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門中人大多都聽說過,天宿蕭免降刑於邪魔時,總會有一場詰問。
封家家主靈魄被籠罩在“免”字劍的金光中,聽見天宿低冷的嗓音響徹腦海,如同天地間橫掃的風,問他:“緣何至此。”
聽到這傳說中的四個字時,封家家主還剩最後一點靈識。
他想:用在邪魔身上的詰問居然有一天會落到我頭上。原來……我也算是邪魔了。
明明最初的最初,他是個滿心抱負、想要斬妖除魔的仙門弟子。
天宿劍下,他一生的畫麵在詰問之中匆匆而過——
他是世間少有的、見過神木還沒有死去的人。
他十二歲時陷入過瀕死之境,看見過那株參天巨樹在山頂華蓋亭亭的樣子,盡管有些模糊,但他記得那確實有點像人間的杏花。
那時候的他從未想過,後來的自己會在封家藏一座高塔,塔裏嵌著那株巨樹碎裂的枝椏。
十七歲那年,他路過最初的京觀,看見那些巨大墳塚的時候,也曾歎惋過:“可憐多少英雄骨,都是過去戰死沙場的人……”
那時候的他也從未想過,後來的自己,會將那些歎惋過的屍骨拖進自家秘地之下,借它們鋪一條路。
二十歲那年,他初露鋒芒,一度小有些名氣,給自家長了不少臉麵。他還聽說過,京觀一帶常有凶邪作祟,有不知姓名的修行中人常常幫扶附近百姓,聽聞的時候,他說過一句“倘若將來機緣合巧,定要去拜會一番”。
那時候的他還不知道,那位不知名的修行中人,就是留守在京觀修築高塔的散修。他更是從未想過,後來的自己非但沒有好好拜會,還成了導致散修走火入魔的罪魁禍首。
成仙成魔,是善是惡,好像都是一念之間的事。
同許多仙門中人不同,他剛及弱冠就成了婚,道侶是他的青梅竹馬。都說少年相識的夫妻最是恩愛,他們很快就有了第一個孩子。
可悲的是,那孩子胎死腹中,沒能真正出生。他寬慰道侶良久,說那或許是受了邪魔氣的侵染,往後就好了。
很快他們又有了孩子,這次還是差點胎死腹中,好在最終堪堪保住了,生出來是個兒子。隻是因為娘胎裏那番折騰,天生根骨有些虛。
但那又怎樣呢?他好不容易保住的孩子。
又是一年,他們有了一個女兒,相較於兒子的出生,女兒要順利得多,所以天資聰慧,根骨也佳。
世人都說,兒女成雙是大吉。
沒人能體會他那幾年的心情,就像沒人知道他究竟有多寶貝那雙兒女,他恨不得將那兩個孩子捧到天上去。
他看著那一雙兒女一點點長大,教說話、教認字、教劍術……教他畢生學來的所有東西。
那些年,他幾乎都快忘了精進修為這件事了,一心一意在做慈父。周圍的人時常拿這打趣,他聽了都是一笑,答道:“就當我魔怔了。”
可惜,那雙兒女終究沒能養到成人,先後死在少年時,死時都是十二歲。同他當年瀕死是一樣的年紀。
他的道侶當時重複地說著:“為何如此,我不明白……”
但他心裏其實明白——那是天命繞了一個巨大的圈,給他的報應。他當初沒有真正死去,如今就讓他體會了一把相似的滋味。
他親手將那雙兒女抱進棺木,從此再沒笑過。
慈父不見了,隻剩下一個修者。
其實那時候,他已經鑽進牛角尖了,隻是自己尚未發覺——他正當最好的年紀,又隻顧悶頭精練,修為很快上了境界,不僅在自家,在人間修士裏也成了佼佼者。
神木被封禁時,他那一門斬過諸多妖邪、幫過諸多百姓,廣結善緣,又因為曾經見過神木,頗有仙緣,被點為封禁之地的鎮守者,得姓為“封”。
他們大概是人間罕見的接過一道天詔的人,但既然是封禁之地,便不能與外人說道,於是這件光耀門楣的事情成了封家隻有家主或是準家主知曉的秘密。
他就是那個知曉秘密卻不能說的人。
那是他第一次體會到一種極矛盾又極複雜的滋味,就像是錦衣夜行。
那也是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並非純粹的善者,還有太多世俗的欲望,他尤其期待著回報和讚譽。
他甚至在某一瞬間生出過怨憤:他知道自己曾經死過又活了,命是搶來的,會有代價。但他已經做了這麽多事,為何不能平了那代價,讓他過得圓滿一些?
