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毓慧被蘇毓芳這一聲馬屁精瞬間氣炸了,嗷的一聲,像炮仗一樣衝到蘇毓芳麵前指著蘇毓芳大怒道:“蘇毓芳!你馬屁精罵誰呢!”
“嗬,馬屁精罵你呢,怎麽著,你還敢打我不成?”蘇毓芳可不怕蘇毓慧,麵對被自己一句話氣得跳腳的蘇毓慧,蘇毓芳囂張的本性又露了出來。
“姐,算了,你跟她置什麽氣,咱們快走吧。”蘇毓慧被蘇毓芳起的臉色鐵青,正要破口大罵,一旁的蘇毓琳卻拉住了她,在她胳膊上使勁一掐。
要說蘇毓慧也不是個蠢的,順著蘇毓琳遞過來的台階,蘇毓慧憤憤的瞥一眼正不屑的望著自己的蘇毓卿,悻悻的跟著蘇毓琳走了。
蘇毓慧心裏清楚,眼下梨香院正是得寵的時候,她和蘇毓卿不一樣,蘇毓卿是嫡女,在身份上就壓他們一頭,如今還不是跟梨香院對著幹的時候。
望著蘇毓慧和蘇毓琳離開的背影,蘇毓芳因為心裏有事,並沒有像以前一般,一得了好便糾纏不休,煩躁的甩了下手中的帕子,蘇毓芳也跟著往自己的院子走去。
就在蘇毓慧和蘇毓芳之間的這場小鬧劇剛一收場,蘇毓卿和邢氏便跟著吳嬤嬤來到了東村西頭一戶農家,院子不大,卻是一間泥瓦的小屋,院子中間放著好幾排竹架,竹架上架著好幾個蘆葦編織的扁簸箕,簸箕裏放著各色各樣的藥草,正在太陽下晾曬。
阿梅家院子裏晾曬的草藥很多,還沒進院子,離得老遠便有一股藥草的香氣撲鼻。
跟村裏其他農戶一樣,阿梅家的院門也是尋常的薄木門扉,院牆也是用石塊堆砌而成的石頭牆,西牆的外麵還有一片用籬笆圍成的菜園,而今正是八月,院子裏種著的各色菜蔬皆都鬱鬱蔥蔥,生機勃勃。中間竹架上架著的黃瓜一根根挺直的掛在瓜藤之下,翠翠嫩嫩,看著就讓人蠢蠢欲動,很想去摘一根嚐嚐鮮。
此刻。阿梅家的大門正虛掩著,也不需要人通傳,吳氏領著邢氏和蘇毓卿直接推開大門,大步流星的往院子裏走去。
入得門後,但見院子東麵一葡萄藤下擺著一張藤條編織的圓桌並兩個藤椅。其中一張椅子上正坐著一個年近六十,須發都有些灰白的布衣老者,老者坐在圓桌前,手中抱著一個圓形的石臼,正在一下一下的用力碾壓著什麽,神情專注,就連邢氏和蘇毓卿進來,那老者也不曾發現。
而阿梅此刻正坐在那老者身邊,腳踩著一個小石輪,在一個青石溝槽之中來回滾動碾磨著什麽。看到邢氏和蘇毓卿進來,阿梅連忙站起來,睜著一雙水靈的大眼睛對著蘇毓卿脆生生的道:“東家,你咋來了?”
