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對漢梁孝王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在這個三國時代就被盜過的墓群中,仍發掘出了金縷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貴文物2萬餘件,許多文物價值連城。可以想象,這個巨大的寶藏,對當時缺衣少食的曹操軍隊來說,是一個多麽大的誘惑。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


    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公元218年,他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麵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


    要知道,當時曹操雖未稱帝,但權力與地位不亞於帝王,為什麽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體力行呢?推想原因有二:其一,他一生主張節儉。據說,他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他的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下詔“自縊”。宮廷中的帷帳屏風,破舊之後縫補一下再用,不可換新的。其二,為了防止盜墓。大概是因為自己早年曾幹過盜墓的勾當,也曾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後屍骨縱橫,什物狼藉的場麵,他不願重蹈覆轍,所以一再要求“薄葬”。這個說法比較可信,他的兒子曹丕就曾分析過諸侯墓被盜的原因:“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郭太後也說:“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皆由厚葬也。”


    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采取了“疑塚”的措施。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


    從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這72座疑塚,哪座是真的呢?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但誰也沒發掘出真正的曹操墓。麵對“曹墓不知何處去”的感歎,人們對曹操的奸詐多疑有了更深的認識。但是從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節儉,帶頭“薄葬”,是有積極意義的。在那戰亂頻仍、社會動蕩的時代,身居高位的他,用隱秘的辦法處理後事,也是迫不得已。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也使盜墓者無從下手,這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一千多年過去了,曹操的真正陵寢仍未現蹤跡,也許永遠是個謎中之謎。之後,有盜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風水方法盜墓,皆稱為“摸金校尉”。


    其次就是摸金校尉的倒鬥手法了,摸金校尉要擅長找墓,掘開墓時,在墓室內要點上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始摸金。如果公雞啼蠟燭熄滅了,財物必須放回原處,恭敬磕三個響頭,空手回去。雞鳴燈滅不摸金。墓室隻準進一次,方不可再進。如果遇到同行,互相扶持,但由先來者先選取明(冥)器。


    第二類則是倒鬥中的另類人物吧,他們就是搬山道人。


    這搬山道人是古老的西域部落後代,因受某種詛咒年齡一般不超過60歲。專指那些以盜墓為業,擅長生克製化之術,行蹤隱秘難尋,許多年來很少與外人相通,但他們所做隻為求取“丹珠”不為財物的人。


    搬山道人的來曆更是神秘到了極點,說出來更像是一個傳說。


    塔克拉瑪幹沙漠深處的“紮格拉瑪山”,黑色的山嶺本下,埋藏著無數的秘密,也許真的和山脈的名字一樣,紮格拉瑪在古維語中是“神秘”之意,也有人解釋作“神山”,總之生活在紮格拉瑪周圍的凡人,很難洞查到其中的奧秘。


    在遠古的時代,那個曾經誕生過被尊稱為“聖者”的無名部落,姑且稱之為“紮格拉瑪部落”,部落中的族人從遙遠的歐洲大陸遷徙而來,在紮格拉瑪山與世無爭的生活了不知多少年,直到人們無意中在山腹裏,發現了深不見底的“鬼洞”,族中的巫師告訴眾人,在古老的東方,有一隻金色的玉石巨眼,可以看清鬼洞的真相,於是他們就模仿著造了一隻同樣的玉石眼睛,用來祭拜“鬼洞”,從那一刻起惡運便降臨到這個部族之中。


    在那以後紮格拉瑪部落,便被真主拋棄,災禍不斷,族中作為領袖的聖者認為,這必是和“鬼洞”有關,災禍的大門一旦開啟,再想關上可就難了,為了躲避這些可怕的災禍,不得不放棄生活了多年的家園,向著遙遠的東方遷移,逐漸融入了中原的文明之中。


