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老教授突然倒下,頓時把眾人嚇了一跳。離得最近的雁遊連忙伸手撈住老人的身體,擔憂地喊了幾句。他好不容易遇見個疑似有舊的故人,可千萬別出什麽事兒啊。
“爺爺有心血係統方麵的毛病,醫生說要保持情緒鎮定,不能大喜大悲。你們快讓一讓,我拿藥給爺爺服下。”
許世年手忙腳亂地從英老衣兜裏取出一隻隨身攜帶的小藥瓶,匆匆數好數量,就著其他老師遞來的熱水,給老人喂了下去。
之後眾人聯手將老人挪到隔壁辦公室的沙發上。打量老人雖然意識還未恢複,但呼吸平穩,亦未出現痛苦之色,這才稍稍安心。旋即又有人去打120急救電話,請醫院盡快派人出診。
這些事雁遊插不上手,隻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幫老人除去鞋襪、以便躺得更舒適一些時,剛才匆忙之間沒放穩當的小藥瓶順勢滾了出來。雁遊抄在手裏一看,竟是隻頗有些年代的琉璃瓶。純正剔透的色彩是宮中作匠才有的手藝,瓶身上的花紋則是用細如發絲的銅線嵌成,巧奪天工。小小一隻瓶子,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賞心悅目,精致之極。
但吸引雁遊的並非琉璃瓶的難得,而是因為,他曾經見過這東西。
將瓶子放回英老的口袋,出神片刻,他突然攔住剛剛打完急救電話的屠誌:“屠老師,英老教授的名字是不是叫英生?”
“對啊,你也聽說過他老人家的大名?英老是古玩界的泰山北鬥,教授評級也是全國最高的。其實起初除了考古係之外,他還打算成立古玩保護與修複科係,但上頭不讓過。沒辦法,隻能退而求其次先打理好考古係。唉,國內對古玩的重視程度,遠遠比不上毀壞的速度,以致讓他老人家以七十五歲的高齡還在奔走操勞,利用自己的名聲爭取一切有可能的資源,讓我們又是汗顏,又是無奈。”
七十五歲,那就絕對不會錯了。雁遊在心裏默算了一下,凝視著英老的蒼蒼白發與衰老容顏,一時隻覺恍然如夢。
這年頭,醫院是少有配備了汽車的單位之一。加上還沒有堵車這一說法,一路暢通,來得很快。不過十幾分鍾,手提急救藥箱的大夫就趕到了辦公室。聽許世年說完情況後,取出聽診器為英老作初步檢查。
不想,冰冷的金屬物甫一觸及身體,英老便緩緩睜開了眼睛:“我剛剛丟人了?唉,好幾年沒犯病了,沒想到今天一高興,居然又現眼了。對了,雁遊呢?他走了嗎?”
“教授,我還在。”雁遊彎腰對上老者焦急的麵龐,輕聲安慰道:“人食五穀哪兒能無病無痛?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丟人。您先躺一會兒,讓大夫診治完了,咱們再說話。”
“你不愧是雁師傅的徒弟,這口氣簡直同他一模一樣。行,我聽你的。”說罷,英老放鬆了原本半抬的身體,示意大夫看診。
旁邊聽到這一老一少對話的人,無不麵麵相窺。他們太了解英老的脾氣了,對別人有三分嚴厲,對自己卻有十分嚴格。不但脾氣烈,為人更是要強。哪怕是在家裏,有人到訪也一定要穿戴整齊了才肯開門見客,不願讓別人看到半分不妥帖的地方。
而且,這位倔老頭最是忌諱別人說他身體不好。今天雁遊明明踩了雷區,老爺子非但不發火,反而如此依順,太陽簡直從西邊出來了。
別人猶可,許世年卻更加驚疑不定:聽老頭子的口氣,竟同這小子的師傅是舊識?既有這層關係在,王哥幹嘛不直接找老頭商量,反而要給自己下套?一時間,他嚴重覺得腦子不夠使,想破頭都想不出個所以然。
眾人心思各異之際,那邊醫生已經幫英老做完了檢查,各項指數基本正常。剛才的昏倒看似凶險,實際卻沒有大礙,不過,畢竟是上了年紀,對元氣仍有一定的損傷。隻是老人得的是慢性病,一時也沒有太有效的手段。
詢問了老人常吃的藥物,醫生表示都很對症,沒有另開,隻讓老人將某樣藥物暫時加大劑量服用兩天,之後又叮囑他務必避免情緒大起大落。做完這一切,收了幾塊錢的出診費,醫生便離開了。
聽醫生說沒事,許世年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湊上去噓寒問暖:“爺爺,您感覺如何,我送您回家?”
老爺子對他擺了擺手,隻叫雁遊過來問話:“小雁,傳你絕活兒的那位雁師傅,是不是和你同名哪?”
雁遊“吃驚”道:“你怎麽知道?”
