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有了動靜,仿佛一切又回到靜止狀態。
兩人的神識體都不能受自己支配,而是被一股奇異的力量裹挾,飄蕩在虛空裏,漫無目的,漫無方向,如兩顆宇宙塵埃。
啵!
不知道漂流了多久,忽然,像是兩道水麵撞擊在了一起,頓時,兩人便覺得穿破了一道水紋的阻礙,隨即,眼前出現了亮光。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故,天地一棋局耳!”
一個蒼勁有力的聲音,仿佛是穿越了亙古,傳入了淩雲和方石玉耳中,當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時,都感覺如同在做夢。
如果說之前的時光鏡麵是黑暗的話,那麽現在兩人經曆的時光鏡麵則是代表光明。
此刻,他們發現自己正站在一座山峰的小型石台上,一個花白胡須的耄耋老者正在給一群幼童傳道。
那位老者和那些幼童似乎都看不到兩人的存在,幼童們津津有味地靜聽老者傳道,那老者聲情並茂,將自己畢生對於道的理解毫無保留地講述給這些孩童們聽,也不管他們是否能夠聽懂。
奇怪的是,在這個鏡麵中,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清晰可辨,那老者悠然的神情,慈愛的容貌,全都落在淩雲的眼裏,而當他看清這個老者的麵孔時,悚然一驚。
“是他?”
淩雲心砰砰狂跳,在他記憶中,前世地球的古中國,就有老子騎青牛西出函穀關的典故記載,千百年來,關於老子西出函穀後,去向何處的爭論眾說紛紜,當看到這位耄耋老者後,他的心裏不禁有了個大膽的猜測,是否,老子化道重生而來到了這個世界呢?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那耄耋老者精神矍鑠,神采飛揚地給孩童們朗誦自己對於天地大道的畢生總結,孩童們似懂非懂,每個孩子的眼睛中都充滿了對那老者的崇敬。
“道德經!”
淩雲聽到老者念出的這一段內容後,更加確定,他應該就是老子,或者說,是老子重生之人。
但凡稱謂有子之人,都是傳承了天地大道者,老子,在古中國的曆史上,譜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知,他在這樣一個可以修道的世界又創造了怎樣的不朽神話?
那老者雙目深邃智慧,輕扶長須,垂手而立,站高台,獨望蒼茫山嶽,時不時抿嘴微微淺笑頷首,如得悟大道一般,身心自在,那一刻,淩雲看到從天而降一道白色溫和的光束,將老者籠罩,那一刻,淩雲發現,老者和天地似乎融為一體。
不知道為何,在這個鏡麵中,畫麵雖然是以逆光的方式流轉,但卻緩慢,每一個細節,包括老者的每一個神態,凝眉,微蹙,都盡收淩雲眼底。
“那老者是誰?感覺好強大的樣子!”
方石玉是不知道老子這個人物的,但是憑直覺,也能想象到不會是一般尋常人物,可是,他明明沒有發現到老者身上有著修道者的氣息,好奇怪。
淩雲閉眼靜靜體會,有一種明悟,強大不一定是武力,老子代表的道,就是自然之道,更契合天道,在這個意境修道的世界,則更為凝練精髓。
“方兄,機會難得,好好感悟要緊……”淩雲提醒。
方石玉diǎn頭:“嗯,知道,可是有一diǎn我不明白,這是仙帝留下的那段歲月痕跡,怎麽會出現這樣一個老者?”
淩雲淺笑:“你認為那老者不夠仙帝強大?”
“那倒不一定……”
“這就對了!”
隨後,兩人看到的畫麵都是有關老子感悟天地的經過,騎牛逍遙,行走天地間,結伴山與水,最後,地球古中國傳說的一幕同樣出現在了那段歲月中,老子騎著青牛,來到了一座橫亙虛空的天關之下。
兩人則看到,青牛馱著老者,腳踩虛空,逐漸朝那天關走去,最後消失在了關內,不知去向了哪裏。
“那天關是什麽?天關之後是不是會有另外一個世界?”淩雲心中生出疑問。
方石玉卻興奮的道:“你說那老者所踏的虛空之路會不會就是仙台?”
