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員工對這種人早司空見慣:覺得自個兒手裏攥著寶貝,卻吃不準真偽,既做著飛來橫財的美夢,又擔心一腳踏空。
兩種矛盾的心態湊到一起,人往往表現出一副咋咋呼呼的樣子,自覺這樣就能顯得更有底氣,讓買家更信服。殊不知,經常和這類人打交道的員工早一眼看穿了他的緊張。
不過,和氣生財,而且,沒準人家手裏真有好東西呢?所以員工們輕易不把心裏的嘀咕表現在臉上。
坐在外麵的女職員看見這愣頭青,習慣性地招呼了一聲同誌,又說道:“我們領導在開會,你帶了什麽東西過來,拿給我們看也是一樣的。是什麽就是什麽,絕不會騙你。”
年輕人卻不吃這套,把洗得泛白的軍綠挎包摟得緊緊的,一屁股在長木椅上坐下:“那我就等你們領導開完會再說。”
聞言,幾名職員交換了一個戲謔的眼神。
如果來個人說要見領導就把他往辦公室領,那怎麽顧得過來?所以遇上這種生麵孔一律托辭領導正開會。一般人猶豫片刻,雖不怎麽情願,也會把東西拿出來給他們看。這愣頭青既然要等,那就讓他等去,看能熬多久。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這人堅持的時間還蠻久的,不喝水不走動,抖著二郎腿搓著手,一坐就將近兩個鍾頭。
快到午飯點了,房間裏雖說沒什麽值錢的物件,但也不能把外人扔在這兒不管。想按時下班的職工隻得說道:“小夥子,這會大概得開一天。這樣吧,你把東西給我們看一眼,如果當真不錯的話,我們可以打斷一下會議,特別請領導出來同你談。”
“這……”小夥子舔了舔發白的嘴唇,一副蠍蠍螫螫的樣子,還是有些不情願:“你們可別不識貨……”
類似的話不知聽過多少次,但職員還是不可避免地生出鄙視心,用挖苦的口氣說道:“能送到這兒來的東西,基本都是我們先過目,再交給領導定奪。你說我們識不識貨?”
被噎了一下,年輕人終於識相了一些,擠著小眼睛,從包裏掏出件用藍底花布裹得嚴嚴實實的東西。
因為他完全是副鄉下人的打扮,挎包又扁扁的看不出輪廓,適才職工們都猜,拿來的東西多是碗碟之類的小東西。除非是有古代大墓葬群的地方,會有些難得之物。否則鄉下基本就是瓶瓶罐罐,或者石雕什麽的,珍貴程度有限。
當下看那東西並非猜測中的瓷器,而是扁扁平平,略長近方,根本猜不出會是什麽,職工們不由都來了興趣,紛紛放下手裏的報紙茶杯,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青年的一舉一動。
被這麽多人盯著,年輕人似乎有些害羞,靦腆地低下了頭。但手上的動作卻不見慢,三下五除二解開裏三層外三層的包袱皮,把東西往那女職員麵前一遞:“你給看看。”
這些員工上崗前都經過分門別類的培訓,斷金石、辨瓷器、認字畫……各有分工。雖然還達不到專家水準,但好歹比學徒強些,至少能認出古物最基本的特質、與常見的作假手段。當然,過了他們這一關,還要交給上麵再驗看。
接待的這位女職員資曆較老,為人又好學,差不多把幾種類型的鑒別要點都學到手,被公司同事戲稱為百科全書,很少有她不認識的東西。
但當下對著年輪人遞來的東西,她卻一頭霧水:這是什麽古怪玩意兒啊?邊緣發黑,總體泛黃,如果不是上麵有些奇形怪狀、像是符號一樣的圖案,簡直就是塊燒焦了的筒子骨。
她簡直懷疑這廝是來消遣自己的,教訓的話險些脫口而出,但打量他也是一臉緊張地在等結論,才半信半疑,暫且沒有說話。
翻來覆去打量片刻,靈光一現,她猜測這會不會是壁畫上的一部分鑲嵌物,便試著用手去撫摸那些圖案。自來壁畫所用的顏料多為秘法調製的礦物顏色,雖然比普通顏料保存時間長些,但成百上千年過去,依舊會剝落變色。
孰料,試探著用指甲輕輕刮了幾下,圖案卻是紋絲不動。她剛要說話,卻又才發現,指尖處似乎傳來凸凹不平的感覺。
女子的手指本就細嫩敏感,注意到這點,她微微加大力氣,連撫幾把,終於確認這並非用筆繪上的圖案,而是刻鑿而成。
但是,骨頭又不是紙,有誰會在上麵寫字?
