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角落,雁遊與陳博彝快速翻看著新取來的資料,臉色越來越難看。
將最後一疊報紙狠狠摜在桌上,很少發脾氣的陳博彝難得橫眉怒目,恨聲說道:“引用部分也就罷了,到了結論還是滿口‘國外專家稱’、‘國外專家認為’,這記者是收了他們的紅包還是怎麽的!”
陳博彝憤慨不已,雁遊卻是一語不發,繼續翻看。
幾份發行量巨大、名字耳熟能詳的報紙都刊載了此事。但都有個共同點:引用西媒報導的紙媒沒有全譯原文,隻是截取了片段。闡述古玩溢價的過程語焉不詳,一語帶過,結論倒是十分詳盡,不但點明在日不落等西方國家,古玩店生意受到影響,采訪的幾位收藏家也是懊悔歎氣,直言早知今日,當初就該購買其他國家的古玩來保價升值,雲雲。
這些報導無一例外,極具有導向性。如果給外行人來看報道的話,會產生一種華夏古玩價值極其低廉的錯覺。報導太過強調這點,以至字裏行間都透著廉價感。有份報紙甚至用曾經紅極一時又轉眼銷聲匿跡的x株口服液、x功來做比較,長篇累牘地分析普通人的盲目跟風追捧、對古玩價格虛高造成怎樣的影響。
報紙的受眾都是普通人,在密集的轟炸宣傳之下,自然會對古玩價值產生疑問,繼而影響到整個圈子的行情。
可是看遍所有報紙,雁遊也沒找出什麽有力的幹貨,可以自圓其說地證明古玩應該低價。至多是“許多古玩保存不當損毀嚴重,但市價過高欠妥”之類,毫無說服力。
狂轟濫炸似地貶低詆毀,卻又拿不出什麽有力證據。這手法依稀有點眼熟,讓雁遊聯想到民國政府時期,當局針對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卻又不肯乖乖與政府合作的社會人士,除了私下刁難甚至以武力威嚇之外,在輿論方麵玩的也是指使禦用文人捕風捉影歪曲事實,甚至汙蔑陷害,試圖抹黑對方社會形象這套。
但是,那時當局針對的是持不同意見的反對派,現在這人針對的卻是華夏古玩——如果真有人在幕後操縱的話,他想得到什麽?他能從這件事裏撈到什麽好處?
莫非是將其他國家的古玩傾銷到華夏?不太可能,國人現在還沒這個購買力,就連本國的古玩也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
那麽,他到底想做什麽?
想不出目的,就該先去找找起因。就像在修複破碎程度嚴重的古玩時,麵對數百塊碎片,先從底座開始拚湊總是最快的。
思忖片刻,雁遊看向猶自向鄭光頭報怨連連的陳博彝,問道:“陳教授,你能找到這些外國文章的原文嗎?我想仔細看看。”
“報導裏沒有注明出處,隻說是某國權威雜誌——我問問國外的朋友,也許他們有。”
陳博彝的話卻提醒了雁遊:“對了,我先回去問問英教授。他既是前輩,人脈又廣,說不定已經搞到資料了。”
正準備回鋪子去打電話的陳博彝馬上收住腳,點頭認可道:“嗯,你先問一問,說不定這樣還快一些。要是找到了,記得也給我一份,我一定要看看是誰寫出這種謬論。”
這時,在旁邊豎著耳朵聽了半天也沒弄明白的徐大財,打量兩人話說得差不多,好奇地湊了過來:“雁老弟,到底出了什麽事,把你和陳教授都氣成這樣?”
“是國外有人信口雌黃,說我們華夏古玩價值低微——”
一言未了,雁遊猛地觸及舊事,忽然心口劇震,連忙問道:“我記得上次你對我說、有人在壓低古玩價格?”