淩雲搖搖頭,迷惑的道:“我也不知道,仙帝留下的歲月痕跡太複雜了,複雜到每一個進入時光鏡麵的人,所接觸和經曆的都不一樣,仙台應該是一種道,代表天地的道,如果這條道的盡頭出現了仙宮,便證明進來的人找到了一個方向,至於,這個方向究竟能走多遠,誰也不清楚!”
“希望我們能順利找到通往仙宮的道吧!”方石玉懷著一絲僥幸說著。
自老子騎牛消失在天關外,兩人開始步入新的影像中。
這一次,經曆的卻是一些普通人的片段生活,甚至是一世經曆,不過,這些畫麵都是快速推進,不再像老子講道時,如涓涓細流,緩緩流動。
兩人如同造物的神,可以洞穿每個平凡人物的生活,內心。
寒窗苦讀學子,經曆磨難,高中狀元走馬觀花,從此平步青雲,初入官場如履薄冰,隨後混的風生水起,但卻開始嫌棄糟糠之妻,也不再滿足於有限的俸祿,故事的演變就是那麽老套,一個原本純淨的心靈受到官場暗黑的腐蝕,最終墮落。
荒村走出的少年,加入軍營,浴血殺敵,屢建奇功,但從不居功自偉,也不願接受加官進爵的封賜,他一生執著於一個念頭,隻要多他一人,世間就會少一個破碎家庭,他代替著那些要被征召入營的青年在戰場拚殺,最後,老了,瘸了,隻能當一名守城的老兵,卻並不後悔。
還有太多的人生,如剪影,一一在兩人眼前閃過。
這些物是人非,這些人情冷暖,這些滄海桑田,這些花開花落,都屬於天地的道,什麽樣的道才是正道?
沒人說的清楚!
誰都有執著的道,誰都堅信自己的道是真理!
這就是人生的魔障!
經曆人生百態,思維再次回到原diǎn,回到老子傳道的那一瞬間,淩雲又有了一種深層次的悟。
鏡麵中的這些歲月痕跡,也許就是昔年仙帝感悟大道的過程,他將這些感悟的歲月留在了鏡麵中,每一段經曆,都有一層悟,是道的演化。
進入鏡麵中的各路天才,各有各的人生際遇,各有各的處世哲學,他們或多或少在仙帝感悟的這些道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從而選擇了一種契合自己的道。
道成,則見仙宮,仙台應運而生。
天地之道,無窮無盡!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道!
老子的道是自然之道,無為而為!
接下來,又一個畫麵讓淩雲感到震撼了。
因為,他再次看到了一個貌似熟悉的老者形象。
孔子!
孔儒之道,以仁為本,仁義禮智信!
儒家文化可謂在古中國影響深遠,它提倡的天地之道很有內涵,以柔為本,講究以柔克剛,受人尊崇,也成為最普及的道。
後來,淩雲又看到了殺伐之道,以殺止戈,以暴製暴!
理學之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不再是自由的個體,必須嚴格按照規矩做事,行為要受準則製約。
統治之道,治人為根本,人不統治,則亂!
信仰之道,人無精神皈依,無信仰,一世茫然,如死物,信仰,就是方向。
避世之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問世事,惟我獨仙!
行樂之道,人生苦短,何必拘泥桎梏,天地就是個花花世界,及時行樂,莫負少年頭!
……
萬世滄桑,各行其道。
“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道,就能看到仙宮,仙台就會顯現,方兄,你可明白!”淩雲知道,兩人此時已經來到了時光鏡麵的最核心部分,仙帝演化的三千大道盡在其中。
方石玉看到一個個場景如浮光掠影般閃過,卻陷入迷茫,自語:“我的道是什麽?如果我感悟出了自己的道,是不是意味將和你分開,好難選擇……我想和你在一起啊!”
“這話怎麽聽的這麽別扭……”淩雲惡寒。
“有兄弟好照應啊,我也不想的,大哥,你的道是什麽?大不了我跟你一樣就是了!這總可以吧?”方石玉犯愁。
“我的道……我也不知道。”淩雲陷入沉思。
“我覺得,我的道就是手足兄弟之道,行嗎?我好像有看到那樣的畫麵……為兄弟兩勒插刀,為老婆插兄弟兩刀……啊呸,不對,咦,淩兄,我好想看到了一座白玉台階在我眼前晃悠,那是……仙宮?”
