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利用榴花傳消息?趙瑀微睨一眼挨身的李誡,“別賣關子,你知道我猜不到的。”
她語氣中不經意流露出的嬌嗔,讓李誡一陣心頭急跳,喃喃道:“我要賣地。”
趙瑀低頭尋思片刻,似乎明白點兒什麽,因笑道:“可需要我做什麽?”
李誡抬手一指庫房的方向,“若有人來送禮,隻管放心大膽收下。”
知他說的是頑笑話,趙瑀並未放在心上。
夜色愈發濃鬱,李誡看了一眼牆角的壺漏,立起身來,將趙瑀大衣裳的領口緊了緊,“別因一個不相幹的人壞了自己的心情,今兒可是你的生辰呢。本來我想明天再審她的,結果沒壓住火。”
他目光裏含著愧疚,“還把你給吵起來了,怎麽樣,頭還疼嗎?我不該勸你吃酒的。”
“睡了一覺,好多了。”方才的怒火消散後,至此趙瑀又感動又欣慰,“你沒信榴花的胡話,我很高興,我果真沒有看錯你。”
李誡眉頭輕挑一下,“她那些話也就騙鬼吧,這許多時日下來,我早已明白……明白你的脾性,你是絕對不會做什麽妾的。”
他本想說早已明白你的心,但話到嘴邊卻含糊起來,竟有種心怯的感覺。
趙瑀沒覺察到他的小心思,立起身道:“都快子時了,明早卯時就要上衙門,你趕緊回房歇息吧。”
李誡麵上顯出幾分遲疑,終是摸出個小錦盒,遞到趙瑀手裏,“喏,給你的,差點忘了,還沒過子時,倒也不算晚。等沒人了再打開看,看過不許笑啊。”
錦盒表麵還帶著他的體溫,也不知他在懷裏捂了多久。
他給得隨隨便便的,語氣中卻含著幾分緊張,偷瞄過來的眼神更是明晃晃的期待。
趙瑀特別好奇盒子裏是什麽。
但他不讓現在看,隻好忍了。
二人回到正房歇下,李誡仍躺在外側。
因剛睡醒一覺,趙瑀此時全無困意,怕影響到李誡休息,連身也不敢翻,直挺挺躺著,直到他睡熟了,才略活動活動腿腳。
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她悄悄坐起身,極其艱難地從李誡身上翻過去。
錦盒就放在桌子上,她沒有燃燈,憑記憶找到,又一路在黑暗中摸索著走到外間。
燭光亮起來,她輕輕打開了盒子。
是兩個小泥人,胖嘟嘟的男娃娃和女娃娃,做工並不精致,甚至可以說粗糙,歪歪扭扭的,像是剛入門的學徒做的,這樣的東西,市麵上絕對不會擺出來賣。
趙瑀卻笑起來,她知道這定是李誡親手所做,她甚至能想象到他對著一團泥巴束手無策的窘迫樣。
他成天到晚的忙,別看前衙和內衙就隔著幾道門,他白天很少回來,午飯都是送到簽押房,甚至有時候他連飯也顧不上吃。
這幾日他回來都是躺倒就睡。
他竟能騰出空來專門給自己捏泥人!
男娃娃手裏還拿著一朵花,趙瑀辨認了半天,依稀覺得像梧桐花。
是了,定是梧桐花。
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推窗一看,他就坐在梧桐樹間,手裏拈著梧桐花,笑吟吟地遞給她,“喜歡嗎?”
