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吃完飯,方氏張羅著洗碗,突然在廚房看見一隻不屬於自家的大海碗。她把這隻碗拿起來看了看,碗邊兒有個小裂痕,裂痕後掉了指甲大小的一塊陶片兒。
就算是宋家有點兒家底,但是仍舊對東西十分愛護,洗碗的時候也都會很小心。若是不小心把碗磕破了就基本上隻用來放東西不會拿出來日常使用,否則被破邊兒割破手或者嘴巴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這個碗是誰家的?誰放這裏的?
宋丁香也在幫忙忙乎,見方氏在端詳一隻碗,便問道:“娘,那碗咋了?”
方氏冷哼一聲,把碗放在桌子上,道:“我猜出這隻碗是誰家的了,以前還覺得那家人就是太老實了導致窮,平日裏也想著幫襯一把。如今一看……真是活該,他們家就該受窮,一家子人都奸,老實個屁!”
以前方氏真沒覺出來宋老三家是個怎麽樣的人,畢竟都分了家了,平日裏接觸的也少,送禮的時候也因為他們家窮,其他幾家都會適當的多送點兒算是補貼了。可是發生了宋桃紅欺負宋丁香,搶自家閨女婚事這一茬,方氏在看宋老三家,就處處看著不順眼了。
宋丁香看了看那個碗,心裏也有了底,笑道:“娘,反正以後少來往就是。這個碗我拿給奶奶看一眼,咱家人心裏都有個底。”
正房那邊男人們還都在炕上嘮嗑,宋丁香把這隻碗拿去給宋李氏看。宋李氏看了看,道:“這沒啥,眼看眼的不就過年了嗎?回頭咱再把這隻碗給他們送回去,就當損失個碗了。讓你娘也別這麽小家子氣,再把自己氣著了。”
所以說薑還是老的辣,宋丁香笑嘻嘻道:“我娘是真的生氣了,說萬一沒瞅見上了桌,把自家人嘴巴劃破了可咋整。”
大伯娘張氏也看見了那隻碗,道:“都怪我家老大粗心,好端端給他們送去炸魚卻換來這麽個破碗,埋汰誰呢?”
宋李氏慢悠悠的拆著破衣裳,道:“男人嘛,有幾個細心的?反正他們家啥樣咱自己清楚就好,也沒必要嚷嚷的誰都知道。一筆寫不出兩個宋字,鬧去給外人看反而笑話咱們一大家子。”
宋丁香也同意這個理兒,她點點頭道:“那我去給我娘說,我娘那個脾氣萬一出去擠兌幾句就真讓人看笑話了。”
宋李氏嗬嗬一笑,道:“你可小看你娘了,你娘就是窩裏橫,出去可精明著呢。你也得跟你娘學學,別看我總是說她,那是因為她性子直,太大咧咧的讓人看著不像話。”
宋丁香笑嘻嘻的拿著碗走了。
張氏道:“回頭我得跟老大說兩句,拿回個碗也不好好看看,往廚房一撂,要不是二叔家的看見了,咱都不知道還有這麽一茬。”說完又看向自己的兒媳婦和小閨女,道:“以後少跟那一家子說話,別被人坑了去,知道嗎?”
