桃李滿園,與母親二人的大多收入都用於公益事業。
許多同行,許多學生,許多受助者聯係上她,想前來吊唁,岑想都一一謝絕,這是父母的決定,她必須履行。
父親頭七後,岑想才敢仔細去看父親留給她的東西。畢竟,收到包裹的第一秒,她就隱有預感,裏麵盛放著他的道別。
與他這個女兒,與這個已經沒有母親的世界。
那是一封父親的手寫信,還有一本相集。信的內容平實且平淡,除去開頭對她的歉意,下麵則描寫了相冊裏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
岑想終於知道了他們婚禮的細節,也終於知道了他們愛情的細節。
他們生前很少與她詳說戀愛經曆,隻說是爸爸追媽媽的,說媽媽是爸爸的恩人。
他們恩愛得無緣無故,又理所當然,好像命定的一般。
中學的時候,老師曾布置過一道作文題,叫“你所認為的世界上最好的愛”。
班裏很多同學寫了父母對自己的愛,岑想卻沒有,她寫了父母之間的愛。後來這篇作文因出發獨特,情真意切,被當做範文貼在了教室後牆上。
她翻看著相冊,淚流滿麵地想,如果在那之前就可以知道這些,那她那篇作文一定可以寫得更好。
但寫得再好,也好不過父親這封遺書了。
不,用遺書來形容它並不貼切,它更像是一部溫情的影片,一首美麗的詩歌。
原來,父親曾是母親資助的貧困生,那樣如鬆如竹,氣質卓絕的他居然也曾瘦弱無靠,深陷泥沼。
原來,他們的婚禮也隻有兩個人,在一個人少的小小島嶼上待了近半個月,沙灘如金毯,海水像藍寶石,到了晚上,他們會在密密星河下接吻,相擁著倒進浪潮裏翻滾。自拍的合照很潦草,但儀式感到位,他們自備了白紗與禮服,在風裏搞怪地做表情,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好像全世界隻剩這雙人,隨性又美妙。
原來,她的誕生是母親的主意,父親起先頗有異詞,擔憂會影響她身體,後來母親同他好商好量,並同意孩子跟自己姓,父親才改口答應。
整個孕期,母親並不舒適,前期孕反嚴重,後期又先兆早產,父親無微不至照看的同時,經常懊悔到偷抹眼淚,對自己當初的決定氣恨不已。
好在生產那天還算順利,之後看著她一點點長大,父親才慢慢與自己和解,接受了她,他們之間的第三人。
原來,她之所以會叫岑想,是因為生性浪漫的母親早早就想好了孩子的名字,李想。但後來情況有變,她隨了母姓,母親隻好在小名上做文章,起了個與父親同音的“鯉”字。
……
他們這一生都在為對方著想,卻都認為做的不夠。
信的末尾,父親字跡工整,口吻卻格外放鬆:
“你猜你媽媽走之前跟我說了什麽,她問我還記不記得我們領證前一年的戲言。
我說:我怎麽會不記得。
她像個小女孩一樣噘嘴:我本來想大大方方地走,可我一想到要離開你,要一個人走,要在另一個地方獨自生活不知道多少年,我就受不了,所以我還是自私點,想要你陪著,小男孩兒,你願意嗎?
我怎麽可能不願意?怎麽能夠讓她獨自遠行?怎麽會隻是戲言?
即使她不說這些,我也會風一樣追過去,趕到她身邊。
鯉鯉,這是我們的約定,我必須履行諾言。
你媽媽還在等我,我要繼續去當她的小男孩兒了。
原諒我也一樣自私,再見,我的女兒,我和媽媽永遠愛你。”
他的落款並非父親。
而是“李霧。”
他自己。
他早已抉擇,無悔亦無畏。
怎麽會有這樣奇怪的父母。
岑想紅著眼,闔上相冊,收好信件,又揚起嘴角。
她這一生恐怕都無法對父母的愛情感同身受,但她確信,能夠成為他們的後代,能親曆這世間最好的愛,哪怕僅為觀眾,已是今生至幸。
作者有話要說: 錦鯉夫婦到這裏就正式結束啦。
一直很喜歡嚴歌苓一句話:“寫作之於我,便是一種秘密的過癮。
本質都是要從自己的軀殼裏飛出來一會兒,使自己感到這一會兒的生命比原有的要精彩。在這時,你願意寬諒,與世無爭,為了去滿足那“癮”,你不和世人一般見識。你相信他們身不由己,而你有那麽個秘密辦法,能給自己一刹那的絕對自由。”
希望看書的各位亦如此。
感謝陪伴。
本章2分評都會發紅包。
方便的話麻煩大家順手收藏一下我的作者專欄以及預收文《庸俗童話》,
先婚後愛文,男女主依舊不是完美人設(我就好這口
【文案】
一開始,周謐以為張斂是她的童話節選,
不料後來,他卻成了讓她冷笑三聲的現實文學。
一開始,張斂以為周謐個性灑脫極其省心,
不料後來,她卻成了除他以外誰都對付不來的事兒精。
本文又名《上班第一天發現老板是自己炮友怎麽辦》
一個“嫁狗千萬別隨狗而是要比他更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