就在方石玉有些糾結的當兒,他卻意外地看到了仙宮的景象,腦子蒙圈了。
“恭喜方兄,看來你離成仙不遠了!”淩雲笑著恭賀。
方石玉一開始是有些竊喜不已,可是馬上又冷靜下來,努力搖晃著腦袋,要將那看到的仙宮虛影從腦海中甩出去,抗拒道:“不,我不要一人走,這不是我的道,淩兄,我還是要和你在一起!”
“……”淩雲再次惡寒。
“可是,我的道究竟是什麽呢?……”
淩雲心裏深深的思索著,在某一刻,他忽然警醒,他發現了一絲端倪。
之前,他看到了許多道的演化,唯獨,卻少了一個重要的道,釋迦摩尼的道,釋道!
為什麽?
佛在這個世界是存在的,而且,從李九月的哥哥凝練出的佛意之境,也能想象的到,佛道在這個意境為修的世界依然強大無比,甚至影響廣闊。
為什麽仙帝營造的時光鏡麵沒有佛道的演化?
對了,還有西方的基督耶穌,這些大道傳承幾千年,在前世的地球,甚至達到了統治的地步,可在這個意境世界是不是不存在呢?
而存在的佛道為何不入仙帝法眼?
迷!
深深的謎團縈繞在淩雲心裏。
最後,還是回到了最初的那個問題,自己的道是什麽?
老子的道,天地自然,與天地合一,可謂是最契合修真之道,淩雲其實在每一種道的演化中,都看到了一座仙宮,包括殺伐之道,孔儒之道,他老早就發現了仙宮的虛影橫亙虛空,但,那仙宮和自己在浮山上看到過的仙宮群落不同,都是隻有一座,太孤立!
這不是我之所道!
究竟,自己該追求什麽樣的道?
ps:廢腦子的一章,筆力有限啊,有時候在想,為什麽不寫那些逗比歡快diǎn的情節,非要寫這種燒腦的東西,更何況玄幻現在如此萎靡……其實我更擅長都市曖昧文,哈哈~~還是那句話,看本書的書友,懂者豁然開朗,如品美酒香茶,不懂者,隻會亂噴~~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兩人的神識體都不能受自己支配,而是被一股奇異的力量裹挾,飄蕩在虛空裏,漫無目的,漫無方向,如兩顆宇宙塵埃。
啵!
不知道漂流了多久,忽然,像是兩道水麵撞擊在了一起,頓時,兩人便覺得穿破了一道水紋的阻礙,隨即,眼前出現了亮光。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故,天地一棋局耳!”
一個蒼勁有力的聲音,仿佛是穿越了亙古,傳入了淩雲和方石玉耳中,當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時,都感覺如同在做夢。
如果說之前的時光鏡麵是黑暗的話,那麽現在兩人經曆的時光鏡麵則是代表光明。
此刻,他們發現自己正站在一座山峰的小型石台上,一個花白胡須的耄耋老者正在給一群幼童傳道。
那位老者和那些幼童似乎都看不到兩人的存在,幼童們津津有味地靜聽老者傳道,那老者聲情並茂,將自己畢生對於道的理解毫無保留地講述給這些孩童們聽,也不管他們是否能夠聽懂。
奇怪的是,在這個鏡麵中,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清晰可辨,那老者悠然的神情,慈愛的容貌,全都落在淩雲的眼裏,而當他看清這個老者的麵孔時,悚然一驚。
“是他?”
淩雲心砰砰狂跳,在他記憶中,前世地球的古中國,就有老子騎青牛西出函穀關的典故記載,千百年來,關於老子西出函穀後,去向何處的爭論眾說紛紜,當看到這位耄耋老者後,他的心裏不禁有了個大膽的猜測,是否,老子化道重生而來到了這個世界呢?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那耄耋老者精神矍鑠,神采飛揚地給孩童們朗誦自己對於天地大道的畢生總結,孩童們似懂非懂,每個孩子的眼睛中都充滿了對那老者的崇敬。
“道德經!”
淩雲聽到老者念出的這一段內容後,更加確定,他應該就是老子,或者說,是老子重生之人。
但凡稱謂有子之人,都是傳承了天地大道者,老子,在古中國的曆史上,譜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知,他在這樣一個可以修道的世界又創造了怎樣的不朽神話?