“是啊。”徐大財回憶道:“咱倆之所以會認識,就是因為我挖出了祖輩弄來的古玩,因為怕被人家坑了一直沒出手。好不容易打聽到一家據說還算是公道的,偏偏又是當年被我家祖宗騙過的鍾家。所以我才綁……哦不,請你來鑒定。後來我又聽哥們兒說,那鍾家開的收購公司在壓價,還問你是不是古玩價格就跟菜肉價似的,豐年賤荒年貴。”
“鍾家,對,鍾家!”
雁遊喃喃道。自己怎麽就把這件事給忘了,明明當時還在奇怪,為何鍾家要做這種自砸招牌、不講信譽的事情。
鍾家背後一直有外國人的影子,而所謂古玩低價的報導又出自外國,這件事十之*和鍾家脫不了幹係!
但是,雖然找到了疑犯,卻仍舊不知道鍾家的目的何在。莫非,他們又想像上次對付英老那樣搞陰謀?
想到這裏,雁遊再也坐不住了。原本準備等展覽結束後再去找英老,現在也顧不得許多,直接向陳博彝說道:“陳教授,不好意思,我突然想到條線索,要馬上找英老商量。”
“那你快去!有需要幫忙的地方盡管開口。”陳博彝也是憋了一肚子火,見雁遊似乎有了頭緒,自然不會阻攔。
恰好這時,慕容灰引著位陌生人走了過來,向兩人說道:“這位先生想買件瓷器,但要求比較高。陳教授,你們聊聊?——小雁,你這是要去哪裏?”
“有急事找英老。”雁遊胡亂收拾了修複台上的東西,頭也不抬地說道。
一聽是急事,慕容灰不再理會那個在外麵的店鋪遇到、聲稱要買好貨、貌似挺有錢的買家,直接從雁遊手裏接過小包:“那我們一起去。”
目送這兩人步履匆匆地跑出展廳,陳博彝壓製住煩燥的心情,勉強向來人笑了一笑:“現在的年輕人,著急起來就是這麽橫衝直闖的……請問先生貴姓?這裏都是我積年收藏之物,隻有部分可以出售。不知先生想看擺件還是用器?我給你介紹介紹。”
“不管什麽,隻要東西確實好,我都感興趣。”
來人背著手向場內環視一周,那神氣活似種雞巡視母雞窩似的。直到視線落到特別單設了一處展櫃的燕耳尊時,那倨傲之色才略略一收。
目光貪婪地流連在尊體上,他舔了舔嘴唇:“我姓鍾……老板,這物件報價多少?”
英教授家。
當雁遊與慕容灰趕到時,英老恰好在門口送一位年輕人。
一問才知道,英老前兩天已經從老友們那裏聽說了這件事。國內是在一個月前報導這件事的,那會兒英老忙著交待工作、為去廣州做準備,便不曾留意到。他的老朋友們在這段時間裏,已經設法從國外弄到了原文。今天正是應英老要求,讓家中小輩將整理好的資料送上門來。
看見他倆,英老立即說道:“來得正好——慕容灰,英文難不倒你吧?來翻譯一下,我一個人翻不了那麽多。”
早年英老進過學堂,懂得英文。但送來的文章足有五六份,單靠他自己根本忙不過來。
在路上時,慕容灰就聽雁遊說過事情原委。聽說這事件背後有鍾家的影子,他不敢怠慢,二話不說馬上接過資料,取過紙筆邊看邊寫。
但雁遊卻受不了他寫幾個字就要咬筆頭想筆劃、或者幹脆問自己怎麽寫的行為。在慕容灰第三次問報導的導是加立刀旁的“倒”,還是道路的道時,雁遊幹脆搶過了他的筆:“你說,我寫。”
“真是不好意思。”嘴裏麽說,慕容灰臉上的笑卻掩都掩不住。還趁機又往雁遊那邊挨了挨,反正現在天氣轉涼,不怕熱。
三人忙活到深夜,總算是把文章統統翻譯完畢。筆頭一丟,慕容灰才省起還沒吃晚飯。
剛要找早混熟了的保姆要吃的,卻見英老猛地一拍桌子:“一派胡言!簡直一派胡言!”
