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九個方麵
造船廠偌大的會議室裏,300多名技術骨幹,齊聚一堂,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將自己對這艘戰艦的改裝想法闡述給王司令。
但王林卻並沒有給他們高談闊論的機會,而是選擇了獨斷專行。
將300人分成了九個小組,分別負責這艘戰艦的九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就是動力係統,他打算徹底拆除老式的蒸汽輪機和鍋爐,換上前世大型戰艦的新型蒸汽輪機。
這艘戰艦的動力係統,和俾斯麥戰列艦一樣,由12台鍋爐和4台蒸汽輪機組成,輸出動力為150000馬力,在這時代已經非常強勁了。
但王林仍然不滿意,一來是這套動力係統所占空間太大,且危險性高,所消耗的油量也極大,根本無法和前世的蒸汽輪機相比。
他準備兌換的新型大型蒸汽輪機,不但功力輸出大,體積小,最主要的是不需要在用鍋爐了,安全性將大大提高。
共計8台,輸出功率將達到20萬馬力,每台蒸汽輪機的售價為400萬積分,八台就是3200萬,即便如此昂貴,王林也毫不猶豫的決定更換。
第二個,就是供電係統,王林打算兌換六套大型柴油發電機,和四組大型蓄電池,來給這艘戰艦提供足夠的電力。
第三個,通信係統,將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
第四個,裝甲防護,分為水下防護和水上防護。
水下裝甲帶的裝甲,將全部拆除,更換新型的裝甲鋼,平均厚度將增加至350毫米,重點區域將達到420毫米。
水上側弦防護裝甲帶,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在焊接一層30毫米厚的特殊鋼板,司令塔和前後甲板以及整個艦島,都會再鋪上一層前世的合金鋼板,厚度不一。
第5個方麵,主炮係統,如今前兩座主炮已經摧毀,王林打算索性將後兩座主炮也拆除,更換依阿華級戰列艦的三聯裝406毫米主炮,三座炮塔前二後一布局。
沒辦法,相比起雙聯裝,三聯裝的優勢更大,四座炮塔變成三座,總噸位不但會減少,主炮也要多一門,關鍵是這樣一來後甲板就騰出了很大一塊地。
老美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直到七八十年代仍在服役,所以許多設備他都可以直接兌換,價格還不是很貴,畢竟他商城裏隻能兌換已存在過的武器設備。
第6個方麵,防空係統,也是最為複雜的,將由副炮,和防空機關炮以及近防炮,組成遠,中,近三道防空網。
副炮為三聯裝150毫米高平兩用加農炮,全封閉式炮塔,由液壓電力驅動。
半機械裝填,兩側側弦裏側,各裝備五座,艦尾原先四號主炮塔位置和以前的後甲板,裝備六座,共計16座三聯裝48門副炮。
這46門副炮,最遠射程15公裏,即可發射穿甲彈燃燒彈打擊小型戰艦,也可作為高炮使用,發射延遲炮彈打擊飛機,每分鍾射速將高達12發。
一分鍾可向艦艏,或者艦尾打出400多發炮彈,足以將任何試圖靠近的小型戰艦打成篩子,或在天空打出一道恐怖的彈幕。
防空機關炮,為32毫米三聯裝高射炮,王林決定也采用全封閉式炮塔,液壓電力驅動,彈鏈供彈。
兩名操作人員位於三根炮管的下方,隻需一人操作,就可完成瞄準轉向射擊,另一人作為觀察手和副射手。
每座炮塔載彈2000發,三根炮管加起來每分鍾可發射300發炮彈,有效射程3000米。
前主炮後,艦島前方搭載五座,下麵三座,前麵兩座。
艦島後方,同樣布局,搭載5座,
艦島左右兩麵,各搭載8座,下麵5座,上麵3座,成梯形布局。
另外左右側弦甲板邊緣,從前主炮稍後位置,一直延伸到艦尾,兩邊各搭載10座,艦尾並排搭載3座,共51座防空炮塔,總計153門32毫米高射機關炮。
近防炮王林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不搞自動化,搞人工射擊好了。
原先他是打算,兌換6座老美的密集陣近防係統,該係統由一門6管20毫米加特林機槍和一座搜索雷達,火控雷達組成。