天命不公平。
最初冒出這種想法時,他還會不動聲色摁回去。
後來時間長了,又或許是因為久居高位,修為在人間也漸漸封了頂,再有這些想法時,他幾乎是放任的了。
他放任自己回味這一生所經曆的事情,一件一件地捋著,那些值得,哪些不值得。他開始覺得自己所得太少,怨恨也有道理,不甘也有道理。
於是……從某一天開始,他忽然想要讓那雙兒女活過來。
這念頭一冒出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當年那句“就當我魔怔了吧”,很久很久之後的這一天,一語成讖。他頭也不回地走上了另一條路——夜半掘出兒女的棺木,做了陣圈住他們,然後找尋一切可行之法,想讓那雙兒女活過來。
***
他後來有時會想,他一定是瘋了才會相信那個夢。
那是他最瘋魔的一段時間,某天夜裏坐在堂前忽然入了一段怪夢,夢裏有人跟他說:“其實……也不是全無辦法。”
他一邊想,當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邊還是問道:“有何辦法?”
夢裏的人模糊極了,看不清模樣。他明明不知道那是誰,卻極其自然地管對方叫“仙君”。可能是那陣子四處求告,脫口成了習慣。
他連夢裏那人的模樣聲音都記不清了,卻記得對方指點的兩條路。
一條說他可以去尋一個貴人,是個小姑娘。那姑娘上一世慘死,這一世出生就帶著怨,小小年紀就成了孤兒。他若是收了那孤女做女兒,平了對方命裏的怨,積下福報,將來托孤女的福,他能有機緣再見到那雙兒女。
另一條路,那“仙君”沒有多提,說得極為簡單。他說:“實在堪不破,就以你自己一命回去換吧。”
***
封家家主起初並沒有將那夢當一回事,直到有一日,他在一座破舊廟宇前碰見一個瘦巴巴、髒兮兮的小姑娘。
那廟是一座荒廢的喜喪神廟,那小姑娘像隻受驚的雀,一看就是無家可歸之人,是個孤女。
他當時愣了一下,鬼使神差探了那小姑娘的靈。發現那小姑娘確實靈魄帶著怨氣。他又作法探了那姑娘上一世,隱約探得她上一世命也極短——家破人亡、無人庇佑,父母皆被仇人所弑。她伶仃流落,被人擄去配了冥婚,還挖了雙眼,最終落得一個慘死的結果。
他甚至探到那小姑娘慘死之後就跪在喜喪神的廟宇裏,求一個報應。
上一世慘死、命中帶怨。孤女。
這些同他夢見的一一對上了。
從那一刻起,他把夢裏那位仙君指的路當做了救命稻草,死死攥住。
他將孤女帶回封家,收為養女,取名:封殊蘭。
自從那雙兒女死後,他就沒再笑過,已經不記得如何做一個慈父了。所以他對封殊蘭算不上寵慣,為了避免看見她就想起故去的親女,他甚至同封殊蘭也並不親近。
他給了封殊蘭親近以外的一切,衣食無憂,教養精心。所有人都說,他又有了一個“掌上明珠”。
他等啊、等啊……
看著封殊蘭長大成人、獨當一麵,看著她慢慢有了下一任家主之風,成了同輩之中的翹楚。
但他始終沒有等到那個所謂的“機緣”,也始終沒能見到他日思夜想的兒女。
他一日比一日煩躁,一日比一日焦慮。於是某一天,他後悔了。
當初夢裏的仙君指了兩條路。
第一條他試過了,耐心盡失,已經等不動了。於是他開始琢磨第二條。
可惜仙君沒有給他更多提點,他能抓住的隻有那短短一句話。他反複琢磨,揪住了其中兩個詞——換命、回去。
世人皆知,換命有違天理,極難。而回去更難。
但對於封家而言,他們同世人有一點不同,他守著一個秘密——神木。
借助神木之力有辦法回去,而他就守著神木的封禁之地。
他那時候已近瘋魔,隻覺得這是得天獨厚的幸事。
