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胡惟庸主動冒頭打臉
大明:開局辭官退隱,老朱人麻了 作者:楚國隱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六十九章胡惟庸主動冒頭打臉
胡惟庸美滋滋的扛著一袋子金銀珠寶、古董字畫回到了自家府上。
對於他而言,今日裏既然把土豆獻上去了,那自然這事兒暫時就跟他無關了。
沒動手之前,他可以提建議、說想法。
可真正開始以後,他最好什麽都不知道,把嘴閉上。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不僅僅是某些人的推脫之言。
這話,乃實打實的老成之言。
莫伸手,伸手會被砍。
這對於經年老吏來說,簡直是必須牢記在心中的法則。
不做不錯,多做多措,這才是官場上最正常的生態。
因此,胡惟庸把土豆往朱元璋麵前一放以後,壓根就沒打算管了。
反正功勞隻是多少的問題,那還有什麽想的?
與其為了這些事兒東想西想,還不如琢磨琢磨怎麽把小日子過得更加舒服一點呢。
比方說,娜娜、春妮兒她們是不是又要開發什麽新花樣了呀。
廚子是不是琢磨出什麽新的菜式了呀。
這些事,可比外邊那些風風雨雨有意思太多了。
不過,胡惟庸是關上門過自己的小日子去了,可外邊一應學子可謂是掀起了軒然大波。
而引發這些事情的,則是朱元璋頒下的那道聖旨。
“楊憲身為右丞相德行有虧,操行不夠,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弄虛作假、汙蔑上官的一應士子,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這道聖旨一經公開,頓時就讓朝臣、學子們沸騰了。
對於絕大多數學子來說,他們壓根不知道這裏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
怎麽就有學子“弄虛作假、汙蔑上官”了?
這事兒到底是怎麽鬧到陛下麵前的?
好些個消息沒那麽靈通的學子,到現在都沒弄明白,這裏間到底出了什麽事兒。
要知道,在學子們看來,“革除功名、永不錄用”可謂是比殺頭還要重的罪名。
不說別的,殺頭也就是一個人上刑場走一趟罷了。
可若是被革除了功名以後,看似隻有自己一個人。
可實際上,他的兒子、孫子都別想著科舉了。
這條沒寫到大明律裏麵,但卻是官場的潛規則。
你父輩、祖輩有了這個懲罰之後,那麽按照“官場潛規則”,你就過不了“政審”一關。
甭管你多有才,伱連參考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每次鬧出這等大事來的時候,一眾學子、士子總會感同身受的趕緊問一問,這又是出了什麽幺蛾子惹到了陛下頭上。
畢竟一般情況下,壓根不會弄出這麽“折磨”的懲罰來著。
而有些消息,隻要打聽,還真就挺容易打聽到的。
尤其是壓根不需要保密的情況下。
同樣還是那個連牌匾都沒有的破舊酒樓裏,幾個之前聚過多次的學子們,一臉驚慌的看向了那位年紀最長、消息最靈通的段兄。
可此時的段兄,哪裏還有半點平日裏的瀟灑模樣,此時的他,麵如死灰、形容枯槁。
“段兄,你真在那上麵簽字畫押了?”
段兄聞言立馬眼眶就紅了,再次給自己狠狠灌了一杯廉價水酒後,不甘的吼道。
“我怎能知道,堂堂右相,會連這點事兒都辦不好?”
“我不就是發了發牢騷嗎?”
“難道我說錯了?”
“這次府試的題難道你們不覺著難?”
“可結果呢,那位右相說得好好的,隻不過讓陛下看到我等學子的真知灼見而已。”
“結果……我就成了這等模樣!”
“去特娘的!”
“老子本就連個秀才功名都沒有,如今不僅自己上進之路沒了,連子孫的科舉之路都斷了。”
“我怕是死了都進不了宗祠啊!”
“嗚嗚嗚,我被人害了啊!”
