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說和是初次撰寫的係列作品《圖書館戰爭》的第二集——《圖書館內亂》當中的部分內容,是彼此相互連結的。


    在《圖書館內亂》裏,這本《雨樹之國》是以關鍵物品的身份,出現在劇情當中。


    在新潮社與ascii media works inc.(譯注:此指原文小說的出版社。)的合作企劃下,這兩本小說都在二○○六年的秋天刊行了。然後今年,在二○○九年的「新潮社·夏之百冊」活動當中,《雨樹之國》又決定要文庫化了。(雖然發行單行本的時候,《雨樹之國》延遲了一個月才上市,不過目前《圖書館戰爭》汐裏還沒有決定要文庫化的跡象,所以就變成由《雨樹之國》領先進行文庫化了。)


    言歸正傳,回想起當時在和其他出版社進行合作企劃的時候,我還真的一直是在東奔西跑呢!畢竟,實際上的出版間距相差不到一個月,幾乎可以算是同時進行,再加上我又做了這樣的提議:「我想在《內亂》的封麵插圖裏加進《雨樹之國》的封麵圖案,而且不是拚拚湊湊,單純把圖片填進去就好,是要有手繪風格,像是珂拉琪(譯注:一種用膠或漿糊把實物貼在畫麵上的一種特殊藝術技法。)那樣的。」而兩家出版社聽了之後,也都非常豪邁地一口答應,於是出版的進程,便產生了奇跡似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在目前進度排在前頭的《內亂》封麵插圖上空下《雨樹》封麵的空間,等到《雨樹》裝訂完成之後,再一口氣送進印刷廠裏印刷!」


    就這樣,《內亂》必須等到《雨樹》裝訂完成,而《雨樹》又為了《內亂》必須提前裝訂完工,所以出版社便大幅調動了一般的出版程序,盡可能保持有在彈性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因此,盡管這時候兩本書的原稿都早已處在待命狀態(自己主動提議的,當然有義務要交出完稿啊),但是印刷都是趕在最後一刻才剛好完工。


    隻是因為「這樣很有趣吧!?」一句話,就一時衝動妄下決定——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在這裏。不過話說回來,居然還真的成功了呢。


    文庫版《雨樹之國》的封麵是直接承襲了單行本的圖案,所以若各位願意去確認一下《雨樹》是怎樣的方式,呈現在《內亂》封麵上的話,那將會是我的榮幸。


    之所以會提出這項合作企劃,當然是因為我想做些有趣的事,不過同時也是基於一個非常嚴肅的理由。


    在『圖書館內亂』的一個章節當中,提到了後天失聰者和聽障者(關於他們和聾人以及聾啞的區別,請參照參考文獻)。在寫作這兒章節的時候,我心中驀然湧現了這樣一個念頭:


    「我想寫下的,並不僅僅是《圖書館戰爭》係列的一個章節,而是一篇以懷有這種問題的人們為主軸,直來直往、毫不掩飾的愛情故事。」


    另外,剛好那段時間我的丈夫罹患了突發性失聰;先前,他以及有兩次及早就診並請醫生進行正確治療後,恢複了聽覺的經驗。


    突發性失聰時種在短短兩個禮拜內,當你還在煩惱著「耳朵好像聽不太清楚哪,下次去醫院看看吧」時,聽覺狀態就會惡化到難以挽救地步的病症。對於不了解耳朵疾病的我們來說,那是種未爆彈般的恐懼;所以,雖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盡力書寫出蘊含在《圖書館內亂》的按個章節當中,那種無力回天的感覺。


    爾後,越是深入調查,那種「想要寫下以後天失聰者及聽障者為主角的戀愛故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最後誕生了這本書。


    《雨樹之國》一書,並沒有特別想對世人呼籲些什麽。真要呼籲的話,應該要由當事人自己親口訴說才對,身為作者的我,隻是以他們的遭遇為借景,寫下一篇虛構的故事罷了。


    拜讀參考文獻裏的經驗談時,我自己也經常感到心悸不已。譬如說,有時當我在後麵按下腳踏車的鈴鐺,卻看到對方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後,就會不由得心浮氣躁起來——這種情況,我至今也遇過很多次。


    懷抱著自我警惕的心情,我想將這種「自己可能也會有相同反應」的情況,積極地寫進故事當中。


    然而,人類實在是種可悲的生物,即使寫下了這樣的故事、即使在寫小說時調查過了很多相關資料,卻還是會在看見有人不理會自己按響的腳踏車鈴鐺時,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躁不耐。說什麽趕時間,其實還是以自己方便為優先。


    自以為瞭解,其實卻一無所知,或是隻能裝作知情的樣子;事後回頭看看那樣的自己,我真的是深深地感到自我厭惡。


    可是後來我開始覺得,像這樣的情形無論經曆過多少次,最後還是都會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裏。盡管大多數時候自己無法做出適當的回應,但是每次之後,都可以藉機讓自己重新體悟,這樣說來,這樣的自我認知其實也並不是全無意義啊!我也隻能這麽相信了。「下次一定要好好注意!」我也隻能夠每次都如此提醒自己。


    既然無法成為正直又虛懷若穀的任務,那就隻能讓自己在每次犯錯後承受住打擊了。至少,一直維持著每次犯錯後又承受住打擊的自己,總比什麽都感覺不到來得好。


    寫下這篇小說三年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其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我曾經拜訪過,並且有幸承蒙他們協助進行問卷調查的社團法人全日本聽障者·中途失聰者團體聯合會的大家。


    在問卷上寫著許多毫不掩飾、直截了當的話語。願意接受訪問的一位失聰人士說道:「我們說的話終究隻是經驗談和實際故事,要怎樣以此為根據寫出一篇小說,完全是有川老師的自由。」


    我於是暗自下定了決心。


    我絕不會在故事裏將這些人擅自美化,寫成「美麗的人們」。我要盡情寫下自己想寫的故事。


    我想寫的並不是「身障人士的故事」,而是「戀愛故事」,隻是女主角是擁有聽覺障礙的身障人士罷了。


    聽覺障礙對於本書中的戀人們而言,是一種應該去互相了解的認知差異,就隻是如此而已呀。我希望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個毫無虛飾、跟你我一樣的平凡女孩子。


    跟他們接觸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


    至於「瞳」變成了怎樣的女孩,而「伸」又變成了怎麽的男孩,就請各位自行翻開本書確認吧。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一封信。


    寄信人是位年輕的女孩,患有聽覺障礙。


    信件的內容十分活潑,很有時下年輕女孩的感覺,若不是她主動告知自己是聽覺障礙人士,光看信件內容還真是想象不到。信中可愛的筆跡、交雜在文章中使用的心型或是驚歎記號,都和同時代的其他年輕女孩沒有任何不同。


    完全就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子。


    她說,她和朋友分享了關於我這本書的感想,同時隨信附上了《雨樹之國》的讀後感想文。


    對於創造出這本書的我們而言,這樣一封信所具有的象征含意,真的無法以筆墨來形容呢。


    有川 浩


    這本小說和是初次撰寫的係列作品《圖書館戰爭》的第二集——《圖書館內亂》當中的部分內容,是彼此相互連結的。


    在《圖書館內亂》裏,這本《雨樹之國》是以關鍵物品的身份,出現在劇情當中。


    在新潮社與ascii media works inc.(譯注:此指原文小說的出版社。)的合作企劃下,這兩本小說都在二○○六年的秋天刊行了。然後今年,在二○○九年的「新潮社·夏之百冊」活動當中,《雨樹之國》又決定要文庫化了。(雖然發行單行本的時候,《雨樹之國》延遲了一個月才上市,不過目前《圖書館戰爭》汐裏還沒有決定要文庫化的跡象,所以就變成由《雨樹之國》領先進行文庫化了。)


