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廷讚也在外麵親切慰問曹學程的隊伍裏,被喊到官廳時他的眼睛還是濕潤的。
蕭大亨隻問道:“聽說今日你又遞了奏本去通政使司?”
謝廷讚愣了一下,隨即不悅道:“大司寇莫非不準下官奏事?”
“……所奏何事?”
“若陛下不留中,發到了內閣令閣臣擬票,大司寇不就能知道了?”
“……你!”
蕭大亨日常頭痛手底下的愣頭青,這不是挖苦他和沈一貫穿一條褲子嗎?
想了想也隻能壓下脾氣,問了一句:“是不是議山海關民變一事?”
“沒什麽不能明言的!”謝廷讚昂了昂頭,“稅監跋扈激起民變,高淮雖死不贖其罪。禮部那邊也有同僚說了,高淮還矯旨向朝鮮國主勒索錢財,實在大壞陛下聲名、大壞天朝體麵!如今天子殿下仁善之名遠播,既請撤了礦監稅使,再遍覽此前各地所奏稅監為害一方之累累罪狀,正該再請裁撤乃至盡撤外派內臣,還大明一片朗朗乾坤!”
“……據你所知,已有多少人奏請此事了?”
“哼,下官區區主事都能奏請殿下行此仁政,科道若不出力,下官倒要彈劾他們!”
謝廷讚答非所問,蕭大亨心情有點亂,就不再問他更多。
這些人知道殿下已經秘遣緹帥去山海關親查了嗎?
他顧不得其他,親自趕往禮部。
一見到餘繼登,蕭大亨的眼神就有點驚疑不定:“閣老,您可莫要累壞了身子。”
“……咳咳……”餘繼登連聲咳嗽,又說道,“不打緊。廷推遲遲不得舉,大典不能耽擱,我隻能勉為其難再兼幾日部務。夏卿所來何事?”
“聽聞高淮矯旨之事,禮部也傳了出去……”蕭大亨有點緊張,“劾奏外派內臣之罪,陣勢是不是鬧得大了些?”
“這些事向來都未斷絕,如今談什麽鬧?高淮罪行累累,如今還有那陳增等人尚未回京……咳咳咳……”
“陛下畢竟病重,太子殿下又一直深居禁宮,連外臣都不識得幾個……”蕭大亨遲疑了一下,“親遣緹帥查案,已經有些小題大做。如今想來,不見得便是因為王之楨身份使然想要大事化小。誠如殿下所言,那高淮畢竟還是欽差……”
餘繼登愣了一下,有些憔悴的臉上浮起一些異樣紅色:“夏卿是說……彈章如雲畢至,恐有……恐有……咳咳咳……”
“之前在刑部,田希智說起殿下執意讓其子去鑾輿司隨駕,似是極為著意兵權,竟不顧有人會因此彈劾他,也要施恩於兵部……”蕭大亨已經想明白了一些,對餘繼登說道,“內臣畢竟是天家耳目,一時群請裁撤,未免有……淩迫皇權之嫌。”
他把餘繼登沒說完的話說完了,餘繼登臉色又變白了一些。
“還要早些去文淵閣,與元輔商議一二。”
“……老夫這就去……咳咳咳……老夫這就去……”
餘繼登也想到利害了,蕭大亨看著他勉強支撐的樣子,心裏更加不安。
他的身體怎麽突然越來越差了,莫非是這些天太耗心神?
而京內、京外大小官吏,那可並非全然一心。
正如餘繼登所說,曆年來都有人請撤外派的太監。
現在隻不過因為太子監理國事後立刻就下了撤除礦監稅使的仁政,很多人本就看到了希望。
山海關民變的消息傳回,高淮累累惡行被大家知曉,這股風既然被煽起來了,恐怕沈一貫和餘繼登也壓不下去了,晚了。
而嗣君會怎麽想?
