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勸諫
竇憲早朝前會同太尉宋由,太傅鄧彪,黃門侍郎竇篤,聚在章華門口。天空中萬裏無雲,青朗朗的天空下,高大的崇德殿顯得莊嚴壯麗,富麗堂皇。
竇憲雖然依然不改目空一切的樣子,卻略顯得煩燥不安。他在章華門口的台階上方,注視著天空飛過的鴻雁,心中的弦卻崩得很緊。黃門侍郎竇篤是他的弟弟,此人雖和竇憲一樣的驕矜,卻是一個十足的草包。
他身材肥碩,肚子極大,每次走路時,都是身體向後,肚子向前。他見竇憲早早來上朝,便過來打招呼。
“大哥,今日怎麽來得如此之早?”竇憲看了看他的肚子,嗬斥道,“你的肚子你還帶得動?除了吃,你還想不想點別的事?”
竇篤被當頭喝罵了一句,心中便覺不快,又不敢得罪竇憲,隻好低頭不語。心裏卻暗自嘀咕,“你還不是整天喝得大醉!”
看著其他官吏從身邊經過,鄧彪一一招呼,此人做事八麵玲瓏,處處逢迎,雖然行政方麵一直碌碌無為,官場上卻十分吃得開。
他見竇憲皺眉歎氣,雖不想觸黴頭,但是責任所在,也不得不上去問候一句。“竇將軍,今日似乎心情不悅,不知何事讓將軍煩心啊?”
竇憲看了一眼離自己不遠處,聚成一堆,小聲討論的眾臣,直覺自己做了一件天大的蠢事。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正一臉心懷鬼胎,神神秘秘的和群臣在對著宮中指指點點,他看著就更加生氣。
大叫了一聲,“宋由,你過來!”
太尉宋由是竇憲的人,此時正與尚書韓棱說話。聽到竇憲叫自己,便小跑著過來,卻見竇憲一臉的怒氣,一時也愣在當場,不知如何應付。
竇憲將三人叫至一角,問道,“今日朝中必對太後與都鄉候一事有所微詞,你們心中可有了什麽打算?”
宋由道,“此事,眾臣雖有非議,我想卻不至於當著太後之麵彈劾。”
鄧彪也道,“老臣也是這個意思,今天早上我見到司徒袁安,他卻沒有和我提及此事。”
竇篤揉了下鼻子,沉聲道,“大哥,聽說都鄉候是大哥推薦給太後的,此舉實有些不妥。”
竇憲從鼻子裏哼出了一聲,“此事雖有不妥,卻生米已成熟飯,現在朝中上下,物議洶洶,卻不知如何替太後收場。”
“那麽將軍有何打算呢?”鄧彪知他心中已有計較,所以也不說破,故意問他的意思。他是鄧禹的同宗,父親也是中興大臣,受封候爵。他雖有清名,頗得社會上道德家們的高度讚賞,可他卻一心隻想落個清白名聲,從不得罪人,是以政治上是個庸人。
竇太後的醜事,他本不欲參與其中,靜觀其變為好。可是竇憲卻找他來商量,所以隻好推拖,不肯吐露自己的一絲想法。
“我本來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太後越做越過份,竟然日日召見。如今風聞言事之人甚多,所以我想我們也該勸諫一下太後,收斂一些,不可再如此過分。”
竇憲說出來的話,讓三個人都吃了一驚,互相看了一眼後,宋由咳嗽了一聲答道,“將軍即如此說,我等一會在朝堂之上,也可勸諫一二,不過,我怕我們一開口,那些自詡忠誠之士,便要大做文章,到時場麵一發不可收拾,不是讓太後下不來台嗎?”
