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望樓中,茶香澹澹,熏煙徐徐。華婉與諸葛先生坐在羅漢床上,中間隔了個矮幾,矮幾上還堆著一疊兒賬冊,顯得與此時的氛圍格格不入。
諸葛先生撚起汝窯粉白茶盅,到嘴邊輕啜一口,而後緩緩的閉上眼,仿佛是在回味。他的眼角是深刻的紋路,眼底的皮膚暗淡而鬆弛,有一種與年紀相符的滄桑,累積成幾年的智慧。
“穀雨前的六安,”諸葛暉忽然睜開眼,含一縷淡淡的笑:“引茶的水是,鬆針上的積雪,掃入甕中,密封,入土,埋於竹林之中,三年後啟開,引而成茗,茶湯甘冽清趣,鬆香鬱鬱,竹香嫋嫋。隻可惜……”諸葛暉又飲了半口,麵上浮出些許憾色:“沏茶的時候急了些,未等三沸便取用了。湯色不夠香醇。可見沏茶之人,心有旁騖啊。”諸葛暉抬手捋了捋那撮半白的山羊胡,眼中閃過狡黠的笑意。
華婉麵上浮出明顯的驚詫,繼而訕然而笑,少許歉意道:“不想先生精通茶道。沏茶之時,心不在於此,倒是我,欠了心誠了。”這茶是她親自沏的,隻是心思耽於昨夜之夢,煮水的時候就急了些。唉,屋漏偏風雨,急了些沒什麽,有什麽的事竟叫這自己想好生款待的先生發現了。許是聽王爺說過太多次先生高才,華婉有種類似於上課時不專心被教授點名批評了的窘迫。
先生心細,擺擺手,笑道:“這香茗可是王爺私藏,老朽今日得以一嚐可不是此生無害了?”說罷嗬嗬的笑,不在意地將茶盅置回矮幾上,道:“王妃找老朽來,所為何事?”
諸葛暉開門見山,華婉自不會再多糾結於客套寒暄,她斟酌了言辭,虛心求教道:“皇上登基五載,當今天下,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然,我也聽王爺說起,似乎北疆蒙古,西北瓦羯,近年來時有進犯?”
諸葛暉頗有幾分意外,未曾想,王妃請他前來,是為朝局之事,隻一刹那,諸葛暉便恢複尋常模樣,搖著頭道:“區區蠻夷,何足為懼?我太祖建朝至今已近一甲子,蒙古兵敗撤出中原卻不過四十餘年,北靜王父子鎮守北疆,功勳彪炳,有目共睹,想來即便爾今蒙古似有大舉進犯之象,北靜王也足以應付神仙會所。待擊退了韃子,北靜王便更受萬民敬仰了。至於瓦羯,倒還算太平,想必王妃也不關心。”諸葛暉單說蒙古不言瓦羯,一雙濁濁的小眼裏透出精光,邊角勾出了然的笑意。這短短的兩句話,既說明蒙古休整之後賊心不死,對中原富庶之地仍存覬覦之心,又說明北靜王鎮守北疆的勞苦功高,等打敗蒙古之後,恐怕更是居功至偉。華婉心一沉,如此說來,若是北靜王是不甘於偏安一隅,想要尋出點事端也是極容易的。
她請了諸葛先生來,本是想問詢朝中局勢如何,王爺又是出於何種境地,她心驚與昨夜的噩夢,思來想去,世上總沒有無緣無故的事,這難道是預言王爺將有不測之遇?放眼天下,能讓豫王恪遭受生命之虞的恐怕沒幾個,她也知道王爺和趙王打著擂台,卻不知究竟如何了。豫王府幕僚清客養了不少,隻有諸葛先生是那真正不羈世俗,灑脫通透之人,想必也不拘於所謂的“女子無才便是德”,能與她好好說道說道這朝中格局。聽先生回答,果真如此。
“這麽說來,北疆戰事,不日便能停了?”