不單是她,其他人也是一臉茫然。有人甚至覺得,這年輕人是不是詐胡來了。
見他們半天沒有言語,年輕人似乎有點不安:“我曾老祖是安陽人,這是他當年離鄉時帶出來的寶貝。”
安陽?疑惑著又凝神打量片刻,女職員突然想起某件東西,猛地發出一聲低呼,連忙取出鑰匙打開身後一隻上鎖的文件櫃,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份單獨保管的材料。
翻看過某一頁後,她頓時屏住呼吸,急急將東西拿到眼前,一邊打量,一邊與文字描述對比。片刻之後,她激動地將某位資曆最老的同事拉到一邊:“這是一片刻有甲骨文的龍骨!”
“龍骨?這東西很少見,難怪我們剛才沒認出來。它被外國人收藏了不少,加起來足有數十萬片。但在國內除了官方收藏的之外,流落民間的都十分零散,目前還沒聽說過有什麽專門收藏它的大家,市麵上也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了。”
見同事越扯越遠,女職工趕緊提醒道:“先別說那些。你還記得上頭讓我們留意的那些東西嗎?我覺得這多半就是上頭要找的那一塊!”
聞言,老員工驚得剛送到嘴邊的卷煙都掉在了地上:“別開玩笑,怎麽可能!上頭給的名單上,那幾十件東西都大有來曆,我在這兒做了五六年,一件類似的都沒見過。而且天下間龍骨多了,民國那會殷墟出土不少,你怎麽知道就是那一塊?”
“根據形狀,還有上麵的甲骨文。你看,說明裏描述說,它的形狀‘稍長,類方,邊緣卷翹’,是不是和它完全相符?還有上麵的文字,資料按《契文舉例》,把龍骨上的甲骨文給描了出來,你仔細看看,完全一模一樣,這一段翻譯成漢字,正是‘辛未卜爭貞’。”
聽她言之鑿鑿,老員工也顧不得去撿掉了的煙,接過資料和實物又是一通仔細對比,越看心跳越快。
對照片刻,他由兩隻指頭隨意捏著龍骨,不知不覺變成了十指緊扣,牢牢把東西護在胸前,那姿勢與年輕人適才的模樣如出一轍,連向來被領導愛逾珍寶的特殊資料揉皺了也不管。
有正品在,誰還會在乎說明書?
半晌,他長長呼出一口氣:“上頭曾說,每找到一件,公司全體員工都有重獎。領導不是正愁經費不足麽?這下子我們發達了!不但有獎勵,肯定也有經費!”
他們隻是最底層的員工,對組織一無所知。隻知道以前負責他們區域、從未露過麵的大領導項博士被個空降兵趕走,新接手的鍾經理心胸又不夠寬廣。
神仙打架,最倒黴的永遠是小鬼,隨著新領導走馬上任,福利幾乎都被取消,公司開始了水深火熱的日子。除了被鍾經理插進來的釘子之外,其他人都過得苦不堪言。
如果把龍骨交給公司高層,應該能為自己爭取到該有的獎勵吧?鍾經理看到他們立功,也許就不會再各種打壓了吧?