於是他“監守自盜”,悄悄闖了一回禁地。
他根本顧不上禁地被人生闖一回有何後果,會不會驚動什麽,會不會惹上第二次封禁,乃至更糟糕的事情。
他什麽都顧不上,隻想回去。
然後他成功了。
因為換命之術需要數以萬計的亡魂鋪路,所以他回到了極為久遠之前,距離神木被封禁還有些年。
他去了亡魂最多的京觀,卻發現京觀有個守墓人,是個散修,眉目英俊逼人,看著十分年輕,修為卻不在他之下。
以至於他硬來也討不著好,便在京觀動了些手腳。
他悄悄布了陣。
京觀最多的就是砂石,陣石混雜其中極難發現,更何況他的陣並非強陣,微不可查,卻能在日積月累中對京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世間有一句話叫當局者迷。
那散修就是當局者。
***
此後,一切都順利得如他所想。
他如願以償地弄到了數以萬計的亡魂,神不知鬼不絕地連同高塔一並納為封家密地,將那雙兒女的棺木端放在其中。
最初,這雙兒女就是因他遭受報應,因他而亡。依照原本的打算,他隻要將自己的命抵了就好。
可臨到關頭,他卻改了想法。
封家上下那麽多人,他身為家主,倘若當真沒了命,定會引起大亂,得不償失。
他同自己說了許多理由,最終還是將亡魂連同棺木一塊兒封上了。
他決定找一個能替代自己的人。他挑了很久,挑中了一個命格同自己極為相似的孩子,收為養子。
他將那個男孩兒領進封家大門時心想:這孩子左右快要死了,倘若不是碰到了我,一定活不了幾日。我好好養他,他還我恩情,天經地義。
他原本隻打算養這麽一個孩子,拿來以命換命。
然而某一天,他在一處荒野碰到了封殊蘭……
這一次,他已經用不著這個小姑娘了。他甚至都已經走開了,沒過片刻卻還是繞了回來。
他依然伸手探了對方的靈,發現她上一世有了些許變化——她沒有在喜喪神廟徘徊不走,而是早早進了輪回,於是被他碰到的時機也早了好些年。
他猶豫很久,還是將這小姑娘帶了回去。依然收作了養女,依然取名:封殊蘭。
他還是同這養女不大親近,甚至見麵也很少。他自己都弄不明白,為何要多養這麽一個沒有用處的孩子。
他差點以為自己還保有幾分微末的、純粹的善。
有一回他閉門冥思時問過自己這個問題,當時他想了很久,回答自己說:因為有這孩子在,我就還算半個好人。
***
我算半個好人。
他後來常對自己說這句話,好像說得多了,就是真的。
直到此時今日,直到被養子封徽銘以命招釘穿,直到受到天宿的詰問,靈魄震蕩的那一刻,他才幡然醒悟……
當他總對自己說那句話的時候,那半個好人便也不存在了。
意識彌散的那一刹那,他忽然想起這一生見過的很多人。他以為會有那雙為之豁命的兒女,誰知沒有……
他想起的居然是滿眼通紅說著“我痛快了”的封徽銘,是從不叫他“父親”隻叫“師父”的封殊蘭,是第一次路過京觀時看見的無邊墳塚,還有那個散修身死時靈魄碎得都探尋不到。
他不知這算不算是另一種報應,叫他至死想起的都是這些。
***
烏行雪看著詰問而出的畫麵一幕又一幕閃過,在看到那些巨大墳塚時,他又不可避免地想起自己斬過的那些線……
他仿佛還能嗅到京觀始終不散的冷霧,還能看見散修提著燈在漫漫長夜裏停停走走,還能聽到那些小弟子輕低的說話聲,以及墳塚之下如風一般的亡人之音。
他僵立片刻,突然深深皺起眉。
他接了天詔,常常是回過去的某個時間節點上斬線。他斬京觀那些線時,所回的時間更早一些,那時候神木還未被封禁,天上還沒有仙都,天宿還沒被點召成仙……
那蕭複暄呢?
