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怎麽寫。草稿寫的差不多了,後來看到有位朋友的留言以後,反思了一下,要說我一個搞靈異的,不務正業參與點評那些陳年舊事的政治,真有點兒鹹吃蘿卜淡操心了,自古,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國,我也不想被人誤會寫這個是為了煽動啥,更不想被封號下架啥的,所以今天寫的全部作廢,再好好想想,原本這章是寫國共內戰的,現在還不是不寫了,抓鬼人不適合寫政治,更沒資格說長論短。
不過,還是說一下吧,1946年秋,劉鄧大軍進入河南,那仗打的也夠慘的,雖然是勝利了,卻付出了傷亡三倍的代價。
攻城怎麽攻的呢,全靠人上,架梯子往城頭上爬,這是我姥姥跟我說的,那時候的老人都知道,梯子架好以後,人就開始往上爬,上麵的國民黨軍,用刺刀戳,一刀一個,一直打的城上的國民黨軍自己都哭了,為啥呢,死的人太多了,屍體已經埋住半個城牆,血流成河、哀嚎遍地,當年跟日本人打也就罷了,現在死的全是一奶同胞的自己人,最後把槍一扔,投降!
很多城都是這麽打下來的。要說,為啥共產黨軍就不怕死呢,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叫吳起的將軍,現在還有他的一本《吳子兵法》流傳於世。
說,有個老婆婆,有一天哭著來找吳起,求吳起別對自己兒子那麽好,吳起不明白咋回事兒。
老婆婆說,我兒子就在你軍營裏,受了傷,你親自給他喂的藥,吳起說,這有啥不對的嗎?
老婆婆說,當然不對了。當年我兒子的父親,就是因為受傷,得了刀瘡,你親自用嘴給他吸膿瘡,他可倒好,打仗不知道害怕,結果戰死了,現在,你又給我兒子喂藥,將來我兒子肯定跟他父親一樣,你這是害我兒子。
這則故事,造就了一個成語叫
“履不旋踵”,啥意思呢,大致意思就是,打仗就知道往前衝,不知道往回轉身。
共產黨的軍隊,就是這個樣子,軍官跟士兵同吃同住,待士兵如親人,這種士兵,他們咋會不往死裏衝呢?
今天我也不知道該說啥了,吧,想想接下來該咋寫,該咋把那些碎裂的片段故事總和到一塊兒。
不過,還是說一下吧,1946年秋,劉鄧大軍進入河南,那仗打的也夠慘的,雖然是勝利了,卻付出了傷亡三倍的代價。
攻城怎麽攻的呢,全靠人上,架梯子往城頭上爬,這是我姥姥跟我說的,那時候的老人都知道,梯子架好以後,人就開始往上爬,上麵的國民黨軍,用刺刀戳,一刀一個,一直打的城上的國民黨軍自己都哭了,為啥呢,死的人太多了,屍體已經埋住半個城牆,血流成河、哀嚎遍地,當年跟日本人打也就罷了,現在死的全是一奶同胞的自己人,最後把槍一扔,投降!
很多城都是這麽打下來的。要說,為啥共產黨軍就不怕死呢,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叫吳起的將軍,現在還有他的一本《吳子兵法》流傳於世。
說,有個老婆婆,有一天哭著來找吳起,求吳起別對自己兒子那麽好,吳起不明白咋回事兒。
老婆婆說,我兒子就在你軍營裏,受了傷,你親自給他喂的藥,吳起說,這有啥不對的嗎?
老婆婆說,當然不對了。當年我兒子的父親,就是因為受傷,得了刀瘡,你親自用嘴給他吸膿瘡,他可倒好,打仗不知道害怕,結果戰死了,現在,你又給我兒子喂藥,將來我兒子肯定跟他父親一樣,你這是害我兒子。
這則故事,造就了一個成語叫
“履不旋踵”,啥意思呢,大致意思就是,打仗就知道往前衝,不知道往回轉身。
共產黨的軍隊,就是這個樣子,軍官跟士兵同吃同住,待士兵如親人,這種士兵,他們咋會不往死裏衝呢?
今天我也不知道該說啥了,吧,想想接下來該咋寫,該咋把那些碎裂的片段故事總和到一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