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畫作《仙鶴桃花圖》的主人、那位中年持寶人,最後將近乎絕望的目光,落在了陳宇身上。他在等主評委陳宇,為這幅畫宣布死刑。
然而,他做夢都沒有想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主評委陳宇口中,這幅畫的身份和價值,出現了轉機。
陳宇語出驚人道:“這幅畫並非無名氏所做,它有身份。”
“天呐,真的嗎?”中年持寶人狂喜不已,心髒都提到了嗓子眼,急忙追問道:“請主評委小陳大師指點迷津,這幅畫的作者到底是誰?”
陳宇給出了一個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答。“慈禧。”
“嘶!”此言一出,全場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觀眾席當即有人怪叫道:“怎麽可能?慈禧那個敗家老娘們,她還懂繪畫?再說,那老妖婆愛慕虛榮舉世皆知,如果是她的作品,她焉能不留名?”
所有人都覺得,這不太可能是慈禧的作品。
慈禧死後把大清的半壁江山都塞進墳墓裏了,以她的尿性,如果她真畫出這樣一幅佳作,那還不得全國宣傳,為這幅畫專門蓋一座金樓,供萬國觀瞻?
麵對人們的質疑,陳宇雲淡風輕,先是點了點頭,緊接著又搖了搖頭。“這幅畫,既是慈禧的作品,又不是慈禧的作品。”
此言一出,人們更加疑惑了。人們都明白,陳宇絕非故弄玄虛之人。
他這麽說,背後一定藏有隱秘的曆史真相。
所有人皆豎起了耳朵,屏息聆聽。
沒叫眾人失望,陳宇緩緩開口,講述起了這幅畫的身份。
慈禧太後,堪稱華夏曆史上名聲最臭的女人,沒有之一。
她兩度奪權,三次垂簾聽政,將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
然而,私下裏的慈禧太後,是個頗好風雅的人,閑時喜歡練字習畫。人家不是附庸風雅,人家是真風雅。你不能因為討厭慈禧,就否認她的貴族身份。
慈禧為拉攏一些親近大臣,常恩賜一些書畫作品,得之者視為殊榮。
在當時,慈禧的書畫作品,每一幅都價值連城,無與倫比。這當然不是因為慈禧的繪畫功力和藝術造詣,而是因為她是太後。
三朝聖母皇太後老佛爺的作品,你敢搖頭?你敢皺眉?
你敢說顧愷之、吳道子、米芾畫得比老佛爺好?腦袋不要了?
在慈禧大權獨攬的時代,慈禧的作品就是華夏氣運之寶。什麽傳國玉璽,什麽大禹九州鼎,什麽《蘭亭集序》,什麽《女史箴圖》,也配跟老佛爺比?
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本身就是錯亂的時代,‘客觀’是一種稀缺物品。
直到大清亡國,慈禧的墳都被炸開了以後,人們才能真正客觀地審視慈禧的藝術造詣。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客觀評價就是:慈禧的藝術造詣,還不賴。
至於慈禧為何如此醉情於書畫之中,說來也有趣,那是在鹹豐帝逃到熱河之後,當時鹹豐帝縱情聲色,迷戀新歡,致使慈禧失寵於龍床之上。
慈禧寂寞無聊,便開始練習繪畫,她的蘭竹畫得很好,草書也寫得不錯,這些都得益於失寵期間的修煉。
話又說回來,盡管慈禧在繪畫上小有成績,但離‘大師’二字還差十萬八千裏呢。慈禧整天把畫拿出去顯擺,自己水平又不夠,時間一長,捉襟見肘。
慈禧也不是一般的敗家老娘們,敗家到她這個程度的,怎麽會是一般人?