烏行雪一把抓住身邊之人的手,他攥緊手指看向對方的眼睛,嗓音輕得有些啞:“蕭複暄,你說你在京觀見過我……你是誰?”
你是其中的誰?
***
當初少年將軍庇護神木而死,在那道天劫之下,靈魄被劈出了碎片,其實沒能完完整整入輪回。
他鮮血流過的地方遍生白玉精,他三世的屍骨皆埋於京觀,而他那些神木都難以辨認的靈魄碎片則輾轉流落在不同的陌生軀殼裏。
那些承載了碎靈的軀殼又因為冥冥之中的牽連,最終相會於京觀。
但這些前塵緣由蕭複暄自己並不知曉。
他隻知道,他的這一生起始於無數碎靈,他在不同的軀殼裏看著並不完整的悲喜。無根無源,也無處歸依。
那位提燈夜巡的散修是他,那幾個被收留的命格極煞的弟子是他,那些巨大墳塚間靜佇的亡人也是他。
他在京觀終年不散的冷霧裏留駐了很多很多年,直到戴著麵具的靈王破霧而來……
無數次生死,無數條亂線。
他每一次都記得,也每一次都看著。到最後,單憑背影都能將那人認出來。
可對方如今問一句“你是其中的誰”,他依然不知該如何作答。
蕭複暄垂眸看著烏行雪,良久之抬手摸了一下他的唇角。
我是誰……
我是那其中的很多人。
你無數次走進京觀那片霧裏。
殺過我,救過我,凝望過我,又錯過我。
封家家主靈魄被籠罩在“免”字劍的金光中,聽見天宿低冷的嗓音響徹腦海,如同天地間橫掃的風,問他:“緣何至此。”
聽到這傳說中的四個字時,封家家主還剩最後一點靈識。
他想:用在邪魔身上的詰問居然有一天會落到我頭上。原來……我也算是邪魔了。
明明最初的最初,他是個滿心抱負、想要斬妖除魔的仙門弟子。
天宿劍下,他一生的畫麵在詰問之中匆匆而過——
他是世間少有的、見過神木還沒有死去的人。
他十二歲時陷入過瀕死之境,看見過那株參天巨樹在山頂華蓋亭亭的樣子,盡管有些模糊,但他記得那確實有點像人間的杏花。
那時候的他從未想過,後來的自己會在封家藏一座高塔,塔裏嵌著那株巨樹碎裂的枝椏。
十七歲那年,他路過最初的京觀,看見那些巨大墳塚的時候,也曾歎惋過:“可憐多少英雄骨,都是過去戰死沙場的人……”
那時候的他也從未想過,後來的自己,會將那些歎惋過的屍骨拖進自家秘地之下,借它們鋪一條路。
二十歲那年,他初露鋒芒,一度小有些名氣,給自家長了不少臉麵。他還聽說過,京觀一帶常有凶邪作祟,有不知姓名的修行中人常常幫扶附近百姓,聽聞的時候,他說過一句“倘若將來機緣合巧,定要去拜會一番”。
那時候的他還不知道,那位不知名的修行中人,就是留守在京觀修築高塔的散修。他更是從未想過,後來的自己非但沒有好好拜會,還成了導致散修走火入魔的罪魁禍首。
成仙成魔,是善是惡,好像都是一念之間的事。
同許多仙門中人不同,他剛及弱冠就成了婚,道侶是他的青梅竹馬。都說少年相識的夫妻最是恩愛,他們很快就有了第一個孩子。
可悲的是,那孩子胎死腹中,沒能真正出生。他寬慰道侶良久,說那或許是受了邪魔氣的侵染,往後就好了。
很快他們又有了孩子,這次還是差點胎死腹中,好在最終堪堪保住了,生出來是個兒子。隻是因為娘胎裏那番折騰,天生根骨有些虛。
