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百姓也不知哪裏來的熱忱,居然紛紛主動要求參軍。。而負責軍務的福建幾位四品大員盡皆將這些進步百姓招納進來。一時間,整個福建延伸至台灣諸島竟有駐軍達三十餘萬,唯各省之最。但這樣一來,青壯年全投入軍隊,以致田地無人耕種,隻怕到時候難以應付。


    不過這些,王心武早已考慮到。讓各駐軍以千人為一單位,每rì輪流管理農田,協助當地百姓,不致田地荒蕪。種的收成,百姓自當供應一部分以答謝軍隊。這也解決了軍隊人多,軍糧吃緊的問題。同時,一部分荒山也被充分利用,進行開墾,竟也弄出千萬畝桑田出來。倒讓福建及台灣變為富庶之地。


    福建一直執行年餉製。但依兵部對福建的兵力部署,隻能讓福建駐軍十萬。那麽剩餘這二十萬新募士兵則無餉可發。若有人起哄來,隻怕福建會生出嘩變。此事讓王心武十分為難。


    年關將至,士兵盼著年餉能及時發放,到時寄回家中,以安頓一家老小。士兵們盼得越急,王心武就越發頭疼。,


    鄭淑靜見王心武因這些煩惱事而容顏憔悴,十分心疼,遂安慰王心武道:“我已經與額赤格商量過。你雖為朝廷大員,卻不曾貪汙納賄,指望這一年兩百石糧食的俸祿根本不可能解決士兵的軍餉。所以,額赤格打算將皇上賜予的八百畝良田悉數變賣,可籌十萬兩白銀,暫解燃眉之急。”


    王心武搖頭道:“格格一心願跟隨心武。心武沒讓格格享受,反讓格格為此事而以家產相助,非大丈夫所為。淑靜格格放心,心武定有妙法解決這軍餉危機。”


    鄭淑靜拍拍王心武的肩膀,仍擔心地說道:“千萬不要硬撐。若有難處,隻管開言。切不可因小而失大。”


    王心武點點頭,並緊握鄭淑靜的手言道:“放心!”


    正巧張澤旺奪門而入,卻撞見王心武與鄭淑靜一旁溫存,忙咳嗽兩聲。


    王心武定睛視之,卻是張澤旺闖入,忙鬆開鄭淑靜的手,鄭淑靜亦臉泛紅暈而走。


    “大哥,奏折已至朝廷。皇上本yù批示,為大哥這裏按新增二十萬兵力安排戶部撥銀兩。無奈,當今寶親王(弘曆)卻奏稟稱大哥私蓄兵力,似有圖謀不軌之像。幸皇上怪那寶親王胡言,不過卻也沒有下聖旨將餉銀按數、按時撥往這裏。隻怕那新募之二十萬兵勇難以拿餉。”張澤旺向王心武低語道。,


    王心武道:“在這裏,朝廷之事又何以得知?”


    張澤旺道:“有五阿哥弘晝的親筆書信在此。”


    “弘晝?荒唐小阿哥弘晝?你是說那個皇上整天罵著不長進的弘晝?”王心武瞪大了眼睛。想想幾年前,那小屁孩做了一係列荒唐事,還害得自己涉險入了反王十四貝勒營帳。如此一個荒唐的皇家子弟,竟會將如此重要之事以書信形式告訴一個曾經也教訓過自己的人,實讓王心武難以置信。王心武從張澤旺手中接過書信,卻見信封上赫然印有“福建巡撫王心武親啟”的字樣,忙揮一巴掌拍在張澤旺後腦上,並怒道:“大哥私信,豈容你隨意拆看?”


    張澤旺道:“澤旺料知遠來書信必為此軍餉之事。因一時擔心數十萬兄弟餉銀之事,故迫不及待拆信來看。請大哥責罰澤旺私拆書信閱覽之罪。”


    王心武倒也不十分責怪,連聲“罷了!”,遂展信來看。卻見得信上字跡工整、漂亮,非一書香子弟手寫不可。再看信之內容,卻與張澤旺所言不差。在信之最末,弘晝還提及“私增兵馬,卻有圖謀不軌之嫌。請將軍以守護台灣及福建兩地,加之抵禦倭寇為由,向皇上重新上本,必能準將軍所請。”


    ,


    弘晝的建議倒是提醒了王心武。王心武遂揮筆再寫一道奏折,並讓jīng細之人入京城,務必由新任之首輔大臣劉統勳代為上呈。


    這裏特別提到的劉統勳,亦非他人,乃乾隆帝時名相劉墉之父。由山東布政使直接擢升上來,實屬不易。且此人又與榮親王交情深厚,故王心武卻是有意此人,促成增加軍餉一事。


    再說奏折亦在一月內送至劉統勳這裏。畢竟是雍正新近最為信任之漢臣,故能與大殿之上向雍正上本。


    雍正接到劉統勳遞上來之奏折,看後大喜道:“好一個王心武,果然隻有他能做世間難成之事。在福建及台灣竟能實現荒地變軍墾,解決兩地糧食問題。倭寇豈敢在此門戶囂張?現如今有天朝兵勇三十萬,壯哉!本來困擾朕多時的軍餉問題,現在朕也已設法籌到。且將一千萬兩餉銀即刻發往至福建。”