兒媳婦跟閨女都點了頭,喬氏也跟著點了點頭。她現在跟金巧兒都有了身孕,但是日子比較淺,方氏生怕她有點兒啥閃失,重活都不讓她下手,就讓她跟金巧兒呆炕上一起縫縫補補的。
宋李氏歎了口氣道:“大芬也是因為膈應宋桃紅和徐家那件事兒,心裏堵著一口氣呢。再加上你三叔那一家子實在是扶不起來……也不能怪別人。你也別跟大立說這件事兒,沒啥必要,還招惹的孩子心裏不舒服。”
張氏想了想,應了下來。
又等了兩天,大半夜的宋誌遠帶著兒子宋鈞山風塵仆仆的回來了。方氏一看高興的不行,跟兒媳婦喬氏又是去燒熱水又是給拿幹淨衣服,讓這爺倆好好的洗漱一番。
宋誌遠從懷裏掏出個鼓鼓囊囊的荷包往炕上一扔,發出沉甸甸的動靜。他笑道:“明天鎮上有集,我們爺倆緊趕慢趕的回來……拿去拿去,該買的就趕緊買。”
方氏把荷包解開,嘩啦啦倒出一堆的銅錢兒和碎銀子。她挑了一塊塞到喬氏手裏,道:“柳兒,明兒趕集給你跟你男人你娃添點兒東西,小件的我可就不張羅了,我得跟你大伯娘置辦年貨。”
喬氏早就習慣了婆婆的大方,剛嫁過來的時候婆婆給她手裏塞錢,差點兒把她嚇出毛病來。後來才發現宋家就是這樣,當家婆婆就隻攥著大頭,小頭都給幾個孩子分了,人人都有,想買啥買啥。後來方氏再給錢就接的坦然了。
其實她手裏也攢了不少,琢磨著若是以後小叔子們都長大了分了家,自家孩子置辦東西總不能在跟公婆伸手,尤其是她兒子如今也兩歲多快三歲了,再過兩年打算送去學堂開蒙。這個錢雖然婆婆說給掏,可是她也真的不能自己一點兒都不拿。
其實她心裏門清,這是婆婆給她這個小家攢私房錢的機會呢。
剩下的錢方氏慢慢的打理,銀子和銀子放一堆兒,銅錢兒用紅繩子串起來,一百個一串整整齊齊的擺在盒子裏,然後拿出記賬本,歪歪扭扭的把這筆錢記上。
方氏原本是不識字的,後來嫁到宋家,發現宋家這幾個都好歹認識點兒字,就連宋李氏都認識幾個字,平日裏還會記賬。她這個記賬的習慣,還是被婆婆教導出來的呢,如今也開始耳濡目染的教導自己兒媳婦了。
宋誌遠洗漱完了,往炕上一坐,道:“這幾天真真是累死了,懷裏還揣著這麽大一筆錢,晚上我跟大山睡覺都不踏實,總惦記這回來。這幾天家裏沒啥事兒吧?”
因為天氣冷了,上房的炕燒的最暖和,為了節約劈柴,所以幾個孩子們都去跟爺爺奶奶擠去了。方氏這邊也在炕中間拉了個簾子,炕頭睡她和宋誌遠,炕尾睡宋鈞山和喬氏。很多莊戶人家都是這麽做的,一個是因為冬天要節省劈柴,第二個是擠著睡也暖和。有的人家就睡覺前燒個劈柴一覺到天亮,但是宋興義家偶爾半夜起床,趁著還有餘火會再燒個劈柴,這樣屋裏就能一直暖和,小孩子或者老人起夜也不容易凍著。
說白了,這都是因為家裏人勤快,一年四季沒少攢柴火。若是那種家裏人懶的,一冬過去都能凍個半死。
“家裏都挺好的……”方氏想了想,還是把宋老三家回了個破碗,以及二妮打算用起房子的那筆錢置辦個鋪麵的事兒說了。
宋誌遠先歎了兩口氣,他畢竟是晚輩,不好說宋三叔的壞話,但是把宋老八一頓臭罵,“以後再也不可憐他們家了,這是辦的啥事兒啊,一樁一件的,真讓人頭大。”
頓了頓又說鋪麵的事兒,“這個畢竟是柱子賺來的銀子,究竟是蓋房還是置辦鋪麵,好歹得問問柱子的意思。”
方氏道:“柱子能有啥意見?我看出來了,咱家二妮成親之後能撐的起來,那柱子現在可聽二妮兒的話了,人也勤快,每天咱家後院一開門他第一個進來打水,沒一會兒家裏煙囪就冒煙兒了。大冬天的還想著去撿柴火,生怕咱二妮凍著。”
她都看見好幾次了,而且自家閨女天一上凍就懶得起床,裏裏外外的都是人家周鐵柱操持,也怪不容易的。