慈禧靈機一動,有了好主意:找代筆。
如此一來,她不就有源源不絕的作品,可以整天拿出去顯擺了嗎?尤其是有資格為慈禧代筆的畫家,水平肯定比慈禧高,慈禧用來裝比,也更有麵子。
長此以往,慈禧愈發依賴代筆,以至於今天流傳下來的‘慈禧畫’,八成以上都是代筆。
慈禧招聘過好幾個畫師,在名義上,作為老師,教她作畫。但說白了,就是她的代筆,俗稱‘槍手’。
代筆的畫,蓋上慈禧的印章,就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
慈禧的代筆畫家不少,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得慈禧歡心的一個,叫繆嘉惠,字素筠。
繆嘉蕙出生書香門第,通書史,能彈琴,善篆隸,工書畫。
她的《翎毛》與《花卉》兩幅作品,曾被兩江總督張之洞作為‘貢品’晉獻給皇宮。十五歲時,她嫁到一個官宦之家,她的丈夫常把她當秘書用。
她丈夫經常從任上帶些文稿回家,讓她抄寫,有時還讓她起草文章公案。
可惜,婚後僅數月,丈夫就病故了,公婆也相繼離世。後來她投靠在西充做官的兄長,兄長官位低,工資少,她就靠賣畫補貼家用。
1889年秋冬,慈禧要求各省督撫推薦民間精於翰墨、繪畫的‘中年婦人’,進宮為其‘伴閑’,實際就是找代筆的官方說辭。
蜀督撫舉薦了繆嘉蕙,一路通關,最後由皇太後慈禧親自麵試。
據說當時,她當場作了一幅《皮袋和尚》,發現慈禧無動於衷。
三思後,她決定以頤和園內的菊花取材,畢竟眾所周知,慈禧愛菊。
她作出了一幅《秋韻深遠》。那幅畫‘以爛漫花紅為深,茅亭相接為遠。石近水中,水遠石去。其秋韻十足,底蘊博厚。’
見到這幅畫,慈禧差點樂得抽過去,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麵試通過,慈禧十分寵愛繆嘉惠,讓她陪在身邊伺候,並免其跪拜,月給俸二百兩白銀。
慈禧的藝術造詣勉強還能說得過去,繆嘉惠就是最大的功臣。她是一邊為慈禧代筆,一邊教導慈禧繪畫。名師指導,隻要慈禧不是豬,進步必然飛快。
自然,繆嘉惠深知老佛爺不是一般的學生,她不能以老師自居,同時又得讓老佛爺的字畫有所進步,否則會招不測之禍。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慈禧太後喜歡畫長壽的仙鶴,她就得體地施教,並不敢讓慈禧覺得有‘教’的味道,總之處處小心。
因此,她很得慈禧的歡心。
有一次,繆嘉惠發現慈禧很喜歡武則天,就畫了幅《金輪皇帝袞冠臨朝圖》,老佛爺高興到當即放下畫卷,在她的臉上輕輕摸了下。
就是這當眾一摸,使繆嘉惠在宮中的地位一升百丈。上至皇後嬪妃,下至太監宮女,見麵都稱她為繆太太、繆先生、繆師傅。
在慈禧六十壽慶時,她命繆嘉惠著鳳冠霞帔,穿行於王公眷屬之間,可見她在慈禧心中的地位。
慈禧太後死後,隆裕太後執掌後宮,繆嘉惠在隆裕太後身邊待了一段日子。但因隆裕太後對書畫全無興趣,最終驅趕繆嘉惠出宮,回到了故鄉。
然而,他做夢都沒有想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主評委陳宇口中,這幅畫的身份和價值,出現了轉機。
陳宇語出驚人道:“這幅畫並非無名氏所做,它有身份。”
“天呐,真的嗎?”中年持寶人狂喜不已,心髒都提到了嗓子眼,急忙追問道:“請主評委小陳大師指點迷津,這幅畫的作者到底是誰?”
陳宇給出了一個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答。“慈禧。”
“嘶!”此言一出,全場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觀眾席當即有人怪叫道:“怎麽可能?慈禧那個敗家老娘們,她還懂繪畫?再說,那老妖婆愛慕虛榮舉世皆知,如果是她的作品,她焉能不留名?”
所有人都覺得,這不太可能是慈禧的作品。
慈禧死後把大清的半壁江山都塞進墳墓裏了,以她的尿性,如果她真畫出這樣一幅佳作,那還不得全國宣傳,為這幅畫專門蓋一座金樓,供萬國觀瞻?
麵對人們的質疑,陳宇雲淡風輕,先是點了點頭,緊接著又搖了搖頭。“這幅畫,既是慈禧的作品,又不是慈禧的作品。”
此言一出,人們更加疑惑了。人們都明白,陳宇絕非故弄玄虛之人。
他這麽說,背後一定藏有隱秘的曆史真相。
所有人皆豎起了耳朵,屏息聆聽。
沒叫眾人失望,陳宇緩緩開口,講述起了這幅畫的身份。
慈禧太後,堪稱華夏曆史上名聲最臭的女人,沒有之一。
她兩度奪權,三次垂簾聽政,將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
然而,私下裏的慈禧太後,是個頗好風雅的人,閑時喜歡練字習畫。人家不是附庸風雅,人家是真風雅。你不能因為討厭慈禧,就否認她的貴族身份。
慈禧為拉攏一些親近大臣,常恩賜一些書畫作品,得之者視為殊榮。
在當時,慈禧的書畫作品,每一幅都價值連城,無與倫比。這當然不是因為慈禧的繪畫功力和藝術造詣,而是因為她是太後。
三朝聖母皇太後老佛爺的作品,你敢搖頭?你敢皺眉?
你敢說顧愷之、吳道子、米芾畫得比老佛爺好?腦袋不要了?
