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
早晨,院子裏石榴花開了一樹,紅豔似火,叫人看了心情也跟著歡快起來。
衣服鋪了滿炕,趙瑀皙白的手指從上虛空劃過,挑了兩件衣服。
白底大紅玫瑰印花對襟褙子,月白六幅裙。
雅致柔和,十分符合趙瑀的氣質,卻又不失明快清新。
蔓兒笑道:“奴婢再給您梳個盤龍髻,又輕巧又素雅,也不失莊重,戴上金累絲嵌寶長春花頭麵,準保讓她們的眼睛都挪不開。”
趙瑀失笑道:“不妥不妥,衣服是素雅的,滿頭的首飾倒顯得俗氣,就戴那隻燒藍嵌寶鳳羽步搖,再拿兩朵堆紗花即可。”
蔓兒卻覺得素淡,到底給她加了支花絲嵌珠的金釵。
收拾妥當,她們從正房出來的時候,木梨正立在院子裏候著。
趙瑀便問她有什麽事。
木梨說道:“我想問問太太,晌午還回不回來,如果不回來,我就隻做三個人的飯。”
趙瑀還沒說話,蔓兒眉毛又豎起來了,“木梨,雖然沒讓你跟著教養嬤嬤學規矩,但你也跟我一起呆了好幾天,最起碼的規矩應該懂得——哪個下人在主子麵前‘我’啊‘我’的說?自稱奴婢懂嗎?還有你一個下人敢問主人家的行蹤,也忒大膽!”
她一通劈雷火閃的怒火,直接砸懵了木梨,好半晌才喃喃道:“我……奴婢隻想問問太太晌午回不回來吃飯。”
趙瑀看了她一眼,笑道:“廚下不進正院,有什麽話蔓兒會吩咐你。你也不必惶恐,先回去吧,等蔓兒有空了,讓她給你講講宅子裏的規矩。晌午我們不回來,你隻準備劉先生的飯就是,他和老爺的份例一樣,萬不可馬虎。”
蔓兒遞給她幾粒碎銀子,“你先管廚房的采買,每日給我報賬,今兒先這麽著,你看看廚房還短什麽,自己看著添置。等晚間用過飯,我抽空去後罩房教你們姐倆規矩。”
說罷,她看看日頭,“太太,趕緊走吧。”
日上三竿,確實不早了。
不過府衙離得近,出了自家宅子角門,拐個彎就是府衙後宅的大門。
趙瑀連轎子也沒坐。
因此她主仆二人徒步過來時,與大門口排出去老遠的明轎、騾車、馬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便有不少太太小姐斜眼看她。
趙瑀沒有在意,自然也不會做任何反應,就這麽一路走入府宅。
蔓兒卻鼻孔朝天,對著暗中偷看的女眷們翻了個白眼,冷冷哼了一聲。
於是太太小姐們更覺得這倆人一個露怯,一個自大,簡直沒有教養!
就有人好奇這是誰家的內眷,待得知是那位新任同知的太太後,頓時恍然大悟:李大人沒念過書,不識字,李太太又能好到哪裏去,怪不得這般上不了台麵。
宴席擺在南花廳,門外是一池睡蓮,夏風吹過,岸邊的老柳樹如煙霧一樣舞動,些許柳葉飄落,落在水麵上,和睡蓮緊緊擠在一起,隨波逐流地向花廳這邊湧過來。
潘太太年紀也有五十左右,生得很是富態,待趙瑀也客氣,“李大人不到二十就身居五品高位,想來必有過人的才幹,今後還要好好輔佐我家老爺,上下一心,將兗州府治理成山東第一府!”
趙瑀隨即客氣道:“潘大人是朝廷棟梁,我家老爺也是佩服的,來兗州前,他進宮麵聖,皇上都叫他多和老大人們學學呢!”
