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的意思就是趁著這個機會,把魯中沂蒙山區對魯南有威脅的匪部掃蕩一空,以保證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段內魯南的安全,不過這個行動所需要的兵力,就不是丁寧的騎兵團和司馬勘的步兵營所能承擔的,非得增加兵力不可。
對於丁寧的這次越境攻擊,王自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可以說是自己理虧,再說了,王自齊駐於沂蒙山區的兵力僅有兩個混成旅,兵力上不占優勢,雙方都沒有開戰的計劃。
但是如果要展開這樣大的行動,而且深入王自齊的控製區數十裏,要想王自齊不反彈是絕不可能,一旦開戰,這局麵就不是他柳鏡曉所能控製的。
至於陳雲傑通電之後的各方反應,南方是一片叫好之聲,每天都有人通電表示讚成,甚至有消息說在衡陽陳雲傑甚至公開邀請軍官和湘軍代表共赴宴席,北方的反應就不一樣,罵陳雲傑最厲害的是張步雲,頗有些陳琳為袁紹討伐曹孟德的風範,把祖宗三代都罵遍了,北方軍人的反應雖然不象張步雲那樣激烈,也多是反對的意見,象張克不敢反對陳雲傑,就說"師長職卑對大局無發言之權",可是陳雲傑這聲獅子吼,那是任誰也壓不下來。
至於曹明,這位直係的另一位大老,他對於陳雲傑通電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兩句:"該師長通電,不明事理!"
"不明事理",這四個字一出口,當然要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效果,隻是段鐵民的反應非常激烈,他通電說道:"軍人不得幹政,該師長何以犯此大錯?"
當然,軍人不得幹政,這是共和以來掛著軍頭嘴上的一句名言,隻是從來隻看見軍人幹政,沒見過軍人有幹涉政治的,見到這種情況,曹明隻得加重幾分語氣,他通電對陳雲傑說道:"切莫輕信流言,南征為當務之急!"
隻是你發你的,我發我的,陳雲傑天天大發通電議論時政,時刻不忘抨擊北政府,氣得段鐵民是又發一通大文章,"該師長軍人也,當恪軍人應盡服從之天職,不然,爾將何以馭下?責任內閣關係鞏固國家之中樞,政令所由出,圖私利者不能反對,不敢反對,陰使人反對之,是破壞國家,使人幹犯綱紀,計非不巧,然而端人絕不為之。況春秋誅心,豈能逃千秋斧鉞?爾何受其欺。爾從予多年,教育或有未周,予當自責,嗣後勿再妄談政治也。"
接著張步雲和張克這兩位都發了電文響應,強烈抨擊陳雲傑,把他罵作南方派在北方的奸細,要求繼續南征,一舉掃平西南,張克更是提出了一個響亮得不能再響亮的口號:"主和者即為漢奸!"
得!這指鹿為馬的能耐真強啊,凡是阻礙祖國統一的不法之徒,就是漢奸,就是勾結外人以害國家,隻是陳雲傑現在和南軍是和和氣氣,雙方使者來往不絕,因此也就是這嘴上叫得厲害。
至於直係的那位最高首腦,白宮主人馮大總統見到段鐵民倒了這樣一個大黴,在那裏暗自偷樂著,段鐵民幾次派丁漢洤前去找他調和直鄂雙方的關係,但是馮黎則是大打馬虎眼,把問題又推了回去:"責任內閣關係鞏固國家之中樞,政令所由出,所以這事情還是去找總理吧!"
這電文戰就是打得如此精彩熱烈,以至於柳鏡曉無法分身到前線指揮,但是有一個要命的問題,柳鏡曉是北方軍人唯一公開表態陳雲傑的,而王自齊雖然屢屢以中立者的身份進行勸言陳雲傑要以大局為重繼續南征,可是畢竟還是一個武力統一的支持,但有誰能清楚他的居心,萬一他來個橫腰一擊,自己這次掃蕩土匪不就是給人家以口實嗎?