蘇毓卿溫和的一笑,正要說話,便見阿梅的爺爺聽見動靜,抬起頭來望著門前的蘇毓卿等人,神情先是一愣,接著便像遇到老熟人似的,對著邢氏打招呼道:“嗬嗬。蘇老夫人,多年不見,老夫人的氣色還是這麽好,來來來。老夫人這邊坐,蔽舍簡陋,萬一有個招待不周的地方,還請老夫人莫要見怪啊。”
阿梅的爺爺說完,便邀著邢氏在他對麵的藤椅上坐下,邢氏也不推辭。道一聲謝後,便大方的坐在老者的對麵。
見邢氏坐下,老者又催促阿梅道:“阿梅,快,快去沏一壺茶。”
阿梅本就乖巧,聞言,二話不說,便丟下手中的活往院子中間的堂屋去了。
看到阿梅進屋,老者的視線又望向蘇毓卿,看著蘇毓卿那酷似蘇毓卿母親的容顏,老者不由沉沉的發出一聲歎息,一張唄歲月侵蝕而不滿滄桑的臉上露出一抹沉重的惋惜,望著蘇毓卿,老者感慨的道:“老朽要是沒猜錯的話,這位應該就是沈夫人的千金吧,時間過得真快啊,一轉眼的時間都長這麽大了,可惜老朽當初沒能醫好你娘,要不然,你娘也能親眼看著你長大了。”
聽到阿梅爺爺的話,邢氏麵上也露出一分感慨,將蘇毓卿拉到手邊,望著阿梅的爺爺緩緩地道:“鄒先生,當年的事,你也是盡力了的,一切都是命,你又何必自責到現在,況且,當年若是沒有鄒先生,辰哥兒生不生的下來還是未知呢,說到底,你還是我們蘇家的大恩人,而今阿梅那孩子又救了我家辰哥,適才老身都聽卿兒說了,若是沒有阿梅,辰哥這孩子就……”
蘇毓辰是邢氏唯一的嫡孫,說到這,邢氏卻怎麽也說不下去了。
對於此,阿梅的爺爺卻是不甚在意,撇著山羊胡,鄒老爺子爽朗一笑,對著邢氏安慰道:“蘇老夫人客氣了,這不是正好遇上了嗎?再說,這麽多年來,我跟阿梅一直承著沈夫人的情,老夫人這麽說,可真是見外了,況且阿梅回來的時候也跟我說了,為此,大姑娘還免了我們一成半的租子,我正打算拾掇完阿梅拿回來的青蛇膽,然後再去莊子上跟老夫人說說呢,我跟阿梅在莊子上住了這麽多年,哪能因為這點小事再讓大姑娘給我們減租子呢。”
看著邢氏和阿梅的爺爺一直你對我有恩,我承你的情的推過來推過去,蘇毓卿眨眨眼睛,忍不住悄悄推了推邢氏。
邢氏感覺到蘇毓卿的那雙小手在自己的後背輕輕推動了一下,忍不住笑了,嗔怪的看一眼蘇毓卿,邢氏對著阿梅的爺爺直言道:“鄒先生,不瞞你說,這次老身帶著卿兒前來,其實是一事相求,還望鄒先生能夠成全。”
聽到邢氏這麽說,阿梅的爺爺先是在邢氏和蘇毓卿麵上皆都望了一眼,接著才開口道:“老夫人身子不爽利?不對呀,我看老夫人麵色紅潤,除了有些食欲不振引起的唇色稍白之外,沒有什麽特別的體征啊,莫不是府上有人身子不舒服?”
阿梅的爺爺行醫製藥了一輩子,除此之外,他想不到邢氏還會因為別的什麽原因來請他幫忙。
見阿梅的爺爺一開口便問自己身子是不是不舒服,邢氏也不惱,雖然這麽多年沒接觸了,但是鄒老爺子的品行她還是知道的,麵上笑容不變,邢氏對著阿梅的爺爺搖搖頭道:“鄒先生,你誤會了,老身這次前來,並不是來尋醫問藥的,而是為了阿梅那孩子來的,是這樣的,來莊子這幾天,卿兒這孩子同阿梅接觸過幾回,覺得甚是投緣,再過兩三天就要回盛京了,卿兒這丫頭舍不得阿梅這孩子,特意讓老身前來問問鄒先生,能否讓阿梅進府,跟在卿兒身邊。”
聽到這話,阿梅爺爺麵上那原本和善的笑容漸漸退散,轉而換上一張嚴肅的麵容,望著邢氏,阿梅的爺爺一臉森然的沉聲道:“蘇老夫人,這件事,恕老朽不能答應,蘇老夫人也知道,我鄒家雖不幸淪落到此,但骨性還是有的,而今鄒家就剩阿梅這麽一個血脈,老朽說什麽也不會賣了阿梅給人做奴做仆的,蘇老夫人若是為了這事而來,那就請回吧。”
阿梅爺爺說完,便麵色陰鬱的站起身來,拿起圓桌上放著的那根已經老舊的銅皮旱煙杆,背著手就要往屋子裏走去。
邢氏看到這,知道阿梅的爺爺是誤會了,忙叫住阿梅的爺爺解釋道:“鄒先生留步,你誤會老身了,老身並非要阿梅賣身到我們府上啊。”
聽到邢氏這花,阿梅爺爺站住腳步,回過頭來,望著邢氏不解的道:“不是來買阿梅的?那蘇老夫人適才說的,讓阿梅跟在大姑娘身邊又是何意?”