“這也難說,”諸葛暉停頓下來,示意一旁侍立的清意給他滿上茶,慢悠悠的喝上一口,眯著眼道:“蒙古韃子到底多得是驍勇善戰之人,何況,北靜王鎮守多年,邊陲苦寒,有個頭疼腦熱,也是尋常。”
此中之意,竟是北靜王有意拖延戰情。華婉不解,脫口問道:“北靜王何也如此?”諸葛暉似有欣賞的看了華婉一眼,笑眯眯道:“先帝在位十年,當今即位已逾五載,趙王縱有通天本事,萬般才能,在皇權麵前都不值一提,可他屹立十五年不倒,應對兩代帝王而能保全自身,王妃可知,這是為何?”
他不答反問,這話頭被拉開十萬八千裏,華婉卻信先生自由先生的道理,黑如點漆的小眼球轉了兩圈兒,老老實實的答道:“不知,還請先生解惑。”
“不過是,太祖駕崩前,當著群臣的麵,拉著先帝的手,叮囑先帝,善待手足,萬不可同室操戈。”諸葛暉歎息道:“太祖愛護子息,卻不知此番話添了多少麻煩,趙王又狡猾的很,輕易不叫人抓著把柄,有了太祖遺言,尋常的把柄如何奈何得了趙王?真真是無事添事做。”
這話便有妄議太祖的忤逆嫌疑了,華婉抿唇淡笑,卻不好接他的話,輕輕撥開他話裏的表層,露出內中含義:“因而,隻要趙王不犯大逆之罪,皇上便奈何不得他?王爺能做的也不過從他手中剝下權柄,等著趙王自己撞上大逆的罪名?”
“不錯,”諸葛暉讚許的等等頭,趙王有心帝位,謀逆是遲早的事,他想的是多掙些權勢兵力,而皇上和豫王則是要削弱他的權柄,待他露出了狐狸的尾巴,再緊緊的揪住,然後扯出整個身子。
“那如今,朝中,王爺與趙王相較,孰弱孰強?”華婉問。
“自然是咱們王爺更勝一籌!”諸葛先生搖頭晃腦道:“太宗文皇帝去的突然,趙王的爪牙乘虛而入,掀起了好大的聲勢,皇上即位之時頗費了番功夫,幸好,輔國公鼎力相助,那會兒若差了一點,趙王就黃袍加身了。王爺運籌帷幄,從軍中入手,籠絡了大批忠義之將,如今,這些將士遍布九邊,個個都是一方棟梁。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之後王爺回朝,插手內閣事務,皇上全力支應。如此蠶食鯨吞,趙王必定式微,今後想要謀逆也缺了那能耐,而北靜王手裏,有的是兵權。”說罷,諸葛暉看了華婉一眼,仿佛怪她把話題扯遠了,現在他好不容易扯回到北靜王身上,華婉憋屈,隻能做出敏而好學之狀,聽先生說解,“當初北靜王奉太祖之命鎮守北疆。此中不知牽涉了什麽皇室辛秘,太祖有言,北靜王終生不得還朝。”
諸葛暉說罷,好奇地望向華婉,極是盼她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好解解他老人家這好奇之心。華婉抱歉的道:“我也不知道,王爺沒有提起過。”諸葛暉失望的搖了搖頭,大是不甘,道:“罷了,不曉得也無妨長生問道全文閱讀。那時,蒙古人被太祖爺的鐵騎打怕了,多年不敢犯境,北靜王在那守著也太平,沒過多久,大家就忘了去了邊疆的太祖的第八個兒子,太祖駕崩後更是無人提起。可近年來,蒙古人不時的來搶掠,不說牛馬牲口,有時連無辜百姓也會搶了去做奴隸,北靜王率兵抵抗,很有成效,直到去年,蒙古人忽然屯了軍隊在邊境,且不時的挑釁,直到過了年,又打了一場打仗。北靜王漸漸聲名鵲起,極得民心。”蒙古人與漢人有宿仇,北靜王抵禦蒙古,在百姓心中便是英雄。
“因此,他不想休戰,這仗長久的打下去,隻需維持不敗境地,便可為他掙來聲明,也能借此轄製朝廷。”華婉恍然大悟。