潘太太便和旁邊幾位貴婦笑道:“你們瞧瞧,我先前怎麽說來著?李大人聖眷隆重,全兗州府的大人,有幾個覲見過皇上?便是我家大人,也是三年前進京述職時,在大殿外頭遠遠望了一眼。”
立時,潘太太的話就給趙瑀招來了一片羨慕的目光。
有人捂著帕子含酸道:“再刻苦讀書也比不得人家會投胎,當下人都能找對主子!可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聽者一片附和聲,連帶看向趙瑀的目光都多了點意味深長。
按說趙瑀在一眾官太太中,地位僅次於知府太太,這些女眷就是不上趕著巴結獻殷勤,也不應輕蔑才對。
但有時候人們會產生一種微妙的心理。
別人寒窗苦讀十年,好容易考了功名,辛辛苦苦從最低層的芝麻官開始幹,熬到一把年紀,才做到五六品的官。
可鬥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李誡,還不到二十,竟從一介家奴一躍成為五品大員。
他媳婦兒也跟著沾光,輕輕鬆鬆成了五品誥命夫人——別以為相公是官員,媳婦兒就肯定是外命婦,不是所有的請封折子皇上都準奏!
在座的眾位官太太中,就有沒得到誥命敕命的人。
誰也不是聖人,難保不會心裏不會泛酸。
“還有呢,你們聽說過京城裏七座牌坊的趙家嗎?這個李太太就出身趙家,聽說出閣前就和李大人有染,後來鬧得連娘家也不不認她了。”
說話的是個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媳婦,她刻意說得很大聲,似乎就是要讓趙瑀聽見。
趙瑀看過來,恍惚記得她是楊通判的兒媳婦,丈夫隻是個舉子,和自家並無糾紛瓜葛,為何她對自己充滿敵意?
潘太太見趙瑀麵色不大好,就指著那人笑罵道:“你這個長舌婦,整日聽些風言風語,待我見了你婆婆,定要告你一狀!”
“別人說的是風言風語,我說的可不是。”那人好像並不把潘太太放在眼裏,慢悠悠搖著團扇,“我可是溫家出來的姑娘,比你們都清楚這裏頭的事兒。”
趙瑀一下子明白過來,馬上回了她一個倒噎氣:“既然你是溫家的人,就更應該清楚,我和我家老爺的親事是怎麽成的。況且這樁婚事皇上都是親口應允的,你這般的說辭恐怕不大合適吧。”
“至於我娘家的事……真是笑話,我這次進京就是住在我娘那裏,你是從哪裏聽說我娘家不認我了?”
溫氏被堵得打了個頓兒,又聽趙瑀笑道:“溫家的幾位姑娘我都見過麵,卻瞧著您麵生,不是您是哪房的姑娘?”
溫氏又是一愣,她隻是溫家旁支的姑娘,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連京城溫家都沒去過一次。但她平時頂著溫家的名頭耀武揚威的,從沒有人敢當麵質疑,久而久之,連她自己也認為自己是溫家正經的姑娘了。
讓人這麽一問,她有些下不來台。
趙瑀做事向來留三分餘地,見她窘得滿臉通紅,也住了口,就此算了。
然而溫氏的話已經引起在座人的好奇,不多時,趙瑀與溫、李兩家的糾纏就傳得不像個樣子。
結果到開席的時辰,趙瑀兩旁的位置竟然是空著的。
蔓兒氣得眼睛都紅了,幾次勸趙瑀提早離席。
趙瑀隻笑笑,搖頭拒絕了。這一年多的時間,她經曆了很多事,好的,壞的,見多了人背後那張臉,如今對於別人異樣的目光,她根本不以為意。
若是她走了,反倒顯得自己心虛。
她泰然自若坐著,端莊大方淺淺笑著,她們在看她,她何嚐也不是在看她們?
潘太太坐在上首,見狀猶豫了下,還是招手道:“李太太,你坐到我身邊來。”
趙瑀卻笑著說:“不用了,我喜歡安靜,就坐在這裏吧。”
潘太太思忖片刻,雖然她也看不上李誡兩口子,但老爺還沒拿準對李誡是打是拉,現在總不好把關係搞僵了。
所以她還想再勸,但見心腹嬤嬤急匆匆進來稟報,“太太,孔太太來了,人已走到二門上啦!”