竇篤冷笑道,“即使太後有一二個男寵也並非無道,所謂人道,難道就是讓一個三十不到的女人孤單一生嗎?這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也好不到哪裏去,一群假道學罷了。”
竇憲沉吟道,“宋由說得有些道理,也罷,早朝之後,我自會去**勸戒太後,希望她能聽進去我的話。”
此時三十五名“掌賓讚受事”開始呼謁者治禮,以次導引。四人聽了忙趨步上前,入崇德殿見駕。
宮殿之下,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站於台階兩旁邊,每一台階有數百人之多。文官丞相以下陳列於東方,西向而立。諸將及軍吏,功臣,列候依次列於西方,東向而立,文東武西而立。廷中陳列車騎、戍卒、衛官,並置放兵器,張堅旗幟。
掌賓客禮的大行,設九賓之儀,以序諸候王及歸義蠻夷,並負責上傳語告下,下有事告上。就聽他唱警道,“陛下,皇太後駕到。”
眾人隨之賀道,“皇上萬歲,萬萬歲,皇太後鳳體安康。”
大行又唱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劉肇道,“眾卿家可有事要奏。”他早與黃雋計議,料想今日朝中必有人將太後一事提及,若借刀殺人之計無效,也可借眾臣之力將劉暢除之而後快。
但是若大的崇德殿內連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眾臣都低著頭,不發一聲。劉肇心急如焚,又道,“眾卿家無事可奏嗎?”
此時,中常侍蔡倫出班奏道,“陛下,臣有一請,求陛下允準。”
劉肇見有人出奏,心內大喜,笑道,“蔡卿家可何事奏請?”
“臣任中常侍,太後卻讓臣管理宮中物事,臣請跟在陛下身邊,盡臣應盡之責。”蔡倫麵色嚴肅,雖低頭請奏,卻聲如洪鍾,正氣凜然。
竇太後坐在後麵,沒想到蔡倫有此一奏,覺得又好氣又好笑。蔡倫永平十八年入宮為太監,當時隻有十五歲。他讀書識字,第二年就升為小黃門,此後作黃門侍郎,掌管官內外公事傳達及引導諸王朝見,安排就座等事。
後來他幫助自己誣陷宋貴人挾邪媚道,以至令她自殺。她感他之功,是以安排他做了這個有實權又有油水的好差事。誰想此人竟不識抬舉,好好的差事不做,卻偏要去服飾劉肇,即如此成全他也好。
於是道,“蔡倫,你即如此盡責,哀家沒有不準之理。你明天就到嘉德殿吧,隨侍皇帝左右。”
蔡倫麵上一喜,“謝太後。”隨後退入班中。
劉肇卻十分失望,又環視了一遍眾臣,見見人低首,竟無一人有奏
。竇太後也發現了異常,但是她心中牽掛著一會與都鄉候劉暢的約會,對眾臣無事可奏,反而暗暗心喜,於是朗聲道,“看來今日早朝無事,退朝吧!”
劉肇本來就沒有發言之權,隻好隨在太後身後退入宮中,回頭向群臣望去,隻有司徒袁安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其餘人眾,沒有一人注意到他的失望。
對別人的期許,成為了自己的失望;對眾臣的依賴,成為了自己的傷痛。他長歎一聲,看了一眼跟在身後的黃雋,兩人心頭如壓上了一塊大石,沉重無比。
早朝之後,竇憲便來到宮中求見太後。
竇太後這些日子過得極為滋潤,心情大好,又每日特意裝飾,更加顯得風姿綽約。見了竇憲進來,笑道,“哥哥,可是有事要找我商量嗎?”
竇憲看了她一眼,卻沒有就坐,“太後如今嬌豔動人啊!”
竇太後聽他話中有話,不僅輕皺眉頭道,“兄長此言何義?”