“嘿嘿,我和他可是老相識啦。解放前他是四九城有名的修複大師,我父親也喜愛古玩,經常帶我去雁師傅那兒小坐。我當時才五歲吧,父親的一幹朋友裏我最喜歡他,因為別的古玩師傅大都胡子花白,說話慢吞吞的。雁師傅卻年輕得多,人又生得俊,不忙時還會跟我逗逗趣兒,我現在都還記得他那會兒的樣子。”
英老並不知道回憶裏的青年此時正站在自己麵前。微微出了會兒神,又歎息道:“可惜不知為什麽,有一天他忽然失蹤了,家裏被翻得亂七八糟,許多東西也跟著不見了。有人造謠說是他修複時毀了某軍閥的心愛之物,悄悄挨了槍子兒,我還哭著罵了那人一頓。我一直相信雁師傅還在世,隻是有不得已才突然消失。這件事兒懸在我心裏好多年,直到今天看見你,才總算了卻一樁心事。”
英老,或者說當年的英生,雁遊對他也是記憶猶新,因為對方身份著實特殊:他的父親英榮,據說是宮內某位頗受西太後重用太監的養子,英這個姓氏,就是取自該太監名字裏的某一字。
西太後殯天、清順朝廷被推翻之前,那太監就悄無聲息地從宮裏溜了。聽說是回了老家,好幾年後軍閥上台,才在四九城露麵,身邊還多了位養子。坊間傳言,他當年趁亂偷藏了不少大內珍品,足足值得幾十萬銀元,出宮時倉皇間沒來得及拿走,這次回城是特地來取寶的。
這些傳聞,都是雁遊在認識英榮之後聽說的。稍一琢磨,就覺得這說法不靠譜:英榮的養父要是真秘藏了什麽寶貝,必然是悄悄潛回城來,取了東西就神不知鬼不覺地走人,哪兒犯得著在城裏待到病故。兵荒馬亂的,那麽招搖也不怕賊惦記。
從英榮偶然透露的隻言片語,雁遊推測英家的那位長輩大概真有些來頭,家裏也有不少收藏,但應該不會有什麽特別稀奇的至寶。
雁遊與英榮初識時,對方剛給養父送了終,辦了場風風光光的白事——估計這也是老太監收養他的原因,一來圖平時照看,二來盼著過世了有後人能執禮盡孝。
一晃這麽多年過去,連英榮的兒子都變成了耄耋老人,他卻因一場意外,反而變得更加年輕。想想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傾盡一切隻求長生,一時間,雁遊倒真有些說不上自己的遭遇是福是禍了。
從短暫的感慨裏回過神來,雁遊發現有件事很奇怪:當年臨死之前,他聽得分明,邁克爾想把殺人現場布置成小偷搶劫殺人。怎麽英生會說自己是失蹤呢?
他便拭擦道:“原來您與我師傅還是舊識。隻是,我師傅說他是因一場變故才流落他鄉,當年走得非常狼狽,舊宅幾乎都毀了。您發現他失蹤時,有沒有覺察到異樣之處?”
“宅子毀了?”英老詫異道,“不可能啊。當年我去看過,那宅子裏裏外外跟洗過一遍似的,非常幹淨,就是屋裏翻得有點兒亂,少了幾件東西。因為找不到打鬥的痕跡,巡捕房的人也沒立案,推測雁師傅是自己走的。怎麽,難道個中還有隱情?”
幹淨?難道那兩個凶徒清理過現場?但他們為何突然改了主意?
雁遊疑問愈深,奈何沒有線索,英老也僅是事後得知,若問得多了,說不得反而招來對方的疑心。雁遊便搖了搖頭:“其實這些話師傅隻對我提過一次,便讓我好好向學,不要分心瑣事。日子一久,再多的細節我也記不住了。”
英老這才釋然:“唔,大概是你當時年紀小,記憶模糊,把事情記得太嚴重了。雁師傅平時脾氣挺好,瞧著很好說話,但關鍵時刻很有主意,沒人能強迫得了他。”
這話卻聽得雁遊暗自苦笑:的確沒人能強迫自己做違背原則的事,但有心狠手辣之徒卻不惜為此殺死自己。
大約是這些日子忙著應付種種事情,無暇多想。現下故人重逢心情波動,連帶著回憶起死前的那一幕幕,雁遊心頭又有恨意漸生。恨自己力量不夠,更恨洋鬼與漢奸狼狽為奸,盜取國寶。
雁遊心緒翻湧,臉上不免帶出了幾分。見狀,一直看著他的英老不覺詫異道:“小雁,你怎麽了?”
“我……沒什麽。”鮮血染鑄的仇恨,縱然雁遊努力裝得若無其事,但一時之間,哪兒能做到全無痕跡。不但英老不信,連其他老師臉上都露出了惑色。
隻是,越是想要掩飾,神色卻反而更不自然。雁遊正尋思找什麽借口搪塞過去時,走廊裏驀地傳來一個有些耳熟的聒噪聲音:“沒有人!沒有人!”
“書生,這是學校,不許亂叫!”
