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
縱然李誡表現得滿不在乎,但他心裏很清楚,扣押有功名的讀書人這一舉動風險太大,非常容易被參一本。
他先給晉王爺去了一封密信,然後讓劉銘寫了一篇呈狀,淋漓盡致地描繪了這幾人煽動民眾鬧事的惡行,附上口供,如實上報了府衙。
文書送過去之後,巡撫大人沒有任何表態。
濠州內外很是平靜,一切秩序井然,亦沒有出現劉銘和鄭縣丞所擔憂的紛亂。
他二人鬆了口氣。
但李誡反而擔心起來,他敏銳地察覺到,這種平靜是不正常的。
朝廷向來重視文人,也鼓勵百姓盡量讀書考取功名,不說大部分官員都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其中枝枝蔓蔓的關係,就是民間,對讀書人也時候頗多推崇。
李誡以為至少會有人說情撞木鍾,但是一連幾天過去,衙門口清淨得連麻雀都懶得叫兩聲。
他一個人坐在縣衙大門的台階上,手支著腦袋,若有所思凝視著門口的大柳樹上的麻雀。
沒有一絲風,柳絲直垂下來,懸在地麵上空,一動不動。
靜得讓他一陣陣發冷,他不喜歡這樣的寂靜。文人骨子裏都是有傲氣的,不會輕易認輸,更何況是向自己這樣“不識字的奴仆”低頭。
可他們會想出什麽樣的辦法對付自己?
貪墨?李誡一笑,若真是參他貪墨,倒正中他下懷。
他坐這裏正胡思亂想著,王五滿頭大汗,飛也似地跑來大叫道:“大人,不好啦!舉子秀才還有什麽童生之類的,足有一百來人,都跑到文廟靜坐去了!看熱鬧的人堵了一條街,轟都轟不走!”
李誡的臉色立刻就變了,霍地跳起身來,幾步跑到王五跟前,厲聲命令道:“召集所有三班衙役,馬上去文廟!”
濠州文廟坐落在縣城內的東南,經曆了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期間幾經戰火又幾經修繕,不斷擴建,如今是方圓百裏最大的文廟。
書香聖地,這裏應是肅穆的,但此時擂星門外的空地上,一百多名書生身著瀾衫頭戴方巾,齊齊席地而坐,臉色肅然悲壯,沉默著,用這種方式表示他們的抗爭。
再看周圍已是人頭攢動,看熱鬧的人幾乎排出二裏地去。
人聲嘈雜,觀者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著眼前這一幕,前頭的人揣著手,不住說讀書人可憐,感慨幾句世風日下,有辱斯文什麽的;後頭的人看不見,急得抓耳撓腮,抻著脖子張大口希望能人群間隙中看出點花兒來;還有人擠來擠去找最佳的位置,興高采烈和同伴打賭誰能贏!
是的,他們關心的是縣老爺和這群書生誰先低頭!
王五等衙役護送李誡到了人群外圍,又是敲鑼又是扯嗓子喊,奈何前麵的人就是站著不讓路。
看著這一片人山人海,王五發愁道:“大人,這密不透風的,咱們進不去啊,不如您先在旁邊等會兒,小的多找些鄉勇過來幫忙。”
李誡冷著臉,淡淡吩咐道:“用鞭子給我使勁抽,把人群驅散了,如果有人敢動武,拿石灰照臉撒!水龍局的兩架木質抬龍到了沒?”
這位大人是橫下一條心準備硬碰硬了!王五一陣膽寒,戰戰兢兢道:“到、到了……”
“對著人群滋水!”
王五為難道:“可是他們都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大人這樣妥當嗎?”
李誡看了他一眼,“抬龍的力道不大,噴出的水流根本傷不了人,隻是潑點冷水,讓他們警醒警醒!”
他複又一笑,眼中露出幾分狡黠之色,“你看他們大多穿著春裝,現在沒到暖春時節,風還是涼的,身上澆了涼水,冷風再一吹……嘿嘿,不用咱們多費力,他們自己就跑回家換衣服去了!”
“看熱鬧的足有上千人,一旦失控後果難料,所以這時候官府更要強硬,讓他們有一怕,知道什麽能幹什麽不能幹!”李誡說,“你吩咐弟兄們自己多防備,不用照看我,你家大人還是有幾手看家本領的。”
說著他手向後一揮,“滋水!”
水流嘩嘩噴向前方,人群一陣吱哇亂叫,紛紛遮麵擋臉,忙不迭地向旁邊躲閃。
不到一刻鍾,李誡麵前就空出一大片地方。
王五不再猶豫,撩起袍角往束帶裏一掖,啪啪兩聲,鞭子在空中甩出兩個鞭花,指揮著眾衙役衝過去轟趕人群。
“都讓開!縣老爺到此,肅靜!回避!”
一百來個衙役用力抽著鞭子,口中不停呼喝,“回避!回避!”