一眾學子看著之前還智珠在握的段兄忽然失態的嚎啕大哭,心中也是一片淒涼。
他們之前就知道了段兄附名上書的事兒。
他們也想過,這裏間是不是有啥風險。
可依據他們所知的情況來看,段兄那些話按理來說,固然會被陛下罵上幾句,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遭此大難啊。
眾人對視一眼後,明白了。
歸根結底,目標選錯了啊。
無論是他們還是楊憲這個右相,都錯誤的估計了胡惟庸這位看似有些混不吝、有些胡鬧的主考官在陛下那裏的看重。
得出這個結論以後,不僅僅是這酒樓裏的學子,整個大明的學子的抱怨聲,似乎都被這封“蠻不講理”的聖旨給嚇到了。
所有人此時都一個想法。
‘算了,算了,惹不起咱還躲不起嘛,老老實實讀書吧,院試也沒多遠了!’
不過,他們偃旗息鼓了,可胡惟庸卻不樂意了。
咋地?
一群小卡拉米居然就這麽慫了?
你們不怨咱胡大老爺的話,那老子還怎麽自汙?
想到這兒,胡惟庸計上心頭,揮毫潑墨的在禮部寫出一封《告學子書》,直接讓禮部官員刊印了好大一遝,到處張貼了出去。
不得不說,胡惟庸寫的可謂是直白而又囂張。
“《論語·禮記》一則內,有二字十三處,其中唯有‘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這一句為單句。”
“本官忝為本屆恩科主考,豈容不學無術之人渾水摸魚?”
“連《論語·禮記》之中的內容都做不到背誦、分析,爾等有何顏麵自稱讀書人?”
“但凡隻要找出本官所設置的題眼,此題揮筆可破!”
“本官不怕告訴你們,在本官看來,與其考完之後忿忿不平埋怨本官的題太難,不如反思反思為何連《論語》之中的名篇都記不住!”
“於本官來說,身為恩科主考,讓一應碌碌無為、渾水摸魚之輩篩選出本屆恩科,便是本官的天職!”
好嘛,這番半點不客氣的大白話一貼出去,大明上上下下的學子都不說話了。
顯然,沒有哪個學子願意承認自己是個連《論語》都背不下來的蠢貨。
而且,順著胡惟庸的思路一想,似乎……還真不能說這題有問題。
隻不過這題繞了個彎子,考的還是學子記憶力和分析能力罷了。
那麽……啥也不說了,埋頭苦讀吧!
(本章完)
胡惟庸美滋滋的扛著一袋子金銀珠寶、古董字畫回到了自家府上。
對於他而言,今日裏既然把土豆獻上去了,那自然這事兒暫時就跟他無關了。
沒動手之前,他可以提建議、說想法。
可真正開始以後,他最好什麽都不知道,把嘴閉上。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不僅僅是某些人的推脫之言。
這話,乃實打實的老成之言。
莫伸手,伸手會被砍。
這對於經年老吏來說,簡直是必須牢記在心中的法則。
不做不錯,多做多措,這才是官場上最正常的生態。
因此,胡惟庸把土豆往朱元璋麵前一放以後,壓根就沒打算管了。
反正功勞隻是多少的問題,那還有什麽想的?
與其為了這些事兒東想西想,還不如琢磨琢磨怎麽把小日子過得更加舒服一點呢。
比方說,娜娜、春妮兒她們是不是又要開發什麽新花樣了呀。
廚子是不是琢磨出什麽新的菜式了呀。
這些事,可比外邊那些風風雨雨有意思太多了。
不過,胡惟庸是關上門過自己的小日子去了,可外邊一應學子可謂是掀起了軒然大波。
而引發這些事情的,則是朱元璋頒下的那道聖旨。
“楊憲身為右丞相德行有虧,操行不夠,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弄虛作假、汙蔑上官的一應士子,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這道聖旨一經公開,頓時就讓朝臣、學子們沸騰了。
對於絕大多數學子來說,他們壓根不知道這裏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
怎麽就有學子“弄虛作假、汙蔑上官”了?
這事兒到底是怎麽鬧到陛下麵前的?