“那也得問問,多少也得問問。”宋誌遠打了個嗬欠,道:“不說了,趕緊睡吧,明兒還得早起。挑兩頭豬去鎮上殺了賣,賣過這一次再去鎮上就得等明年了。睡吧……”
第二天一大早,周一諾就帶著丁香來宋家了。這天他們起的倒是早,也是因為宋誌遠他們一大早就去豬圈抓豬,愣是把宋丁香吵醒了。宋誌遠抓完豬,帶著兒子和倆侄子架著牛車就直奔鎮上去了,方氏張氏帶著自家兒媳婦孩子們等牛老六的牛車呢。
因為是年前最後一個集,去鎮上的人還不少。等他們走到村口,牛老六的車已經坐滿了人了,要麽他們就等下一趟,要麽就蹭村長家的車。
方氏掃了眼車上坐著的三嬸兒,道:“行了六叔,你趕緊著走吧,我們去蹭別人家的車。”
正說著,村長家也趕著大騾子車過來了。
牛老六家是牛車,比較簡陋,車上就一個棚子,車裏放著兩床破被子蓋腿用。一個人就收倆銅板兒,小孩兒不要錢,也算是便宜。但是村長家的車就氣派了不少,大黑騾子特別精神,車棚子也嚴實,但是比牛老六家貴,一個人要四個銅板才成。
舍不得坐車的基本上都結伴走著去鎮上,隻不過這幾天雪大積在一起都沒化呢,這一路走也著實辛苦。
“七嬸兒,十一嬸兒。”趕車的是村長的小兒子,很精神的一個小夥子。他大老遠就打招呼,道:“我就曉得你們得在這裏等我呢,趕緊上車,正好帶上你們一車滿。”
車裏已經坐著村長家幾個媳婦子了,見狀連忙招呼方氏張氏他們上車。因為車裏鋪著棉被,小孩子們沒座位幹脆就坐地上。車棚子的簾子落下來,車裏倒也暖和。
周一諾把丁香扶上車,跟村長兒子一同坐在前麵車轅上。畢竟車裏都是女人,他也不好意思往跟前湊。
這女人們一路說說笑笑八卦不斷,不過都有意識的避開了宋老三家那場婚事,隻是一個勁兒的誇周一諾和丁香。
“這小兩口瞅著就搭配,咱丁香長得多水靈啊,那鐵柱子長得也不錯,以後生的娃絕對好看。”
“誒,別叫人家鐵柱子了,宋四爺爺不是帶著他去改戶籍了嗎?人家現在叫周一諾。瞅瞅,不虧是家裏有讀書人的,這名字起得就是好。”
“我看人家大芬兒也這麽喊呢,是吧大芬兒?”
方氏笑嗬嗬道:“當小名兒喊呢,一時改不過口。他爺就死覺得以後他要出去,這一路叫鐵柱子的還不定多少呢,改個大名叫著好聽。”
“是好聽,我公公也說著名字著實不錯。”
“那丁香打算啥時候要孩子啊?”
方氏道:“嗨,現在不著急,她才十四呢。等過幾年柱子回來再要孩子也來得及。”
這話說的別人都懂,其實這是給宋丁香留的一條後路。萬一周一諾回不來,宋丁香想要改嫁一戶好人家,因為沒有孩子拖累也沒問題。
“估摸著這一去,三五年的也就回來了,到時候丁香才多大?那時候身子也養熟了,三年抱倆都沒問題。”
騾車跑得快,很快就到了鎮上。
方氏和張氏都掏了錢,村長家兒子也沒推讓,畢竟人家也想著靠這個賺點兒零花呢。
宋誌遠的牛車停在了大車店兒,他們直接在大車店兒借了兩張桌子,在門口現殺現賣,生意很是紅火。方氏到了的時候,那豬已經賣掉大半了。
“走,咱們先去逛逛。你們幾個別光顧著玩,把自己孩子都看住了。”方氏張羅著,帶著一眾女子軍加上周一諾這個保鏢,衝進集市。
吃完飯,方氏張羅著洗碗,突然在廚房看見一隻不屬於自家的大海碗。她把這隻碗拿起來看了看,碗邊兒有個小裂痕,裂痕後掉了指甲大小的一塊陶片兒。
就算是宋家有點兒家底,但是仍舊對東西十分愛護,洗碗的時候也都會很小心。若是不小心把碗磕破了就基本上隻用來放東西不會拿出來日常使用,否則被破邊兒割破手或者嘴巴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這個碗是誰家的?誰放這裏的?
