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手諭,閣臣和九卿中出了三個典型。


    是對太子的法統正當性有什麽懷疑?


    如果沒有,那想要達到什麽目的,不妨把話說明白些。


    “世用,禮部的疑慮在哪裏?”


    餘繼登聞言看了看沈一貫,心中暗罵。


    “……太子殿下容稟。”他站了起來彎腰,“其一,禪位之儀,陛下龍體有恙,卻是需要禦駕親臨的。其二,如今三殿三門尚未重建,大典於何處舉行?其三,禪位詔書,陛下因何故禪大位於太子殿下,這措辭臣等不敢擅擬。其四,既尊陛下為太上皇帝,那麽加什麽尊號為宜?其五……”


    餘繼登倒是滔滔不絕,一連說了十五條“疑慮”。


    然後看向了沈一貫:“不知沈閣老還有什麽補充?”


    “大宗伯老成持重,慮事周全,已盡言難處,殿下明鑒。”


    沈一貫對餘繼登的誇讚和推崇之語落在眾人耳中,都知道這才是重點。


    是想把餘繼登拉入內閣,一起與申時行、王錫爵對抗嗎?


    朱常洛看著蕭大亨:既然已盡言難處,隻怕蕭大亨也不用再為難發言了。


    但朱常洛還是問道:“大司寇管刑部,不知還有什麽補充?”


    “……臣嚐兼理兵部,於禮製上自無大宗伯精熟。沈閣老所言極是,臣沒什麽要補充的了。”


    田樂擔任兵部尚書不久,現在心裏覺得十分有趣。


    太子那麽問,像是在說你管刑部的,怎麽也對大典有疑慮?


    蕭大亨就回答我能力強,還曾兼理兵部事務。禮製上也略懂,隻是沒餘繼登精熟罷了。


    他看著太子,不知道太子聽不聽得出來這三人的訴求:餘繼登入閣,已經擔任刑部尚書六年的蕭大亨挪到六部之中排更前麵的禮部去。


    明年禮部要主持會試的。


    之前鄭氏裏外勾結奪儲一案,蕭大亨在三法司會審諸多牽連官員時已經得罪了不少人。


    本以為能夠排擠一些異己,沒想到宮裏的旨意是“恩赦”、“積德”。


    這次不能占據個重要位置,興許後麵就會有人從他管的刑名方麵找些漏洞攻擊他了。


    而禮部尚書還主管天下文教,哪家沒有子弟要考舉上進?


    在眾人的目光中,朱常洛點了點頭:“共十五點疑慮……不知沈閣老、大宗伯和大司寇能不能呈個題本,列明這些疑慮,孤好向父皇麵呈聖斷?”


    聽上去是個沒主意的太子,田樂則更樂了。


    明文題本,這三人會寫嗎?


    張維賢是不懂的,他隻見陳矩上前了一步對太子行了禮,用低沉嘶啞的聲音說道:“奴婢已經記下了,卻不需三位大臣具本呈請聖斷。否則抄報六科,恐有重臣不能用事之譏。”


    “……是孤考慮不周。”朱常洛誠懇“認錯”,然後看向田義,“有這方麵的問題?”


    田義看著沈一貫和餘繼登,眼神中有些揶揄,說出口的話卻很明白:“此前旨意明白,令禮部遵行。沈閣老,大宗伯,大司寇,有疑慮那是自然之事。然則是不是應當先呈入宮中,妥當與否再請聖裁?這十五條疑慮,都是禮部該把建議先拿了的。既顯大典莊重,又考慮到陛下龍體,正該群臣為君父解憂。加哪些尊號,受哪些人朝賀,若是諸事都怕不妥,莫非要讓司禮監先辦了禮部該辦的事?”


    張維賢這下子懂了:原來是禮部不肯辦事,沒用啊!


    餘繼登心頭窩火,硬著頭皮說道:“隻是陛下驟染風疾,朝野頗有議論。禪位大典,更是從無先例,臣不得不謹慎。”


    沈一貫聽他這麽說,心中一沉:壞了。


    果然,朱常洛又“疑惑”地看了看陳矩和成敬:“父皇驟染風疾,朝野有什麽議論嗎?”