    言歸正傳,回想起當時在和其他出版社進行合作企劃的時候,我還真的一直是在東奔西跑呢!畢竟,實際上的出版間距相差不到一個月,幾乎可以算是同時進行,再加上我又做了這樣的提議:「我想在《內亂》的封麵插圖裏加進《雨樹之國》的封麵圖案,而且不是拚拚湊湊,單純把圖片填進去就好,是要有手繪風格,像是珂拉琪(譯注:一種用膠或漿糊把實物貼在畫麵上的一種特殊藝術技法。)那樣的。」而兩家出版社聽了之後,也都非常豪邁地一口答應,於是出版的進程,便產生了奇跡似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在目前進度排在前頭的《內亂》封麵插圖上空下《雨樹》封麵的空間,等到《雨樹》裝訂完成之後,再一口氣送進印刷廠裏印刷!」


    就這樣,《內亂》必須等到《雨樹》裝訂完成,而《雨樹》又為了《內亂》必須提前裝訂完工,所以出版社便大幅調動了一般的出版程序,盡可能保持有在彈性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因此,盡管這時候兩本書的原稿都早已處在待命狀態(自己主動提議的,當然有義務要交出完稿啊),但是印刷都是趕在最後一刻才剛好完工。


    隻是因為「這樣很有趣吧!?」一句話,就一時衝動妄下決定——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在這裏。不過話說回來,居然還真的成功了呢。


    文庫版《雨樹之國》的封麵是直接承襲了單行本的圖案,所以若各位願意去確認一下《雨樹》是怎樣的方式,呈現在《內亂》封麵上的話,那將會是我的榮幸。


    之所以會提出這項合作企劃,當然是因為我想做些有趣的事,不過同時也是基於一個非常嚴肅的理由。


    在『圖書館內亂』的一個章節當中,提到了後天失聰者和聽障者(關於他們和聾人以及聾啞的區別,請參照參考文獻)。在寫作這兒章節的時候,我心中驀然湧現了這樣一個念頭:


    「我想寫下的,並不僅僅是《圖書館戰爭》係列的一個章節,而是一篇以懷有這種問題的人們為主軸,直來直往、毫不掩飾的愛情故事。」


    另外,剛好那段時間我的丈夫罹患了突發性失聰;先前,他以及有兩次及早就診並請醫生進行正確治療後,恢複了聽覺的經驗。


    突發性失聰時種在短短兩個禮拜內,當你還在煩惱著「耳朵好像聽不太清楚哪,下次去醫院看看吧」時,聽覺狀態就會惡化到難以挽救地步的病症。對於不了解耳朵疾病的我們來說,那是種未爆彈般的恐懼;所以,雖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盡力書寫出蘊含在《圖書館內亂》的按個章節當中,那種無力回天的感覺。


    爾後,越是深入調查,那種「想要寫下以後天失聰者及聽障者為主角的戀愛故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最後誕生了這本書。


    《雨樹之國》一書,並沒有特別想對世人呼籲些什麽。真要呼籲的話,應該要由當事人自己親口訴說才對,身為作者的我,隻是以他們的遭遇為借景,寫下一篇虛構的故事罷了。


    拜讀參考文獻裏的經驗談時,我自己也經常感到心悸不已。譬如說,有時當我在後麵按下腳踏車的鈴鐺,卻看到對方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後,就會不由得心浮氣躁起來——這種情況,我至今也遇過很多次。


    懷抱著自我警惕的心情,我想將這種「自己可能也會有相同反應」的情況,積極地寫進故事當中。


    然而,人類實在是種可悲的生物,即使寫下了這樣的故事、即使在寫小說時調查過了很多相關資料,卻還是會在看見有人不理會自己按響的腳踏車鈴鐺時,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躁不耐。說什麽趕時間,其實還是以自己方便為優先。


    自以為瞭解,其實卻一無所知,或是隻能裝作知情的樣子;事後回頭看看那樣的自己,我真的是深深地感到自我厭惡。


    可是後來我開始覺得,像這樣的情形無論經曆過多少次,最後還是都會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裏。盡管大多數時候自己無法做出適當的回應,但是每次之後,都可以藉機讓自己重新體悟,這樣說來,這樣的自我認知其實也並不是全無意義啊!我也隻能這麽相信了。「下次一定要好好注意!」我也隻能夠每次都如此提醒自己。


    既然無法成為正直又虛懷若穀的任務,那就隻能讓自己在每次犯錯後承受住打擊了。至少,一直維持著每次犯錯後又承受住打擊的自己,總比什麽都感覺不到來得好。


    寫下這篇小說三年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其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我曾經拜訪過,並且有幸承蒙他們協助進行問卷調查的社團法人全日本聽障者·中途失聰者團體聯合會的大家。


    在問卷上寫著許多毫不掩飾、直截了當的話語。願意接受訪問的一位失聰人士說道:「我們說的話終究隻是經驗談和實際故事,要怎樣以此為根據寫出一篇小說,完全是有川老師的自由。」


    我於是暗自下定了決心。


    我絕不會在故事裏將這些人擅自美化,寫成「美麗的人們」。我要盡情寫下自己想寫的故事。


    我想寫的並不是「身障人士的故事」,而是「戀愛故事」,隻是女主角是擁有聽覺障礙的身障人士罷了。


    聽覺障礙對於本書中的戀人們而言,是一種應該去互相了解的認知差異,就隻是如此而已呀。我希望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個毫無虛飾、跟你我一樣的平凡女孩子。


    跟他們接觸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


    至於「瞳」變成了怎樣的女孩,而「伸」又變成了怎麽的男孩,就請各位自行翻開本書確認吧。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一封信。


    寄信人是位年輕的女孩,患有聽覺障礙。


    信件的內容十分活潑,很有時下年輕女孩的感覺,若不是她主動告知自己是聽覺障礙人士,光看信件內容還真是想象不到。信中可愛的筆跡、交雜在文章中使用的心型或是驚歎記號,都和同時代的其他年輕女孩沒有任何不同。


    完全就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子。


    她說,她和朋友分享了關於我這本書的感想,同時隨信附上了《雨樹之國》的讀後感想文。


    對於創造出這本書的我們而言,這樣一封信所具有的象征含意,真的無法以筆墨來形容呢。


    有川 浩


    這本小說和是初次撰寫的係列作品《圖書館戰爭》的第二集——《圖書館內亂》當中的部分內容,是彼此相互連結的。


    在《圖書館內亂》裏,這本《雨樹之國》是以關鍵物品的身份,出現在劇情當中。


    在新潮社與ascii media works inc.(譯注:此指原文小說的出版社。)的合作企劃下,這兩本小說都在二○○六年的秋天刊行了。然後今年,在二○○九年的「新潮社·夏之百冊」活動當中,《雨樹之國》又決定要文庫化了。(雖然發行單行本的時候,《雨樹之國》延遲了一個月才上市,不過目前《圖書館戰爭》汐裏還沒有決定要文庫化的跡象,所以就變成由《雨樹之國》領先進行文庫化了。)


    言歸正傳,回想起當時在和其他出版社進行合作企劃的時候,我還真的一直是在東奔西跑呢!畢竟,實際上的出版間距相差不到一個月,幾乎可以算是同時進行,再加上我又做了這樣的提議:「我想在《內亂》的封麵插圖裏加進《雨樹之國》的封麵圖案,而且不是拚拚湊湊,單純把圖片填進去就好,是要有手繪風格,像是珂拉琪(譯注:一種用膠或漿糊把實物貼在畫麵上的一種特殊藝術技法。)那樣的。」而兩家出版社聽了之後,也都非常豪邁地一口答應,於是出版的進程,便產生了奇跡似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在目前進度排在前頭的《內亂》封麵插圖上空下《雨樹》封麵的空間,等到《雨樹》裝訂完成之後,再一口氣送進印刷廠裏印刷!」


