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這一聲把李慎嚇的一哆嗦。抬頭看了看李世民,再看看四周。就像是剛開機的電腦一般,回憶一下自己為什麽會來到這裏。然後李慎才說道:“兒知罪。”


    他居然承認了,李世民一愣。大臣們也愣住了。誰也沒想到李慎會就這麽承認了。不是應該矢口否認的麽,不是應該百般狡辯巧舌如簧麽。畫麵不一樣啊。


    “那說說吧,你所犯何事。”李世民陰沉著臉


    李慎想了想“我昨日去常來酒樓吃飯沒給錢。前兩天去西市看中了一樣東西,他不賣給我讓我搶了。我還打了王禦史的侄兒。崔禦史的妻弟。”


    “噗”程咬金笑噴了出來。見場合不對趕忙捂住嘴。


    “紀王殿下,不要避重就輕。為了提高自己的聲譽,你欺騙天下讀書人。這事你可有什麽說的”崔仁智聽李慎說的都是紈絝的事於是說道


    李慎扭頭看著崔仁智說了句重複的台詞:“怎麽又是你。”


    “不錯,本官乃監察禦史。替陛下監察百官,有聞風奏報之責。紀王殿下昨日說賣給讀書人科舉書籍,可昨日卻都賣給了商人,讀書學子一本都沒買到。


    你如此欺騙讀書人是對我等讀書人的羞辱麽。還是你看不起讀書人。”崔仁智步步緊逼


    “都被商人買走了?這事我還真不知道。不過報紙上不是已經說了,先到先得。難道讀書人不認字?”李慎一副天真無邪的表情問道


    “紀王,不管如何。讀書人還是很重要的。這樣你再把昨天的書每樣印刷一萬本賣給學子吧。”李世民開口道


    “阿耶。不是吧!印刷書籍需要很大的成本。報紙每天都在賠錢。昨天售賣的被我都做成了上下兩冊,共計十八本。


    就比如春秋,現在的春秋共計三十多卷。每卷都要兩三貫錢,一本春秋就要六十幾貫。而我做成上下兩冊,每冊十貫錢一共才二十貫。


    阿耶你說我是賺是賠,這次是因為我感悟學子不易,所以才賣的如此便宜。阿耶不會認為我十貫一冊的書還賺錢吧。”李慎滿臉的委屈


    崔仁智等世家聽到後,心中大定。如果李慎用的也是跟他們一樣的雕版印刷確實不賺錢。


    甚至可能還要賠進去一些,不過李慎說的話還需要印證,可不能聽這個李慎一麵之言。


    “陛下,紀王殿下既然說了就應該做到。如若不然難以平天下讀書人之口啊。”王維取站出來說道。


    “不可能,報紙上說好了先到先得。我們要遵守規則,再說一本一萬冊,就是十八萬冊。每本十貫錢就是一百八十萬貫,我王府沒有這麽多錢。”李慎斷然拒絕


    “紀王殿下,人不能無信,既然說了就應該做到。你如此戲耍讀書人,難道不怕被天下讀書人恥笑麽?”崔仁智加入戰團


    “本王沒有不守信用。說了先道先得,反正賠錢的買賣我是不會去做的。”李慎爭得的青筋暴起。


    “殿下,不可得罪讀書人啊。要不然他們在外麵在胡言亂語對殿下的名聲也不好。不如破財免災。”這是韋挺站出來看似勸解李慎,實則落井下石。


    李慎轉頭看著韋挺,聽上去是為了他好。可實際還是在變相的說他欺騙讀書人。主要還是韋家人說話,以前的彈劾韋家都沒有參與進去,怎麽說也是韋貴妃的娘家,李慎也要叫一聲舅公。如今韋家也下場了跟李慎打擂台可見世家已經開始聯合對付李慎了。


    韋挺被李慎盯著有些心慌,他能夠在這朝廷裏有一席之地全靠韋貴妃幾次推薦,要不然哪有他如今的地位。現在他下場站在李慎的對立麵還真就有點忘恩負義的意思。


    “韋大人也覺得本王欺騙了讀書人麽?”李慎陰沉這臉說道。


    “殿下,老臣也是為了你好,武人的刀,讀書人的筆。如果讓讀書人在外麵亂寫一通,終究對王爺的聲譽不好。


    如果在牽連到了皇家那就更加不好了,殿下說是不是這道理。”韋挺一副苦口婆心的樣子。


    李慎轉過頭不在看韋挺,而是看向李世民。李世民也最後平靜的說道:“韋愛卿說的有理,不能讓你的事情牽連到我皇家的聲譽。你自己做的事自己負責。必須按照約定每冊在拿出一萬本出來。”


