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漪堂外的四棵香樟枝葉濃密,緊簇密集的葉子,一片片擁著,綠得發黑,碧陽湖上幾隻水蜘蛛呆頭呆腦的動幾下,水麵波瀾不興,連個小小的波漾都沒有,散著滾熱滾熱的水汽,似乎就要沸了。協管采辦的劉總管嘀咕著:“這天溽的,打從太祖爺打了江山後,就沒這麽熱過。”又聽說陳留王妃來了,忙讓人先將冰起出來備著,王妃懼熱,過會兒定會著人來取網遊之三國王者最新章節。
陳留王妃笑意嫣然地進來,見了華婉,半點也不認生,兩人相互見過禮,便執手到正堂坐下。
陳留王妃見她小臉嫣紅,一雙水漣漣的美眸似乎還有些迷蒙,想必是讓自己擾了午寢,不禁有些歉然,半是解釋半是寒暄道:“這幾日王爺一直忙著與皇上奏稟西北的事,少有閑暇,今兒恰好沐休,便攜了我進宮給皇太後請安,用了午膳出來時,在阜成門遇上了十九弟。她恰要回府,我想著好久不見你了,便趁此腆著臉來看看。”
華婉對陳留王妃很有好感,忙道:“應當是我上門拜見嫂嫂才是。”邊上有丫鬟端了冰盞兒來,華婉順口道:“天熱,自己捯飭了些吃食,嫂嫂嚐嚐。”
大戶人家素有夏日食用冰鎮楊梅的習慣,卻少見這般直接吃冰的。陳留王妃看著十分新奇,也不推辭,興致盎然的拈了小銀匙舀了些嚐。那晶瑩剔透的冰粒酸酸甜甜,十分爽口,涼氣沁心,很是消暑。
陳留王妃咽了,又舀了一口,連著進了半碗,覺得整個人都想再冰天雪地間過了一遍,涼絲絲的,打胃裏一直舒爽到全身,她放下碗盞,笑著道:“弟妹心靈手巧,竟想出這樣好的東西來。”華婉見她喜歡,便讓丫鬟又上了些,一時吃多了要傷脾胃,便每樣都隻有一點,堆在一個凝脂溫潤的玉盞裏。
“不過是閑來無事,隨意琢磨罷了。”華婉輕輕的搖著團扇,眸子微微彎起來,笑得坦然而不在意。陳留王妃見此,便笑著試探道:“可惜我成日在家無所事事也不能像弟妹這般蕙質蘭心。”
華婉嫣然一笑道:“小玩意罷了。若是嫂嫂喜歡,不如聽我說說做法,回去了也好自己調一盞來頑。”陳留王妃笑意更是真摯歡欣起來,她之所以與華婉交好,最初不過是自家王爺與豫王爺手足情篤,卻不知她為人如何,故不敢直言要她相授做法,誰知她這般機靈,人也大方,隻露了一點口風,便聞音知雅。
陳留王妃傾耳相聽,華婉細細的說道:“先調了濃濃的糖水,晾涼,最好在井裏窖過,然後將冰搗成一粒粒,銀錁子大小就好,在糖水裏過上一邊,放回冰窖裏一個時辰,把新鮮的果子漿成汁末,放些糖提味,然後將備好的冰從冰窖裏起出來淋上就是了。”
老陳留王妃孀居深宅,極少出來見人,陳留王夫婦是出了名的恭孝,怕老人孤寂,時常托人天南地北的尋些稀罕玩意兒搏老人家展顏。今夏熱氣逼人,老人經不起暑氣,華婉暗忖,陳留王妃應是想學了做法回去孝順婆母的,故說得格外仔細。陳留王妃聽了,撫掌歎道:“倒是不難,隻是巧妙地很,沒點玲瓏的心思哪裏想得到?”
