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多說一些嗎?”楊帆笑著道,“你這樣的方式,或許在你爹眼裏,是少年老成。↖↖diǎn↖小↖說,..o但在我眼裏,絕對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年輕人,至少,沒有孫毅來得討人喜愛。”


    “先生是認為鬱歡虛偽嗎?”李鬱歡低眉順眼,就連埋怨,都是讓人聽起來雲淡風輕的。楊帆搖搖頭,道:“你很真誠,卻太坦誠了。然而,你終究還是一張白紙的話,那樣的坦誠,則是讓人感覺有些假。”


    李鬱歡瞥了一眼楊帆,“先生還是在說鬱歡虛偽。”


    “我的意思,你應該多一些自己的想法。”


    “跟先生出來便是我自己的想法。”


    楊帆看見李鬱歡的肩頭,剛剛扛了營帳,沾上了灰,便將之拂去,“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就別用仁義、高義來形容我的。說一說你自己學到了什麽。”若是別人,說楊帆他仁義也好,高風亮節也罷,楊帆興許客氣回禮,並不會說其他的,但是李鬱歡不同,他既然是先生,那就要盡到先生的責任。


    李鬱歡一禮,“先生誤會我說的仁是什麽意思了。上古先秦,諸子百家。孔聖人所言之仁,繼宋朱程幾位儒師之後,較之有極大的詫異。而鬱歡所言的仁,指的便是孔夫子所言的仁,並非朱程所言之仁。”


    楊帆看了眼這個順眼的小子,“你說說有何不同,若是說得有理無理暫且不論,隻要是你自己的看法便是。”


    “孔夫子所言仁,便是博愛。是自內心而發的一種愛,可能僅僅是一碗施舍給乞兒的飯,可能是為國為民的民生大計,皆是仁愛。而自朱程以來,這三綱五常,天道倫理,倒是成了條條框框,更加歸於一種準繩的範圍。所以,比於前朝,後世的偽君子更多。他們既於孔孟弟子標榜,又不願將這仁愛變為一種博愛,而是局限於條框之內。士子,忠君孝父;女子賢良從德,沒有了那種自由寬泛的仁愛之心。”


    李鬱歡講完很久,楊帆都沒有接話。而是看著那雙明亮的眼睛,“鬱歡啊……”


    “先生?”


    楊帆站起來,道:“隻要你保持著今日說這番話的心,我敢說,你比天下任何一個讀書人都要出色。”


    “怎敢。先生說笑了。鬱歡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楊帆diǎndiǎn頭,道:“有些東西,學是學不來,但你已經擁有了。明日起,這登記造冊,劃分土地的重任就交給你了。今晚會有一些人手歸到你手下,該怎麽做,你自己摸索。我要教你的隻是一句話——民以食為天。你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夠你受用一輩子。”


    “謝先生教誨。”李鬱歡拜手一禮。


    ……


    ……


    吃過晚飯,一百處大營,此刻變得靜悄悄的。唯獨中間一處大營之中,還是燭光冉冉。五六十個人,圍成一圈,聽著中間的李鬱歡仔細地具體分工。楊帆沒想到的是,這五六十個人中,竟然還有秀才出身。不過在他看來,讀過書也隻能幫幫李鬱歡打打下手,做些登記造冊的事情,那種交與大權的事情還是不能做。


    “李家小兄弟,這登記造冊好辦,可是這分田怎麽分?如果按照爵爺下午說的話,那不是要多少是多少,有些人幹不了這麽多,硬是占著這麽多天,那怎麽辦?”這位老秀才還不知道他眼前這位,就是大理寺正卿的公子,隻知道姓李,而他又是有功名在身,隻是窮困落難至此,始終還是有身份的。


    “這個好說,一般青壯力,分田限製在二十畝以內,若有家室者,可限製在三十畝以內。所有人口,登記造冊,都按戶籍製度。單人就單人成戶,若是母攜子者,就立子為戶主。”


    “那想我這年邁幹不動活的人,這田是該分還是不該分?”終於有個老秀才把憋在心裏的話說出來了。這一輩子沒種過田,現在一把老骨頭,讓他種田他也幹不動了,雖然對於擁有自己的田很渴望,但萬一不能種,占了也是白占。


    李鬱歡道:“這一diǎn老丈不必擔心,所有老弱病殘者,皆可分配到青壯力戶中,按照歲餘,分之三石,用以養老。”


    老秀才滿意地diǎndiǎn頭,道:“李家小哥想得倒是走到,但這賦稅還有沒有?”李鬱歡將目光投向楊帆,這確實是個問題。結果楊帆的回答,令在場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這一diǎn,幾位在登記造冊的時候務必要說清楚。在這裏耕種確實不需要上繳賦稅,更加不必服徭役,這田也一輩子是他們自己的,但是……一旦有什麽緊急情況,必須無條件服從安排調度。我會製定一些在這裏實施的法令、條例,等你們登記造冊完了,就可以拿過去一個個落實。”


    “是,爵爺。”


    “行了,時候也不早了,你們先回去吧。”這個營帳比起那些大營,有些小,是楊帆和孫毅、李鬱歡三個人的營帳。那些水師依舊在船上吃喝,錦衣衛單獨擁有一個營帳,夜裏都有人輪流巡視守夜,楊帆也不擔心安全問題。


    等那幾十個人走後,楊帆問道:“怎麽樣?覺得如何?”


    “並不是很難。”李鬱歡回答道。


    “等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你就明白難處了。鬱歡,你要明白,上位者頒布下來的指令,一定要考慮到實施的可行性和方法。就比如說分田一事,你做得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到位的。也考慮到了照顧老弱病殘。假使人均二十畝,不耕田者無食,這就不合理了,畢竟誰都希望老有所養。”


    “先生說的是。”


    “行了,時候也不早了,睡吧。你瞧瞧這孫毅,我們講話這麽大聲,他都呼呼大睡,跟死豬一樣。”


    李鬱歡笑了笑,道:“他的轟天雷,鬱歡在船上就已經領教了,真是振聾發聵。”


    “哈哈。我們離遠diǎn,免得被炸傷。”楊帆笑道。


    正在睡夢中的孫毅突然一抽,煞有介事地翻了個身子,然後繼續打呼嚕,一陣比一陣響,跟殺豬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明大黃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史軍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史軍事並收藏漢明大黃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