意識到龍骨有可能帶來的種種好處,兩人激動得一時手腳都不知該往哪兒放了。
頂著同事們詫異的目光,老員工親自斟了茶給年輕人,又拉著他坐下,擺出一副拉家常的架勢說道:“小同誌,這是片藥用龍骨,你該知道吧?以前懂占卜之術的人喜歡用龜甲骨片之類做法,這上麵的圖案就是占卜師雕刻的。它的來曆大體就是這樣,不知你打算賣多少錢?”
他的確沒有欺騙這年輕人,卻把年代模糊了。沒有告訴對方,這是殷商時期的古物,距現在足有數千年。再配以輕描淡寫的口吻,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對,這是件古物,但也僅此而已,隻能算普通貨色,值不了什麽錢。
而且,他還讓對方來要價,其居心越發昭然若揭。這年輕人一看就是外行,根本不懂龍骨的價值。或許在他心裏,要個幾百元已經是天價了,卻不知道,單單是龍骨帶給整個公司員工的獎勵,就遠不止這個數目,更遑論它的真正身價。
這幾乎是明晃晃的欺詐了。但老員工反而覺得理直氣壯:現在沒幾個人懂古玩,要不是公司收購,那些壇壇罐罐還醃著蘿卜、裝著豬油,指不定哪天一手滑就壯烈了。自來義不行商,公司肯告訴你它的來曆,又讓你小賺一筆,已經很夠意思了。
其實,公司當初起步時,抱著不是做一錘子買賣、為長久計的打算,向來還算公允,賣家把貨送到這裏,比去小店放心得多,所以幾年積累下來,在業內也有了口碑。雖然行家們有時會疑惑,它為何隻收不出,但天長日久成了習慣,也沒人再覺得奇怪了。
直到今年高層發生變動,政策也隨之改變,但其中也頗經了些波折。起初被從四九城踢來這裏坐冷板凳的領導為了邀功,定下壓價的政策。沒想到剛實施沒幾天,就被鍾經理喝止。
當時,員工們還以為新任經理雖然心眼小,但和項博士一樣,骨子裏還算實在。沒想到過了沒多久,卻是鍾經理親自下達了壓價的命令。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敢情之前不是看不過眼,而是想把這項新政帶來的功績摟到自己身上。
雖然不少人對這做法持有異議,但卻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才合理:做生意嘛,不就是該用最少的錢換最大的利益?如果一昧講究公允,那豈非成了做慈善?
後一類人裏,當然也包括年輕人麵前的老員工。他語氣淡淡,似乎並不把這單生意放在心上,實則早盤算開了:照這愣頭青的性子,多半會直接開口要價。不管他要多少,自己先砍個對折,等他叫嚷起來,再加個一兩成給他。費不了幾句口舌,龍骨就能落到手裏。
想到上頭曾經許下的豐厚獎勵,老員工隻覺口幹舌躁,不由抬起茶杯,想要潤潤喉,才好繼續同這愣頭青周旋。
萬沒想到的是,年輕人果然如他所願開了價,卻是他打對折也沒權限支付的天價:“我看它值二十萬。你覺得怎樣?”
噗——
老員工一個天女散花,不但茶水滿天飛,手裏的茶杯也一起打翻,茶葉梗子淋淋漓漓地潑了自己一身。
他根本顧不得周身狼籍,隻驚愕地瞪視著年輕人:“後生仔,你說要多少?”
“二十萬。”年輕人字正腔圓,又重複了一遍。
這一下,不單是這老員工,其他人也露出看神經病的怪異神色。
原本想撿大漏,不想竟碰上個癡線,老員工一時也不知是該氣還是該惱:“二十萬都能買下兩三幢這種樓了,你覺得小小一片龍骨能值那麽多?”
年輕人瞪著他,理所當然地反問道:“不是你讓我開價的?”
“……”老員工一時無語淚凝噎。從來沒碰上過敢這麽獅子大開口的主,敢情還是自己錯了?
見他不言語,年輕人又問道:“那你給多少?”