諸葛暉笑著點了點頭:“王妃說得極是。至於此中目的,老朽猜想,他是想要挪個地方了,我聽聞,北靜王世子不善戰,無甚將才。總之,他與趙王來往密切,到頭來,二人各取所需罷了。”
華婉愁眉,這是你死我活的事,趙王與北靜王聯手,二者皆強,相對的王爺就處於劣勢了,她一下子又想起昨夜夢中,王爺在她的懷裏死去的情景,恐懼布滿了心頭。
兩人靜坐了片刻,諸葛暉見她也沒其他的要問了,便站起身告退,臨走前,還十分了然地捋了捋那撮稀疏的山羊胡,笑嗬嗬地道:“王妃盡管放心就是,王爺那人,鬼精鬼精的,吃不了虧。”說罷,還甩了甩衣袖,示意王妃不必相送,握著他的那柄長劍,凜凜威風的走了。
華婉覺得這種感覺很奇怪,她為一場夢而擔驚受怕,她心裏很清楚,不是因為這場夢有多逼真,而是這夢的主角是她們。而她,並不討厭這種擔驚受怕的感覺,就是不習慣,仿佛是心在顫栗,它顫動著,如同一隻受了驚的小白兔,震顫著,生怕一個不小心夢就成了真。
晚上,那個讓她如此擔驚受怕的人歸家,她一陣風似的卷進屋裏,踢去腳上黑如鴉羽的朝靴,盤坐到羅漢床上,她身上穿著紫貂裘衣,毛茸茸的貂毛圍著領子,眼睛亮晶晶的,將衣袍下擺輕輕一撣,動作瀟灑而矜貴。華婉起身,將手中的手爐遞給她,道:“來暖暖。”
薑恪咳了一聲,將手爐揣在懷裏,而後笑眯眯道:“我今兒聽說了件事兒,說起來還與你有關。”
“嗯。”華婉輕哼一聲,她手裏正在繡一枚衿纓,寶藍色的底,繡得卻是三月裏開得漫天飛揚的櫻花。華婉手上不停,刺下最後一針,收線、剪斷,她仔細的端詳了這件新製成的飾品,心想明日選了流蘇接上就好了,不知用哪種顏色的流蘇會比較好看。
薑恪見她沒什麽興趣,就主動的湊了上去,幽聲道:“蘇良時定親了,定的是你五妹妹滕思宸。”華婉把針線簍子放到一邊,認真的與她說話:“哦,還沒人告知我,想必過些天就能傳出消息了。”她嫁入王府後與滕家便沒了什麽聯係,騰遠侯去了邊疆,陳氏與五小姐則繼續留在臨安。
薑恪皺了皺鼻子,怪聲怪氣道:“沒了?良時哥哥可是要成你妹夫了。”華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薑恪把懷裏的小手爐塞回給了她,暖暖的,帶著她的體溫,她的長眉邪肆一挑道:“怎麽不說話了?”
“我在想,成婚之日,選什麽賀禮送去呢。”華婉沒好氣的瞥了她一眼,柔軟的小手順著薑恪順滑的長發摸了摸,她覺得王爺真像個等著順毛的小動物,薑恪的神情柔和下來,繼而微微的笑,兩人便這般坐著,說了些旁的事。
豫荊的雪,洋洋灑灑的可以下到二月,嫩草冒出尖頭,生機勃勃,白雪忽然壓頂,這時的天地便帶了些難以抑製的活力,給予人奮鬥之中的感動。北疆時局日漸雜冗,北靜王果然如諸葛先生所言,將戰局拖長,與蒙古膠著,卻不出戰,蒙古主動挑釁,也從不戀戰,一副拖到底的樣子。
朝中,豫王一係的大臣提出,需得派監軍至北疆督戰,趙王一係自是反對,北疆局勢,朝中無人比北靜王更熟悉,派人去,又有何用。
兩派對此爭論不休,趙王等人堅持認為不可再派人前去。時日漸移,蒙古不退反進,邊陲局勢更加緊張,北靜王卻不論蒙古如何挑釁,始終按兵不出墨門飛甲全文閱讀。
時日久了,人心必散。
四月初一朝會,兩派就此一事依舊爭個沒完。最終,薑恪逮住一個反對最為激烈的大臣,厲聲質問:“蒙古挑釁,我天朝戰是不戰?北疆屯兵十萬,北靜王按兵不動,該是不該?如此局勢,朝廷管是不管?”