宋丁香也在幫忙忙乎,見方氏在端詳一隻碗,便問道:“娘,那碗咋了?”
方氏冷哼一聲,把碗放在桌子上,道:“我猜出這隻碗是誰家的了,以前還覺得那家人就是太老實了導致窮,平日裏也想著幫襯一把。如今一看……真是活該,他們家就該受窮,一家子人都奸,老實個屁!”
以前方氏真沒覺出來宋老三家是個怎麽樣的人,畢竟都分了家了,平日裏接觸的也少,送禮的時候也因為他們家窮,其他幾家都會適當的多送點兒算是補貼了。可是發生了宋桃紅欺負宋丁香,搶自家閨女婚事這一茬,方氏在看宋老三家,就處處看著不順眼了。
宋丁香看了看那個碗,心裏也有了底,笑道:“娘,反正以後少來往就是。這個碗我拿給奶奶看一眼,咱家人心裏都有個底。”
正房那邊男人們還都在炕上嘮嗑,宋丁香把這隻碗拿去給宋李氏看。宋李氏看了看,道:“這沒啥,眼看眼的不就過年了嗎?回頭咱再把這隻碗給他們送回去,就當損失個碗了。讓你娘也別這麽小家子氣,再把自己氣著了。”
所以說薑還是老的辣,宋丁香笑嘻嘻道:“我娘是真的生氣了,說萬一沒瞅見上了桌,把自家人嘴巴劃破了可咋整。”
大伯娘張氏也看見了那隻碗,道:“都怪我家老大粗心,好端端給他們送去炸魚卻換來這麽個破碗,埋汰誰呢?”
宋李氏慢悠悠的拆著破衣裳,道:“男人嘛,有幾個細心的?反正他們家啥樣咱自己清楚就好,也沒必要嚷嚷的誰都知道。一筆寫不出兩個宋字,鬧去給外人看反而笑話咱們一大家子。”
宋丁香也同意這個理兒,她點點頭道:“那我去給我娘說,我娘那個脾氣萬一出去擠兌幾句就真讓人看笑話了。”
宋李氏嗬嗬一笑,道:“你可小看你娘了,你娘就是窩裏橫,出去可精明著呢。你也得跟你娘學學,別看我總是說她,那是因為她性子直,太大咧咧的讓人看著不像話。”
宋丁香笑嘻嘻的拿著碗走了。
張氏道:“回頭我得跟老大說兩句,拿回個碗也不好好看看,往廚房一撂,要不是二叔家的看見了,咱都不知道還有這麽一茬。”說完又看向自己的兒媳婦和小閨女,道:“以後少跟那一家子說話,別被人坑了去,知道嗎?”