現在柳鏡曉的部隊也就是二萬人上下,真正靠得住的隻有一個萬把人的十七師,怎麽能和王自齊的大軍對抗,再說了,魯南初定,最最需要休養生息的時間,這戰事一開,柳鏡曉的苦心也就白費了。
柳鏡曉就處在這種兩難的境地,隻是讓蒙定國親率十二磅山地榴彈炮一連前往支援,又派了胡博營前往策應,但命令這兩個部隊都不許越過縣境,沒有柳鏡曉的命令不得有任何行動,拖了半天,柳鏡曉因為一封電文才最終下了決心。
這封電報是熊曦派在魯南的探子打來,他們報告說王自齊收編的另一個保安團發生了嘩變,趕走了新任的團長,並和一部分地方武裝合為一股,聲勢甚大。叛軍和王軍一個營發生激烈槍戰,結果王軍該營損失甚大,被迫逃竄。
原來蒙陰縣的那個保安團嘩變之後,王自齊就撤換了這個保安團的團長,換上了自己的親信。
新團長上任,自然要燒三把火,才一天功夫就已經換掉了三個連長,而且有消息說是把全團的軍官都換個精光,一時間人心慌慌,為了穩定人心,新團長進行了一次發餉。
沒想到不發餉還好,發餉之後更惹出禍端,為了防止空額,他采用的政策是點名後再發餉,結果有很多一部分人在外麵沒有回部隊,等回到團裏的時候,這軍餉已經發下去了,這些人更是不滿。
一見到這種情況,新團長算是絕望,他派人通知王自齊在附近的駐軍,趕緊派部隊把這個保安團給繳械了,結果這消息不知道怎麽搞的,讓這個保安團給知道了,立即發生了兵變。
變軍裏有幾個有墨水的人物,自稱是"王賊不仁,克扣軍餉,為害鄉裏...唯今隻有順應民意,討伐王賊",自古以來殺官造反能成功的,一定要在外表披上一層金壁輝煌,有一個大義的名份,這些官匪雖然同親禍害鄉裏,也是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當王自齊被柳鏡曉打倒之後,就立即有"著名"史學家將這次部隊嘩變也被稱"魯中民意運動",白斯文所著回憶錄《戎馬生涯三十年》更是徹徹底底地為這次嘩變平反了,"蒙陰兵暴和魯中民意運動,雖然不是直接在柳鏡曉將軍的領導下,但卻是廣大魯中人民和地方武裝在我們柳鏡曉師長不朽的人格魅力感召下,自發地反抗王自齊罪惡統治的一次有益嚐試...雖然因為沒有師長的正確領導而導致最終的失敗,但是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王自齊的罪惡統治,為繼而我騎兵團首長率領部隊挺進魯中創造了條件..."(附注:白斯文這本回憶錄由於眼紅丁寧的快速晉升,對丁寧恨得骨頭裏去,所以對丁寧的名字能不提就不提,實在不能不提的話,就含糊地稱呼一聲"騎兵團首長"),隻是這魯中的大小土匪頭目們多半早就被丁寧削去了腦袋。
當然了,幹最無恥的事情,就越需要披上大義的名份,這些變兵嘩變之後槍殺了新團長帶來的幾十名親信,新團長跑得快總算保住了一命。
變兵又集合了一些白斯文回憶錄所稱的"地方武裝"(不過當地人都說是山上的土匪),準備去洗劫幾個柳鏡曉防區內的村子,正好遇到前來協助新團長繳械的那個營,結果就仗著人多,將這個營重創,俘獲甚多,這膽氣就壯了起來。
所謂沐猴而冠就是如此,這群土匪聽說魯南老洋人曾經統率六七萬土匪,差一點就打開了臨汾城,他們也想學老洋人的樣,趁機搞個魯中自治,於是到處召集流落的匪部,總數不下四五千。
當他們打出"魯南自治軍"旗號的時候,王自齊兩個混成旅這時候正急急忙忙地往蒙陰趕,準備平定蒙陰的叛亂,留在後方的兵力很少,結果一下子就吃了大虧,仗著人多,一下子就吃掉留守的六七個班排。
這兩個混成旅還沒趕到蒙陰城下,一聽到這個壞消息,又得急急忙忙地往回趕,這樣一來,這防務完全空虛了。
柳鏡曉得到這個消息,覺得是天賜良機,當即下令丁寧任前敵指揮,率領所部掃蕩對魯南有威脅的匪眾,但對於王自齊的部隊則力避衝突,但一旦發生衝突,則由前敵總指揮臨機決斷。
既然有了柳鏡曉的尚方寶劍,丁寧的膽子就大了,他把所有的部隊都拚湊了出來,計有一個四百人的騎兵團,兩個七百人的步兵營,再加上蒙定國親自率領的一個山地榴彈炮連,為了加強兵力,她甚至把兩個保安團也拉出來了,總兵力超過了三千人。
既然有這麽強大的兵力,丁寧可以說是勢如破竹,這邊境的匪部不是投降就是被殲,隻是幾個腦子比較靈光的,趕緊跑去所謂"魯南自治軍"會合。
隻是他們運氣也不好,王自齊的兩個混成旅真要掃蕩些土匪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賣起力氣來真刀真槍幹,兩場"大"戰,自治軍傷亡了一百多人,下麵的師長團長們就大叫:"打光了!"
