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中,蘇澤正在接見一名年輕的漢人軍官。
“你是甘涼西軍新任的高昌校尉?”
“末將張恢,拜見蘇將軍。”
“你阿爺的屍身已經收殮了,他為了救援敦煌戰死,是我漢家子,你當承襲父誌。”
張恢連忙向蘇澤表示感激,他又拜倒在地說道:“請蘇將軍允許我高昌三千漢民歸國!”
蘇澤將張恢扶起來,溫言問道:
“伱且說一說高昌漢人的情況。”
蘇澤已經聽李存真說了,甘涼西軍並不是一個緊密的組織,西涼滅亡後就沒有都督,各地分設校尉,就是當地漢人的領導者。
如今高昌校尉就是眼前這個年輕人,他的父親運送牲畜進敦煌的路上被高車人襲擊,頭顱被砍下來遊城示威,正好被王惠帶領的騎兵搶下了腦袋。
張恢繼任了高昌校尉後,立刻趕來敦煌收殮父親的屍體。
張恢立刻說道:“高昌乃是我中原自古以來之地!隻可惜現在被偽主竊取,不複漢土!”
“我大魏孝文皇帝的時候,昌國人擁立馬儒為高昌王,馬儒入貢大魏,曾請求高昌國舉國遷往內地,孝文皇帝已經許可,但是高昌國內有反賊麴氏殺了高昌王馬儒,不複歸漢,我高昌漢家子弟都以為憾事。”
蘇澤用指節敲打桌麵,看來“漢”對於西域的影響力真的很大,如果不是高昌高層不願意歸順,差一點高昌就舉國投靠北魏了。
“高昌國製如何?民風如何?”
張恢說道:“高昌皆用漢製,高昌王設官署以理軍民,公文往來皆用漢文,通行貨幣也都是漢家錢幣,唯一不同的就是左衽。”
蘇澤點頭,也難怪前任高昌王差點就要投魏了,這高昌就是一個西域漢人國度嘛。
張恢又說道:“此外高昌全國都信佛,高昌城內有一大佛寺,有僧人三千,日夜誦經,每逢節日還有‘行像’的活動,將佛寺中的佛像放在花車上,沿著高昌城內街道巡遊,彼時全城百姓都跪伏在道路兩邊,還有信徒舍家捐錢,祈求佛祖保佑。”
聽到僧眾三千人,蘇澤都嚇了一跳,他早就知道西域佞佛,卻沒想到高昌國一個小國,竟然供養三千脫產的僧人念經。
蘇澤問道:“高昌王何所養這麽多的僧人?”
張恢說道:“高昌國所在是交通要道,商人往來不絕,隻是收商稅就足夠高昌所用了。高昌王以大佛寺僧人征收‘佛捐’,商人都願意捐獻祈求一路平安,此外大佛寺還會放貸給商人,總有商人數年後才歸返,他們都會以重利捐贈佛寺。”
原來如此,對於西域諸國來說,這些僧人不僅僅是精神世界維持統治的工具,同時也是他們的理財官員。
大佛寺的僧人兼具了收稅和放貸的功能,也難怪能養得起這麽多的僧人。
“高昌國內,想要歸還中土的人多嗎?”
張恢想了想,還是老實說道:“前任高昌王馬儒在位的時候還是很多人心向故國的,但是近些年來高昌商路發達,不少人都不想要返回故國了。”
蘇澤立刻明白了張恢的意思,以往北魏強盛的時候,高昌人當然想要歸國,甚至產生了高昌王馬儒這樣的精神大魏人。
但是現在北魏自己都不行了,敦煌都被高車人圍了,高昌國的人卻依靠貿易富了,他們自然不想要返回北魏了。
甘涼西軍這三千人聽起來很多,實際上人數也才和大佛寺的僧人一樣多,這裏麵老弱婦孺也多,正麵還不一定打得過吃好喝好的大佛寺僧人。
蘇澤想了想,又掏出棉花種子問道:“此物在高昌有種植吧?”
