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大將軍八麵威風(上)
竇太後並沒有拋棄竇憲,她還是讓禦醫治好了他的風寒。不過,她的氣還未消,竇憲仍舊被關在宮中,不許出去。
竇景和竇篤自從得到兄長被關入宮中的消息後,就如熱鍋上的螞蟻,多次進宮求見太後,竇太後卻避而不見,並告訴他們,竇憲罪有應得,留他一條命,已經是額外開恩了。
而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卻抓住了這個機會,每有朝日,必奏請殺掉竇憲,弄得竇太後頭疼不已。隻得找來竇景和竇篤商議。
竇景道,“太後,兄長雖然有錯,卻罪不致死,降他的官職也就是了。你想,我們兄妹幾人這些年來,風風雨雨,經過了多少事。雖然劉暢是太後喜愛之人,也不能因此毀了我們兄妹辛辛苦苦創出來的局麵啊!”
竇篤也道,“太後,兄長當初獻劉暢給你,確實是想太後你宮中寂寞難耐,也是為姐姐你著想,如今他殺都鄉候,卻是怕你太過寵信於他,而失了我們兄弟的情誼!”
竇太後歎道,“我本也不想殺了兄長,隻是此事現在已難收拾,堂堂一朝太後,總也不能出爾反爾吧!”
竇篤看了看四下,見宮女宦官都站在遠處,便小聲道,“太後,天下的美男子不止劉暢一個,要是太後放過大哥,我們就會給你找到更好的,讓太後開心,姐姐,都鄉候已死,再好,也是一具枯骨了。你還得往前看啊!”
竇太後心中一動,那些久遠的情欲將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心裏滋生了起來,她看了看竇景,“你覺得呢?如今三府屢次上奏要處死兄長,我們又該怎麽辦呢?”
竇景嘿嘿一樂,伸出了兩根手指,“兩個辦法,第一個,撤掉三公之職,讓那幾個老家夥,回老家去。”
竇太後搖了搖頭,“這不行,三公之中袁安,任隗威望極盛,我們動不了他們。”
竇景撇了一下嘴,“我就知道太後不會如此,所以就隻有第二個辦法了!”
見竇太後和竇篤都看著他,便咳嗽了一聲道,“太後,前日早朝,典客司不是報告說南匈奴單於遺使希望我朝派出大軍討伐匈奴嗎?”
竇太後的臉微微揚起,“不錯,此事尚在商議之中。耿秉也次上書請求哀家,希望能夠讓他北伐匈奴,你有什麽想法?”
竇景眯了眼睛,低聲道,“太後,你可讓大哥出征討伐匈奴,這樣大哥的罪可免,而朝中之人也不敢說什麽了。”
竇太後心中大喜,“此計甚好,哀家現在就下詣釋放兄長,後日早朝,正好商議此事。”
匈奴當時分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靠著每年漢朝供養的金錢,天天好酒好肉吃著,加上漢朝給出的牧場,南匈奴的馬兒也是膘肥體壯。
而北匈奴卻相反,他們的大後方西域地區被班超控製著,東邊又有烏桓和鮮卑不斷的爭鬥,再加上隻認錢不認人的南匈奴,不斷的雪上加霜,處境已是十分艱難。
建初八年夏季,北匈奴三木樓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萬八千人,帶了兩萬匹馬,十萬多頭牛羊到五原塞歸降了漢朝。章和二年時,又有首領車利涿兵等叛逃,投奔到漢朝邊塞,前後共有七十三批人。
此時北匈奴的力量已十分衰弱,各部落紛紛離散反叛,匈奴從永平朝的僵持態勢徹底改為防守,甚至連守也守不住了。於是隻好不斷遷移,走向了下坡路。