    就這樣,《內亂》必須等到《雨樹》裝訂完成,而《雨樹》又為了《內亂》必須提前裝訂完工,所以出版社便大幅調動了一般的出版程序,盡可能保持有在彈性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因此,盡管這時候兩本書的原稿都早已處在待命狀態(自己主動提議的,當然有義務要交出完稿啊),但是印刷都是趕在最後一刻才剛好完工。


    隻是因為「這樣很有趣吧!?」一句話,就一時衝動妄下決定——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在這裏。不過話說回來,居然還真的成功了呢。


    文庫版《雨樹之國》的封麵是直接承襲了單行本的圖案,所以若各位願意去確認一下《雨樹》是怎樣的方式,呈現在《內亂》封麵上的話,那將會是我的榮幸。


    之所以會提出這項合作企劃,當然是因為我想做些有趣的事,不過同時也是基於一個非常嚴肅的理由。


    在『圖書館內亂』的一個章節當中,提到了後天失聰者和聽障者(關於他們和聾人以及聾啞的區別,請參照參考文獻)。在寫作這兒章節的時候,我心中驀然湧現了這樣一個念頭:


    「我想寫下的,並不僅僅是《圖書館戰爭》係列的一個章節,而是一篇以懷有這種問題的人們為主軸,直來直往、毫不掩飾的愛情故事。」


    另外,剛好那段時間我的丈夫罹患了突發性失聰;先前,他以及有兩次及早就診並請醫生進行正確治療後,恢複了聽覺的經驗。


    突發性失聰時種在短短兩個禮拜內,當你還在煩惱著「耳朵好像聽不太清楚哪,下次去醫院看看吧」時,聽覺狀態就會惡化到難以挽救地步的病症。對於不了解耳朵疾病的我們來說,那是種未爆彈般的恐懼;所以,雖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盡力書寫出蘊含在《圖書館內亂》的按個章節當中,那種無力回天的感覺。


    爾後,越是深入調查,那種「想要寫下以後天失聰者及聽障者為主角的戀愛故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最後誕生了這本書。


    《雨樹之國》一書,並沒有特別想對世人呼籲些什麽。真要呼籲的話,應該要由當事人自己親口訴說才對,身為作者的我,隻是以他們的遭遇為借景,寫下一篇虛構的故事罷了。


    拜讀參考文獻裏的經驗談時,我自己也經常感到心悸不已。譬如說,有時當我在後麵按下腳踏車的鈴鐺,卻看到對方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後,就會不由得心浮氣躁起來——這種情況,我至今也遇過很多次。


    懷抱著自我警惕的心情,我想將這種「自己可能也會有相同反應」的情況,積極地寫進故事當中。


    然而,人類實在是種可悲的生物,即使寫下了這樣的故事、即使在寫小說時調查過了很多相關資料,卻還是會在看見有人不理會自己按響的腳踏車鈴鐺時,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躁不耐。說什麽趕時間,其實還是以自己方便為優先。


    自以為瞭解,其實卻一無所知,或是隻能裝作知情的樣子;事後回頭看看那樣的自己,我真的是深深地感到自我厭惡。


    可是後來我開始覺得,像這樣的情形無論經曆過多少次,最後還是都會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裏。盡管大多數時候自己無法做出適當的回應,但是每次之後,都可以藉機讓自己重新體悟,這樣說來,這樣的自我認知其實也並不是全無意義啊!我也隻能這麽相信了。「下次一定要好好注意!」我也隻能夠每次都如此提醒自己。


    既然無法成為正直又虛懷若穀的任務,那就隻能讓自己在每次犯錯後承受住打擊了。至少,一直維持著每次犯錯後又承受住打擊的自己,總比什麽都感覺不到來得好。


    寫下這篇小說三年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其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我曾經拜訪過,並且有幸承蒙他們協助進行問卷調查的社團法人全日本聽障者·中途失聰者團體聯合會的大家。


    在問卷上寫著許多毫不掩飾、直截了當的話語。願意接受訪問的一位失聰人士說道:「我們說的話終究隻是經驗談和實際故事,要怎樣以此為根據寫出一篇小說,完全是有川老師的自由。」


    我於是暗自下定了決心。


    我絕不會在故事裏將這些人擅自美化,寫成「美麗的人們」。我要盡情寫下自己想寫的故事。


    我想寫的並不是「身障人士的故事」,而是「戀愛故事」,隻是女主角是擁有聽覺障礙的身障人士罷了。


    聽覺障礙對於本書中的戀人們而言,是一種應該去互相了解的認知差異,就隻是如此而已呀。我希望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個毫無虛飾、跟你我一樣的平凡女孩子。


    跟他們接觸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


    至於「瞳」變成了怎樣的女孩,而「伸」又變成了怎麽的男孩,就請各位自行翻開本書確認吧。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一封信。


    寄信人是位年輕的女孩,患有聽覺障礙。


    信件的內容十分活潑,很有時下年輕女孩的感覺,若不是她主動告知自己是聽覺障礙人士,光看信件內容還真是想象不到。信中可愛的筆跡、交雜在文章中使用的心型或是驚歎記號,都和同時代的其他年輕女孩沒有任何不同。


    完全就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子。


    她說,她和朋友分享了關於我這本書的感想,同時隨信附上了《雨樹之國》的讀後感想文。


    對於創造出這本書的我們而言,這樣一封信所具有的象征含意,真的無法以筆墨來形容呢。


    有川 浩


    這本小說和是初次撰寫的係列作品《圖書館戰爭》的第二集——《圖書館內亂》當中的部分內容,是彼此相互連結的。


    在《圖書館內亂》裏,這本《雨樹之國》是以關鍵物品的身份,出現在劇情當中。


    在新潮社與ascii media works inc.(譯注:此指原文小說的出版社。)的合作企劃下,這兩本小說都在二○○六年的秋天刊行了。然後今年,在二○○九年的「新潮社·夏之百冊」活動當中,《雨樹之國》又決定要文庫化了。(雖然發行單行本的時候,《雨樹之國》延遲了一個月才上市,不過目前《圖書館戰爭》汐裏還沒有決定要文庫化的跡象,所以就變成由《雨樹之國》領先進行文庫化了。)


    言歸正傳,回想起當時在和其他出版社進行合作企劃的時候,我還真的一直是在東奔西跑呢!畢竟,實際上的出版間距相差不到一個月,幾乎可以算是同時進行,再加上我又做了這樣的提議:「我想在《內亂》的封麵插圖裏加進《雨樹之國》的封麵圖案,而且不是拚拚湊湊,單純把圖片填進去就好,是要有手繪風格,像是珂拉琪(譯注:一種用膠或漿糊把實物貼在畫麵上的一種特殊藝術技法。)那樣的。」而兩家出版社聽了之後,也都非常豪邁地一口答應,於是出版的進程,便產生了奇跡似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在目前進度排在前頭的《內亂》封麵插圖上空下《雨樹》封麵的空間,等到《雨樹》裝訂完成之後,再一口氣送進印刷廠裏印刷!」


    就這樣,《內亂》必須等到《雨樹》裝訂完成,而《雨樹》又為了《內亂》必須提前裝訂完工,所以出版社便大幅調動了一般的出版程序,盡可能保持有在彈性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因此,盡管這時候兩本書的原稿都早已處在待命狀態(自己主動提議的,當然有義務要交出完稿啊),但是印刷都是趕在最後一刻才剛好完工。


    隻是因為「這樣很有趣吧!?」一句話,就一時衝動妄下決定——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在這裏。不過話說回來,居然還真的成功了呢。


    文庫版《雨樹之國》的封麵是直接承襲了單行本的圖案,所以若各位願意去確認一下《雨樹》是怎樣的方式,呈現在《內亂》封麵上的話,那將會是我的榮幸。


    之所以會提出這項合作企劃,當然是因為我想做些有趣的事,不過同時也是基於一個非常嚴肅的理由。


    在『圖書館內亂』的一個章節當中,提到了後天失聰者和聽障者(關於他們和聾人以及聾啞的區別,請參照參考文獻)。在寫作這兒章節的時候,我心中驀然湧現了這樣一個念頭:


