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


    卻說來兵攻下澤州之後,於翌日進抵接天關。守將陸亮方乃與王文商議曰:“宋師長驅而來,當何計以退之?”文曰:“關隘險固,隻可堅守,待宋師糧盡,一鼓可破矣。”亮方然其言,遂按兵不出。宋前鋒呼延讚屯紮關下,令部下急攻。關上亂放弓矢木石之類,軍士不能近前。讚無計可施,與李建忠議曰:“陸亮方堅守此關,將以何計取之?”建忠曰:“關勢危險,難以卒下,若急攻之,徒傷軍士無益。為今之計,莫若撤圍而待,乘有可取之機,然後進兵,庶不徒費軍功也。”讚沉吟半晌,退入軍中。


    又過了數日,讚遣人緝探關前消息,回報:“關上守愈堅固,人馬不能近。”讚越憂悶。忽報:“營外有一老卒,要見將軍。”讚令喚入。老卒至帳前曰:“聞將軍攻此關不下,特來獻策,以成將軍一大功績。”讚愕然曰:“汝有何計,以取此關?當保奏天子,不失汝之富貴。”卒曰:“此關地勢極高,故名接天關。守將陸亮方,不過是一勇之夫,進攻亦易。內有王文輔之,此人智謀宏遠,用兵得術,若使固守不出,則將軍之眾,雖守一年,亦隻如此。將軍不知山後有一小徑,雖是崎嶇,實隻此路可入,卻是李大公把截。若將軍遣人問之借此而過,直至河東北境,但然無阻。”


    讚聞之,大悅曰:“此天叫汝教吾,實皇上之洪福。”即留老卒於營中,候功成日保奏之。老卒曰:“小可不願升賞。”徑辭而去。營軍人報:“適老卒出外,忽然不見,惟有一陣清風耳。”讚驚訝之,即望空而拜。


    次日,遣柳雄玉步兵五千,往李太公關中借路。雄玉部兵,徑從山後小路,直抵關下,遣人通知去了。守將李太公,名榮。有二子:長曰李信,次曰李傑,二人皆有武藝。太公聽知宋兵圍了接天關,因亦嚴守此地。忽報:“宋將遣人來見太公。”太公令喚人間之。來卒曰:“我大宋兵取接天關,關中守備嚴固,未能卒下。聞此處有路可進河東,特問太公借路。倘能成功,朝廷重加封贈。”


    太公聽罷,笑曰:“此處乃是河東咽喉之地,今前關與我相為聲勢,以拒宋師。若許汝進兵,則是割肉喂人,自取其敗也。吾不殺汝,急回報知主將,有勇者早來交鋒。”差人驚怕,走回報與柳雄玉,道知不許進行之由。雄玉大怒,部兵關下搦戰。忽聽關上一聲鼓響,卻是李信部五百健卒,斬關而下。雄玉退步不迭,被信刺死關前。李信大殺宋兵一陣而回。雄玉部下走歸報知呼延讚,讚大驚曰:“事圖不成,而損大將。若使敵人兩下合兵來戰,何以禦之?”即與建忠商議別計,建忠曰:“事可謀其先,乘前關不敢出兵,可令高將軍攻之;吾等率兵先取此關,若得是處,則此關可下矣。”讚然其計,即便遣人報知高懷德出兵,自與建忠率所部來關下搦戰。


    守軍報入帳中,李太公與二子商議曰:“宋兵來戰,何以退之?”李信曰:“彼眾我寡,難以力敵,可遣人於接天關期約,令其來助,方可議戰。”太公依其言,即遣人徑詣前關知會。陸亮方與王文議曰:“宋師過不得此關,從背路攻擊,倘或彼處不保,則我關亦危矣,君當率兵亟往救之。”王文曰:“將軍所見極是,小將願行。”即引津兵三千,前來三鎮關相助。李太公得王文來到,不勝之喜,因與商議迎敵。王文曰:“平川之地,利於急戰。公宜堅守此關,吾與令郎合兵破之。”太公然其言。


    過了一宵,次日,王文與李信開關出戰。宋將呼延讚亦排下陣勢,馬上指王文罵曰:“喪敗之將,不即獻關納降,尚來尋死耶?”王文笑曰:“宋軍知足不辱。今日殺汝片甲不回。”言罷縱騎舞方天戟來戰呼延讚,讚援槍迎之。兩下交鋒。


    戰未數合,王文佯輸而走。讚久知王文善於用兵,要生擒之,驟馬追去。一聲炮響,關左一彪兵殺來,乃李信也,舉槍繞讚之後殺來。讚怒激,趕近前,揮起一槍,將王文撥於馬下。部兵競進捉之。讚再回馬與李信交鋒。信見王文被捉去,心慌膽怯,不敢久戰,即收兵走入關中。讚亦勒軍回營。


