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朱元璋!何惜一戰?!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楓蘭縣學,課堂上,縣太爺兼鄉村教師秦楓,正在娓娓道來,將華夏數千年的曆史,化作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所有的孩子們眼睛熠熠發光,仿佛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漸入佳境後,秦楓沒有把思緒過多地停留在大明。
因此,朱元璋最關注的心聲,也沒有繼續傳來更多。
但即便如此,殘陽老樹葬帝王的一幕,還是給朱元璋帶來了太大的震撼。
他靜靜地躺在教室外的躺椅上,仿佛是睡著了,但是閉起的眼睛,卻依然無法隔斷那一日的殘陽如血。
明思宗,朱由檢。
老朱記住了這個名字,他沉默了很長時間,才緩緩睜眼,目光落在教室裏的秦楓身上,卻仿佛跨越兩百七十六年的時光,遙望某個不可知的方向。
那個單薄的身影,走向歪脖老樹。
朱元璋的嘴唇微微翕動著,發出的聲音,卻隻有他自己能夠聽清。
“好孩子……”
“皇袍上帶著補丁……好!”
“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好!”
“殺妻殺女……好!”
“可是……自去冠冕,以發覆麵?”
“孩子!你糊塗啊!”
朱元璋仿佛陷入了深深的疲憊,比當年鄱陽湖三日三夜的大戰還要疲倦,在躺椅上徹底放鬆四肢,雙腳岔開,絲毫沒有帝王的形象,繼續喃喃道:“想那秦王嬴政,號稱千古一帝,卻不過二世而亡,用萬裏長城護著的大秦,隻存在了十五年!”
“強漢剛硬,雖遠必誅?兩百一十年便耗盡了國運。”
“隋朝!大運河罪在當代,流盡黃金萬古愁,以至於短短三十九年便不複存在。”
“盛唐!這個盛世,那個也盛世,到頭來,無非二百八十九年!”
“朕的大明!起於毫末,卻能為天下華夏人建立二百七十六年的國祚!”
“王朝更替,天命所定!”
“倘若那一日不起東北風,鄱陽湖上便是朕大敗虧輸,哪還有後來的大明江山?”
“大明,受命於天,也終於命數,非一人之力能夠扭轉。”
“盡心,便可以無悔!”
“孩子!你穿著補丁!殺掉妻女!臨死前最後一刻想著的,卻還是這天下百姓!”
“就憑這一句!孩子……你何必無麵目見朕?又有什麽對不起我大明?”
“糊塗!糊塗啊!”
“我大明皇帝!縱死,也必當堂堂正正!沒有覆麵不敢見人的道理!”
好孩子?
倘若秦楓這會兒能夠聽到朱元璋的心聲,也勢必會為之深深震撼。
斷送了大明江山的崇禎帝,本該讓朱元璋這個老祖宗恨之入骨,但“聽到”大明最後一幕的明太祖,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驀地!
朱元璋的身形從躺椅上坐了起來,目泛寒光。
不忘百姓,那就是好孩子!
那個叫朱由檢的孩子!你沒能力做到的事情,你爺爺來幫你做!你祖宗來幫你做!
秦楓!
朱元璋將殺機凜冽的目光,直接射向教室內的秦楓,深吸一口氣,無聲地怒吼道:
“秦楓!你隻需要告訴咱!”
“是什麽人!闖入朕的皇城!是什麽人!斷絕我大明江山!”
“我!朱元璋!何惜一戰?!”
可惜,秦楓今日講述的,並不是《明史》,所以盡管朱元璋迫切知道那個答案,終究也還是未能如願。
回到宮中,朱元璋的心中,始終沉甸甸的。
兩百七十六年!
這個噩夢般的數字,壓得這位大明的老祖宗,幾乎要喘不過氣來。
他曾經意氣風發,橫掃天下,從強大的黃金家族手中,奪回了這漢人的花花江山。
他曾經滿懷憧憬,分封藩王,將後世子孫都安排得妥妥當當。
他曾經殫精竭慮,不辭辛苦,為這個一手打造的大明朝,描繪出事無巨細的廣闊圖景。
但就是沒想到,他寄以厚望的大明江山,竟然隻持續了短短不到三百年。
唉!
空蕩無人的深宮裏,朱元璋終於發出了沉重的歎息,在空曠的大殿中久久回蕩。
天命,真的不可逆轉麽?
我!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偏要鬥上一鬥!