後頭挨了鞭子的人吃痛,有往前頭擠的,有往兩邊逃的,前頭不明所以又往後頭推,踩了腳的、丟了鞋的、互相推推搡搡叫罵的,頓時亂成一鍋粥。
就連後排靜坐的書生都被衝亂了。
也有好事者妄圖渾水摸魚,拎著棍子冒著雨點般的鞭子衝到衙役跟前,然胳膊還沒舉起來,兜頭就是一臉的石灰,頓時啞了聲,連滾帶爬跑開找油洗臉去了。
誰能想到堂堂官府竟能用這般下三濫的手段?!
對於用暴力生亂的人,讓衙役們用刀自然更快,但比起見血,撒石灰的法子給民眾的刺激顯見要小得多。
至於別人怎麽說,他根本不在乎!
好一陣人群才平靜下去。
王五等人也終於清出一條道路。
李誡一身官服,穩穩邁著步子,不疾不徐踱到文廟門前,立在石階上,看著下麵空地上的書生們。
沒有人說話,就連被鞭子抽痛的人也停止了喊疼。
靜默的書生們根本不去看李誡,好似他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螻蟻。
這樣的環境和死寂多少都會讓人難以忍受,但李誡沒有,他和顏悅色地向看熱鬧的人群說:“大家夥兒都散了吧,趕緊回家去算算家裏幾口人,有多少畝地,一年的收成有多少。本官命人備下了一批種子糧,按各戶田地和等級分發,你們報給歸屬的地保、裏正,統一到鄭縣丞那裏去領!”
人們竊竊私語,有人不相信,大聲問道:“要錢不?”
李誡笑起來,“本官不是買賣人,縣衙也不是商戶!都是上好的種子,隻要你們報上來的都是實數,一文錢不要,當場就可以領走種子!家境富裕的少分,吃不上飯的多分,本想張貼布告的,現下倒省事了,誒,有親朋好友沒到場的,趕緊回去告訴他們一聲!”
看人家的熱鬧怎比得上自己的生計問題?人群一下子沸騰了,互相交換著熱烈的眼神,帶著難以形容的激動,不用王五等衙役驅趕,呼啦啦地幾乎散去七八成。
剛才還人滿為患的文廟,此時隻在周圍稀稀拉拉站著數名閑漢。
靜坐的書生之中也有人猶豫了,都說窮書生窮書生,自然也有貧寒人家的孩子,如果能領一口袋種子,家裏也能省下不少錢。
李誡將那幾人的臉色看在眼裏,朗聲道:“你們雖不是農戶,可本官知道其中有不少家道清寒的,隻要你們現在散去,也可以領種子糧。”
有人腰杆一動,想要起身,但隨即有人瞪了他們一眼,隻好訕訕地坐了回去。
李誡冷笑道:“看熱鬧的人都走了,你們這出大戲也沒人看!既然願意靜坐,就在這裏坐著吧,王五,著人看管這群人,不坐個三天三夜不要讓他們起來!”
“李大人好威風!”一個三十左右的清瘦書生譏諷道,“不分青紅皂白捉了我等的先生、同窗,現在又要關押我們了?”
“既然是讀書人,就應知道聚眾鬧事、威脅官府觸犯了律例!”李誡扯了下嘴角,露出個似笑非笑的表情,“還是說你們認為有功名的人就可以不受朝廷律法的責罰?”
那書生臉立時漲紅了,“我們是為民請命!”
李誡發出幾聲冷笑,斜吊著的嘴角明白地向人們表示著他的不屑,“那你們請的什麽命啊?說出來讓本官長長見識。”
那人嚅動了一下嘴唇沒說出來。
李誡奚落道:“不就是掛名田的事嗎?如果你們明說是為自己請命,我倒佩服!”
一個年輕人見狀道,“大人,家裏為了供我讀書,把僅有的田地都賣了,我好容易考上秀才,官府每月給的米糧也隻勉強夠吃……若沒有掛名田,我是連書也讀不下去了。”
“我也是!整個家族傾力相助我讀書,我中了舉人,自然要回報他們……讀書最花銀子,沒有親戚幫忙,有幾個能一路中舉、中進士的?”
“的確如此,這本就是約定成俗的規矩。”
等下頭的人七嘴八舌說完,李誡悠悠開口道:“隻因損害了你們的利益,就要將律例扔在一邊?真是笑話,王子犯法還要與民同罪呢,你們幾個舉子從哪兒來的自信可以躍居律例之上?”
看著一眾白裏透青的臉,李誡心情大好,複又嘻嘻一笑,“也不是沒辦法,待你們入朝為官,諫言皇上,將掛名田改成合乎規矩的不就成了?”
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先前年長的書生見勢不妙馬上道:“我們不是為掛名田,我們是為了維護讀書人的尊嚴!你踐踏孔孟之道,無視當今尊師重道的教誨,一介奴仆,隻顧張狂行事,欺壓百姓,何德何能為官。”
另有人隨聲附和道:“斯文豈能掃地?奸佞之臣豈能讓我輩折腰?”
呼喊聲越來越大,方才幾名麵露遲疑的人似乎也被感染了,聲嘶力竭地大喊,“放人!放人!”
