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正文第七十八章
在車上,榮烺問她哥,“這一整天,都在戶部幹什麽了?就趙尚書那眼睛長頭頂的樣兒,哥,你跟他有那麽多話要聊麽。”
“趙尚書為人很和氣,事無巨細,講的也很細致。”榮綿糾正妹妹的話。
榮烺翻個白眼:看來那老倌兒是針對性的對她個人不和氣。
榮綿笑,“你就別生氣了,趙尚書為人有些古板,等他想明白,他就會明白失禮於你是不對的。”
“你看他像是會想明白的樣兒麽?”榮烺對趙尚書的輕視非常不滿,“泥古不化,說的就是那樣的人。”
榮綿知她一時難以氣消,便岔開話題,“你怎麽到工部去了?”
“我給史師傅想了個好主意。”說著,榮烺就把怎麽幫史師傅弄銀子的事跟她哥講了。
榮綿眉尖輕蹙,“修城牆是朝廷的事,僧道非朝廷衙門,管他們要銀子,這好麽?豈不顯著朝廷跟他們借似的。趙尚書說,年下銀子稍緊,且冬天也不適於修築城牆,故而明年再論此事。朝廷還未艱難至此,何必跟僧道開口。”
“我看史師傅挺急的,史師傅的意思,是想先把料備起來。”
榮綿不大讚同此事,“回去跟父皇、祖母商議後,你再辦這事不遲。”
榮烺試著說服兄長,“哥,你別覺著好像沒麵子似的。這也沒啥,我看和尚道士有錢的很。”
榮綿好笑,“世上有錢的多了,朝廷按理征稅,修城牆是朝廷的責任,不能找大戶要錢,這成什麽了?時久豈不讓這些大戶小瞧。”
榮烺道,“他敢小瞧咱們?哥,手中握刀,難道怕手中握錢的?”
榮綿大驚,“這叫什麽話?”
傍晚光線有些暗淡,林司儀點起壁燈,燈光映著榮綿稚嫩且嚴肅的麵孔,榮綿問榮烺,“難道前朝末帝手中無兵,不照樣失了天下?”
“他為何失天下?因為各地反王揭竿而起。咱家為何得天下?因為太、祖爺打敗了其他反王,打進帝都城。”榮烺說。
榮綿正色反問,“難道不是因太、祖仁義用兵,不橫征暴斂,愛惜百姓,愛惜天下?”
榮烺說,“打仗沒有仁與不仁之說,當年太、祖爺征戰,收編戰敗之兵,這些敗兵敗將,難道在前朝手裏就是不仁義的,在太、祖爺手中便是仁義的?這隻是因為他們敗了,想活命,就得投降。”
榮烺眼珠微動,可見是在思考,繼續說,“仁義治天下,這是應該的。咱們也仁義啊,而且,僧道不納捐不納稅,他們得省多少銀子啊,這也太便宜他們了。”
榮綿奇怪,“僧道不納捐稅麽?”
“是啊。”
“你從哪兒知道的?”
“齊師傅給我史書的時講到的。”榮烺稍稍告訴兄長,“聽說,太、祖爺當年,就得到過僧道的銀糧資助。”
“我也讀史書,怎麽沒看到過?”榮綿不信妹妹的涉獵比他還廣。
榮烺說,“太、祖皇帝開國列傳中不就有麽。太、祖兵至,各地士紳僧道紛紛響應。”
“是有這句,”榮綿也熟讀開國史,“這句怎麽了?”
榮烺說,“為什麽是士紳僧道紛紛響應,他們是怎麽響應的?”
榮綿心中浮起一直答案,試探的說,“捐錢捐糧?”
榮烺點頭,“要不,怎麽能在史書上寫這一筆呢。”
這同樣是學的開國史……
榮綿問妹妹,“那你怎麽知道僧道不納捐稅的?”