她如此奉承,華婉微笑道:“嫂嫂盛讚,不過……”她微微一頓,眼角透出些天真活潑,清亮好聽的嗓音道:“誰讓嫂嫂是自家人呢?那我便當做我真這麽厲害罷。”陳留王妃先是一愣,而後亦是舒展了眉眼,神情間親昵許多,佯嗔著點點她道:“你啊~”
氣氛裏那再見的陌生膈應蕩然無存,反添上了十分的和諧親厚。
“十九弟,你這日子過得是越發愜意了啊?”陳留王吊兒郎當的斜簽在柱圓雕蓮花交椅上,一條腿架在扶手上,悠悠哉哉的一蕩一蕩,右手托著碗底,頭微仰,將碗裏剩下的小半碗冰一股腦兒的都倒進了嘴裏,含糊不清的說道。
薑恪瞥了他一眼,低頭繼續在明黃色的紙箋上快筆疾書。陳留王見她不搭理,也不甚在意,搖頭晃腦的咯嘣咯嘣的嚼著冰,嚼完了,又嚷著道:“再來一碗,換個大點兒的碗,小不拉幾的不帶勁兒。”在旁侍立的平安看了豫王一眼,見她專注書寫,沒說什麽,便恭恭敬敬的應了聲是,輕聲退了出去。不一會兒,平安端了個小茶盤來,茶盤上置了隻粉彩的大海碗,裝著滿滿一碗冰,恭恭敬敬的放到陳留王身旁的矮幾上,道:“陳留王爺請用。”
直到最後一字,下筆,收力,一氣嗬成,薑恪擱下筆,拿起紙箋看了一遍,確認無誤,便拿玉麒麟的鎮紙鎮著,等墨跡幹了,折了兩折,放進信封中。招來平安道:“拿上這封信,再去庫房找些上好的虎骨鹿鞭,八百裏加急送到北靜王手中。”
平安雙手接了信,退下去辦武逆最新章節。
“你不是一直盯著西北麽?怎麽連北疆也管上了。”陳留王納悶兒道。薑恪淡淡的看了他一眼,陳留王忙正襟危坐,雙手規規矩矩的放置膝上,末了,嘀咕道:“一板一眼兒的,沒的叫人難受拘謹。”
薑恪啞然失笑,半晌才道:“我又沒說什麽,應該讓你去與老十一住上幾日,你就知道什麽是拘謹了。”陳留王去了趟民風淳樸的西北便更是軟骨頭似的坐沒個坐像,走起路來倒很威武。
“真名士,自風流。你們懂什麽?”陳留王沒好氣道,他慣看不起端世子那故作高尚的附庸風雅,伸著手指不拘小節的敲了敲扶手,道:“北疆出了什麽事了要你親自過問?”北靜王自天啟元年便自請鎮守邊疆,十五年來除了必要陳奏少與朝廷往來,一心一意的守著北疆,怎麽這會兒寫了信來?薑恪答道:“沒什麽。隻是說他身上陳年痼疾又犯了。”陳留王不解道:“他那陳年痼疾也不是一日兩日了,怎麽這會兒倒嚷起來了?”
“不曉得,且看他要怎樣罷。”薑恪漫不經心道,陳留王一想也是,八叔還沒說要怎樣,他們就急吼吼的湊上去,占了被動不說還大失氣度,不如就現在這般,敬著他,送些名貴的傷藥去。陳留王想罷了,便笑嘻嘻道:“等開秋在野外官便要回京述職了,你可有什麽好地方?不如讓馬偉傑這新科狀元謀個外放,積點功績,總比在翰林院熬資曆強罷?”
“外放是好,可總比不上翰林院清貴。他是怎麽說的?”薑恪想了想道。
“他也想外放,說翰林院清貴是清貴,卻難免閉塞,入閣不止翰林一條路,做幾任知縣知府的,切身了民間疾苦,也免得將來議政時紙上談兵。”陳留王頗得意地正了正身子,薑恪笑,側手一揮,展開了折扇在身前輕輕地搖著,難掩欣賞的點頭道道:“你這內弟倒是個有主見的,想必他已有了自己的打算,讓他擬個章程來,我看過了,也好早做安排。隻可惜了這庶吉士的名頭。”
“這個簡單,我讓他擬來便是。”陳留王身任武職,這文官調任之事便隻能托到豫王這文武皆修的身上,見她輕輕鬆鬆便應了,應當是有百分的把握的,心中便很有了了樁事的鬆快,笑意便明朗了起來,道:“近日輔國公上躥下跳的惹了好些事,早有傳聞說要退居,難不成是假的?”
