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中,雖說已經放榜,但是許多趕考的士子還沒有離去的意思。春祭大典,與往年不同,這一次,確實是一次盛典。許多京城裏的富豪,能夠有幸入宮,也是很歡喜,這是多少世修來的福氣。
當然,最多的還是京師中的平民,他們中的很多人,別說見皇帝了,有些人連皇宮長啥樣子都沒見過,卻收到了官府的通知,屆時會有人過來帶領他們入宮。有些人當聽到這樣的榮譽突然落到自己頭上,首先是怕。大明的百姓,見官,就是老鼠見貓一般,就是怕。
後來聽街坊鄰裏的,好幾個人都被邀請入宮參加大典了,也就不怕了,轉而該去廟中燒高香的燒高香,該炫耀的炫耀。他們的生活已經好過了許多,京師的糧食,自從米行被取締,由官府接手之後,這米價也回到了原來的水平,課稅卻低了一半有餘,原本民怨沸騰的京師,如今也是高呼萬歲,安定富足,這裏頭,少不了楊帆的功勞。楊帆在京師的一手手劫富濟貧,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貧富差距過大。當初楊帆離京之後,這個“惡善人”的名號,就交由了葛聶來做了。
不過葛聶明顯做得要聰明許多,v≧dingv≧diǎnv≧小v≧說,.2★3.¤o這給百姓吃米糠的事情是做不出來的,索性就雇了些廉價的勞動力,在酒莊、酒坊做工,負責送酒、釀酒的活兒。
宮中的巡邏也多了,很多地方還增加了明哨、暗哨,畢竟幾千的平民入宮,萬一發生什麽意外。那是很難想象的。
禮部、戶部的官員挑選的人也比較有選擇,挑的平民。也都是一些婦孺老弱,這樣的人。萬一真騷動起來,容易壓的住。另一些人,則是城裏的富商們,這些人,官府的人樂得去請他們,也不會鬧事,肯定是第一人選。
朝陽升起時,終於有第一波人被帶入正陽門。京城的富商、員外們,一個個穿戴華麗。好像這皇宮就是為他們而開似的。當然,富商終究是少數,官喜歡商,但不代表朱由檢喜歡。這次春祭大典,就是給朝野都看的,所以才請這麽多平民入宮觀禮。
剛入正陽門,長道兩側就有身披重甲的軍隊,持著長槍,作為喜慶。所有的槍纓都換成了紅色。原先還高高興興,和逛大街一樣嘻嘻哈哈的百姓立刻就安靜下來,入了大明門,更是連屁大diǎn的聲音都不敢出。
五軍都督府今日是精銳盡出。自從崇禎四年。皇太極突襲京師以來,五軍都督府的軍備就加強了許多。三千多的兵力,養在京師這麽個地方。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幾千的平民入宮之後,在承天門前仔細地搜身。以防帶入什麽兵器惹麻煩。數千的百姓往右側看去,透過影門。看到這裏的戒備更加的森嚴。太廟前的廣場上,前後各分站了三行的軍衛。
所有的平民還規定了位置,離那最低的台階還有五米開外,加上長槍什麽的,看到的也就不怎麽清晰了。不過這並不影響什麽,還是有很多人張望著,想一睹當今的聖上。今日沒有那個不得冒犯聖顏的規矩,這朱由檢本來就是讓人來看的,若是沒人來看,他還演個錘子。
太廟兩側,還站了許許多多的守衛,對於主持大典的官員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這些百姓們看的過不過癮,也不是朱由檢這樣受人朝拜那種君臨天下爽不爽,最重要的是朱由檢的安全,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司禮監的兩位大內總管,今日也站在了太廟邊上,看著這已經列在太廟前的平民,眼睛如同鷹隼一般掃過去,以防出什麽意外。 百官從午門迎駕出來,從側道中緩緩出來。楊帆自然也站在百官之中,身著紫金蟒袍,當真是紅到發紫。
“聖上駕到!”
“聖上駕到!”
嗚!
嗚!
