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聽到李慎的話,其中有一些意思。
好像是會有人要染指青海道要邑。
青海道可是紀王府這些年來做的最大的項目,所花的錢財比產業園都要多一倍。
雖然紀王府沒有指望青海要邑會跟產業園一樣日進鬥金,但至少也要賺回本錢。
要不然紀王府上千萬的投入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別人。
“你說的沒錯,本王確實有這個擔憂,本王不可能一直在這裏。
這次陛下回京,我估計就會把本王一起帶走。
到時候本王會吉利推舉李智明作為都護府的大都護,李智明是宗室成員,又跟隨陛下東征西討,
陛下對李智明應該會很信任,成功的機會很大。
不過他雖為大都護府,但青海要邑的政務都是下麵人在管理。
這裏有很多世家士族的人,本王在此的時候,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本王就怕我走了之後,他們想辦法架空李智明。
到時候修改了本王製定的規矩,插手外城的交易之事。
還有就是關卡處。
吐蕃走私多半都是世家士族提供的。
若是被他們掌控了都護府,那對他們走私更加便利。”
李慎把自己心中的擔憂說給眾人聽,無論自己猜測的對不對,但未雨綢繆。
很多事情都要提前防範。
財帛動人心,更何況是這麽大的要塞。
李慎最怕的就是世家士族們最後把要塞賣給吐蕃人。
“王爺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不過這件事陛下在讓王爺回去之時也應該想到。
所以李智明擔任大都護一事?
畢竟這裏是朝廷的地方。
紀王殿下在這裏,可以與其強硬,無論是因為紀王府出錢建造,還是因為紀王殿下你的身份,
各方勢力都會十分的忌憚。
可若是換成李智明擔任大都護,恐怕就沒有那麽簡單。
若是臣猜測不錯,他們一定會一點一點的試探,滲透,最終達成自己的目的。
因為他們以前就用過這個辦法。”
王玄策聽到李慎的話也有些擔憂,世家無孔不入,隻要已有機會他們就猶如春筍一般冒出來。
青海要邑隱藏著莫大的財富,換做是誰都會動心。
“這個智能見招拆招,所以劉蘇,你的擔子是最終的,無論發生什麽事情,都要給本王拖住。
出了事情,你要第一時間派人通知本王,然後找李智明解決。
如果李智明解決不了,,那就拖著,等待本王的命令。
你聽明白了麽?”
李慎看著劉蘇很認真的問道。
“王爺放心,小人一定會完成王爺交代下來的命令,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絕不會讓青海要邑在小人手裏出事情。”
劉蘇立刻稟報道。
“好,你放心,本王是一個獎罰分明的人,你看王洪福現在人模狗樣的,
你將來也會有機會跟他一樣。
隻要你好好辦事,本王是不會虧待你的,你去吧。”
李慎滿意的點頭,然後讓劉蘇去辦事。
“多謝紀王殿下。”
劉蘇聽到李慎的話也是喜出望外,商賈之中誰人不羨慕王洪福。
王洪福家財何止萬貫,有人估算過,王洪福的家產至少都要在百萬左右。
這是何其恐怖的事情,他隻不過是紀王府的大掌櫃而已。
不但如此,身份地位上才是眾人羨慕的地方。
王洪福本是商賈,賤籍出身,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官宦都看不起商賈。
可王洪福不一樣,人前顯貴。
長安城有頭有臉的達官貴人,王公貴胄都要給幾分薄麵。
青樓畫舫裏的文人雅士,王洪福正眼都不瞧他們一眼。
哪怕是不少文人求到他這裏,想要引薦一二,入紀王府謀個一官半職,王洪福也不會搭理他們,連禮品都不收。
劉蘇作為紀王府新培養起來的地方掌櫃,那可是聽著王洪福的傳說成長起來的。
他沒有那麽大的理想,隻想要能夠達到王洪福的一半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如今紀王說有機會媲美王洪福,怎能不讓他激動。
劉蘇高興的走了,李慎喝了一口茶水。
“玄策,存單的事情到底怎麽回事,為何王洪福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
鑄錢本王都能夠理解,他居然私設錢幣,給本王硬生生造出來一種錢幣。
這不是要推翻我李唐江山的意思麽?
李唐沒了,我這個親王還有個屁用,他王洪福的腦子長大到屁股上去了麽?”