“我也問齊師傅,怎麽和尚道士這麽有錢。齊師傅就跟我說了,他們平時會收到很多香火錢,而且,僧道不納稅不納捐。”榮烺說,“原本我想著,香火錢也有限,說不定是人家辛苦攢下來的。那回出宮,我才知道,寺廟好會做生意,而且,他們不隻收香火錢,自己寺裏會做素齋生意、燈籠生意、各種祈福生意,外頭還有許多店鋪。這些賺銀子的營生,肯定也是不納稅的。”
榮綿心裏立刻就平和了,“要是這樣,他們出些銀子也不為過。”
“就是!”見兄長終於認同自己的看法,榮烺高興起來。
榮綿說,“齊師傅講課不錯,講的明白。”
“當然了。”因為倆人有共同的史師傅,榮烺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兄長聽,“像史師傅學識也很淵博,但史師傅有些拘泥,說話總是聖人如何如何。你想,聖人可有幾個。講的就不如齊師傅平實。”
兄妹倆聊著天回到宮裏。
鄭太後、榮晟帝見兄妹倆臉上都帶著笑意,便知出宮挺順遂。待問起來,方知小有波折。尤其榮烺學趙尚書那看不起人的勁兒,學的惟妙惟肖,“就這麽哭喪著臉站我身邊,我一眼就看出他這是不歡迎我。我就故意到他衙門裏轉了轉,還戳破了趙尚書的小心眼兒,我這才走的!”
榮晟帝攬著閨女的小小身子,大笑,“等明兒見了趙尚書,我得說他兩句。公主不過去看看,瞧他那小氣勁兒。”
“不隻是小氣,這就是沒見識!”
等榮烺把自己想的好主意跟祖母、父親分享後,榮綿看父親、祖母也都沒有反對,榮晟帝與母親交換個眼神,與榮烺道,“城牆塌一角,的確不好看。不過,這是朝廷的事,倘他們願意捐獻銀錢,自然是他們的善心。倘他們不願,也不必勉強。隻有一樣最要緊,這是朝廷修城牆。”
榮烺點頭,“明白。”就是說,叫僧道出錢,但修城牆必得以朝廷名義來辦!
榮綿心說,看來父親祖母也都對僧道有些意見的。
榮綿還有一件心事,那就是,要不要換個講史的師傅。鍾學士講史,遠不及齊尚書明白。但鍾學士教自己數年,榮綿又擔心此舉傷了鍾學士顏麵。
正文第七十八章
在車上,榮烺問她哥,“這一整天,都在戶部幹什麽了?就趙尚書那眼睛長頭頂的樣兒,哥,你跟他有那麽多話要聊麽。”
“趙尚書為人很和氣,事無巨細,講的也很細致。”榮綿糾正妹妹的話。
榮烺翻個白眼:看來那老倌兒是針對性的對她個人不和氣。
榮綿笑,“你就別生氣了,趙尚書為人有些古板,等他想明白,他就會明白失禮於你是不對的。”
“你看他像是會想明白的樣兒麽?”榮烺對趙尚書的輕視非常不滿,“泥古不化,說的就是那樣的人。”
榮綿知她一時難以氣消,便岔開話題,“你怎麽到工部去了?”
“我給史師傅想了個好主意。”說著,榮烺就把怎麽幫史師傅弄銀子的事跟她哥講了。
榮綿眉尖輕蹙,“修城牆是朝廷的事,僧道非朝廷衙門,管他們要銀子,這好麽?豈不顯著朝廷跟他們借似的。趙尚書說,年下銀子稍緊,且冬天也不適於修築城牆,故而明年再論此事。朝廷還未艱難至此,何必跟僧道開口。”
“我看史師傅挺急的,史師傅的意思,是想先把料備起來。”
榮綿不大讚同此事,“回去跟父皇、祖母商議後,你再辦這事不遲。”
榮烺試著說服兄長,“哥,你別覺著好像沒麵子似的。這也沒啥,我看和尚道士有錢的很。”
榮綿好笑,“世上有錢的多了,朝廷按理征稅,修城牆是朝廷的責任,不能找大戶要錢,這成什麽了?時久豈不讓這些大戶小瞧。”
榮烺道,“他敢小瞧咱們?哥,手中握刀,難道怕手中握錢的?”
榮綿大驚,“這叫什麽話?”
傍晚光線有些暗淡,林司儀點起壁燈,燈光映著榮綿稚嫩且嚴肅的麵孔,榮綿問榮烺,“難道前朝末帝手中無兵,不照樣失了天下?”