銅號奏響,列在太廟前的文武百官跪下來,朝太廟叩拜下來。後邊的平民百姓也都紛紛下跪,高呼道:“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今日的服飾,楊帆看上去有些眼熟,和那當初在衣冠塚中看到的很像,頭戴十二旒冕冠,要說不一樣,那件龍袍有些不一樣。龍虎山上供奉的衣冠塚內那件,那是真正的黃袍。而如今朱由檢穿著的那件,黑底紅紋,隻有那龍紋上,那金線勾勒刺上了金龍。可以說,朱由檢身上的這件龍袍,追溯起來,才算是正統的漢服龍袍。
“眾卿平身!”
“謝聖上!”所有人慢慢叩拜,然後起立,抬頭看向太廟最高處的朱由檢。禮部左侍郎主持大典,高呼道:“祭祀大典,開始!”
長號再次吹響,在第二台階上的皇後周氏,身邊的太子站立著,看著朱由檢緩緩進入太廟。祭祀第一步,便是朱由檢入太廟先祭拜。楊帆抽空看了一眼那底下前來觀禮的百姓。最前邊的,很多便是進京趕考的士子,以及富商,後邊才是京中的平民。
楊帆看了看四周,看到黑壓壓的軍隊,看來這次的守衛也很是森嚴。興許在哪裏,還暗藏有不少的弓箭、火槍手,畢竟這裏是皇宮,一旦出什麽岔子,那後果定是無法估量的。朱由檢在殿中焚香叩拜列祖列宗。
一邊的曹化淳靜靜地守候著。
“曹貂寺,朕今日做的,你說救的了大明嗎?”朱由檢叩拜下去,然後將香交給曹化淳。
曹化淳身著鬥牛服,這不是一般人可以穿得上的,也隻有極其寵幸的官員,才會賞賜這樣的鬥牛服。他抬手,將香插在金爐內,“何須救?聖上自登基以來,所做的舉措,都是極為賢明的。老奴相信,大明在聖上手中定將繁榮昌盛。”
朱由檢搖頭道:“繁榮昌盛,談何容易。朕現在希望的,就是能夠借助新政,穩定住朝局。大明的列祖列宗能夠保佑大明風調雨順,隻要風調雨順。”他再次拜了拜,然後在曹化淳的攙扶下站了起來,整了整衣冠,道:“走吧,朕要讓子民看看,這傳國玉璽和那作物。”(未完待續。)
當然,最多的還是京師中的平民,他們中的很多人,別說見皇帝了,有些人連皇宮長啥樣子都沒見過,卻收到了官府的通知,屆時會有人過來帶領他們入宮。有些人當聽到這樣的榮譽突然落到自己頭上,首先是怕。大明的百姓,見官,就是老鼠見貓一般,就是怕。
後來聽街坊鄰裏的,好幾個人都被邀請入宮參加大典了,也就不怕了,轉而該去廟中燒高香的燒高香,該炫耀的炫耀。他們的生活已經好過了許多,京師的糧食,自從米行被取締,由官府接手之後,這米價也回到了原來的水平,課稅卻低了一半有餘,原本民怨沸騰的京師,如今也是高呼萬歲,安定富足,這裏頭,少不了楊帆的功勞。楊帆在京師的一手手劫富濟貧,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貧富差距過大。當初楊帆離京之後,這個“惡善人”的名號,就交由了葛聶來做了。
不過葛聶明顯做得要聰明許多,v≧dingv≧diǎnv≧小v≧說,.2★3.¤o這給百姓吃米糠的事情是做不出來的,索性就雇了些廉價的勞動力,在酒莊、酒坊做工,負責送酒、釀酒的活兒。
宮中的巡邏也多了,很多地方還增加了明哨、暗哨,畢竟幾千的平民入宮,萬一發生什麽意外。那是很難想象的。
禮部、戶部的官員挑選的人也比較有選擇,挑的平民。也都是一些婦孺老弱,這樣的人。萬一真騷動起來,容易壓的住。另一些人,則是城裏的富商們,這些人,官府的人樂得去請他們,也不會鬧事,肯定是第一人選。
朝陽升起時,終於有第一波人被帶入正陽門。京城的富商、員外們,一個個穿戴華麗。好像這皇宮就是為他們而開似的。當然,富商終究是少數,官喜歡商,但不代表朱由檢喜歡。這次春祭大典,就是給朝野都看的,所以才請這麽多平民入宮觀禮。