說話間,一名身材頎長的少年走了進來。高馬尾白色長衫,肩上還停著隻鸚鵡,竟然是慕容灰。
“您就是英教授吧,回國之前,祖父給我看過您的近照,讓我務必要拜訪您。今天我去了您家裏,聽說您到學校來辦公了,便索性找了過來。您這是不舒服嗎?”
說完來意,視線從橫躺的病人身上移開,慕容灰這才注意到旁邊的雁遊,又是欣喜,又是意外:“小雁,你怎麽也在這兒?”
他這一打岔,無意中正好替雁遊解了圍。
雁遊心裏一鬆,笑容一不小心就過分燦爛了點兒:“我來學校參觀。”
大大的笑臉落在慕容灰眼裏,卻是忍不住浮想連翩。但一瞬間的驚喜過去後,他隨即略感沮喪地意識到,這親切的笑容多半是給朋友的。不過沒關係,他還要在國內待好長一段時間,有的是機會慢慢來。
英老渾然不知這兩名少年心裏南轅北轍,思路根本就不在一條線上。見他們是舊識,不覺更加開懷:“哈哈,慕容小子,你爺爺和我小時候就認識啦。我聽小許說過你,還納悶你怎麽不來看看我,莫非慕容家忘了我這老頭子不成。沒想到你拖到現在才來,該罰,該罰!”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連看到兩位故人之後,英老精神大振,些許眩暈也被拋之腦後。示意雁遊扶住自己,他慢慢坐起身來,拄著拐杖下了地,氣勢十足地說道:“既然來了,爺爺我做東。走,咱們爺仨找地方聚一聚。”
旁邊正準備攙扶老人的許世年原本想要跟上,一聽這話,馬上說道:“爺爺,讓我跟著照看您吧?”
英老瞪了他一眼,不高興地說道:“怎麽啦,難道我成了弱不禁風的林黛玉,連同小輩們說說話也要人伺候著?”
未等許世年回答,蹲在慕容灰肩頭裝了半天啞巴的書生聽到熟悉的名字,頓時忍不住了,也不顧主人吩咐,抑揚頓挫地念道:“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
屋裏人一聽,頓時全樂了。英老笑道:“這是你養的鸚鵡?看來你的國學沒落下。不過,你的品位跟你爺爺不一樣。”
慕容灰眼明手快,一把將書生薅在手裏死死捏住鳥嘴,不知為何笑得有點勉強:“是我爺爺養的……他也不知從哪兒看來的,說鸚鵡回國轉一圈兒聽聽鄉音,小曲兒會唱得更好,非讓我帶回來。”
“哦?看來這麽多年過去,你爺爺的口味終於不那麽三俗了。”
得到這個結論,慕容灰臉色更加尷尬。
好在英老很快看向屠誌等人:“別為我耽誤了學生們考核,你們繼續做事去吧。小雁已經通過,我就把他帶走了。”
他向來說一不二,強勢慣了。心裏有鬼的許世年本想跟著雁遊弄清王哥這夥人的意圖,被反駁了一次後也不敢再說什麽,隻得眼睜睜看著這一老二少其樂融融地走了。
華夏人所謂的聚,基本都是在飯桌上完成的,英老自然也不會例外。當下熟門熟路地把他們帶到學校附近一家老店內,上了二樓包間,也不點菜,直接讓老板照老規矩做來。
少頃落座,他坐在兩個年輕人中間,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一時反倒不知先同誰說話好。
想了想,他指著雁遊說道:“這是小雁,是我敬仰的一位古玩界前輩的傳人,等回頭開了學,就是我的學生。”
又指了指慕容灰:“這小子是武宗的後代。他家這一派源出武當,先祖是某位火居道士的傳人。當年他家高手如雲,在四九城裏份量不輕,江湖九流、九種營生的人都把他家視為供奉。各派之間小到摩擦爭執,大到對外結怨,都是靠他家來調停保護。某種程度上說,他家算是保鏢。不過保護的不止一人一姓,而是九個不是門派卻勝似門派的數十萬門徒。”
雁遊這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誤會了慕容灰,敢情他不是千門傳人,而是獨立於九流之外、與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卻又地位超然的武宗之後。不過,英老的口氣卻讓他覺得有點兒怪怪的,加上這座次,怎麽看怎麽像是媒人張羅,給當事人介紹彼此身份情況。
這念頭一轉,雁遊立時有些惡寒,趕緊端起茉莉花茶灌下壓驚。
慕容灰聽罷英老的話,卻是有些吃驚:“原來我家祖上還闊過?”
英老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難道你們現在就不闊了?兩個月前我厚著臉皮找你家老頭子商量捐款的事兒,本說弄個幾萬塊,再把學校裏的某條路改成他的名字。你家老頭子回說,錢可以捐,但他不圖虛名,既然是有利華夏的事,還該多給點兒。結果一口氣簽了一百萬的支票。你是不折不扣的富家公子,居然還在我麵前裝佯?”