李慎越想越生氣,剛剛他看到王玄策的樣子他就知道這裏麵另有隱情。
王玄策跟了他這麽多年,兩人之間已經有了默契,王玄策出來就是要給自己頂鍋的。
看到這裏沒有外人,王玄策一臉無奈的說道:
“王爺,難道你忘了?這個飛錢是王爺你親自設計的,當初王掌櫃就提出過這個問題。
當時王爺說你要的就是這個目的,潛移默化改變錢幣的流通。
還說銅錢和黃金太重了,影響王爺你花錢的速度。
印刷廠印刷飛錢,也是王爺你直發的信函,根本就沒有審核這一步驟。”
“是麽?還有這事?”
李慎尷尬的問道,他仔細一想確實有點印象,當初自己在書房隨便畫了一個飛錢的樣式。
然後找王洪福商議。
之後好像如王玄策說的那樣,王洪福確實提出了疑問,但被自己給駁回了。
“回王爺,此事千真萬確,因為事後,王掌櫃還來找過臣,說這件事犯忌諱,讓臣勸一勸王爺。”
王玄策肯定的點點頭。
“本王怎麽就沒有想起來呢,不過確實有那麽一點印象,哎?你說本王是不是真的得了腦疾。
怎麽有些事說忘就給忘記了。
不過就算本王忘記了,你為什麽不來勸勸本王呢?
這麽大的事,你至少也要過來跟本王商議一下吧?”
李慎突然改變了思路,自己永遠都不會錯。
“回王爺,王洪福確實讓臣勸導王爺,但王爺也跟臣說了,這件事你已經深思熟慮了。
還說減少錢的重量會增加商賈的交易量。
所以臣也沒有去勸導王爺,以王爺受陛下寵愛程度,就算是東窗事發,王爺也隻不過是被陛下打幾下板子而已,
並不會有什麽大事。”
(我頭一次聽到一個詞,內耗。
這種事發生在別人身上就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
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圈裏,不停的打轉,就是走不出這個圈。
有經曆的都懂,允許你們嘲笑我。
我需要把這種情緒宣泄出去,一直到不在乎為止。
我沒有傾訴者,隻能在這裏了。
多包涵。)
好像是會有人要染指青海道要邑。
青海道可是紀王府這些年來做的最大的項目,所花的錢財比產業園都要多一倍。
雖然紀王府沒有指望青海要邑會跟產業園一樣日進鬥金,但至少也要賺回本錢。
要不然紀王府上千萬的投入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別人。
“你說的沒錯,本王確實有這個擔憂,本王不可能一直在這裏。
這次陛下回京,我估計就會把本王一起帶走。
到時候本王會吉利推舉李智明作為都護府的大都護,李智明是宗室成員,又跟隨陛下東征西討,
陛下對李智明應該會很信任,成功的機會很大。
不過他雖為大都護府,但青海要邑的政務都是下麵人在管理。
這裏有很多世家士族的人,本王在此的時候,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本王就怕我走了之後,他們想辦法架空李智明。
到時候修改了本王製定的規矩,插手外城的交易之事。
還有就是關卡處。
吐蕃走私多半都是世家士族提供的。
若是被他們掌控了都護府,那對他們走私更加便利。”
李慎把自己心中的擔憂說給眾人聽,無論自己猜測的對不對,但未雨綢繆。
很多事情都要提前防範。
財帛動人心,更何況是這麽大的要塞。
李慎最怕的就是世家士族們最後把要塞賣給吐蕃人。
“王爺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不過這件事陛下在讓王爺回去之時也應該想到。
所以李智明擔任大都護一事?
畢竟這裏是朝廷的地方。
紀王殿下在這裏,可以與其強硬,無論是因為紀王府出錢建造,還是因為紀王殿下你的身份,
各方勢力都會十分的忌憚。
可若是換成李智明擔任大都護,恐怕就沒有那麽簡單。
若是臣猜測不錯,他們一定會一點一點的試探,滲透,最終達成自己的目的。
因為他們以前就用過這個辦法。”
王玄策聽到李慎的話也有些擔憂,世家無孔不入,隻要已有機會他們就猶如春筍一般冒出來。
青海要邑隱藏著莫大的財富,換做是誰都會動心。
“這個智能見招拆招,所以劉蘇,你的擔子是最終的,無論發生什麽事情,都要給本王拖住。
出了事情,你要第一時間派人通知本王,然後找李智明解決。
如果李智明解決不了,,那就拖著,等待本王的命令。
你聽明白了麽?”