但那又怎樣呢?他好不容易保住的孩子。
又是一年,他們有了一個女兒,相較於兒子的出生,女兒要順利得多,所以天資聰慧,根骨也佳。
世人都說,兒女成雙是大吉。
沒人能體會他那幾年的心情,就像沒人知道他究竟有多寶貝那雙兒女,他恨不得將那兩個孩子捧到天上去。
他看著那一雙兒女一點點長大,教說話、教認字、教劍術……教他畢生學來的所有東西。
那些年,他幾乎都快忘了精進修為這件事了,一心一意在做慈父。周圍的人時常拿這打趣,他聽了都是一笑,答道:“就當我魔怔了。”
可惜,那雙兒女終究沒能養到成人,先後死在少年時,死時都是十二歲。同他當年瀕死是一樣的年紀。
他的道侶當時重複地說著:“為何如此,我不明白……”
但他心裏其實明白——那是天命繞了一個巨大的圈,給他的報應。他當初沒有真正死去,如今就讓他體會了一把相似的滋味。
他親手將那雙兒女抱進棺木,從此再沒笑過。
慈父不見了,隻剩下一個修者。
其實那時候,他已經鑽進牛角尖了,隻是自己尚未發覺——他正當最好的年紀,又隻顧悶頭精練,修為很快上了境界,不僅在自家,在人間修士裏也成了佼佼者。
神木被封禁時,他那一門斬過諸多妖邪、幫過諸多百姓,廣結善緣,又因為曾經見過神木,頗有仙緣,被點為封禁之地的鎮守者,得姓為“封”。
他們大概是人間罕見的接過一道天詔的人,但既然是封禁之地,便不能與外人說道,於是這件光耀門楣的事情成了封家隻有家主或是準家主知曉的秘密。
他就是那個知曉秘密卻不能說的人。
那是他第一次體會到一種極矛盾又極複雜的滋味,就像是錦衣夜行。
那也是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並非純粹的善者,還有太多世俗的欲望,他尤其期待著回報和讚譽。
他甚至在某一瞬間生出過怨憤:他知道自己曾經死過又活了,命是搶來的,會有代價。但他已經做了這麽多事,為何不能平了那代價,讓他過得圓滿一些?
天命不公平。
最初冒出這種想法時,他還會不動聲色摁回去。
後來時間長了,又或許是因為久居高位,修為在人間也漸漸封了頂,再有這些想法時,他幾乎是放任的了。
他放任自己回味這一生所經曆的事情,一件一件地捋著,那些值得,哪些不值得。他開始覺得自己所得太少,怨恨也有道理,不甘也有道理。
於是……從某一天開始,他忽然想要讓那雙兒女活過來。
這念頭一冒出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當年那句“就當我魔怔了吧”,很久很久之後的這一天,一語成讖。他頭也不回地走上了另一條路——夜半掘出兒女的棺木,做了陣圈住他們,然後找尋一切可行之法,想讓那雙兒女活過來。
***
他後來有時會想,他一定是瘋了才會相信那個夢。
那是他最瘋魔的一段時間,某天夜裏坐在堂前忽然入了一段怪夢,夢裏有人跟他說:“其實……也不是全無辦法。”
他一邊想,當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邊還是問道:“有何辦法?”