張恢立刻說道:“將軍這是白疊子的種子吧?此物在高昌廣有種植,是大佛寺的名產,大佛寺僧人會雇人種植白疊子,紡織成白布袈裟很受僧人歡迎。白疊子所織的布在西域也叫做氎布,經常有商人在高昌購買,可以和絲綢一樣交換商品。”
蘇澤這才想起來,原來在這個時候棉布叫做氎布啊。
唐時西域的棉布就已經行銷長安了,白居易曾經有詩,“短屏風掩臥床頭,烏帽青氈白氎裘。卯飲一杯眠一覺,世間何事不悠悠。”
而且聽張恢的意思,高昌大佛寺的僧人已經長期培育棉種,甚至專門開辟田地種植棉花,並且在西域地區已經有棉布當做貨幣的貿易行為了。
根據張輝的描述,在大佛寺種植的棉花應該是新疆草棉,不過這種棉花還是和後世的長絨棉有很大區別的。
新疆草棉的棉花纖維比較短,所以紡織出來的布不如長絨棉結實舒服。
但是也已經足夠了,如今這個世界上高端紡織品是絲綢,棉花隻要比普通百姓使用的麻布舒服保暖,就已經足夠了。
除此之外,棉布比起麻布來,還有一個容易染色的優點,隻要染上顏色的棉布,一定也能賣出好的價格。
在這個時代,織布就是鑄幣,無論是絲棉還是麻布,都是通行全國的硬通貨。
蘇澤送走張恢,讓他返回高昌聯絡願意返回中原的漢人,又讓他搜集棉花種子。
蘇澤又派出白鷺曹使者蘇白,隨張恢一同返回高昌國搜集情報。
接下來就是玉門關的高車人了。
——
“什麽!?發兵玉門?萬萬不可!”
讓令狐虯不能理解的事情是,明明發兵玉門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涼州刺史元彧卻死活不肯。
令狐虯心急說道:“元刺史!高車人已經被蘇將軍堵在玉門,隻要您從張掖興兵,東西堵截就可以逼降高車人,如此功勞為何不取啊?”
元彧卻說道:“兵者,凶也!《孫子兵法》曰上之上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如今高車人已經有了悔意,不如請蘇將軍讓開道路,放高車人歸國好了。”
令狐虯聽到元彧的回答,氣的不行,敦煌死傷這麽多軍民,甘涼西軍為了支援敦煌犧牲了那麽多人,竟然就被元彧一句話,就要放了已經圍困在玉門關的高車人?
令狐虯深吸一口氣說道:“元刺史,高車人是豺狼心性,隻有打疼了他們才不會繼續來犯,這次如果能擊潰高車人,涼州就能得幾年安寧!”
元彧卻說道:“高車人已經在敦煌被蘇將軍擊潰,豈不聞困獸猶鬥,若是此戰輸了,涼州腹地豈不是危險了?我且修書一封,你帶給蘇將軍,讓他和高車人談判,讓出道路放高車人歸國。”
令狐虯還準備再勸,元彧卻已經站起來,走進了涼州刺史府的後堂。
令狐虯氣憤的跺腳,可是他又不甘心放棄,幹脆在姑臧城住下,想要找機會再勸元彧出兵。
等元彧返回後室,正在他府上做客的高徽迎了上去。
高徽和元彧是故交了,勸說元彧將屬於涼州的西平讓給蘇澤,就是高徽勸說的結果。
而高徽勸說了元彧之後,也不返回洛陽覆命,而是繼續在涼州住了下來。
兩人都愛好圍棋,元彧有時候連政務都不處理,就在府內和高徽對弈。
“元亮(元彧字),那令狐軍主說的沒錯,此時出兵是打疼高車人的最好時機,為什麽你就不肯發兵呢?”