“不不不。”慕容灰趕緊搖頭否認,“我的意思是,我家現在雖然也經營著武館,但隻有幾十名弟子而已。加上同姓親族裏習武的人,還不足一百名。剛才聽您說什麽保護數十萬人,不免嚇了一跳。”
“你以為我在誑你?當初你家全盛之時,單是津天衛和四九城這兩處,就養了幾百名武師,門下徒弟更是不計其數。所謂窮文富武,你也是習武之人,應該知道奉養一位武師要花多少心血和金錢。自個兒算算去,你家到底闊不闊。”
英老點著桌子說了一通,卻沒有提及武宗的詳情。他是看得慕容灰對家族的過往不甚了了,想來長輩不告訴他自有緣故,自己也不便多提。
頓了一頓,他轉頭看向雁遊,語氣驟然變得十分溫和:“小雁哪,快跟我講講,你和雁師傅是怎麽遇上的。”
雁遊不得不把那番偶遇孤寡老人、意外得到授藝的托辭說了一遍。
因英老再三追問,又將“孤寡老人”的境況好生渲染了一番,聽得老人家不斷唉聲歎氣:“生不逢時,生不逢時哪!當年解放前夕,流言不斷,再加上物價飛漲,時局動蕩,琉璃廠許多老師傅都關張停業,回鄉種田去了。等解放後穩定下來,有心人想要找回他們,卻已有大半聯係不上,這幾十年來,也甚少有他們的傳人出現。多半是他們心灰意冷,覺得學古玩還不如學門普通手藝,幹脆就絕了傳承,許多絕活兒就此湮滅。到頭來,反倒是我這樣的半瓶水混出了名堂。慚愧的是,我卻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保護或是發揚光大。唉,真是大不幸,大不幸哪!”
自重逢之後,雁遊心裏一直覺得有點怪怪的:對他而言,英生一直是個毛頭小孩,突然間變成了老人,還是深孚名望的業界權威,不免有些不適應。
直到對方說出這段話,他才真正接受了英生現在的身份。並非是他瞧不起英生的水準,而是從這番話裏,他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英生經曆的漫長歲月,那是唯有經受了風霜與磨難方能生出的感悟。
“英老。”他第一次真心實意地喊出這個尊稱:“您已經做得夠多了,別再自責。”
英老苦澀一笑:“還不夠啊,怎麽夠呢?哪怕再給我一百年,也不夠。”
雁遊默然。來到這個時代,他雖然身處底層,獲得的信息有限,但從潘家園的所見所聞、和考古係生源稀少之事,仍可管中窺豹,知道英老所言非虛,目前國內古玩行仍舊舉步維艱。而英老的感歎,也正是他當年沒有宣之於口,卻一直付諸於行動的。
我們的國家太過廣袤,曆史太過悠久,人民太過堅強。一次次的戰火,毀滅一個個朝代,為了生存,大家咬緊牙關向前走,無暇他顧。可是,人不能忘本,總該有人做點什麽,總該有人善待那些承載了曆史見證了曆史的古物。而非單純將它們視為商品,甚至受利益驅使,放任甚至協助外族掠奪這些無聲的曆史承載者。
這個話題太過沉重,房間瞬間靜默如夜,就連對古玩隻是一知半解的慕容灰也難得安靜下來,悄然咀嚼著這份沉默。
直到服務員把菜肴一一端上,三人才像找到話題似的,隨著有一句沒一句的話,重新熱鬧起來。
今天英老高興,難得喝了兩盅。他早已沒有年輕時的酒量,才喝了一點,拿筷子的手就開始打飄,隻得遺憾地放下,同兩名小輩繼續絮叨。
不知怎麽就說到自己的家事,不勝唏噓道:“我爺爺是個沒後的人,卻做夢也想有個後輩,所以收養了我爹。我卻因看多了當年的生離死別,反而覺得沒有家室或許是件好事,才一直沒有成家。到了現在,我卻也開始為子嗣發愁,不為別的,隻為我家祖輩傳下來的那幾件老疙瘩。雖然值不了什麽,到底是最心愛的物件。若像其他老頭兒一樣,有個嫡親孩子,不管心性如何,留給孩子也就完了事兒了。偏偏我沒有,唯一一個遠房孫子又不太像話,還是得愁著它們的歸處。”
英老隻是酒意上頭,隨口感歎。雁遊卻是心中微凜,馬上想到了王哥刻意大費周折,接近英老之事。
之前他曾推測,是不是王哥這盜墓賊手裏得到了什麽好東西,或有搞不定的疑問,要求老人家幫忙。但,若王哥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英老手裏的東西呢?
本來雁遊還在猶豫是否要揭穿許世年。之前他沒聽全許世年與王哥的對話,還不知對方竟倒賣古玩給外國人,犯了自己的大忌。他雖不齒此人為人,但念在對方是英老的親戚,品行雖是欠佳,對英老倒是真正關心,故而猶豫。
現在知道了英老的來曆,意識到王哥很有可能是為英老收藏的珍品而來,他就絕不能再隱瞞姑息。
隻是,英老心髒不好,該怎麽開口,才不至於讓老人家氣得犯病呢?