到了九月初八這一天,又是旨意傳出。
“奉旨,重九賜宴,閣臣、九卿、公侯伯、駙馬都尉,在京七品以上朝參官虛歲達六十者,皆入慈慶宮赴宴。”
九月初九,先是安排了人去尋常祭祖,朱常洛去慈寧等宮問安,慈慶宮則忙碌非凡。
剛好慈慶宮也有個不算小的院子,要擺上不少桌。
今日是嗣君賜宴,而非皇帝。
太子敬老,值得稱頌。
一切苗頭都是好的:冊立大典後,先召了重臣“燕朝”,而後便特簡餘繼登入閣,恩赦曹學程。
閣員都開始補了,其他缺員豈會不補?曹學程都赦免了,又有多少人能得恩典?
其後更是勤勉,每天都召見老臣請教國事。
皇帝病重之後,大明真是迎來新天、日新月異了。
因為是太子賜宴,所以有資格赴宴的都往東華門外聚集。
大致分成三團。
一團是九卿重臣和六十歲以上的朱袍,一團是勳戚,一團是其他六十歲以上的青袍。
最後那些青袍官員,這輩子大多也快到頭了。
有能耐的,誰到了這個年齡還穿青色官袍呢?
穿紅袍的大員那邊,沈一貫對陳蕖等人歎道:“大禮事多且雜,廷推卻一再延期。今日雖九卿俱在,卻又少了其餘科道官。列位,是不是今日辛苦一下?午後出了宮,再拔冗把正陪都推選出來吧。”
李戴點了點頭:“這倒是個法子。”
“恐怕不行。”都察院左都禦史溫純搖了搖頭,“近日百官劾奏外派太監者眾,清早殿下便遣內臣到了都察院,召僉都禦史以上未時麵陳。”
“……”沈一貫看著東華門的方向,眼神難以捉摸。
他已經盡力安撫壓製在京官員借各自份內事題本上奏,但嗣君已有“仁善”之名,實在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想在新朝博直名、賭嗣君的心意。
憂心事還不止這一件。
“餘閣老竟還未到?”蕭大亨問了出來。
沈一貫的神情更加凝重,苦笑著說出另一件憂心事:“世用一早便遣子報入宮中,他忽然抱恙,今日不能赴宴了。”
“抱恙?”蕭大亨臉色一變,“太子殿下賜宴,他……”
沈一貫長歎一口氣,“我遣人去探視了,還不知病情如何。”
不是什麽萬一的情況,餘繼登不可能托病不來。
隻怕當真病了,這幾天本就越來越覺得他臉色憔悴,就不知道有多嚴重。
真是的,還不到六十歲的人,雖然最近這些天既要參與閣務又要兼禮部部務,怎麽身體比他沈一貫差這麽多呢?
剛回到慈慶宮的朱常洛也愕然向成敬問道:“當真病了?”
餘繼登當真病了,而且是病重。
沈一貫在入宮前就得到了管家的回報,而朱常洛則通過成敬那邊獲得了更多的信息。
今年以來,餘繼登就已經病過幾回。
之前是朱常洛在宮裏和朱翊鈞鬥,而外廷那邊,同樣有接連而至的鄭國泰請先冠婚和兩次百官哭告。
餘繼登身為禮部尚書,一直就處於國本之爭的漩渦中心。
那幾次被折騰得病了,六月末宮中驚變後卻又好了起來。
也許是對朝局和入閣的期待支撐著他。
而他之前身體還好的原因還包括:用藥吊著。
重九賜宴敬老就在這種氛圍之中開始。
“田義,遣人往餘宅送些好參。”
朱常洛又歎了一口氣,對沈一貫說道:“沒想到餘閣老清廉至此,竟因家無餘財斷了進補之藥便陡然病重。”
沈一貫沉痛地說道:“世用之廉名,朝野盡知。如今正要倚其德才,不意強自支撐,病來如山倒。”
他心裏是很糾結的,本想引以為援,順帶保蕭大亨成為禮部尚書,誰知道餘繼登竟突然病重到這種程度?
才五十七的人!
沈一貫看了看嗣君,心中不免想著:餘繼登原本擬的詔書是相當於被嗣君全盤否了的,餘繼登的內心不免會多想。
嗣君對詔書潤色又還在屢屢提出新的修改意見,而這幾天又擔憂著嗣君對於群臣劾奏外派太監的反應。
現在他這一病,不知什麽時候才會好。
而申時行、王錫爵不日就將抵京入閣。
“先排宴吧。”
朱常洛先按自己的步調,向外展現自己仁善的一麵。
脾氣等會再發。
蕭大亨隻問道:“聽說今日你又遞了奏本去通政使司?”