    所謂的“災禍”是什麽呢?以現在的觀點來看,似乎可以說是一種病毒,一種通過眼睛感染上的病毒,凡是親眼見過鬼洞的人,過一段時間之後,身體上就會出現一種眼球形狀的紅色瘢塊,終生無法消除。


    生出這種紅瘢的人,在四十歲之後,身體血液中的鐵元素,濃度會逐漸減少,人的血流之所以是紅色的,就是因為血液中含有鐵,如果血液中的鐵慢慢消失。血液就會濃漸粘綢,供應在腦的氧氣也會降低,呼吸會越來越困難,最後死亡之時,血液已經變成了黃色。


    這一痛苦的過程將會持續十年。他們的子孫後代,雖然身上不再生有紅瘢,卻依舊會患上鐵缺乏症,最後和他們的祖先一樣,在極端的痛苦呈煞費苦心去由於他們並不是像後來的精絕國人,隻有少數神職人員見過鬼洞,而是部族中的大部分人都親眼看到過鬼洞,所以他們隻好背井離鄉。


    遷移到中原地區之後。他們經過幾代人的觀察,發現了一個規律,離鬼洞的距離越遠,發病的時間就越晚,但是不管怎樣,這種症狀都始終存在,一代人接一代人,臨死之時都苦不堪言,任何語言都不足以形容血液變成黃色凝固狀的痛苦。


    為了找到破解這種痛苦的辦法,部族中的每一個人都想盡了辦法。多少年之後到了宋朝,終於找到一條重要線索,在黃河下遊的淤泥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青銅鼎,該鼎為商代中期產物。


    此鼎深腹凹底,下有四足,威武凝重,並鑄有精美的蟬紋,鼎是古代一種重要的禮器,尤其是在青銅時代,青銅礦都控製在政府手中,對青銅的冶煉工藝水平,標誌著一個國家的強大程序,帝王鑄鼎用來祭天地祖先,並在鼎上鑄造銘文,向天地匯報一些重要事物,另外用來賞賜諸侯貴族功臣的物品,也經常以青銅為代表,領受恩賞的人,為了記錄這重大的榮耀,回去後會命人以領受的青銅為原料,築造器物來紀念這些當時的重大事件。


    紮格拉瑪部族的後人們,發現的就是這樣一件記錄著重大事件的青銅鼎,當年商代第三十二代君主武丁,曾經得到一隻染滿黃金浸的玉石眼球,據說這隻玉石眼球是由一座崩塌的山峰中找到,同時發現的還有一件赤袍。


    商王武丁認為這隻古玉眼是黃帝仙化之後留下的,無比珍貴,將其命名為“雮塵珠”,於是命人鑄鼎紀念,青銅鼎上的銘文記錄僅限於此,再也沒有任保多餘的信息。(雮塵珠、避塵珠、赤丹,是自古多次出現在史書中的中國三大神珠,其中雮塵珠是類似玉的神秘材料製成,相傳為黃帝祭天所得,傳說後來被用來為漢武帝陪葬,後茂陵被農民破壞,至今下落不明;避塵珠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發現的放射性物質,該珠在中國陝西被發現,發現時由於發生了惡性哄搶事件,就此失蹤。赤丹則最具傳奇性,傳說該丹出自三神山,有脫胎換骨之神效,始終為宮遷秘藏,失落於北宋末年。)


    紮格拉瑪部落的後人,有不少擅長占眩,他們通過占眩,認為這隻染滿黃金浸的古玉眼球,就是天神之眼,隻有用這隻古玉眼球來祭祀鬼洞,才能抵消以前族中巫師製造那枚玉眼窺探鬼洞秘宓惹出的災禍,這枚曾經被武丁擁有過的古玉,在戰亂中幾經易手,現在極有可能已經被埋在某個王室貴族的古墓地宮中,成為了陪葬品,但是占眩的範圍有限,無法知道確切的位置。