    弘曆又上前道:“皇阿瑪,兒臣仍以為不妥。如今安徽、河南頻發水災。賑災之銀尚難籌措,豈可再傾國庫之銀?依兒臣之見,以朝廷戍兵之例,福建隻可保留兵馬十萬,因為防倭寇侵擾,加強海上防務,可再容兩萬兵馬編製。一共湊足餉銀四百萬兩足矣。況因福建重鑄炮台,再造軍艦,又已得銀一千兩百萬兩,若再撥千萬兩白銀,其他各省官員如何交代?”,


    劉統勳本yù為王心武之奏折說上兩句,但因又與弘曆私下交情匪淺,故yù言又止。


    雍正洞察秋毫,早已看在眼中,稍稍思慮片刻,然後道:“弘曆之言亦非無甚道理。福建防務要緊,而其他省也應無差別對待。朕想到折中之法。且按二十萬兵馬編製發餉,剩餘十萬軍勇之餉銀就待王心武自己解決了。至於軍餉嘛!因為國中並不寬裕,福建、台灣方麵也可利用軍墾,自行解決。”


    眾臣無人再言,連同弘曆在內亦不好再說什麽。唯有依雍正之命,著戶部尚書從國庫內撥銀七百萬兩送往福建。


    王心武亦接到劉統勳回書,得知隻得七百萬兩餉銀,且軍糧供給靠自創,有些失望。但畢竟還是解決了多出來二十萬兵馬一半的軍餉。故亦無甚抱怨。隻是還差三百萬兩該如何解決?這也急壞了王心武。


    鄭淑靜見王心武愁容不展,忙關心道:“若是為這三百萬兩餉銀之事犯愁,且先讓額赤格變賣田產。”


    王心武搖頭道:“格格,縱使將王爺家田產悉數變賣,距離三百萬兩也隻是杯水車薪。且不慌,待我再好好想想。”,


    “王兄弟,不用再想了。咱老李身為閩浙總督,豈可讓你獨自一人承受如此壓力?這是老李我的一點棺材本,二十萬兩白銀,先給老弟湊個數。”李衛不知什麽時候出現於王心武家中。


    王心武知道李衛較為清廉。雍正所賜金銀之物雖有,但不會很多,加之那一年三百石之俸祿與一些微薄田產,籌集到二十萬兩白銀實屬不易,一時感激之甚,虎目中竟流出熱淚來。


    李衛急用袍袖拭去王心武臉上淚滴,並言道:“苦了兄弟。這福建防務,老李我也應該積極配合。無奈不及兄弟智謀,也隻能盡此等小力。”


    鄭淑靜喜道:“李大人這裏二十萬兩,加上額赤格的十萬兩,再看其他有無巨賈商戶讚助的?也能湊足餉銀一並發給士兵們。”


    鄭淑靜一言終了,8775看完了重麽辦123wb下次來咯,鄭淑妍即取了三十萬兩銀票過來,並塞於王心武手中。


    王心武驚道:“這是?”


    “心武,本王已將田產及京師外圍幾座大宅悉數變賣,籌得二十五萬兩白銀。另有劉統勳劉大人因在金殿未能幫上忙,故節儉下這五萬兩讓本王一起送來。”榮親王鄭巴言納榮亦在鄭淑妍身後過來。,


    “此等英雄事豈可少了我們兄弟?”張澤旺、傅先高、李生兒三人亦將三人齊籌的共計五萬兩銀票奉上。


    一時間就湊到白銀五十五萬兩。王心武望著這些銀兩,連聲道謝,同時又言道:“王某也尚有存銀八萬兩,且先與大家一齊湊上。待rì後徹底擊敗倭寇,定向皇上討賞,補回大家之所捐助。”


    鄭淑靜左右環顧,卻是自語道:“可惜呀!親王、總督、巡撫以及各武職大人亦能餓著肚子將家產悉數捐出,為何素稱天下第一聰明人的任先生卻失蹤不肯露麵。打仗也好,籌銀也好,均不見此人出奇謀。”


    李衛道:“格格,您錯怪任先生了。任先生其實一直在為此事奔波,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兀自遊說官家與巨賈。切不可怪責好人未用心力。”


    張澤旺亦道:“也隻是聽聞閩浙總督府第一智囊任南坡如何厲害。在下有意,若任先生能於奔走遊說間,籌得比之我們今rì籌集之銀兩六十三萬兩還要多者,算任先生真乃智謀者也;若不能,rì後休要再提智囊之名號。”.:  *


    “放肆!”王心武見張澤旺說得太過,厲聲嗬斥道。


    李衛早已聽不下去了,本待發作,卻見王心武嗬斥住張澤旺妄言,暫忍下來。


    可能是因為距離一千萬兩這數字太過遙遠,大家彼此亦有些灰心喪氣,故言語間都有些帶刺。尤其是對一直不曾露麵的任南坡,不少人確實都如鄭淑靜、張澤旺一樣有些想法。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勤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非範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非範進並收藏勤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