    「我想寫下的,並不僅僅是《圖書館戰爭》係列的一個章節,而是一篇以懷有這種問題的人們為主軸,直來直往、毫不掩飾的愛情故事。」


    另外,剛好那段時間我的丈夫罹患了突發性失聰;先前,他以及有兩次及早就診並請醫生進行正確治療後,恢複了聽覺的經驗。


    突發性失聰時種在短短兩個禮拜內,當你還在煩惱著「耳朵好像聽不太清楚哪,下次去醫院看看吧」時,聽覺狀態就會惡化到難以挽救地步的病症。對於不了解耳朵疾病的我們來說,那是種未爆彈般的恐懼;所以,雖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盡力書寫出蘊含在《圖書館內亂》的按個章節當中,那種無力回天的感覺。


    爾後,越是深入調查,那種「想要寫下以後天失聰者及聽障者為主角的戀愛故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最後誕生了這本書。


    《雨樹之國》一書,並沒有特別想對世人呼籲些什麽。真要呼籲的話,應該要由當事人自己親口訴說才對,身為作者的我,隻是以他們的遭遇為借景,寫下一篇虛構的故事罷了。


    拜讀參考文獻裏的經驗談時,我自己也經常感到心悸不已。譬如說,有時當我在後麵按下腳踏車的鈴鐺,卻看到對方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後,就會不由得心浮氣躁起來——這種情況,我至今也遇過很多次。


    懷抱著自我警惕的心情,我想將這種「自己可能也會有相同反應」的情況,積極地寫進故事當中。


    然而,人類實在是種可悲的生物,即使寫下了這樣的故事、即使在寫小說時調查過了很多相關資料,卻還是會在看見有人不理會自己按響的腳踏車鈴鐺時,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躁不耐。說什麽趕時間,其實還是以自己方便為優先。


    自以為瞭解,其實卻一無所知,或是隻能裝作知情的樣子;事後回頭看看那樣的自己,我真的是深深地感到自我厭惡。


    可是後來我開始覺得,像這樣的情形無論經曆過多少次,最後還是都會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裏。盡管大多數時候自己無法做出適當的回應,但是每次之後,都可以藉機讓自己重新體悟,這樣說來,這樣的自我認知其實也並不是全無意義啊!我也隻能這麽相信了。「下次一定要好好注意!」我也隻能夠每次都如此提醒自己。


    既然無法成為正直又虛懷若穀的任務,那就隻能讓自己在每次犯錯後承受住打擊了。至少,一直維持著每次犯錯後又承受住打擊的自己,總比什麽都感覺不到來得好。


    寫下這篇小說三年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其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我曾經拜訪過,並且有幸承蒙他們協助進行問卷調查的社團法人全日本聽障者·中途失聰者團體聯合會的大家。


    在問卷上寫著許多毫不掩飾、直截了當的話語。願意接受訪問的一位失聰人士說道:「我們說的話終究隻是經驗談和實際故事,要怎樣以此為根據寫出一篇小說,完全是有川老師的自由。」


    我於是暗自下定了決心。


    我絕不會在故事裏將這些人擅自美化,寫成「美麗的人們」。我要盡情寫下自己想寫的故事。


    我想寫的並不是「身障人士的故事」,而是「戀愛故事」,隻是女主角是擁有聽覺障礙的身障人士罷了。


    聽覺障礙對於本書中的戀人們而言,是一種應該去互相了解的認知差異,就隻是如此而已呀。我希望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個毫無虛飾、跟你我一樣的平凡女孩子。


    跟他們接觸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


    至於「瞳」變成了怎樣的女孩,而「伸」又變成了怎麽的男孩,就請各位自行翻開本書確認吧。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一封信。


    寄信人是位年輕的女孩,患有聽覺障礙。


    信件的內容十分活潑,很有時下年輕女孩的感覺,若不是她主動告知自己是聽覺障礙人士,光看信件內容還真是想象不到。信中可愛的筆跡、交雜在文章中使用的心型或是驚歎記號,都和同時代的其他年輕女孩沒有任何不同。


    完全就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子。


    她說,她和朋友分享了關於我這本書的感想,同時隨信附上了《雨樹之國》的讀後感想文。


    對於創造出這本書的我們而言,這樣一封信所具有的象征含意,真的無法以筆墨來形容呢。


    有川 浩


    這本小說和是初次撰寫的係列作品《圖書館戰爭》的第二集——《圖書館內亂》當中的部分內容,是彼此相互連結的。


    在《圖書館內亂》裏,這本《雨樹之國》是以關鍵物品的身份,出現在劇情當中。


    在新潮社與ascii media works inc.(譯注:此指原文小說的出版社。)的合作企劃下,這兩本小說都在二○○六年的秋天刊行了。然後今年,在二○○九年的「新潮社·夏之百冊」活動當中,《雨樹之國》又決定要文庫化了。(雖然發行單行本的時候,《雨樹之國》延遲了一個月才上市,不過目前《圖書館戰爭》汐裏還沒有決定要文庫化的跡象,所以就變成由《雨樹之國》領先進行文庫化了。)


    言歸正傳,回想起當時在和其他出版社進行合作企劃的時候,我還真的一直是在東奔西跑呢!畢竟,實際上的出版間距相差不到一個月,幾乎可以算是同時進行,再加上我又做了這樣的提議:「我想在《內亂》的封麵插圖裏加進《雨樹之國》的封麵圖案,而且不是拚拚湊湊,單純把圖片填進去就好,是要有手繪風格,像是珂拉琪(譯注:一種用膠或漿糊把實物貼在畫麵上的一種特殊藝術技法。)那樣的。」而兩家出版社聽了之後,也都非常豪邁地一口答應,於是出版的進程,便產生了奇跡似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在目前進度排在前頭的《內亂》封麵插圖上空下《雨樹》封麵的空間,等到《雨樹》裝訂完成之後,再一口氣送進印刷廠裏印刷!」


    就這樣,《內亂》必須等到《雨樹》裝訂完成,而《雨樹》又為了《內亂》必須提前裝訂完工,所以出版社便大幅調動了一般的出版程序,盡可能保持有在彈性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因此,盡管這時候兩本書的原稿都早已處在待命狀態(自己主動提議的,當然有義務要交出完稿啊),但是印刷都是趕在最後一刻才剛好完工。


    隻是因為「這樣很有趣吧!?」一句話,就一時衝動妄下決定——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在這裏。不過話說回來,居然還真的成功了呢。


    文庫版《雨樹之國》的封麵是直接承襲了單行本的圖案,所以若各位願意去確認一下《雨樹》是怎樣的方式,呈現在《內亂》封麵上的話,那將會是我的榮幸。


    之所以會提出這項合作企劃,當然是因為我想做些有趣的事,不過同時也是基於一個非常嚴肅的理由。


    在『圖書館內亂』的一個章節當中,提到了後天失聰者和聽障者(關於他們和聾人以及聾啞的區別,請參照參考文獻)。在寫作這兒章節的時候,我心中驀然湧現了這樣一個念頭:


    「我想寫下的,並不僅僅是《圖書館戰爭》係列的一個章節,而是一篇以懷有這種問題的人們為主軸,直來直往、毫不掩飾的愛情故事。」


    另外,剛好那段時間我的丈夫罹患了突發性失聰;先前,他以及有兩次及早就診並請醫生進行正確治療後,恢複了聽覺的經驗。


    突發性失聰時種在短短兩個禮拜內,當你還在煩惱著「耳朵好像聽不太清楚哪,下次去醫院看看吧」時,聽覺狀態就會惡化到難以挽救地步的病症。對於不了解耳朵疾病的我們來說,那是種未爆彈般的恐懼;所以,雖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盡力書寫出蘊含在《圖書館內亂》的按個章節當中,那種無力回天的感覺。