王五等人的嗬斥聲瞬間被淹沒。
手中的鞭子毫無用武之地,他們隻能看著幹著急——這些都是有功名的人,不可隨意打罵。
王五急得漲紅了臉,汗珠子順著下頜滴答滴答地淌,“大人,這可怎麽辦?”
再看李誡時,他陰了臉,咬牙冷笑道:“我最不怕的就是威脅!拿人!”
王五一愣。
李誡麵色一凜,大喝道:“拿人!出事有你家大人頂著!”
“得令!”王五呼喝一聲,帶著眾衙役衝了上去。
幾次跟著李誡辦差,他也懂了如何抓人,首先把幾個鬧得歡的捆了個結實。
官府動了真格兒的,再看衙役們手拿繩索短棍,凶神惡煞般過來拿人,書生們也怕。
混亂之中,不知誰喊了聲“好漢不吃眼前虧,跑啊!”,這些頃刻之間作鳥獸散,如退潮一般退了個幹淨。
原地徒留幾隻灰撲撲的鞋子。
李誡把抓住的人暫扣於縣衙大牢,既不提審也不放人,隻囑咐牢頭把人看住了。
他也沒找劉銘商量接下來該如何應對,自顧自回了後宅,往安樂椅上一躺,對趙瑀苦笑道:“王爺叫我穩住局麵,我怎麽好像越壓動靜越大呢?”
趙瑀安慰道:“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換個人來管這事,說不定要激起民變。現在隻是秀才舉人們在鬧,大部分人都隻是在旁觀。而且濠州城也挺安穩的,我倒覺得你控製得很好。”
“春耕已經開始,我發了種子下去,農人忙著伺候地,根本顧不上摻和這些酸書生的破事!唉,我前幾日求王爺減一部分濠州的稅賦,也不知道王爺收到信沒有,如果能應允,也許我的官兒還能保住。”
趙瑀聞言吃驚不小,“有這麽嚴重?”
李誡點點頭,在昏暗的日光下默默出神,心事很重的樣子,半晌才緩緩道:“我肯定要被參的,我要想想怎麽自辯,若是自辯不成……咱還有多少銀子?”
“大概一百兩不到。”
“這麽少?”
趙瑀笑道:“年前開設粥棚,除卻頭兩個月的糧食,後麵的幾乎都是咱們自掏腰包,還有這次買種子的銀錢,也是咱自己花錢買的。你手下衙役書吏,有許多沒有品級拿不到朝廷的俸祿,也是你來養。你自己算算,這需要多少錢?”
“葛員外等人的‘年禮’歸了藩庫,還好有莊王爺那五千兩銀子坐鎮,不然就憑你一個月四十五兩銀子的俸祿,咱們怎麽承擔得起?”
李誡聽她講了一通,好像有些許的抱怨,便故作詫異道:“你算得好精細,越來越有當家主母的作風了!”
趙瑀睨了他一眼,因笑道:“我是在算計沒錯。現在就咱們幾個看不出什麽來,往後人慢慢多了,有你花錢的時候呢。”
李誡聽出來了,摸著下巴點頭道:“娘子所言甚是!往後家裏多幾個毛頭小子,白胖丫頭,又要聘禮又要嫁妝,我這個當爹的是要早做打算……瑀兒,你身上幹淨了沒?”
趙瑀臉一紅,推了推他,“和你說正事呢。今兒婆母還念叨著鄉下老家,想要回去看看,我想好了,如果你的官兒真做不成了,咱們就一起回鄉下,過一過男耕女織的生活也好得很。”
一股暖意升上心頭,李誡默然半晌,忽挑眉一笑,“光腳不怕穿鞋的,老子本來就什麽都沒有,如今已經是賺了。嘖,我也是想岔了,我為朝廷賺銀子,皇上還能罷我的官?”
然而他沒有想岔,七天後,他收到京中消息——他就被人彈劾了。
參他的人是當今欽點的探花郎,都察院禦史溫鈞竹。
溫鈞竹列舉他的罪行:無故扣押舉人、鞭笞書生,肆意殘害讀書人;大鬧文廟,侮辱先賢聖人;張狂貪虐,行事乖張,目無法度,上任半年濠州內外已是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這些罪名李誡都可以分辯清楚,奈何他的運道實在不好。
開春後,皇上龍體日漸虛弱,生不得氣,動不得怒,大臣們都是報喜不報憂,生怕刺激皇上一命嗚呼了。
哪知道大朝會上溫鈞竹突然爆發,狠狠參了李誡一本。
別說晉王,就是溫鈞竹他爹溫首輔都沒想到兒子會來這一出。
一個七品縣令竟然如此膽大妄為!皇帝當場差點氣得背過氣去。
誰都知道李誡出自晉王府,有人便猜測這是出自晉王的授意——清流一直不在儲君問題上表態,晉王爺惱了,準備對清流下手了!