“太後可知宮中內外,將你與都鄉候之事傳成什麽樣子嗎?都說你是——”
“說我是什麽?是趙姬?是呂後?哼,哥哥不是也來指責我的不是吧!”竇後眉頭豎起,臉色變得鐵青,一觸即發的怒氣一覽無遺,肩膀不斷的劇烈顫抖著,聲音漸漸變調。終於忍耐的怒氣徹底爆發,她低垂的頭頸,緊緊握拳,用僅有的瘋狂不假思索地吼了出來。
“哀家想怎麽樣就怎麽樣,要這些不知輕重的人來生事。你的官是怎麽來的?是妹妹將你捧上來的。你現在吃的穿的住的,哪一樣沒有哀家的功勞,此時你身為兄長,不僅不幫著哀家說話,還助那些人來欺我一個孤寡女人,我要你們這些人有何用。”
她將書案之上的東西一股腦的掃在地上,“滾出去,你要再說這樣的話,就永遠不要再來見我。”
“太後,你做出這樣的醜事,也讓竇氏一族蒙羞!”竇憲還要說下去。
“滾出去,來人,將這個人趕出宮去!”
竇憲臉上漲得青紅不定,扭曲著麵孔抽搐了幾下,突然大吼道,“你若不聽話,早晚要成為眾矢之的!”
竇太後冷哼道,“我成眾矢之的?我早就是那些人的話抦了。我還怕他們背後說我?”她將牙咬著,狠狠地說,“敢在我麵前再有微詞,我必將他全家斬首。你也一樣!”
她青著臉瞪著竇憲,“都鄉候的事,不需要你再管。哥哥還是回去吧!”
竇憲氣極,甩袖而去。
之後的日子裏,竇太後依然我行我素,更加不把宮中朝中之人的話放在心上。與劉暢的相會,開始還偷偷摸摸,躲著眾人,後來發展到每天大搖大擺進宮,毫不在乎。
竇憲也慢慢發現自己進宮,也不那麽隨便了。竇太後每次都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見他。相反的,劉暢進宮卻如入無人之境。他越來越擔心,要是竇太後討厭自己,親近劉暢,之後再以太後的名義封官進爵,掌握宮中事務,自己的地位不是岌岌可危嗎?
就在這時,市井之間卻傳出了一首民謠,“都鄉來邦,漢室興旺,將軍橫屍,血淚成行。”
竇憲越來越急,思來想去,終於做出了重大的決定。
竇憲早朝前會同太尉宋由,太傅鄧彪,黃門侍郎竇篤,聚在章華門口。天空中萬裏無雲,青朗朗的天空下,高大的崇德殿顯得莊嚴壯麗,富麗堂皇。
竇憲雖然依然不改目空一切的樣子,卻略顯得煩燥不安。他在章華門口的台階上方,注視著天空飛過的鴻雁,心中的弦卻崩得很緊。黃門侍郎竇篤是他的弟弟,此人雖和竇憲一樣的驕矜,卻是一個十足的草包。
他身材肥碩,肚子極大,每次走路時,都是身體向後,肚子向前。他見竇憲早早來上朝,便過來打招呼。
“大哥,今日怎麽來得如此之早?”竇憲看了看他的肚子,嗬斥道,“你的肚子你還帶得動?除了吃,你還想不想點別的事?”
竇篤被當頭喝罵了一句,心中便覺不快,又不敢得罪竇憲,隻好低頭不語。心裏卻暗自嘀咕,“你還不是整天喝得大醉!”
看著其他官吏從身邊經過,鄧彪一一招呼,此人做事八麵玲瓏,處處逢迎,雖然行政方麵一直碌碌無為,官場上卻十分吃得開。
他見竇憲皺眉歎氣,雖不想觸黴頭,但是責任所在,也不得不上去問候一句。“竇將軍,今日似乎心情不悅,不知何事讓將軍煩心啊?”
竇憲看了一眼離自己不遠處,聚成一堆,小聲討論的眾臣,直覺自己做了一件天大的蠢事。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正一臉心懷鬼胎,神神秘秘的和群臣在對著宮中指指點點,他看著就更加生氣。
大叫了一聲,“宋由,你過來!”
太尉宋由是竇憲的人,此時正與尚書韓棱說話。聽到竇憲叫自己,便小跑著過來,卻見竇憲一臉的怒氣,一時也愣在當場,不知如何應付。
竇憲將三人叫至一角,問道,“今日朝中必對太後與都鄉候一事有所微詞,你們心中可有了什麽打算?”