“最多五百。”老員工試探著報了個數。同時做好了打算:如果年輕人不滿意,他還可以再加點。
但是,對方的反應再次超出了他的預期:“那麽少我才不賣,早說讓你們領導出來談,白白浪費我時間。”
說話音,他直接起身,作勢欲走。
見狀,深知龍骨價值的老員工和那女職員頓時慌了手腳,連忙勸道:“小同誌別急啊,我們馬上去請領導。”
“哼,等了這半天我也煩了。哪天你們領導不開會了我再過來,免得再被不識貨的人壓低價。”
年輕人看也不看他們,徑自向外走去,明顯是被那報價給氣著了。
“小同誌?小同誌!”
兩人想要追上去,但那年輕人走得飛快,一轉眼的功夫就消失在走廊裏。偏偏樓裏有三把樓梯,不知該往哪邊追。遲疑了一下,想起叫人來分頭去找時,卻已經晚了。幾個人分三撥樓裏樓外找了個遍,都沒發現那人的蹤影。
即將到手的獎勵飛了,得知真相的眾人都是如喪考妣。也不知是誰說了一句“他說改天再來,應該還會來吧”,才讓大夥看到了微弱的希望,重新打起精神。
這夥忙著互相打氣的人並未發現,明明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年輕人,不知何時戴了頂帽子,又脫了外衣,就在不遠處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當聽到他們花樣百出地祈禱自己再來時,年輕人微微一笑,平凡的麵孔瞬間現出教人舍不得移眼的光彩:“鉤餌已下,我當然會再來。”
這年輕人正是雁遊。打從重獲龍骨開始,他就有了以此為餌、釣鍾家出來的念頭。
被徐大財曾祖等人騙走一批古玩,對鍾家來說絕對是份洗不掉的恥辱。加上徐大財說,當年和幻門聯手的那位巫門人士,在送東西下當鋪時被人認出逮捕,以至徐家多年來身懷珍寶卻不敢取用。
雁遊由此判定,鍾家必定謄抄了失物單子。既有清單,就沒有隻給官家,不給子孫的道理。而且那不過是幾十年前的事,正如徐大財曾聽祖輩嘮磕過舊事一樣,想來鍾家這一代,肯定也親耳聽過這件事,多半還得到了清單。
以當年一個大洋一個字的高價,龍骨肯定也在清單之列。雁遊便用了一個“炸”字訣,打算將藏身幕後的鍾家誘到台前。
原本還不太確定,但當看到兩名職員比照確認時那欣喜若狂的神情,雁遊就知道這計劃成功在望。
說來鍾家也挺那啥的,時隔多年,早已改朝換代,當年的案子已成懸案,卻猶不忘在民間擺出一本自製的懸賞清單,顯然還是對寶貝心心念念,抱著萬一的希望。說不定裏頭還有咽不下這口氣、不忿被個江湖跑解馬的給算計了的成份在內。
也幸得如此,才讓雁遊有機可趁。
鍾家藏得實在太深。不但正在經營的公司明麵上與其毫無瓜葛,而且從操縱王豹之事亦可看出,他們行事十分謹慎。如果沒有足夠強力的誘餌,他們絕對不會現身。
今日一行,雁遊不但撒餌成功,也確定了餌有足夠的誘惑力:從祖輩往下,都數到第三第四帶,還是記著那堆失竊的東西,一旦發現線索,焉能不動?