那老者雙目深邃智慧,輕扶長須,垂手而立,站高台,獨望蒼茫山嶽,時不時抿嘴微微淺笑頷首,如得悟大道一般,身心自在,那一刻,淩雲看到從天而降一道白色溫和的光束,將老者籠罩,那一刻,淩雲發現,老者和天地似乎融為一體。
不知道為何,在這個鏡麵中,畫麵雖然是以逆光的方式流轉,但卻緩慢,每一個細節,包括老者的每一個神態,凝眉,微蹙,都盡收淩雲眼底。
“那老者是誰?感覺好強大的樣子!”
方石玉是不知道老子這個人物的,但是憑直覺,也能想象到不會是一般尋常人物,可是,他明明沒有發現到老者身上有著修道者的氣息,好奇怪。
淩雲閉眼靜靜體會,有一種明悟,強大不一定是武力,老子代表的道,就是自然之道,更契合天道,在這個意境修道的世界,則更為凝練精髓。
“方兄,機會難得,好好感悟要緊……”淩雲提醒。
方石玉diǎn頭:“嗯,知道,可是有一diǎn我不明白,這是仙帝留下的那段歲月痕跡,怎麽會出現這樣一個老者?”
淩雲淺笑:“你認為那老者不夠仙帝強大?”
“那倒不一定……”
“這就對了!”
隨後,兩人看到的畫麵都是有關老子感悟天地的經過,騎牛逍遙,行走天地間,結伴山與水,最後,地球古中國傳說的一幕同樣出現在了那段歲月中,老子騎著青牛,來到了一座橫亙虛空的天關之下。
兩人則看到,青牛馱著老者,腳踩虛空,逐漸朝那天關走去,最後消失在了關內,不知去向了哪裏。
“那天關是什麽?天關之後是不是會有另外一個世界?”淩雲心中生出疑問。
方石玉卻興奮的道:“你說那老者所踏的虛空之路會不會就是仙台?”
淩雲搖搖頭,迷惑的道:“我也不知道,仙帝留下的歲月痕跡太複雜了,複雜到每一個進入時光鏡麵的人,所接觸和經曆的都不一樣,仙台應該是一種道,代表天地的道,如果這條道的盡頭出現了仙宮,便證明進來的人找到了一個方向,至於,這個方向究竟能走多遠,誰也不清楚!”
“希望我們能順利找到通往仙宮的道吧!”方石玉懷著一絲僥幸說著。
自老子騎牛消失在天關外,兩人開始步入新的影像中。
這一次,經曆的卻是一些普通人的片段生活,甚至是一世經曆,不過,這些畫麵都是快速推進,不再像老子講道時,如涓涓細流,緩緩流動。
兩人如同造物的神,可以洞穿每個平凡人物的生活,內心。
寒窗苦讀學子,經曆磨難,高中狀元走馬觀花,從此平步青雲,初入官場如履薄冰,隨後混的風生水起,但卻開始嫌棄糟糠之妻,也不再滿足於有限的俸祿,故事的演變就是那麽老套,一個原本純淨的心靈受到官場暗黑的腐蝕,最終墮落。
荒村走出的少年,加入軍營,浴血殺敵,屢建奇功,但從不居功自偉,也不願接受加官進爵的封賜,他一生執著於一個念頭,隻要多他一人,世間就會少一個破碎家庭,他代替著那些要被征召入營的青年在戰場拚殺,最後,老了,瘸了,隻能當一名守城的老兵,卻並不後悔。
還有太多的人生,如剪影,一一在兩人眼前閃過。
這些物是人非,這些人情冷暖,這些滄海桑田,這些花開花落,都屬於天地的道,什麽樣的道才是正道?
沒人說的清楚!
誰都有執著的道,誰都堅信自己的道是真理!
這就是人生的魔障!
經曆人生百態,思維再次回到原diǎn,回到老子傳道的那一瞬間,淩雲又有了一種深層次的悟。
鏡麵中的這些歲月痕跡,也許就是昔年仙帝感悟大道的過程,他將這些感悟的歲月留在了鏡麵中,每一段經曆,都有一層悟,是道的演化。
進入鏡麵中的各路天才,各有各的人生際遇,各有各的處世哲學,他們或多或少在仙帝感悟的這些道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從而選擇了一種契合自己的道。
道成,則見仙宮,仙台應運而生。
天地之道,無窮無盡!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道!