那大臣隻看了一眼豫王散著寒光的雙眸便急忙撇開眼,眼神四下裏亂撇,支支吾吾道:“北靜王鎮守邊境十幾年,自是知曉自己在做什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征戰大事,隻需北靜王一人知曉在做什麽就好了?”薑恪冷笑,這話中含義震懾,那大臣雙腿一軟,幾乎跪下,支支吾吾的更答不出話來,薑恪卻不放過他,連聲逼問:“本王問你,北疆戰事,朝廷要不要管?”
那大臣不由的後退一步,求助的望向趙王。趙王眼見情勢不好,忙上前道:“此事關係巨大,需得從長計議,豫王可是操之過急了。”
薑恪淡淡一笑,如針般尖銳的目光緊盯著趙王,笑著道:“侄兒不過是想問個準話,既然九皇叔這般以為,不如您來說說,北疆戰事,朝廷,管得著麽?”
自是管得著的,正如她所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趙王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兩人針鋒相對的相持著。皇帝趁勢環視殿上,問:“各位愛卿看,蒙古來犯,朝廷管是不管?”
豫王一係忙齊聲道:“自是要管!”趙王憋紅了臉,憤恨的看著薑恪,薑恪笑了笑,輕巧的轉開視線。
確定了要管,接下去討論的便是該派何人去管了。
這個監軍不好當!
正如眾人所知,北靜王盤旋北疆十五六年,根深蒂固,去了那裏,若是半路遇上“山賊”,監軍遇害,若是兩軍對戰,監軍不幸身亡,誰也說不清。
情勢逼人,三日後,豫王請纓。
華婉知曉了這個消息便一直處於焦慮難安之中。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城。這個時節恰是花紅柳綠。四月的桃花已開滿了庭院,隨園中薑恪親手打理的牡丹也開出了花骨朵,微風徐徐,花香沁人。豫王府中,綠樹新裝,碧水蕩漾,蝶鳥翩舞,美不勝收。
華婉卻沒有心情欣賞,今日是踐行宴,薑恪出發的日子便定在後日,四月初十。踐行宴是在端世子的西宴賓府。薑恪是知道她的不安的,這兩日便把事兒能推的事都推了,騰出時間陪著華婉在府上四處走走。
豫王府太大,華婉嫁來一年,還有許多地方沒有去過,薑恪帶著她,繞著玉寧湖一路的走,如新婚之時那般,給她說著各處景致的特色,偶爾還會穿插幾個她兒時的趣事。
玉寧湖說是湖,實則更像一條河,它是從什刹海引的活水,整個形狀是兩頭細,中間向外鼓起,沿岸種了垂柳、桃花。
兩人這麽過了三天,薑恪一直在華婉身邊,寸步不離。今晚的踐行宴卻是不得不去的,薑恪離府前,見華婉陡然黯淡的神色,心中一歎,輕輕的抱了抱她,道了句:“乖,我會盡早回來。”
華婉心中忐忑難言,她越發覺得那場夢不隻是個夢,此行危險重重,王爺又不是那遇事肯躲在後麵的,北疆的事她一直窩火著,到了那地界,見了北靜王,不主動迎敵都是好的,怎麽可能避其鋒芒?她越想越怕,卻毫無辦法。
胡思亂想間,就到了深夜,王府裏的更夫打更的聲音遙遙傳來,已是三更。華婉等得焦灼,在房中來回的走動,步子紊亂而著急。
終於,外頭傳來平安的一聲:王爺回來了。華婉忙出門去迎,卻見王爺由長安與樂安攙著,不省人事恐怖高校最新章節。