北匈奴單於也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他見事已至此,便決定與漢朝講和,開放貿易。元和元年時,北單於派使者向當時的武威太守孟雲致信,孟雲感到這次北匈奴的誠意,便上書章帝。
章帝得到消息,十分高興,便下詔批準。卻沒有想到,當北匈奴大且渠伊莫訾王等人率領商團驅趕著一萬餘牲畜前來邊境,準備同漢朝進行交易時,南匈奴單於卻毫不客氣的派輕騎兵從上郡出發對商團進行襲擊。
結果可想而知,商團寡不敵眾,全軍覆沒,牲畜也被搶走。北匈奴卻以為是漢朝與南匈奴串通,大罵漢朝不守信義。
第二年,南匈奴單於病逝,他的兒子宣上任不久,帶著一千多人去獵,開始的時候十分順利,但是當他們趕到涿邪山的時候,南匈奴單於聽到了另一隊騎兵的聲音。他認為是北匈奴來襲擊自己,於是立即命令手下拚命衝殺,不惜一切代價殺敗北匈奴部隊。
當時北匈奴的首領溫禺犢王也非常驚訝,但是突然被襲,也隻好迎戰,雙方在大草原上大肆廝殺,不久,北匈奴溫禺犢王的頭顱就被南匈奴砍下,大敗而回。
對於南匈奴這種事前不請示,事後不通報的行為,漢朝政府也是徒呼奈何,無能為力。
很快,北匈奴方麵的使者又來到武威,嚴厲斥責武威太守孟雲,“我北匈奴已經準備了與你們大漢和解,但是南匈奴屢次攻打我們,你們不加以製止,前次搶奪牛馬,這次又殺死我們的溫禺犢王,你們漢朝是什麽意思?如果雙方再次發生戰事,我們也要讓你們大漢朝嚐嚐我們鋼刀的滋味。”
孟雲也不了解情況,安撫了匈奴使者後,立即上書章帝,報告情況,並建議安撫北匈奴,讓南匈奴歸還搶來的浮虜和牲畜。
這一上報,引發了大漢朝野的激烈討論。
開始的時候,太尉鄭弘,司空第五倫和司徒桓虞等大臣認為不應歸還,原因很簡單,那些北匈奴都是夷狄,經常不講信用,而且貪心不足,假如歸還了俘虜,那些匈奴人還會大肆誇張自己的損失,讓大漢朝賠償。此例一開,漢朝的就會蒙受損失。
但是當時的太仆袁安卻不同意,他說,“北匈奴以前派使都進項請求和親,還把被擄去的歸還漢朝,這說明他們害怕大漢聲威,而不是先違背條約。孟雲以大臣的身份守衛邊疆,不應該對夷狄不講信用。讓俘虜回去,足以表明大漢對他們的寬大,而使得邊境百姓得到休養生息,何樂而不為呢?”
袁安這話簡而言之,北匈奴害怕大漢,所以排出使者進貢請求和親,另外漢朝不應該不講信用,隻要歸還俘虜,這樣可以表示中國的寬大,而且還可以得到安寧。
司徒桓虞聽袁安這樣一說,反而改變了立場,支持袁安。
這樣一來,第五倫和鄭弘兩個人懷恨袁安,雙方意見爭執不下,在朝堂上唇槍舌劍,弄得章帝煩惱不已。鄭弘甚至還大聲激怒恒虞,“凡是聲稱應當歸還俘虜和牲畜的,都是對皇上不忠的小人!”
桓虞也反唇相譏,嗬斥鄭弘:“要是按照你的方法,匈奴明年就會大舉入侵邊關,你說我不忠於陛下,我看你才是第一號奸佞之徒,天下第一的小人!”
朝堂之中的聲音越吵越大,第五倫和大鴻臚韋彪全都憤怒不已,變了臉色。司隸校尉也上書彈劾鄭弘等人,引起鄭弘等人更加不滿,集體要求辭去官職,交上了印信綬帶謝罪。
袁安看到事情發展到如此程度,也不肯低頭認輸,同時要求辭職,也把印綬交給了皇帝。章帝看到眾位大臣爭先辭職,立刻下詔答複安撫群臣。
他告訴大家“要集思廣益,商議決定,做人也要忠誠,行事更要正直,眾臣要和睦相處,這才符合朝廷的禮儀,緘默不語壓抑情誌,不是朝廷的福氣。江海所以成為百川之首,是由於其地勢低下。漢朝略受委屈,又有什麽關係!何況如今在漢朝與北匈奴之間,君臣的名分已經確定,就如父親幫助兒子。北匈奴言辭恭順而守約,不斷進貢,難道我們就該違背信義,自陷於理虧的境地嗎?”