    爾後,越是深入調查,那種「想要寫下以後天失聰者及聽障者為主角的戀愛故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最後誕生了這本書。


    《雨樹之國》一書,並沒有特別想對世人呼籲些什麽。真要呼籲的話,應該要由當事人自己親口訴說才對,身為作者的我,隻是以他們的遭遇為借景,寫下一篇虛構的故事罷了。


    拜讀參考文獻裏的經驗談時,我自己也經常感到心悸不已。譬如說,有時當我在後麵按下腳踏車的鈴鐺,卻看到對方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後,就會不由得心浮氣躁起來——這種情況,我至今也遇過很多次。


    懷抱著自我警惕的心情,我想將這種「自己可能也會有相同反應」的情況,積極地寫進故事當中。


    然而,人類實在是種可悲的生物,即使寫下了這樣的故事、即使在寫小說時調查過了很多相關資料,卻還是會在看見有人不理會自己按響的腳踏車鈴鐺時,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躁不耐。說什麽趕時間,其實還是以自己方便為優先。


    自以為瞭解,其實卻一無所知,或是隻能裝作知情的樣子;事後回頭看看那樣的自己,我真的是深深地感到自我厭惡。


    可是後來我開始覺得,像這樣的情形無論經曆過多少次,最後還是都會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裏。盡管大多數時候自己無法做出適當的回應,但是每次之後,都可以藉機讓自己重新體悟,這樣說來,這樣的自我認知其實也並不是全無意義啊!我也隻能這麽相信了。「下次一定要好好注意!」我也隻能夠每次都如此提醒自己。


    既然無法成為正直又虛懷若穀的任務,那就隻能讓自己在每次犯錯後承受住打擊了。至少,一直維持著每次犯錯後又承受住打擊的自己,總比什麽都感覺不到來得好。


    寫下這篇小說三年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其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我曾經拜訪過,並且有幸承蒙他們協助進行問卷調查的社團法人全日本聽障者·中途失聰者團體聯合會的大家。


    在問卷上寫著許多毫不掩飾、直截了當的話語。願意接受訪問的一位失聰人士說道:「我們說的話終究隻是經驗談和實際故事,要怎樣以此為根據寫出一篇小說,完全是有川老師的自由。」


    我於是暗自下定了決心。


    我絕不會在故事裏將這些人擅自美化,寫成「美麗的人們」。我要盡情寫下自己想寫的故事。


    我想寫的並不是「身障人士的故事」,而是「戀愛故事」,隻是女主角是擁有聽覺障礙的身障人士罷了。


    聽覺障礙對於本書中的戀人們而言,是一種應該去互相了解的認知差異,就隻是如此而已呀。我希望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個毫無虛飾、跟你我一樣的平凡女孩子。


    跟他們接觸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


    至於「瞳」變成了怎樣的女孩,而「伸」又變成了怎麽的男孩,就請各位自行翻開本書確認吧。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一封信。


    寄信人是位年輕的女孩,患有聽覺障礙。


    信件的內容十分活潑,很有時下年輕女孩的感覺,若不是她主動告知自己是聽覺障礙人士,光看信件內容還真是想象不到。信中可愛的筆跡、交雜在文章中使用的心型或是驚歎記號,都和同時代的其他年輕女孩沒有任何不同。


    完全就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子。


    她說,她和朋友分享了關於我這本書的感想,同時隨信附上了《雨樹之國》的讀後感想文。


    對於創造出這本書的我們而言,這樣一封信所具有的象征含意,真的無法以筆墨來形容呢。


    有川 浩


    這本小說和是初次撰寫的係列作品《圖書館戰爭》的第二集——《圖書館內亂》當中的部分內容,是彼此相互連結的。


    在《圖書館內亂》裏,這本《雨樹之國》是以關鍵物品的身份,出現在劇情當中。


    在新潮社與ascii media works inc.(譯注:此指原文小說的出版社。)的合作企劃下,這兩本小說都在二○○六年的秋天刊行了。然後今年,在二○○九年的「新潮社·夏之百冊」活動當中,《雨樹之國》又決定要文庫化了。(雖然發行單行本的時候,《雨樹之國》延遲了一個月才上市,不過目前《圖書館戰爭》汐裏還沒有決定要文庫化的跡象,所以就變成由《雨樹之國》領先進行文庫化了。)


    言歸正傳,回想起當時在和其他出版社進行合作企劃的時候,我還真的一直是在東奔西跑呢!畢竟,實際上的出版間距相差不到一個月,幾乎可以算是同時進行,再加上我又做了這樣的提議:「我想在《內亂》的封麵插圖裏加進《雨樹之國》的封麵圖案,而且不是拚拚湊湊,單純把圖片填進去就好,是要有手繪風格,像是珂拉琪(譯注:一種用膠或漿糊把實物貼在畫麵上的一種特殊藝術技法。)那樣的。」而兩家出版社聽了之後,也都非常豪邁地一口答應,於是出版的進程,便產生了奇跡似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在目前進度排在前頭的《內亂》封麵插圖上空下《雨樹》封麵的空間,等到《雨樹》裝訂完成之後,再一口氣送進印刷廠裏印刷!」


    就這樣,《內亂》必須等到《雨樹》裝訂完成,而《雨樹》又為了《內亂》必須提前裝訂完工,所以出版社便大幅調動了一般的出版程序,盡可能保持有在彈性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因此,盡管這時候兩本書的原稿都早已處在待命狀態(自己主動提議的,當然有義務要交出完稿啊),但是印刷都是趕在最後一刻才剛好完工。


    隻是因為「這樣很有趣吧!?」一句話,就一時衝動妄下決定——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在這裏。不過話說回來,居然還真的成功了呢。


    文庫版《雨樹之國》的封麵是直接承襲了單行本的圖案,所以若各位願意去確認一下《雨樹》是怎樣的方式,呈現在《內亂》封麵上的話,那將會是我的榮幸。


    之所以會提出這項合作企劃,當然是因為我想做些有趣的事,不過同時也是基於一個非常嚴肅的理由。


    在『圖書館內亂』的一個章節當中,提到了後天失聰者和聽障者(關於他們和聾人以及聾啞的區別,請參照參考文獻)。在寫作這兒章節的時候,我心中驀然湧現了這樣一個念頭:


    「我想寫下的,並不僅僅是《圖書館戰爭》係列的一個章節,而是一篇以懷有這種問題的人們為主軸,直來直往、毫不掩飾的愛情故事。」


    另外,剛好那段時間我的丈夫罹患了突發性失聰;先前,他以及有兩次及早就診並請醫生進行正確治療後,恢複了聽覺的經驗。


    突發性失聰時種在短短兩個禮拜內,當你還在煩惱著「耳朵好像聽不太清楚哪,下次去醫院看看吧」時,聽覺狀態就會惡化到難以挽救地步的病症。對於不了解耳朵疾病的我們來說,那是種未爆彈般的恐懼;所以,雖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盡力書寫出蘊含在《圖書館內亂》的按個章節當中,那種無力回天的感覺。


    爾後,越是深入調查,那種「想要寫下以後天失聰者及聽障者為主角的戀愛故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最後誕生了這本書。


    《雨樹之國》一書,並沒有特別想對世人呼籲些什麽。真要呼籲的話,應該要由當事人自己親口訴說才對,身為作者的我,隻是以他們的遭遇為借景,寫下一篇虛構的故事罷了。


    拜讀參考文獻裏的經驗談時,我自己也經常感到心悸不已。譬如說,有時當我在後麵按下腳踏車的鈴鐺,卻看到對方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後,就會不由得心浮氣躁起來——這種情況,我至今也遇過很多次。


    懷抱著自我警惕的心情,我想將這種「自己可能也會有相同反應」的情況,積極地寫進故事當中。


    然而,人類實在是種可悲的生物,即使寫下了這樣的故事、即使在寫小說時調查過了很多相關資料,卻還是會在看見有人不理會自己按響的腳踏車鈴鐺時,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躁不耐。說什麽趕時間,其實還是以自己方便為優先。