接下來,就靜待鍾家反應了。上趕著不是買賣,雁遊打算先陪不日即將抵達的英老參加會議,再等慕容灰回來,重新打探對方動靜,等吊足了鍾家的胃口再現身。
千呼萬喚始出來,方顯珍貴,方顯難得,方能讓鍾家欲罷不能。
一念及此,雁遊又笑了笑,壓低帽簷,消失在人海之中。
他沒有發現,就在離開的同時,頭頂某扇半掩的窗戶突然關上。片刻之後,有人走進了剛才那幢小樓,登上五層。
如果雁遊還在,一定會認出,那是一位熟人。
兩種矛盾的心態湊到一起,人往往表現出一副咋咋呼呼的樣子,自覺這樣就能顯得更有底氣,讓買家更信服。殊不知,經常和這類人打交道的員工早一眼看穿了他的緊張。
不過,和氣生財,而且,沒準人家手裏真有好東西呢?所以員工們輕易不把心裏的嘀咕表現在臉上。
坐在外麵的女職員看見這愣頭青,習慣性地招呼了一聲同誌,又說道:“我們領導在開會,你帶了什麽東西過來,拿給我們看也是一樣的。是什麽就是什麽,絕不會騙你。”
年輕人卻不吃這套,把洗得泛白的軍綠挎包摟得緊緊的,一屁股在長木椅上坐下:“那我就等你們領導開完會再說。”
聞言,幾名職員交換了一個戲謔的眼神。
如果來個人說要見領導就把他往辦公室領,那怎麽顧得過來?所以遇上這種生麵孔一律托辭領導正開會。一般人猶豫片刻,雖不怎麽情願,也會把東西拿出來給他們看。這愣頭青既然要等,那就讓他等去,看能熬多久。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這人堅持的時間還蠻久的,不喝水不走動,抖著二郎腿搓著手,一坐就將近兩個鍾頭。
快到午飯點了,房間裏雖說沒什麽值錢的物件,但也不能把外人扔在這兒不管。想按時下班的職工隻得說道:“小夥子,這會大概得開一天。這樣吧,你把東西給我們看一眼,如果當真不錯的話,我們可以打斷一下會議,特別請領導出來同你談。”
“這……”小夥子舔了舔發白的嘴唇,一副蠍蠍螫螫的樣子,還是有些不情願:“你們可別不識貨……”
類似的話不知聽過多少次,但職員還是不可避免地生出鄙視心,用挖苦的口氣說道:“能送到這兒來的東西,基本都是我們先過目,再交給領導定奪。你說我們識不識貨?”
被噎了一下,年輕人終於識相了一些,擠著小眼睛,從包裏掏出件用藍底花布裹得嚴嚴實實的東西。
因為他完全是副鄉下人的打扮,挎包又扁扁的看不出輪廓,適才職工們都猜,拿來的東西多是碗碟之類的小東西。除非是有古代大墓葬群的地方,會有些難得之物。否則鄉下基本就是瓶瓶罐罐,或者石雕什麽的,珍貴程度有限。
當下看那東西並非猜測中的瓷器,而是扁扁平平,略長近方,根本猜不出會是什麽,職工們不由都來了興趣,紛紛放下手裏的報紙茶杯,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青年的一舉一動。
被這麽多人盯著,年輕人似乎有些害羞,靦腆地低下了頭。但手上的動作卻不見慢,三下五除二解開裏三層外三層的包袱皮,把東西往那女職員麵前一遞:“你給看看。”
這些員工上崗前都經過分門別類的培訓,斷金石、辨瓷器、認字畫……各有分工。雖然還達不到專家水準,但好歹比學徒強些,至少能認出古物最基本的特質、與常見的作假手段。當然,過了他們這一關,還要交給上麵再驗看。
接待的這位女職員資曆較老,為人又好學,差不多把幾種類型的鑒別要點都學到手,被公司同事戲稱為百科全書,很少有她不認識的東西。
但當下對著年輪人遞來的東西,她卻一頭霧水:這是什麽古怪玩意兒啊?邊緣發黑,總體泛黃,如果不是上麵有些奇形怪狀、像是符號一樣的圖案,簡直就是塊燒焦了的筒子骨。
她簡直懷疑這廝是來消遣自己的,教訓的話險些脫口而出,但打量他也是一臉緊張地在等結論,才半信半疑,暫且沒有說話。
翻來覆去打量片刻,靈光一現,她猜測這會不會是壁畫上的一部分鑲嵌物,便試著用手去撫摸那些圖案。自來壁畫所用的顏料多為秘法調製的礦物顏色,雖然比普通顏料保存時間長些,但成百上千年過去,依舊會剝落變色。
孰料,試探著用指甲輕輕刮了幾下,圖案卻是紋絲不動。她剛要說話,卻又才發現,指尖處似乎傳來凸凹不平的感覺。
女子的手指本就細嫩敏感,注意到這點,她微微加大力氣,連撫幾把,終於確認這並非用筆繪上的圖案,而是刻鑿而成。
但是,骨頭又不是紙,有誰會在上麵寫字?