沒兩天,自治軍就被徹底殲滅了,這時候王自齊似乎突然發現來了一批不請自來的客人。(未完待續)
對於丁寧的這次越境攻擊,王自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可以說是自己理虧,再說了,王自齊駐於沂蒙山區的兵力僅有兩個混成旅,兵力上不占優勢,雙方都沒有開戰的計劃。
但是如果要展開這樣大的行動,而且深入王自齊的控製區數十裏,要想王自齊不反彈是絕不可能,一旦開戰,這局麵就不是他柳鏡曉所能控製的。
至於陳雲傑通電之後的各方反應,南方是一片叫好之聲,每天都有人通電表示讚成,甚至有消息說在衡陽陳雲傑甚至公開邀請軍官和湘軍代表共赴宴席,北方的反應就不一樣,罵陳雲傑最厲害的是張步雲,頗有些陳琳為袁紹討伐曹孟德的風範,把祖宗三代都罵遍了,北方軍人的反應雖然不象張步雲那樣激烈,也多是反對的意見,象張克不敢反對陳雲傑,就說"師長職卑對大局無發言之權",可是陳雲傑這聲獅子吼,那是任誰也壓不下來。
至於曹明,這位直係的另一位大老,他對於陳雲傑通電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兩句:"該師長通電,不明事理!"
"不明事理",這四個字一出口,當然要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效果,隻是段鐵民的反應非常激烈,他通電說道:"軍人不得幹政,該師長何以犯此大錯?"
當然,軍人不得幹政,這是共和以來掛著軍頭嘴上的一句名言,隻是從來隻看見軍人幹政,沒見過軍人有幹涉政治的,見到這種情況,曹明隻得加重幾分語氣,他通電對陳雲傑說道:"切莫輕信流言,南征為當務之急!"
隻是你發你的,我發我的,陳雲傑天天大發通電議論時政,時刻不忘抨擊北政府,氣得段鐵民是又發一通大文章,"該師長軍人也,當恪軍人應盡服從之天職,不然,爾將何以馭下?責任內閣關係鞏固國家之中樞,政令所由出,圖私利者不能反對,不敢反對,陰使人反對之,是破壞國家,使人幹犯綱紀,計非不巧,然而端人絕不為之。況春秋誅心,豈能逃千秋斧鉞?爾何受其欺。爾從予多年,教育或有未周,予當自責,嗣後勿再妄談政治也。"
接著張步雲和張克這兩位都發了電文響應,強烈抨擊陳雲傑,把他罵作南方派在北方的奸細,要求繼續南征,一舉掃平西南,張克更是提出了一個響亮得不能再響亮的口號:"主和者即為漢奸!"
得!這指鹿為馬的能耐真強啊,凡是阻礙祖國統一的不法之徒,就是漢奸,就是勾結外人以害國家,隻是陳雲傑現在和南軍是和和氣氣,雙方使者來往不絕,因此也就是這嘴上叫得厲害。
至於直係的那位最高首腦,白宮主人馮大總統見到段鐵民倒了這樣一個大黴,在那裏暗自偷樂著,段鐵民幾次派丁漢洤前去找他調和直鄂雙方的關係,但是馮黎則是大打馬虎眼,把問題又推了回去:"責任內閣關係鞏固國家之中樞,政令所由出,所以這事情還是去找總理吧!"
這電文戰就是打得如此精彩熱烈,以至於柳鏡曉無法分身到前線指揮,但是有一個要命的問題,柳鏡曉是北方軍人唯一公開表態陳雲傑的,而王自齊雖然屢屢以中立者的身份進行勸言陳雲傑要以大局為重繼續南征,可是畢竟還是一個武力統一的支持,但有誰能清楚他的居心,萬一他來個橫腰一擊,自己這次掃蕩土匪不就是給人家以口實嗎?