“怎麽了?”華婉疾步上前,語氣又急又切,她仔細的端詳了王爺一番,王爺雙眼眯合,眉頭皺的緊緊的,抿著薄唇,顯得極為不耐煩,喉間發出難受的□。平安摸了摸額角的汗,忙解釋道:“今晚勸酒的人多,王爺挨不過,便醉了。”
醉了?華婉稍稍放心,幫著長安與樂安一起扶了王爺進屋。
她指揮著兩人將王爺放倒在床榻上。薑恪沉沉的□了一聲,似乎很是不耐,將一條腿擱上榻。華婉親手替她除下雲靴,拒絕了幫助,吃力的將王爺整個的抬到榻上。
喝醉了的人少不了惡心頭疼難受,薑恪難耐的搖著頭,抬起手去扯扣得嚴嚴實實的衣領,她的額上有著細細密密的汗水,在燭光之下反著亮亮的光,想必是出了汗,睡著不舒坦了。
華婉命三人退下,又讓菲絮去舀滿滿的一盆熱水來,給王爺擦身。菲絮應諾退了下去,屋裏便隻剩了她二人。華婉替王爺解開領口,仿佛是呼吸順暢了,王爺緩緩的舒了口氣,不再掙紮,雙眉卻仍是高高的揪在一起,華婉歎了口氣,動手解開她的外套,等到裏衣時,卻稍顯猶豫,她們成婚一年,卻從未見過對方的身子,華婉雙頰泛起一抹可疑的潮紅,她深深的吸了口氣,對自己道:既然是夫妻,肌膚之親自是天經地義的。
雖是如此寬心,當她碰到打得緊緊的衣帶時,手還是忍不住顫了顫,不過數個衣帶,她仿佛解了好久。
裏衣是交領的,她掀開右衽,本以為能見到或寬厚或瘦弱卻充滿安全感的胸膛,不想竟是一層厚厚的白布。白布纏了好幾圈,嚴嚴實實的,仿佛掩蓋了驚天的秘密,華婉的心下意識的咯噔了一下,她顫著手,試探的摸了摸那層白布的表麵。那掩去了尋常姑娘的柔軟,卻絕非男子該有的觸感,讓華婉整個人都懵了。
她驚呆在原地,都忘了呼吸,直到外頭傳來腳步聲,她忙將裏衣掩上,再蓋上一層棉被,而後狠狠的捏緊雙手,強迫自己鎮定下來。
菲絮打了熱水進來,她將水盆放到榻邊的矮幾上,似有擔憂的看了看王爺,剛想問可要煮醒酒湯來,便聽王妃道:“你下去歇著吧。”她的尾音有著不易覺察的顫抖,指甲狠狠的掐著掌心,迫使自己千萬鎮定。
等菲絮退下,華婉深深的吸了口氣,緊咬著下唇,心口砰砰的跳得厲害,腦海之中一片黑暗,她的眼眶發熱,鼻尖發酸,耳邊仿佛是天塌了一般的轟鳴。她看著薑恪俊美的容顏,她竟然不是他!
喉嚨緊得發痛,華婉閉上眼,微微仰起頭,眼角滲出了淚水,她沉沉的呼吸,迫使自己鎮定下來,須臾,華婉當機立斷,俯□子,將薑恪解開的衣帶重新係上,然後擰了帕子,輕輕的給薑恪擦去額上的汗水。
門外傳來一陣急切的腳步聲,不一會兒,芷黛推門而入,她滿臉驚慌,一進來,便將視線投向榻上醉得昏昏沉沉毫無知覺的薑恪,見她衣衫整齊,方微不可見的籲了口氣,屈膝向華婉請罪:“奴婢魯莽,請王妃贖罪。”
華婉勉力一笑,道:“無妨。”
“王妃,王爺酒醉之後素來是奴婢伺候,夜已深,王妃也累了一宿,不如先歇下,奴婢會好好伺候王爺。”芷黛聽說王爺醉的不省人事被長安等人送來了靜漪堂便急匆匆的趕了過來,王妃還不知王爺身份,若是此時揭穿,難免節外生枝。她緊張之下竟不顧禮數的闖了進來。
華婉看著芷黛,目光如炬,眼中帶了質疑,芷黛載福一禮,堅持道:“王妃先去安歇罷。”華婉沉沉的點了頭,道:“那這裏,便勞煩你了。”
芷黛暗暗舒了口氣,肯走就好。隻是,今晚以如此放肆之語勸走了王妃,明日便要王爺好生解釋了。
華婉退出正寢,去了邊上的碧紗櫥裏度過一夜。她的腦子依舊昏沉,混混沌沌之中一個又一個的疑問接踵而來,最後都匯聚成一個:百合、紅杏,孰佳?