李慎看著劉蘇很認真的問道。
“王爺放心,小人一定會完成王爺交代下來的命令,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絕不會讓青海要邑在小人手裏出事情。”
劉蘇立刻稟報道。
“好,你放心,本王是一個獎罰分明的人,你看王洪福現在人模狗樣的,
你將來也會有機會跟他一樣。
隻要你好好辦事,本王是不會虧待你的,你去吧。”
李慎滿意的點頭,然後讓劉蘇去辦事。
“多謝紀王殿下。”
劉蘇聽到李慎的話也是喜出望外,商賈之中誰人不羨慕王洪福。
王洪福家財何止萬貫,有人估算過,王洪福的家產至少都要在百萬左右。
這是何其恐怖的事情,他隻不過是紀王府的大掌櫃而已。
不但如此,身份地位上才是眾人羨慕的地方。
王洪福本是商賈,賤籍出身,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官宦都看不起商賈。
可王洪福不一樣,人前顯貴。
長安城有頭有臉的達官貴人,王公貴胄都要給幾分薄麵。
青樓畫舫裏的文人雅士,王洪福正眼都不瞧他們一眼。
哪怕是不少文人求到他這裏,想要引薦一二,入紀王府謀個一官半職,王洪福也不會搭理他們,連禮品都不收。
劉蘇作為紀王府新培養起來的地方掌櫃,那可是聽著王洪福的傳說成長起來的。
他沒有那麽大的理想,隻想要能夠達到王洪福的一半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如今紀王說有機會媲美王洪福,怎能不讓他激動。
劉蘇高興的走了,李慎喝了一口茶水。
“玄策,存單的事情到底怎麽回事,為何王洪福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
鑄錢本王都能夠理解,他居然私設錢幣,給本王硬生生造出來一種錢幣。
這不是要推翻我李唐江山的意思麽?
李唐沒了,我這個親王還有個屁用,他王洪福的腦子長大到屁股上去了麽?”
李慎越想越生氣,剛剛他看到王玄策的樣子他就知道這裏麵另有隱情。
王玄策跟了他這麽多年,兩人之間已經有了默契,王玄策出來就是要給自己頂鍋的。
看到這裏沒有外人,王玄策一臉無奈的說道:
“王爺,難道你忘了?這個飛錢是王爺你親自設計的,當初王掌櫃就提出過這個問題。
當時王爺說你要的就是這個目的,潛移默化改變錢幣的流通。
還說銅錢和黃金太重了,影響王爺你花錢的速度。
印刷廠印刷飛錢,也是王爺你直發的信函,根本就沒有審核這一步驟。”
“是麽?還有這事?”
李慎尷尬的問道,他仔細一想確實有點印象,當初自己在書房隨便畫了一個飛錢的樣式。
然後找王洪福商議。
之後好像如王玄策說的那樣,王洪福確實提出了疑問,但被自己給駁回了。
“回王爺,此事千真萬確,因為事後,王掌櫃還來找過臣,說這件事犯忌諱,讓臣勸一勸王爺。”
王玄策肯定的點點頭。
“本王怎麽就沒有想起來呢,不過確實有那麽一點印象,哎?你說本王是不是真的得了腦疾。
怎麽有些事說忘就給忘記了。
不過就算本王忘記了,你為什麽不來勸勸本王呢?
這麽大的事,你至少也要過來跟本王商議一下吧?”
李慎突然改變了思路,自己永遠都不會錯。
“回王爺,王洪福確實讓臣勸導王爺,但王爺也跟臣說了,這件事你已經深思熟慮了。
還說減少錢的重量會增加商賈的交易量。
所以臣也沒有去勸導王爺,以王爺受陛下寵愛程度,就算是東窗事發,王爺也隻不過是被陛下打幾下板子而已,
並不會有什麽大事。”
(我頭一次聽到一個詞,內耗。
這種事發生在別人身上就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
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圈裏,不停的打轉,就是走不出這個圈。
有經曆的都懂,允許你們嘲笑我。
我需要把這種情緒宣泄出去,一直到不在乎為止。
我沒有傾訴者,隻能在這裏了。
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