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宋》也超好看哦~ 過去, 長孫皇後常去大安宮看望太上皇, 見他陪在太上皇身邊的次數多了,便時常會給他捎點好吃的好玩的。
所以長孫皇後在李元嬰心裏是個好人。
他樂於帶著兕子她們玩,和李治也處得挺好,偶爾還和他們一起去東宮看看小侄孫。獨獨這李泰總不愛帶他們一起玩,天天拿本書跑李二陛下麵前裝樣子, 自己開府之後更是忙於搞他那個文學館,連長孫皇後生病都沒怎麽入宮探望。
若是換成李元嬰,他才不管什麽文學館、不管什麽規不規矩, 一定天天守在母親身邊不離開。就是不能天天守著,每天去見一見也是好的。
李元嬰起初是想不明白原因, 現在李元嬰明白了,原來是為了李二陛下現在坐的那個位置。想想他皇兄也真慘, 才四十出頭,娘沒了, 爹沒了, 老婆也沒了,難得疼個兒子還疼出這麽個壞胖子,還沒到弱冠之年已經惦記著繼承他的位置。可見,當皇帝真辛苦!
李元嬰在心裏憐憫著李二陛下, 回去後興致勃勃地給他娘寫了封特別肉麻的信,主旨是“世上隻有阿娘好, 有娘的孩子像塊寶”。他還把印書的事和柳寶林說了, 在信裏告訴柳寶林, 再過幾個月他就帶書回京給他看!
這封信隨著兕子她們的信一同跑往太極宮,先送到了東宮那邊。
李承乾處理完各項事務,便聽有人說弟弟妹妹又來信了。
李承乾這幾個月早習慣了收九成宮那邊的信,他先把塞在最底下的那封信抽出來看了眼,果然又是李元嬰托他轉交給柳寶林的信。
這小子特別滑頭,怕人弄丟了他的信,總拉著兕子她們一起寫,直接叫人把信往東宮送!
李承乾笑著看了看信封上寫的字,和左右誇道:“幺叔這字倒是大有長進,看來九成宮水土不一般,幺叔去了那邊竟都開始練字了!”他也沒去拆李元嬰的家書,直接命人送到柳寶林那邊去。
自李元嬰去九成宮後,柳寶林每日都會念一段經,祈禱李元嬰在外麵平平安安,不要遇到什麽意外。後來李元嬰開始寫信回來,柳寶林念完經後便取出李元嬰的信重讀一遍。
這日李承乾派來的人把信送到,柳寶林給對方塞了幾顆銀豆子,歡歡喜喜拆開信來看。
柳寶林出身寒微,原本是不識字的,結果李元嬰小時候無心向學,連字都不想認!於是柳寶林想了個法子,她佯作不經意地在李元嬰會注意到的地方抹眼淚,和身邊伺候的人說自己因為不識字被欺負了。李元嬰一聽,生氣極了,當即表示他去學,學了回來教阿娘!
李元嬰真要想幹什麽,那是肯定會一門心思去做到的,他還真去認了字回來一個個地教柳寶林。
柳寶林如今雖然稱不上熟讀詩書,看看家書卻不成問題。想到兒子的貼心和好動,柳寶林又是思念又是憂心,拿到信便小心拆開、一字一字地讀過去。
看李元嬰在信裏寫他向魏征、蕭德言等人求教,過些日子還要把自己畫的書印出來,柳寶林心中歡喜得很,起身命人去開庫藏替李元嬰清點一下太上皇留下的銀錢和寶貝們。
這些要是不夠兒子花,將來到封地上應該會有不錯的進項。柳寶林已經和人打聽過了,滕州臨湖近海,算是物產豐饒之地,他們去了滕州日子不會太難過。
柳寶林數數點點,清來算去,不知不覺又忙到午後。她拿出針線活坐到榻上一針一線地縫了起來,悉心做起了兒子冬天能穿的新衣裳。
……
轉眼到了八月底,九成宮逐漸能看見幾分秋色。金燦燦的向日葵早已過了花期,隻留在了李元嬰等人塗抹出來的“巨作”上,到入秋之後,十株向日葵陸陸續續開始結實,那挨挨擠擠長滿花盤的向日葵籽越來越豐盈!
李元嬰最近沒觸發獎勵葵瓜子的任務,挺久沒嗑瓜子了,有點心癢,尋了個清早跑去摘了個最大最好的花盤,帶回去準備叫人下鍋抄了。
雖說他身邊沒人炒過瓜子,但弄個鍋扔下去抄一抄應該不難才對。唔,要炒奶油味的話,可以去弄點羊乳!