“鄒先生,你當真誤會老身了,卿兒自小也沒個可心的玩伴,老身是想著讓阿梅呆在卿兒身邊,給卿兒做個伴而已,以後阿梅長大了,或傳承鄒家衣缽,或許親嫁人,皆都在你……”
其實邢氏這麽做,也是有私心的,阿梅的爺爺醫術如何,不用問別人,她比誰都清楚,阿梅是鄒家留下來的唯一血脈,必然在黃岐之術方麵有所浸潤,有這樣的人在蘇毓卿身邊,就算蘇毓卿以後嫁了人,邢氏也是可以放心的。
而阿梅的爺爺在聽到邢氏說並不是來買阿梅為奴的,原本陰鬱的麵色才開始放晴,但眉頭還是緊皺著,重新坐到邢氏的對麵,鄒老爺子默默無語的將煙鍋伸進煙杆上吊著的布袋之中,將煙鍋填滿,拿出來點著之後,鄒老爺子沉悶的對著煙嘴吸了一口,吐了個煙圈之後,鄒老爺子才對著邢氏緩緩道:“蘇老夫人,你想讓阿梅跟在大姑娘身邊,恐怕不止給大姑娘作伴這麽簡單吧?要說,沈夫人當年與我鄒家的確有過大恩,讓阿梅跟著大姑娘,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有一條,我鄒家的人就算死也不會賣身於人的,老朽也想過了,阿梅這孩子,不能一直跟著我這把老骨頭窩在這山裏,以後鄒家能不能東山再起,全看阿梅了,若是能跟著大姑娘,說不定會有一番際遇,鄒家傳承了四代的藥堂或許還有希望重現杏林,說到底,經過這麽多年,我這心裏還是有些不甘心。”(未完待續。)
“嗬,馬屁精罵你呢,怎麽著,你還敢打我不成?”蘇毓芳可不怕蘇毓慧,麵對被自己一句話氣得跳腳的蘇毓慧,蘇毓芳囂張的本性又露了出來。
“姐,算了,你跟她置什麽氣,咱們快走吧。”蘇毓慧被蘇毓芳起的臉色鐵青,正要破口大罵,一旁的蘇毓琳卻拉住了她,在她胳膊上使勁一掐。
要說蘇毓慧也不是個蠢的,順著蘇毓琳遞過來的台階,蘇毓慧憤憤的瞥一眼正不屑的望著自己的蘇毓卿,悻悻的跟著蘇毓琳走了。
蘇毓慧心裏清楚,眼下梨香院正是得寵的時候,她和蘇毓卿不一樣,蘇毓卿是嫡女,在身份上就壓他們一頭,如今還不是跟梨香院對著幹的時候。
望著蘇毓慧和蘇毓琳離開的背影,蘇毓芳因為心裏有事,並沒有像以前一般,一得了好便糾纏不休,煩躁的甩了下手中的帕子,蘇毓芳也跟著往自己的院子走去。
就在蘇毓慧和蘇毓芳之間的這場小鬧劇剛一收場,蘇毓卿和邢氏便跟著吳嬤嬤來到了東村西頭一戶農家,院子不大,卻是一間泥瓦的小屋,院子中間放著好幾排竹架,竹架上架著好幾個蘆葦編織的扁簸箕,簸箕裏放著各色各樣的藥草,正在太陽下晾曬。
阿梅家院子裏晾曬的草藥很多,還沒進院子,離得老遠便有一股藥草的香氣撲鼻。
跟村裏其他農戶一樣,阿梅家的院門也是尋常的薄木門扉,院牆也是用石塊堆砌而成的石頭牆,西牆的外麵還有一片用籬笆圍成的菜園,而今正是八月,院子裏種著的各色菜蔬皆都鬱鬱蔥蔥,生機勃勃。中間竹架上架著的黃瓜一根根挺直的掛在瓜藤之下,翠翠嫩嫩,看著就讓人蠢蠢欲動,很想去摘一根嚐嚐鮮。
此刻。阿梅家的大門正虛掩著,也不需要人通傳,吳氏領著邢氏和蘇毓卿直接推開大門,大步流星的往院子裏走去。
入得門後,但見院子東麵一葡萄藤下擺著一張藤條編織的圓桌並兩個藤椅。其中一張椅子上正坐著一個年近六十,須發都有些灰白的布衣老者,老者坐在圓桌前,手中抱著一個圓形的石臼,正在一下一下的用力碾壓著什麽,神情專注,就連邢氏和蘇毓卿進來,那老者也不曾發現。
而阿梅此刻正坐在那老者身邊,腳踩著一個小石輪,在一個青石溝槽之中來回滾動碾磨著什麽。看到邢氏和蘇毓卿進來,阿梅連忙站起來,睜著一雙水靈的大眼睛對著蘇毓卿脆生生的道:“東家,你咋來了?”