略一思索,雁遊便有了主意:“英老,我從師傅那兒聽到件故事,印象頗深。不知你有沒有興趣?”
“爺爺有心血係統方麵的毛病,醫生說要保持情緒鎮定,不能大喜大悲。你們快讓一讓,我拿藥給爺爺服下。”
許世年手忙腳亂地從英老衣兜裏取出一隻隨身攜帶的小藥瓶,匆匆數好數量,就著其他老師遞來的熱水,給老人喂了下去。
之後眾人聯手將老人挪到隔壁辦公室的沙發上。打量老人雖然意識還未恢複,但呼吸平穩,亦未出現痛苦之色,這才稍稍安心。旋即又有人去打120急救電話,請醫院盡快派人出診。
這些事雁遊插不上手,隻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幫老人除去鞋襪、以便躺得更舒適一些時,剛才匆忙之間沒放穩當的小藥瓶順勢滾了出來。雁遊抄在手裏一看,竟是隻頗有些年代的琉璃瓶。純正剔透的色彩是宮中作匠才有的手藝,瓶身上的花紋則是用細如發絲的銅線嵌成,巧奪天工。小小一隻瓶子,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賞心悅目,精致之極。
但吸引雁遊的並非琉璃瓶的難得,而是因為,他曾經見過這東西。
將瓶子放回英老的口袋,出神片刻,他突然攔住剛剛打完急救電話的屠誌:“屠老師,英老教授的名字是不是叫英生?”
“對啊,你也聽說過他老人家的大名?英老是古玩界的泰山北鬥,教授評級也是全國最高的。其實起初除了考古係之外,他還打算成立古玩保護與修複科係,但上頭不讓過。沒辦法,隻能退而求其次先打理好考古係。唉,國內對古玩的重視程度,遠遠比不上毀壞的速度,以致讓他老人家以七十五歲的高齡還在奔走操勞,利用自己的名聲爭取一切有可能的資源,讓我們又是汗顏,又是無奈。”
七十五歲,那就絕對不會錯了。雁遊在心裏默算了一下,凝視著英老的蒼蒼白發與衰老容顏,一時隻覺恍然如夢。
這年頭,醫院是少有配備了汽車的單位之一。加上還沒有堵車這一說法,一路暢通,來得很快。不過十幾分鍾,手提急救藥箱的大夫就趕到了辦公室。聽許世年說完情況後,取出聽診器為英老作初步檢查。
不想,冰冷的金屬物甫一觸及身體,英老便緩緩睜開了眼睛:“我剛剛丟人了?唉,好幾年沒犯病了,沒想到今天一高興,居然又現眼了。對了,雁遊呢?他走了嗎?”
“教授,我還在。”雁遊彎腰對上老者焦急的麵龐,輕聲安慰道:“人食五穀哪兒能無病無痛?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丟人。您先躺一會兒,讓大夫診治完了,咱們再說話。”
“你不愧是雁師傅的徒弟,這口氣簡直同他一模一樣。行,我聽你的。”說罷,英老放鬆了原本半抬的身體,示意大夫看診。
旁邊聽到這一老一少對話的人,無不麵麵相窺。他們太了解英老的脾氣了,對別人有三分嚴厲,對自己卻有十分嚴格。不但脾氣烈,為人更是要強。哪怕是在家裏,有人到訪也一定要穿戴整齊了才肯開門見客,不願讓別人看到半分不妥帖的地方。
而且,這位倔老頭最是忌諱別人說他身體不好。今天雁遊明明踩了雷區,老爺子非但不發火,反而如此依順,太陽簡直從西邊出來了。
別人猶可,許世年卻更加驚疑不定:聽老頭子的口氣,竟同這小子的師傅是舊識?既有這層關係在,王哥幹嘛不直接找老頭商量,反而要給自己下套?一時間,他嚴重覺得腦子不夠使,想破頭都想不出個所以然。
眾人心思各異之際,那邊醫生已經幫英老做完了檢查,各項指數基本正常。剛才的昏倒看似凶險,實際卻沒有大礙,不過,畢竟是上了年紀,對元氣仍有一定的損傷。隻是老人得的是慢性病,一時也沒有太有效的手段。
詢問了老人常吃的藥物,醫生表示都很對症,沒有另開,隻讓老人將某樣藥物暫時加大劑量服用兩天,之後又叮囑他務必避免情緒大起大落。做完這一切,收了幾塊錢的出診費,醫生便離開了。
聽醫生說沒事,許世年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湊上去噓寒問暖:“爺爺,您感覺如何,我送您回家?”
老爺子對他擺了擺手,隻叫雁遊過來問話:“小雁,傳你絕活兒的那位雁師傅,是不是和你同名哪?”
雁遊“吃驚”道:“你怎麽知道?”
