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雙林鎮遇賢
李慶他們此時走進的小鎮,名叫雙林鎮,治下百姓不少,因地處交通要道,商販也比別處多。
一路走過,街道上賣什麽的都用,
而在熱騰騰的包子、麵館等吃食店鋪前麵,總是會聚集起一群群麵黃肌瘦的乞丐、流民,在那不停的吞咽著口水。
李慶看著其中不少半大孩子,雖是心生憐憫,卻沒有為此停下,
隻因這一路走來,這種情況見得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如何管得來?
李慶隻要布施下幾兩包子,保準後麵便會跟來上百號人,求情他這個大善人行行好,也就別想休息了。
這時,馬兒剛好經過一處幫人寫字的小攤位,一個三十歲出頭的書生坐在那裏,
書生的背後,則是幾副示例筆跡,寫得龍飛鳳舞,蒼勁有力,字裏行間,竟有一股豪邁之氣。
都說字如其人,李慶不由的多看了那中年書生兩眼,
隻見此人一身青衫,雖然十分破舊,卻漿洗得發白,
雖然貧寒,臉上卻無苦色,攤位前雖沒一個客人,卻仍坐在那裏怡然自得,不時的打量著四周,此時的目光也落在了李慶身上。
李慶見此,心裏有了些許好奇,便牽著白馬走過去問道:
“先生,你這兩幅字如何賣?”
中年書生笑道:“若是賞識的人,分文不取,若是不懂的人,千金不賣。”
“千金不賣?好大的口氣。”
焦挺大聲嘟囔的一句,滿是狐疑的盯著這中年書生,心裏覺得他可能是個嘩然取寵的騙子。
這中年書生卻也不惱,隻是去將背後的兩幅字取了下來,遞給李慶道:
“我這兩幅字,在這裏掛了半年,除了公子外便無人想要買過,可見公子是眼光獨到,小可分文不取。”
李慶也不惺惺作態,將字收了,說道:
“我與先生一見如故,可否賞臉一起去喝杯酒水?也好酬謝你的賜字之恩。”
“好!”
中年書生也爽快的答應了一聲,然後直接收了攤位,隨李慶朝附近的酒肆走去,
路途中,李慶問這中年書生:
“未曾請教,先生高姓是……”
中年先生道:“我姓許名貫忠,祖貫大名府人氏,為避兵禍,移居來了這這雙林鎮的山野,不知公子姓甚名誰?”
李慶一邊努力的在腦海中搜尋水滸裏有沒有“許貫中”這號人物,一邊答道:
“我名叫李慶,乃東平府的知寨,這三位分別的唐斌、焦挺、郭盛,都是我的心腹手下。”
許貫中聽後,略有吃驚的道:
“原來竟是‘白馬將軍’,你的名聲我在大名府居住時,便早已聽聞,不曾想卻是在這河東地界相遇。”
大名府與陽穀縣隻一河之隔,許貫中既是那裏的人,聽說過李慶的名頭也不奇怪。
而這時,李慶也終於想起了這“許貫中”是何許人也,
此人也是水滸中露過臉的人物,與浪子燕青是熟識,
當宋江領兵征遼返回時,路過雙林鎮,這許貫中探知了這情況,便早早的在路邊瞻望,
他名為等候熟識燕青,實則是觀看梁山兵馬軍容,並借機與宋江交談,看他值不值得自己追隨。
但結果卻是大失所望,放棄了投效的念頭,繼續歸隱在山林之中,隻是給了燕青一副河東的山川形勢圖,並告誡他防備朝廷“獸鳥盡,良弓藏”。
那時梁山兵馬都還沒征田虎,而征田虎之後,還有征王慶、方臘之事,這許貫中便已早早的發出了這等告誡,可見眼光何其獨到!
而事情的結果,正如他所料的那樣,朝廷果然行了“獸鳥盡,良弓藏”之事,給宋江、盧俊義等人賜了毒酒。
李慶身邊,一直都缺乏這種謀士型的人才,此時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怎麽能輕易錯過?
許貫中似乎也對李慶這位大名鼎鼎的“白馬將軍”十分感興趣,當即提議道:
“我的住處離雙林鎮不遠,李知寨不如到敝廬略敘一二。”
“如此最好!”
