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虛與委蛇
李慶就任齊州觀察使時,還在曆成舉行了較為濃重的儀式,許多人都派了人前來慶賀,
其中身份最為特殊的一個,是當今太子趙桓身邊的親信重臣、尚書左丞李邦彥。
之前勸趙桓升任李慶為齊州觀察使,便是他的主意,但此前李慶是根本沒與他打過交道的。
這李邦彥是河東懷州人,父親是個銀匠,家資頗豐,因他喜歡與進士交遊,出手闊綽,因此河東舉人凡是入京的,一定會去道懷州去拜訪這李邦彥。
因此,李邦彥漸漸的聲名鵲起,竟因此走了條“終南捷徑”,直接入京補為太學生,
後來,天子趙佶接見了李邦彥,因見他俊朗豪爽,風度優美,寫文章又敏捷而有功底,大為喜歡,便直接賜了他進士及第,連科舉都免了,從此踏入了仕途。
這李邦彥很會與人相處,就算是在這血雨腥風的官場混跡了數年,也基本上沒怎麽與人結仇,
而且他還尤其擅長奉事宮中的宦官,每當出現適合的官缺時,宦官總是爭相讚譽的推薦他。
隻是有一點,當今天子身邊的寵臣實在太多了,無論李邦彥怎麽賣力,都是沒法鑽得空擋。
因此,他便把目光放在了太子趙桓身上,與他極力結交。
太子遲早是要繼承大統的,隻要熬到了那時,什麽高俅、童貫,通通都要給他靠邊站!
努力經營了數年後,李邦彥如今已是太子趙桓身邊最主要的親信重臣之一了。
不過也隻是“之一”,太子的地位在那,身邊是會有許多如李邦彥一般打算的人。
比如太子身邊還有一個叫白時中的,也很得趙桓的信任,現在基本與李邦彥在東宮中平分秋色。
這倒也罷,還有位名聲更大的人,名叫李綱,乃原京西南路安撫使李夔之孫,可謂名門之後,且少有才名,十九歲便進士及第。
後來,二十二歲的李綱便已官至監察禦史,隻因直諫聖聽,議論朝政得失,這才被罷了官至,遠遠的貶去了劍南州,至今已有六七年了。
但李綱雖然遠去了劍南州,名聲卻是愈發的大了,趙桓還未當上太子時,便時常與他互通書信了。
最近,趙桓還在四處為李綱活動,打算把他重新調回來為官。
可想而知,以那李綱的名聲,若是又重返東京,絕對會對李邦彥的地方造成嚴重的威脅。
為此,李邦彥雖暗中耍了不少手段阻攔,但隻怕也是隻能再拖延些時日罷了,
李綱回京,時機已差不多成熟,必然是勢不可擋了。
偏生在這時,李邦彥發現了白時中與康王趙構與河東節度使李援時常書信聯係,交往甚密,
李邦彥細想了一番,白時中結交這兩位地方上手握重兵的臣子,無非是引為外援罷了。
現在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能與那幾位外鎮重臣搭上線,在關鍵時候或許會有大用!
於是李邦彥便也嚐試著去結交了西川節度使趙廣,誰知人趙廣卻根本看不上李邦彥。
李邦彥畢竟出身低微,又不是正經科舉出身,不過是善於鑽營罷了,還經常與宦官廝混在一起,許多人其實都是看不起他的。
趙廣乃宗親,自視甚高,又在朝中黨羽甚眾,就更是看不上李邦彥伸來的橄欖枝了。
當然了,趙廣其實並沒直言拒絕李邦彥,心裏雖然鄙夷他,明麵上卻還是好聲好說,畢竟再怎麽著他也是太子身邊的人。
隻是其中隱隱透露出的疏離與隔閡,李邦彥如何看不出來?
那麽,為什麽李邦彥沒有去結交永靜軍節度使鄭撫和慕容彥達?
隻因慕容貴妃一黨向來與太子趙桓不對付,而鄭撫則皇後的兄弟,
趙桓的生母王皇後早病,現在的鄭皇後是第二任皇後卻無子,故而對趙桓視如己出,
所以鄭撫原也算是太子一黨的人,東宮中有專門的人與他進行書信往來,李邦彥根本插不上手。
就在這種情況下,宮中的太監忽然告訴了他慕容彥達上奏疏表李慶為齊州觀察使,卻又讓人把那奏疏壓了下去的消息。
若是別的人,如何能得知這種事?