一樹花開璀璨,也不抵他半點的光彩。
趙瑀雙手墊著下巴趴在桌子上,點點男娃娃的頭,越看越覺可愛。
第二天,經過李誡授意,榴花的信順順利利地寄走了。
沒幾日就是臘八,一進臘八便是年,家家戶戶都忙了起來,走在街道上,咣咣當當剁砧板的聲音不絕於耳。
與此同時,縣府的粥棚也搭好了。
李誡將粥棚搭在縣郊的娘娘廟,距離城門不足十裏地。
娘娘廟早就沒了香火供奉,年久失修,大殿的頂子都破了個大窟窿。
娘娘廟早就沒了香火供奉,年久失修,正殿的頂子都破了個大窟窿,圍牆也早破敗得不成樣子。
李誡幹脆著人把圍牆拆了,重新補了房頂,用厚氈布繞著廟宇圍了塊空地出來,足能容納四五百人。正殿裏整整齊齊摞著七八十袋袋糧食,殿門口架著六口大鍋,東偏殿裏堆放著一垛垛柴火。
西邊搭了一溜兒的草棚子,雖不是特別的禦寒,至少可以避風遮雪,供討粥的人們歇息。
縣衙從糧庫撥了糧,李誡和趙瑀也自掏腰包捐了糧食,上峰帶頭,下頭自然要跟風,各級官吏也多多少少捐了錢糧。
李誡將城內數得著的大戶都召集到衙門,先是說了一通愛民之心的話,接著眉飛色舞描述一番某年某月某地饑民造反,“人餓極了什麽都做得出來,隻一人帶頭,頃刻就有數百人跟從,砸糧店、搶大戶,到後來連不是饑民的人都摻和進去,打砸搶殺,渾水摸魚,那就是民亂啊!”
他語重心長道:“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我知道你們手頭也不寬裕,可不能因心疼幾個錢,招致殺身之禍。臨縣已經有凍死餓死的人了,我聽說咱這裏也有,不安撫好這些人,保不齊哪日就出亂子。還不如給他們點吃的,渡過嚴冬,等明年開,春天暖和了就好了”
在座人一聽,心裏哪還有不明白的,這是縣太爺伸著手要糧食,不給不行啊。
是以,李誡又籌來兩百石糧食。
有了這些糧,李誡就有了底氣,他讓捕頭王五帶著三班衙役,敲鑼打鼓,走街串巷,到處宣傳濠州縣城粥棚施粥的事。
如此一來,來粥棚討粥的人越來越多,到了年根兒下,竟經聚集了千人之多。
新任的鄭縣丞便委婉地提醒上峰,“大人心懷百姓,施粥是好事,但城外聚集的流民太多,不止咱們縣,還有附近幾個縣的人也往這邊跑,其中人員複雜,咱們的人手又有限,這樣下去容易生事。”
李誡點頭讚道:“老鄭說得沒錯,的確是個隱患,這樣,咱們去粥棚瞧瞧。”
小年這天,他二人輕車從簡,來到娘娘廟粥棚場外。
彼時快到飯點兒,空地上亂哄哄的都是人,一個個蓬頭垢麵,拿著破碗等開棚施粥,王五站在高台子上聲嘶力竭地指揮人們排隊,衙役們分散四周,呼喝著人群。
草棚子下頭坐著幾十個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樣子是一家子一家子的,但是他們卻不上前排隊,隻眼巴巴地盯著。
李誡覺得奇怪,便上前問道:“為何不去?每頓是有定量的,去晚了就沒了。”
一個滿臉褶皺的老婦人眯著眼睛瞧了他半天,答道:“我們外地的,搶不過也不敢搶,等他們吃過了再去。”
“您是打哪裏來?”
“河南那邊。”
“家鄉遭災了嗎,跑這麽遠來。”
“可不是,”老婦說著說著,就開始哭,“一場大水把房子地全淹了,我們隻能出來逃荒,京城直隸都不讓去,隻能往南走,我的小孫女都餓死了。眼看兒媳婦也不成了,一聽說濠州這裏施粥,我們就趕緊過來,蒼天有眼,趕上一個青天大老爺,給口飯吃,好歹算活過來了。”
李誡沉默半晌,問道:“以後你們有什麽打算?粥棚不會總開著,你們總不能一直討飯。”
老婦抹著眼淚說道:“誰也不想討飯,我們都是本分的莊稼人,隻要有塊地,就能活下去。”
鄭縣丞插嘴道:“大水早下去了吧,你們為什麽不回鄉?”
有人便答道:“回去就抓壯丁修河堤,日日修月月修,又不給錢,白白耽誤了地裏的活,誰願意回去。”
李誡擺手不讓鄭縣丞繼續問下去,這是他們當地的政事,外地官員多說無益。
“我記得朝廷下過政令,墾荒的田地,頭三年可以不交稅賦,六年以後歸墾荒者。”李誡望著鄭縣丞,“老鄭,可有此事?”