宋由道,“此事,眾臣雖有非議,我想卻不至於當著太後之麵彈劾。”
鄧彪也道,“老臣也是這個意思,今天早上我見到司徒袁安,他卻沒有和我提及此事。”
竇篤揉了下鼻子,沉聲道,“大哥,聽說都鄉候是大哥推薦給太後的,此舉實有些不妥。”
竇憲從鼻子裏哼出了一聲,“此事雖有不妥,卻生米已成熟飯,現在朝中上下,物議洶洶,卻不知如何替太後收場。”
“那麽將軍有何打算呢?”鄧彪知他心中已有計較,所以也不說破,故意問他的意思。他是鄧禹的同宗,父親也是中興大臣,受封候爵。他雖有清名,頗得社會上道德家們的高度讚賞,可他卻一心隻想落個清白名聲,從不得罪人,是以政治上是個庸人。
竇太後的醜事,他本不欲參與其中,靜觀其變為好。可是竇憲卻找他來商量,所以隻好推拖,不肯吐露自己的一絲想法。
“我本來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太後越做越過份,竟然日日召見。如今風聞言事之人甚多,所以我想我們也該勸諫一下太後,收斂一些,不可再如此過分。”
竇憲說出來的話,讓三個人都吃了一驚,互相看了一眼後,宋由咳嗽了一聲答道,“將軍即如此說,我等一會在朝堂之上,也可勸諫一二,不過,我怕我們一開口,那些自詡忠誠之士,便要大做文章,到時場麵一發不可收拾,不是讓太後下不來台嗎?”
竇篤冷笑道,“即使太後有一二個男寵也並非無道,所謂人道,難道就是讓一個三十不到的女人孤單一生嗎?這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也好不到哪裏去,一群假道學罷了。”
竇憲沉吟道,“宋由說得有些道理,也罷,早朝之後,我自會去**勸戒太後,希望她能聽進去我的話。”
此時三十五名“掌賓讚受事”開始呼謁者治禮,以次導引。四人聽了忙趨步上前,入崇德殿見駕。
宮殿之下,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站於台階兩旁邊,每一台階有數百人之多。文官丞相以下陳列於東方,西向而立。諸將及軍吏,功臣,列候依次列於西方,東向而立,文東武西而立。廷中陳列車騎、戍卒、衛官,並置放兵器,張堅旗幟。
掌賓客禮的大行,設九賓之儀,以序諸候王及歸義蠻夷,並負責上傳語告下,下有事告上。就聽他唱警道,“陛下,皇太後駕到。”
眾人隨之賀道,“皇上萬歲,萬萬歲,皇太後鳳體安康。”
大行又唱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劉肇道,“眾卿家可有事要奏。”他早與黃雋計議,料想今日朝中必有人將太後一事提及,若借刀殺人之計無效,也可借眾臣之力將劉暢除之而後快。
但是若大的崇德殿內連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眾臣都低著頭,不發一聲。劉肇心急如焚,又道,“眾卿家無事可奏嗎?”
此時,中常侍蔡倫出班奏道,“陛下,臣有一請,求陛下允準。”
劉肇見有人出奏,心內大喜,笑道,“蔡卿家可何事奏請?”