但李邦彥剛好與宮中宦官結交甚厚,因此才能幾時得知。
這可真是瞌睡剛好有人送來了枕頭,
李慶此人在朝著沒甚麽人脈,又占據了好大一塊地盤,還與慕容彥達作對,可不正好是他李邦彥結為應援的好目標?
他當即派人去與李慶做了初步的接觸,然後暗中慫恿太子促成了此事。
李邦彥這人名聲不怎麽好,李慶與他結交,似乎不太合適,
不過其實李慶並沒有怎麽在意,不過是利用一下他而已。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此前李慶不也派吳典恩去走了蔡京這個大奸臣的路子嗎?
大唐剛建立的時候,也曾迫於形勢,向北方的霸主突厥人卑躬屈膝過一段時間,
但等到一統中原後,大唐卻接連派出了李靖、李績、蘇定方等人為帥,橫掃草原,把那突厥人打得落花流水,成就了“天可汗”的赫赫威名。
若是李淵剛從太原起兵前,沒有穩住突厥人,他恐怕就算入主了關中,也沒精力去平定薛舉、李軌、王世充等勢力。
而現在,李慶在朝中的人脈確實是缺了些,不妨先與這李邦彥虛與委蛇,
待以後實力強勁後,不再需要顧及這麽多時,再一腳把他踹開就是了。
因此,李慶便濃重的接待了這李邦彥,幾乎每天都宴請他,
等到李邦彥表明了要暗地裏結盟,互為應援時,李慶也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李邦彥自是大為欣喜,又見識了李慶麾下的精兵強將,隻覺得結下李慶這個官場盟友實在是一步妙棋。
兩人私底下會麵時,李邦彥還煞有介事的給李慶出主意:
“你這裏現在隻有四州的地盤,東有慕容彥達,西有宋江,北有張霸道等賊寇,以後行事還是莫要太過張揚了……”
李慶心裏滿是不以為意,不過還是露著假笑點頭,裝作一副虛心接受的樣子……
李慶就任齊州觀察使時,還在曆成舉行了較為濃重的儀式,許多人都派了人前來慶賀,
其中身份最為特殊的一個,是當今太子趙桓身邊的親信重臣、尚書左丞李邦彥。
之前勸趙桓升任李慶為齊州觀察使,便是他的主意,但此前李慶是根本沒與他打過交道的。
這李邦彥是河東懷州人,父親是個銀匠,家資頗豐,因他喜歡與進士交遊,出手闊綽,因此河東舉人凡是入京的,一定會去道懷州去拜訪這李邦彥。
因此,李邦彥漸漸的聲名鵲起,竟因此走了條“終南捷徑”,直接入京補為太學生,
後來,天子趙佶接見了李邦彥,因見他俊朗豪爽,風度優美,寫文章又敏捷而有功底,大為喜歡,便直接賜了他進士及第,連科舉都免了,從此踏入了仕途。
這李邦彥很會與人相處,就算是在這血雨腥風的官場混跡了數年,也基本上沒怎麽與人結仇,
而且他還尤其擅長奉事宮中的宦官,每當出現適合的官缺時,宦官總是爭相讚譽的推薦他。
隻是有一點,當今天子身邊的寵臣實在太多了,無論李邦彥怎麽賣力,都是沒法鑽得空擋。
因此,他便把目光放在了太子趙桓身上,與他極力結交。
太子遲早是要繼承大統的,隻要熬到了那時,什麽高俅、童貫,通通都要給他靠邊站!