晉王不以為然,反而對皇上坦然道:“李誡那小子是從兒臣府裏出去的,但他絕對不是仗勢欺人的人,父皇不如給他一個自辯的機會,聽聽他怎麽說。”
皇上準了,但同時責令李誡停止手頭所有公務,濠州大小事宜暫時交與縣丞處理。
聖意傳到濠州時,已是四月中旬。
天上的雲壓得低低的,濛濛細雨淅淅瀝瀝隨風輕輕飄落,雖不大,卻很密,不多時就濕了地麵。
李誡和鄭縣丞交接完畢,獨自站在院子裏仰望著灰暗的天空,任憑沁涼清新的雨絲落在臉上。
劉銘站在廊下,眉頭緊皺盯著他的背影,好一會兒才上前說:“東翁,就按咱們商議的寫,不必強辯,不說文人的過錯,隻把話題往私瞞田地上引。還有,務必說明你誓做孤臣的決心!”
李誡回頭一笑,“你說了百八十遍了,我聽得耳朵都要生繭子,放心,姓溫的參不倒我。”
“那你在憂心什麽?”
“我……”李誡歎了口氣,“我是在替王爺憂心,隻濠州一地清丈土地就鬧得亂哄哄的,如果王爺要清丈全國的土地,哼,那些人豈不是要造反?”
劉銘啞然半晌,默默翻了個白眼走了。
李誡雖然不再管事,但身上的官職還在,和趙瑀等人依舊住在縣衙後宅。
得知兒子被參,還被停了職,周氏急得嘴角都生了瘡,和趙瑀抱怨道:“還等他升官給我掙個誥命呢,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讓我空歡喜!你說那個姓溫的是不是腦殼壞掉了?他和我兒無冤無仇的,平白無故參他幹什麽?他又沒來濠州,懂個屁啊!”
趙瑀麵色一僵,本想勸她的話就說不出口了。
“禦史幹的就是這活兒。”李誡挑簾進來,笑嘻嘻說,“這叫……哦,風聞言事,他們根據傳聞就可以彈劾百官。別看也隻是七品官,他們的權力比我大得多,監察百官,無論大事小情,都能直接上奏皇上。”
周氏聽了不禁咋舌,“這麽厲害,那兒子你這次豈不是要倒黴?”
李誡點點頭,一本正經道:“沒錯,也許要下大獄,娘啊,別忘了給你兒送飯啊。”
周氏一拍大腿,張嘴就要哭號。
“他唬您呢!”趙瑀忙扶住周氏,斜睨李誡一眼,“越發沒個正形兒,這些話也是能胡說的?”
李誡上前一步扶住周氏另一邊,笑嘻嘻說:“娘別怕,我說的是最壞的可能,放心,我上頭還有王爺罩著呢,除非王爺倒了,否則誰下大獄也輪不到我。”
周氏狠狠掐了兒子一把,氣哼哼對兒子道:“快到你爹忌日了,我要會老家上墳,你給我安排下,明天我就走。還有啊,你現在不用上衙,有大把的空閑,抓緊給我幹正事!”
她趾高氣昂地扭臉走了,李誡盯著晃動的門簾發了半晌呆,悶悶地問趙瑀,“娘這是不是躲了?”
趙瑀笑道:“不是說去上墳麽,別亂想。不過婆母說的正事是什麽?”
李誡看著她暗笑道:“別急,總會叫你慢慢知道的。”
趙瑀看他的笑含著幾分捉狹,便知不是什麽正經事,隨即轉口問道:“你和劉先生商議好怎麽上折子了?”
“嗯,”李誡目光霍地一閃,咬牙笑道,“溫鈞竹忒不知好歹,若是別人也就算了,但他不成!這次李老爺就陪他玩玩。我什麽也不辯白——反正私瞞田地案卷上寫得明明白白的,一看就知道怎麽回事,就是葛員外等人送我的銀子我也都標明了去處。我隻向皇上謝罪,因心急追回賦稅,手段過於狠厲,才得罪了讀書人!”
