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沈家有女,曰仁曰嘉
和離後,渣男跪著求我回頭 作者:張芷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上午,鄭公公奉陛下之命,來沈宅傳旨了。
沈憶舒早有準備,備上了香案香爐,打開中門,迎接聖旨,在鄭公公宣讀完畢後,她就是名副其實的仁嘉縣主了。
鄭公公來的時候,還帶了陛下賞賜的縣主儀仗,雖然比不上公主郡主,但也很風光了。
沈宅門口圍了許多看熱鬧的百姓,都很好奇發生了什麽事。
沈憶舒受封縣主,是件喜事。
紅玉當即拿了一些平日裏姑娘賞賜下人的荷包出去,給看熱鬧的百姓們沾沾喜氣。
當有百姓問起發生什麽事的時候,紅玉也不瞞著,隻說是自家姑娘為了北境災民,捐款二十五萬兩銀票,陛下感念其仁善,所以冊封她為仁嘉縣主。
沈憶舒先前因為北門施粥,已經收獲了一波好名聲,如今更是善名遠揚,在京中傳播。
以至於顧家反倒被唾棄,連這麽好的仁嘉縣主都留不住,顧家能是什麽好東西?
氣的顧玥嬌在屋子裏又發了一通脾氣。
永安帝對商戶們的賞賜,下來的也很快,京城七家商戶都被賞了禦賜的“仁商”牌匾,不管是沈憶舒,還是陳老板他們,都恭恭敬敬把牌匾迎進門,規規矩矩掛在了正堂中央,彰顯陛下恩德。
同時,北城門的庇護所附近,開始建造功德碑。
上麵不僅刻上了捐款商戶的名字,還有之前那些自告奮勇幫忙建造庇護所的考生名字。
經官府一宣傳,百姓們都知道,功德碑上刻著的都是好人,於是人人都知道了他們的善舉和善名。
顧京華憑借此事,一舉成了西山書院的學子楷模。
西山書院的院長親自登門,將他請回了書院,還說之前被趕出去都是誤會之類的話,這可比顧京雲、顧京頌兩人走城王的門路回去要風光多了。
一方是被陛下嘉獎,然後被請回去;另一方是走門路回去,有機會參與了表演,才被陛下嘉獎。
這二者天差地別。
從這天之後,顧京華在西山書院裏的處境,也與從前截然不同,從前不僅要在三房兄弟之間受夾板氣,在書院也因為庶出的出身,得不到重視。
可現在,他是書院這一屆,最受器重的學子。
而這一切都要感謝沈憶舒,若不是她給二房出了這個主意,顧京華絕對沒有這麽好的出路。
阮氏與顧詩韻、顧清荷姐妹倆知道了這個消息,當即帶了禮物,上門去拜訪沈憶舒,以示感謝。
“沈姐姐,這是我和清荷妹妹給你做的,還請不要嫌棄。”顧詩韻將自己親手做的禮物送上。
這是一個暖袖,出門的時候方便套在手上的。
外麵是上好的棉布,雖然花樣不怎麽好看,但質量卻是上乘,向來是做貼身裏衣的好料子,裏麵填充的棉花也很柔軟。
最難得的是針腳細細密密,從表麵上看,根本看不出來,可見是用了心的。
“阿舒,我知道你什麽都不缺,吃的用的都是頂好的,但是你幫了我們這麽大的忙,也沒讓大嫂的案子連累到我們,這是她們姐妹倆的一片心意。”阮氏開口道。
“那就多謝兩位妹妹了,我很喜歡。”沈憶舒示意綠柳收下,又讓人拿了兩個食盒,遞給阮氏,“二嬸,這是廚房做的糕點,我記得兩位妹妹愛吃甜的,帶回去嚐嚐。”
阮氏興高采烈的收下了。
倒不是說她想在沈憶舒這裏占便宜,隻是她從沈憶舒回禮這件事情上,看到了對方的態度——
既有回禮,那就是有來有往,那兩家就還能繼續走動。
畢竟之前沈憶舒要和離,跟顧家鬧的太僵了,可謂是什麽法子都使盡了,而且一副與顧家全然不相幹的架勢,阮氏生怕沈憶舒對二房也撇清關係。