“若是假的,他如今便不會這般慌緊慌忙的了,不過是想多拉幾個人給世子,省得身後他呂家的人被啃得連骨頭都不剩。”薑恪輕蔑一笑,陳留王嘖嘖歎道:“滿朝可有一半是他輔國公的門下,他還待如何?何況呂德安尚了公主,以後,害怕誰會虧待他們麽?”
薑恪搖著折扇的手一頓,淡淡的道:“世事無絕對,誰說的準?”
陳留王聞言一驚,不由的望向薑恪,見她神色平淡,仿佛不過是說件尋常事,他心中卻極是不安,脫口道:“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可別亂來。”
薑恪笑,雙眉輕佻,語氣森然慎人的道:“我自然曉得分寸,即便到了時候,我也會念著輔國公的好,給他呂家留個後。”
晚間,陳留王與陳留王妃留了晚膳,兩處相談甚歡,尤其是華婉與陳留王妃,臨別還約了何時再見。
回府路上,陳留王妃想著華婉的一顰一笑,越發覺得這弟妹舉止得當,極會做人,不禁便向陳留王讚道:“十九弟此番是娶了佳婦。”陳留王納罕,問她何以見得。陳留王妃便將白日之事說了一番,又歎息一聲,肅然陳結道:“她堪堪十七的年歲,卻難得又這番眼力,更是難得她見地頗高,又擅交際,三言兩語便讓人放下了心防。”
陳留王奇怪地看著她:“你不會是覺得弟妹比你強,心中不服氣罷?”陳留王妃斂了笑,捏起拳用力的捶了他一下道:“胡說什麽呢,我與你說正經的呢!”
陳留王笑,捏著她的小拳頭,道:“我自然知道你是說正經的,不過是看你如此嚴肅感慨,慪你笑一笑罷了。”
陳留王妃笑意嫣然地進來,見了華婉,半點也不認生,兩人相互見過禮,便執手到正堂坐下。
陳留王妃見她小臉嫣紅,一雙水漣漣的美眸似乎還有些迷蒙,想必是讓自己擾了午寢,不禁有些歉然,半是解釋半是寒暄道:“這幾日王爺一直忙著與皇上奏稟西北的事,少有閑暇,今兒恰好沐休,便攜了我進宮給皇太後請安,用了午膳出來時,在阜成門遇上了十九弟。她恰要回府,我想著好久不見你了,便趁此腆著臉來看看。”
華婉對陳留王妃很有好感,忙道:“應當是我上門拜見嫂嫂才是。”邊上有丫鬟端了冰盞兒來,華婉順口道:“天熱,自己捯飭了些吃食,嫂嫂嚐嚐。”
大戶人家素有夏日食用冰鎮楊梅的習慣,卻少見這般直接吃冰的。陳留王妃看著十分新奇,也不推辭,興致盎然的拈了小銀匙舀了些嚐。那晶瑩剔透的冰粒酸酸甜甜,十分爽口,涼氣沁心,很是消暑。
陳留王妃咽了,又舀了一口,連著進了半碗,覺得整個人都想再冰天雪地間過了一遍,涼絲絲的,打胃裏一直舒爽到全身,她放下碗盞,笑著道:“弟妹心靈手巧,竟想出這樣好的東西來。”華婉見她喜歡,便讓丫鬟又上了些,一時吃多了要傷脾胃,便每樣都隻有一點,堆在一個凝脂溫潤的玉盞裏。
“不過是閑來無事,隨意琢磨罷了。”華婉輕輕的搖著團扇,眸子微微彎起來,笑得坦然而不在意。陳留王妃見此,便笑著試探道:“可惜我成日在家無所事事也不能像弟妹這般蕙質蘭心。”
華婉嫣然一笑道:“小玩意罷了。若是嫂嫂喜歡,不如聽我說說做法,回去了也好自己調一盞來頑。”陳留王妃笑意更是真摯歡欣起來,她之所以與華婉交好,最初不過是自家王爺與豫王爺手足情篤,卻不知她為人如何,故不敢直言要她相授做法,誰知她這般機靈,人也大方,隻露了一點口風,便聞音知雅。