在慈禧大權獨攬的時代,慈禧的作品就是華夏氣運之寶。什麽傳國玉璽,什麽大禹九州鼎,什麽《蘭亭集序》,什麽《女史箴圖》,也配跟老佛爺比?
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本身就是錯亂的時代,‘客觀’是一種稀缺物品。
直到大清亡國,慈禧的墳都被炸開了以後,人們才能真正客觀地審視慈禧的藝術造詣。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客觀評價就是:慈禧的藝術造詣,還不賴。
至於慈禧為何如此醉情於書畫之中,說來也有趣,那是在鹹豐帝逃到熱河之後,當時鹹豐帝縱情聲色,迷戀新歡,致使慈禧失寵於龍床之上。
慈禧寂寞無聊,便開始練習繪畫,她的蘭竹畫得很好,草書也寫得不錯,這些都得益於失寵期間的修煉。
話又說回來,盡管慈禧在繪畫上小有成績,但離‘大師’二字還差十萬八千裏呢。慈禧整天把畫拿出去顯擺,自己水平又不夠,時間一長,捉襟見肘。
慈禧也不是一般的敗家老娘們,敗家到她這個程度的,怎麽會是一般人?
慈禧靈機一動,有了好主意:找代筆。
如此一來,她不就有源源不絕的作品,可以整天拿出去顯擺了嗎?尤其是有資格為慈禧代筆的畫家,水平肯定比慈禧高,慈禧用來裝比,也更有麵子。
長此以往,慈禧愈發依賴代筆,以至於今天流傳下來的‘慈禧畫’,八成以上都是代筆。
慈禧招聘過好幾個畫師,在名義上,作為老師,教她作畫。但說白了,就是她的代筆,俗稱‘槍手’。
代筆的畫,蓋上慈禧的印章,就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
慈禧的代筆畫家不少,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得慈禧歡心的一個,叫繆嘉惠,字素筠。
繆嘉蕙出生書香門第,通書史,能彈琴,善篆隸,工書畫。
她的《翎毛》與《花卉》兩幅作品,曾被兩江總督張之洞作為‘貢品’晉獻給皇宮。十五歲時,她嫁到一個官宦之家,她的丈夫常把她當秘書用。
她丈夫經常從任上帶些文稿回家,讓她抄寫,有時還讓她起草文章公案。
可惜,婚後僅數月,丈夫就病故了,公婆也相繼離世。後來她投靠在西充做官的兄長,兄長官位低,工資少,她就靠賣畫補貼家用。
1889年秋冬,慈禧要求各省督撫推薦民間精於翰墨、繪畫的‘中年婦人’,進宮為其‘伴閑’,實際就是找代筆的官方說辭。
蜀督撫舉薦了繆嘉蕙,一路通關,最後由皇太後慈禧親自麵試。
據說當時,她當場作了一幅《皮袋和尚》,發現慈禧無動於衷。
三思後,她決定以頤和園內的菊花取材,畢竟眾所周知,慈禧愛菊。
她作出了一幅《秋韻深遠》。那幅畫‘以爛漫花紅為深,茅亭相接為遠。石近水中,水遠石去。其秋韻十足,底蘊博厚。’
見到這幅畫,慈禧差點樂得抽過去,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麵試通過,慈禧十分寵愛繆嘉惠,讓她陪在身邊伺候,並免其跪拜,月給俸二百兩白銀。
慈禧的藝術造詣勉強還能說得過去,繆嘉惠就是最大的功臣。她是一邊為慈禧代筆,一邊教導慈禧繪畫。名師指導,隻要慈禧不是豬,進步必然飛快。
自然,繆嘉惠深知老佛爺不是一般的學生,她不能以老師自居,同時又得讓老佛爺的字畫有所進步,否則會招不測之禍。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慈禧太後喜歡畫長壽的仙鶴,她就得體地施教,並不敢讓慈禧覺得有‘教’的味道,總之處處小心。
因此,她很得慈禧的歡心。
有一次,繆嘉惠發現慈禧很喜歡武則天,就畫了幅《金輪皇帝袞冠臨朝圖》,老佛爺高興到當即放下畫卷,在她的臉上輕輕摸了下。
就是這當眾一摸,使繆嘉惠在宮中的地位一升百丈。上至皇後嬪妃,下至太監宮女,見麵都稱她為繆太太、繆先生、繆師傅。
在慈禧六十壽慶時,她命繆嘉惠著鳳冠霞帔,穿行於王公眷屬之間,可見她在慈禧心中的地位。
慈禧太後死後,隆裕太後執掌後宮,繆嘉惠在隆裕太後身邊待了一段日子。但因隆裕太後對書畫全無興趣,最終驅趕繆嘉惠出宮,回到了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