高徽知道元彧的性格,知道他雖然有些迂腐,但也不是傻子。
是個人都能看出的好處,沒理由元彧看不出來。
如果擊敗高車人,憑借功勞說不定元彧就能離開涼州,返回夢寐以求的洛陽。
元彧落下一子,這才說道:“榮顯(高徽字),你不了解涼州的局勢,這是前幾日有人密報到刺史府的信。”
元彧掏出一條衣袋,高徽接過衣袋,就看到上麵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
高徽仔細閱讀起來。
這是一封告密信,是舉報涼州姑臧城內幾個大族密謀,要發動叛亂的事情。
高徽驚訝的放下衣袋,元彧說道:“自從我就任涼州以來,本地豪強就不安穩,這信上的內容三分真七分假,但是涼州豪族日益不臣之心是真的。”
“榮顯啊,我在涼州並無私人部曲,若要興兵玉門,也隻能依靠這些豪帥,我敢給他們分發武器甲胄嗎?”
高徽沉默了,他沒想到涼州竟然變成這樣。
元彧又說道:“近些年來,朝廷對涼州征稅日重,升入朝中的道路壅塞,涼州本地豪帥自然越來越不滿。”
“除此之外,還有人煽動。”
高徽疑惑道:“有人煽動?有人煽動涼州豪帥造反?”
元彧點點頭說道:“我也派人調查,但是到底煽動的人來自何方還是不知道,隻知道一個名號。”
高徽連忙問道:“什麽名號?”
“真王。”
高徽喃喃說道:“真王?我朝沒有這等王爵吧?又是哪個妖人自稱的?”
元彧搖頭說道:“我也隻知道‘真王’在涼州的名號很響。”
“不隻是涼州,我讓人打聽過,附近幾個邊鎮,都有此人的使者,勾結當地豪帥,約定準備謀反。”
高徽大吃一驚,他放下棋子說道:“為何不上報朝堂?”
元彧歎息說道:“去年我就上報朝堂,但是隻憑一個名號,朝堂根本不理會。”
“而且多少邊鎮都和涼州一樣,都靠著這些當地豪帥鎮壓地方,如果因此興大獄,豈不是逼著他們造反?”
高徽也沉默了。
元彧說道:“我對涼州本地豪帥不放心,他們如果造反起來,可要比困在玉門的高車人可怕多了。”
“所以我希望榮顯你親自去一趟敦煌,向蘇將軍當麵說明緣由,讓開道路放高車人離開。”
高徽也覺得心有不甘,可如果涼州局勢真的和元彧說的那樣,本地豪帥隨時可能作亂,那高徽也不願意冒險勸說元彧出兵了。
元彧歎息說道:“倘若我大魏能多出幾個蘇將軍這樣的忠良之士,局勢也不會到這個地步了。”
高徽也歎了一口氣,隻可惜蘇澤隻有一個。
“我這就前往敦煌,勸說蘇澤讓開道路,放高車人西歸。”
——
高平郡。
於謹上任高平郡也有快半年時間了。
高平郡在幾年前也是六鎮一樣的軍州,在宣武帝駕崩前改製為郡,治所是高平縣(寧夏固原),屬原州。
西北州郡一向是漢胡雜居,於謹記得蘇澤的叮囑,上任高平以後就盯著本地幾名豪帥。
一人名叫胡琛,是高車降部,被安置在高平已經三代人了,在高平當地的高車部族中很有威望。
一人名叫萬俟醜奴,匈奴人,也是被安置在高平的降卒後代,他是胡琛的部將,在高平素有勇猛的名聲。
一人名叫宿勤明達,羌人,在西北羌人中很有聲望,也是高平本地豪帥。
於謹很快就發現了三人的才能,對他們頗為拉攏,但是於謹也記得蘇澤的叮囑,派人潛入三人的部族中,搜集打探情報。
這半年來三人都很正常,本來於謹還以為自己疑心太重了,蘇澤也沒有來過高平,怎麽能憑空懷疑別人的忠誠?
但是今天他派進胡琛部族裏的探子,向他匯報了一個消息。
“有人自命真王,勸說胡琛造反?”
探子連忙點頭,於謹來回踱步道:“真王?本朝哪裏有這麽一路反賊?”