他又命令遼將軍兼中郎將龐奮,用加倍的價格贖買南匈奴所搶得的俘虜和牲畜,歸還給北匈奴。而南匈奴曾殺敵擒虜,應當論功行賞,一如慣例。
章帝這個詔書可以說很完備,他一方麵同意袁安的意見,還提出了自己的補充意見,為了讓南匈奴能夠穩定的守住北匈奴,獎勵南匈奴,讓他們不要產生錯覺。
歸還俘虜之後,北匈奴和漢朝又一次進入了休戰,南匈奴也不找北匈奴的麻煩了。
但是後來,不受漢朝節製的鮮卑人殺向了北匈奴,北匈奴本就奄奄一息,這一下更是被鮮卑人打得落花流水,北匈奴的優留單於在戰鬥中被殺,鮮卑人還剝下了匈奴單於的皮帶回了部落。
此戰之後,北匈奴更是衰微。但是隨著單於位置空缺,北匈奴再次發生了大亂。屈蘭儲等五十八個部落走投無路,帶著二十八萬男女,來到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各郡,向漢朝歸降。
北匈奴更加慘淡,但是又遇雪上加霜之事,不久北匈奴單於地區發生了大饑荒,大量的人畜死亡,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內部又發生了暴亂,每年有數千走投無路的北匈奴人向南匈奴投降。
南匈奴單於看著自己的部落慢慢崛起,於是就有了一個蓄謀已久的計劃——統一南北匈奴。
他知道漢朝隻是把他們作為雇傭兵抵禦北匈奴而已,他對北匈奴聚居地區垂涏三尺已久,一旦占領了北匈奴,那些空著的地方,豐美的水草,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所以他希望統一南北匈奴,擴大自己的部眾,如果時機成熟,再反抗漢朝不遲。
有了這個打算,和帝登基後不久,南匈奴單於便上書朝廷:“臣世代蒙受朝廷恩德,無法計算。孝章皇帝謀慮深遠,想建立功業,所以命令烏桓,鮮卑攻打北部敵虜,砍下單於的腦袋,進攻破壞他們的國家。現在剛剛投降的虛渠等人自己到臣這裏說,去年三月中旬攻打北虜王庭,北單於被南部軍隊重創,又害怕丁令,鮮卑,就遠遠逃走,依傍安候河西岸。
今年正月,骨都候等人又一同立單於的異母兄賢王為單於,此時分崩離析,骨肉潰散。如今臣同諸王,骨都候以及剛剛投降來的首領一起商議謀略,都說應該趁著北部敵虜分裂之際,出兵討伐,擊敗北部,成全南部,合並為一個國家,使漢家永遠不再為北方擔憂。”
南匈奴單於眼光很毒,他又上表說,“臣素來愚昧淺薄,加上兵缺乏,不足以防守內外。希望朝廷執金吾耿秉、度遼將軍鄧鴻以及西河、雲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合力北征,使北地太守和安定太守各自駐守要害地方,希望能憑借對明皇帝的神威,一舉平定北部。臣之國家的勝敗,基本就在今年。臣已經吩咐各部整肅兵馬,到九月祭祀天神之時,全部在黃河岸邊集結。希望陛下體察哀情予以裁斷!”
竇太後並沒有拋棄竇憲,她還是讓禦醫治好了他的風寒。不過,她的氣還未消,竇憲仍舊被關在宮中,不許出去。
竇景和竇篤自從得到兄長被關入宮中的消息後,就如熱鍋上的螞蟻,多次進宮求見太後,竇太後卻避而不見,並告訴他們,竇憲罪有應得,留他一條命,已經是額外開恩了。
而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卻抓住了這個機會,每有朝日,必奏請殺掉竇憲,弄得竇太後頭疼不已。隻得找來竇景和竇篤商議。
竇景道,“太後,兄長雖然有錯,卻罪不致死,降他的官職也就是了。你想,我們兄妹幾人這些年來,風風雨雨,經過了多少事。雖然劉暢是太後喜愛之人,也不能因此毀了我們兄妹辛辛苦苦創出來的局麵啊!”
竇篤也道,“太後,兄長當初獻劉暢給你,確實是想太後你宮中寂寞難耐,也是為姐姐你著想,如今他殺都鄉候,卻是怕你太過寵信於他,而失了我們兄弟的情誼!”
竇太後歎道,“我本也不想殺了兄長,隻是此事現在已難收拾,堂堂一朝太後,總也不能出爾反爾吧!”
竇篤看了看四下,見宮女宦官都站在遠處,便小聲道,“太後,天下的美男子不止劉暢一個,要是太後放過大哥,我們就會給你找到更好的,讓太後開心,姐姐,都鄉候已死,再好,也是一具枯骨了。你還得往前看啊!”
竇太後心中一動,那些久遠的情欲將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心裏滋生了起來,她看了看竇景,“你覺得呢?如今三府屢次上奏要處死兄長,我們又該怎麽辦呢?”
竇景嘿嘿一樂,伸出了兩根手指,“兩個辦法,第一個,撤掉三公之職,讓那幾個老家夥,回老家去。”
竇太後搖了搖頭,“這不行,三公之中袁安,任隗威望極盛,我們動不了他們。”
竇景撇了一下嘴,“我就知道太後不會如此,所以就隻有第二個辦法了!”
見竇太後和竇篤都看著他,便咳嗽了一聲道,“太後,前日早朝,典客司不是報告說南匈奴單於遺使希望我朝派出大軍討伐匈奴嗎?”