謝廷讚愣了一下,隨即不悅道:“大司寇莫非不準下官奏事?”
“……所奏何事?”
“若陛下不留中,發到了內閣令閣臣擬票,大司寇不就能知道了?”
“……你!”
蕭大亨日常頭痛手底下的愣頭青,這不是挖苦他和沈一貫穿一條褲子嗎?
想了想也隻能壓下脾氣,問了一句:“是不是議山海關民變一事?”
“沒什麽不能明言的!”謝廷讚昂了昂頭,“稅監跋扈激起民變,高淮雖死不贖其罪。禮部那邊也有同僚說了,高淮還矯旨向朝鮮國主勒索錢財,實在大壞陛下聲名、大壞天朝體麵!如今天子殿下仁善之名遠播,既請撤了礦監稅使,再遍覽此前各地所奏稅監為害一方之累累罪狀,正該再請裁撤乃至盡撤外派內臣,還大明一片朗朗乾坤!”
“……據你所知,已有多少人奏請此事了?”
“哼,下官區區主事都能奏請殿下行此仁政,科道若不出力,下官倒要彈劾他們!”
謝廷讚答非所問,蕭大亨心情有點亂,就不再問他更多。
這些人知道殿下已經秘遣緹帥去山海關親查了嗎?
他顧不得其他,親自趕往禮部。
一見到餘繼登,蕭大亨的眼神就有點驚疑不定:“閣老,您可莫要累壞了身子。”
“……咳咳……”餘繼登連聲咳嗽,又說道,“不打緊。廷推遲遲不得舉,大典不能耽擱,我隻能勉為其難再兼幾日部務。夏卿所來何事?”
“聽聞高淮矯旨之事,禮部也傳了出去……”蕭大亨有點緊張,“劾奏外派內臣之罪,陣勢是不是鬧得大了些?”
“這些事向來都未斷絕,如今談什麽鬧?高淮罪行累累,如今還有那陳增等人尚未回京……咳咳咳……”
“陛下畢竟病重,太子殿下又一直深居禁宮,連外臣都不識得幾個……”蕭大亨遲疑了一下,“親遣緹帥查案,已經有些小題大做。如今想來,不見得便是因為王之楨身份使然想要大事化小。誠如殿下所言,那高淮畢竟還是欽差……”
餘繼登愣了一下,有些憔悴的臉上浮起一些異樣紅色:“夏卿是說……彈章如雲畢至,恐有……恐有……咳咳咳……”
“之前在刑部,田希智說起殿下執意讓其子去鑾輿司隨駕,似是極為著意兵權,竟不顧有人會因此彈劾他,也要施恩於兵部……”蕭大亨已經想明白了一些,對餘繼登說道,“內臣畢竟是天家耳目,一時群請裁撤,未免有……淩迫皇權之嫌。”
他把餘繼登沒說完的話說完了,餘繼登臉色又變白了一些。
“還要早些去文淵閣,與元輔商議一二。”
“……老夫這就去……咳咳咳……老夫這就去……”
餘繼登也想到利害了,蕭大亨看著他勉強支撐的樣子,心裏更加不安。
他的身體怎麽突然越來越差了,莫非是這些天太耗心神?
而京內、京外大小官吏,那可並非全然一心。
正如餘繼登所說,曆年來都有人請撤外派的太監。
現在隻不過因為太子監理國事後立刻就下了撤除礦監稅使的仁政,很多人本就看到了希望。
山海關民變的消息傳回,高淮累累惡行被大家知曉,這股風既然被煽起來了,恐怕沈一貫和餘繼登也壓不下去了,晚了。
而嗣君會怎麽想?
到了九月初八這一天,又是旨意傳出。
“奉旨,重九賜宴,閣臣、九卿、公侯伯、駙馬都尉,在京七品以上朝參官虛歲達六十者,皆入慈慶宮赴宴。”
九月初九,先是安排了人去尋常祭祖,朱常洛去慈寧等宮問安,慈慶宮則忙碌非凡。
剛好慈慶宮也有個不算小的院子,要擺上不少桌。
今日是嗣君賜宴,而非皇帝。
太子敬老,值得稱頌。
一切苗頭都是好的:冊立大典後,先召了重臣“燕朝”,而後便特簡餘繼登入閣,恩赦曹學程。
閣員都開始補了,其他缺員豈會不補?曹學程都赦免了,又有多少人能得恩典?