這些年來北魏不太平,到處都有反賊,不過大部分都和大乘教一樣,被朝廷軍隊迅速平定。
自號真王的叛賊於謹也沒有聽說過,但是對方能派人聯絡胡琛,顯然所圖不小。
“胡琛什麽反應?”
探子說道:“胡軍主將使者趕出了部族,勒令對方不得再踏入高平。”
於謹並沒有因為胡琛這個態度滿意,反而是眉頭更皺了。
胡琛雖然沒有響應這個真王準備造反,但是他也沒有將對方的使者交給自己,很顯然是想要留有退路。
也就是說如果對方造反真的掀起了巨浪,那胡琛也是可以半路加盟造反的。
這種騎牆的態度反而讓於謹更憂慮,這也說明這個自稱“真王”的反王,暗中結交的勢力非常龐大,龐大到讓高平的豪帥胡琛都不敢把事情做絕,都要騎牆觀望的地步。
報告刺史?還是報告朝廷?
於謹搖頭,自己手裏沒有證據,朝堂根本不會相信。
萬一走漏風聲,逼反了胡琛,於謹也還沒做好準備。
自從到任高平之後,於謹就按照蘇澤的吩咐,一直想辦法編練直屬於自己的軍隊。
可是練兵需要時間的,於謹雖然有帶來了兩百宗族兵,還有蘇澤給他的一部分親信,再加上從禁軍中帶來的舊部,但是這點兵和胡琛這些世代居住在高平的本地豪帥們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而且高平郡物產本來就不豐富,也養不起太多的州郡兵,於謹隻能利用農閑的時候練兵,至今能夠勉強達到於謹標準的也就隻有一千正兵。
這點人馬也僅僅就夠控製一座高平城。
於謹想了想,還是喊來了蘇澤留給他的函使,將有關“真王”的情報告訴函使,讓他前往河州通知蘇澤。
——
關中,秦州。
侯剛被貶為秦州兵後,一直得到江陽王元乂的招撫,他抵達秦州之後也沒吃什麽苦,當地豪強爭相宴請他。
貶為州郡兵,在北魏算是一種保護性貶官。
比如北魏名將楊大眼,鍾離之戰中因過被貶為並州兵,不出幾年又被朝堂複起,最後還被拜為荊州刺史,死於荊州刺史任上。
侯剛在朝中的後台沒有倒台,親朋故舊都身居高位,在大家看來起複也是遲早的事情。
就連秦州刺史李彥都對他禮遇有加,給侯剛安排了守衛州城天水城的舒服差事。
和侯剛相處莫逆的,是秦州的羌人豪帥莫折大提。
莫折大提家族也是世代居住秦州,侯剛抵達天水後,莫折大提贈送他城內宅邸,還送他仆役婢女,要不是莫折大提的羌人身份太低,侯剛都快要和他結拜兄弟了。
今日秦州刺史又在府中設宴,侯剛和莫折大提又喝的大醉,親自將侯剛送回家裏後,莫折大提的四兒子莫折念生扶著他登上馬車,等一上了馬車後莫折大提的酒就醒了。
兒子莫折念生說道:“今日李彥那狗賊又行加派,還要在秦州行佛錢,阿爺難道還要忍嗎?”
莫折大提歎息一聲,秦州刺史李彥出身隴西李氏,也就是歸降北魏那個西涼李寶的家族,被孝文帝列為五姓,為甲姓高門。
當年李崇也曾經想要為李世哲謀秦州刺史的職位,卻被李彥給搶了。
李彥為官貪婪,而且對待屬下百姓刻薄,喜歡用嚴刑峻法來治理地方,一旦遇到下屬不如意就動輒打罵用刑,在秦州很不得人心。
但是他出身高貴,州府其他官員都不敢勸諫他,對秦州豪族加派日益嚴重,秦州的監獄中都關滿了犯人。
莫折大提說道:“是‘真王’使者讓你來勸說阿爺我造反的吧?我家雖然世代戍秦州,但聲望也僅限於州內,若是要起事,還需要一個有威望的人為前驅。”
莫折念生眼睛一亮問道:“所以阿爺結交侯剛?就是為了讓他帶頭舉事?”