不單是她,其他人也是一臉茫然。有人甚至覺得,這年輕人是不是詐胡來了。
見他們半天沒有言語,年輕人似乎有點不安:“我曾老祖是安陽人,這是他當年離鄉時帶出來的寶貝。”
安陽?疑惑著又凝神打量片刻,女職員突然想起某件東西,猛地發出一聲低呼,連忙取出鑰匙打開身後一隻上鎖的文件櫃,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份單獨保管的材料。
翻看過某一頁後,她頓時屏住呼吸,急急將東西拿到眼前,一邊打量,一邊與文字描述對比。片刻之後,她激動地將某位資曆最老的同事拉到一邊:“這是一片刻有甲骨文的龍骨!”
“龍骨?這東西很少見,難怪我們剛才沒認出來。它被外國人收藏了不少,加起來足有數十萬片。但在國內除了官方收藏的之外,流落民間的都十分零散,目前還沒聽說過有什麽專門收藏它的大家,市麵上也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了。”
見同事越扯越遠,女職工趕緊提醒道:“先別說那些。你還記得上頭讓我們留意的那些東西嗎?我覺得這多半就是上頭要找的那一塊!”
聞言,老員工驚得剛送到嘴邊的卷煙都掉在了地上:“別開玩笑,怎麽可能!上頭給的名單上,那幾十件東西都大有來曆,我在這兒做了五六年,一件類似的都沒見過。而且天下間龍骨多了,民國那會殷墟出土不少,你怎麽知道就是那一塊?”
“根據形狀,還有上麵的甲骨文。你看,說明裏描述說,它的形狀‘稍長,類方,邊緣卷翹’,是不是和它完全相符?還有上麵的文字,資料按《契文舉例》,把龍骨上的甲骨文給描了出來,你仔細看看,完全一模一樣,這一段翻譯成漢字,正是‘辛未卜爭貞’。”
聽她言之鑿鑿,老員工也顧不得去撿掉了的煙,接過資料和實物又是一通仔細對比,越看心跳越快。
對照片刻,他由兩隻指頭隨意捏著龍骨,不知不覺變成了十指緊扣,牢牢把東西護在胸前,那姿勢與年輕人適才的模樣如出一轍,連向來被領導愛逾珍寶的特殊資料揉皺了也不管。
有正品在,誰還會在乎說明書?
半晌,他長長呼出一口氣:“上頭曾說,每找到一件,公司全體員工都有重獎。領導不是正愁經費不足麽?這下子我們發達了!不但有獎勵,肯定也有經費!”
他們隻是最底層的員工,對組織一無所知。隻知道以前負責他們區域、從未露過麵的大領導項博士被個空降兵趕走,新接手的鍾經理心胸又不夠寬廣。
神仙打架,最倒黴的永遠是小鬼,隨著新領導走馬上任,福利幾乎都被取消,公司開始了水深火熱的日子。除了被鍾經理插進來的釘子之外,其他人都過得苦不堪言。
如果把龍骨交給公司高層,應該能為自己爭取到該有的獎勵吧?鍾經理看到他們立功,也許就不會再各種打壓了吧?