坐在禦書案後,朱元璋身上的頹喪,已經一掃而空。
他看著堆積如山的奏折,胸中再次燃起了高昂的鬥誌。
秦楓的心聲,遲早會吐露出那個秘密。
到那時候,不論對手是誰,大明兵鋒所到之處,必定能將其碾碎如齏粉,讓兩百七十六年後的殘陽老樹,再也無法葬送我大明帝王。
朱元璋胸中激蕩,翻開了最近呈上來的一份份奏折。
唔……
忽然,朱元璋覺得微微尷尬。
這些奏折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上書請求朝廷裁減軍隊,與民休養生息的。
大明在開國之後,已經一反常態地開啟兩次大戰,先是蕩平漠北,後又跨海遠征。
遠征日本大獲全勝之後,秦楓立下大功,找到了石見銀礦,經過精煉之後的巨量白銀,開始通過海上運輸,源源不斷地流向大明。
有了這些白銀做平準庫,早就饑渴難耐的戶部尚書楊思義,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正式開始鋪開攤役入畝。
從今年開始,大明國庫勢必開始豐盈。
這個時候裁撤軍隊,便能夠營造更好的生存環境,讓大明的老百姓遠離戰爭的痛苦和困擾,安居樂業。
兩次大戰,朱元璋也知道有窮兵黷武之嫌,因此在前不久的某次朝會中,親口說過短期內不動刀兵的事情。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一開口,文武百官自然是心領神會,很快就有這些上書請求裁撤軍隊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飛來。
可是現在……
一想到那天的殘陽如血,不知從何而來的逆賊竟然直入紫禁城,逼死了大明皇帝,朱元璋臉上泛起微微的苦笑。
倘若有朝一日,秦楓的心聲給出了那個答案。
那麽這一仗,打還是不打?
毫無疑問,若是不能為子孫後代蕩平這些隱患,朱元璋還有什麽資格來做這個老祖宗!
深吸一口氣,朱元璋手中的朱筆連連揮灑,將那些要求裁撤軍隊的奏折,統統給批了個大大的紅叉。
拒絕!
拒絕裁撤軍隊!
拒絕馬放南山!
很快,文武百官的心態全都崩了……
陛下啊!
這不是您親口說過的麽?
怎麽……這才過了幾天,風向就全都變了?
難道說!
還要打仗?
可是陛下啊……現在放眼大明周邊,哪還有半個值得動手的敵人?
他們都瑟瑟發抖呢!
果然是天威難測!
沒想到的是,朱元璋此番強勢拒絕所有關於裁撤軍隊的奏折,帶來的連鎖反應,竟然不止影響大明境內……
漸入佳境後,秦楓沒有把思緒過多地停留在大明。
因此,朱元璋最關注的心聲,也沒有繼續傳來更多。
但即便如此,殘陽老樹葬帝王的一幕,還是給朱元璋帶來了太大的震撼。
他靜靜地躺在教室外的躺椅上,仿佛是睡著了,但是閉起的眼睛,卻依然無法隔斷那一日的殘陽如血。
明思宗,朱由檢。
老朱記住了這個名字,他沉默了很長時間,才緩緩睜眼,目光落在教室裏的秦楓身上,卻仿佛跨越兩百七十六年的時光,遙望某個不可知的方向。
那個單薄的身影,走向歪脖老樹。
朱元璋的嘴唇微微翕動著,發出的聲音,卻隻有他自己能夠聽清。
“好孩子……”
“皇袍上帶著補丁……好!”
“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好!”
“殺妻殺女……好!”
“可是……自去冠冕,以發覆麵?”
“孩子!你糊塗啊!”
朱元璋仿佛陷入了深深的疲憊,比當年鄱陽湖三日三夜的大戰還要疲倦,在躺椅上徹底放鬆四肢,雙腳岔開,絲毫沒有帝王的形象,繼續喃喃道:“想那秦王嬴政,號稱千古一帝,卻不過二世而亡,用萬裏長城護著的大秦,隻存在了十五年!”
“強漢剛硬,雖遠必誅?兩百一十年便耗盡了國運。”
“隋朝!大運河罪在當代,流盡黃金萬古愁,以至於短短三十九年便不複存在。”
“盛唐!這個盛世,那個也盛世,到頭來,無非二百八十九年!”
“朕的大明!起於毫末,卻能為天下華夏人建立二百七十六年的國祚!”
“王朝更替,天命所定!”
“倘若那一日不起東北風,鄱陽湖上便是朕大敗虧輸,哪還有後來的大明江山?”
“大明,受命於天,也終於命數,非一人之力能夠扭轉。”
“盡心,便可以無悔!”
“孩子!你穿著補丁!殺掉妻女!臨死前最後一刻想著的,卻還是這天下百姓!”