過渡章節
“你是甘涼西軍新任的高昌校尉?”
“末將張恢,拜見蘇將軍。”
“你阿爺的屍身已經收殮了,他為了救援敦煌戰死,是我漢家子,你當承襲父誌。”
張恢連忙向蘇澤表示感激,他又拜倒在地說道:“請蘇將軍允許我高昌三千漢民歸國!”
蘇澤將張恢扶起來,溫言問道:
“伱且說一說高昌漢人的情況。”
蘇澤已經聽李存真說了,甘涼西軍並不是一個緊密的組織,西涼滅亡後就沒有都督,各地分設校尉,就是當地漢人的領導者。
如今高昌校尉就是眼前這個年輕人,他的父親運送牲畜進敦煌的路上被高車人襲擊,頭顱被砍下來遊城示威,正好被王惠帶領的騎兵搶下了腦袋。
張恢繼任了高昌校尉後,立刻趕來敦煌收殮父親的屍體。
張恢立刻說道:“高昌乃是我中原自古以來之地!隻可惜現在被偽主竊取,不複漢土!”
“我大魏孝文皇帝的時候,昌國人擁立馬儒為高昌王,馬儒入貢大魏,曾請求高昌國舉國遷往內地,孝文皇帝已經許可,但是高昌國內有反賊麴氏殺了高昌王馬儒,不複歸漢,我高昌漢家子弟都以為憾事。”
蘇澤用指節敲打桌麵,看來“漢”對於西域的影響力真的很大,如果不是高昌高層不願意歸順,差一點高昌就舉國投靠北魏了。
“高昌國製如何?民風如何?”
張恢說道:“高昌皆用漢製,高昌王設官署以理軍民,公文往來皆用漢文,通行貨幣也都是漢家錢幣,唯一不同的就是左衽。”
蘇澤點頭,也難怪前任高昌王差點就要投魏了,這高昌就是一個西域漢人國度嘛。
張恢又說道:“此外高昌全國都信佛,高昌城內有一大佛寺,有僧人三千,日夜誦經,每逢節日還有‘行像’的活動,將佛寺中的佛像放在花車上,沿著高昌城內街道巡遊,彼時全城百姓都跪伏在道路兩邊,還有信徒舍家捐錢,祈求佛祖保佑。”
聽到僧眾三千人,蘇澤都嚇了一跳,他早就知道西域佞佛,卻沒想到高昌國一個小國,竟然供養三千脫產的僧人念經。
蘇澤問道:“高昌王何所養這麽多的僧人?”
張恢說道:“高昌國所在是交通要道,商人往來不絕,隻是收商稅就足夠高昌所用了。高昌王以大佛寺僧人征收‘佛捐’,商人都願意捐獻祈求一路平安,此外大佛寺還會放貸給商人,總有商人數年後才歸返,他們都會以重利捐贈佛寺。”
原來如此,對於西域諸國來說,這些僧人不僅僅是精神世界維持統治的工具,同時也是他們的理財官員。
大佛寺的僧人兼具了收稅和放貸的功能,也難怪能養得起這麽多的僧人。
“高昌國內,想要歸還中土的人多嗎?”
張恢想了想,還是老實說道:“前任高昌王馬儒在位的時候還是很多人心向故國的,但是近些年來高昌商路發達,不少人都不想要返回故國了。”
蘇澤立刻明白了張恢的意思,以往北魏強盛的時候,高昌人當然想要歸國,甚至產生了高昌王馬儒這樣的精神大魏人。
但是現在北魏自己都不行了,敦煌都被高車人圍了,高昌國的人卻依靠貿易富了,他們自然不想要返回北魏了。
甘涼西軍這三千人聽起來很多,實際上人數也才和大佛寺的僧人一樣多,這裏麵老弱婦孺也多,正麵還不一定打得過吃好喝好的大佛寺僧人。
蘇澤想了想,又掏出棉花種子問道:“此物在高昌有種植吧?”