蘇毓卿溫和的一笑,正要說話,便見阿梅的爺爺聽見動靜,抬起頭來望著門前的蘇毓卿等人,神情先是一愣,接著便像遇到老熟人似的,對著邢氏打招呼道:“嗬嗬。蘇老夫人,多年不見,老夫人的氣色還是這麽好,來來來。老夫人這邊坐,蔽舍簡陋,萬一有個招待不周的地方,還請老夫人莫要見怪啊。”
阿梅的爺爺說完,便邀著邢氏在他對麵的藤椅上坐下,邢氏也不推辭。道一聲謝後,便大方的坐在老者的對麵。
見邢氏坐下,老者又催促阿梅道:“阿梅,快,快去沏一壺茶。”
阿梅本就乖巧,聞言,二話不說,便丟下手中的活往院子中間的堂屋去了。
看到阿梅進屋,老者的視線又望向蘇毓卿,看著蘇毓卿那酷似蘇毓卿母親的容顏,老者不由沉沉的發出一聲歎息,一張唄歲月侵蝕而不滿滄桑的臉上露出一抹沉重的惋惜,望著蘇毓卿,老者感慨的道:“老朽要是沒猜錯的話,這位應該就是沈夫人的千金吧,時間過得真快啊,一轉眼的時間都長這麽大了,可惜老朽當初沒能醫好你娘,要不然,你娘也能親眼看著你長大了。”
聽到阿梅爺爺的話,邢氏麵上也露出一分感慨,將蘇毓卿拉到手邊,望著阿梅的爺爺緩緩地道:“鄒先生,當年的事,你也是盡力了的,一切都是命,你又何必自責到現在,況且,當年若是沒有鄒先生,辰哥兒生不生的下來還是未知呢,說到底,你還是我們蘇家的大恩人,而今阿梅那孩子又救了我家辰哥,適才老身都聽卿兒說了,若是沒有阿梅,辰哥這孩子就……”
蘇毓辰是邢氏唯一的嫡孫,說到這,邢氏卻怎麽也說不下去了。
對於此,阿梅的爺爺卻是不甚在意,撇著山羊胡,鄒老爺子爽朗一笑,對著邢氏安慰道:“蘇老夫人客氣了,這不是正好遇上了嗎?再說,這麽多年來,我跟阿梅一直承著沈夫人的情,老夫人這麽說,可真是見外了,況且阿梅回來的時候也跟我說了,為此,大姑娘還免了我們一成半的租子,我正打算拾掇完阿梅拿回來的青蛇膽,然後再去莊子上跟老夫人說說呢,我跟阿梅在莊子上住了這麽多年,哪能因為這點小事再讓大姑娘給我們減租子呢。”
看著邢氏和阿梅的爺爺一直你對我有恩,我承你的情的推過來推過去,蘇毓卿眨眨眼睛,忍不住悄悄推了推邢氏。
邢氏感覺到蘇毓卿的那雙小手在自己的後背輕輕推動了一下,忍不住笑了,嗔怪的看一眼蘇毓卿,邢氏對著阿梅的爺爺直言道:“鄒先生,不瞞你說,這次老身帶著卿兒前來,其實是一事相求,還望鄒先生能夠成全。”
聽到邢氏這麽說,阿梅的爺爺先是在邢氏和蘇毓卿麵上皆都望了一眼,接著才開口道:“老夫人身子不爽利?不對呀,我看老夫人麵色紅潤,除了有些食欲不振引起的唇色稍白之外,沒有什麽特別的體征啊,莫不是府上有人身子不舒服?”
