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影評人的收入主要來自兩個方麵,電影公司的公關費和報紙雜誌發表影評的稿費,當然,最ding級的影評人還會有其他類型的收入,諸如出書或者上電視節目之類的。


    而喬治·諾森顯然還不算最ding級的那一撥,不然《首映》雜誌受到哥倫比亞的施壓之後,也不會輕易地解雇喬治·諾森。


    因為黑名單的緣故,電影公司再有新電影即將上映的時候,喬治·諾森不但收不到一美分的公關費,連電影試映或者首映的邀請也不可能再收到了。不能參加試映或者首映,也就不可能再拿到超前於普通觀眾的第一手觀影資料,報紙雜誌對於已經上映電影的影評並不是太熱切,因此連影評稿費收入也將大幅減少,兩方麵加起來,損失的收入就超過了原本收入的百分之八十。


    因此,被六大電影公司列入了黑名單,就意味著喬治·諾森不可能再在影評人圈子裏待下去,花費多年時間在圈子裏營造的名氣也隨之煙消雲散。


    其實,作為一個混跡圈子多年的老油條,喬治·諾森也清楚地知道這個圈子的遊戲規則,很多線是不能碰的,因此他之前也從來沒有做過什麽出格的事情,經過多年的打拚,他也在業內擁有了不小的名氣,每年各種收入加起來甚至達到了令人豔羨的六位數。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麽多年的春風得意,讓喬治·諾森有些自以為是,忘記了自己的本分,因此才連續發表了好幾篇抨擊《暗戰》的文章,他原本隻是因為覺得被妮可戲弄了,想要出口氣,小小地報複一下對方,卻沒有想到自己遠遠地低估了那篇專業性十足的文章的‘影響力’,等反應過來一切都為時已晚,直接斷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第一周結束之後,或許因為那場風波,也可能是因為艾瑞克登上《索菲亞脫口秀》起到的宣傳作用,第一周四個工作日內,《暗戰》拿下了1600多萬的票房,首周總票房達到了4300多萬,比哥倫比亞在首周末票房出爐後做出的預計至少多出了三百萬,這個數據讓哥倫比亞信心十足。


    而同時,隨著《暗戰》槍手質疑的澄清,事先商議好的‘話題營銷’計劃也開始啟動,事件開啟於幾家娛樂報紙言辭激烈地對《暗戰》中的植入廣告進行抨擊。


    《三十多個植入廣告,我們看的真的是電影嗎?》


    《雙湯聯手的廣告大片,我們看的不是‘暗戰’,是‘廣告戰’》


    《艾瑞克·威廉姆斯植入廣告的不歸路!》


    一係列非常吸引眼球的大標題直接將關於《暗戰》的話題推到風口浪尖之上,媒體的輿論經過質疑風波之後再次嘩然,哥倫比亞也順勢在其他競爭對手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開始大力操縱輿論方向,將大部分媒體對這件事的評論口吻轉向調侃姿態。


    很快,《洛杉磯時報》發表了一篇觀眾調查報告,調查是哥倫比亞事先做好的,目標人群是那些剛剛從《暗戰》播放廳出來的觀眾,內容是關於觀眾對《暗戰》中廣告的看法。


    1000人的隨機抽查當中,76%的觀眾沒有感覺到電影中廣告的存在,15%的人感覺到了廣告的存在,但並不怎麽在意,7%的觀眾表示對廣告有些在意,而選擇非常討厭廣告的隻有寥寥的2%。


    《洛杉磯時報》為了確保自己的公信力,還將整整一疊的抽查報告照片登載了版麵上。


    這篇報道幾乎為《暗戰》的植入廣告事件定下了基調。


    每當提起這件事,很多人都會覺得,大部分人甚至都沒感覺到廣告的存在,其實這也沒什麽,再加上哥倫比亞其他一些調侃類的槍手文章發表,公眾的思維方向開始被調轉。


    隨即,哥倫比亞也開始站出來澄清,表示電影中確實有一些植入廣告,但並沒有那些‘不負責任’的媒體說的那麽誇張。哥倫比亞又拿出剛剛發生的槍手質疑風波說事,表示這是競爭對手對《暗戰》的惡意中傷。


    隨著輿論引導的持續,越來越多的公眾開始對《暗戰》中到底有什麽廣告產生了好奇之心,因為正如那項調查中顯示的那樣,很大一部分人首次觀影的時候,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暗戰》中廣告的存在。


    等哥倫比亞的競爭對手反應過來,開始操縱自身媒體對輿論風向進行扭轉,引導公眾厭惡《暗戰》中的植入廣告的時候,哥倫比亞直接再次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電影上映的第二個周末,也就是周六一大早,《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幾分報紙同時刊載了哥倫比亞公司的一份聲明。