    此時的紮格拉瑪部落,已經由遷徙至內地時的五千人,銳減為千餘人,他們早已被漢文明同化,連姓氏也隨漢化,為了擺脫惡疾的枷鎖,他們不得不分散到各地,在古墓中尋找“雮塵珠”,這些人成為了當時四大盜墓體係的一個分支。


    自古職業盜墓者,按行事手段不同,分為四個派係,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紮格拉瑪部族的後裔,多半學的是“搬山分甲術”,平時用道士的身份偽裝,以“搬山道人”自居。


    搬山道人的前身與茅山略有淵源,但是因為理念的原因,他們之間也是互相排斥。因為創派的時間比較晚的緣故,繼承風水法術並不多,對傳統行規徹底無視,被其他門派所排斥,所以極少表露真實身份,以道士的身份周遊國內各地,沒有太強烈的善惡與民族觀念。


    機關陣法是其所長,破解墳墓中各類機關很是拿手。風水上隻是粗通門道,但與其他三派相差較遠。搬山道人行事多獨來獨往,從不與他人合作。傳統武功比摸金強一些,但對付僵屍多用提前設置的陣法,以及自製的各種小型手工武器。他們大都扮成道士活動,正由於他們這種裝束,給他們增加了不少神秘感,好多人以為他們發掘古塚的“搬山分甲術”,是一種類似茅山道術的法術。“搬山道人”與“摸金校尉”有很大的不同,從稱謂上便可以看出來,“搬山”采取的是喇叭式盜墓,是一種主要利用外力破壞的手段,而“摸金”則更注重技術環節。


    搬山道人掘丘,不為求財,雖通機關,但一貫以破壞為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為人身安全及銷贓渠道計,亦有自然形成而流傳下來的種種套路。細節暫時不詳。


    最後就是卸嶺力士了。


    卸嶺派據說創始人是一個土匪頭子,得仙人傳授“令人力大之法”,因此這土匪頭子力撼山嶽無人能敵,後來他幹起盜墓的勾當,並且將這法門傳授於自己的得意弟子,其門人自稱卸嶺力士。慢慢的卸嶺派的人丁就開始興旺起來


    在盜墓的手段來看,卸嶺力士算是比不過摸金校尉的,但也有他的獨到之處。


    發丘,摸金,搬山,卸嶺,其術不外乎“望,聞,問,切”四訣,四字分八法,各有上下兩道,如“望”字之上法,乃為上觀天星,下審地脈;下法觀泥痕,辨草色,其間高下,雖是相去甚遠,卻皆有道,非是尋常藝業可比。故常言道“七十二行,盜墓是王”。


    摸金校尉卸嶺派盜墓離不開他們靈敏的鼻子,他們用鐵釺打入地下抽出來之後在辨別土壤的氣味,根據土壤中氣味種類的不同再做判斷,另外在打鐵釺的時候手感的不同以及土壤顏色的差異都是他們考慮的事項,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依靠鼻子,所以他們為了保持自己鼻子的靈敏度,忌煙酒辛辣之物。


    與摸金一派的手法接近,技術上稍微遜色,但比較注重眾人合作。古代經常以當鋪的朝奉,古董商等身份為掩飾。不輕易出手,偶爾行動多針對某些大型陵墓,是四派中唯一不忌諱與官方合作的一家。清代因為外族迫害,流亡海外,多活動於東南亞及美洲一帶,曾經在諸多大型古代陵墓發掘隊中發現過他們的身影。國內餘支多以考古學者的身份混跡於政府部門。


    卸嶺派應該是盜墓門派中最富爭議,因為卸嶺派門人的多麵性,使得很多人對他們是又愛又恨。一方麵卸嶺派門人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卸嶺力士在綠林好漢與盜墓賊是遊走自如,誰也弄不清到底打家劫舍還是盜墓是他們的主業。他們有墓的時候盜墓,沒有墓葬可盜的時候首領一聲令下大家就幹起攔路搶劫的營生,因為人多力量大,所以他們無論是盜墓還是做土匪都具有極大的破壞性。