陳留王妃傾耳相聽,華婉細細的說道:“先調了濃濃的糖水,晾涼,最好在井裏窖過,然後將冰搗成一粒粒,銀錁子大小就好,在糖水裏過上一邊,放回冰窖裏一個時辰,把新鮮的果子漿成汁末,放些糖提味,然後將備好的冰從冰窖裏起出來淋上就是了。”
老陳留王妃孀居深宅,極少出來見人,陳留王夫婦是出了名的恭孝,怕老人孤寂,時常托人天南地北的尋些稀罕玩意兒搏老人家展顏。今夏熱氣逼人,老人經不起暑氣,華婉暗忖,陳留王妃應是想學了做法回去孝順婆母的,故說得格外仔細。陳留王妃聽了,撫掌歎道:“倒是不難,隻是巧妙地很,沒點玲瓏的心思哪裏想得到?”
她如此奉承,華婉微笑道:“嫂嫂盛讚,不過……”她微微一頓,眼角透出些天真活潑,清亮好聽的嗓音道:“誰讓嫂嫂是自家人呢?那我便當做我真這麽厲害罷。”陳留王妃先是一愣,而後亦是舒展了眉眼,神情間親昵許多,佯嗔著點點她道:“你啊~”
氣氛裏那再見的陌生膈應蕩然無存,反添上了十分的和諧親厚。
“十九弟,你這日子過得是越發愜意了啊?”陳留王吊兒郎當的斜簽在柱圓雕蓮花交椅上,一條腿架在扶手上,悠悠哉哉的一蕩一蕩,右手托著碗底,頭微仰,將碗裏剩下的小半碗冰一股腦兒的都倒進了嘴裏,含糊不清的說道。
薑恪瞥了他一眼,低頭繼續在明黃色的紙箋上快筆疾書。陳留王見她不搭理,也不甚在意,搖頭晃腦的咯嘣咯嘣的嚼著冰,嚼完了,又嚷著道:“再來一碗,換個大點兒的碗,小不拉幾的不帶勁兒。”在旁侍立的平安看了豫王一眼,見她專注書寫,沒說什麽,便恭恭敬敬的應了聲是,輕聲退了出去。不一會兒,平安端了個小茶盤來,茶盤上置了隻粉彩的大海碗,裝著滿滿一碗冰,恭恭敬敬的放到陳留王身旁的矮幾上,道:“陳留王爺請用。”
直到最後一字,下筆,收力,一氣嗬成,薑恪擱下筆,拿起紙箋看了一遍,確認無誤,便拿玉麒麟的鎮紙鎮著,等墨跡幹了,折了兩折,放進信封中。招來平安道:“拿上這封信,再去庫房找些上好的虎骨鹿鞭,八百裏加急送到北靜王手中。”
平安雙手接了信,退下去辦武逆最新章節。
“你不是一直盯著西北麽?怎麽連北疆也管上了。”陳留王納悶兒道。薑恪淡淡的看了他一眼,陳留王忙正襟危坐,雙手規規矩矩的放置膝上,末了,嘀咕道:“一板一眼兒的,沒的叫人難受拘謹。”
薑恪啞然失笑,半晌才道:“我又沒說什麽,應該讓你去與老十一住上幾日,你就知道什麽是拘謹了。”陳留王去了趟民風淳樸的西北便更是軟骨頭似的坐沒個坐像,走起路來倒很威武。
“真名士,自風流。你們懂什麽?”陳留王沒好氣道,他慣看不起端世子那故作高尚的附庸風雅,伸著手指不拘小節的敲了敲扶手,道:“北疆出了什麽事了要你親自過問?”北靜王自天啟元年便自請鎮守邊疆,十五年來除了必要陳奏少與朝廷往來,一心一意的守著北疆,怎麽這會兒寫了信來?薑恪答道:“沒什麽。隻是說他身上陳年痼疾又犯了。”陳留王不解道:“他那陳年痼疾也不是一日兩日了,怎麽這會兒倒嚷起來了?”