張恢立刻說道:“將軍這是白疊子的種子吧?此物在高昌廣有種植,是大佛寺的名產,大佛寺僧人會雇人種植白疊子,紡織成白布袈裟很受僧人歡迎。白疊子所織的布在西域也叫做氎布,經常有商人在高昌購買,可以和絲綢一樣交換商品。”
蘇澤這才想起來,原來在這個時候棉布叫做氎布啊。
唐時西域的棉布就已經行銷長安了,白居易曾經有詩,“短屏風掩臥床頭,烏帽青氈白氎裘。卯飲一杯眠一覺,世間何事不悠悠。”
而且聽張恢的意思,高昌大佛寺的僧人已經長期培育棉種,甚至專門開辟田地種植棉花,並且在西域地區已經有棉布當做貨幣的貿易行為了。
根據張輝的描述,在大佛寺種植的棉花應該是新疆草棉,不過這種棉花還是和後世的長絨棉有很大區別的。
新疆草棉的棉花纖維比較短,所以紡織出來的布不如長絨棉結實舒服。
但是也已經足夠了,如今這個世界上高端紡織品是絲綢,棉花隻要比普通百姓使用的麻布舒服保暖,就已經足夠了。
除此之外,棉布比起麻布來,還有一個容易染色的優點,隻要染上顏色的棉布,一定也能賣出好的價格。
在這個時代,織布就是鑄幣,無論是絲棉還是麻布,都是通行全國的硬通貨。
蘇澤送走張恢,讓他返回高昌聯絡願意返回中原的漢人,又讓他搜集棉花種子。
蘇澤又派出白鷺曹使者蘇白,隨張恢一同返回高昌國搜集情報。
接下來就是玉門關的高車人了。
——
“什麽!?發兵玉門?萬萬不可!”
讓令狐虯不能理解的事情是,明明發兵玉門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涼州刺史元彧卻死活不肯。
令狐虯心急說道:“元刺史!高車人已經被蘇將軍堵在玉門,隻要您從張掖興兵,東西堵截就可以逼降高車人,如此功勞為何不取啊?”
元彧卻說道:“兵者,凶也!《孫子兵法》曰上之上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如今高車人已經有了悔意,不如請蘇將軍讓開道路,放高車人歸國好了。”
令狐虯聽到元彧的回答,氣的不行,敦煌死傷這麽多軍民,甘涼西軍為了支援敦煌犧牲了那麽多人,竟然就被元彧一句話,就要放了已經圍困在玉門關的高車人?
令狐虯深吸一口氣說道:“元刺史,高車人是豺狼心性,隻有打疼了他們才不會繼續來犯,這次如果能擊潰高車人,涼州就能得幾年安寧!”
元彧卻說道:“高車人已經在敦煌被蘇將軍擊潰,豈不聞困獸猶鬥,若是此戰輸了,涼州腹地豈不是危險了?我且修書一封,你帶給蘇將軍,讓他和高車人談判,讓出道路放高車人歸國。”
令狐虯還準備再勸,元彧卻已經站起來,走進了涼州刺史府的後堂。
令狐虯氣憤的跺腳,可是他又不甘心放棄,幹脆在姑臧城住下,想要找機會再勸元彧出兵。
等元彧返回後室,正在他府上做客的高徽迎了上去。
高徽和元彧是故交了,勸說元彧將屬於涼州的西平讓給蘇澤,就是高徽勸說的結果。
而高徽勸說了元彧之後,也不返回洛陽覆命,而是繼續在涼州住了下來。
兩人都愛好圍棋,元彧有時候連政務都不處理,就在府內和高徽對弈。
“元亮(元彧字),那令狐軍主說的沒錯,此時出兵是打疼高車人的最好時機,為什麽你就不肯發兵呢?”