其後更是勤勉,每天都召見老臣請教國事。
皇帝病重之後,大明真是迎來新天、日新月異了。
因為是太子賜宴,所以有資格赴宴的都往東華門外聚集。
大致分成三團。
一團是九卿重臣和六十歲以上的朱袍,一團是勳戚,一團是其他六十歲以上的青袍。
最後那些青袍官員,這輩子大多也快到頭了。
有能耐的,誰到了這個年齡還穿青色官袍呢?
穿紅袍的大員那邊,沈一貫對陳蕖等人歎道:“大禮事多且雜,廷推卻一再延期。今日雖九卿俱在,卻又少了其餘科道官。列位,是不是今日辛苦一下?午後出了宮,再拔冗把正陪都推選出來吧。”
李戴點了點頭:“這倒是個法子。”
“恐怕不行。”都察院左都禦史溫純搖了搖頭,“近日百官劾奏外派太監者眾,清早殿下便遣內臣到了都察院,召僉都禦史以上未時麵陳。”
“……”沈一貫看著東華門的方向,眼神難以捉摸。
他已經盡力安撫壓製在京官員借各自份內事題本上奏,但嗣君已有“仁善”之名,實在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想在新朝博直名、賭嗣君的心意。
憂心事還不止這一件。
“餘閣老竟還未到?”蕭大亨問了出來。
沈一貫的神情更加凝重,苦笑著說出另一件憂心事:“世用一早便遣子報入宮中,他忽然抱恙,今日不能赴宴了。”
“抱恙?”蕭大亨臉色一變,“太子殿下賜宴,他……”
沈一貫長歎一口氣,“我遣人去探視了,還不知病情如何。”
不是什麽萬一的情況,餘繼登不可能托病不來。
隻怕當真病了,這幾天本就越來越覺得他臉色憔悴,就不知道有多嚴重。
真是的,還不到六十歲的人,雖然最近這些天既要參與閣務又要兼禮部部務,怎麽身體比他沈一貫差這麽多呢?
剛回到慈慶宮的朱常洛也愕然向成敬問道:“當真病了?”
餘繼登當真病了,而且是病重。
沈一貫在入宮前就得到了管家的回報,而朱常洛則通過成敬那邊獲得了更多的信息。
今年以來,餘繼登就已經病過幾回。
之前是朱常洛在宮裏和朱翊鈞鬥,而外廷那邊,同樣有接連而至的鄭國泰請先冠婚和兩次百官哭告。
餘繼登身為禮部尚書,一直就處於國本之爭的漩渦中心。
那幾次被折騰得病了,六月末宮中驚變後卻又好了起來。
也許是對朝局和入閣的期待支撐著他。
而他之前身體還好的原因還包括:用藥吊著。
重九賜宴敬老就在這種氛圍之中開始。
“田義,遣人往餘宅送些好參。”
朱常洛又歎了一口氣,對沈一貫說道:“沒想到餘閣老清廉至此,竟因家無餘財斷了進補之藥便陡然病重。”
沈一貫沉痛地說道:“世用之廉名,朝野盡知。如今正要倚其德才,不意強自支撐,病來如山倒。”
他心裏是很糾結的,本想引以為援,順帶保蕭大亨成為禮部尚書,誰知道餘繼登竟突然病重到這種程度?
才五十七的人!
沈一貫看了看嗣君,心中不免想著:餘繼登原本擬的詔書是相當於被嗣君全盤否了的,餘繼登的內心不免會多想。
嗣君對詔書潤色又還在屢屢提出新的修改意見,而這幾天又擔憂著嗣君對於群臣劾奏外派太監的反應。
現在他這一病,不知什麽時候才會好。
而申時行、王錫爵不日就將抵京入閣。
“先排宴吧。”
朱常洛先按自己的步調,向外展現自己仁善的一麵。
脾氣等會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