可自動搜索鎖定擊毀快速來襲目標,每分鍾射速高達四五千發,備彈1000發,體積不大,也就5噸左右。
但一來是這套係統比較複雜,價格太貴,怕hold不住,二來彈藥太少了,主要還是用於攔截導彈,屬於一次性消耗品,關鍵時刻救命的那種。
他要是兌換了,最多也就攔截俯衝轟炸機的航空炸彈而已,現在的戰列艦可不是前世驅逐艦可比的,挨一兩枚航空炸彈問題並不大,性價比太不合算了。
這次海戰的教訓告訴他,這時代要的是數量和持續不間斷的火力,近防炮這種隻能持續開火10多秒的奢侈品,完全不適合二戰時的海戰。
所以他打算兌換12門6管20毫米加特林機槍,自己改裝一下,搞個雙聯裝封閉式機槍塔,液壓電力驅動,360度旋轉,高低設界90度和—5度,隻需一人操作,非常靈活的那種。
射速兩挺每分鍾有個1000發就足夠了,備彈1萬發,艦島四麵各裝備一座,頂部和艦艏最前端各裝備一座,這樣就可以形成一道無死角的近程防空網,主要用於攔截俯衝轟炸機。
第7個方麵,反潛反魚雷係統,艦艏和艦尾水下位置各裝備一部聲納探測器,前甲板槍塔後部,各安裝兩部發射器。
左右側弦上,防空炮的縫隙之間各安裝八座發射器,這18座發射器全部炮管露在外麵,人員在艙室內裝填發射震爆彈。
雖然會大大降低甲板的防護力,但真正的防護本來就在第二層,隨便將上層甲板全部炸爛,對戰艦的整體影響也不大。
第8個方麵,指揮係統,指揮係統又分為四個子係統,防空指揮,火控計算,反潛指揮。
司令塔共分為三層,頂部為一台多功能雷達,下麵是人工觀察室。
第二層為火控室兼防空指揮室和反潛指揮室,畢竟第2層視線良好。
由於沒有了高大的煙囪,幾乎可以360度俯瞰整個戰艦,第3層才是艦長指揮室。
為了發生意外,在艦島尾部上方同樣弄了個第三指揮室,必要時可指揮艦尾的主炮和副炮以及防空炮。
而第一艦長指揮室,除了傳達艦長的命令,必要時則可指揮艦艏和戰艦兩側的所有武器裝備。
至於第一指揮室上麵的第二指揮室,才是真正的綜合指揮室,但由於沒有第3層安全,所以戰時艦長是不會上去的。
第9個方麵,損管係統,主要負責戰艦的救護工作,防水防火,搶救傷員。
造船廠偌大的會議室裏,300多名技術骨幹,齊聚一堂,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將自己對這艘戰艦的改裝想法闡述給王司令。
但王林卻並沒有給他們高談闊論的機會,而是選擇了獨斷專行。
將300人分成了九個小組,分別負責這艘戰艦的九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就是動力係統,他打算徹底拆除老式的蒸汽輪機和鍋爐,換上前世大型戰艦的新型蒸汽輪機。
這艘戰艦的動力係統,和俾斯麥戰列艦一樣,由12台鍋爐和4台蒸汽輪機組成,輸出動力為150000馬力,在這時代已經非常強勁了。
但王林仍然不滿意,一來是這套動力係統所占空間太大,且危險性高,所消耗的油量也極大,根本無法和前世的蒸汽輪機相比。
他準備兌換的新型大型蒸汽輪機,不但功力輸出大,體積小,最主要的是不需要在用鍋爐了,安全性將大大提高。
共計8台,輸出功率將達到20萬馬力,每台蒸汽輪機的售價為400萬積分,八台就是3200萬,即便如此昂貴,王林也毫不猶豫的決定更換。
第二個,就是供電係統,王林打算兌換六套大型柴油發電機,和四組大型蓄電池,來給這艘戰艦提供足夠的電力。
第三個,通信係統,將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
第四個,裝甲防護,分為水下防護和水上防護。
水下裝甲帶的裝甲,將全部拆除,更換新型的裝甲鋼,平均厚度將增加至350毫米,重點區域將達到420毫米。
水上側弦防護裝甲帶,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在焊接一層30毫米厚的特殊鋼板,司令塔和前後甲板以及整個艦島,都會再鋪上一層前世的合金鋼板,厚度不一。
第5個方麵,主炮係統,如今前兩座主炮已經摧毀,王林打算索性將後兩座主炮也拆除,更換依阿華級戰列艦的三聯裝406毫米主炮,三座炮塔前二後一布局。