“就憑這一句!孩子……你何必無麵目見朕?又有什麽對不起我大明?”
“糊塗!糊塗啊!”
“我大明皇帝!縱死,也必當堂堂正正!沒有覆麵不敢見人的道理!”
好孩子?
倘若秦楓這會兒能夠聽到朱元璋的心聲,也勢必會為之深深震撼。
斷送了大明江山的崇禎帝,本該讓朱元璋這個老祖宗恨之入骨,但“聽到”大明最後一幕的明太祖,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驀地!
朱元璋的身形從躺椅上坐了起來,目泛寒光。
不忘百姓,那就是好孩子!
那個叫朱由檢的孩子!你沒能力做到的事情,你爺爺來幫你做!你祖宗來幫你做!
秦楓!
朱元璋將殺機凜冽的目光,直接射向教室內的秦楓,深吸一口氣,無聲地怒吼道:
“秦楓!你隻需要告訴咱!”
“是什麽人!闖入朕的皇城!是什麽人!斷絕我大明江山!”
“我!朱元璋!何惜一戰?!”
可惜,秦楓今日講述的,並不是《明史》,所以盡管朱元璋迫切知道那個答案,終究也還是未能如願。
回到宮中,朱元璋的心中,始終沉甸甸的。
兩百七十六年!
這個噩夢般的數字,壓得這位大明的老祖宗,幾乎要喘不過氣來。
他曾經意氣風發,橫掃天下,從強大的黃金家族手中,奪回了這漢人的花花江山。
他曾經滿懷憧憬,分封藩王,將後世子孫都安排得妥妥當當。
他曾經殫精竭慮,不辭辛苦,為這個一手打造的大明朝,描繪出事無巨細的廣闊圖景。
但就是沒想到,他寄以厚望的大明江山,竟然隻持續了短短不到三百年。
唉!
空蕩無人的深宮裏,朱元璋終於發出了沉重的歎息,在空曠的大殿中久久回蕩。
天命,真的不可逆轉麽?
我!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偏要鬥上一鬥!
坐在禦書案後,朱元璋身上的頹喪,已經一掃而空。
他看著堆積如山的奏折,胸中再次燃起了高昂的鬥誌。
秦楓的心聲,遲早會吐露出那個秘密。
到那時候,不論對手是誰,大明兵鋒所到之處,必定能將其碾碎如齏粉,讓兩百七十六年後的殘陽老樹,再也無法葬送我大明帝王。
朱元璋胸中激蕩,翻開了最近呈上來的一份份奏折。
唔……
忽然,朱元璋覺得微微尷尬。
這些奏折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上書請求朝廷裁減軍隊,與民休養生息的。
大明在開國之後,已經一反常態地開啟兩次大戰,先是蕩平漠北,後又跨海遠征。
遠征日本大獲全勝之後,秦楓立下大功,找到了石見銀礦,經過精煉之後的巨量白銀,開始通過海上運輸,源源不斷地流向大明。
有了這些白銀做平準庫,早就饑渴難耐的戶部尚書楊思義,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正式開始鋪開攤役入畝。
從今年開始,大明國庫勢必開始豐盈。
這個時候裁撤軍隊,便能夠營造更好的生存環境,讓大明的老百姓遠離戰爭的痛苦和困擾,安居樂業。
兩次大戰,朱元璋也知道有窮兵黷武之嫌,因此在前不久的某次朝會中,親口說過短期內不動刀兵的事情。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一開口,文武百官自然是心領神會,很快就有這些上書請求裁撤軍隊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飛來。
可是現在……
一想到那天的殘陽如血,不知從何而來的逆賊竟然直入紫禁城,逼死了大明皇帝,朱元璋臉上泛起微微的苦笑。
倘若有朝一日,秦楓的心聲給出了那個答案。
那麽這一仗,打還是不打?
毫無疑問,若是不能為子孫後代蕩平這些隱患,朱元璋還有什麽資格來做這個老祖宗!
深吸一口氣,朱元璋手中的朱筆連連揮灑,將那些要求裁撤軍隊的奏折,統統給批了個大大的紅叉。
拒絕!
拒絕裁撤軍隊!
拒絕馬放南山!
很快,文武百官的心態全都崩了……
陛下啊!
這不是您親口說過的麽?
怎麽……這才過了幾天,風向就全都變了?
難道說!
還要打仗?
可是陛下啊……現在放眼大明周邊,哪還有半個值得動手的敵人?
他們都瑟瑟發抖呢!
果然是天威難測!
沒想到的是,朱元璋此番強勢拒絕所有關於裁撤軍隊的奏折,帶來的連鎖反應,竟然不止影響大明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