剛入正陽門,長道兩側就有身披重甲的軍隊,持著長槍,作為喜慶。所有的槍纓都換成了紅色。原先還高高興興,和逛大街一樣嘻嘻哈哈的百姓立刻就安靜下來,入了大明門,更是連屁大diǎn的聲音都不敢出。
五軍都督府今日是精銳盡出。自從崇禎四年。皇太極突襲京師以來,五軍都督府的軍備就加強了許多。三千多的兵力,養在京師這麽個地方。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幾千的平民入宮之後,在承天門前仔細地搜身。以防帶入什麽兵器惹麻煩。數千的百姓往右側看去,透過影門。看到這裏的戒備更加的森嚴。太廟前的廣場上,前後各分站了三行的軍衛。
所有的平民還規定了位置,離那最低的台階還有五米開外,加上長槍什麽的,看到的也就不怎麽清晰了。不過這並不影響什麽,還是有很多人張望著,想一睹當今的聖上。今日沒有那個不得冒犯聖顏的規矩,這朱由檢本來就是讓人來看的,若是沒人來看,他還演個錘子。
太廟兩側,還站了許許多多的守衛,對於主持大典的官員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這些百姓們看的過不過癮,也不是朱由檢這樣受人朝拜那種君臨天下爽不爽,最重要的是朱由檢的安全,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司禮監的兩位大內總管,今日也站在了太廟邊上,看著這已經列在太廟前的平民,眼睛如同鷹隼一般掃過去,以防出什麽意外。 百官從午門迎駕出來,從側道中緩緩出來。楊帆自然也站在百官之中,身著紫金蟒袍,當真是紅到發紫。
“聖上駕到!”
“聖上駕到!”
嗚!
嗚!
銅號奏響,列在太廟前的文武百官跪下來,朝太廟叩拜下來。後邊的平民百姓也都紛紛下跪,高呼道:“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今日的服飾,楊帆看上去有些眼熟,和那當初在衣冠塚中看到的很像,頭戴十二旒冕冠,要說不一樣,那件龍袍有些不一樣。龍虎山上供奉的衣冠塚內那件,那是真正的黃袍。而如今朱由檢穿著的那件,黑底紅紋,隻有那龍紋上,那金線勾勒刺上了金龍。可以說,朱由檢身上的這件龍袍,追溯起來,才算是正統的漢服龍袍。
“眾卿平身!”
“謝聖上!”所有人慢慢叩拜,然後起立,抬頭看向太廟最高處的朱由檢。禮部左侍郎主持大典,高呼道:“祭祀大典,開始!”
長號再次吹響,在第二台階上的皇後周氏,身邊的太子站立著,看著朱由檢緩緩進入太廟。祭祀第一步,便是朱由檢入太廟先祭拜。楊帆抽空看了一眼那底下前來觀禮的百姓。最前邊的,很多便是進京趕考的士子,以及富商,後邊才是京中的平民。
楊帆看了看四周,看到黑壓壓的軍隊,看來這次的守衛也很是森嚴。興許在哪裏,還暗藏有不少的弓箭、火槍手,畢竟這裏是皇宮,一旦出什麽岔子,那後果定是無法估量的。朱由檢在殿中焚香叩拜列祖列宗。
一邊的曹化淳靜靜地守候著。
“曹貂寺,朕今日做的,你說救的了大明嗎?”朱由檢叩拜下去,然後將香交給曹化淳。
曹化淳身著鬥牛服,這不是一般人可以穿得上的,也隻有極其寵幸的官員,才會賞賜這樣的鬥牛服。他抬手,將香插在金爐內,“何須救?聖上自登基以來,所做的舉措,都是極為賢明的。老奴相信,大明在聖上手中定將繁榮昌盛。”
朱由檢搖頭道:“繁榮昌盛,談何容易。朕現在希望的,就是能夠借助新政,穩定住朝局。大明的列祖列宗能夠保佑大明風調雨順,隻要風調雨順。”他再次拜了拜,然後在曹化淳的攙扶下站了起來,整了整衣冠,道:“走吧,朕要讓子民看看,這傳國玉璽和那作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