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宋》也超好看! 李元嬰頭一次弄出書來, 自然十分驕傲,他借用了一大批宮人幫他去搬書,隊伍浩浩蕩蕩地排了個長隊。錢是李二陛下借他的,李元嬰頭一個送去給李二陛下,他送書的時候見長孫無忌他們都在,又一個個送了過去。
送完後,李元嬰發現自己的書一下子少了十來本,忍不住在心裏嘀咕:皇兄信任的大臣怎麽這麽多,天天召這麽多人一起議事!
李元嬰送完李二陛下, 自然是去分給自己的小夥伴們。李治對李元嬰要印書的事早有耳聞,兕子她們卻被蒙在鼓裏,看到李元嬰變出本書來, 她們都吃了一驚, 自告奮勇要幫忙替李元嬰送書。
一時間, 皇子皇女手裏都拿到了李元嬰的“巨作”。
李元嬰又去送給孔穎達他們。
幾輪下來,一百本書竟所剩無幾!
李元嬰想著自己還要帶回去給柳寶林她們,便讓戴亭把剩下的書收起來, 再不送給別人了!
在戴亭準備去把書封箱時, 李元嬰又想起自己居然把魏姝忘了,趕緊又拿出一本, 親自跑去魏征家送給魏姝。
魏姝早算著時間等書印出來,見李元嬰親自送來了, 心裏高興得很。她把書珍而重之地收起來, 轉而問起李元嬰該怎麽處理自己收在家裏的向日葵種子, 要不要給他一塊種算了。雖說她祖父也有田莊,但她祖父有好些個兒女,不是她父母獨有的私產,她不能讓田莊全部不種糧食改種向日葵。
李元嬰當時隻是想氣氣李二陛下,沒想到這一重。他說道:“既然這樣,你自己留一些,剩下的給我,我讓小乙一並幫你種了。收成之後,我們賣掉換點錢!”
李元嬰印一次書耗了不少錢,現在又想著往後要辦個大書院,終於有了點想辦法撈錢的念頭。既然姝妹妹相信他,要把向日葵種子交給他來種,李元嬰當然不會辜負她的信任!
魏姝並不覺得賣種子能賣多少錢,不過聽李元嬰兩眼亮亮地表示這將會是他將來那家大書院的運轉資金,魏姝也不打擊他的熱情。
魏姝好奇地問:“你說你的書院可以讓天底下想讀書的人都去讀書,那你的書院能讓女孩子去念書嗎?”
李元嬰一愣,他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
李元嬰奇怪地反問:“女孩子不能讀書嗎?兕子她們都會讀啊!”他數完自家又數別家,“姝妹妹你也讀書啊,你的字還寫得那麽好!”
魏姝說:“沒有學堂會招女孩子的。”她們不過是占著出身的便宜,才有了識字斷文的機會。
李元嬰道:“那我以後的大書院,女孩子也能來讀書!”他熱情邀請魏姝,“以後書院開了,你來當第一個女學生!”
魏姝想也不想便答應:“好!”她答應完又說,“那你可要早點把書院開起來,要不然我就變成老學生了!”
李元嬰被“老學生”這詞兒逗笑了,樂得不行。
回去後,他還和李治說起這事,表示,為了不耽誤他姝妹妹學習,他可得趕緊準備起來,爭取一到封地就馬上開書院。
李治一陣無語:“你什麽時候能去封地都還不一定,別一天到晚和別人說你要建書院了。”
李元嬰自覺自己已經是個讀書人了,一本正經地批評李治:“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可是想幹什麽就會馬上行動的人,和這個整天想來想去猶豫著什麽時候邁出第一步的家夥完全不同!
李治閉了嘴。
他想起李元嬰說要印書時,不少人都等著看笑話,要麽覺得他不可能印出來,要麽覺得他壓根寫不出一本書。結果李元嬰一口氣把事情安排好,如今真的讓他們拿到了書!那書的內容雖然淺顯得很,圖多字少,怎麽看都算不得是開宗立派、著書立說。可你要是翻開看了,便會覺得有股奇異的魔力吸引著你往下看,不看完整本不罷休!
一般人絕對不會把錢砸在這種事情上,可,李元嬰不是一般人!他真要想砸錢辦書院,指不定真能讓他辦成。
李元嬰見李治一臉的思索,坐下趁熱打鐵地慫恿起李治來:“我看你就別和你四哥一樣賴在京城不走,到時我們一塊去封地玩兒,我開一個書院,你開一個書院,到時候我們每年讓書院出來的學生相互切磋、比個高低,多棒是不是?你要是怕錢不夠,到時我借你也成!”