意識到龍骨有可能帶來的種種好處,兩人激動得一時手腳都不知該往哪兒放了。
頂著同事們詫異的目光,老員工親自斟了茶給年輕人,又拉著他坐下,擺出一副拉家常的架勢說道:“小同誌,這是片藥用龍骨,你該知道吧?以前懂占卜之術的人喜歡用龜甲骨片之類做法,這上麵的圖案就是占卜師雕刻的。它的來曆大體就是這樣,不知你打算賣多少錢?”
他的確沒有欺騙這年輕人,卻把年代模糊了。沒有告訴對方,這是殷商時期的古物,距現在足有數千年。再配以輕描淡寫的口吻,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對,這是件古物,但也僅此而已,隻能算普通貨色,值不了什麽錢。
而且,他還讓對方來要價,其居心越發昭然若揭。這年輕人一看就是外行,根本不懂龍骨的價值。或許在他心裏,要個幾百元已經是天價了,卻不知道,單單是龍骨帶給整個公司員工的獎勵,就遠不止這個數目,更遑論它的真正身價。
這幾乎是明晃晃的欺詐了。但老員工反而覺得理直氣壯:現在沒幾個人懂古玩,要不是公司收購,那些壇壇罐罐還醃著蘿卜、裝著豬油,指不定哪天一手滑就壯烈了。自來義不行商,公司肯告訴你它的來曆,又讓你小賺一筆,已經很夠意思了。
其實,公司當初起步時,抱著不是做一錘子買賣、為長久計的打算,向來還算公允,賣家把貨送到這裏,比去小店放心得多,所以幾年積累下來,在業內也有了口碑。雖然行家們有時會疑惑,它為何隻收不出,但天長日久成了習慣,也沒人再覺得奇怪了。
直到今年高層發生變動,政策也隨之改變,但其中也頗經了些波折。起初被從四九城踢來這裏坐冷板凳的領導為了邀功,定下壓價的政策。沒想到剛實施沒幾天,就被鍾經理喝止。
當時,員工們還以為新任經理雖然心眼小,但和項博士一樣,骨子裏還算實在。沒想到過了沒多久,卻是鍾經理親自下達了壓價的命令。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敢情之前不是看不過眼,而是想把這項新政帶來的功績摟到自己身上。
雖然不少人對這做法持有異議,但卻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才合理:做生意嘛,不就是該用最少的錢換最大的利益?如果一昧講究公允,那豈非成了做慈善?
後一類人裏,當然也包括年輕人麵前的老員工。他語氣淡淡,似乎並不把這單生意放在心上,實則早盤算開了:照這愣頭青的性子,多半會直接開口要價。不管他要多少,自己先砍個對折,等他叫嚷起來,再加個一兩成給他。費不了幾句口舌,龍骨就能落到手裏。
想到上頭曾經許下的豐厚獎勵,老員工隻覺口幹舌躁,不由抬起茶杯,想要潤潤喉,才好繼續同這愣頭青周旋。
萬沒想到的是,年輕人果然如他所願開了價,卻是他打對折也沒權限支付的天價:“我看它值二十萬。你覺得怎樣?”
噗——
老員工一個天女散花,不但茶水滿天飛,手裏的茶杯也一起打翻,茶葉梗子淋淋漓漓地潑了自己一身。
他根本顧不得周身狼籍,隻驚愕地瞪視著年輕人:“後生仔,你說要多少?”
“二十萬。”年輕人字正腔圓,又重複了一遍。
這一下,不單是這老員工,其他人也露出看神經病的怪異神色。
原本想撿大漏,不想竟碰上個癡線,老員工一時也不知是該氣還是該惱:“二十萬都能買下兩三幢這種樓了,你覺得小小一片龍骨能值那麽多?”
年輕人瞪著他,理所當然地反問道:“不是你讓我開價的?”
“……”老員工一時無語淚凝噎。從來沒碰上過敢這麽獅子大開口的主,敢情還是自己錯了?
見他不言語,年輕人又問道:“那你給多少?”
