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年輕的士子進入堂內,蘇澤看著這些年輕麵龐,心中頗有些得意。
其中有獨孤信、韋孝寬、王思政這是曆史上有名的出色人物,也有蘇澤挑選簡拔出來的人才,最後還有兩名係統召喚出來的橙色隨從。
【風聞言事的酷吏】
姓名:蘇聞;
品級:橙色;
效果:
酷吏,對待政治對手冷酷的如寒風一般。
風聞言事,能通過各種傳言羅織罪行,打倒政治對手。
評價:“聽風就是雨。”
售價:800文太和五銖錢,並且每月需支付100文太和五銖錢的維護費用。
其實風聞言事這一招,倒也不是武則天首創的,南北朝時期就有因為“風聞”,也就是傳言而彈劾大臣的事情。
比如蕭衍的弟弟蕭宏貪汙私藏武庫的事情,就是大臣根據傳言彈劾蕭宏要謀反的,蕭衍在確定弟弟隻是貪汙而不是謀反後,沒有追究弟弟蕭宏貪汙的罪責,但是也沒有追究大臣彈劾錯誤的問題。
唐初禦史也有風聞言事的權力,特別是在武則天時期,更是將這種風聞的權利擴大,酷吏以此來打擊政敵,隻要被彈劾的大臣就要先免官謝罪,有些大臣就被連續風聞彈劾,行同於直接退休。
李隆基登基後,對於風聞進行了限製,要求禦史實名彈劾,彈劾不實還要追究責任。
之後李隆基又要求禦史必須“台署”,也就是必須要禦史台的長官署名才能上書彈劾,徹底打掉了唐代禦史的戰鬥力,從唐中期開始禦史的監察能力不斷下滑。
宋代又放開了對風聞的要求,不要求禦史對“風聞”的真實性作保,宋代禦史的又成為了黨爭的工具,很多名臣都是從禦史這個職位上走上執政位置上的。
明清兩代,同樣給予言官風聞言事的特權。
當然,現在蘇澤還是積攢實力的階段,不宜給禦史太大的權力,如果和明代那樣養出一個“清流”集團,禦史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那什麽事情都不要做了。
所以蘇聞這個橙色隨從更多的是一個定向打擊的作用,是蘇澤用來鏟除官僚係統中的敵人專用的武器。
隻要讓他成為檢校郎,平日裏暗中搜集一些黑材料,需要的時候才用這張底牌。
另外一個也是橙色隨從。
【斷案如神的司法吏】
姓名:蘇人傑;
品級:橙色;
效果:
司法精通:熟悉各種律法規則。
斷案如神,擅長搜集線索,偵破要案。
評價:“元芳你怎麽看?”
售價:800文太和五銖錢,並且每月需支付100文太和五銖錢的維護費用。
禦史台同樣也是一個司法機關,遇到很多大案要案的時候,也會派遣禦史前往查案。
蘇人傑也是蘇澤用來偵破案件所用的利刃,他這些日子在封述手下也參與不少案件的審理,也算是闖出了一些名聲,將他升為檢校郎也不突兀。
看著十五個年輕的臉龐,蘇澤先是勉勵了幾句,接著說道:
“檢校郎雖然是文職,但是上通下達,乃機要之職也。如果覺得自己無法勝任的,可以現在就提出來。”
在場眾人的目光都投過來,原本準備辭謝的韋孝寬立刻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其實一直以來,韋孝寬都是想要走軍職這條路的。
但是他一來年紀還小,二來如今他在文職係統正在上升的勢頭上,身上背負了家族的希望,他最後還是沒有張嘴。
但是獨孤信向前一步說道:
“將軍,信想要從軍。”
蘇澤看向獨孤信,他是這一眾年輕讀書人中最風度翩翩的一個,但是隻有他一人提出來要從軍,反倒是有一種反差感。
在場的幾名軍將都咧開嘴笑了出來。
蘇澤笑著問道:
“獨孤郎為何要從軍?”
獨孤信很自然的說道:
“六鎮人馬上得功名,馬上封侯乃吾願也!”
在場的武人紛紛喝彩道:“好誌氣!”
侯景更是大聲道:
“這才是我六鎮男兒!”