    “奴婢不曾得報。”陳矩先回了話,然後看向餘繼登,“大宗伯慎言!詔旨頒行以來,臣民既悲陛下憂病,亦喜國本已定。不知道大宗伯聽說的是什麽議論?”


    “隻是議論大典儀製將如何擬定罷了。禪位並登基,開國以來尚屬首例。禮部處眾望之中,謹慎不已。”沈一貫連忙解圍,“田公公所言也極有道理,殿下,臣等本當排除萬難,為君父解憂。隻是申、王二公尚未抵京,臣與大宗伯也深恐所擬不當。申、王二公輔國多年,臣也想等他們來後一同商議,如此也不至有專斷之非議。”


    “專斷非議?”朱常洛又“疑惑”了,“不是父皇聖斷嗎?”


    “殿下明鑒,自是陛下聖斷。然趙閣老已致仕還鄉,內閣暫隻臣一人。諸事票擬,若隻是臣一己之見,終究難免專斷攻訐。”


    他解釋這專斷不是決定權的專斷,而是建議權的專斷。


    但話被他說到這裏,其實意圖已經相當明顯了:如果想讓大典的準備進度快一些,那就最好在申時行、王錫爵二人抵京前再補一人入閣,那樣的話沈一貫就沒有專斷之嫌了。


    “原來如此。”


    朱常洛“恍然大悟”,臉有愁容:“那該怎麽辦好?申閣老、王閣老年邁,路途遙遠,抵京恐怕要到十月了。沈閣老,若隻是專斷之嫌,今日眾臣都在這,不如就一起商議,聯名題請吧?如此一來,總該沒了專斷之嫌吧?”


    沈一貫愣了一下,沒想到他會這樣提議。


    禮部專管的事情讓其他人也摻和進來?


    “殿下,這不合規製……”沈一貫連忙開口。


    “是嗎?”朱常洛扮演著並不太懂的形象,猶豫了一下看向田義,“大宗伯說尚無先例,如今父皇和皇祖母又盼著孤早些登基,讓國事不因父皇龍體有恙而耽擱,父皇也能安心養病。要不,去父皇和皇祖母那邊麵呈一下,看是不是能特例特辦,今天就把這些疑慮都商議妥了?”


    田義繃著嘴角彎腰行禮:“臣這就去。”


    從文華殿到慈寧宮,來回一趟要不了多少時間。


    文華殿內,這段時間裏也並不沉默。


    謙虛好學的太子殿下趁這段時間向他們親切地請教著國事,是一派勉力接過重擔卻又儲備不足的模樣。


    沈一貫心不在焉,隻是隨口應答。


    殿下,當皇帝其實不用了解得這麽細,還有群臣呢。


    可是剛才又是他們“不想在大典安排上背責任”。


    再說了,嗣君了解國事又有什麽問題?


    沈一貫時不時地打量著朱常洛,心裏琢磨他這有些憨的模樣到底是不是裝的?


    幾輪應對下來,恐怕當真要“奉旨”直接當場商議了。


    他至少不傻,轉眼想到了堵他“專斷之嫌”這個理由的法子。


    果然,過不了多久田義就回來了。


    “陛下準殿下之請。聖母皇太後懿旨:陛下龍體有恙難以視事,亟待靜養。國事紛繁,宜早行大典。公卿俱在,就當是廷議,早些把諸事都安排好吧!”


    “……臣等謹遵懿旨。”


    局麵改變,朱常洛表示很欣慰:“那就開始吧。”


    而這個時候,餘繼登則有些扭捏地從朝服大袖裏拿出了三個折本:“臣雖有不少疑慮,但總不能因猶疑便不任事。這儀注及詔書,臣已先行擬了個草本。既然要廷議,不如便請殿下以此為根基,諸位也都看看妥不妥。”


    朱常洛“喜上眉梢”:“甚好!”


    陳矩很明顯地對餘繼登露出了一個不滿表情。


    要不要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宗耀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冬三十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冬三十娘並收藏光宗耀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