兒媳婦跟閨女都點了頭,喬氏也跟著點了點頭。她現在跟金巧兒都有了身孕,但是日子比較淺,方氏生怕她有點兒啥閃失,重活都不讓她下手,就讓她跟金巧兒呆炕上一起縫縫補補的。
宋李氏歎了口氣道:“大芬也是因為膈應宋桃紅和徐家那件事兒,心裏堵著一口氣呢。再加上你三叔那一家子實在是扶不起來……也不能怪別人。你也別跟大立說這件事兒,沒啥必要,還招惹的孩子心裏不舒服。”
張氏想了想,應了下來。
又等了兩天,大半夜的宋誌遠帶著兒子宋鈞山風塵仆仆的回來了。方氏一看高興的不行,跟兒媳婦喬氏又是去燒熱水又是給拿幹淨衣服,讓這爺倆好好的洗漱一番。
宋誌遠從懷裏掏出個鼓鼓囊囊的荷包往炕上一扔,發出沉甸甸的動靜。他笑道:“明天鎮上有集,我們爺倆緊趕慢趕的回來……拿去拿去,該買的就趕緊買。”
方氏把荷包解開,嘩啦啦倒出一堆的銅錢兒和碎銀子。她挑了一塊塞到喬氏手裏,道:“柳兒,明兒趕集給你跟你男人你娃添點兒東西,小件的我可就不張羅了,我得跟你大伯娘置辦年貨。”
喬氏早就習慣了婆婆的大方,剛嫁過來的時候婆婆給她手裏塞錢,差點兒把她嚇出毛病來。後來才發現宋家就是這樣,當家婆婆就隻攥著大頭,小頭都給幾個孩子分了,人人都有,想買啥買啥。後來方氏再給錢就接的坦然了。
其實她手裏也攢了不少,琢磨著若是以後小叔子們都長大了分了家,自家孩子置辦東西總不能在跟公婆伸手,尤其是她兒子如今也兩歲多快三歲了,再過兩年打算送去學堂開蒙。這個錢雖然婆婆說給掏,可是她也真的不能自己一點兒都不拿。
其實她心裏門清,這是婆婆給她這個小家攢私房錢的機會呢。
剩下的錢方氏慢慢的打理,銀子和銀子放一堆兒,銅錢兒用紅繩子串起來,一百個一串整整齊齊的擺在盒子裏,然後拿出記賬本,歪歪扭扭的把這筆錢記上。
方氏原本是不識字的,後來嫁到宋家,發現宋家這幾個都好歹認識點兒字,就連宋李氏都認識幾個字,平日裏還會記賬。她這個記賬的習慣,還是被婆婆教導出來的呢,如今也開始耳濡目染的教導自己兒媳婦了。
宋誌遠洗漱完了,往炕上一坐,道:“這幾天真真是累死了,懷裏還揣著這麽大一筆錢,晚上我跟大山睡覺都不踏實,總惦記這回來。這幾天家裏沒啥事兒吧?”
因為天氣冷了,上房的炕燒的最暖和,為了節約劈柴,所以幾個孩子們都去跟爺爺奶奶擠去了。方氏這邊也在炕中間拉了個簾子,炕頭睡她和宋誌遠,炕尾睡宋鈞山和喬氏。很多莊戶人家都是這麽做的,一個是因為冬天要節省劈柴,第二個是擠著睡也暖和。有的人家就睡覺前燒個劈柴一覺到天亮,但是宋興義家偶爾半夜起床,趁著還有餘火會再燒個劈柴,這樣屋裏就能一直暖和,小孩子或者老人起夜也不容易凍著。
說白了,這都是因為家裏人勤快,一年四季沒少攢柴火。若是那種家裏人懶的,一冬過去都能凍個半死。
“家裏都挺好的……”方氏想了想,還是把宋老三家回了個破碗,以及二妮打算用起房子的那筆錢置辦個鋪麵的事兒說了。
宋誌遠先歎了兩口氣,他畢竟是晚輩,不好說宋三叔的壞話,但是把宋老八一頓臭罵,“以後再也不可憐他們家了,這是辦的啥事兒啊,一樁一件的,真讓人頭大。”
頓了頓又說鋪麵的事兒,“這個畢竟是柱子賺來的銀子,究竟是蓋房還是置辦鋪麵,好歹得問問柱子的意思。”
方氏道:“柱子能有啥意見?我看出來了,咱家二妮成親之後能撐的起來,那柱子現在可聽二妮兒的話了,人也勤快,每天咱家後院一開門他第一個進來打水,沒一會兒家裏煙囪就冒煙兒了。大冬天的還想著去撿柴火,生怕咱二妮凍著。”