    “阿耶可不能啊,十八萬本啊,是要虧很多錢的,我府上也沒有那麽多錢啊”李慎哭喊著道


    “休要在說,你也不差那十幾萬貫,皇家的聲譽不容有失。”李世民不容李慎辯解


    “陛下,我看著一萬冊可能不夠平息外麵那些學子的怒火。如今長安城裏和周邊的學子都來了,書籍的事估計也是一傳十十傳百。我看不如在加一些。”崔仁智見李慎如此模樣也是加了一把火。


    聽到此言。李慎兩眼冒火的扭頭看向崔仁智。“崔大人如果願意仗義疏財的話不防你崔家也印刷一些書籍便宜賣吧。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的印刷成本幾何。”


    “紀王殿下,我崔家也沒有得罪天下讀書人。而且我們也有一大家子要養活,沒有殿下那麽富裕。”崔仁智笑嗬嗬的道。


    “下旨,紀王李慎,從明日起向大唐讀書人以昨日的價格出售九種書籍每冊三萬本。限期三個月完成不得有誤。”李世民對著下麵的人說道


    “不是吧阿耶。那得賠多少錢啊。五十四萬本書啊!不要啊!”李慎開始叫嚷起來,就差沒當眾撒潑打滾了。


    “哼,這是對你的懲罰。下去吧,貴妃也有些時日不見你了,你去看看貴妃。”李世民冷哼一聲


    李慎哭喪著臉轉過身,看著滿朝的文武大臣。然後慢慢的走出大殿。正待眾人準備說國事的時候,


    大殿外傳來了李慎的聲音:“仙佛茫茫兩未成,隻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招來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是清朝黃景仁《雜感》表達了做詩人的窮困愁憤。(此詩是作者在隔壁門店的產品外包裝上看到的。)


    眾人都細細品味著,作為國子監祭酒的孔穎達歎息了一聲道:“哎~紀王真是大才,不但表達了自己的窮困潦倒,就算是罵我們讀書人百無一用,也是那麽有意境。


    如果紀王專心致學的話,定有一番成就。這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道盡了紀王此刻的心情。”孔穎達無奈的搖了搖頭。


    “百無一用是書生”李世民也在細細品味李慎做的這首詩


    (我沒有查到貞觀有多少讀書人,隻查到唐朝全盛時期有讀書人640多萬。不過不是貞觀。但是可以根據一些記載可以推測一下。


    唐朝的學校以官辦為主,中央設國子監,下轄六學,為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這些學校主要招收貴族官僚子弟,


    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由博士與助教授課,學生稱生徒,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傳授以九經為主的儒學經典,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級招收,


    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可入國子學,有生徒三百餘人,五品以上官員子孫可進太學,有五百餘生徒,


    四門學兼收五品以下官員及庶民子孫,生徒多達千人。律學、書學、算學教授實用學問,收納八、九品官員及庶民子弟,名額限於十餘人,地方設立州學、縣學,每校有學生20-50。


    唐朝初期有360州,1557個縣。一年近幾萬生徒,州縣學每年都要補齊數量。而這裏還不算各州縣官員子女。


    唐朝文武官員總數最少也要一兩萬人,通史記載唐朝最多的時候有官員十八萬。


    所以我個人推測這個時期唐朝的讀書人最少也要二十萬人,還有很多商人的子女是不去書院讀書的,而是請的先生。


    唐律商人的子女不允考科舉,但沒說不讓讀書。做買賣不認識字他能行麽。全大唐做生意的人就應該有不少。


    據考古專家推測長安東市有商鋪七萬三千個。所以我覺得唐朝讀書沒有大家說的那麽少。唐朝科舉每年都有幾千人附和條件的。


    而百姓的識字也很高,簡單的日常還是很多百姓知道的。官府貼的告示,收稅貫的通告。你要不認識幾個字不吃虧了麽。


    識字跟讀書是兩回事。當時讀書科舉儒學典籍九經都是文言文。認識字沒人教也不知道啥意思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小閑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悟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悟途並收藏貞觀小閑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