潘太太登時滿臉喜色,二話不說起身就出去迎接。
趙瑀見了,納罕道:“這個孔太太是誰?架子好大,快開席了才來,潘太太卻這麽高興。”
蔓兒也不清楚。
正迷惑時,一個穿著富貴卻略顯俗氣的婦人趨步過來,先道了聲萬福,接著訕笑道:“李太太,那位是孔大儒的太太,雖然沒有誥命,但整個兗州、不,整個山東都沒人敢小瞧她。”
“那是為何?”蔓兒不解問道。
趙瑀笑道:“是不是因為孔大儒?能當得起‘大儒’稱呼的,定不是普通人吧。”
“也是,也不是。”那婦人一臉討好的笑,“孔太太也是出身名門,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無一不精,還沒出閣的時候就是江南有名的才女。聽說她脾氣不太好,刻薄冷淡,很少與人來往,也虧是知府太太請,如果是別人,恐怕她根本不來。”
“哦,這樣啊。”趙瑀似乎對此並不上心,反而問她,“請問您怎麽稱呼?”
婦人目光霍地一閃,立時提足了精神,“太太,民婦姓孫,夫家姓高,住在城東,家裏開了石料場子。我們雖是商戶,卻也想為修河堤出一份力,聽說李大人專管河務,如果需要用石料,我們分文不賺,要多少給多少。”
這是打著從自己身上攬生意?趙瑀不禁失笑,不過還是客氣道:“高太太真是良善人,不過我家老爺的差事我一向不大清楚。如果修河堤采買石料,衙門肯定會貼布告出來,到時候你們直接去衙門問就行。”
孫氏一陣失望,但很快掩飾下去,複又笑道:“您說的是正理兒,是我想岔了,該打該打。”
說著,她作勢打了幾下自己的臉。
趙瑀見狀反倒有些詫異,忙道:“多個賣家總歸多個選擇,高家石料場我暫且記下了。”
孫氏大喜過望,待要說些恭維話,卻聽一陣說笑聲,潘太太陪著一位婦人從門而入。
想必這就是那位孔太太了。
趙瑀好奇,也跟著看過去。
那婦人三十左右,穿著素淡的青色襖裙,人也是冷冷清清的模樣。
她立在門口環視一圈,下巴一抬,向著趙瑀的方向點點,“我坐那裏,人少,清淨。”
早晨,院子裏石榴花開了一樹,紅豔似火,叫人看了心情也跟著歡快起來。
衣服鋪了滿炕,趙瑀皙白的手指從上虛空劃過,挑了兩件衣服。
白底大紅玫瑰印花對襟褙子,月白六幅裙。
雅致柔和,十分符合趙瑀的氣質,卻又不失明快清新。
蔓兒笑道:“奴婢再給您梳個盤龍髻,又輕巧又素雅,也不失莊重,戴上金累絲嵌寶長春花頭麵,準保讓她們的眼睛都挪不開。”
趙瑀失笑道:“不妥不妥,衣服是素雅的,滿頭的首飾倒顯得俗氣,就戴那隻燒藍嵌寶鳳羽步搖,再拿兩朵堆紗花即可。”
蔓兒卻覺得素淡,到底給她加了支花絲嵌珠的金釵。
收拾妥當,她們從正房出來的時候,木梨正立在院子裏候著。
趙瑀便問她有什麽事。
木梨說道:“我想問問太太,晌午還回不回來,如果不回來,我就隻做三個人的飯。”
趙瑀還沒說話,蔓兒眉毛又豎起來了,“木梨,雖然沒讓你跟著教養嬤嬤學規矩,但你也跟我一起呆了好幾天,最起碼的規矩應該懂得——哪個下人在主子麵前‘我’啊‘我’的說?自稱奴婢懂嗎?還有你一個下人敢問主人家的行蹤,也忒大膽!”