高徽知道元彧的性格,知道他雖然有些迂腐,但也不是傻子。
是個人都能看出的好處,沒理由元彧看不出來。
如果擊敗高車人,憑借功勞說不定元彧就能離開涼州,返回夢寐以求的洛陽。
元彧落下一子,這才說道:“榮顯(高徽字),你不了解涼州的局勢,這是前幾日有人密報到刺史府的信。”
元彧掏出一條衣袋,高徽接過衣袋,就看到上麵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
高徽仔細閱讀起來。
這是一封告密信,是舉報涼州姑臧城內幾個大族密謀,要發動叛亂的事情。
高徽驚訝的放下衣袋,元彧說道:“自從我就任涼州以來,本地豪強就不安穩,這信上的內容三分真七分假,但是涼州豪族日益不臣之心是真的。”
“榮顯啊,我在涼州並無私人部曲,若要興兵玉門,也隻能依靠這些豪帥,我敢給他們分發武器甲胄嗎?”
高徽沉默了,他沒想到涼州竟然變成這樣。
元彧又說道:“近些年來,朝廷對涼州征稅日重,升入朝中的道路壅塞,涼州本地豪帥自然越來越不滿。”
“除此之外,還有人煽動。”
高徽疑惑道:“有人煽動?有人煽動涼州豪帥造反?”
元彧點點頭說道:“我也派人調查,但是到底煽動的人來自何方還是不知道,隻知道一個名號。”
高徽連忙問道:“什麽名號?”
“真王。”
高徽喃喃說道:“真王?我朝沒有這等王爵吧?又是哪個妖人自稱的?”
元彧搖頭說道:“我也隻知道‘真王’在涼州的名號很響。”
“不隻是涼州,我讓人打聽過,附近幾個邊鎮,都有此人的使者,勾結當地豪帥,約定準備謀反。”
高徽大吃一驚,他放下棋子說道:“為何不上報朝堂?”
元彧歎息說道:“去年我就上報朝堂,但是隻憑一個名號,朝堂根本不理會。”
“而且多少邊鎮都和涼州一樣,都靠著這些當地豪帥鎮壓地方,如果因此興大獄,豈不是逼著他們造反?”
高徽也沉默了。
元彧說道:“我對涼州本地豪帥不放心,他們如果造反起來,可要比困在玉門的高車人可怕多了。”
“所以我希望榮顯你親自去一趟敦煌,向蘇將軍當麵說明緣由,讓開道路放高車人離開。”
高徽也覺得心有不甘,可如果涼州局勢真的和元彧說的那樣,本地豪帥隨時可能作亂,那高徽也不願意冒險勸說元彧出兵了。
元彧歎息說道:“倘若我大魏能多出幾個蘇將軍這樣的忠良之士,局勢也不會到這個地步了。”
高徽也歎了一口氣,隻可惜蘇澤隻有一個。
“我這就前往敦煌,勸說蘇澤讓開道路,放高車人西歸。”
——
高平郡。
於謹上任高平郡也有快半年時間了。
高平郡在幾年前也是六鎮一樣的軍州,在宣武帝駕崩前改製為郡,治所是高平縣(寧夏固原),屬原州。
西北州郡一向是漢胡雜居,於謹記得蘇澤的叮囑,上任高平以後就盯著本地幾名豪帥。
一人名叫胡琛,是高車降部,被安置在高平已經三代人了,在高平當地的高車部族中很有威望。
一人名叫萬俟醜奴,匈奴人,也是被安置在高平的降卒後代,他是胡琛的部將,在高平素有勇猛的名聲。
一人名叫宿勤明達,羌人,在西北羌人中很有聲望,也是高平本地豪帥。
於謹很快就發現了三人的才能,對他們頗為拉攏,但是於謹也記得蘇澤的叮囑,派人潛入三人的部族中,搜集打探情報。
這半年來三人都很正常,本來於謹還以為自己疑心太重了,蘇澤也沒有來過高平,怎麽能憑空懷疑別人的忠誠?
但是今天他派進胡琛部族裏的探子,向他匯報了一個消息。
“有人自命真王,勸說胡琛造反?”
探子連忙點頭,於謹來回踱步道:“真王?本朝哪裏有這麽一路反賊?”
這些年來北魏不太平,到處都有反賊,不過大部分都和大乘教一樣,被朝廷軍隊迅速平定。
自號真王的叛賊於謹也沒有聽說過,但是對方能派人聯絡胡琛,顯然所圖不小。
“胡琛什麽反應?”