努力經營了數年後,李邦彥如今已是太子趙桓身邊最主要的親信重臣之一了。
不過也隻是“之一”,太子的地位在那,身邊是會有許多如李邦彥一般打算的人。
比如太子身邊還有一個叫白時中的,也很得趙桓的信任,現在基本與李邦彥在東宮中平分秋色。
這倒也罷,還有位名聲更大的人,名叫李綱,乃原京西南路安撫使李夔之孫,可謂名門之後,且少有才名,十九歲便進士及第。
後來,二十二歲的李綱便已官至監察禦史,隻因直諫聖聽,議論朝政得失,這才被罷了官至,遠遠的貶去了劍南州,至今已有六七年了。
但李綱雖然遠去了劍南州,名聲卻是愈發的大了,趙桓還未當上太子時,便時常與他互通書信了。
最近,趙桓還在四處為李綱活動,打算把他重新調回來為官。
可想而知,以那李綱的名聲,若是又重返東京,絕對會對李邦彥的地方造成嚴重的威脅。
為此,李邦彥雖暗中耍了不少手段阻攔,但隻怕也是隻能再拖延些時日罷了,
李綱回京,時機已差不多成熟,必然是勢不可擋了。
偏生在這時,李邦彥發現了白時中與康王趙構與河東節度使李援時常書信聯係,交往甚密,
李邦彥細想了一番,白時中結交這兩位地方上手握重兵的臣子,無非是引為外援罷了。
現在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能與那幾位外鎮重臣搭上線,在關鍵時候或許會有大用!
於是李邦彥便也嚐試著去結交了西川節度使趙廣,誰知人趙廣卻根本看不上李邦彥。
李邦彥畢竟出身低微,又不是正經科舉出身,不過是善於鑽營罷了,還經常與宦官廝混在一起,許多人其實都是看不起他的。
趙廣乃宗親,自視甚高,又在朝中黨羽甚眾,就更是看不上李邦彥伸來的橄欖枝了。
當然了,趙廣其實並沒直言拒絕李邦彥,心裏雖然鄙夷他,明麵上卻還是好聲好說,畢竟再怎麽著他也是太子身邊的人。
隻是其中隱隱透露出的疏離與隔閡,李邦彥如何看不出來?
那麽,為什麽李邦彥沒有去結交永靜軍節度使鄭撫和慕容彥達?
隻因慕容貴妃一黨向來與太子趙桓不對付,而鄭撫則皇後的兄弟,
趙桓的生母王皇後早病,現在的鄭皇後是第二任皇後卻無子,故而對趙桓視如己出,
所以鄭撫原也算是太子一黨的人,東宮中有專門的人與他進行書信往來,李邦彥根本插不上手。
就在這種情況下,宮中的太監忽然告訴了他慕容彥達上奏疏表李慶為齊州觀察使,卻又讓人把那奏疏壓了下去的消息。
若是別的人,如何能得知這種事?
但李邦彥剛好與宮中宦官結交甚厚,因此才能幾時得知。
這可真是瞌睡剛好有人送來了枕頭,
李慶此人在朝著沒甚麽人脈,又占據了好大一塊地盤,還與慕容彥達作對,可不正好是他李邦彥結為應援的好目標?
他當即派人去與李慶做了初步的接觸,然後暗中慫恿太子促成了此事。
李邦彥這人名聲不怎麽好,李慶與他結交,似乎不太合適,
不過其實李慶並沒有怎麽在意,不過是利用一下他而已。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此前李慶不也派吳典恩去走了蔡京這個大奸臣的路子嗎?
大唐剛建立的時候,也曾迫於形勢,向北方的霸主突厥人卑躬屈膝過一段時間,
但等到一統中原後,大唐卻接連派出了李靖、李績、蘇定方等人為帥,橫掃草原,把那突厥人打得落花流水,成就了“天可汗”的赫赫威名。
若是李淵剛從太原起兵前,沒有穩住突厥人,他恐怕就算入主了關中,也沒精力去平定薛舉、李軌、王世充等勢力。
而現在,李慶在朝中的人脈確實是缺了些,不妨先與這李邦彥虛與委蛇,
待以後實力強勁後,不再需要顧及這麽多時,再一腳把他踹開就是了。
因此,李慶便濃重的接待了這李邦彥,幾乎每天都宴請他,
等到李邦彥表明了要暗地裏結盟,互為應援時,李慶也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李邦彥自是大為欣喜,又見識了李慶麾下的精兵強將,隻覺得結下李慶這個官場盟友實在是一步妙棋。
兩人私底下會麵時,李邦彥還煞有介事的給李慶出主意:
“你這裏現在隻有四州的地盤,東有慕容彥達,西有宋江,北有張霸道等賊寇,以後行事還是莫要太過張揚了……”
李慶心裏滿是不以為意,不過還是露著假笑點頭,裝作一副虛心接受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