諸葛先生撚起汝窯粉白茶盅,到嘴邊輕啜一口,而後緩緩的閉上眼,仿佛是在回味。他的眼角是深刻的紋路,眼底的皮膚暗淡而鬆弛,有一種與年紀相符的滄桑,累積成幾年的智慧。
“穀雨前的六安,”諸葛暉忽然睜開眼,含一縷淡淡的笑:“引茶的水是,鬆針上的積雪,掃入甕中,密封,入土,埋於竹林之中,三年後啟開,引而成茗,茶湯甘冽清趣,鬆香鬱鬱,竹香嫋嫋。隻可惜……”諸葛暉又飲了半口,麵上浮出些許憾色:“沏茶的時候急了些,未等三沸便取用了。湯色不夠香醇。可見沏茶之人,心有旁騖啊。”諸葛暉抬手捋了捋那撮半白的山羊胡,眼中閃過狡黠的笑意。
華婉麵上浮出明顯的驚詫,繼而訕然而笑,少許歉意道:“不想先生精通茶道。沏茶之時,心不在於此,倒是我,欠了心誠了。”這茶是她親自沏的,隻是心思耽於昨夜之夢,煮水的時候就急了些。唉,屋漏偏風雨,急了些沒什麽,有什麽的事竟叫這自己想好生款待的先生發現了。許是聽王爺說過太多次先生高才,華婉有種類似於上課時不專心被教授點名批評了的窘迫。
先生心細,擺擺手,笑道:“這香茗可是王爺私藏,老朽今日得以一嚐可不是此生無害了?”說罷嗬嗬的笑,不在意地將茶盅置回矮幾上,道:“王妃找老朽來,所為何事?”
諸葛暉開門見山,華婉自不會再多糾結於客套寒暄,她斟酌了言辭,虛心求教道:“皇上登基五載,當今天下,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然,我也聽王爺說起,似乎北疆蒙古,西北瓦羯,近年來時有進犯?”
諸葛暉頗有幾分意外,未曾想,王妃請他前來,是為朝局之事,隻一刹那,諸葛暉便恢複尋常模樣,搖著頭道:“區區蠻夷,何足為懼?我太祖建朝至今已近一甲子,蒙古兵敗撤出中原卻不過四十餘年,北靜王父子鎮守北疆,功勳彪炳,有目共睹,想來即便爾今蒙古似有大舉進犯之象,北靜王也足以應付神仙會所。待擊退了韃子,北靜王便更受萬民敬仰了。至於瓦羯,倒還算太平,想必王妃也不關心。”諸葛暉單說蒙古不言瓦羯,一雙濁濁的小眼裏透出精光,邊角勾出了然的笑意。這短短的兩句話,既說明蒙古休整之後賊心不死,對中原富庶之地仍存覬覦之心,又說明北靜王鎮守北疆的勞苦功高,等打敗蒙古之後,恐怕更是居功至偉。華婉心一沉,如此說來,若是北靜王是不甘於偏安一隅,想要尋出點事端也是極容易的。
她請了諸葛先生來,本是想問詢朝中局勢如何,王爺又是出於何種境地,她心驚與昨夜的噩夢,思來想去,世上總沒有無緣無故的事,這難道是預言王爺將有不測之遇?放眼天下,能讓豫王恪遭受生命之虞的恐怕沒幾個,她也知道王爺和趙王打著擂台,卻不知究竟如何了。豫王府幕僚清客養了不少,隻有諸葛先生是那真正不羈世俗,灑脫通透之人,想必也不拘於所謂的“女子無才便是德”,能與她好好說道說道這朝中格局。聽先生回答,果真如此。
“這麽說來,北疆戰事,不日便能停了?”