“有的,但是咱們這裏……”
“真的嗎?”老婦眼神發亮,打斷了鄭縣丞的話,“此話當真?那我們找塊荒地種,地就歸我們了?”
鄭縣丞怔楞了下,看看李誡,吞吞吐吐說:“按律例來說是這樣的。”
李誡立馬大笑幾聲,“老太太,聽見沒,我們這位是正兒八經的官老爺,縣衙的鄭大人,他說的話斷沒有錯的。誒,你們還愣著幹什麽啊,人家可給你們指了條活路,還不趕緊給他磕頭!”
草棚子下頭的流民登時炸開了鍋,一窩蜂似地湧上來,磕頭的磕頭,道謝的道謝,還有人喊著要給他立長生牌。
把個鄭縣丞弄了個大紅臉,便是明知不妥也說不出來了。
又有人問道:“大人行行好,告訴我們濠州附近哪裏有荒地吧。”
哪裏有?濠州有荒地嗎?鄭縣丞是從外地調過來的,對濠州還不甚了解,一時腦子不夠轉了。
李誡一拍他肩膀,“鄭大人,拿魚鱗冊對對,如果有無主的荒地,指給他們。”
他無不感慨道:“老鄭啊,你這可是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啊,你就是他們心中的活菩薩啊,你就是讀書人的榜樣、為官者的楷模啊。”
下頭的流民又是一陣感激涕零。
誰都愛聽恭維話,鄭縣丞不禁有些飄飄然,意氣上頭,拍著胸脯子將這幫流民的安置問題攬了下來。
等回到家冷靜下來,鄭縣丞一琢磨,不對啊,明明是李大人說起荒地的事,怎麽成我說的了?
但事情都攬下來了,那些流離失所的人也都認準了他,此時推諉也推不掉了。
鄭縣丞抹了一把冷汗,暗自祈求,李大人,你可千萬別給我下套啊。
利用榴花傳消息?趙瑀微睨一眼挨身的李誡,“別賣關子,你知道我猜不到的。”
她語氣中不經意流露出的嬌嗔,讓李誡一陣心頭急跳,喃喃道:“我要賣地。”
趙瑀低頭尋思片刻,似乎明白點兒什麽,因笑道:“可需要我做什麽?”
李誡抬手一指庫房的方向,“若有人來送禮,隻管放心大膽收下。”
知他說的是頑笑話,趙瑀並未放在心上。
夜色愈發濃鬱,李誡看了一眼牆角的壺漏,立起身來,將趙瑀大衣裳的領口緊了緊,“別因一個不相幹的人壞了自己的心情,今兒可是你的生辰呢。本來我想明天再審她的,結果沒壓住火。”
他目光裏含著愧疚,“還把你給吵起來了,怎麽樣,頭還疼嗎?我不該勸你吃酒的。”
“睡了一覺,好多了。”方才的怒火消散後,至此趙瑀又感動又欣慰,“你沒信榴花的胡話,我很高興,我果真沒有看錯你。”
李誡眉頭輕挑一下,“她那些話也就騙鬼吧,這許多時日下來,我早已明白……明白你的脾性,你是絕對不會做什麽妾的。”
他本想說早已明白你的心,但話到嘴邊卻含糊起來,竟有種心怯的感覺。
趙瑀沒覺察到他的小心思,立起身道:“都快子時了,明早卯時就要上衙門,你趕緊回房歇息吧。”
李誡麵上顯出幾分遲疑,終是摸出個小錦盒,遞到趙瑀手裏,“喏,給你的,差點忘了,還沒過子時,倒也不算晚。等沒人了再打開看,看過不許笑啊。”
錦盒表麵還帶著他的體溫,也不知他在懷裏捂了多久。
他給得隨隨便便的,語氣中卻含著幾分緊張,偷瞄過來的眼神更是明晃晃的期待。
趙瑀特別好奇盒子裏是什麽。
但他不讓現在看,隻好忍了。
二人回到正房歇下,李誡仍躺在外側。
因剛睡醒一覺,趙瑀此時全無困意,怕影響到李誡休息,連身也不敢翻,直挺挺躺著,直到他睡熟了,才略活動活動腿腳。
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她悄悄坐起身,極其艱難地從李誡身上翻過去。
錦盒就放在桌子上,她沒有燃燈,憑記憶找到,又一路在黑暗中摸索著走到外間。
燭光亮起來,她輕輕打開了盒子。
是兩個小泥人,胖嘟嘟的男娃娃和女娃娃,做工並不精致,甚至可以說粗糙,歪歪扭扭的,像是剛入門的學徒做的,這樣的東西,市麵上絕對不會擺出來賣。
趙瑀卻笑起來,她知道這定是李誡親手所做,她甚至能想象到他對著一團泥巴束手無策的窘迫樣。
他成天到晚的忙,別看前衙和內衙就隔著幾道門,他白天很少回來,午飯都是送到簽押房,甚至有時候他連飯也顧不上吃。
這幾日他回來都是躺倒就睡。
他竟能騰出空來專門給自己捏泥人!