“他為何失天下?因為各地反王揭竿而起。咱家為何得天下?因為太、祖爺打敗了其他反王,打進帝都城。”榮烺說。
榮綿正色反問,“難道不是因太、祖仁義用兵,不橫征暴斂,愛惜百姓,愛惜天下?”
榮烺說,“打仗沒有仁與不仁之說,當年太、祖爺征戰,收編戰敗之兵,這些敗兵敗將,難道在前朝手裏就是不仁義的,在太、祖爺手中便是仁義的?這隻是因為他們敗了,想活命,就得投降。”
榮烺眼珠微動,可見是在思考,繼續說,“仁義治天下,這是應該的。咱們也仁義啊,而且,僧道不納捐不納稅,他們得省多少銀子啊,這也太便宜他們了。”
榮綿奇怪,“僧道不納捐稅麽?”
“是啊。”
“你從哪兒知道的?”
“齊師傅給我史書的時講到的。”榮烺稍稍告訴兄長,“聽說,太、祖爺當年,就得到過僧道的銀糧資助。”
“我也讀史書,怎麽沒看到過?”榮綿不信妹妹的涉獵比他還廣。
榮烺說,“太、祖皇帝開國列傳中不就有麽。太、祖兵至,各地士紳僧道紛紛響應。”
“是有這句,”榮綿也熟讀開國史,“這句怎麽了?”
榮烺說,“為什麽是士紳僧道紛紛響應,他們是怎麽響應的?”
榮綿心中浮起一直答案,試探的說,“捐錢捐糧?”
榮烺點頭,“要不,怎麽能在史書上寫這一筆呢。”
這同樣是學的開國史……
榮綿問妹妹,“那你怎麽知道僧道不納捐稅的?”
“我也問齊師傅,怎麽和尚道士這麽有錢。齊師傅就跟我說了,他們平時會收到很多香火錢,而且,僧道不納稅不納捐。”榮烺說,“原本我想著,香火錢也有限,說不定是人家辛苦攢下來的。那回出宮,我才知道,寺廟好會做生意,而且,他們不隻收香火錢,自己寺裏會做素齋生意、燈籠生意、各種祈福生意,外頭還有許多店鋪。這些賺銀子的營生,肯定也是不納稅的。”
榮綿心裏立刻就平和了,“要是這樣,他們出些銀子也不為過。”
“就是!”見兄長終於認同自己的看法,榮烺高興起來。
榮綿說,“齊師傅講課不錯,講的明白。”
“當然了。”因為倆人有共同的史師傅,榮烺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兄長聽,“像史師傅學識也很淵博,但史師傅有些拘泥,說話總是聖人如何如何。你想,聖人可有幾個。講的就不如齊師傅平實。”
兄妹倆聊著天回到宮裏。
鄭太後、榮晟帝見兄妹倆臉上都帶著笑意,便知出宮挺順遂。待問起來,方知小有波折。尤其榮烺學趙尚書那看不起人的勁兒,學的惟妙惟肖,“就這麽哭喪著臉站我身邊,我一眼就看出他這是不歡迎我。我就故意到他衙門裏轉了轉,還戳破了趙尚書的小心眼兒,我這才走的!”
榮晟帝攬著閨女的小小身子,大笑,“等明兒見了趙尚書,我得說他兩句。公主不過去看看,瞧他那小氣勁兒。”
“不隻是小氣,這就是沒見識!”
等榮烺把自己想的好主意跟祖母、父親分享後,榮綿看父親、祖母也都沒有反對,榮晟帝與母親交換個眼神,與榮烺道,“城牆塌一角,的確不好看。不過,這是朝廷的事,倘他們願意捐獻銀錢,自然是他們的善心。倘他們不願,也不必勉強。隻有一樣最要緊,這是朝廷修城牆。”
榮烺點頭,“明白。”就是說,叫僧道出錢,但修城牆必得以朝廷名義來辦!
榮綿心說,看來父親祖母也都對僧道有些意見的。
榮綿還有一件心事,那就是,要不要換個講史的師傅。鍾學士講史,遠不及齊尚書明白。但鍾學士教自己數年,榮綿又擔心此舉傷了鍾學士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