“嘿嘿,我和他可是老相識啦。解放前他是四九城有名的修複大師,我父親也喜愛古玩,經常帶我去雁師傅那兒小坐。我當時才五歲吧,父親的一幹朋友裏我最喜歡他,因為別的古玩師傅大都胡子花白,說話慢吞吞的。雁師傅卻年輕得多,人又生得俊,不忙時還會跟我逗逗趣兒,我現在都還記得他那會兒的樣子。”
英老並不知道回憶裏的青年此時正站在自己麵前。微微出了會兒神,又歎息道:“可惜不知為什麽,有一天他忽然失蹤了,家裏被翻得亂七八糟,許多東西也跟著不見了。有人造謠說是他修複時毀了某軍閥的心愛之物,悄悄挨了槍子兒,我還哭著罵了那人一頓。我一直相信雁師傅還在世,隻是有不得已才突然消失。這件事兒懸在我心裏好多年,直到今天看見你,才總算了卻一樁心事。”
英老,或者說當年的英生,雁遊對他也是記憶猶新,因為對方身份著實特殊:他的父親英榮,據說是宮內某位頗受西太後重用太監的養子,英這個姓氏,就是取自該太監名字裏的某一字。
西太後殯天、清順朝廷被推翻之前,那太監就悄無聲息地從宮裏溜了。聽說是回了老家,好幾年後軍閥上台,才在四九城露麵,身邊還多了位養子。坊間傳言,他當年趁亂偷藏了不少大內珍品,足足值得幾十萬銀元,出宮時倉皇間沒來得及拿走,這次回城是特地來取寶的。
這些傳聞,都是雁遊在認識英榮之後聽說的。稍一琢磨,就覺得這說法不靠譜:英榮的養父要是真秘藏了什麽寶貝,必然是悄悄潛回城來,取了東西就神不知鬼不覺地走人,哪兒犯得著在城裏待到病故。兵荒馬亂的,那麽招搖也不怕賊惦記。
從英榮偶然透露的隻言片語,雁遊推測英家的那位長輩大概真有些來頭,家裏也有不少收藏,但應該不會有什麽特別稀奇的至寶。
雁遊與英榮初識時,對方剛給養父送了終,辦了場風風光光的白事——估計這也是老太監收養他的原因,一來圖平時照看,二來盼著過世了有後人能執禮盡孝。
一晃這麽多年過去,連英榮的兒子都變成了耄耋老人,他卻因一場意外,反而變得更加年輕。想想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傾盡一切隻求長生,一時間,雁遊倒真有些說不上自己的遭遇是福是禍了。
從短暫的感慨裏回過神來,雁遊發現有件事很奇怪:當年臨死之前,他聽得分明,邁克爾想把殺人現場布置成小偷搶劫殺人。怎麽英生會說自己是失蹤呢?
他便拭擦道:“原來您與我師傅還是舊識。隻是,我師傅說他是因一場變故才流落他鄉,當年走得非常狼狽,舊宅幾乎都毀了。您發現他失蹤時,有沒有覺察到異樣之處?”
“宅子毀了?”英老詫異道,“不可能啊。當年我去看過,那宅子裏裏外外跟洗過一遍似的,非常幹淨,就是屋裏翻得有點兒亂,少了幾件東西。因為找不到打鬥的痕跡,巡捕房的人也沒立案,推測雁師傅是自己走的。怎麽,難道個中還有隱情?”
幹淨?難道那兩個凶徒清理過現場?但他們為何突然改了主意?
雁遊疑問愈深,奈何沒有線索,英老也僅是事後得知,若問得多了,說不得反而招來對方的疑心。雁遊便搖了搖頭:“其實這些話師傅隻對我提過一次,便讓我好好向學,不要分心瑣事。日子一久,再多的細節我也記不住了。”
英老這才釋然:“唔,大概是你當時年紀小,記憶模糊,把事情記得太嚴重了。雁師傅平時脾氣挺好,瞧著很好說話,但關鍵時刻很有主意,沒人能強迫得了他。”
這話卻聽得雁遊暗自苦笑:的確沒人能強迫自己做違背原則的事,但有心狠手辣之徒卻不惜為此殺死自己。
大約是這些日子忙著應付種種事情,無暇多想。現下故人重逢心情波動,連帶著回憶起死前的那一幕幕,雁遊心頭又有恨意漸生。恨自己力量不夠,更恨洋鬼與漢奸狼狽為奸,盜取國寶。
雁遊心緒翻湧,臉上不免帶出了幾分。見狀,一直看著他的英老不覺詫異道:“小雁,你怎麽了?”
“我……沒什麽。”鮮血染鑄的仇恨,縱然雁遊努力裝得若無其事,但一時之間,哪兒能做到全無痕跡。不但英老不信,連其他老師臉上都露出了惑色。
隻是,越是想要掩飾,神色卻反而更不自然。雁遊正尋思找什麽借口搪塞過去時,走廊裏驀地傳來一個有些耳熟的聒噪聲音:“沒有人!沒有人!”
“書生,這是學校,不許亂叫!”
說話間,一名身材頎長的少年走了進來。高馬尾白色長衫,肩上還停著隻鸚鵡,竟然是慕容灰。
“您就是英教授吧,回國之前,祖父給我看過您的近照,讓我務必要拜訪您。今天我去了您家裏,聽說您到學校來辦公了,便索性找了過來。您這是不舒服嗎?”