“他們座師、同窗、同僚眾多,彼此情意也深。我又是個奴仆出身的下九流之人,在他們這些進士、舉人看來,就是個異類,是不屑與我同朝為官的。這是我沒讀過書、沒考科舉的錯,沒與他們打成一片,我也羞愧得緊,怨不得別人。”
“總之一句話,”李誡眨著眼睛笑了,“我隻知道一門心思辦差,不知與人結交,不懂與人為善,就是傻乎乎一意孤行的愣頭青。”
趙瑀愣了半晌,喃喃道:“你先前提過‘朋黨’,你是說他們結黨?這個罪名可大了。”
李誡笑笑,“我一個不識字的睜眼瞎,懂什麽朋黨不朋黨?無非是想到什麽就說什麽了。”
原來不識字還有這好處?趙瑀失笑道:“你是裝出一副憨樣來,其實肚子裏明白著呢。”
轉天李誡的請罪折子快馬加鞭送往了京城。
難得的餘暇,且天氣已然轉暖,濠州城外山巒疊翠,春水如碧,盛開的桃花好似雲霞一般燦爛,真是遊玩的好時節。
李誡拉著趙瑀踏遍了南山,還是意猶未盡,興致勃勃道:“南溪是觀星的好去處,等天黑了,我劃船帶你去看看。”
縱然李誡表現得滿不在乎,但他心裏很清楚,扣押有功名的讀書人這一舉動風險太大,非常容易被參一本。
他先給晉王爺去了一封密信,然後讓劉銘寫了一篇呈狀,淋漓盡致地描繪了這幾人煽動民眾鬧事的惡行,附上口供,如實上報了府衙。
文書送過去之後,巡撫大人沒有任何表態。
濠州內外很是平靜,一切秩序井然,亦沒有出現劉銘和鄭縣丞所擔憂的紛亂。
他二人鬆了口氣。
但李誡反而擔心起來,他敏銳地察覺到,這種平靜是不正常的。
朝廷向來重視文人,也鼓勵百姓盡量讀書考取功名,不說大部分官員都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其中枝枝蔓蔓的關係,就是民間,對讀書人也時候頗多推崇。
李誡以為至少會有人說情撞木鍾,但是一連幾天過去,衙門口清淨得連麻雀都懶得叫兩聲。
他一個人坐在縣衙大門的台階上,手支著腦袋,若有所思凝視著門口的大柳樹上的麻雀。
沒有一絲風,柳絲直垂下來,懸在地麵上空,一動不動。
靜得讓他一陣陣發冷,他不喜歡這樣的寂靜。文人骨子裏都是有傲氣的,不會輕易認輸,更何況是向自己這樣“不識字的奴仆”低頭。
可他們會想出什麽樣的辦法對付自己?
貪墨?李誡一笑,若真是參他貪墨,倒正中他下懷。
他坐這裏正胡思亂想著,王五滿頭大汗,飛也似地跑來大叫道:“大人,不好啦!舉子秀才還有什麽童生之類的,足有一百來人,都跑到文廟靜坐去了!看熱鬧的人堵了一條街,轟都轟不走!”
李誡的臉色立刻就變了,霍地跳起身來,幾步跑到王五跟前,厲聲命令道:“召集所有三班衙役,馬上去文廟!”
濠州文廟坐落在縣城內的東南,經曆了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期間幾經戰火又幾經修繕,不斷擴建,如今是方圓百裏最大的文廟。
書香聖地,這裏應是肅穆的,但此時擂星門外的空地上,一百多名書生身著瀾衫頭戴方巾,齊齊席地而坐,臉色肅然悲壯,沉默著,用這種方式表示他們的抗爭。
再看周圍已是人頭攢動,看熱鬧的人幾乎排出二裏地去。
人聲嘈雜,觀者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著眼前這一幕,前頭的人揣著手,不住說讀書人可憐,感慨幾句世風日下,有辱斯文什麽的;後頭的人看不見,急得抓耳撓腮,抻著脖子張大口希望能人群間隙中看出點花兒來;還有人擠來擠去找最佳的位置,興高采烈和同伴打賭誰能贏!
是的,他們關心的是縣老爺和這群書生誰先低頭!
王五等衙役護送李誡到了人群外圍,又是敲鑼又是扯嗓子喊,奈何前麵的人就是站著不讓路。
看著這一片人山人海,王五發愁道:“大人,這密不透風的,咱們進不去啊,不如您先在旁邊等會兒,小的多找些鄉勇過來幫忙。”
李誡冷著臉,淡淡吩咐道:“用鞭子給我使勁抽,把人群驅散了,如果有人敢動武,拿石灰照臉撒!水龍局的兩架木質抬龍到了沒?”
這位大人是橫下一條心準備硬碰硬了!王五一陣膽寒,戰戰兢兢道:“到、到了……”
“對著人群滋水!”
王五為難道:“可是他們都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大人這樣妥當嗎?”
李誡看了他一眼,“抬龍的力道不大,噴出的水流根本傷不了人,隻是潑點冷水,讓他們警醒警醒!”
他複又一笑,眼中露出幾分狡黠之色,“你看他們大多穿著春裝,現在沒到暖春時節,風還是涼的,身上澆了涼水,冷風再一吹……嘿嘿,不用咱們多費力,他們自己就跑回家換衣服去了!”
“看熱鬧的足有上千人,一旦失控後果難料,所以這時候官府更要強硬,讓他們有一怕,知道什麽能幹什麽不能幹!”李誡說,“你吩咐弟兄們自己多防備,不用照看我,你家大人還是有幾手看家本領的。”
說著他手向後一揮,“滋水!”
水流嘩嘩噴向前方,人群一陣吱哇亂叫,紛紛遮麵擋臉,忙不迭地向旁邊躲閃。
不到一刻鍾,李誡麵前就空出一大片地方。
王五不再猶豫,撩起袍角往束帶裏一掖,啪啪兩聲,鞭子在空中甩出兩個鞭花,指揮著眾衙役衝過去轟趕人群。
“都讓開!縣老爺到此,肅靜!回避!”
一百來個衙役用力抽著鞭子,口中不停呼喝,“回避!回避!”