夢裏的人模糊極了,看不清模樣。他明明不知道那是誰,卻極其自然地管對方叫“仙君”。可能是那陣子四處求告,脫口成了習慣。
他連夢裏那人的模樣聲音都記不清了,卻記得對方指點的兩條路。
一條說他可以去尋一個貴人,是個小姑娘。那姑娘上一世慘死,這一世出生就帶著怨,小小年紀就成了孤兒。他若是收了那孤女做女兒,平了對方命裏的怨,積下福報,將來托孤女的福,他能有機緣再見到那雙兒女。
另一條路,那“仙君”沒有多提,說得極為簡單。他說:“實在堪不破,就以你自己一命回去換吧。”
***
封家家主起初並沒有將那夢當一回事,直到有一日,他在一座破舊廟宇前碰見一個瘦巴巴、髒兮兮的小姑娘。
那廟是一座荒廢的喜喪神廟,那小姑娘像隻受驚的雀,一看就是無家可歸之人,是個孤女。
他當時愣了一下,鬼使神差探了那小姑娘的靈。發現那小姑娘確實靈魄帶著怨氣。他又作法探了那姑娘上一世,隱約探得她上一世命也極短——家破人亡、無人庇佑,父母皆被仇人所弑。她伶仃流落,被人擄去配了冥婚,還挖了雙眼,最終落得一個慘死的結果。
他甚至探到那小姑娘慘死之後就跪在喜喪神的廟宇裏,求一個報應。
上一世慘死、命中帶怨。孤女。
這些同他夢見的一一對上了。
從那一刻起,他把夢裏那位仙君指的路當做了救命稻草,死死攥住。
他將孤女帶回封家,收為養女,取名:封殊蘭。
自從那雙兒女死後,他就沒再笑過,已經不記得如何做一個慈父了。所以他對封殊蘭算不上寵慣,為了避免看見她就想起故去的親女,他甚至同封殊蘭也並不親近。
他給了封殊蘭親近以外的一切,衣食無憂,教養精心。所有人都說,他又有了一個“掌上明珠”。
他等啊、等啊……
看著封殊蘭長大成人、獨當一麵,看著她慢慢有了下一任家主之風,成了同輩之中的翹楚。
但他始終沒有等到那個所謂的“機緣”,也始終沒能見到他日思夜想的兒女。
他一日比一日煩躁,一日比一日焦慮。於是某一天,他後悔了。
當初夢裏的仙君指了兩條路。
第一條他試過了,耐心盡失,已經等不動了。於是他開始琢磨第二條。
可惜仙君沒有給他更多提點,他能抓住的隻有那短短一句話。他反複琢磨,揪住了其中兩個詞——換命、回去。
世人皆知,換命有違天理,極難。而回去更難。
但對於封家而言,他們同世人有一點不同,他守著一個秘密——神木。
借助神木之力有辦法回去,而他就守著神木的封禁之地。
他那時候已近瘋魔,隻覺得這是得天獨厚的幸事。
於是他“監守自盜”,悄悄闖了一回禁地。
他根本顧不上禁地被人生闖一回有何後果,會不會驚動什麽,會不會惹上第二次封禁,乃至更糟糕的事情。
他什麽都顧不上,隻想回去。
然後他成功了。
因為換命之術需要數以萬計的亡魂鋪路,所以他回到了極為久遠之前,距離神木被封禁還有些年。
他去了亡魂最多的京觀,卻發現京觀有個守墓人,是個散修,眉目英俊逼人,看著十分年輕,修為卻不在他之下。
以至於他硬來也討不著好,便在京觀動了些手腳。
他悄悄布了陣。
京觀最多的就是砂石,陣石混雜其中極難發現,更何況他的陣並非強陣,微不可查,卻能在日積月累中對京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世間有一句話叫當局者迷。
那散修就是當局者。
***
此後,一切都順利得如他所想。
他如願以償地弄到了數以萬計的亡魂,神不知鬼不絕地連同高塔一並納為封家密地,將那雙兒女的棺木端放在其中。
最初,這雙兒女就是因他遭受報應,因他而亡。依照原本的打算,他隻要將自己的命抵了就好。
可臨到關頭,他卻改了想法。
封家上下那麽多人,他身為家主,倘若當真沒了命,定會引起大亂,得不償失。