李治道:“你以為辦書院那麽容易?你不僅得有錢,還得有名師坐鎮,要不然別人幹嘛不去別處,來你這虛耗光陰!”
李元嬰信心十足,和李治說:“這個我已經和老師說好啦,他說會把他的學生借我!到時我再去和老魏他們借點人,一準能成的!”
李治沒想到李元嬰連這個都解決了。他有點納悶:“哪個老師?孔祭酒嗎?”
李元嬰道:“才不是,是蕭老學士。”
李治自然也知道蕭德言,蕭德言今年足足有八十二歲了,怎麽看都算是超高齡人士。能曆經三朝還平平安安活到這個歲數,肯定挺有本事!李治有些發愣:“蕭老學士不是在幫四哥修書嗎?怎麽成你老師了?”
李元嬰道:“你可真笨,你看看孔聖人,別人教他一個字,他就能稱別人是‘一字之師’。我去請教了蕭老學士那麽多次,怎麽算都不止一個字,怎麽不能叫老師了?所以說,你看書就是死讀書,學過的東西都不會靈活運用!”
李治一陣沉默。
要是孔聖人知道你這樣靈活運用,一定很想打死你吧?
……
上下都收拾停妥,禦駕便趁著冬日未至趕回京城。李元嬰又帶著小夥伴擠一車,一路上把沒畫到書上的《韓子寓言》講給兕子他們聽。
別看李元嬰隻把書送出不到一百本,這本書近來卻掀起了不小的風浪:首先,李元嬰分書的對象不是皇子皇女,就是達官貴人,頭一批人翻開看了都覺有趣,紛紛湊在一起討論;至於長孫無忌這些年長的,對這種小孩子看的書雖不大有興趣,看過之後卻也覺得挺有教育意義,便順手拿給了家中小孩看。
這年頭的書是不會講究趣味性的,有得給你看就不錯了,哪會照顧你小孩子懂不懂、覺不覺得枯燥?是以,這本《韓子寓言》一下子在年紀小的那群人裏刷足了存在感,大夥都熱烈地討論著裏頭各種有趣的故事,還準備帶回京城和那些沒機會看到這本書的人炫耀。
甚至,還有沒機會拿到《韓子寓言》的小孩哭著喊著求別人借給他們看。
新晉的滕王殿下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都變得高大起來:原以為這家夥隻會惹是生非,沒想到他居然還能自己弄出一本書來了!而且這書的外觀瞧著就很新鮮,可以一頁頁地往下翻!
禦駕回到京城已是十月,李元嬰先去見了柳寶林,被柳寶林抱著左看右看,生怕他在九成宮吃不習慣餓瘦了。李元嬰由著她看完,把特意留著的《韓子寓言》拿給柳寶林看。
柳寶林歡喜地拿著書看去了。
李元嬰正準備把餘下的書叫人拿出去分了,便聽有人在外麵叫喚:“李元嬰,出來,李元嬰,你出來!”
李元嬰一聽,這不是高陽嘛!他跑出去一看,一身騎服的高陽額上還帶著亮晶晶的汗珠,白皙的臉頰紅撲撲的,顯見是剛才還在玩馬球。
見高陽一臉怒氣,李元嬰很無辜:“怎麽了?”
高陽衝上去,拿著馬鞭柄戳李元嬰胸口,生氣地說:“你還好意思問我怎麽了?你明知道我因為生病去不了九成宮特別傷心,你還整天寫信來告訴我你們玩了什麽、玩得多開心!你怎麽能這樣,氣死我了!!!”
李元嬰覺得高陽太不可理喻啦,他辯駁道:“我把好玩的事和你分享,你怎麽可以生我的氣?我要是不寫信給你,你才應該生氣!”
高陽想了想,覺得李元嬰說的好像也有道理。要是李元嬰都不給她寫信,她一定更不高興!
李元嬰見高陽陷入思索,篤定地說:“所以說,你們女孩子就是這樣,這樣不行那也不行,都不知道怎麽才行!”
高陽還是覺得李元嬰是個混賬:“那你也不能炫耀你們天天吃喝玩樂多開心。”
李元嬰跑回屋裏拿了本《韓子寓言》出來:“這是我畫的書,厲害吧!這本送你了!”
高陽道:“你明知道我不喜歡看書。再說,書還能畫出來的嗎?”
李元嬰道:“那當然能!”他翻開給高陽看裏頭的內容,高陽隻看了一眼便被吸引住了。
高陽一把搶過《韓子寓言》,決定勉為其難地原諒李元嬰。
送走迫不及待準備回去看《韓子寓言》的高陽,李元嬰開始琢磨接下來幹點啥。
李元嬰如今已經是滕王了,可以自己領著人出入宮門,往後他時不時可以去外頭玩耍。他既然有辦個大書院的偉大理想,那肯定不會等到事到臨頭才手忙腳亂地開始搞,李元嬰決定先做點前期準備!