她都看見好幾次了,而且自家閨女天一上凍就懶得起床,裏裏外外的都是人家周鐵柱操持,也怪不容易的。
“那也得問問,多少也得問問。”宋誌遠打了個嗬欠,道:“不說了,趕緊睡吧,明兒還得早起。挑兩頭豬去鎮上殺了賣,賣過這一次再去鎮上就得等明年了。睡吧……”
第二天一大早,周一諾就帶著丁香來宋家了。這天他們起的倒是早,也是因為宋誌遠他們一大早就去豬圈抓豬,愣是把宋丁香吵醒了。宋誌遠抓完豬,帶著兒子和倆侄子架著牛車就直奔鎮上去了,方氏張氏帶著自家兒媳婦孩子們等牛老六的牛車呢。
因為是年前最後一個集,去鎮上的人還不少。等他們走到村口,牛老六的車已經坐滿了人了,要麽他們就等下一趟,要麽就蹭村長家的車。
方氏掃了眼車上坐著的三嬸兒,道:“行了六叔,你趕緊著走吧,我們去蹭別人家的車。”
正說著,村長家也趕著大騾子車過來了。
牛老六家是牛車,比較簡陋,車上就一個棚子,車裏放著兩床破被子蓋腿用。一個人就收倆銅板兒,小孩兒不要錢,也算是便宜。但是村長家的車就氣派了不少,大黑騾子特別精神,車棚子也嚴實,但是比牛老六家貴,一個人要四個銅板才成。
舍不得坐車的基本上都結伴走著去鎮上,隻不過這幾天雪大積在一起都沒化呢,這一路走也著實辛苦。
“七嬸兒,十一嬸兒。”趕車的是村長的小兒子,很精神的一個小夥子。他大老遠就打招呼,道:“我就曉得你們得在這裏等我呢,趕緊上車,正好帶上你們一車滿。”
車裏已經坐著村長家幾個媳婦子了,見狀連忙招呼方氏張氏他們上車。因為車裏鋪著棉被,小孩子們沒座位幹脆就坐地上。車棚子的簾子落下來,車裏倒也暖和。
周一諾把丁香扶上車,跟村長兒子一同坐在前麵車轅上。畢竟車裏都是女人,他也不好意思往跟前湊。
這女人們一路說說笑笑八卦不斷,不過都有意識的避開了宋老三家那場婚事,隻是一個勁兒的誇周一諾和丁香。
“這小兩口瞅著就搭配,咱丁香長得多水靈啊,那鐵柱子長得也不錯,以後生的娃絕對好看。”
“誒,別叫人家鐵柱子了,宋四爺爺不是帶著他去改戶籍了嗎?人家現在叫周一諾。瞅瞅,不虧是家裏有讀書人的,這名字起得就是好。”
“我看人家大芬兒也這麽喊呢,是吧大芬兒?”
方氏笑嗬嗬道:“當小名兒喊呢,一時改不過口。他爺就死覺得以後他要出去,這一路叫鐵柱子的還不定多少呢,改個大名叫著好聽。”
“是好聽,我公公也說著名字著實不錯。”
“那丁香打算啥時候要孩子啊?”
方氏道:“嗨,現在不著急,她才十四呢。等過幾年柱子回來再要孩子也來得及。”
這話說的別人都懂,其實這是給宋丁香留的一條後路。萬一周一諾回不來,宋丁香想要改嫁一戶好人家,因為沒有孩子拖累也沒問題。
“估摸著這一去,三五年的也就回來了,到時候丁香才多大?那時候身子也養熟了,三年抱倆都沒問題。”
騾車跑得快,很快就到了鎮上。
方氏和張氏都掏了錢,村長家兒子也沒推讓,畢竟人家也想著靠這個賺點兒零花呢。
宋誌遠的牛車停在了大車店兒,他們直接在大車店兒借了兩張桌子,在門口現殺現賣,生意很是紅火。方氏到了的時候,那豬已經賣掉大半了。
“走,咱們先去逛逛。你們幾個別光顧著玩,把自己孩子都看住了。”方氏張羅著,帶著一眾女子軍加上周一諾這個保鏢,衝進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