他同自己說了許多理由,最終還是將亡魂連同棺木一塊兒封上了。
他決定找一個能替代自己的人。他挑了很久,挑中了一個命格同自己極為相似的孩子,收為養子。
他將那個男孩兒領進封家大門時心想:這孩子左右快要死了,倘若不是碰到了我,一定活不了幾日。我好好養他,他還我恩情,天經地義。
他原本隻打算養這麽一個孩子,拿來以命換命。
然而某一天,他在一處荒野碰到了封殊蘭……
這一次,他已經用不著這個小姑娘了。他甚至都已經走開了,沒過片刻卻還是繞了回來。
他依然伸手探了對方的靈,發現她上一世有了些許變化——她沒有在喜喪神廟徘徊不走,而是早早進了輪回,於是被他碰到的時機也早了好些年。
他猶豫很久,還是將這小姑娘帶了回去。依然收作了養女,依然取名:封殊蘭。
他還是同這養女不大親近,甚至見麵也很少。他自己都弄不明白,為何要多養這麽一個沒有用處的孩子。
他差點以為自己還保有幾分微末的、純粹的善。
有一回他閉門冥思時問過自己這個問題,當時他想了很久,回答自己說:因為有這孩子在,我就還算半個好人。
***
我算半個好人。
他後來常對自己說這句話,好像說得多了,就是真的。
直到此時今日,直到被養子封徽銘以命招釘穿,直到受到天宿的詰問,靈魄震蕩的那一刻,他才幡然醒悟……
當他總對自己說那句話的時候,那半個好人便也不存在了。
意識彌散的那一刹那,他忽然想起這一生見過的很多人。他以為會有那雙為之豁命的兒女,誰知沒有……
他想起的居然是滿眼通紅說著“我痛快了”的封徽銘,是從不叫他“父親”隻叫“師父”的封殊蘭,是第一次路過京觀時看見的無邊墳塚,還有那個散修身死時靈魄碎得都探尋不到。
他不知這算不算是另一種報應,叫他至死想起的都是這些。
***
烏行雪看著詰問而出的畫麵一幕又一幕閃過,在看到那些巨大墳塚時,他又不可避免地想起自己斬過的那些線……
他仿佛還能嗅到京觀始終不散的冷霧,還能看見散修提著燈在漫漫長夜裏停停走走,還能聽到那些小弟子輕低的說話聲,以及墳塚之下如風一般的亡人之音。
他僵立片刻,突然深深皺起眉。
他接了天詔,常常是回過去的某個時間節點上斬線。他斬京觀那些線時,所回的時間更早一些,那時候神木還未被封禁,天上還沒有仙都,天宿還沒被點召成仙……
那蕭複暄呢?
烏行雪一把抓住身邊之人的手,他攥緊手指看向對方的眼睛,嗓音輕得有些啞:“蕭複暄,你說你在京觀見過我……你是誰?”
你是其中的誰?
***
當初少年將軍庇護神木而死,在那道天劫之下,靈魄被劈出了碎片,其實沒能完完整整入輪回。
他鮮血流過的地方遍生白玉精,他三世的屍骨皆埋於京觀,而他那些神木都難以辨認的靈魄碎片則輾轉流落在不同的陌生軀殼裏。
那些承載了碎靈的軀殼又因為冥冥之中的牽連,最終相會於京觀。
但這些前塵緣由蕭複暄自己並不知曉。
他隻知道,他的這一生起始於無數碎靈,他在不同的軀殼裏看著並不完整的悲喜。無根無源,也無處歸依。
那位提燈夜巡的散修是他,那幾個被收留的命格極煞的弟子是他,那些巨大墳塚間靜佇的亡人也是他。
他在京觀終年不散的冷霧裏留駐了很多很多年,直到戴著麵具的靈王破霧而來……
無數次生死,無數條亂線。
他每一次都記得,也每一次都看著。到最後,單憑背影都能將那人認出來。
可對方如今問一句“你是其中的誰”,他依然不知該如何作答。
蕭複暄垂眸看著烏行雪,良久之抬手摸了一下他的唇角。
我是誰……
我是那其中的很多人。
你無數次走進京觀那片霧裏。
殺過我,救過我,凝望過我,又錯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