說完來意,視線從橫躺的病人身上移開,慕容灰這才注意到旁邊的雁遊,又是欣喜,又是意外:“小雁,你怎麽也在這兒?”
他這一打岔,無意中正好替雁遊解了圍。
雁遊心裏一鬆,笑容一不小心就過分燦爛了點兒:“我來學校參觀。”
大大的笑臉落在慕容灰眼裏,卻是忍不住浮想連翩。但一瞬間的驚喜過去後,他隨即略感沮喪地意識到,這親切的笑容多半是給朋友的。不過沒關係,他還要在國內待好長一段時間,有的是機會慢慢來。
英老渾然不知這兩名少年心裏南轅北轍,思路根本就不在一條線上。見他們是舊識,不覺更加開懷:“哈哈,慕容小子,你爺爺和我小時候就認識啦。我聽小許說過你,還納悶你怎麽不來看看我,莫非慕容家忘了我這老頭子不成。沒想到你拖到現在才來,該罰,該罰!”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連看到兩位故人之後,英老精神大振,些許眩暈也被拋之腦後。示意雁遊扶住自己,他慢慢坐起身來,拄著拐杖下了地,氣勢十足地說道:“既然來了,爺爺我做東。走,咱們爺仨找地方聚一聚。”
旁邊正準備攙扶老人的許世年原本想要跟上,一聽這話,馬上說道:“爺爺,讓我跟著照看您吧?”
英老瞪了他一眼,不高興地說道:“怎麽啦,難道我成了弱不禁風的林黛玉,連同小輩們說說話也要人伺候著?”
未等許世年回答,蹲在慕容灰肩頭裝了半天啞巴的書生聽到熟悉的名字,頓時忍不住了,也不顧主人吩咐,抑揚頓挫地念道:“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
屋裏人一聽,頓時全樂了。英老笑道:“這是你養的鸚鵡?看來你的國學沒落下。不過,你的品位跟你爺爺不一樣。”
慕容灰眼明手快,一把將書生薅在手裏死死捏住鳥嘴,不知為何笑得有點勉強:“是我爺爺養的……他也不知從哪兒看來的,說鸚鵡回國轉一圈兒聽聽鄉音,小曲兒會唱得更好,非讓我帶回來。”
“哦?看來這麽多年過去,你爺爺的口味終於不那麽三俗了。”
得到這個結論,慕容灰臉色更加尷尬。
好在英老很快看向屠誌等人:“別為我耽誤了學生們考核,你們繼續做事去吧。小雁已經通過,我就把他帶走了。”
他向來說一不二,強勢慣了。心裏有鬼的許世年本想跟著雁遊弄清王哥這夥人的意圖,被反駁了一次後也不敢再說什麽,隻得眼睜睜看著這一老二少其樂融融地走了。
華夏人所謂的聚,基本都是在飯桌上完成的,英老自然也不會例外。當下熟門熟路地把他們帶到學校附近一家老店內,上了二樓包間,也不點菜,直接讓老板照老規矩做來。
少頃落座,他坐在兩個年輕人中間,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一時反倒不知先同誰說話好。
想了想,他指著雁遊說道:“這是小雁,是我敬仰的一位古玩界前輩的傳人,等回頭開了學,就是我的學生。”
又指了指慕容灰:“這小子是武宗的後代。他家這一派源出武當,先祖是某位火居道士的傳人。當年他家高手如雲,在四九城裏份量不輕,江湖九流、九種營生的人都把他家視為供奉。各派之間小到摩擦爭執,大到對外結怨,都是靠他家來調停保護。某種程度上說,他家算是保鏢。不過保護的不止一人一姓,而是九個不是門派卻勝似門派的數十萬門徒。”
雁遊這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誤會了慕容灰,敢情他不是千門傳人,而是獨立於九流之外、與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卻又地位超然的武宗之後。不過,英老的口氣卻讓他覺得有點兒怪怪的,加上這座次,怎麽看怎麽像是媒人張羅,給當事人介紹彼此身份情況。
這念頭一轉,雁遊立時有些惡寒,趕緊端起茉莉花茶灌下壓驚。
慕容灰聽罷英老的話,卻是有些吃驚:“原來我家祖上還闊過?”
英老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難道你們現在就不闊了?兩個月前我厚著臉皮找你家老頭子商量捐款的事兒,本說弄個幾萬塊,再把學校裏的某條路改成他的名字。你家老頭子回說,錢可以捐,但他不圖虛名,既然是有利華夏的事,還該多給點兒。結果一口氣簽了一百萬的支票。你是不折不扣的富家公子,居然還在我麵前裝佯?”