蘇澤看向獨孤信,點頭說道:
“既然如此,年後你就去輕車將軍侯景的軍中報道吧。”
獨孤信毫不猶豫的領命,侯景則高興的摩拳擦掌。
侯景昨天和蘇澤密談了一番,也知道蘇澤準備將他調回身邊,如今又給他增加部將,說明最近要打仗了。
不用說,肯定是要盡快一統關中了。
在場的都是人精,從蘇澤這個任命都看到了未來的走向,紛紛思考要如何從戰略轉變中獲得好處。
整個孝昌二年,蘇澤幾乎都在整頓內務,拓荒授田,接收流民。
種了一年田,總算是到了打仗的時候了。
韋孝寬則想到了另外一層,在今年年底舉行考課,就是為了明年打仗做好後方準備,將官員隊伍中的不合格者清除出去。
他暗暗下了決心,對於不合格官員絕對不能手軟,一定要重拳出擊拿下這些蠢蠹之輩。
這就是距離權力核心近的好處了,這些不小心露出的隻言片語,對於下麵就是巨大的信息差,而這個檢校郎能夠在政務堂和蘇澤麵前做事,即使隻是沒有品級的幕府私臣,也有巨大的影響力。
韋孝寬最後還是決定接受了這個職位,反正按照檢校官的職責,巡邊督軍也是職權範圍,未嚐沒有轉入軍職的可能性。
組織架構搭建完畢,接下來就是磨合遠轉的時候了。
原本的三司曹轉入到政務堂的麾下,成為向政務堂報告的行政執行機構,由政事堂的吏員匯總六州二郡交上的資料,開始了年底的考課工作。
考課,就類似於後世的審計,想要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實地核查,就算是以現代社會的科技水平,那都是完全不現實的,更不要說交通並不發達的古代了。
曆朝曆代的考課,其實就是搜集地方上遞交的紙麵資料,再和朝廷中樞的留檔資料進行紙麵上的核對,最多也就是就資料查資料。
三司曹整理匯總資料,先由政務院的書吏進行公文格式方麵的審查。
別小看這些公文格式審查,能夠熟練使用公文,本來就是做官的基本要求。
先不論你的資料是不是造假的,如果連造假的格式都不對,就說明做官就不合格!
而且以這個理由給一個差評,地方官員根本沒有任何反駁的理由。
等到結果送到政務堂,政務堂的參知們也有些繃不住了。
六州二郡中,其中有過半的縣,考課的資料連基本格式都不對,甚至有的縣上交的考課資料可以說是狗屁不通,連基本的文字通順都做不到。
以至於政務堂也沒辦法處理了,隻能將這個結果通報給蘇澤。
對於這個結果,蘇澤是意外也不意外。
這年頭就這樣,孝文帝漢化改製才過去二十多年,官員素質本來就良莠不齊,甚至蘇澤在河州的時候,遇到過一個縣令連字都不識。
但是結果如此觸目,還是讓蘇澤有些心驚的。
如此拉胯的基層行政能力,也難怪諸多的政策推行不下去。
本以為是豪強大族在地方上阻攔,地方上困難重重,沒想到是根本上自己太菜,一些政策都下不到縣裏,就算是下到縣裏,縣裏的官吏也看不懂,根本沒辦法執行!
但是一下子罷黜過半的縣令,這實在是太嚇人了,蘇澤還是提起筆,寫下了自己的批複:
對於那些公文行文不合格的官員,交給檢校郎進行上計,如果在稅賦和刑名上沒有問題,今年就不追究,可以給一個“中下”的考評結果。
如果稅賦和刑名上也有問題的,那就不能饒恕的,先給一個下等的考評結果。
兩次下等考核就要被罷免,蘇澤同時下令,這一次考課下等的官員,按照遠近輪流來夏州的崇文閣進修,如同雁臣一樣學習過才能放歸。
在公文格式審查後,就是上計了。
所謂上計,是從秦漢就有的製度,郡縣每年年終將關內的戶口、錢穀、盜賊之數上報於上級官府,在考課的時候將曆年上報的資料和考課的資料核對,尋找其中的矛盾疏漏。
韋孝寬和王思政,連著另外十二名檢校郎,開始在案牘中忙碌起來。
做假賬是一門學問。
別看上計也就是資料審核,但是從中能看出大量的問題。
按照政務堂的要求,每個縣的上計都要兩名檢校郎檢閱畫押,分別寫下考課的意見。
“孝寬兄,這寧朔縣的案牘伱看完了嗎?其中田畝很有問題啊。”
王思政放下筆,對著對麵的韋孝寬說道。
韋孝寬接過了卷冊,王思政說道:
“去年以來,寧朔縣的田租翻了一倍,但是在冊土地的數量對不上。”
北魏的田稅為租調製,租是以名下土地收取的田稅,調是根據人頭收取的人頭稅。
王思政說的問題,就是上計中常見的問題,在冊田畝增長和田租增長不匹配的情況。
韋孝寬接過卷冊說道:
“寧朔是夏州的縣吧?我曾經在此縣設折衝府,這個縣沒有多餘的土地可以開墾啊?看來是縣官為了政績,虛報田畝數量啊。”
其中有獨孤信、韋孝寬、王思政這是曆史上有名的出色人物,也有蘇澤挑選簡拔出來的人才,最後還有兩名係統召喚出來的橙色隨從。
【風聞言事的酷吏】
姓名:蘇聞;
品級:橙色;
效果:
酷吏,對待政治對手冷酷的如寒風一般。
風聞言事,能通過各種傳言羅織罪行,打倒政治對手。
評價:“聽風就是雨。”
售價:800文太和五銖錢,並且每月需支付100文太和五銖錢的維護費用。
其實風聞言事這一招,倒也不是武則天首創的,南北朝時期就有因為“風聞”,也就是傳言而彈劾大臣的事情。
比如蕭衍的弟弟蕭宏貪汙私藏武庫的事情,就是大臣根據傳言彈劾蕭宏要謀反的,蕭衍在確定弟弟隻是貪汙而不是謀反後,沒有追究弟弟蕭宏貪汙的罪責,但是也沒有追究大臣彈劾錯誤的問題。
唐初禦史也有風聞言事的權力,特別是在武則天時期,更是將這種風聞的權利擴大,酷吏以此來打擊政敵,隻要被彈劾的大臣就要先免官謝罪,有些大臣就被連續風聞彈劾,行同於直接退休。
李隆基登基後,對於風聞進行了限製,要求禦史實名彈劾,彈劾不實還要追究責任。
之後李隆基又要求禦史必須“台署”,也就是必須要禦史台的長官署名才能上書彈劾,徹底打掉了唐代禦史的戰鬥力,從唐中期開始禦史的監察能力不斷下滑。
宋代又放開了對風聞的要求,不要求禦史對“風聞”的真實性作保,宋代禦史的又成為了黨爭的工具,很多名臣都是從禦史這個職位上走上執政位置上的。
明清兩代,同樣給予言官風聞言事的特權。
當然,現在蘇澤還是積攢實力的階段,不宜給禦史太大的權力,如果和明代那樣養出一個“清流”集團,禦史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那什麽事情都不要做了。
所以蘇聞這個橙色隨從更多的是一個定向打擊的作用,是蘇澤用來鏟除官僚係統中的敵人專用的武器。
隻要讓他成為檢校郎,平日裏暗中搜集一些黑材料,需要的時候才用這張底牌。
另外一個也是橙色隨從。
【斷案如神的司法吏】
姓名:蘇人傑;
品級:橙色;
效果:
司法精通:熟悉各種律法規則。
斷案如神,擅長搜集線索,偵破要案。
評價:“元芳你怎麽看?”
售價:800文太和五銖錢,並且每月需支付100文太和五銖錢的維護費用。
禦史台同樣也是一個司法機關,遇到很多大案要案的時候,也會派遣禦史前往查案。
蘇人傑也是蘇澤用來偵破案件所用的利刃,他這些日子在封述手下也參與不少案件的審理,也算是闖出了一些名聲,將他升為檢校郎也不突兀。
看著十五個年輕的臉龐,蘇澤先是勉勵了幾句,接著說道:
“檢校郎雖然是文職,但是上通下達,乃機要之職也。如果覺得自己無法勝任的,可以現在就提出來。”
在場眾人的目光都投過來,原本準備辭謝的韋孝寬立刻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其實一直以來,韋孝寬都是想要走軍職這條路的。
但是他一來年紀還小,二來如今他在文職係統正在上升的勢頭上,身上背負了家族的希望,他最後還是沒有張嘴。
但是獨孤信向前一步說道:
“將軍,信想要從軍。”
蘇澤看向獨孤信,他是這一眾年輕讀書人中最風度翩翩的一個,但是隻有他一人提出來要從軍,反倒是有一種反差感。
在場的幾名軍將都咧開嘴笑了出來。
蘇澤笑著問道:
“獨孤郎為何要從軍?”
獨孤信很自然的說道:
“六鎮人馬上得功名,馬上封侯乃吾願也!”
在場的武人紛紛喝彩道:“好誌氣!”
侯景更是大聲道:
“這才是我六鎮男兒!”