竇太後的臉微微揚起,“不錯,此事尚在商議之中。耿秉也次上書請求哀家,希望能夠讓他北伐匈奴,你有什麽想法?”
竇景眯了眼睛,低聲道,“太後,你可讓大哥出征討伐匈奴,這樣大哥的罪可免,而朝中之人也不敢說什麽了。”
竇太後心中大喜,“此計甚好,哀家現在就下詣釋放兄長,後日早朝,正好商議此事。”
匈奴當時分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靠著每年漢朝供養的金錢,天天好酒好肉吃著,加上漢朝給出的牧場,南匈奴的馬兒也是膘肥體壯。
而北匈奴卻相反,他們的大後方西域地區被班超控製著,東邊又有烏桓和鮮卑不斷的爭鬥,再加上隻認錢不認人的南匈奴,不斷的雪上加霜,處境已是十分艱難。
建初八年夏季,北匈奴三木樓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萬八千人,帶了兩萬匹馬,十萬多頭牛羊到五原塞歸降了漢朝。章和二年時,又有首領車利涿兵等叛逃,投奔到漢朝邊塞,前後共有七十三批人。
此時北匈奴的力量已十分衰弱,各部落紛紛離散反叛,匈奴從永平朝的僵持態勢徹底改為防守,甚至連守也守不住了。於是隻好不斷遷移,走向了下坡路。
北匈奴單於也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他見事已至此,便決定與漢朝講和,開放貿易。元和元年時,北單於派使者向當時的武威太守孟雲致信,孟雲感到這次北匈奴的誠意,便上書章帝。
章帝得到消息,十分高興,便下詔批準。卻沒有想到,當北匈奴大且渠伊莫訾王等人率領商團驅趕著一萬餘牲畜前來邊境,準備同漢朝進行交易時,南匈奴單於卻毫不客氣的派輕騎兵從上郡出發對商團進行襲擊。
結果可想而知,商團寡不敵眾,全軍覆沒,牲畜也被搶走。北匈奴卻以為是漢朝與南匈奴串通,大罵漢朝不守信義。
第二年,南匈奴單於病逝,他的兒子宣上任不久,帶著一千多人去獵,開始的時候十分順利,但是當他們趕到涿邪山的時候,南匈奴單於聽到了另一隊騎兵的聲音。他認為是北匈奴來襲擊自己,於是立即命令手下拚命衝殺,不惜一切代價殺敗北匈奴部隊。
當時北匈奴的首領溫禺犢王也非常驚訝,但是突然被襲,也隻好迎戰,雙方在大草原上大肆廝殺,不久,北匈奴溫禺犢王的頭顱就被南匈奴砍下,大敗而回。
對於南匈奴這種事前不請示,事後不通報的行為,漢朝政府也是徒呼奈何,無能為力。
很快,北匈奴方麵的使者又來到武威,嚴厲斥責武威太守孟雲,“我北匈奴已經準備了與你們大漢和解,但是南匈奴屢次攻打我們,你們不加以製止,前次搶奪牛馬,這次又殺死我們的溫禺犢王,你們漢朝是什麽意思?如果雙方再次發生戰事,我們也要讓你們大漢朝嚐嚐我們鋼刀的滋味。”
孟雲也不了解情況,安撫了匈奴使者後,立即上書章帝,報告情況,並建議安撫北匈奴,讓南匈奴歸還搶來的浮虜和牲畜。
這一上報,引發了大漢朝野的激烈討論。
開始的時候,太尉鄭弘,司空第五倫和司徒桓虞等大臣認為不應歸還,原因很簡單,那些北匈奴都是夷狄,經常不講信用,而且貪心不足,假如歸還了俘虜,那些匈奴人還會大肆誇張自己的損失,讓大漢朝賠償。此例一開,漢朝的就會蒙受損失。
但是當時的太仆袁安卻不同意,他說,“北匈奴以前派使都進項請求和親,還把被擄去的歸還漢朝,這說明他們害怕大漢聲威,而不是先違背條約。孟雲以大臣的身份守衛邊疆,不應該對夷狄不講信用。讓俘虜回去,足以表明大漢對他們的寬大,而使得邊境百姓得到休養生息,何樂而不為呢?”
袁安這話簡而言之,北匈奴害怕大漢,所以排出使者進貢請求和親,另外漢朝不應該不講信用,隻要歸還俘虜,這樣可以表示中國的寬大,而且還可以得到安寧。
司徒桓虞聽袁安這樣一說,反而改變了立場,支持袁安。
這樣一來,第五倫和鄭弘兩個人懷恨袁安,雙方意見爭執不下,在朝堂上唇槍舌劍,弄得章帝煩惱不已。鄭弘甚至還大聲激怒恒虞,“凡是聲稱應當歸還俘虜和牲畜的,都是對皇上不忠的小人!”