李慶一口答應了下來,讓焦挺去買了些酒水燒鴨、牛肉,與許貫中離了雙林鎮,望西北小路而行。
過了些村舍林崗後,前麵卻是山僻曲折的路。
兩個一路傾談著,互訴胸中肝膽,聊得甚是投機。
出了山僻小路,轉過一條大溪,約行了數裏路,許貫忠用手指道:
“兀那高峻的山中,方是小弟的敝廬在內。”
又行了一會,眾人已進了山中,七轉八繞,人跡罕至,山峰巒秀拔,溪澗澄清,正是隱居避世的好去處。
李慶正看山景,不覺天色已晚。
但見:
落日帶一生碧霧,斷霞映水散紅光。
原來這座山叫做大禹山,上古大禹聖人導河,曾到此處,《書經》上說道:“至於大禹”,這便是個證見。
許貫忠引了李慶轉過幾個山嘴,來到一個山凹裏,卻有三四裏方圓平曠的所在。
樹木叢中,閃著兩三處草舍,內中有幾間向南傍溪的茅舍,門外竹籬圍繞,柴扉半掩,修竹蒼鬆,丹楓翠柏,森密前後,端的是清雅之極。
許貫忠指著前邊說:“這個便是蝸居了。”
若不是真名士,絕對難以在這深山老林中,建下這等格調極為不俗的居所。
李慶遠看那竹籬內,見有一個黃發村童,穿一領布衲襖,向地上收拾些曬幹的鬆枝,堆積於茅下。
聽得馬啼聲響,黃發村童立即起身往外看了,叫聲奇怪:
“這裏僻靜之極,哪曾有馬經過?”
仔細看時,後麵馬上,卻是自家主人,慌忙跑出門外,叉手立著,呆呆地看李慶一行人的高頭大馬。
許貫忠笑道:“我這徒兒一直想要騎馬,此時卻是癡了,徒讓李知寨見笑了。”
李慶道:“無妨,若有機會,賜他一匹好馬便是。”
說話間,一行人已走進了竹籬之內,馬車裏的花小妹、瓊英、安氏也紛紛走了下來。
花小妹眼裏滿是好奇的打量著四周,稱讚道:
“這地方真好,要是天下太平了,來這裏隱居一輩子,倒也不錯。”
瓊英卻想:“不殺田虎報得父母之仇,就算這裏是天上人間,我也不會久留!”
李慶他們此時走進的小鎮,名叫雙林鎮,治下百姓不少,因地處交通要道,商販也比別處多。
一路走過,街道上賣什麽的都用,
而在熱騰騰的包子、麵館等吃食店鋪前麵,總是會聚集起一群群麵黃肌瘦的乞丐、流民,在那不停的吞咽著口水。
李慶看著其中不少半大孩子,雖是心生憐憫,卻沒有為此停下,
隻因這一路走來,這種情況見得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如何管得來?
李慶隻要布施下幾兩包子,保準後麵便會跟來上百號人,求情他這個大善人行行好,也就別想休息了。
這時,馬兒剛好經過一處幫人寫字的小攤位,一個三十歲出頭的書生坐在那裏,
書生的背後,則是幾副示例筆跡,寫得龍飛鳳舞,蒼勁有力,字裏行間,竟有一股豪邁之氣。
都說字如其人,李慶不由的多看了那中年書生兩眼,
隻見此人一身青衫,雖然十分破舊,卻漿洗得發白,
雖然貧寒,臉上卻無苦色,攤位前雖沒一個客人,卻仍坐在那裏怡然自得,不時的打量著四周,此時的目光也落在了李慶身上。
李慶見此,心裏有了些許好奇,便牽著白馬走過去問道:
“先生,你這兩幅字如何賣?”
中年書生笑道:“若是賞識的人,分文不取,若是不懂的人,千金不賣。”
“千金不賣?好大的口氣。”
焦挺大聲嘟囔的一句,滿是狐疑的盯著這中年書生,心裏覺得他可能是個嘩然取寵的騙子。
這中年書生卻也不惱,隻是去將背後的兩幅字取了下來,遞給李慶道:
“我這兩幅字,在這裏掛了半年,除了公子外便無人想要買過,可見公子是眼光獨到,小可分文不取。”
李慶也不惺惺作態,將字收了,說道:
“我與先生一見如故,可否賞臉一起去喝杯酒水?也好酬謝你的賜字之恩。”
“好!”