男娃娃手裏還拿著一朵花,趙瑀辨認了半天,依稀覺得像梧桐花。
是了,定是梧桐花。
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推窗一看,他就坐在梧桐樹間,手裏拈著梧桐花,笑吟吟地遞給她,“喜歡嗎?”
一樹花開璀璨,也不抵他半點的光彩。
趙瑀雙手墊著下巴趴在桌子上,點點男娃娃的頭,越看越覺可愛。
第二天,經過李誡授意,榴花的信順順利利地寄走了。
沒幾日就是臘八,一進臘八便是年,家家戶戶都忙了起來,走在街道上,咣咣當當剁砧板的聲音不絕於耳。
與此同時,縣府的粥棚也搭好了。
李誡將粥棚搭在縣郊的娘娘廟,距離城門不足十裏地。
娘娘廟早就沒了香火供奉,年久失修,大殿的頂子都破了個大窟窿。
娘娘廟早就沒了香火供奉,年久失修,正殿的頂子都破了個大窟窿,圍牆也早破敗得不成樣子。
李誡幹脆著人把圍牆拆了,重新補了房頂,用厚氈布繞著廟宇圍了塊空地出來,足能容納四五百人。正殿裏整整齊齊摞著七八十袋袋糧食,殿門口架著六口大鍋,東偏殿裏堆放著一垛垛柴火。
西邊搭了一溜兒的草棚子,雖不是特別的禦寒,至少可以避風遮雪,供討粥的人們歇息。
縣衙從糧庫撥了糧,李誡和趙瑀也自掏腰包捐了糧食,上峰帶頭,下頭自然要跟風,各級官吏也多多少少捐了錢糧。
李誡將城內數得著的大戶都召集到衙門,先是說了一通愛民之心的話,接著眉飛色舞描述一番某年某月某地饑民造反,“人餓極了什麽都做得出來,隻一人帶頭,頃刻就有數百人跟從,砸糧店、搶大戶,到後來連不是饑民的人都摻和進去,打砸搶殺,渾水摸魚,那就是民亂啊!”