李元嬰想得挺美,結果他才剛抱著花盤轉身,後頭就跪了一地的人,央求他不要把向日葵帶走,否則李二陛下是要治他們罪的。
真是豈有此理!這明明是他的向日葵,憑什麽不能吃?要是李二陛下治他們的罪,那是李二陛下沒理,和他有什麽關係!
李元嬰一點都不在意董小乙等人的哀求,直接抱著花盤走人。
董小乙麵色慘白,跪在原地沒敢上前攔人。
離開暖房走出挺長一段路,一直沉默的戴亭忽然開口喊:“殿下。”
李元嬰轉頭看他。
戴亭猶豫片刻,還是跪到地上乞求道:“那董小乙與小人是同鄉,小人想請殿下幫他一把。”董小乙被李元嬰點去負責照看那十株向日葵,又靠著向日葵在李二陛下麵前露了臉,平日裏早讓旁人忌恨不已。李元嬰不由分說摘走一個花盤,恐怕會有人借機要讓董小乙遭罪。
李元嬰見戴亭說完話便安安靜靜地跪在那,皺著眉說:“那不是還有好些個花盤嗎?我摘一個怎麽不行了?”
戴亭道:“少了一個便是失職。”
李元嬰道:“你剛才怎麽不說?”
戴亭伏跪在地,不再吭聲。
他身份低微,貿然開口已經是逾矩。再說,他與那董小乙也隻是同鄉而已,這些年來沒怎麽說過話,算起來並沒有多少情分,他不可能當著外人的麵提出李元嬰不一定會答應的請求。一邊是李元嬰,一邊是沒什麽交情的同鄉,誰輕誰重誰都能看出來,若不是知道李元嬰可以輕鬆改變董小乙的命運他絕對不會多說半句話。身在宮中,自保都不容易了,談什麽保別人?
李元嬰早習慣了戴亭這少年老成、思前顧後的德性,稍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對戴亭說:“起來吧,我去找皇兄說一聲便是。多大點事啊,猶猶豫豫做什麽!”
戴亭依言起身,與往常一樣跟隨在李元嬰身後。
李元嬰抱著花盤去尋李二陛下,告訴李二陛下葵瓜子可以采收了!
李元嬰自覺在這十株向日葵的去處上還是很有發言權的,既然有十株那麽多,那他自己種的兩株肯定要留著,餘下的八株,李元嬰讓李二陛下自己和兕子她們討去!
李二陛下擺明要強搶:“這東西種在朕的暖房裏,自然是屬於朕的。”
李元嬰很有想法:“你這麽不講道理的話,我要寫大大的布告,貼到城門上罵你!”
李二陛下還是頭一回聽到這種威脅,饒有興趣地挑挑眉:“長進了啊,還會寫布告了?”
李元嬰驕傲地說:“那是自然,我可是能印書的人了!”
李二陛下知曉李元嬰這混賬小子真的敢做那種事,便道:“你的兩株朕不能要,兕子她們是朕的女兒,朕怎麽不能要了?”
李元嬰道:“兕子她們也很喜歡啊,都說君子不奪人所好,您可是兕子她們的親爹,怎麽能搶女兒喜歡的東西!”他又指出李二陛下話裏的錯處,“而且剩下八株裏還有兩株是姝妹妹的,姝妹妹不是你女兒!”
李二陛下被李元嬰氣樂了,還真和他較起勁來:“行啊,我讓人去把她們叫來問問她們願不願意給。”
兕子三人很快被人帶了過來。
一聽李二陛下說要,三個小蘿莉都直接把自己的向日葵給了出去。
李二陛下橫了李元嬰一眼,意思是“你看看你,再看看別人”。
李元嬰覺得李二陛下太不要臉了,堅持不給自己那兩株。他還順嘴跟李二陛下把董小乙討到身邊,說明年要讓董小乙到自己莊子上種一大片,想留多少種就留多少種,將來他帶到封地上種!
一個在暖房侍弄時蔬的人而已,李二陛下也沒在意,吩咐左右把董小乙撥到李元嬰身邊。好歹是正兒八經的滕王了,身邊確實應該添幾個人才行。
這時魏姝也被人帶了過來。
這回是被李二陛下召見,魏姝被裴氏勒令換回了女孩兒的裝扮,看著多了幾分清麗可愛。
李元嬰頭一次見魏姝這麽穿,先是兩眼一亮,而後等魏姝行完禮便溜過去戳了戳她,壓低聲音說:“不要給他!”