沒辦法,相比起雙聯裝,三聯裝的優勢更大,四座炮塔變成三座,總噸位不但會減少,主炮也要多一門,關鍵是這樣一來後甲板就騰出了很大一塊地。
老美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直到七八十年代仍在服役,所以許多設備他都可以直接兌換,價格還不是很貴,畢竟他商城裏隻能兌換已存在過的武器設備。
第6個方麵,防空係統,也是最為複雜的,將由副炮,和防空機關炮以及近防炮,組成遠,中,近三道防空網。
副炮為三聯裝150毫米高平兩用加農炮,全封閉式炮塔,由液壓電力驅動。
半機械裝填,兩側側弦裏側,各裝備五座,艦尾原先四號主炮塔位置和以前的後甲板,裝備六座,共計16座三聯裝48門副炮。
這46門副炮,最遠射程15公裏,即可發射穿甲彈燃燒彈打擊小型戰艦,也可作為高炮使用,發射延遲炮彈打擊飛機,每分鍾射速將高達12發。
一分鍾可向艦艏,或者艦尾打出400多發炮彈,足以將任何試圖靠近的小型戰艦打成篩子,或在天空打出一道恐怖的彈幕。
防空機關炮,為32毫米三聯裝高射炮,王林決定也采用全封閉式炮塔,液壓電力驅動,彈鏈供彈。
兩名操作人員位於三根炮管的下方,隻需一人操作,就可完成瞄準轉向射擊,另一人作為觀察手和副射手。
每座炮塔載彈2000發,三根炮管加起來每分鍾可發射300發炮彈,有效射程3000米。
前主炮後,艦島前方搭載五座,下麵三座,前麵兩座。
艦島後方,同樣布局,搭載5座,
艦島左右兩麵,各搭載8座,下麵5座,上麵3座,成梯形布局。
另外左右側弦甲板邊緣,從前主炮稍後位置,一直延伸到艦尾,兩邊各搭載10座,艦尾並排搭載3座,共51座防空炮塔,總計153門32毫米高射機關炮。
近防炮王林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不搞自動化,搞人工射擊好了。
原先他是打算,兌換6座老美的密集陣近防係統,該係統由一門6管20毫米加特林機槍和一座搜索雷達,火控雷達組成。
可自動搜索鎖定擊毀快速來襲目標,每分鍾射速高達四五千發,備彈1000發,體積不大,也就5噸左右。
但一來是這套係統比較複雜,價格太貴,怕hold不住,二來彈藥太少了,主要還是用於攔截導彈,屬於一次性消耗品,關鍵時刻救命的那種。
他要是兌換了,最多也就攔截俯衝轟炸機的航空炸彈而已,現在的戰列艦可不是前世驅逐艦可比的,挨一兩枚航空炸彈問題並不大,性價比太不合算了。
這次海戰的教訓告訴他,這時代要的是數量和持續不間斷的火力,近防炮這種隻能持續開火10多秒的奢侈品,完全不適合二戰時的海戰。
所以他打算兌換12門6管20毫米加特林機槍,自己改裝一下,搞個雙聯裝封閉式機槍塔,液壓電力驅動,360度旋轉,高低設界90度和—5度,隻需一人操作,非常靈活的那種。
射速兩挺每分鍾有個1000發就足夠了,備彈1萬發,艦島四麵各裝備一座,頂部和艦艏最前端各裝備一座,這樣就可以形成一道無死角的近程防空網,主要用於攔截俯衝轟炸機。
第7個方麵,反潛反魚雷係統,艦艏和艦尾水下位置各裝備一部聲納探測器,前甲板槍塔後部,各安裝兩部發射器。
左右側弦上,防空炮的縫隙之間各安裝八座發射器,這18座發射器全部炮管露在外麵,人員在艙室內裝填發射震爆彈。
雖然會大大降低甲板的防護力,但真正的防護本來就在第二層,隨便將上層甲板全部炸爛,對戰艦的整體影響也不大。
第8個方麵,指揮係統,指揮係統又分為四個子係統,防空指揮,火控計算,反潛指揮。
司令塔共分為三層,頂部為一台多功能雷達,下麵是人工觀察室。
第二層為火控室兼防空指揮室和反潛指揮室,畢竟第2層視線良好。
由於沒有了高大的煙囪,幾乎可以360度俯瞰整個戰艦,第3層才是艦長指揮室。
為了發生意外,在艦島尾部上方同樣弄了個第三指揮室,必要時可指揮艦尾的主炮和副炮以及防空炮。
而第一艦長指揮室,除了傳達艦長的命令,必要時則可指揮艦艏和戰艦兩側的所有武器裝備。
至於第一指揮室上麵的第二指揮室,才是真正的綜合指揮室,但由於沒有第3層安全,所以戰時艦長是不會上去的。
第9個方麵,損管係統,主要負責戰艦的救護工作,防水防火,搶救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