將最後一疊報紙狠狠摜在桌上,很少發脾氣的陳博彝難得橫眉怒目,恨聲說道:“引用部分也就罷了,到了結論還是滿口‘國外專家稱’、‘國外專家認為’,這記者是收了他們的紅包還是怎麽的!”
陳博彝憤慨不已,雁遊卻是一語不發,繼續翻看。
幾份發行量巨大、名字耳熟能詳的報紙都刊載了此事。但都有個共同點:引用西媒報導的紙媒沒有全譯原文,隻是截取了片段。闡述古玩溢價的過程語焉不詳,一語帶過,結論倒是十分詳盡,不但點明在日不落等西方國家,古玩店生意受到影響,采訪的幾位收藏家也是懊悔歎氣,直言早知今日,當初就該購買其他國家的古玩來保價升值,雲雲。
這些報導無一例外,極具有導向性。如果給外行人來看報道的話,會產生一種華夏古玩價值極其低廉的錯覺。報導太過強調這點,以至字裏行間都透著廉價感。有份報紙甚至用曾經紅極一時又轉眼銷聲匿跡的x株口服液、x功來做比較,長篇累牘地分析普通人的盲目跟風追捧、對古玩價格虛高造成怎樣的影響。
報紙的受眾都是普通人,在密集的轟炸宣傳之下,自然會對古玩價值產生疑問,繼而影響到整個圈子的行情。
可是看遍所有報紙,雁遊也沒找出什麽有力的幹貨,可以自圓其說地證明古玩應該低價。至多是“許多古玩保存不當損毀嚴重,但市價過高欠妥”之類,毫無說服力。
狂轟濫炸似地貶低詆毀,卻又拿不出什麽有力證據。這手法依稀有點眼熟,讓雁遊聯想到民國政府時期,當局針對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卻又不肯乖乖與政府合作的社會人士,除了私下刁難甚至以武力威嚇之外,在輿論方麵玩的也是指使禦用文人捕風捉影歪曲事實,甚至汙蔑陷害,試圖抹黑對方社會形象這套。
但是,那時當局針對的是持不同意見的反對派,現在這人針對的卻是華夏古玩——如果真有人在幕後操縱的話,他想得到什麽?他能從這件事裏撈到什麽好處?
莫非是將其他國家的古玩傾銷到華夏?不太可能,國人現在還沒這個購買力,就連本國的古玩也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
那麽,他到底想做什麽?
想不出目的,就該先去找找起因。就像在修複破碎程度嚴重的古玩時,麵對數百塊碎片,先從底座開始拚湊總是最快的。
思忖片刻,雁遊看向猶自向鄭光頭報怨連連的陳博彝,問道:“陳教授,你能找到這些外國文章的原文嗎?我想仔細看看。”
“報導裏沒有注明出處,隻說是某國權威雜誌——我問問國外的朋友,也許他們有。”
陳博彝的話卻提醒了雁遊:“對了,我先回去問問英教授。他既是前輩,人脈又廣,說不定已經搞到資料了。”
正準備回鋪子去打電話的陳博彝馬上收住腳,點頭認可道:“嗯,你先問一問,說不定這樣還快一些。要是找到了,記得也給我一份,我一定要看看是誰寫出這種謬論。”
這時,在旁邊豎著耳朵聽了半天也沒弄明白的徐大財,打量兩人話說得差不多,好奇地湊了過來:“雁老弟,到底出了什麽事,把你和陳教授都氣成這樣?”
“是國外有人信口雌黃,說我們華夏古玩價值低微——”
一言未了,雁遊猛地觸及舊事,忽然心口劇震,連忙問道:“我記得上次你對我說、有人在壓低古玩價格?”
