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考起身消失不見,回到自家老宅搬來一樣東西,是一條銀絲木長案。


    長案是爺爺當年親手打的,按舊時傳統,應該放在中堂靠牆的位置,年節時供上祖宗牌位,既是供案也是神案。


    但是現代人已不太講究這些了,如今堂屋裏那個位置放的是一張方桌。這張長案則搬到了何考的房間裏當成學習用的書桌,還擺著台式電腦。


    何考將供案搬到此處,按照祭煉祖儀式的要求,又出去跑了好幾趟準備香燭果品,然後焚香祭拜……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好像有點感應,但又不真切。


    身為隱蛾,他一直能感受到畫中人的目光注視。這目光仿佛有實質的觸感,在他叩頭祭拜時,這種觸感似是更清晰了。


    假如不是隱蛾,他甚至都不可能察覺這種極微妙的變化。


    看來思路對了,但方法可能還不到位,那究竟差在哪裏呢,難道是香燭的問題?


    何考又想起,小時候曾聽爺爺講過一件事。


    在爺爺的小時候,曾跟隨爺爺的爺爺祭祖,點的是白蠟燭。那蠟燭不是買的,而是太爺爺親手製作的。


    蠟身以蟲蠟為原料,蠟芯用蘆絮纖維撚成,這是古法。但是用蘆絮太麻煩,再後來的近古時代,就改成納鞋底的那種棉線了。


    爺爺為什麽會說這些?因為那天恰好停電了,家裏沒找到蠟燭,爺爺要何考去鎮上的小賣鋪買回來,點蠟燭的時候順口講了幾句閑話。


    他主要是告訴何考,過去的手藝人是怎麽製作蠟燭的,那玩意當時很貴,不像現在這麽的石蠟這麽便宜。


    古人製蠟的材料,白蠟最佳、黃蠟次之。所謂黃蠟就是蜂蠟,白蠟就是蟲蠟,是白蠟蟲的分泌物精煉而成,嗨可以當藥材。


    何考倒不用自己去采蠟,萬能的東國網絡上幾乎什麽都有賣的。


    何考當即離開沒有信號的秘府,掏出手機下了訂單,為防買到假貨,還反複跟賣家確認,他要的是蟲蠟而非石蠟。


    然後他又買了一箱子可能是裝飾用的幹蘆花。


    術門傳承中沒有記載蠟燭,是何考聽爺爺說的,但是術門傳承中卻記載了一種醒神香,於靜室中點一支可輔助入境,有些許凝練神識之妙,古時亦用於大祭。


    醒神香需要什麽材料、如何加工,何可已得到傳承,但他自己卻製做不了,至少要有四階修為才行。


    先給林青霜打電話吧,問她有沒有渠道,不行再去找別人。


    林青霜聽說後並沒問他想做什麽,而是沉吟道:“製作醒神香的材料,都能煉製別的丹藥,用來製香有點可惜……所以這東西不多。”


    何考:“能弄到就好,多少錢啊?”


    林青霜笑了:“這不是錢的事,製作醒神香的人也不可能是為了賣錢。我若開口,別人也會給這個麵子,而且不會出價,但我也不能白拿,得主動給報酬。


    這樣吧,我就替你做主了,兩筒香,一百萬。你也不用給我錢,就在你那支參的售款裏扣,參我幫你賣了三百萬……”


    那一支參,就賣了三百萬!其實在何考的預期中,能賣出幾十萬就燒高香了……林前輩說得對呀,東西在她手中才能賣出價,


    而且何考挖的參,都是神識結合鑒藥術所見,品相最好、靈效最佳的。


    至於燒高香,那醒神香也挺貴啊!


    一筒一百支,兩筒就要一百萬,折合每支五千。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入坐前在靜室中點一支,每支能點一個時辰,相當於燒掉一部新手機。


    祭禮的話,最少點三支。


    但是何考也不可能隻買三支香啊,也沒人會費那麽大勁隻加工這麽點,想托人幫忙弄,不能要太多,但兩筒也是最少的。


    多準備些也好,修煉中也能用得著……


    醒神香很快就到了,是何考親自去取的。他在心中暗忖,或許有了香,蠟燭就不必那麽講究了?但穩妥起見,還是按古法製蠟吧。


    網購的賣家宣稱是精品天然蟲蠟,但在何考看來還遠不夠精純,雜質太多……既然都到了這個程度,那就要盡量做好。


    三階修為,已可修煉神識粹物之法,它還是入微門三階鑒定家的必修術法。何考第一次嚐試著入手,居然是用來粹煉蟲蠟,將雜質全部去除。


    除此之外,他又將蘆花絮反複水煮、捶打、晾曬,得到純淨的纖維質撚成燭芯,終於加工出一批白玉般質感的蠟燭。


    一切準備就緒……不對,還差一篇一篇祭文,主要是說明誰要祭拜什麽人?何考不擅長寫這些,但可以交給ai幫忙整一篇。


    其內容大抵如下——


    “維今日,子弟何考,拜祖師譚峻曰:昔者功成登天,留蔭後人,術法丹鼎一脈,至今承之。


    生多福恩,不忘而報,幸得影圖,見之如在,特奉香燭,仰思致祭,惟拜仙靈,來歆來格。尚饗!”