中年書生也爽快的答應了一聲,然後直接收了攤位,隨李慶朝附近的酒肆走去,
路途中,李慶問這中年書生:
“未曾請教,先生高姓是……”
中年先生道:“我姓許名貫忠,祖貫大名府人氏,為避兵禍,移居來了這這雙林鎮的山野,不知公子姓甚名誰?”
李慶一邊努力的在腦海中搜尋水滸裏有沒有“許貫中”這號人物,一邊答道:
“我名叫李慶,乃東平府的知寨,這三位分別的唐斌、焦挺、郭盛,都是我的心腹手下。”
許貫中聽後,略有吃驚的道:
“原來竟是‘白馬將軍’,你的名聲我在大名府居住時,便早已聽聞,不曾想卻是在這河東地界相遇。”
大名府與陽穀縣隻一河之隔,許貫中既是那裏的人,聽說過李慶的名頭也不奇怪。
而這時,李慶也終於想起了這“許貫中”是何許人也,
此人也是水滸中露過臉的人物,與浪子燕青是熟識,
當宋江領兵征遼返回時,路過雙林鎮,這許貫中探知了這情況,便早早的在路邊瞻望,
他名為等候熟識燕青,實則是觀看梁山兵馬軍容,並借機與宋江交談,看他值不值得自己追隨。
但結果卻是大失所望,放棄了投效的念頭,繼續歸隱在山林之中,隻是給了燕青一副河東的山川形勢圖,並告誡他防備朝廷“獸鳥盡,良弓藏”。
那時梁山兵馬都還沒征田虎,而征田虎之後,還有征王慶、方臘之事,這許貫中便已早早的發出了這等告誡,可見眼光何其獨到!
而事情的結果,正如他所料的那樣,朝廷果然行了“獸鳥盡,良弓藏”之事,給宋江、盧俊義等人賜了毒酒。
李慶身邊,一直都缺乏這種謀士型的人才,此時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怎麽能輕易錯過?
許貫中似乎也對李慶這位大名鼎鼎的“白馬將軍”十分感興趣,當即提議道:
“我的住處離雙林鎮不遠,李知寨不如到敝廬略敘一二。”
“如此最好!”
李慶一口答應了下來,讓焦挺去買了些酒水燒鴨、牛肉,與許貫中離了雙林鎮,望西北小路而行。
過了些村舍林崗後,前麵卻是山僻曲折的路。
兩個一路傾談著,互訴胸中肝膽,聊得甚是投機。
出了山僻小路,轉過一條大溪,約行了數裏路,許貫忠用手指道:
“兀那高峻的山中,方是小弟的敝廬在內。”
又行了一會,眾人已進了山中,七轉八繞,人跡罕至,山峰巒秀拔,溪澗澄清,正是隱居避世的好去處。
李慶正看山景,不覺天色已晚。
但見:
落日帶一生碧霧,斷霞映水散紅光。
原來這座山叫做大禹山,上古大禹聖人導河,曾到此處,《書經》上說道:“至於大禹”,這便是個證見。
許貫忠引了李慶轉過幾個山嘴,來到一個山凹裏,卻有三四裏方圓平曠的所在。
樹木叢中,閃著兩三處草舍,內中有幾間向南傍溪的茅舍,門外竹籬圍繞,柴扉半掩,修竹蒼鬆,丹楓翠柏,森密前後,端的是清雅之極。
許貫忠指著前邊說:“這個便是蝸居了。”
若不是真名士,絕對難以在這深山老林中,建下這等格調極為不俗的居所。
李慶遠看那竹籬內,見有一個黃發村童,穿一領布衲襖,向地上收拾些曬幹的鬆枝,堆積於茅下。
聽得馬啼聲響,黃發村童立即起身往外看了,叫聲奇怪:
“這裏僻靜之極,哪曾有馬經過?”
仔細看時,後麵馬上,卻是自家主人,慌忙跑出門外,叉手立著,呆呆地看李慶一行人的高頭大馬。
許貫忠笑道:“我這徒兒一直想要騎馬,此時卻是癡了,徒讓李知寨見笑了。”
李慶道:“無妨,若有機會,賜他一匹好馬便是。”
說話間,一行人已走進了竹籬之內,馬車裏的花小妹、瓊英、安氏也紛紛走了下來。
花小妹眼裏滿是好奇的打量著四周,稱讚道:
“這地方真好,要是天下太平了,來這裏隱居一輩子,倒也不錯。”
瓊英卻想:“不殺田虎報得父母之仇,就算這裏是天上人間,我也不會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