“不不不。”慕容灰趕緊搖頭否認,“我的意思是,我家現在雖然也經營著武館,但隻有幾十名弟子而已。加上同姓親族裏習武的人,還不足一百名。剛才聽您說什麽保護數十萬人,不免嚇了一跳。”
“你以為我在誑你?當初你家全盛之時,單是津天衛和四九城這兩處,就養了幾百名武師,門下徒弟更是不計其數。所謂窮文富武,你也是習武之人,應該知道奉養一位武師要花多少心血和金錢。自個兒算算去,你家到底闊不闊。”
英老點著桌子說了一通,卻沒有提及武宗的詳情。他是看得慕容灰對家族的過往不甚了了,想來長輩不告訴他自有緣故,自己也不便多提。
頓了一頓,他轉頭看向雁遊,語氣驟然變得十分溫和:“小雁哪,快跟我講講,你和雁師傅是怎麽遇上的。”
雁遊不得不把那番偶遇孤寡老人、意外得到授藝的托辭說了一遍。
因英老再三追問,又將“孤寡老人”的境況好生渲染了一番,聽得老人家不斷唉聲歎氣:“生不逢時,生不逢時哪!當年解放前夕,流言不斷,再加上物價飛漲,時局動蕩,琉璃廠許多老師傅都關張停業,回鄉種田去了。等解放後穩定下來,有心人想要找回他們,卻已有大半聯係不上,這幾十年來,也甚少有他們的傳人出現。多半是他們心灰意冷,覺得學古玩還不如學門普通手藝,幹脆就絕了傳承,許多絕活兒就此湮滅。到頭來,反倒是我這樣的半瓶水混出了名堂。慚愧的是,我卻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保護或是發揚光大。唉,真是大不幸,大不幸哪!”
自重逢之後,雁遊心裏一直覺得有點怪怪的:對他而言,英生一直是個毛頭小孩,突然間變成了老人,還是深孚名望的業界權威,不免有些不適應。
直到對方說出這段話,他才真正接受了英生現在的身份。並非是他瞧不起英生的水準,而是從這番話裏,他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英生經曆的漫長歲月,那是唯有經受了風霜與磨難方能生出的感悟。
“英老。”他第一次真心實意地喊出這個尊稱:“您已經做得夠多了,別再自責。”
英老苦澀一笑:“還不夠啊,怎麽夠呢?哪怕再給我一百年,也不夠。”
雁遊默然。來到這個時代,他雖然身處底層,獲得的信息有限,但從潘家園的所見所聞、和考古係生源稀少之事,仍可管中窺豹,知道英老所言非虛,目前國內古玩行仍舊舉步維艱。而英老的感歎,也正是他當年沒有宣之於口,卻一直付諸於行動的。
我們的國家太過廣袤,曆史太過悠久,人民太過堅強。一次次的戰火,毀滅一個個朝代,為了生存,大家咬緊牙關向前走,無暇他顧。可是,人不能忘本,總該有人做點什麽,總該有人善待那些承載了曆史見證了曆史的古物。而非單純將它們視為商品,甚至受利益驅使,放任甚至協助外族掠奪這些無聲的曆史承載者。
這個話題太過沉重,房間瞬間靜默如夜,就連對古玩隻是一知半解的慕容灰也難得安靜下來,悄然咀嚼著這份沉默。
直到服務員把菜肴一一端上,三人才像找到話題似的,隨著有一句沒一句的話,重新熱鬧起來。
今天英老高興,難得喝了兩盅。他早已沒有年輕時的酒量,才喝了一點,拿筷子的手就開始打飄,隻得遺憾地放下,同兩名小輩繼續絮叨。
不知怎麽就說到自己的家事,不勝唏噓道:“我爺爺是個沒後的人,卻做夢也想有個後輩,所以收養了我爹。我卻因看多了當年的生離死別,反而覺得沒有家室或許是件好事,才一直沒有成家。到了現在,我卻也開始為子嗣發愁,不為別的,隻為我家祖輩傳下來的那幾件老疙瘩。雖然值不了什麽,到底是最心愛的物件。若像其他老頭兒一樣,有個嫡親孩子,不管心性如何,留給孩子也就完了事兒了。偏偏我沒有,唯一一個遠房孫子又不太像話,還是得愁著它們的歸處。”
英老隻是酒意上頭,隨口感歎。雁遊卻是心中微凜,馬上想到了王哥刻意大費周折,接近英老之事。
之前他曾推測,是不是王哥這盜墓賊手裏得到了什麽好東西,或有搞不定的疑問,要求老人家幫忙。但,若王哥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英老手裏的東西呢?
本來雁遊還在猶豫是否要揭穿許世年。之前他沒聽全許世年與王哥的對話,還不知對方竟倒賣古玩給外國人,犯了自己的大忌。他雖不齒此人為人,但念在對方是英老的親戚,品行雖是欠佳,對英老倒是真正關心,故而猶豫。
現在知道了英老的來曆,意識到王哥很有可能是為英老收藏的珍品而來,他就絕不能再隱瞞姑息。
隻是,英老心髒不好,該怎麽開口,才不至於讓老人家氣得犯病呢?
略一思索,雁遊便有了主意:“英老,我從師傅那兒聽到件故事,印象頗深。不知你有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