    用時一周有餘,祭禮終於準備完畢,在固山秘府中,何考然燭焚香、頌祭下拜,凝神入境,隨即就感應到了變化……


    那三支醒神香原本燃得很慢,點完需要一個時辰,此刻卻迅速燃去了幾乎三分之二,元神中也聽見了一個聲音,頌出四句偈語——


    “大道合天地,廓心符至真,融氣生萬物,和神接兆民。”


    隨著這聲音項起,何考便自然明白是怎回事了,具體意境妙不可言……他做的這些事,大致相當於給這幅圖“開光”。


    但所謂開光,隻是針對他本人,假如換一個人,還得重新來。


    今後他再與圖中的譚仙人“溝通”,就不需要剛才那篇祭文了,焚香燭後默念那四句偈語即可,三支醒神香則是必須的……


    何考抬起頭,畫中的譚仙人目光似有靈動,他則接受了一道神念。


    術門祭禮,不用五牲、三牲,隻是象征性地擺一盤供果而已,何考還特意到棲原香火最旺的廟裏去看過,那裏的香案上擺的是蘋果,所以他今天也擺了盤紅蘋果。


    這道神念,居然就是對蘋果的介紹,而且不是介紹一盤,隻是介紹放在最上麵的那個。


    神念並非簡單的圖像或文字,而是一種意念,想用文字表達出來很勉強,相等於一個再翻譯的過程,而且很多細節根本沒法說清。


    對一個蘋果的介紹能有多複雜?實踐證明,可能會相當、相當、相當地複雜!


    比如何考就仿佛見證了這個蘋果的產地、生長的環境,采收、運輸、銷售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它的人所賦予的心緒,其中就包括買蘋果的何考。


    何考當然能分辨出那就是自己,他在自己身上解讀到了某種選擇與期盼的心緒。他當時確實就在想挑什麽蘋果好,也在想別的……。


    何考又不禁想起了衛洛,那天他請衛洛吃飯,對方點了胡辣湯。


    衛美人吃飯時說過一番話:“人間的很多東西都吃出特別的滋味。比如這碗胡辣湯,就能吃出很多地方、很多環境,還有不同人思、各種心念。”


    何考聽是聽懂了,但也隻能驚歎,因為他自己尚做不到……如今這幅畫,居然也有這樣的神妙?


    想想也正常,見圖如見人,那麽譚仙人肯定比衛洛更高明。


    神念內容還不止如此,也包括這麽結蘋果的植株情況、生長喜好、物性特征等……關於物性特征,何考本人施展鑒藥術也能得到結果,但神念內容顯然更為精妙全麵。


    這枚蘋果也有補益功效,同時還可以入藥,神念中不僅有功效介紹,還包括了很多加工方法。


    比如用於潤燥,可以用碗蒸熟晾涼後食用,何考還從來沒這麽吃過蘋果。


    他明明沒吃這個蘋果,就已能體會到它的滋味,包括各種方法加工後的滋味。


    但是這個蘋果,功效太弱,其實並無多少入藥價值。


    神念不是用於語言表達的,但人們對很多概念的理解,需要通過語言的幫助,所以不同的人可能領會出不同的意思,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這個蘋果是什麽東西?何考領會到的,它居然叫“海棠異果”。按古人的稱呼,蘋果不是應該叫“林檎”或者“丹奈”嗎?


    但這好像並不是什麽“古人的稱呼”,就連“海棠異果”這個表述,也是經何考本人的見知加工演化出的結果。


    《譚仙拄杖圖》給出的信息相當的龐雜,但是何考所能領領會到的內容,隻與他本人的修為與見知相應,在其能接受與理解的範圍內。


    這難道就是“譚仙人”對這枚蘋果的看法?這幅畫就相當於一個鑒定器?


    假如等到他修為更高,是否就可以接受與理解更多、更複雜、更高明的內容,乃至觸發這幅畫更多的神妙,而不僅是隻用它做鑒定?


    等他回過神來,已經過了大半個小時,燭光猶亮,但那三支醒神香已燃盡。


    何考很興奮、很驚喜,因為他終於發現了這副畫的妙用,至少是初步的妙用,但同時也有些不甘心,費了如許功夫,難道僅僅隻鑒定了一個蘋果?


    想了想,他把那盤蘋果撤下,又將新得的那枚寶珠雪光寒放上了香案,然後重新點了三炷香,凝神入境頌偈而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公子勝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公子勝治並收藏隱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