“不曉得,且看他要怎樣罷。”薑恪漫不經心道,陳留王一想也是,八叔還沒說要怎樣,他們就急吼吼的湊上去,占了被動不說還大失氣度,不如就現在這般,敬著他,送些名貴的傷藥去。陳留王想罷了,便笑嘻嘻道:“等開秋在野外官便要回京述職了,你可有什麽好地方?不如讓馬偉傑這新科狀元謀個外放,積點功績,總比在翰林院熬資曆強罷?”
“外放是好,可總比不上翰林院清貴。他是怎麽說的?”薑恪想了想道。
“他也想外放,說翰林院清貴是清貴,卻難免閉塞,入閣不止翰林一條路,做幾任知縣知府的,切身了民間疾苦,也免得將來議政時紙上談兵。”陳留王頗得意地正了正身子,薑恪笑,側手一揮,展開了折扇在身前輕輕地搖著,難掩欣賞的點頭道道:“你這內弟倒是個有主見的,想必他已有了自己的打算,讓他擬個章程來,我看過了,也好早做安排。隻可惜了這庶吉士的名頭。”
“這個簡單,我讓他擬來便是。”陳留王身任武職,這文官調任之事便隻能托到豫王這文武皆修的身上,見她輕輕鬆鬆便應了,應當是有百分的把握的,心中便很有了了樁事的鬆快,笑意便明朗了起來,道:“近日輔國公上躥下跳的惹了好些事,早有傳聞說要退居,難不成是假的?”
“若是假的,他如今便不會這般慌緊慌忙的了,不過是想多拉幾個人給世子,省得身後他呂家的人被啃得連骨頭都不剩。”薑恪輕蔑一笑,陳留王嘖嘖歎道:“滿朝可有一半是他輔國公的門下,他還待如何?何況呂德安尚了公主,以後,害怕誰會虧待他們麽?”
薑恪搖著折扇的手一頓,淡淡的道:“世事無絕對,誰說的準?”
陳留王聞言一驚,不由的望向薑恪,見她神色平淡,仿佛不過是說件尋常事,他心中卻極是不安,脫口道:“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可別亂來。”
薑恪笑,雙眉輕佻,語氣森然慎人的道:“我自然曉得分寸,即便到了時候,我也會念著輔國公的好,給他呂家留個後。”
晚間,陳留王與陳留王妃留了晚膳,兩處相談甚歡,尤其是華婉與陳留王妃,臨別還約了何時再見。
回府路上,陳留王妃想著華婉的一顰一笑,越發覺得這弟妹舉止得當,極會做人,不禁便向陳留王讚道:“十九弟此番是娶了佳婦。”陳留王納罕,問她何以見得。陳留王妃便將白日之事說了一番,又歎息一聲,肅然陳結道:“她堪堪十七的年歲,卻難得又這番眼力,更是難得她見地頗高,又擅交際,三言兩語便讓人放下了心防。”
陳留王奇怪地看著她:“你不會是覺得弟妹比你強,心中不服氣罷?”陳留王妃斂了笑,捏起拳用力的捶了他一下道:“胡說什麽呢,我與你說正經的呢!”
陳留王笑,捏著她的小拳頭,道:“我自然知道你是說正經的,不過是看你如此嚴肅感慨,慪你笑一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