“臣任中常侍,太後卻讓臣管理宮中物事,臣請跟在陛下身邊,盡臣應盡之責。”蔡倫麵色嚴肅,雖低頭請奏,卻聲如洪鍾,正氣凜然。
竇太後坐在後麵,沒想到蔡倫有此一奏,覺得又好氣又好笑。蔡倫永平十八年入宮為太監,當時隻有十五歲。他讀書識字,第二年就升為小黃門,此後作黃門侍郎,掌管官內外公事傳達及引導諸王朝見,安排就座等事。
後來他幫助自己誣陷宋貴人挾邪媚道,以至令她自殺。她感他之功,是以安排他做了這個有實權又有油水的好差事。誰想此人竟不識抬舉,好好的差事不做,卻偏要去服飾劉肇,即如此成全他也好。
於是道,“蔡倫,你即如此盡責,哀家沒有不準之理。你明天就到嘉德殿吧,隨侍皇帝左右。”
蔡倫麵上一喜,“謝太後。”隨後退入班中。
劉肇卻十分失望,又環視了一遍眾臣,見見人低首,竟無一人有奏
。竇太後也發現了異常,但是她心中牽掛著一會與都鄉候劉暢的約會,對眾臣無事可奏,反而暗暗心喜,於是朗聲道,“看來今日早朝無事,退朝吧!”
劉肇本來就沒有發言之權,隻好隨在太後身後退入宮中,回頭向群臣望去,隻有司徒袁安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其餘人眾,沒有一人注意到他的失望。
對別人的期許,成為了自己的失望;對眾臣的依賴,成為了自己的傷痛。他長歎一聲,看了一眼跟在身後的黃雋,兩人心頭如壓上了一塊大石,沉重無比。
早朝之後,竇憲便來到宮中求見太後。
竇太後這些日子過得極為滋潤,心情大好,又每日特意裝飾,更加顯得風姿綽約。見了竇憲進來,笑道,“哥哥,可是有事要找我商量嗎?”
竇憲看了她一眼,卻沒有就坐,“太後如今嬌豔動人啊!”
竇太後聽他話中有話,不僅輕皺眉頭道,“兄長此言何義?”
“太後可知宮中內外,將你與都鄉候之事傳成什麽樣子嗎?都說你是——”
“說我是什麽?是趙姬?是呂後?哼,哥哥不是也來指責我的不是吧!”竇後眉頭豎起,臉色變得鐵青,一觸即發的怒氣一覽無遺,肩膀不斷的劇烈顫抖著,聲音漸漸變調。終於忍耐的怒氣徹底爆發,她低垂的頭頸,緊緊握拳,用僅有的瘋狂不假思索地吼了出來。
“哀家想怎麽樣就怎麽樣,要這些不知輕重的人來生事。你的官是怎麽來的?是妹妹將你捧上來的。你現在吃的穿的住的,哪一樣沒有哀家的功勞,此時你身為兄長,不僅不幫著哀家說話,還助那些人來欺我一個孤寡女人,我要你們這些人有何用。”
她將書案之上的東西一股腦的掃在地上,“滾出去,你要再說這樣的話,就永遠不要再來見我。”
“太後,你做出這樣的醜事,也讓竇氏一族蒙羞!”竇憲還要說下去。
“滾出去,來人,將這個人趕出宮去!”
竇憲臉上漲得青紅不定,扭曲著麵孔抽搐了幾下,突然大吼道,“你若不聽話,早晚要成為眾矢之的!”
竇太後冷哼道,“我成眾矢之的?我早就是那些人的話抦了。我還怕他們背後說我?”她將牙咬著,狠狠地說,“敢在我麵前再有微詞,我必將他全家斬首。你也一樣!”
她青著臉瞪著竇憲,“都鄉候的事,不需要你再管。哥哥還是回去吧!”
竇憲氣極,甩袖而去。
之後的日子裏,竇太後依然我行我素,更加不把宮中朝中之人的話放在心上。與劉暢的相會,開始還偷偷摸摸,躲著眾人,後來發展到每天大搖大擺進宮,毫不在乎。
竇憲也慢慢發現自己進宮,也不那麽隨便了。竇太後每次都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見他。相反的,劉暢進宮卻如入無人之境。他越來越擔心,要是竇太後討厭自己,親近劉暢,之後再以太後的名義封官進爵,掌握宮中事務,自己的地位不是岌岌可危嗎?
就在這時,市井之間卻傳出了一首民謠,“都鄉來邦,漢室興旺,將軍橫屍,血淚成行。”
竇憲越來越急,思來想去,終於做出了重大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