所以長孫皇後在李元嬰心裏是個好人。
他樂於帶著兕子她們玩,和李治也處得挺好,偶爾還和他們一起去東宮看看小侄孫。獨獨這李泰總不愛帶他們一起玩,天天拿本書跑李二陛下麵前裝樣子, 自己開府之後更是忙於搞他那個文學館,連長孫皇後生病都沒怎麽入宮探望。
若是換成李元嬰,他才不管什麽文學館、不管什麽規不規矩, 一定天天守在母親身邊不離開。就是不能天天守著,每天去見一見也是好的。
李元嬰起初是想不明白原因, 現在李元嬰明白了,原來是為了李二陛下現在坐的那個位置。想想他皇兄也真慘, 才四十出頭,娘沒了, 爹沒了, 老婆也沒了,難得疼個兒子還疼出這麽個壞胖子,還沒到弱冠之年已經惦記著繼承他的位置。可見,當皇帝真辛苦!
李元嬰在心裏憐憫著李二陛下, 回去後興致勃勃地給他娘寫了封特別肉麻的信,主旨是“世上隻有阿娘好, 有娘的孩子像塊寶”。他還把印書的事和柳寶林說了, 在信裏告訴柳寶林, 再過幾個月他就帶書回京給他看!
這封信隨著兕子她們的信一同跑往太極宮,先送到了東宮那邊。
李承乾處理完各項事務,便聽有人說弟弟妹妹又來信了。
李承乾這幾個月早習慣了收九成宮那邊的信,他先把塞在最底下的那封信抽出來看了眼,果然又是李元嬰托他轉交給柳寶林的信。
這小子特別滑頭,怕人弄丟了他的信,總拉著兕子她們一起寫,直接叫人把信往東宮送!
李承乾笑著看了看信封上寫的字,和左右誇道:“幺叔這字倒是大有長進,看來九成宮水土不一般,幺叔去了那邊竟都開始練字了!”他也沒去拆李元嬰的家書,直接命人送到柳寶林那邊去。
自李元嬰去九成宮後,柳寶林每日都會念一段經,祈禱李元嬰在外麵平平安安,不要遇到什麽意外。後來李元嬰開始寫信回來,柳寶林念完經後便取出李元嬰的信重讀一遍。
這日李承乾派來的人把信送到,柳寶林給對方塞了幾顆銀豆子,歡歡喜喜拆開信來看。
柳寶林出身寒微,原本是不識字的,結果李元嬰小時候無心向學,連字都不想認!於是柳寶林想了個法子,她佯作不經意地在李元嬰會注意到的地方抹眼淚,和身邊伺候的人說自己因為不識字被欺負了。李元嬰一聽,生氣極了,當即表示他去學,學了回來教阿娘!
李元嬰真要想幹什麽,那是肯定會一門心思去做到的,他還真去認了字回來一個個地教柳寶林。
柳寶林如今雖然稱不上熟讀詩書,看看家書卻不成問題。想到兒子的貼心和好動,柳寶林又是思念又是憂心,拿到信便小心拆開、一字一字地讀過去。
看李元嬰在信裏寫他向魏征、蕭德言等人求教,過些日子還要把自己畫的書印出來,柳寶林心中歡喜得很,起身命人去開庫藏替李元嬰清點一下太上皇留下的銀錢和寶貝們。
這些要是不夠兒子花,將來到封地上應該會有不錯的進項。柳寶林已經和人打聽過了,滕州臨湖近海,算是物產豐饒之地,他們去了滕州日子不會太難過。
柳寶林數數點點,清來算去,不知不覺又忙到午後。她拿出針線活坐到榻上一針一線地縫了起來,悉心做起了兒子冬天能穿的新衣裳。
……
轉眼到了八月底,九成宮逐漸能看見幾分秋色。金燦燦的向日葵早已過了花期,隻留在了李元嬰等人塗抹出來的“巨作”上,到入秋之後,十株向日葵陸陸續續開始結實,那挨挨擠擠長滿花盤的向日葵籽越來越豐盈!
李元嬰最近沒觸發獎勵葵瓜子的任務,挺久沒嗑瓜子了,有點心癢,尋了個清早跑去摘了個最大最好的花盤,帶回去準備叫人下鍋抄了。
雖說他身邊沒人炒過瓜子,但弄個鍋扔下去抄一抄應該不難才對。唔,要炒奶油味的話,可以去弄點羊乳!