    自以為瞭解,其實卻一無所知,或是隻能裝作知情的樣子;事後回頭看看那樣的自己,我真的是深深地感到自我厭惡。


    可是後來我開始覺得,像這樣的情形無論經曆過多少次,最後還是都會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裏。盡管大多數時候自己無法做出適當的回應,但是每次之後,都可以藉機讓自己重新體悟,這樣說來,這樣的自我認知其實也並不是全無意義啊!我也隻能這麽相信了。「下次一定要好好注意!」我也隻能夠每次都如此提醒自己。


    既然無法成為正直又虛懷若穀的任務,那就隻能讓自己在每次犯錯後承受住打擊了。至少,一直維持著每次犯錯後又承受住打擊的自己,總比什麽都感覺不到來得好。


    寫下這篇小說三年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其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我曾經拜訪過,並且有幸承蒙他們協助進行問卷調查的社團法人全日本聽障者·中途失聰者團體聯合會的大家。


    在問卷上寫著許多毫不掩飾、直截了當的話語。願意接受訪問的一位失聰人士說道:「我們說的話終究隻是經驗談和實際故事,要怎樣以此為根據寫出一篇小說,完全是有川老師的自由。」


    我於是暗自下定了決心。


    我絕不會在故事裏將這些人擅自美化,寫成「美麗的人們」。我要盡情寫下自己想寫的故事。


    我想寫的並不是「身障人士的故事」,而是「戀愛故事」,隻是女主角是擁有聽覺障礙的身障人士罷了。


    聽覺障礙對於本書中的戀人們而言,是一種應該去互相了解的認知差異,就隻是如此而已呀。我希望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個毫無虛飾、跟你我一樣的平凡女孩子。


    跟他們接觸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


    至於「瞳」變成了怎樣的女孩,而「伸」又變成了怎麽的男孩,就請各位自行翻開本書確認吧。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一封信。


    寄信人是位年輕的女孩,患有聽覺障礙。


    信件的內容十分活潑,很有時下年輕女孩的感覺,若不是她主動告知自己是聽覺障礙人士,光看信件內容還真是想象不到。信中可愛的筆跡、交雜在文章中使用的心型或是驚歎記號,都和同時代的其他年輕女孩沒有任何不同。


    完全就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子。


    她說,她和朋友分享了關於我這本書的感想,同時隨信附上了《雨樹之國》的讀後感想文。


    對於創造出這本書的我們而言,這樣一封信所具有的象征含意,真的無法以筆墨來形容呢。


    有川 浩


    這本小說和是初次撰寫的係列作品《圖書館戰爭》的第二集——《圖書館內亂》當中的部分內容,是彼此相互連結的。


    在《圖書館內亂》裏,這本《雨樹之國》是以關鍵物品的身份,出現在劇情當中。


    在新潮社與ascii media works inc.(譯注:此指原文小說的出版社。)的合作企劃下,這兩本小說都在二○○六年的秋天刊行了。然後今年,在二○○九年的「新潮社·夏之百冊」活動當中,《雨樹之國》又決定要文庫化了。(雖然發行單行本的時候,《雨樹之國》延遲了一個月才上市,不過目前《圖書館戰爭》汐裏還沒有決定要文庫化的跡象,所以就變成由《雨樹之國》領先進行文庫化了。)


    言歸正傳,回想起當時在和其他出版社進行合作企劃的時候,我還真的一直是在東奔西跑呢!畢竟,實際上的出版間距相差不到一個月,幾乎可以算是同時進行,再加上我又做了這樣的提議:「我想在《內亂》的封麵插圖裏加進《雨樹之國》的封麵圖案,而且不是拚拚湊湊,單純把圖片填進去就好,是要有手繪風格,像是珂拉琪(譯注:一種用膠或漿糊把實物貼在畫麵上的一種特殊藝術技法。)那樣的。」而兩家出版社聽了之後,也都非常豪邁地一口答應,於是出版的進程,便產生了奇跡似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在目前進度排在前頭的《內亂》封麵插圖上空下《雨樹》封麵的空間,等到《雨樹》裝訂完成之後,再一口氣送進印刷廠裏印刷!」


    就這樣,《內亂》必須等到《雨樹》裝訂完成,而《雨樹》又為了《內亂》必須提前裝訂完工,所以出版社便大幅調動了一般的出版程序,盡可能保持有在彈性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因此,盡管這時候兩本書的原稿都早已處在待命狀態(自己主動提議的,當然有義務要交出完稿啊),但是印刷都是趕在最後一刻才剛好完工。


    隻是因為「這樣很有趣吧!?」一句話,就一時衝動妄下決定——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在這裏。不過話說回來,居然還真的成功了呢。


    文庫版《雨樹之國》的封麵是直接承襲了單行本的圖案,所以若各位願意去確認一下《雨樹》是怎樣的方式,呈現在《內亂》封麵上的話,那將會是我的榮幸。


    之所以會提出這項合作企劃,當然是因為我想做些有趣的事,不過同時也是基於一個非常嚴肅的理由。


    在『圖書館內亂』的一個章節當中,提到了後天失聰者和聽障者(關於他們和聾人以及聾啞的區別,請參照參考文獻)。在寫作這兒章節的時候,我心中驀然湧現了這樣一個念頭:


    「我想寫下的,並不僅僅是《圖書館戰爭》係列的一個章節,而是一篇以懷有這種問題的人們為主軸,直來直往、毫不掩飾的愛情故事。」


    另外,剛好那段時間我的丈夫罹患了突發性失聰;先前,他以及有兩次及早就診並請醫生進行正確治療後,恢複了聽覺的經驗。


    突發性失聰時種在短短兩個禮拜內,當你還在煩惱著「耳朵好像聽不太清楚哪,下次去醫院看看吧」時,聽覺狀態就會惡化到難以挽救地步的病症。對於不了解耳朵疾病的我們來說,那是種未爆彈般的恐懼;所以,雖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盡力書寫出蘊含在《圖書館內亂》的按個章節當中,那種無力回天的感覺。


    爾後,越是深入調查,那種「想要寫下以後天失聰者及聽障者為主角的戀愛故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最後誕生了這本書。


    《雨樹之國》一書,並沒有特別想對世人呼籲些什麽。真要呼籲的話,應該要由當事人自己親口訴說才對,身為作者的我,隻是以他們的遭遇為借景,寫下一篇虛構的故事罷了。


    拜讀參考文獻裏的經驗談時,我自己也經常感到心悸不已。譬如說,有時當我在後麵按下腳踏車的鈴鐺,卻看到對方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後,就會不由得心浮氣躁起來——這種情況,我至今也遇過很多次。


    懷抱著自我警惕的心情,我想將這種「自己可能也會有相同反應」的情況,積極地寫進故事當中。


    然而,人類實在是種可悲的生物,即使寫下了這樣的故事、即使在寫小說時調查過了很多相關資料,卻還是會在看見有人不理會自己按響的腳踏車鈴鐺時,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躁不耐。說什麽趕時間,其實還是以自己方便為優先。


    自以為瞭解,其實卻一無所知,或是隻能裝作知情的樣子;事後回頭看看那樣的自己,我真的是深深地感到自我厭惡。


    可是後來我開始覺得,像這樣的情形無論經曆過多少次,最後還是都會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裏。盡管大多數時候自己無法做出適當的回應,但是每次之後,都可以藉機讓自己重新體悟,這樣說來,這樣的自我認知其實也並不是全無意義啊!我也隻能這麽相信了。「下次一定要好好注意!」我也隻能夠每次都如此提醒自己。


    既然無法成為正直又虛懷若穀的任務,那就隻能讓自己在每次犯錯後承受住打擊了。至少,一直維持著每次犯錯後又承受住打擊的自己,總比什麽都感覺不到來得好。


    寫下這篇小說三年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其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我曾經拜訪過,並且有幸承蒙他們協助進行問卷調查的社團法人全日本聽障者·中途失聰者團體聯合會的大家。