他語重心長道:“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我知道你們手頭也不寬裕,可不能因心疼幾個錢,招致殺身之禍。臨縣已經有凍死餓死的人了,我聽說咱這裏也有,不安撫好這些人,保不齊哪日就出亂子。還不如給他們點吃的,渡過嚴冬,等明年開,春天暖和了就好了”
在座人一聽,心裏哪還有不明白的,這是縣太爺伸著手要糧食,不給不行啊。
是以,李誡又籌來兩百石糧食。
有了這些糧,李誡就有了底氣,他讓捕頭王五帶著三班衙役,敲鑼打鼓,走街串巷,到處宣傳濠州縣城粥棚施粥的事。
如此一來,來粥棚討粥的人越來越多,到了年根兒下,竟經聚集了千人之多。
新任的鄭縣丞便委婉地提醒上峰,“大人心懷百姓,施粥是好事,但城外聚集的流民太多,不止咱們縣,還有附近幾個縣的人也往這邊跑,其中人員複雜,咱們的人手又有限,這樣下去容易生事。”
李誡點頭讚道:“老鄭說得沒錯,的確是個隱患,這樣,咱們去粥棚瞧瞧。”
小年這天,他二人輕車從簡,來到娘娘廟粥棚場外。
彼時快到飯點兒,空地上亂哄哄的都是人,一個個蓬頭垢麵,拿著破碗等開棚施粥,王五站在高台子上聲嘶力竭地指揮人們排隊,衙役們分散四周,呼喝著人群。
草棚子下頭坐著幾十個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樣子是一家子一家子的,但是他們卻不上前排隊,隻眼巴巴地盯著。
李誡覺得奇怪,便上前問道:“為何不去?每頓是有定量的,去晚了就沒了。”
一個滿臉褶皺的老婦人眯著眼睛瞧了他半天,答道:“我們外地的,搶不過也不敢搶,等他們吃過了再去。”
“您是打哪裏來?”
“河南那邊。”
“家鄉遭災了嗎,跑這麽遠來。”
“可不是,”老婦說著說著,就開始哭,“一場大水把房子地全淹了,我們隻能出來逃荒,京城直隸都不讓去,隻能往南走,我的小孫女都餓死了。眼看兒媳婦也不成了,一聽說濠州這裏施粥,我們就趕緊過來,蒼天有眼,趕上一個青天大老爺,給口飯吃,好歹算活過來了。”
李誡沉默半晌,問道:“以後你們有什麽打算?粥棚不會總開著,你們總不能一直討飯。”
老婦抹著眼淚說道:“誰也不想討飯,我們都是本分的莊稼人,隻要有塊地,就能活下去。”
鄭縣丞插嘴道:“大水早下去了吧,你們為什麽不回鄉?”
有人便答道:“回去就抓壯丁修河堤,日日修月月修,又不給錢,白白耽誤了地裏的活,誰願意回去。”
李誡擺手不讓鄭縣丞繼續問下去,這是他們當地的政事,外地官員多說無益。
“我記得朝廷下過政令,墾荒的田地,頭三年可以不交稅賦,六年以後歸墾荒者。”李誡望著鄭縣丞,“老鄭,可有此事?”
“有的,但是咱們這裏……”
“真的嗎?”老婦眼神發亮,打斷了鄭縣丞的話,“此話當真?那我們找塊荒地種,地就歸我們了?”
鄭縣丞怔楞了下,看看李誡,吞吞吐吐說:“按律例來說是這樣的。”
李誡立馬大笑幾聲,“老太太,聽見沒,我們這位是正兒八經的官老爺,縣衙的鄭大人,他說的話斷沒有錯的。誒,你們還愣著幹什麽啊,人家可給你們指了條活路,還不趕緊給他磕頭!”
草棚子下頭的流民登時炸開了鍋,一窩蜂似地湧上來,磕頭的磕頭,道謝的道謝,還有人喊著要給他立長生牌。
把個鄭縣丞弄了個大紅臉,便是明知不妥也說不出來了。
又有人問道:“大人行行好,告訴我們濠州附近哪裏有荒地吧。”
哪裏有?濠州有荒地嗎?鄭縣丞是從外地調過來的,對濠州還不甚了解,一時腦子不夠轉了。
李誡一拍他肩膀,“鄭大人,拿魚鱗冊對對,如果有無主的荒地,指給他們。”
他無不感慨道:“老鄭啊,你這可是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啊,你就是他們心中的活菩薩啊,你就是讀書人的榜樣、為官者的楷模啊。”
下頭的流民又是一陣感激涕零。
誰都愛聽恭維話,鄭縣丞不禁有些飄飄然,意氣上頭,拍著胸脯子將這幫流民的安置問題攬了下來。
等回到家冷靜下來,鄭縣丞一琢磨,不對啊,明明是李大人說起荒地的事,怎麽成我說的了?
但事情都攬下來了,那些流離失所的人也都認準了他,此時推諉也推不掉了。
鄭縣丞抹了一把冷汗,暗自祈求,李大人,你可千萬別給我下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