“最多五百。”老員工試探著報了個數。同時做好了打算:如果年輕人不滿意,他還可以再加點。
但是,對方的反應再次超出了他的預期:“那麽少我才不賣,早說讓你們領導出來談,白白浪費我時間。”
說話音,他直接起身,作勢欲走。
見狀,深知龍骨價值的老員工和那女職員頓時慌了手腳,連忙勸道:“小同誌別急啊,我們馬上去請領導。”
“哼,等了這半天我也煩了。哪天你們領導不開會了我再過來,免得再被不識貨的人壓低價。”
年輕人看也不看他們,徑自向外走去,明顯是被那報價給氣著了。
“小同誌?小同誌!”
兩人想要追上去,但那年輕人走得飛快,一轉眼的功夫就消失在走廊裏。偏偏樓裏有三把樓梯,不知該往哪邊追。遲疑了一下,想起叫人來分頭去找時,卻已經晚了。幾個人分三撥樓裏樓外找了個遍,都沒發現那人的蹤影。
即將到手的獎勵飛了,得知真相的眾人都是如喪考妣。也不知是誰說了一句“他說改天再來,應該還會來吧”,才讓大夥看到了微弱的希望,重新打起精神。
這夥忙著互相打氣的人並未發現,明明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年輕人,不知何時戴了頂帽子,又脫了外衣,就在不遠處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當聽到他們花樣百出地祈禱自己再來時,年輕人微微一笑,平凡的麵孔瞬間現出教人舍不得移眼的光彩:“鉤餌已下,我當然會再來。”
這年輕人正是雁遊。打從重獲龍骨開始,他就有了以此為餌、釣鍾家出來的念頭。
被徐大財曾祖等人騙走一批古玩,對鍾家來說絕對是份洗不掉的恥辱。加上徐大財說,當年和幻門聯手的那位巫門人士,在送東西下當鋪時被人認出逮捕,以至徐家多年來身懷珍寶卻不敢取用。
雁遊由此判定,鍾家必定謄抄了失物單子。既有清單,就沒有隻給官家,不給子孫的道理。而且那不過是幾十年前的事,正如徐大財曾聽祖輩嘮磕過舊事一樣,想來鍾家這一代,肯定也親耳聽過這件事,多半還得到了清單。
以當年一個大洋一個字的高價,龍骨肯定也在清單之列。雁遊便用了一個“炸”字訣,打算將藏身幕後的鍾家誘到台前。
原本還不太確定,但當看到兩名職員比照確認時那欣喜若狂的神情,雁遊就知道這計劃成功在望。
說來鍾家也挺那啥的,時隔多年,早已改朝換代,當年的案子已成懸案,卻猶不忘在民間擺出一本自製的懸賞清單,顯然還是對寶貝心心念念,抱著萬一的希望。說不定裏頭還有咽不下這口氣、不忿被個江湖跑解馬的給算計了的成份在內。
也幸得如此,才讓雁遊有機可趁。
鍾家藏得實在太深。不但正在經營的公司明麵上與其毫無瓜葛,而且從操縱王豹之事亦可看出,他們行事十分謹慎。如果沒有足夠強力的誘餌,他們絕對不會現身。
今日一行,雁遊不但撒餌成功,也確定了餌有足夠的誘惑力:從祖輩往下,都數到第三第四帶,還是記著那堆失竊的東西,一旦發現線索,焉能不動?
接下來,就靜待鍾家反應了。上趕著不是買賣,雁遊打算先陪不日即將抵達的英老參加會議,再等慕容灰回來,重新打探對方動靜,等吊足了鍾家的胃口再現身。
千呼萬喚始出來,方顯珍貴,方顯難得,方能讓鍾家欲罷不能。
一念及此,雁遊又笑了笑,壓低帽簷,消失在人海之中。
他沒有發現,就在離開的同時,頭頂某扇半掩的窗戶突然關上。片刻之後,有人走進了剛才那幢小樓,登上五層。
如果雁遊還在,一定會認出,那是一位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