    在問卷上寫著許多毫不掩飾、直截了當的話語。願意接受訪問的一位失聰人士說道:「我們說的話終究隻是經驗談和實際故事,要怎樣以此為根據寫出一篇小說,完全是有川老師的自由。」


    我於是暗自下定了決心。


    我絕不會在故事裏將這些人擅自美化,寫成「美麗的人們」。我要盡情寫下自己想寫的故事。


    我想寫的並不是「身障人士的故事」,而是「戀愛故事」,隻是女主角是擁有聽覺障礙的身障人士罷了。


    聽覺障礙對於本書中的戀人們而言,是一種應該去互相了解的認知差異,就隻是如此而已呀。我希望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個毫無虛飾、跟你我一樣的平凡女孩子。


    跟他們接觸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


    至於「瞳」變成了怎樣的女孩,而「伸」又變成了怎麽的男孩,就請各位自行翻開本書確認吧。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一封信。


    寄信人是位年輕的女孩,患有聽覺障礙。


    信件的內容十分活潑,很有時下年輕女孩的感覺,若不是她主動告知自己是聽覺障礙人士,光看信件內容還真是想象不到。信中可愛的筆跡、交雜在文章中使用的心型或是驚歎記號,都和同時代的其他年輕女孩沒有任何不同。


    完全就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子。


    她說,她和朋友分享了關於我這本書的感想,同時隨信附上了《雨樹之國》的讀後感想文。


    對於創造出這本書的我們而言,這樣一封信所具有的象征含意,真的無法以筆墨來形容呢。


    有川 浩


    這本小說和是初次撰寫的係列作品《圖書館戰爭》的第二集——《圖書館內亂》當中的部分內容,是彼此相互連結的。


    在《圖書館內亂》裏,這本《雨樹之國》是以關鍵物品的身份,出現在劇情當中。


    在新潮社與ascii media works inc.(譯注:此指原文小說的出版社。)的合作企劃下,這兩本小說都在二○○六年的秋天刊行了。然後今年,在二○○九年的「新潮社·夏之百冊」活動當中,《雨樹之國》又決定要文庫化了。(雖然發行單行本的時候,《雨樹之國》延遲了一個月才上市,不過目前《圖書館戰爭》汐裏還沒有決定要文庫化的跡象,所以就變成由《雨樹之國》領先進行文庫化了。)


    言歸正傳,回想起當時在和其他出版社進行合作企劃的時候,我還真的一直是在東奔西跑呢!畢竟,實際上的出版間距相差不到一個月,幾乎可以算是同時進行,再加上我又做了這樣的提議:「我想在《內亂》的封麵插圖裏加進《雨樹之國》的封麵圖案,而且不是拚拚湊湊,單純把圖片填進去就好,是要有手繪風格,像是珂拉琪(譯注:一種用膠或漿糊把實物貼在畫麵上的一種特殊藝術技法。)那樣的。」而兩家出版社聽了之後,也都非常豪邁地一口答應,於是出版的進程,便產生了奇跡似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在目前進度排在前頭的《內亂》封麵插圖上空下《雨樹》封麵的空間,等到《雨樹》裝訂完成之後,再一口氣送進印刷廠裏印刷!」


    就這樣,《內亂》必須等到《雨樹》裝訂完成,而《雨樹》又為了《內亂》必須提前裝訂完工,所以出版社便大幅調動了一般的出版程序,盡可能保持有在彈性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因此,盡管這時候兩本書的原稿都早已處在待命狀態(自己主動提議的,當然有義務要交出完稿啊),但是印刷都是趕在最後一刻才剛好完工。


    隻是因為「這樣很有趣吧!?」一句話,就一時衝動妄下決定——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在這裏。不過話說回來,居然還真的成功了呢。


    文庫版《雨樹之國》的封麵是直接承襲了單行本的圖案,所以若各位願意去確認一下《雨樹》是怎樣的方式,呈現在《內亂》封麵上的話,那將會是我的榮幸。


    之所以會提出這項合作企劃,當然是因為我想做些有趣的事,不過同時也是基於一個非常嚴肅的理由。


    在『圖書館內亂』的一個章節當中,提到了後天失聰者和聽障者(關於他們和聾人以及聾啞的區別,請參照參考文獻)。在寫作這兒章節的時候,我心中驀然湧現了這樣一個念頭:


    「我想寫下的,並不僅僅是《圖書館戰爭》係列的一個章節,而是一篇以懷有這種問題的人們為主軸,直來直往、毫不掩飾的愛情故事。」


    另外,剛好那段時間我的丈夫罹患了突發性失聰;先前,他以及有兩次及早就診並請醫生進行正確治療後,恢複了聽覺的經驗。


    突發性失聰時種在短短兩個禮拜內,當你還在煩惱著「耳朵好像聽不太清楚哪,下次去醫院看看吧」時,聽覺狀態就會惡化到難以挽救地步的病症。對於不了解耳朵疾病的我們來說,那是種未爆彈般的恐懼;所以,雖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盡力書寫出蘊含在《圖書館內亂》的按個章節當中,那種無力回天的感覺。


    爾後,越是深入調查,那種「想要寫下以後天失聰者及聽障者為主角的戀愛故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最後誕生了這本書。


    《雨樹之國》一書,並沒有特別想對世人呼籲些什麽。真要呼籲的話,應該要由當事人自己親口訴說才對,身為作者的我,隻是以他們的遭遇為借景,寫下一篇虛構的故事罷了。


    拜讀參考文獻裏的經驗談時,我自己也經常感到心悸不已。譬如說,有時當我在後麵按下腳踏車的鈴鐺,卻看到對方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後,就會不由得心浮氣躁起來——這種情況,我至今也遇過很多次。


    懷抱著自我警惕的心情,我想將這種「自己可能也會有相同反應」的情況,積極地寫進故事當中。


    然而,人類實在是種可悲的生物,即使寫下了這樣的故事、即使在寫小說時調查過了很多相關資料,卻還是會在看見有人不理會自己按響的腳踏車鈴鐺時,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躁不耐。說什麽趕時間,其實還是以自己方便為優先。


    自以為瞭解,其實卻一無所知,或是隻能裝作知情的樣子;事後回頭看看那樣的自己,我真的是深深地感到自我厭惡。


    可是後來我開始覺得,像這樣的情形無論經曆過多少次,最後還是都會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裏。盡管大多數時候自己無法做出適當的回應,但是每次之後,都可以藉機讓自己重新體悟,這樣說來,這樣的自我認知其實也並不是全無意義啊!我也隻能這麽相信了。「下次一定要好好注意!」我也隻能夠每次都如此提醒自己。


    既然無法成為正直又虛懷若穀的任務,那就隻能讓自己在每次犯錯後承受住打擊了。至少,一直維持著每次犯錯後又承受住打擊的自己,總比什麽都感覺不到來得好。


    寫下這篇小說三年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其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我曾經拜訪過,並且有幸承蒙他們協助進行問卷調查的社團法人全日本聽障者·中途失聰者團體聯合會的大家。


    在問卷上寫著許多毫不掩飾、直截了當的話語。願意接受訪問的一位失聰人士說道:「我們說的話終究隻是經驗談和實際故事,要怎樣以此為根據寫出一篇小說,完全是有川老師的自由。」


    我於是暗自下定了決心。


    我絕不會在故事裏將這些人擅自美化,寫成「美麗的人們」。我要盡情寫下自己想寫的故事。


    我想寫的並不是「身障人士的故事」,而是「戀愛故事」,隻是女主角是擁有聽覺障礙的身障人士罷了。


    聽覺障礙對於本書中的戀人們而言,是一種應該去互相了解的認知差異,就隻是如此而已呀。我希望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個毫無虛飾、跟你我一樣的平凡女孩子。