但還好,沈憶舒並沒有如此。
之前她上門求助,沈憶舒幫著出主意,這次上門道謝,沈憶舒又贈了回禮,可見兩家還是能繼續來往的。
阮氏當即吩咐顧詩韻和顧清荷,若是有空,多來沈憶舒這裏走走,陪著她說說話,也免得她無聊。
沈憶舒並未反對。
就在這時候,紅玉匆忙從外麵走了進來,正想開口,看見阮氏和顧家姐妹在這,便立刻壓住了話頭,行了個禮。
阮氏也不是個不識趣的,看這情形,便知道紅玉一定有要事稟告,趕緊起身帶著兩個女兒告辭了。
“綠柳,去送送。”沈憶舒吩咐著。
待她們走遠,紅玉才從袖中掏出一個匣子,遞給沈憶舒:
“姑娘,江南來信。”
信是江南沈宅的老管家寄來的,沈憶舒稱呼他為冬叔。
冬叔是父親沈敬庭的心腹,自幼照顧著沈敬庭長大,忠心耿耿,沈憶舒要嫁人的時候,原本也想帶著他來京城,可他卻說沈宅需要人看守,便一直留在江南。
一方麵,是為了替沈憶舒打理部分江南的生意,另一方麵,也是為了照看沈家的老宅。
沈憶舒拆開信,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看完,笑道:
“原來顧京墨打的這個主意,”
“紅玉,去一趟繡衣坊,按照我的吩咐……”
紅玉聽了沈憶舒的計策,頓時有些愕然,不過很快收斂了神色,出門辦事去了。
接下來這段時間,沈憶舒照例每天去北門施粥。
有了商戶們捐的銀子,庇護所的生活好了不少,更多的糧食和錢財都被欽差帶去了北方,用以賑災之用。
京城的災民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高興,因為朝廷在重建他們的家鄉。
就這樣,五日後。
顧京墨悄悄摸摸回到了京城,自以為沒讓任何人知道,但卻被紅玉派去盯著顧家的人盡收眼底。
沈憶舒知道,顧家就要動手了。
果然,第二天一早,京兆府衙門口的鳴冤鼓再次被人敲響,敲鼓的是一名年輕男子,約莫二十多歲,長得十分豐神俊朗。
最關鍵的是,他還抱著個孩子。
他一邊抱著孩子,一邊敲鼓,一邊開口喊冤:
“草民衛瑾年,求府尹大人做主,草民要狀告江南沈家之女沈憶舒,始亂終棄!”
鼓聲吸引了諸多圍觀的百姓,也驚擾了京兆府尹杜世傑。
他聽了底下人來報,得知外麵的人敲鼓狀告的是沈家之女沈憶舒,頓時一個頭兩個大。
要知道,沈憶舒前不久,才剛被陛下冊封為縣主啊!
若隻是個普通商女就罷了,但現在人家有身份,不管有沒有實權吧,但至少地位尊崇。
杜世傑辦案隻能謹慎又謹慎,束手束腳,可不得難受嗎?
不過他也納悶,怎麽這個冬天,案子如此之多,聽起來還處處都跟那顧家有關係。
沈憶舒說起來,也曾經是顧家的兒媳呢!
沈憶舒早有準備,備上了香案香爐,打開中門,迎接聖旨,在鄭公公宣讀完畢後,她就是名副其實的仁嘉縣主了。
鄭公公來的時候,還帶了陛下賞賜的縣主儀仗,雖然比不上公主郡主,但也很風光了。
沈宅門口圍了許多看熱鬧的百姓,都很好奇發生了什麽事。
沈憶舒受封縣主,是件喜事。
紅玉當即拿了一些平日裏姑娘賞賜下人的荷包出去,給看熱鬧的百姓們沾沾喜氣。
當有百姓問起發生什麽事的時候,紅玉也不瞞著,隻說是自家姑娘為了北境災民,捐款二十五萬兩銀票,陛下感念其仁善,所以冊封她為仁嘉縣主。
沈憶舒先前因為北門施粥,已經收獲了一波好名聲,如今更是善名遠揚,在京中傳播。
以至於顧家反倒被唾棄,連這麽好的仁嘉縣主都留不住,顧家能是什麽好東西?