李元嬰想得挺美,結果他才剛抱著花盤轉身,後頭就跪了一地的人,央求他不要把向日葵帶走,否則李二陛下是要治他們罪的。
真是豈有此理!這明明是他的向日葵,憑什麽不能吃?要是李二陛下治他們的罪,那是李二陛下沒理,和他有什麽關係!
李元嬰一點都不在意董小乙等人的哀求,直接抱著花盤走人。
董小乙麵色慘白,跪在原地沒敢上前攔人。
離開暖房走出挺長一段路,一直沉默的戴亭忽然開口喊:“殿下。”
李元嬰轉頭看他。
戴亭猶豫片刻,還是跪到地上乞求道:“那董小乙與小人是同鄉,小人想請殿下幫他一把。”董小乙被李元嬰點去負責照看那十株向日葵,又靠著向日葵在李二陛下麵前露了臉,平日裏早讓旁人忌恨不已。李元嬰不由分說摘走一個花盤,恐怕會有人借機要讓董小乙遭罪。
李元嬰見戴亭說完話便安安靜靜地跪在那,皺著眉說:“那不是還有好些個花盤嗎?我摘一個怎麽不行了?”
戴亭道:“少了一個便是失職。”
李元嬰道:“你剛才怎麽不說?”
戴亭伏跪在地,不再吭聲。
他身份低微,貿然開口已經是逾矩。再說,他與那董小乙也隻是同鄉而已,這些年來沒怎麽說過話,算起來並沒有多少情分,他不可能當著外人的麵提出李元嬰不一定會答應的請求。一邊是李元嬰,一邊是沒什麽交情的同鄉,誰輕誰重誰都能看出來,若不是知道李元嬰可以輕鬆改變董小乙的命運他絕對不會多說半句話。身在宮中,自保都不容易了,談什麽保別人?
李元嬰早習慣了戴亭這少年老成、思前顧後的德性,稍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對戴亭說:“起來吧,我去找皇兄說一聲便是。多大點事啊,猶猶豫豫做什麽!”
戴亭依言起身,與往常一樣跟隨在李元嬰身後。
李元嬰抱著花盤去尋李二陛下,告訴李二陛下葵瓜子可以采收了!
李元嬰自覺在這十株向日葵的去處上還是很有發言權的,既然有十株那麽多,那他自己種的兩株肯定要留著,餘下的八株,李元嬰讓李二陛下自己和兕子她們討去!
李二陛下擺明要強搶:“這東西種在朕的暖房裏,自然是屬於朕的。”
李元嬰很有想法:“你這麽不講道理的話,我要寫大大的布告,貼到城門上罵你!”
李二陛下還是頭一回聽到這種威脅,饒有興趣地挑挑眉:“長進了啊,還會寫布告了?”
李元嬰驕傲地說:“那是自然,我可是能印書的人了!”
李二陛下知曉李元嬰這混賬小子真的敢做那種事,便道:“你的兩株朕不能要,兕子她們是朕的女兒,朕怎麽不能要了?”
李元嬰道:“兕子她們也很喜歡啊,都說君子不奪人所好,您可是兕子她們的親爹,怎麽能搶女兒喜歡的東西!”他又指出李二陛下話裏的錯處,“而且剩下八株裏還有兩株是姝妹妹的,姝妹妹不是你女兒!”
李二陛下被李元嬰氣樂了,還真和他較起勁來:“行啊,我讓人去把她們叫來問問她們願不願意給。”
兕子三人很快被人帶了過來。
一聽李二陛下說要,三個小蘿莉都直接把自己的向日葵給了出去。
李二陛下橫了李元嬰一眼,意思是“你看看你,再看看別人”。
李元嬰覺得李二陛下太不要臉了,堅持不給自己那兩株。他還順嘴跟李二陛下把董小乙討到身邊,說明年要讓董小乙到自己莊子上種一大片,想留多少種就留多少種,將來他帶到封地上種!
一個在暖房侍弄時蔬的人而已,李二陛下也沒在意,吩咐左右把董小乙撥到李元嬰身邊。好歹是正兒八經的滕王了,身邊確實應該添幾個人才行。
這時魏姝也被人帶了過來。
這回是被李二陛下召見,魏姝被裴氏勒令換回了女孩兒的裝扮,看著多了幾分清麗可愛。
李元嬰頭一次見魏姝這麽穿,先是兩眼一亮,而後等魏姝行完禮便溜過去戳了戳她,壓低聲音說:“不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