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與曹植、曹丕兄弟都很親近,但各自也有一定的傾向性。下麵選擇了幾首曹植贈送他們的詩,從中可以讀出他們之間的關係和作者的內心世界。
該回寫的是《送應氏二首》
其一:“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徑,荒疇不複田。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裏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應氏”指建安“七子”的應瑒和他的弟弟應璩(也是詩人)。曹植被封為平原侯時,應瑒被任為平原侯庶子(即當過植的侍從官)。那時曹植隨其父西征馬超,路過洛陽,在洛陽送別應氏兄弟。
“北邙阪”在洛陽市東北,又稱北山或邙山。詩的三到六句,是說洛陽城內多麽冷落,宮室被燒全不見了,雖說董卓之亂已過了二十餘年,但洛陽城內外,仍是一派荒涼慘敗的景象,藝術之地再現了漢末災難深重的社會現實。“耆老”,古代人60歲曰耆,過去的老人不見了,看到的隻是一些後生少年。外出的人長時間不回來,連路都不認識了。“陌與阡”指田間小路,東西曰陌,南北曰阡。千裏內不見人煙,到處是一片蕭條,可見社會**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災難。
此詩堪稱是一篇佳作,寫作技巧值得推崇和學習。作者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體。將總寫和分寫有機的結合起來,而且結構嚴謹,獨具匠心。如“遙望洛陽山”、“千裏無人煙”寫的是遠景;“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則寫的是近景。遣詞造句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送應氏》第二首則曰:“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願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親昵並集送,置酒此河陽。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此詩抒發對人生壽短的感慨和對友人依依不舍之情。開頭兩句則是當今時代,很少能有美好的聚會。時間雖是無限的,人生的壽命卻是苦短。此兩句與其父曹操的“人生幾何?譬如朝露的意思相同,從中可以讀出曹氏父子的積極進取精神。
曹植接著說:今天和朋友相會,設宴送行在“河陽”。即指的洛陽城。古代洛本作雒,洛陽是以在洛水北岸而得名。曹操改雒為洛。下麵曹植兩語說“豈獨薄?”“不盡觴”,是說我的酒宴不豐盛麽?為何飲酒不盡量,反而加重了朋友之間的友誼。今日離別怎能不使我心愧難當。此去山川險又長,今日別去再會恐日子很長。最後以勉勵結束:願為比翼鳥,與君展翅高飛翔。
詩的結束語寫的與應氏兄弟依依惜別之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也有的分析,應氏似乎有所求於曹植,而植無能為力,故用“比翼鳥”,古常以鳥喻指男女愛情,此處植喻對情誼深厚的好友共同展翅高翔!(未完待續)
該回寫的是《送應氏二首》
其一:“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徑,荒疇不複田。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裏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應氏”指建安“七子”的應瑒和他的弟弟應璩(也是詩人)。曹植被封為平原侯時,應瑒被任為平原侯庶子(即當過植的侍從官)。那時曹植隨其父西征馬超,路過洛陽,在洛陽送別應氏兄弟。
“北邙阪”在洛陽市東北,又稱北山或邙山。詩的三到六句,是說洛陽城內多麽冷落,宮室被燒全不見了,雖說董卓之亂已過了二十餘年,但洛陽城內外,仍是一派荒涼慘敗的景象,藝術之地再現了漢末災難深重的社會現實。“耆老”,古代人60歲曰耆,過去的老人不見了,看到的隻是一些後生少年。外出的人長時間不回來,連路都不認識了。“陌與阡”指田間小路,東西曰陌,南北曰阡。千裏內不見人煙,到處是一片蕭條,可見社會**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災難。
此詩堪稱是一篇佳作,寫作技巧值得推崇和學習。作者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體。將總寫和分寫有機的結合起來,而且結構嚴謹,獨具匠心。如“遙望洛陽山”、“千裏無人煙”寫的是遠景;“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則寫的是近景。遣詞造句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送應氏》第二首則曰:“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願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親昵並集送,置酒此河陽。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此詩抒發對人生壽短的感慨和對友人依依不舍之情。開頭兩句則是當今時代,很少能有美好的聚會。時間雖是無限的,人生的壽命卻是苦短。此兩句與其父曹操的“人生幾何?譬如朝露的意思相同,從中可以讀出曹氏父子的積極進取精神。
曹植接著說:今天和朋友相會,設宴送行在“河陽”。即指的洛陽城。古代洛本作雒,洛陽是以在洛水北岸而得名。曹操改雒為洛。下麵曹植兩語說“豈獨薄?”“不盡觴”,是說我的酒宴不豐盛麽?為何飲酒不盡量,反而加重了朋友之間的友誼。今日離別怎能不使我心愧難當。此去山川險又長,今日別去再會恐日子很長。最後以勉勵結束:願為比翼鳥,與君展翅高飛翔。
詩的結束語寫的與應氏兄弟依依惜別之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也有的分析,應氏似乎有所求於曹植,而植無能為力,故用“比翼鳥”,古常以鳥喻指男女愛情,此處植喻對情誼深厚的好友共同展翅高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