現在柳鏡曉的部隊也就是二萬人上下,真正靠得住的隻有一個萬把人的十七師,怎麽能和王自齊的大軍對抗,再說了,魯南初定,最最需要休養生息的時間,這戰事一開,柳鏡曉的苦心也就白費了。
柳鏡曉就處在這種兩難的境地,隻是讓蒙定國親率十二磅山地榴彈炮一連前往支援,又派了胡博營前往策應,但命令這兩個部隊都不許越過縣境,沒有柳鏡曉的命令不得有任何行動,拖了半天,柳鏡曉因為一封電文才最終下了決心。
這封電報是熊曦派在魯南的探子打來,他們報告說王自齊收編的另一個保安團發生了嘩變,趕走了新任的團長,並和一部分地方武裝合為一股,聲勢甚大。叛軍和王軍一個營發生激烈槍戰,結果王軍該營損失甚大,被迫逃竄。
原來蒙陰縣的那個保安團嘩變之後,王自齊就撤換了這個保安團的團長,換上了自己的親信。
新團長上任,自然要燒三把火,才一天功夫就已經換掉了三個連長,而且有消息說是把全團的軍官都換個精光,一時間人心慌慌,為了穩定人心,新團長進行了一次發餉。
沒想到不發餉還好,發餉之後更惹出禍端,為了防止空額,他采用的政策是點名後再發餉,結果有很多一部分人在外麵沒有回部隊,等回到團裏的時候,這軍餉已經發下去了,這些人更是不滿。
一見到這種情況,新團長算是絕望,他派人通知王自齊在附近的駐軍,趕緊派部隊把這個保安團給繳械了,結果這消息不知道怎麽搞的,讓這個保安團給知道了,立即發生了兵變。
變軍裏有幾個有墨水的人物,自稱是"王賊不仁,克扣軍餉,為害鄉裏...唯今隻有順應民意,討伐王賊",自古以來殺官造反能成功的,一定要在外表披上一層金壁輝煌,有一個大義的名份,這些官匪雖然同親禍害鄉裏,也是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當王自齊被柳鏡曉打倒之後,就立即有"著名"史學家將這次部隊嘩變也被稱"魯中民意運動",白斯文所著回憶錄《戎馬生涯三十年》更是徹徹底底地為這次嘩變平反了,"蒙陰兵暴和魯中民意運動,雖然不是直接在柳鏡曉將軍的領導下,但卻是廣大魯中人民和地方武裝在我們柳鏡曉師長不朽的人格魅力感召下,自發地反抗王自齊罪惡統治的一次有益嚐試...雖然因為沒有師長的正確領導而導致最終的失敗,但是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王自齊的罪惡統治,為繼而我騎兵團首長率領部隊挺進魯中創造了條件..."(附注:白斯文這本回憶錄由於眼紅丁寧的快速晉升,對丁寧恨得骨頭裏去,所以對丁寧的名字能不提就不提,實在不能不提的話,就含糊地稱呼一聲"騎兵團首長"),隻是這魯中的大小土匪頭目們多半早就被丁寧削去了腦袋。
當然了,幹最無恥的事情,就越需要披上大義的名份,這些變兵嘩變之後槍殺了新團長帶來的幾十名親信,新團長跑得快總算保住了一命。
變兵又集合了一些白斯文回憶錄所稱的"地方武裝"(不過當地人都說是山上的土匪),準備去洗劫幾個柳鏡曉防區內的村子,正好遇到前來協助新團長繳械的那個營,結果就仗著人多,將這個營重創,俘獲甚多,這膽氣就壯了起來。
所謂沐猴而冠就是如此,這群土匪聽說魯南老洋人曾經統率六七萬土匪,差一點就打開了臨汾城,他們也想學老洋人的樣,趁機搞個魯中自治,於是到處召集流落的匪部,總數不下四五千。
當他們打出"魯南自治軍"旗號的時候,王自齊兩個混成旅這時候正急急忙忙地往蒙陰趕,準備平定蒙陰的叛亂,留在後方的兵力很少,結果一下子就吃了大虧,仗著人多,一下子就吃掉留守的六七個班排。
這兩個混成旅還沒趕到蒙陰城下,一聽到這個壞消息,又得急急忙忙地往回趕,這樣一來,這防務完全空虛了。
柳鏡曉得到這個消息,覺得是天賜良機,當即下令丁寧任前敵指揮,率領所部掃蕩對魯南有威脅的匪眾,但對於王自齊的部隊則力避衝突,但一旦發生衝突,則由前敵總指揮臨機決斷。
既然有了柳鏡曉的尚方寶劍,丁寧的膽子就大了,他把所有的部隊都拚湊了出來,計有一個四百人的騎兵團,兩個七百人的步兵營,再加上蒙定國親自率領的一個山地榴彈炮連,為了加強兵力,她甚至把兩個保安團也拉出來了,總兵力超過了三千人。
既然有這麽強大的兵力,丁寧可以說是勢如破竹,這邊境的匪部不是投降就是被殲,隻是幾個腦子比較靈光的,趕緊跑去所謂"魯南自治軍"會合。
隻是他們運氣也不好,王自齊的兩個混成旅真要掃蕩些土匪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賣起力氣來真刀真槍幹,兩場"大"戰,自治軍傷亡了一百多人,下麵的師長團長們就大叫:"打光了!"
沒兩天,自治軍就被徹底殲滅了,這時候王自齊似乎突然發現來了一批不請自來的客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