比如收集點書,說收集點人才。
送完後,李元嬰發現自己的書一下子少了十來本,忍不住在心裏嘀咕:皇兄信任的大臣怎麽這麽多,天天召這麽多人一起議事!
李元嬰送完李二陛下, 自然是去分給自己的小夥伴們。李治對李元嬰要印書的事早有耳聞,兕子她們卻被蒙在鼓裏,看到李元嬰變出本書來, 她們都吃了一驚, 自告奮勇要幫忙替李元嬰送書。
一時間, 皇子皇女手裏都拿到了李元嬰的“巨作”。
李元嬰又去送給孔穎達他們。
幾輪下來,一百本書竟所剩無幾!
李元嬰想著自己還要帶回去給柳寶林她們,便讓戴亭把剩下的書收起來, 再不送給別人了!
在戴亭準備去把書封箱時, 李元嬰又想起自己居然把魏姝忘了,趕緊又拿出一本, 親自跑去魏征家送給魏姝。
魏姝早算著時間等書印出來,見李元嬰親自送來了, 心裏高興得很。她把書珍而重之地收起來, 轉而問起李元嬰該怎麽處理自己收在家裏的向日葵種子, 要不要給他一塊種算了。雖說她祖父也有田莊,但她祖父有好些個兒女,不是她父母獨有的私產,她不能讓田莊全部不種糧食改種向日葵。
李元嬰當時隻是想氣氣李二陛下,沒想到這一重。他說道:“既然這樣,你自己留一些,剩下的給我,我讓小乙一並幫你種了。收成之後,我們賣掉換點錢!”
李元嬰印一次書耗了不少錢,現在又想著往後要辦個大書院,終於有了點想辦法撈錢的念頭。既然姝妹妹相信他,要把向日葵種子交給他來種,李元嬰當然不會辜負她的信任!
魏姝並不覺得賣種子能賣多少錢,不過聽李元嬰兩眼亮亮地表示這將會是他將來那家大書院的運轉資金,魏姝也不打擊他的熱情。
魏姝好奇地問:“你說你的書院可以讓天底下想讀書的人都去讀書,那你的書院能讓女孩子去念書嗎?”
李元嬰一愣,他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
李元嬰奇怪地反問:“女孩子不能讀書嗎?兕子她們都會讀啊!”他數完自家又數別家,“姝妹妹你也讀書啊,你的字還寫得那麽好!”
魏姝說:“沒有學堂會招女孩子的。”她們不過是占著出身的便宜,才有了識字斷文的機會。
李元嬰道:“那我以後的大書院,女孩子也能來讀書!”他熱情邀請魏姝,“以後書院開了,你來當第一個女學生!”
魏姝想也不想便答應:“好!”她答應完又說,“那你可要早點把書院開起來,要不然我就變成老學生了!”
李元嬰被“老學生”這詞兒逗笑了,樂得不行。
回去後,他還和李治說起這事,表示,為了不耽誤他姝妹妹學習,他可得趕緊準備起來,爭取一到封地就馬上開書院。
李治一陣無語:“你什麽時候能去封地都還不一定,別一天到晚和別人說你要建書院了。”
李元嬰自覺自己已經是個讀書人了,一本正經地批評李治:“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可是想幹什麽就會馬上行動的人,和這個整天想來想去猶豫著什麽時候邁出第一步的家夥完全不同!
李治閉了嘴。
他想起李元嬰說要印書時,不少人都等著看笑話,要麽覺得他不可能印出來,要麽覺得他壓根寫不出一本書。結果李元嬰一口氣把事情安排好,如今真的讓他們拿到了書!那書的內容雖然淺顯得很,圖多字少,怎麽看都算不得是開宗立派、著書立說。可你要是翻開看了,便會覺得有股奇異的魔力吸引著你往下看,不看完整本不罷休!
一般人絕對不會把錢砸在這種事情上,可,李元嬰不是一般人!他真要想砸錢辦書院,指不定真能讓他辦成。
李元嬰見李治一臉的思索,坐下趁熱打鐵地慫恿起李治來:“我看你就別和你四哥一樣賴在京城不走,到時我們一塊去封地玩兒,我開一個書院,你開一個書院,到時候我們每年讓書院出來的學生相互切磋、比個高低,多棒是不是?你要是怕錢不夠,到時我借你也成!”
李治道:“你以為辦書院那麽容易?你不僅得有錢,還得有名師坐鎮,要不然別人幹嘛不去別處,來你這虛耗光陰!”