蘇澤看向獨孤信,點頭說道:
“既然如此,年後你就去輕車將軍侯景的軍中報道吧。”
獨孤信毫不猶豫的領命,侯景則高興的摩拳擦掌。
侯景昨天和蘇澤密談了一番,也知道蘇澤準備將他調回身邊,如今又給他增加部將,說明最近要打仗了。
不用說,肯定是要盡快一統關中了。
在場的都是人精,從蘇澤這個任命都看到了未來的走向,紛紛思考要如何從戰略轉變中獲得好處。
整個孝昌二年,蘇澤幾乎都在整頓內務,拓荒授田,接收流民。
種了一年田,總算是到了打仗的時候了。
韋孝寬則想到了另外一層,在今年年底舉行考課,就是為了明年打仗做好後方準備,將官員隊伍中的不合格者清除出去。
他暗暗下了決心,對於不合格官員絕對不能手軟,一定要重拳出擊拿下這些蠢蠹之輩。
這就是距離權力核心近的好處了,這些不小心露出的隻言片語,對於下麵就是巨大的信息差,而這個檢校郎能夠在政務堂和蘇澤麵前做事,即使隻是沒有品級的幕府私臣,也有巨大的影響力。
韋孝寬最後還是決定接受了這個職位,反正按照檢校官的職責,巡邊督軍也是職權範圍,未嚐沒有轉入軍職的可能性。
組織架構搭建完畢,接下來就是磨合遠轉的時候了。
原本的三司曹轉入到政務堂的麾下,成為向政務堂報告的行政執行機構,由政事堂的吏員匯總六州二郡交上的資料,開始了年底的考課工作。
考課,就類似於後世的審計,想要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實地核查,就算是以現代社會的科技水平,那都是完全不現實的,更不要說交通並不發達的古代了。
曆朝曆代的考課,其實就是搜集地方上遞交的紙麵資料,再和朝廷中樞的留檔資料進行紙麵上的核對,最多也就是就資料查資料。
三司曹整理匯總資料,先由政務院的書吏進行公文格式方麵的審查。
別小看這些公文格式審查,能夠熟練使用公文,本來就是做官的基本要求。
先不論你的資料是不是造假的,如果連造假的格式都不對,就說明做官就不合格!
而且以這個理由給一個差評,地方官員根本沒有任何反駁的理由。
等到結果送到政務堂,政務堂的參知們也有些繃不住了。
六州二郡中,其中有過半的縣,考課的資料連基本格式都不對,甚至有的縣上交的考課資料可以說是狗屁不通,連基本的文字通順都做不到。
以至於政務堂也沒辦法處理了,隻能將這個結果通報給蘇澤。
對於這個結果,蘇澤是意外也不意外。
這年頭就這樣,孝文帝漢化改製才過去二十多年,官員素質本來就良莠不齊,甚至蘇澤在河州的時候,遇到過一個縣令連字都不識。
但是結果如此觸目,還是讓蘇澤有些心驚的。
如此拉胯的基層行政能力,也難怪諸多的政策推行不下去。
本以為是豪強大族在地方上阻攔,地方上困難重重,沒想到是根本上自己太菜,一些政策都下不到縣裏,就算是下到縣裏,縣裏的官吏也看不懂,根本沒辦法執行!
但是一下子罷黜過半的縣令,這實在是太嚇人了,蘇澤還是提起筆,寫下了自己的批複:
對於那些公文行文不合格的官員,交給檢校郎進行上計,如果在稅賦和刑名上沒有問題,今年就不追究,可以給一個“中下”的考評結果。
如果稅賦和刑名上也有問題的,那就不能饒恕的,先給一個下等的考評結果。
兩次下等考核就要被罷免,蘇澤同時下令,這一次考課下等的官員,按照遠近輪流來夏州的崇文閣進修,如同雁臣一樣學習過才能放歸。
在公文格式審查後,就是上計了。
所謂上計,是從秦漢就有的製度,郡縣每年年終將關內的戶口、錢穀、盜賊之數上報於上級官府,在考課的時候將曆年上報的資料和考課的資料核對,尋找其中的矛盾疏漏。
韋孝寬和王思政,連著另外十二名檢校郎,開始在案牘中忙碌起來。
做假賬是一門學問。
別看上計也就是資料審核,但是從中能看出大量的問題。
按照政務堂的要求,每個縣的上計都要兩名檢校郎檢閱畫押,分別寫下考課的意見。
“孝寬兄,這寧朔縣的案牘伱看完了嗎?其中田畝很有問題啊。”
王思政放下筆,對著對麵的韋孝寬說道。
韋孝寬接過了卷冊,王思政說道:
“去年以來,寧朔縣的田租翻了一倍,但是在冊土地的數量對不上。”
北魏的田稅為租調製,租是以名下土地收取的田稅,調是根據人頭收取的人頭稅。
王思政說的問題,就是上計中常見的問題,在冊田畝增長和田租增長不匹配的情況。
韋孝寬接過卷冊說道:
“寧朔是夏州的縣吧?我曾經在此縣設折衝府,這個縣沒有多餘的土地可以開墾啊?看來是縣官為了政績,虛報田畝數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