    卸嶺一派行規甚多,如下一一列舉:


    卸嶺派這一派主要用鼻子聞,為了保持鼻子的靈敏程度,都忌煙酒辛辣之物。用鐵釺打入地下,拔出來之後拿鼻子聞,鐵釺從地下泥土中帶上來的各種氣味,還有憑打土時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頭,磚石,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


    真正的大行家對洛陽鏟那些東西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地下土壤如果不夠幹燥,效果就大打折扣,特別是在江南那些富庶之地,降雨量大,好多古墓都被地下水淹沒,地下的土層被衝得一塌糊塗。


    卸嶺派長期被蒙人追殺,門人多朝不保夕,為圖自保,千百年來前輩的規矩多有變動。並演變出種種新的行規,比如從不對漢人甚至華人的陵墓出手等等。具體細節暫時不詳。


    最後談一談卸嶺力士的發展曆史,倒也算是一段傳奇。


    卸嶺力士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在元蒙時期他們敵視元蒙政權,因此受到報複迫害,可以說他們在當時隻要泄露身份就有可能被捉拿殺害。因此卸嶺力士之後都會極力掩蓋自己的身份,就連最親近的人也不告知。


    在元蒙時期他們曾試圖盜掘成吉思汗陵,並且破壞其風水從而恢複漢人山河。因此元蒙政權對其的打擊也是不遺餘力,甚至組織了殺手專門對卸嶺門人進行刺殺。也許是因為元蒙時期被逼得太厲害,所以卸嶺力士都逐漸淡出中原。


    可以說卸嶺派是最為複雜的一個盜墓門派了。


    以上便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三大門派了,接下來,普及普及倒鬥中得黑話以及工具了。


    倒鬥:即盜墓。


    粽子:僵屍。


    蜘蛛:坐地銷贓的文物販子


    明器:即“冥器”


    黑血毛:活屍或者僵屍


    糯米:辟邪,可解屍毒


    黑驢蹄子:對付粽子專用


    摸金校尉的暗語::大粽子是一句在盜墓者中流傳的暗語,切口,粽子是指墓裏的屍體保存的比較完好,沒有腐爛,摸到大粽子就是說碰上麻煩了。指僵屍、惡鬼之類不幹淨的東西。


    蠟燭:放於東南角,摸金校尉的規矩


    摸金符:摸金專用的護身符,也是摸金校尉的標誌


    工兵鏟:挖土,也可作武器,功能多多,必備


    狼眼手電:戰術手電,超亮,照射距離50-100米,近距離照射人眼,可使之暴盲三分鍾左右


    頭燈:近距離照射,省電(注:狼眼手電持續工作時間較短,一般隻有2-3小時)


    傘兵.刀:割繩子,防身等(個人認為m9叢林.刀更酷==!)


    金剛傘:摸金校尉傳統裝備,純鋼打造,可用來抵禦暗器、弓箭、飛刀等


    防毒麵具:重要工具,生命誠可貴…


    膠皮手套:摸金校尉規矩,屍體是不能用手直接觸碰的


    醋:對付夯土層的專用東東


    探陰爪:下去容易上來難,很多時候都要借助於這個工具


    墨鬥:對付粽子專用.


    捆屍索:作用同軟屍香


    軟屍香:屍體一般都很僵硬,有時身穿值錢的衣服(比如金縷玉衣),就不容易扒下來,就


    紅奩妙心丸:摸金校尉的獨門秘藥,可以減緩血液流動速度,防止屍氣入侵


    照明彈:倒大鬥時用得上,可以在短時間大範圍照明


    熒光棒:可以將其大量扔到地上,以看清狀況(照明彈數量有限,這個作為補充)


    以上便是倒鬥中基本的黑話以及工具,其他比較偏僻的日後會慢慢普及,希望對大家了解倒鬥有所幫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生陰陽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生黎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生黎九並收藏永生陰陽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