後頭挨了鞭子的人吃痛,有往前頭擠的,有往兩邊逃的,前頭不明所以又往後頭推,踩了腳的、丟了鞋的、互相推推搡搡叫罵的,頓時亂成一鍋粥。
就連後排靜坐的書生都被衝亂了。
也有好事者妄圖渾水摸魚,拎著棍子冒著雨點般的鞭子衝到衙役跟前,然胳膊還沒舉起來,兜頭就是一臉的石灰,頓時啞了聲,連滾帶爬跑開找油洗臉去了。
誰能想到堂堂官府竟能用這般下三濫的手段?!
對於用暴力生亂的人,讓衙役們用刀自然更快,但比起見血,撒石灰的法子給民眾的刺激顯見要小得多。
至於別人怎麽說,他根本不在乎!
好一陣人群才平靜下去。
王五等人也終於清出一條道路。
李誡一身官服,穩穩邁著步子,不疾不徐踱到文廟門前,立在石階上,看著下麵空地上的書生們。
沒有人說話,就連被鞭子抽痛的人也停止了喊疼。
靜默的書生們根本不去看李誡,好似他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螻蟻。
這樣的環境和死寂多少都會讓人難以忍受,但李誡沒有,他和顏悅色地向看熱鬧的人群說:“大家夥兒都散了吧,趕緊回家去算算家裏幾口人,有多少畝地,一年的收成有多少。本官命人備下了一批種子糧,按各戶田地和等級分發,你們報給歸屬的地保、裏正,統一到鄭縣丞那裏去領!”
人們竊竊私語,有人不相信,大聲問道:“要錢不?”
李誡笑起來,“本官不是買賣人,縣衙也不是商戶!都是上好的種子,隻要你們報上來的都是實數,一文錢不要,當場就可以領走種子!家境富裕的少分,吃不上飯的多分,本想張貼布告的,現下倒省事了,誒,有親朋好友沒到場的,趕緊回去告訴他們一聲!”
看人家的熱鬧怎比得上自己的生計問題?人群一下子沸騰了,互相交換著熱烈的眼神,帶著難以形容的激動,不用王五等衙役驅趕,呼啦啦地幾乎散去七八成。
剛才還人滿為患的文廟,此時隻在周圍稀稀拉拉站著數名閑漢。
靜坐的書生之中也有人猶豫了,都說窮書生窮書生,自然也有貧寒人家的孩子,如果能領一口袋種子,家裏也能省下不少錢。
李誡將那幾人的臉色看在眼裏,朗聲道:“你們雖不是農戶,可本官知道其中有不少家道清寒的,隻要你們現在散去,也可以領種子糧。”
有人腰杆一動,想要起身,但隨即有人瞪了他們一眼,隻好訕訕地坐了回去。
李誡冷笑道:“看熱鬧的人都走了,你們這出大戲也沒人看!既然願意靜坐,就在這裏坐著吧,王五,著人看管這群人,不坐個三天三夜不要讓他們起來!”
“李大人好威風!”一個三十左右的清瘦書生譏諷道,“不分青紅皂白捉了我等的先生、同窗,現在又要關押我們了?”
“既然是讀書人,就應知道聚眾鬧事、威脅官府觸犯了律例!”李誡扯了下嘴角,露出個似笑非笑的表情,“還是說你們認為有功名的人就可以不受朝廷律法的責罰?”
那書生臉立時漲紅了,“我們是為民請命!”
李誡發出幾聲冷笑,斜吊著的嘴角明白地向人們表示著他的不屑,“那你們請的什麽命啊?說出來讓本官長長見識。”
那人嚅動了一下嘴唇沒說出來。
李誡奚落道:“不就是掛名田的事嗎?如果你們明說是為自己請命,我倒佩服!”
一個年輕人見狀道,“大人,家裏為了供我讀書,把僅有的田地都賣了,我好容易考上秀才,官府每月給的米糧也隻勉強夠吃……若沒有掛名田,我是連書也讀不下去了。”
“我也是!整個家族傾力相助我讀書,我中了舉人,自然要回報他們……讀書最花銀子,沒有親戚幫忙,有幾個能一路中舉、中進士的?”
“的確如此,這本就是約定成俗的規矩。”
等下頭的人七嘴八舌說完,李誡悠悠開口道:“隻因損害了你們的利益,就要將律例扔在一邊?真是笑話,王子犯法還要與民同罪呢,你們幾個舉子從哪兒來的自信可以躍居律例之上?”
看著一眾白裏透青的臉,李誡心情大好,複又嘻嘻一笑,“也不是沒辦法,待你們入朝為官,諫言皇上,將掛名田改成合乎規矩的不就成了?”
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先前年長的書生見勢不妙馬上道:“我們不是為掛名田,我們是為了維護讀書人的尊嚴!你踐踏孔孟之道,無視當今尊師重道的教誨,一介奴仆,隻顧張狂行事,欺壓百姓,何德何能為官。”
另有人隨聲附和道:“斯文豈能掃地?奸佞之臣豈能讓我輩折腰?”
呼喊聲越來越大,方才幾名麵露遲疑的人似乎也被感染了,聲嘶力竭地大喊,“放人!放人!”