阿梅的爺爺行醫製藥了一輩子,除此之外,他想不到邢氏還會因為別的什麽原因來請他幫忙。
見阿梅的爺爺一開口便問自己身子是不是不舒服,邢氏也不惱,雖然這麽多年沒接觸了,但是鄒老爺子的品行她還是知道的,麵上笑容不變,邢氏對著阿梅的爺爺搖搖頭道:“鄒先生,你誤會了,老身這次前來,並不是來尋醫問藥的,而是為了阿梅那孩子來的,是這樣的,來莊子這幾天,卿兒這孩子同阿梅接觸過幾回,覺得甚是投緣,再過兩三天就要回盛京了,卿兒這丫頭舍不得阿梅這孩子,特意讓老身前來問問鄒先生,能否讓阿梅進府,跟在卿兒身邊。”
聽到這話,阿梅爺爺麵上那原本和善的笑容漸漸退散,轉而換上一張嚴肅的麵容,望著邢氏,阿梅的爺爺一臉森然的沉聲道:“蘇老夫人,這件事,恕老朽不能答應,蘇老夫人也知道,我鄒家雖不幸淪落到此,但骨性還是有的,而今鄒家就剩阿梅這麽一個血脈,老朽說什麽也不會賣了阿梅給人做奴做仆的,蘇老夫人若是為了這事而來,那就請回吧。”
阿梅爺爺說完,便麵色陰鬱的站起身來,拿起圓桌上放著的那根已經老舊的銅皮旱煙杆,背著手就要往屋子裏走去。
邢氏看到這,知道阿梅的爺爺是誤會了,忙叫住阿梅的爺爺解釋道:“鄒先生留步,你誤會老身了,老身並非要阿梅賣身到我們府上啊。”
聽到邢氏這花,阿梅爺爺站住腳步,回過頭來,望著邢氏不解的道:“不是來買阿梅的?那蘇老夫人適才說的,讓阿梅跟在大姑娘身邊又是何意?”
“鄒先生,你當真誤會老身了,卿兒自小也沒個可心的玩伴,老身是想著讓阿梅呆在卿兒身邊,給卿兒做個伴而已,以後阿梅長大了,或傳承鄒家衣缽,或許親嫁人,皆都在你……”
其實邢氏這麽做,也是有私心的,阿梅的爺爺醫術如何,不用問別人,她比誰都清楚,阿梅是鄒家留下來的唯一血脈,必然在黃岐之術方麵有所浸潤,有這樣的人在蘇毓卿身邊,就算蘇毓卿以後嫁了人,邢氏也是可以放心的。
而阿梅的爺爺在聽到邢氏說並不是來買阿梅為奴的,原本陰鬱的麵色才開始放晴,但眉頭還是緊皺著,重新坐到邢氏的對麵,鄒老爺子默默無語的將煙鍋伸進煙杆上吊著的布袋之中,將煙鍋填滿,拿出來點著之後,鄒老爺子沉悶的對著煙嘴吸了一口,吐了個煙圈之後,鄒老爺子才對著邢氏緩緩道:“蘇老夫人,你想讓阿梅跟在大姑娘身邊,恐怕不止給大姑娘作伴這麽簡單吧?要說,沈夫人當年與我鄒家的確有過大恩,讓阿梅跟著大姑娘,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有一條,我鄒家的人就算死也不會賣身於人的,老朽也想過了,阿梅這孩子,不能一直跟著我這把老骨頭窩在這山裏,以後鄒家能不能東山再起,全看阿梅了,若是能跟著大姑娘,說不定會有一番際遇,鄒家傳承了四代的藥堂或許還有希望重現杏林,說到底,經過這麽多年,我這心裏還是有些不甘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