    軍校解得王文來見,讚親出帳外,手解其縛,請入坐中,謝曰:“適間冒觸閣下,望乞恕罪。”文曰:“小可被捉之將,生死係於將軍,何故殷勤若是耶?”讚曰:“小將本是河東出身,今歸命大朝,盡忠則一也。公有如此膽略,何以屈節於叢棘,投珠於暗地乎?不若同事宋主,以建奇功,留轟烈之名於後世耳。”


    王文被讚說了一遍,沉吟半晌乃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文也,愧非賢臣,願從將軍帳下,早晚聽命。”讚大喜,因問攻取之計。文曰:“事當隨機應變,今李信以吾被擒,必死守不出,將軍其奈之何?不如先取接天關,然後來攻此處,有何難哉?可令李將軍率壯兵埋伏前關下,小可乘今夜,衝將軍之陣,亮方必出兵來應,將軍部兵繼我而進,其關立破矣。”讚曰:“此計極妙,隻不可走漏消息。”即分遣布置已定。


    讚先引羸卒來接天關攻擊。陸亮方聽知宋兵複來,自思:“此必後關難進,故又來攻此地。”乃令部下嚴兵固守。將近二更左右,讚令軍士點起火炬,呐喊放炮,並力攻擊。關上連發矢石抵之。忽東北角王文引兵衝圍來到,宋兵大亂。王文直殺至關下,高叫:“宋將戰敗,關上可出兵接應。”守軍聽得是王文口氣,報知亮方。亮方遂部兵接應。忽關旁邊轉過呼延讚,斷北兵為兩截,王文乘虛殺回。亮方知事有變,即勒馬跑走,被讚一槍刺於馬下。李建忠伏兵齊起,殺入關中。北軍進退無路,皆棄甲拜降。


    平明,眾將都集,讚不勝之喜,乃謂王文曰:“此一座雄關,非足下妙算,即守一年,亦不能過也。”王文曰:“僥幸成功,何足掛齒?”讚遣人報捷於太宗,太宗車駕徑進接天關,望河東一帶之地矣。哨軍報入三鎮關,李太公大驚曰:“宋師真乃神兵也。”即引二子棄關逃入河東去了。


    卻說絛州守將張公瑾,聽知宋兵取了接天關,驚疑終日,不知為計。牙將劉炳進曰:“兵法雲:‘多算則勝,少算不勝。’況無算乎?今宋師勢如山嶽,長驅而來,前之堅固關隘,已被攻破。何況絳州平低之城,健卒扳堞可登,且有數之兵,焉能抗敵?不如投降,以救生靈之厄。”公瑾然其議,即遣劉炳到宋軍中納降。


    呼延讚奏知太宗,太宗曰:“不戰而降,是知時勢者也,可允其請。”讚得旨,次日,軍馬抵絳州城下。公瑾開門迎候。太宗車駕入城中,安撫百姓,下令前鋒呼延讚、高懷德等,合兵進攻河東。讚等受命,依次而進。不提。


    消息傳入河東,劉鈞聞之,亟集文武商議。丁貴進曰:“宋師遠來,糧草費竭,寧能久駐乎?陛下一麵遣人於大遼蕭太後處,乞出兵以厄宋之糧道;一麵調集軍馬,為戰守之計。”劉鈞從其議,遣人齎書前往大遼求救;一邊分遣諸軍,嚴設戰具以待。


    卻說使臣齎文書,徑詣大遼見蕭太後,奏知求救之事。太後與文武商議,左相蕭天佑奏曰:“河東地控遼界,實唇齒之邦,願陛下發兵救之。”太後允奏,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為都統,冀王敵烈為監軍,率兵二萬以救之。


    耶律沙得旨,即部兵與使臣出離遼地,到白馬嶺下寨。哨馬報入絳州,太宗聞遼主出兵以援晉陽,怒曰:“河東逆命,所當問罪,北番焉敢助逆?”督令諸將,先戰北兵,後攻晉陽。諸將得令,呼延讚與高懷德、郭進儀曰:“遼兵烏合而至,公等何計破之?”郭進曰:“兵貴先聲,使敵人不暇為謀,此取勝之道也。今聞遼眾屯白馬嶺,離此處四十裏程,有橫山澗正厄遼兵來路。小將率所部渡水攻之,公等繼兵來助,破之必矣。”讚曰:“君之所論極是。”即分遣停當,郭進引兵先進。


    遼將耶律沙與敵烈議曰:“宋兵以急戰為利,初來其勢必銳。我與君阻橫山澗而列陣,待其兵渡將半,出師掩之,敵將可擒矣。”敵烈曰:“不然,若使敵人先渡,我眾望見其勢,皆有怯誌也;正宜先其勢而逆之,可以成功。”即率所部渡水來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楊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楊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