她一通劈雷火閃的怒火,直接砸懵了木梨,好半晌才喃喃道:“我……奴婢隻想問問太太晌午回不回來吃飯。”
趙瑀看了她一眼,笑道:“廚下不進正院,有什麽話蔓兒會吩咐你。你也不必惶恐,先回去吧,等蔓兒有空了,讓她給你講講宅子裏的規矩。晌午我們不回來,你隻準備劉先生的飯就是,他和老爺的份例一樣,萬不可馬虎。”
蔓兒遞給她幾粒碎銀子,“你先管廚房的采買,每日給我報賬,今兒先這麽著,你看看廚房還短什麽,自己看著添置。等晚間用過飯,我抽空去後罩房教你們姐倆規矩。”
說罷,她看看日頭,“太太,趕緊走吧。”
日上三竿,確實不早了。
不過府衙離得近,出了自家宅子角門,拐個彎就是府衙後宅的大門。
趙瑀連轎子也沒坐。
因此她主仆二人徒步過來時,與大門口排出去老遠的明轎、騾車、馬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便有不少太太小姐斜眼看她。
趙瑀沒有在意,自然也不會做任何反應,就這麽一路走入府宅。
蔓兒卻鼻孔朝天,對著暗中偷看的女眷們翻了個白眼,冷冷哼了一聲。
於是太太小姐們更覺得這倆人一個露怯,一個自大,簡直沒有教養!
就有人好奇這是誰家的內眷,待得知是那位新任同知的太太後,頓時恍然大悟:李大人沒念過書,不識字,李太太又能好到哪裏去,怪不得這般上不了台麵。
宴席擺在南花廳,門外是一池睡蓮,夏風吹過,岸邊的老柳樹如煙霧一樣舞動,些許柳葉飄落,落在水麵上,和睡蓮緊緊擠在一起,隨波逐流地向花廳這邊湧過來。
潘太太年紀也有五十左右,生得很是富態,待趙瑀也客氣,“李大人不到二十就身居五品高位,想來必有過人的才幹,今後還要好好輔佐我家老爺,上下一心,將兗州府治理成山東第一府!”
趙瑀隨即客氣道:“潘大人是朝廷棟梁,我家老爺也是佩服的,來兗州前,他進宮麵聖,皇上都叫他多和老大人們學學呢!”
潘太太便和旁邊幾位貴婦笑道:“你們瞧瞧,我先前怎麽說來著?李大人聖眷隆重,全兗州府的大人,有幾個覲見過皇上?便是我家大人,也是三年前進京述職時,在大殿外頭遠遠望了一眼。”
立時,潘太太的話就給趙瑀招來了一片羨慕的目光。
有人捂著帕子含酸道:“再刻苦讀書也比不得人家會投胎,當下人都能找對主子!可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聽者一片附和聲,連帶看向趙瑀的目光都多了點意味深長。
按說趙瑀在一眾官太太中,地位僅次於知府太太,這些女眷就是不上趕著巴結獻殷勤,也不應輕蔑才對。
但有時候人們會產生一種微妙的心理。
別人寒窗苦讀十年,好容易考了功名,辛辛苦苦從最低層的芝麻官開始幹,熬到一把年紀,才做到五六品的官。
可鬥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李誡,還不到二十,竟從一介家奴一躍成為五品大員。
他媳婦兒也跟著沾光,輕輕鬆鬆成了五品誥命夫人——別以為相公是官員,媳婦兒就肯定是外命婦,不是所有的請封折子皇上都準奏!
在座的眾位官太太中,就有沒得到誥命敕命的人。
誰也不是聖人,難保不會心裏不會泛酸。
“還有呢,你們聽說過京城裏七座牌坊的趙家嗎?這個李太太就出身趙家,聽說出閣前就和李大人有染,後來鬧得連娘家也不不認她了。”
說話的是個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媳婦,她刻意說得很大聲,似乎就是要讓趙瑀聽見。
趙瑀看過來,恍惚記得她是楊通判的兒媳婦,丈夫隻是個舉子,和自家並無糾紛瓜葛,為何她對自己充滿敵意?
潘太太見趙瑀麵色不大好,就指著那人笑罵道:“你這個長舌婦,整日聽些風言風語,待我見了你婆婆,定要告你一狀!”
“別人說的是風言風語,我說的可不是。”那人好像並不把潘太太放在眼裏,慢悠悠搖著團扇,“我可是溫家出來的姑娘,比你們都清楚這裏頭的事兒。”
趙瑀一下子明白過來,馬上回了她一個倒噎氣:“既然你是溫家的人,就更應該清楚,我和我家老爺的親事是怎麽成的。況且這樁婚事皇上都是親口應允的,你這般的說辭恐怕不大合適吧。”
“至於我娘家的事……真是笑話,我這次進京就是住在我娘那裏,你是從哪裏聽說我娘家不認我了?”