桓虞也反唇相譏,嗬斥鄭弘:“要是按照你的方法,匈奴明年就會大舉入侵邊關,你說我不忠於陛下,我看你才是第一號奸佞之徒,天下第一的小人!”
朝堂之中的聲音越吵越大,第五倫和大鴻臚韋彪全都憤怒不已,變了臉色。司隸校尉也上書彈劾鄭弘等人,引起鄭弘等人更加不滿,集體要求辭去官職,交上了印信綬帶謝罪。
袁安看到事情發展到如此程度,也不肯低頭認輸,同時要求辭職,也把印綬交給了皇帝。章帝看到眾位大臣爭先辭職,立刻下詔答複安撫群臣。
他告訴大家“要集思廣益,商議決定,做人也要忠誠,行事更要正直,眾臣要和睦相處,這才符合朝廷的禮儀,緘默不語壓抑情誌,不是朝廷的福氣。江海所以成為百川之首,是由於其地勢低下。漢朝略受委屈,又有什麽關係!何況如今在漢朝與北匈奴之間,君臣的名分已經確定,就如父親幫助兒子。北匈奴言辭恭順而守約,不斷進貢,難道我們就該違背信義,自陷於理虧的境地嗎?”
他又命令遼將軍兼中郎將龐奮,用加倍的價格贖買南匈奴所搶得的俘虜和牲畜,歸還給北匈奴。而南匈奴曾殺敵擒虜,應當論功行賞,一如慣例。
章帝這個詔書可以說很完備,他一方麵同意袁安的意見,還提出了自己的補充意見,為了讓南匈奴能夠穩定的守住北匈奴,獎勵南匈奴,讓他們不要產生錯覺。
歸還俘虜之後,北匈奴和漢朝又一次進入了休戰,南匈奴也不找北匈奴的麻煩了。
但是後來,不受漢朝節製的鮮卑人殺向了北匈奴,北匈奴本就奄奄一息,這一下更是被鮮卑人打得落花流水,北匈奴的優留單於在戰鬥中被殺,鮮卑人還剝下了匈奴單於的皮帶回了部落。
此戰之後,北匈奴更是衰微。但是隨著單於位置空缺,北匈奴再次發生了大亂。屈蘭儲等五十八個部落走投無路,帶著二十八萬男女,來到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各郡,向漢朝歸降。
北匈奴更加慘淡,但是又遇雪上加霜之事,不久北匈奴單於地區發生了大饑荒,大量的人畜死亡,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內部又發生了暴亂,每年有數千走投無路的北匈奴人向南匈奴投降。
南匈奴單於看著自己的部落慢慢崛起,於是就有了一個蓄謀已久的計劃——統一南北匈奴。
他知道漢朝隻是把他們作為雇傭兵抵禦北匈奴而已,他對北匈奴聚居地區垂涏三尺已久,一旦占領了北匈奴,那些空著的地方,豐美的水草,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所以他希望統一南北匈奴,擴大自己的部眾,如果時機成熟,再反抗漢朝不遲。
有了這個打算,和帝登基後不久,南匈奴單於便上書朝廷:“臣世代蒙受朝廷恩德,無法計算。孝章皇帝謀慮深遠,想建立功業,所以命令烏桓,鮮卑攻打北部敵虜,砍下單於的腦袋,進攻破壞他們的國家。現在剛剛投降的虛渠等人自己到臣這裏說,去年三月中旬攻打北虜王庭,北單於被南部軍隊重創,又害怕丁令,鮮卑,就遠遠逃走,依傍安候河西岸。
今年正月,骨都候等人又一同立單於的異母兄賢王為單於,此時分崩離析,骨肉潰散。如今臣同諸王,骨都候以及剛剛投降來的首領一起商議謀略,都說應該趁著北部敵虜分裂之際,出兵討伐,擊敗北部,成全南部,合並為一個國家,使漢家永遠不再為北方擔憂。”
南匈奴單於眼光很毒,他又上表說,“臣素來愚昧淺薄,加上兵缺乏,不足以防守內外。希望朝廷執金吾耿秉、度遼將軍鄧鴻以及西河、雲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合力北征,使北地太守和安定太守各自駐守要害地方,希望能憑借對明皇帝的神威,一舉平定北部。臣之國家的勝敗,基本就在今年。臣已經吩咐各部整肅兵馬,到九月祭祀天神之時,全部在黃河岸邊集結。希望陛下體察哀情予以裁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