王五等人的嗬斥聲瞬間被淹沒。
手中的鞭子毫無用武之地,他們隻能看著幹著急——這些都是有功名的人,不可隨意打罵。
王五急得漲紅了臉,汗珠子順著下頜滴答滴答地淌,“大人,這可怎麽辦?”
再看李誡時,他陰了臉,咬牙冷笑道:“我最不怕的就是威脅!拿人!”
王五一愣。
李誡麵色一凜,大喝道:“拿人!出事有你家大人頂著!”
“得令!”王五呼喝一聲,帶著眾衙役衝了上去。
幾次跟著李誡辦差,他也懂了如何抓人,首先把幾個鬧得歡的捆了個結實。
官府動了真格兒的,再看衙役們手拿繩索短棍,凶神惡煞般過來拿人,書生們也怕。
混亂之中,不知誰喊了聲“好漢不吃眼前虧,跑啊!”,這些頃刻之間作鳥獸散,如退潮一般退了個幹淨。
原地徒留幾隻灰撲撲的鞋子。
李誡把抓住的人暫扣於縣衙大牢,既不提審也不放人,隻囑咐牢頭把人看住了。
他也沒找劉銘商量接下來該如何應對,自顧自回了後宅,往安樂椅上一躺,對趙瑀苦笑道:“王爺叫我穩住局麵,我怎麽好像越壓動靜越大呢?”
趙瑀安慰道:“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換個人來管這事,說不定要激起民變。現在隻是秀才舉人們在鬧,大部分人都隻是在旁觀。而且濠州城也挺安穩的,我倒覺得你控製得很好。”
“春耕已經開始,我發了種子下去,農人忙著伺候地,根本顧不上摻和這些酸書生的破事!唉,我前幾日求王爺減一部分濠州的稅賦,也不知道王爺收到信沒有,如果能應允,也許我的官兒還能保住。”
趙瑀聞言吃驚不小,“有這麽嚴重?”
李誡點點頭,在昏暗的日光下默默出神,心事很重的樣子,半晌才緩緩道:“我肯定要被參的,我要想想怎麽自辯,若是自辯不成……咱還有多少銀子?”
“大概一百兩不到。”
“這麽少?”
趙瑀笑道:“年前開設粥棚,除卻頭兩個月的糧食,後麵的幾乎都是咱們自掏腰包,還有這次買種子的銀錢,也是咱自己花錢買的。你手下衙役書吏,有許多沒有品級拿不到朝廷的俸祿,也是你來養。你自己算算,這需要多少錢?”
“葛員外等人的‘年禮’歸了藩庫,還好有莊王爺那五千兩銀子坐鎮,不然就憑你一個月四十五兩銀子的俸祿,咱們怎麽承擔得起?”
李誡聽她講了一通,好像有些許的抱怨,便故作詫異道:“你算得好精細,越來越有當家主母的作風了!”
趙瑀睨了他一眼,因笑道:“我是在算計沒錯。現在就咱們幾個看不出什麽來,往後人慢慢多了,有你花錢的時候呢。”
李誡聽出來了,摸著下巴點頭道:“娘子所言甚是!往後家裏多幾個毛頭小子,白胖丫頭,又要聘禮又要嫁妝,我這個當爹的是要早做打算……瑀兒,你身上幹淨了沒?”
趙瑀臉一紅,推了推他,“和你說正事呢。今兒婆母還念叨著鄉下老家,想要回去看看,我想好了,如果你的官兒真做不成了,咱們就一起回鄉下,過一過男耕女織的生活也好得很。”
一股暖意升上心頭,李誡默然半晌,忽挑眉一笑,“光腳不怕穿鞋的,老子本來就什麽都沒有,如今已經是賺了。嘖,我也是想岔了,我為朝廷賺銀子,皇上還能罷我的官?”
然而他沒有想岔,七天後,他收到京中消息——他就被人彈劾了。
參他的人是當今欽點的探花郎,都察院禦史溫鈞竹。
溫鈞竹列舉他的罪行:無故扣押舉人、鞭笞書生,肆意殘害讀書人;大鬧文廟,侮辱先賢聖人;張狂貪虐,行事乖張,目無法度,上任半年濠州內外已是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這些罪名李誡都可以分辯清楚,奈何他的運道實在不好。
開春後,皇上龍體日漸虛弱,生不得氣,動不得怒,大臣們都是報喜不報憂,生怕刺激皇上一命嗚呼了。
哪知道大朝會上溫鈞竹突然爆發,狠狠參了李誡一本。
別說晉王,就是溫鈞竹他爹溫首輔都沒想到兒子會來這一出。
一個七品縣令竟然如此膽大妄為!皇帝當場差點氣得背過氣去。
誰都知道李誡出自晉王府,有人便猜測這是出自晉王的授意——清流一直不在儲君問題上表態,晉王爺惱了,準備對清流下手了!