溫氏被堵得打了個頓兒,又聽趙瑀笑道:“溫家的幾位姑娘我都見過麵,卻瞧著您麵生,不是您是哪房的姑娘?”
溫氏又是一愣,她隻是溫家旁支的姑娘,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連京城溫家都沒去過一次。但她平時頂著溫家的名頭耀武揚威的,從沒有人敢當麵質疑,久而久之,連她自己也認為自己是溫家正經的姑娘了。
讓人這麽一問,她有些下不來台。
趙瑀做事向來留三分餘地,見她窘得滿臉通紅,也住了口,就此算了。
然而溫氏的話已經引起在座人的好奇,不多時,趙瑀與溫、李兩家的糾纏就傳得不像個樣子。
結果到開席的時辰,趙瑀兩旁的位置竟然是空著的。
蔓兒氣得眼睛都紅了,幾次勸趙瑀提早離席。
趙瑀隻笑笑,搖頭拒絕了。這一年多的時間,她經曆了很多事,好的,壞的,見多了人背後那張臉,如今對於別人異樣的目光,她根本不以為意。
若是她走了,反倒顯得自己心虛。
她泰然自若坐著,端莊大方淺淺笑著,她們在看她,她何嚐也不是在看她們?
潘太太坐在上首,見狀猶豫了下,還是招手道:“李太太,你坐到我身邊來。”
趙瑀卻笑著說:“不用了,我喜歡安靜,就坐在這裏吧。”
潘太太思忖片刻,雖然她也看不上李誡兩口子,但老爺還沒拿準對李誡是打是拉,現在總不好把關係搞僵了。
所以她還想再勸,但見心腹嬤嬤急匆匆進來稟報,“太太,孔太太來了,人已走到二門上啦!”
潘太太登時滿臉喜色,二話不說起身就出去迎接。
趙瑀見了,納罕道:“這個孔太太是誰?架子好大,快開席了才來,潘太太卻這麽高興。”
蔓兒也不清楚。
正迷惑時,一個穿著富貴卻略顯俗氣的婦人趨步過來,先道了聲萬福,接著訕笑道:“李太太,那位是孔大儒的太太,雖然沒有誥命,但整個兗州、不,整個山東都沒人敢小瞧她。”
“那是為何?”蔓兒不解問道。
趙瑀笑道:“是不是因為孔大儒?能當得起‘大儒’稱呼的,定不是普通人吧。”
“也是,也不是。”那婦人一臉討好的笑,“孔太太也是出身名門,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無一不精,還沒出閣的時候就是江南有名的才女。聽說她脾氣不太好,刻薄冷淡,很少與人來往,也虧是知府太太請,如果是別人,恐怕她根本不來。”
“哦,這樣啊。”趙瑀似乎對此並不上心,反而問她,“請問您怎麽稱呼?”
婦人目光霍地一閃,立時提足了精神,“太太,民婦姓孫,夫家姓高,住在城東,家裏開了石料場子。我們雖是商戶,卻也想為修河堤出一份力,聽說李大人專管河務,如果需要用石料,我們分文不賺,要多少給多少。”
這是打著從自己身上攬生意?趙瑀不禁失笑,不過還是客氣道:“高太太真是良善人,不過我家老爺的差事我一向不大清楚。如果修河堤采買石料,衙門肯定會貼布告出來,到時候你們直接去衙門問就行。”
孫氏一陣失望,但很快掩飾下去,複又笑道:“您說的是正理兒,是我想岔了,該打該打。”
說著,她作勢打了幾下自己的臉。
趙瑀見狀反倒有些詫異,忙道:“多個賣家總歸多個選擇,高家石料場我暫且記下了。”
孫氏大喜過望,待要說些恭維話,卻聽一陣說笑聲,潘太太陪著一位婦人從門而入。
想必這就是那位孔太太了。
趙瑀好奇,也跟著看過去。
那婦人三十左右,穿著素淡的青色襖裙,人也是冷冷清清的模樣。
她立在門口環視一圈,下巴一抬,向著趙瑀的方向點點,“我坐那裏,人少,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