“是啊。”徐大財回憶道:“咱倆之所以會認識,就是因為我挖出了祖輩弄來的古玩,因為怕被人家坑了一直沒出手。好不容易打聽到一家據說還算是公道的,偏偏又是當年被我家祖宗騙過的鍾家。所以我才綁……哦不,請你來鑒定。後來我又聽哥們兒說,那鍾家開的收購公司在壓價,還問你是不是古玩價格就跟菜肉價似的,豐年賤荒年貴。”
“鍾家,對,鍾家!”
雁遊喃喃道。自己怎麽就把這件事給忘了,明明當時還在奇怪,為何鍾家要做這種自砸招牌、不講信譽的事情。
鍾家背後一直有外國人的影子,而所謂古玩低價的報導又出自外國,這件事十之*和鍾家脫不了幹係!
但是,雖然找到了疑犯,卻仍舊不知道鍾家的目的何在。莫非,他們又想像上次對付英老那樣搞陰謀?
想到這裏,雁遊再也坐不住了。原本準備等展覽結束後再去找英老,現在也顧不得許多,直接向陳博彝說道:“陳教授,不好意思,我突然想到條線索,要馬上找英老商量。”
“那你快去!有需要幫忙的地方盡管開口。”陳博彝也是憋了一肚子火,見雁遊似乎有了頭緒,自然不會阻攔。
恰好這時,慕容灰引著位陌生人走了過來,向兩人說道:“這位先生想買件瓷器,但要求比較高。陳教授,你們聊聊?——小雁,你這是要去哪裏?”
“有急事找英老。”雁遊胡亂收拾了修複台上的東西,頭也不抬地說道。
一聽是急事,慕容灰不再理會那個在外麵的店鋪遇到、聲稱要買好貨、貌似挺有錢的買家,直接從雁遊手裏接過小包:“那我們一起去。”
目送這兩人步履匆匆地跑出展廳,陳博彝壓製住煩燥的心情,勉強向來人笑了一笑:“現在的年輕人,著急起來就是這麽橫衝直闖的……請問先生貴姓?這裏都是我積年收藏之物,隻有部分可以出售。不知先生想看擺件還是用器?我給你介紹介紹。”
“不管什麽,隻要東西確實好,我都感興趣。”
來人背著手向場內環視一周,那神氣活似種雞巡視母雞窩似的。直到視線落到特別單設了一處展櫃的燕耳尊時,那倨傲之色才略略一收。
目光貪婪地流連在尊體上,他舔了舔嘴唇:“我姓鍾……老板,這物件報價多少?”
英教授家。
當雁遊與慕容灰趕到時,英老恰好在門口送一位年輕人。
一問才知道,英老前兩天已經從老友們那裏聽說了這件事。國內是在一個月前報導這件事的,那會兒英老忙著交待工作、為去廣州做準備,便不曾留意到。他的老朋友們在這段時間裏,已經設法從國外弄到了原文。今天正是應英老要求,讓家中小輩將整理好的資料送上門來。
看見他倆,英老立即說道:“來得正好——慕容灰,英文難不倒你吧?來翻譯一下,我一個人翻不了那麽多。”
早年英老進過學堂,懂得英文。但送來的文章足有五六份,單靠他自己根本忙不過來。
在路上時,慕容灰就聽雁遊說過事情原委。聽說這事件背後有鍾家的影子,他不敢怠慢,二話不說馬上接過資料,取過紙筆邊看邊寫。
但雁遊卻受不了他寫幾個字就要咬筆頭想筆劃、或者幹脆問自己怎麽寫的行為。在慕容灰第三次問報導的導是加立刀旁的“倒”,還是道路的道時,雁遊幹脆搶過了他的筆:“你說,我寫。”
“真是不好意思。”嘴裏麽說,慕容灰臉上的笑卻掩都掩不住。還趁機又往雁遊那邊挨了挨,反正現在天氣轉涼,不怕熱。
三人忙活到深夜,總算是把文章統統翻譯完畢。筆頭一丟,慕容灰才省起還沒吃晚飯。
剛要找早混熟了的保姆要吃的,卻見英老猛地一拍桌子:“一派胡言!簡直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