李元嬰信心十足,和李治說:“這個我已經和老師說好啦,他說會把他的學生借我!到時我再去和老魏他們借點人,一準能成的!”
李治沒想到李元嬰連這個都解決了。他有點納悶:“哪個老師?孔祭酒嗎?”
李元嬰道:“才不是,是蕭老學士。”
李治自然也知道蕭德言,蕭德言今年足足有八十二歲了,怎麽看都算是超高齡人士。能曆經三朝還平平安安活到這個歲數,肯定挺有本事!李治有些發愣:“蕭老學士不是在幫四哥修書嗎?怎麽成你老師了?”
李元嬰道:“你可真笨,你看看孔聖人,別人教他一個字,他就能稱別人是‘一字之師’。我去請教了蕭老學士那麽多次,怎麽算都不止一個字,怎麽不能叫老師了?所以說,你看書就是死讀書,學過的東西都不會靈活運用!”
李治一陣沉默。
要是孔聖人知道你這樣靈活運用,一定很想打死你吧?
……
上下都收拾停妥,禦駕便趁著冬日未至趕回京城。李元嬰又帶著小夥伴擠一車,一路上把沒畫到書上的《韓子寓言》講給兕子他們聽。
別看李元嬰隻把書送出不到一百本,這本書近來卻掀起了不小的風浪:首先,李元嬰分書的對象不是皇子皇女,就是達官貴人,頭一批人翻開看了都覺有趣,紛紛湊在一起討論;至於長孫無忌這些年長的,對這種小孩子看的書雖不大有興趣,看過之後卻也覺得挺有教育意義,便順手拿給了家中小孩看。
這年頭的書是不會講究趣味性的,有得給你看就不錯了,哪會照顧你小孩子懂不懂、覺不覺得枯燥?是以,這本《韓子寓言》一下子在年紀小的那群人裏刷足了存在感,大夥都熱烈地討論著裏頭各種有趣的故事,還準備帶回京城和那些沒機會看到這本書的人炫耀。
甚至,還有沒機會拿到《韓子寓言》的小孩哭著喊著求別人借給他們看。
新晉的滕王殿下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都變得高大起來:原以為這家夥隻會惹是生非,沒想到他居然還能自己弄出一本書來了!而且這書的外觀瞧著就很新鮮,可以一頁頁地往下翻!
禦駕回到京城已是十月,李元嬰先去見了柳寶林,被柳寶林抱著左看右看,生怕他在九成宮吃不習慣餓瘦了。李元嬰由著她看完,把特意留著的《韓子寓言》拿給柳寶林看。
柳寶林歡喜地拿著書看去了。
李元嬰正準備把餘下的書叫人拿出去分了,便聽有人在外麵叫喚:“李元嬰,出來,李元嬰,你出來!”
李元嬰一聽,這不是高陽嘛!他跑出去一看,一身騎服的高陽額上還帶著亮晶晶的汗珠,白皙的臉頰紅撲撲的,顯見是剛才還在玩馬球。
見高陽一臉怒氣,李元嬰很無辜:“怎麽了?”
高陽衝上去,拿著馬鞭柄戳李元嬰胸口,生氣地說:“你還好意思問我怎麽了?你明知道我因為生病去不了九成宮特別傷心,你還整天寫信來告訴我你們玩了什麽、玩得多開心!你怎麽能這樣,氣死我了!!!”
李元嬰覺得高陽太不可理喻啦,他辯駁道:“我把好玩的事和你分享,你怎麽可以生我的氣?我要是不寫信給你,你才應該生氣!”
高陽想了想,覺得李元嬰說的好像也有道理。要是李元嬰都不給她寫信,她一定更不高興!
李元嬰見高陽陷入思索,篤定地說:“所以說,你們女孩子就是這樣,這樣不行那也不行,都不知道怎麽才行!”
高陽還是覺得李元嬰是個混賬:“那你也不能炫耀你們天天吃喝玩樂多開心。”
李元嬰跑回屋裏拿了本《韓子寓言》出來:“這是我畫的書,厲害吧!這本送你了!”
高陽道:“你明知道我不喜歡看書。再說,書還能畫出來的嗎?”
李元嬰道:“那當然能!”他翻開給高陽看裏頭的內容,高陽隻看了一眼便被吸引住了。
高陽一把搶過《韓子寓言》,決定勉為其難地原諒李元嬰。
送走迫不及待準備回去看《韓子寓言》的高陽,李元嬰開始琢磨接下來幹點啥。
李元嬰如今已經是滕王了,可以自己領著人出入宮門,往後他時不時可以去外頭玩耍。他既然有辦個大書院的偉大理想,那肯定不會等到事到臨頭才手忙腳亂地開始搞,李元嬰決定先做點前期準備!
比如收集點書,說收集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