    跟他們接觸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


    至於「瞳」變成了怎樣的女孩,而「伸」又變成了怎麽的男孩,就請各位自行翻開本書確認吧。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一封信。


    寄信人是位年輕的女孩,患有聽覺障礙。


    信件的內容十分活潑,很有時下年輕女孩的感覺,若不是她主動告知自己是聽覺障礙人士,光看信件內容還真是想象不到。信中可愛的筆跡、交雜在文章中使用的心型或是驚歎記號,都和同時代的其他年輕女孩沒有任何不同。


    完全就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子。


    她說,她和朋友分享了關於我這本書的感想,同時隨信附上了《雨樹之國》的讀後感想文。


    對於創造出這本書的我們而言,這樣一封信所具有的象征含意,真的無法以筆墨來形容呢。


    有川 浩


    這本小說和是初次撰寫的係列作品《圖書館戰爭》的第二集——《圖書館內亂》當中的部分內容,是彼此相互連結的。


    在《圖書館內亂》裏,這本《雨樹之國》是以關鍵物品的身份,出現在劇情當中。


    在新潮社與ascii media works inc.(譯注:此指原文小說的出版社。)的合作企劃下,這兩本小說都在二○○六年的秋天刊行了。然後今年,在二○○九年的「新潮社·夏之百冊」活動當中,《雨樹之國》又決定要文庫化了。(雖然發行單行本的時候,《雨樹之國》延遲了一個月才上市,不過目前《圖書館戰爭》汐裏還沒有決定要文庫化的跡象,所以就變成由《雨樹之國》領先進行文庫化了。)


    言歸正傳,回想起當時在和其他出版社進行合作企劃的時候,我還真的一直是在東奔西跑呢!畢竟,實際上的出版間距相差不到一個月,幾乎可以算是同時進行,再加上我又做了這樣的提議:「我想在《內亂》的封麵插圖裏加進《雨樹之國》的封麵圖案,而且不是拚拚湊湊,單純把圖片填進去就好,是要有手繪風格,像是珂拉琪(譯注:一種用膠或漿糊把實物貼在畫麵上的一種特殊藝術技法。)那樣的。」而兩家出版社聽了之後,也都非常豪邁地一口答應,於是出版的進程,便產生了奇跡似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在目前進度排在前頭的《內亂》封麵插圖上空下《雨樹》封麵的空間,等到《雨樹》裝訂完成之後,再一口氣送進印刷廠裏印刷!」


    就這樣,《內亂》必須等到《雨樹》裝訂完成,而《雨樹》又為了《內亂》必須提前裝訂完工,所以出版社便大幅調動了一般的出版程序,盡可能保持有在彈性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因此,盡管這時候兩本書的原稿都早已處在待命狀態(自己主動提議的,當然有義務要交出完稿啊),但是印刷都是趕在最後一刻才剛好完工。


    隻是因為「這樣很有趣吧!?」一句話,就一時衝動妄下決定——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在這裏。不過話說回來,居然還真的成功了呢。


    文庫版《雨樹之國》的封麵是直接承襲了單行本的圖案,所以若各位願意去確認一下《雨樹》是怎樣的方式,呈現在《內亂》封麵上的話,那將會是我的榮幸。


    之所以會提出這項合作企劃,當然是因為我想做些有趣的事,不過同時也是基於一個非常嚴肅的理由。


    在『圖書館內亂』的一個章節當中,提到了後天失聰者和聽障者(關於他們和聾人以及聾啞的區別,請參照參考文獻)。在寫作這兒章節的時候,我心中驀然湧現了這樣一個念頭:


    「我想寫下的,並不僅僅是《圖書館戰爭》係列的一個章節,而是一篇以懷有這種問題的人們為主軸,直來直往、毫不掩飾的愛情故事。」


    另外,剛好那段時間我的丈夫罹患了突發性失聰;先前,他以及有兩次及早就診並請醫生進行正確治療後,恢複了聽覺的經驗。


    突發性失聰時種在短短兩個禮拜內,當你還在煩惱著「耳朵好像聽不太清楚哪,下次去醫院看看吧」時,聽覺狀態就會惡化到難以挽救地步的病症。對於不了解耳朵疾病的我們來說,那是種未爆彈般的恐懼;所以,雖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盡力書寫出蘊含在《圖書館內亂》的按個章節當中,那種無力回天的感覺。


    爾後,越是深入調查,那種「想要寫下以後天失聰者及聽障者為主角的戀愛故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最後誕生了這本書。


    《雨樹之國》一書,並沒有特別想對世人呼籲些什麽。真要呼籲的話,應該要由當事人自己親口訴說才對,身為作者的我,隻是以他們的遭遇為借景,寫下一篇虛構的故事罷了。


    拜讀參考文獻裏的經驗談時,我自己也經常感到心悸不已。譬如說,有時當我在後麵按下腳踏車的鈴鐺,卻看到對方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後,就會不由得心浮氣躁起來——這種情況,我至今也遇過很多次。


    懷抱著自我警惕的心情,我想將這種「自己可能也會有相同反應」的情況,積極地寫進故事當中。


    然而,人類實在是種可悲的生物,即使寫下了這樣的故事、即使在寫小說時調查過了很多相關資料,卻還是會在看見有人不理會自己按響的腳踏車鈴鐺時,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躁不耐。說什麽趕時間,其實還是以自己方便為優先。


    自以為瞭解,其實卻一無所知,或是隻能裝作知情的樣子;事後回頭看看那樣的自己,我真的是深深地感到自我厭惡。


    可是後來我開始覺得,像這樣的情形無論經曆過多少次,最後還是都會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裏。盡管大多數時候自己無法做出適當的回應,但是每次之後,都可以藉機讓自己重新體悟,這樣說來,這樣的自我認知其實也並不是全無意義啊!我也隻能這麽相信了。「下次一定要好好注意!」我也隻能夠每次都如此提醒自己。


    既然無法成為正直又虛懷若穀的任務,那就隻能讓自己在每次犯錯後承受住打擊了。至少,一直維持著每次犯錯後又承受住打擊的自己,總比什麽都感覺不到來得好。


    寫下這篇小說三年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其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我曾經拜訪過,並且有幸承蒙他們協助進行問卷調查的社團法人全日本聽障者·中途失聰者團體聯合會的大家。


    在問卷上寫著許多毫不掩飾、直截了當的話語。願意接受訪問的一位失聰人士說道:「我們說的話終究隻是經驗談和實際故事,要怎樣以此為根據寫出一篇小說,完全是有川老師的自由。」


    我於是暗自下定了決心。


    我絕不會在故事裏將這些人擅自美化,寫成「美麗的人們」。我要盡情寫下自己想寫的故事。


    我想寫的並不是「身障人士的故事」,而是「戀愛故事」,隻是女主角是擁有聽覺障礙的身障人士罷了。


    聽覺障礙對於本書中的戀人們而言,是一種應該去互相了解的認知差異,就隻是如此而已呀。我希望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個毫無虛飾、跟你我一樣的平凡女孩子。


    跟他們接觸後,我才開始會這麽想。


    至於「瞳」變成了怎樣的女孩,而「伸」又變成了怎麽的男孩,就請各位自行翻開本書確認吧。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一封信。


    寄信人是位年輕的女孩,患有聽覺障礙。


    信件的內容十分活潑,很有時下年輕女孩的感覺,若不是她主動告知自己是聽覺障礙人士,光看信件內容還真是想象不到。信中可愛的筆跡、交雜在文章中使用的心型或是驚歎記號,都和同時代的其他年輕女孩沒有任何不同。


    完全就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子。


    她說,她和朋友分享了關於我這本書的感想,同時隨信附上了《雨樹之國》的讀後感想文。


    對於創造出這本書的我們而言,這樣一封信所具有的象征含意,真的無法以筆墨來形容呢。


    有川 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圖書館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川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川浩並收藏圖書館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