晉王不以為然,反而對皇上坦然道:“李誡那小子是從兒臣府裏出去的,但他絕對不是仗勢欺人的人,父皇不如給他一個自辯的機會,聽聽他怎麽說。”
皇上準了,但同時責令李誡停止手頭所有公務,濠州大小事宜暫時交與縣丞處理。
聖意傳到濠州時,已是四月中旬。
天上的雲壓得低低的,濛濛細雨淅淅瀝瀝隨風輕輕飄落,雖不大,卻很密,不多時就濕了地麵。
李誡和鄭縣丞交接完畢,獨自站在院子裏仰望著灰暗的天空,任憑沁涼清新的雨絲落在臉上。
劉銘站在廊下,眉頭緊皺盯著他的背影,好一會兒才上前說:“東翁,就按咱們商議的寫,不必強辯,不說文人的過錯,隻把話題往私瞞田地上引。還有,務必說明你誓做孤臣的決心!”
李誡回頭一笑,“你說了百八十遍了,我聽得耳朵都要生繭子,放心,姓溫的參不倒我。”
“那你在憂心什麽?”
“我……”李誡歎了口氣,“我是在替王爺憂心,隻濠州一地清丈土地就鬧得亂哄哄的,如果王爺要清丈全國的土地,哼,那些人豈不是要造反?”
劉銘啞然半晌,默默翻了個白眼走了。
李誡雖然不再管事,但身上的官職還在,和趙瑀等人依舊住在縣衙後宅。
得知兒子被參,還被停了職,周氏急得嘴角都生了瘡,和趙瑀抱怨道:“還等他升官給我掙個誥命呢,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讓我空歡喜!你說那個姓溫的是不是腦殼壞掉了?他和我兒無冤無仇的,平白無故參他幹什麽?他又沒來濠州,懂個屁啊!”
趙瑀麵色一僵,本想勸她的話就說不出口了。
“禦史幹的就是這活兒。”李誡挑簾進來,笑嘻嘻說,“這叫……哦,風聞言事,他們根據傳聞就可以彈劾百官。別看也隻是七品官,他們的權力比我大得多,監察百官,無論大事小情,都能直接上奏皇上。”
周氏聽了不禁咋舌,“這麽厲害,那兒子你這次豈不是要倒黴?”
李誡點點頭,一本正經道:“沒錯,也許要下大獄,娘啊,別忘了給你兒送飯啊。”
周氏一拍大腿,張嘴就要哭號。
“他唬您呢!”趙瑀忙扶住周氏,斜睨李誡一眼,“越發沒個正形兒,這些話也是能胡說的?”
李誡上前一步扶住周氏另一邊,笑嘻嘻說:“娘別怕,我說的是最壞的可能,放心,我上頭還有王爺罩著呢,除非王爺倒了,否則誰下大獄也輪不到我。”
周氏狠狠掐了兒子一把,氣哼哼對兒子道:“快到你爹忌日了,我要會老家上墳,你給我安排下,明天我就走。還有啊,你現在不用上衙,有大把的空閑,抓緊給我幹正事!”
她趾高氣昂地扭臉走了,李誡盯著晃動的門簾發了半晌呆,悶悶地問趙瑀,“娘這是不是躲了?”
趙瑀笑道:“不是說去上墳麽,別亂想。不過婆母說的正事是什麽?”
李誡看著她暗笑道:“別急,總會叫你慢慢知道的。”
趙瑀看他的笑含著幾分捉狹,便知不是什麽正經事,隨即轉口問道:“你和劉先生商議好怎麽上折子了?”
“嗯,”李誡目光霍地一閃,咬牙笑道,“溫鈞竹忒不知好歹,若是別人也就算了,但他不成!這次李老爺就陪他玩玩。我什麽也不辯白——反正私瞞田地案卷上寫得明明白白的,一看就知道怎麽回事,就是葛員外等人送我的銀子我也都標明了去處。我隻向皇上謝罪,因心急追回賦稅,手段過於狠厲,才得罪了讀書人!”
“他們座師、同窗、同僚眾多,彼此情意也深。我又是個奴仆出身的下九流之人,在他們這些進士、舉人看來,就是個異類,是不屑與我同朝為官的。這是我沒讀過書、沒考科舉的錯,沒與他們打成一片,我也羞愧得緊,怨不得別人。”
“總之一句話,”李誡眨著眼睛笑了,“我隻知道一門心思辦差,不知與人結交,不懂與人為善,就是傻乎乎一意孤行的愣頭青。”
趙瑀愣了半晌,喃喃道:“你先前提過‘朋黨’,你是說他們結黨?這個罪名可大了。”
李誡笑笑,“我一個不識字的睜眼瞎,懂什麽朋黨不朋黨?無非是想到什麽就說什麽了。”
原來不識字還有這好處?趙瑀失笑道:“你是裝出一副憨樣來,其實肚子裏明白著呢。”
轉天李誡的請罪折子快馬加鞭送往了京城。
難得的餘暇,且天氣已然轉暖,濠州城外山巒疊翠,春水如碧,盛開的桃花好似雲霞一般燦爛,真是遊玩的好時節。
李誡拉著趙瑀踏遍了南山,還是意猶未盡,興致勃勃道:“南溪是觀星的好去處,等天黑了,我劃船帶你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