    “雖然根據調查,《暗戰》中的植入廣告並沒有影響到廣大影迷的觀影感受,但為了感謝影迷的支持,經過電影製作和發行各方的溝通,我們還是決定將《暗戰》中收到的200萬美元植入廣告費用回饋給廣大影迷。自本聲明發表之日起,觀眾可以用信件形式向以下地址寄送猜測的全部12個植入廣告,我們將在電視節目直播當中,現場抽取200份全部正確的幸運觀眾,每人獎勵10000美元的現金。”


    隨後,這則聲明留下收信地址、截止日期以及諸如每個公民隻限一封信件,反複投遞作廢之類的反刷限製。


    一瞬間,整個美國的媒體再次嘩然,即使很多觀眾,也忍不住反應過來,這是明目張膽的炒作行為啊。


    但即使發現了這一diǎn,也阻擋不住很多觀眾的熱情,畢竟現在是八十年代末,對於很多美國家庭來說,10000美元算是一筆巨款了。反正放假期間大家本來就有看電影的習慣,看什麽不是看啊,如果看完電影,花幾十美分弄個信封將心裏的猜測郵寄出去,就可能獲得10000美元的大獎,何樂而不為。而且,200人的中獎數目,看起來幾率還是相當大的。


    這種聲明發出的第二天,很多播放《暗戰》的電影院都直接出現了爆滿情況,發表聲明當天,《暗戰》就拿到了1300萬美元的當日票房,而周日的票房也達到了1100萬,再加上周五的800多萬美元票房,《暗戰》第二個周末三天總票房達到了3200萬,奇跡地在競爭激烈的暑期檔實現了將近20%的票房逆跌,也是這個暑期檔唯一一部出現票房逆跌的電影。


    而第二周七天過後,《暗戰》再次拿到4900多萬的次周票房,總票房已經達到了9200萬。


    相比起來,上映五周,票房已經開始疲軟的《捉鬼敢死隊2》到現在也隻拿到了9000萬美元出頭的票房,而《蝙蝠俠》受到了《暗戰》風潮的影響,第四周票房再次下跌44%,隻拿到了1600萬美元的票房,雖然累計票房達到了1億6800萬,但《蝙蝠俠》接下來的上映周內,票房如果再次出現40%左右的跌幅,票房就隻能保持在千萬級以內,而以《暗戰》的票房走勢,每周數千萬的票房數據還可能保持三到四周,最終這個暑期檔的票房冠軍花落誰家還真的很難說。


    這一結果,讓很多電影公司都看得有些傻眼了,連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很多高管都有一種幸福來得太快難以適應的虛無感,哥倫比亞公司的股票再次快速上揚,總市值在幾周之內突破了45億美元,已經初步達成收購協定的索尼變得焦躁起來,原本計劃中九月末完成收購的,但索尼的負責人卻數次發出請求,希望能在八月份簽訂最終協議,對方也意識到,如果《暗戰》反超《蝙蝠俠》拿下暑期檔票房冠軍的話,這股價的上漲是肯定停不下來了。


    當第三周《暗戰》票房再次小跌26%,拿下3800多萬票房的時候,疑惑不解的媒體就隻能將這種趨勢歸結於群眾對於飛來橫財的渴望。


    雖然很多電影公司也想要學習哥倫比亞這種抽獎模式進行宣傳,但可惜的是,暑期檔電影的上映風潮已經結束了,《暗戰》可以說是最後一波上映的大製作電影,之前上映的電影再進行類似的宣傳已經沒有太多意義。


    而《暗戰》之後上映的電影,基本上都是趁著暑期檔末尾進場撈錢的不太被看好的作品,因此其他電影公司根本不敢砸出200萬,哪怕是100萬,也很少有人肯花出來的,畢竟,這種風險太大了,就算一部電影拿到一億票房,院線分成之後,剩餘一半也需要投資人、製作方、發行方各方進行瓜分,最後再交完稅,利潤通常隻是百萬級別的。像艾瑞克那樣一部《小鬼當家》拿到上億分成,在圈內絕無僅有,哪怕是目前公認最賺錢的《星球大戰》係列,僅僅在票房上盧卡斯也拿不到那麽高的利潤。


    而哥倫比亞這一次利用炒作植入廣告的方式實現票房大逆轉,也注定成為一個經典的營銷案例被各大電影公司研究。


    艾瑞克並不擔心這種方式被人學去,因為這一次運作完全是劍走偏鋒,說白了,一次兩次還好,觀眾還會覺得猜測植入廣告還挺新鮮的。一旦多用上幾次,觀眾心裏肯定會產生‘我是來看電影消遣娛樂的,不是來數廣告的’逆反心理,再那麽幹隻會適得其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是好萊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都市言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都市言情並收藏我就是好萊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