老子的道是自然之道,無為而為!
接下來,又一個畫麵讓淩雲感到震撼了。
因為,他再次看到了一個貌似熟悉的老者形象。
孔子!
孔儒之道,以仁為本,仁義禮智信!
儒家文化可謂在古中國影響深遠,它提倡的天地之道很有內涵,以柔為本,講究以柔克剛,受人尊崇,也成為最普及的道。
後來,淩雲又看到了殺伐之道,以殺止戈,以暴製暴!
理學之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不再是自由的個體,必須嚴格按照規矩做事,行為要受準則製約。
統治之道,治人為根本,人不統治,則亂!
信仰之道,人無精神皈依,無信仰,一世茫然,如死物,信仰,就是方向。
避世之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問世事,惟我獨仙!
行樂之道,人生苦短,何必拘泥桎梏,天地就是個花花世界,及時行樂,莫負少年頭!
……
萬世滄桑,各行其道。
“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道,就能看到仙宮,仙台就會顯現,方兄,你可明白!”淩雲知道,兩人此時已經來到了時光鏡麵的最核心部分,仙帝演化的三千大道盡在其中。
方石玉看到一個個場景如浮光掠影般閃過,卻陷入迷茫,自語:“我的道是什麽?如果我感悟出了自己的道,是不是意味將和你分開,好難選擇……我想和你在一起啊!”
“這話怎麽聽的這麽別扭……”淩雲惡寒。
“有兄弟好照應啊,我也不想的,大哥,你的道是什麽?大不了我跟你一樣就是了!這總可以吧?”方石玉犯愁。
“我的道……我也不知道。”淩雲陷入沉思。
“我覺得,我的道就是手足兄弟之道,行嗎?我好像有看到那樣的畫麵……為兄弟兩勒插刀,為老婆插兄弟兩刀……啊呸,不對,咦,淩兄,我好想看到了一座白玉台階在我眼前晃悠,那是……仙宮?”
就在方石玉有些糾結的當兒,他卻意外地看到了仙宮的景象,腦子蒙圈了。
“恭喜方兄,看來你離成仙不遠了!”淩雲笑著恭賀。
方石玉一開始是有些竊喜不已,可是馬上又冷靜下來,努力搖晃著腦袋,要將那看到的仙宮虛影從腦海中甩出去,抗拒道:“不,我不要一人走,這不是我的道,淩兄,我還是要和你在一起!”
“……”淩雲再次惡寒。
“可是,我的道究竟是什麽呢?……”
淩雲心裏深深的思索著,在某一刻,他忽然警醒,他發現了一絲端倪。
之前,他看到了許多道的演化,唯獨,卻少了一個重要的道,釋迦摩尼的道,釋道!
為什麽?
佛在這個世界是存在的,而且,從李九月的哥哥凝練出的佛意之境,也能想象的到,佛道在這個意境為修的世界依然強大無比,甚至影響廣闊。
為什麽仙帝營造的時光鏡麵沒有佛道的演化?
對了,還有西方的基督耶穌,這些大道傳承幾千年,在前世的地球,甚至達到了統治的地步,可在這個意境世界是不是不存在呢?
而存在的佛道為何不入仙帝法眼?
迷!
深深的謎團縈繞在淩雲心裏。
最後,還是回到了最初的那個問題,自己的道是什麽?
老子的道,天地自然,與天地合一,可謂是最契合修真之道,淩雲其實在每一種道的演化中,都看到了一座仙宮,包括殺伐之道,孔儒之道,他老早就發現了仙宮的虛影橫亙虛空,但,那仙宮和自己在浮山上看到過的仙宮群落不同,都是隻有一座,太孤立!
這不是我之所道!
究竟,自己該追求什麽樣的道?
ps:廢腦子的一章,筆力有限啊,有時候在想,為什麽不寫那些逗比歡快diǎn的情節,非要寫這種燒腦的東西,更何況玄幻現在如此萎靡……其實我更擅長都市曖昧文,哈哈~~還是那句話,看本書的書友,懂者豁然開朗,如品美酒香茶,不懂者,隻會亂噴~~時間會證明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