氣的顧玥嬌在屋子裏又發了一通脾氣。
永安帝對商戶們的賞賜,下來的也很快,京城七家商戶都被賞了禦賜的“仁商”牌匾,不管是沈憶舒,還是陳老板他們,都恭恭敬敬把牌匾迎進門,規規矩矩掛在了正堂中央,彰顯陛下恩德。
同時,北城門的庇護所附近,開始建造功德碑。
上麵不僅刻上了捐款商戶的名字,還有之前那些自告奮勇幫忙建造庇護所的考生名字。
經官府一宣傳,百姓們都知道,功德碑上刻著的都是好人,於是人人都知道了他們的善舉和善名。
顧京華憑借此事,一舉成了西山書院的學子楷模。
西山書院的院長親自登門,將他請回了書院,還說之前被趕出去都是誤會之類的話,這可比顧京雲、顧京頌兩人走城王的門路回去要風光多了。
一方是被陛下嘉獎,然後被請回去;另一方是走門路回去,有機會參與了表演,才被陛下嘉獎。
這二者天差地別。
從這天之後,顧京華在西山書院裏的處境,也與從前截然不同,從前不僅要在三房兄弟之間受夾板氣,在書院也因為庶出的出身,得不到重視。
可現在,他是書院這一屆,最受器重的學子。
而這一切都要感謝沈憶舒,若不是她給二房出了這個主意,顧京華絕對沒有這麽好的出路。
阮氏與顧詩韻、顧清荷姐妹倆知道了這個消息,當即帶了禮物,上門去拜訪沈憶舒,以示感謝。
“沈姐姐,這是我和清荷妹妹給你做的,還請不要嫌棄。”顧詩韻將自己親手做的禮物送上。
這是一個暖袖,出門的時候方便套在手上的。
外麵是上好的棉布,雖然花樣不怎麽好看,但質量卻是上乘,向來是做貼身裏衣的好料子,裏麵填充的棉花也很柔軟。
最難得的是針腳細細密密,從表麵上看,根本看不出來,可見是用了心的。
“阿舒,我知道你什麽都不缺,吃的用的都是頂好的,但是你幫了我們這麽大的忙,也沒讓大嫂的案子連累到我們,這是她們姐妹倆的一片心意。”阮氏開口道。
“那就多謝兩位妹妹了,我很喜歡。”沈憶舒示意綠柳收下,又讓人拿了兩個食盒,遞給阮氏,“二嬸,這是廚房做的糕點,我記得兩位妹妹愛吃甜的,帶回去嚐嚐。”
阮氏興高采烈的收下了。
倒不是說她想在沈憶舒這裏占便宜,隻是她從沈憶舒回禮這件事情上,看到了對方的態度——
既有回禮,那就是有來有往,那兩家就還能繼續走動。
畢竟之前沈憶舒要和離,跟顧家鬧的太僵了,可謂是什麽法子都使盡了,而且一副與顧家全然不相幹的架勢,阮氏生怕沈憶舒對二房也撇清關係。
但還好,沈憶舒並沒有如此。
之前她上門求助,沈憶舒幫著出主意,這次上門道謝,沈憶舒又贈了回禮,可見兩家還是能繼續來往的。
阮氏當即吩咐顧詩韻和顧清荷,若是有空,多來沈憶舒這裏走走,陪著她說說話,也免得她無聊。
沈憶舒並未反對。
就在這時候,紅玉匆忙從外麵走了進來,正想開口,看見阮氏和顧家姐妹在這,便立刻壓住了話頭,行了個禮。
阮氏也不是個不識趣的,看這情形,便知道紅玉一定有要事稟告,趕緊起身帶著兩個女兒告辭了。
“綠柳,去送送。”沈憶舒吩咐著。
待她們走遠,紅玉才從袖中掏出一個匣子,遞給沈憶舒:
“姑娘,江南來信。”
信是江南沈宅的老管家寄來的,沈憶舒稱呼他為冬叔。
冬叔是父親沈敬庭的心腹,自幼照顧著沈敬庭長大,忠心耿耿,沈憶舒要嫁人的時候,原本也想帶著他來京城,可他卻說沈宅需要人看守,便一直留在江南。
一方麵,是為了替沈憶舒打理部分江南的生意,另一方麵,也是為了照看沈家的老宅。
沈憶舒拆開信,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看完,笑道:
“原來顧京墨打的這個主意,”
“紅玉,去一趟繡衣坊,按照我的吩咐……”
紅玉聽了沈憶舒的計策,頓時有些愕然,不過很快收斂了神色,出門辦事去了。
接下來這段時間,沈憶舒照例每天去北門施粥。
有了商戶們捐的銀子,庇護所的生活好了不少,更多的糧食和錢財都被欽差帶去了北方,用以賑災之用。
京城的災民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高興,因為朝廷在重建他們的家鄉。
就這樣,五日後。
顧京墨悄悄摸摸回到了京城,自以為沒讓任何人知道,但卻被紅玉派去盯著顧家的人盡收眼底。
沈憶舒知道,顧家就要動手了。
果然,第二天一早,京兆府衙門口的鳴冤鼓再次被人敲響,敲鼓的是一名年輕男子,約莫二十多歲,長得十分豐神俊朗。
最關鍵的是,他還抱著個孩子。
他一邊抱著孩子,一邊敲鼓,一邊開口喊冤:
“草民衛瑾年,求府尹大人做主,草民要狀告江南沈家之女沈憶舒,始亂終棄!”
鼓聲吸引了諸多圍觀的百姓,也驚擾了京兆府尹杜世傑。
他聽了底下人來報,得知外麵的人敲鼓狀告的是沈家之女沈憶舒,頓時一個頭兩個大。
要知道,沈憶舒前不久,才剛被陛下冊封為縣主啊!
若隻是個普通商女就罷了,但現在人家有身份,不管有沒有實權吧,但至少地位尊崇。
杜世傑辦案隻能謹慎又謹慎,束手束腳,可不得難受嗎?
不過他也納悶,怎麽這個冬天,案子如此之多,聽起來還處處都跟那顧家有關係。
沈憶舒說起來,也曾經是顧家的兒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