探子說道:“胡軍主將使者趕出了部族,勒令對方不得再踏入高平。”
於謹並沒有因為胡琛這個態度滿意,反而是眉頭更皺了。
胡琛雖然沒有響應這個真王準備造反,但是他也沒有將對方的使者交給自己,很顯然是想要留有退路。
也就是說如果對方造反真的掀起了巨浪,那胡琛也是可以半路加盟造反的。
這種騎牆的態度反而讓於謹更憂慮,這也說明這個自稱“真王”的反王,暗中結交的勢力非常龐大,龐大到讓高平的豪帥胡琛都不敢把事情做絕,都要騎牆觀望的地步。
報告刺史?還是報告朝廷?
於謹搖頭,自己手裏沒有證據,朝堂根本不會相信。
萬一走漏風聲,逼反了胡琛,於謹也還沒做好準備。
自從到任高平之後,於謹就按照蘇澤的吩咐,一直想辦法編練直屬於自己的軍隊。
可是練兵需要時間的,於謹雖然有帶來了兩百宗族兵,還有蘇澤給他的一部分親信,再加上從禁軍中帶來的舊部,但是這點兵和胡琛這些世代居住在高平的本地豪帥們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而且高平郡物產本來就不豐富,也養不起太多的州郡兵,於謹隻能利用農閑的時候練兵,至今能夠勉強達到於謹標準的也就隻有一千正兵。
這點人馬也僅僅就夠控製一座高平城。
於謹想了想,還是喊來了蘇澤留給他的函使,將有關“真王”的情報告訴函使,讓他前往河州通知蘇澤。
——
關中,秦州。
侯剛被貶為秦州兵後,一直得到江陽王元乂的招撫,他抵達秦州之後也沒吃什麽苦,當地豪強爭相宴請他。
貶為州郡兵,在北魏算是一種保護性貶官。
比如北魏名將楊大眼,鍾離之戰中因過被貶為並州兵,不出幾年又被朝堂複起,最後還被拜為荊州刺史,死於荊州刺史任上。
侯剛在朝中的後台沒有倒台,親朋故舊都身居高位,在大家看來起複也是遲早的事情。
就連秦州刺史李彥都對他禮遇有加,給侯剛安排了守衛州城天水城的舒服差事。
和侯剛相處莫逆的,是秦州的羌人豪帥莫折大提。
莫折大提家族也是世代居住秦州,侯剛抵達天水後,莫折大提贈送他城內宅邸,還送他仆役婢女,要不是莫折大提的羌人身份太低,侯剛都快要和他結拜兄弟了。
今日秦州刺史又在府中設宴,侯剛和莫折大提又喝的大醉,親自將侯剛送回家裏後,莫折大提的四兒子莫折念生扶著他登上馬車,等一上了馬車後莫折大提的酒就醒了。
兒子莫折念生說道:“今日李彥那狗賊又行加派,還要在秦州行佛錢,阿爺難道還要忍嗎?”
莫折大提歎息一聲,秦州刺史李彥出身隴西李氏,也就是歸降北魏那個西涼李寶的家族,被孝文帝列為五姓,為甲姓高門。
當年李崇也曾經想要為李世哲謀秦州刺史的職位,卻被李彥給搶了。
李彥為官貪婪,而且對待屬下百姓刻薄,喜歡用嚴刑峻法來治理地方,一旦遇到下屬不如意就動輒打罵用刑,在秦州很不得人心。
但是他出身高貴,州府其他官員都不敢勸諫他,對秦州豪族加派日益嚴重,秦州的監獄中都關滿了犯人。
莫折大提說道:“是‘真王’使者讓你來勸說阿爺我造反的吧?我家雖然世代戍秦州,但聲望也僅限於州內,若是要起事,還需要一個有威望的人為前驅。”
莫折念生眼睛一亮問道:“所以阿爺結交侯剛?就是為了讓他帶頭舉事?”
過渡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