好些個消息沒那麽靈通的學子,到現在都沒弄明白,這裏間到底出了什麽事兒。
要知道,在學子們看來,“革除功名、永不錄用”可謂是比殺頭還要重的罪名。
不說別的,殺頭也就是一個人上刑場走一趟罷了。
可若是被革除了功名以後,看似隻有自己一個人。
可實際上,他的兒子、孫子都別想著科舉了。
這條沒寫到大明律裏麵,但卻是官場的潛規則。
你父輩、祖輩有了這個懲罰之後,那麽按照“官場潛規則”,你就過不了“政審”一關。
甭管你多有才,伱連參考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每次鬧出這等大事來的時候,一眾學子、士子總會感同身受的趕緊問一問,這又是出了什麽幺蛾子惹到了陛下頭上。
畢竟一般情況下,壓根不會弄出這麽“折磨”的懲罰來著。
而有些消息,隻要打聽,還真就挺容易打聽到的。
尤其是壓根不需要保密的情況下。
同樣還是那個連牌匾都沒有的破舊酒樓裏,幾個之前聚過多次的學子們,一臉驚慌的看向了那位年紀最長、消息最靈通的段兄。
可此時的段兄,哪裏還有半點平日裏的瀟灑模樣,此時的他,麵如死灰、形容枯槁。
“段兄,你真在那上麵簽字畫押了?”
段兄聞言立馬眼眶就紅了,再次給自己狠狠灌了一杯廉價水酒後,不甘的吼道。
“我怎能知道,堂堂右相,會連這點事兒都辦不好?”
“我不就是發了發牢騷嗎?”
“難道我說錯了?”
“這次府試的題難道你們不覺著難?”
“可結果呢,那位右相說得好好的,隻不過讓陛下看到我等學子的真知灼見而已。”
“結果……我就成了這等模樣!”
“去特娘的!”
“老子本就連個秀才功名都沒有,如今不僅自己上進之路沒了,連子孫的科舉之路都斷了。”
“我怕是死了都進不了宗祠啊!”
“嗚嗚嗚,我被人害了啊!”
一眾學子看著之前還智珠在握的段兄忽然失態的嚎啕大哭,心中也是一片淒涼。
他們之前就知道了段兄附名上書的事兒。
他們也想過,這裏間是不是有啥風險。
可依據他們所知的情況來看,段兄那些話按理來說,固然會被陛下罵上幾句,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遭此大難啊。
眾人對視一眼後,明白了。
歸根結底,目標選錯了啊。
無論是他們還是楊憲這個右相,都錯誤的估計了胡惟庸這位看似有些混不吝、有些胡鬧的主考官在陛下那裏的看重。
得出這個結論以後,不僅僅是這酒樓裏的學子,整個大明的學子的抱怨聲,似乎都被這封“蠻不講理”的聖旨給嚇到了。
所有人此時都一個想法。
‘算了,算了,惹不起咱還躲不起嘛,老老實實讀書吧,院試也沒多遠了!’
不過,他們偃旗息鼓了,可胡惟庸卻不樂意了。
咋地?
一群小卡拉米居然就這麽慫了?
你們不怨咱胡大老爺的話,那老子還怎麽自汙?
想到這兒,胡惟庸計上心頭,揮毫潑墨的在禮部寫出一封《告學子書》,直接讓禮部官員刊印了好大一遝,到處張貼了出去。
不得不說,胡惟庸寫的可謂是直白而又囂張。
“《論語·禮記》一則內,有二字十三處,其中唯有‘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這一句為單句。”
“本官忝為本屆恩科主考,豈容不學無術之人渾水摸魚?”
“連《論語·禮記》之中的內容都做不到背誦、分析,爾等有何顏麵自稱讀書人?”
“但凡隻要找出本官所設置的題眼,此題揮筆可破!”
“本官不怕告訴你們,在本官看來,與其考完之後忿忿不平埋怨本官的題太難,不如反思反思為何連《論語》之中的名篇都記不住!”
“於本官來說,身為恩科主考,讓一應碌碌無為、渾水摸魚之輩篩選出本屆恩科,便是本官的天職!”
好嘛,這番半點不客氣的大白話一貼出去,大明上上下下的學子都不說話了。
顯然,沒有哪個學子願意承認自己是個連《論語》都背不下來的蠢貨。
而且,順著胡惟庸的思路一想,似乎……還真不能說這題有問題。
隻不過這題繞了個彎子,考的還是學子記憶力和分析能力罷了。
那麽……啥也不說了,埋頭苦讀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