“這也難說,”諸葛暉停頓下來,示意一旁侍立的清意給他滿上茶,慢悠悠的喝上一口,眯著眼道:“蒙古韃子到底多得是驍勇善戰之人,何況,北靜王鎮守多年,邊陲苦寒,有個頭疼腦熱,也是尋常。”
此中之意,竟是北靜王有意拖延戰情。華婉不解,脫口問道:“北靜王何也如此?”諸葛暉似有欣賞的看了華婉一眼,笑眯眯道:“先帝在位十年,當今即位已逾五載,趙王縱有通天本事,萬般才能,在皇權麵前都不值一提,可他屹立十五年不倒,應對兩代帝王而能保全自身,王妃可知,這是為何?”
他不答反問,這話頭被拉開十萬八千裏,華婉卻信先生自由先生的道理,黑如點漆的小眼球轉了兩圈兒,老老實實的答道:“不知,還請先生解惑。”
“不過是,太祖駕崩前,當著群臣的麵,拉著先帝的手,叮囑先帝,善待手足,萬不可同室操戈。”諸葛暉歎息道:“太祖愛護子息,卻不知此番話添了多少麻煩,趙王又狡猾的很,輕易不叫人抓著把柄,有了太祖遺言,尋常的把柄如何奈何得了趙王?真真是無事添事做。”
這話便有妄議太祖的忤逆嫌疑了,華婉抿唇淡笑,卻不好接他的話,輕輕撥開他話裏的表層,露出內中含義:“因而,隻要趙王不犯大逆之罪,皇上便奈何不得他?王爺能做的也不過從他手中剝下權柄,等著趙王自己撞上大逆的罪名?”
“不錯,”諸葛暉讚許的等等頭,趙王有心帝位,謀逆是遲早的事,他想的是多掙些權勢兵力,而皇上和豫王則是要削弱他的權柄,待他露出了狐狸的尾巴,再緊緊的揪住,然後扯出整個身子。
“那如今,朝中,王爺與趙王相較,孰弱孰強?”華婉問。
“自然是咱們王爺更勝一籌!”諸葛先生搖頭晃腦道:“太宗文皇帝去的突然,趙王的爪牙乘虛而入,掀起了好大的聲勢,皇上即位之時頗費了番功夫,幸好,輔國公鼎力相助,那會兒若差了一點,趙王就黃袍加身了。王爺運籌帷幄,從軍中入手,籠絡了大批忠義之將,如今,這些將士遍布九邊,個個都是一方棟梁。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之後王爺回朝,插手內閣事務,皇上全力支應。如此蠶食鯨吞,趙王必定式微,今後想要謀逆也缺了那能耐,而北靜王手裏,有的是兵權。”說罷,諸葛暉看了華婉一眼,仿佛怪她把話題扯遠了,現在他好不容易扯回到北靜王身上,華婉憋屈,隻能做出敏而好學之狀,聽先生說解,“當初北靜王奉太祖之命鎮守北疆。此中不知牽涉了什麽皇室辛秘,太祖有言,北靜王終生不得還朝。”
諸葛暉說罷,好奇地望向華婉,極是盼她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好解解他老人家這好奇之心。華婉抱歉的道:“我也不知道,王爺沒有提起過。”諸葛暉失望的搖了搖頭,大是不甘,道:“罷了,不曉得也無妨長生問道全文閱讀。那時,蒙古人被太祖爺的鐵騎打怕了,多年不敢犯境,北靜王在那守著也太平,沒過多久,大家就忘了去了邊疆的太祖的第八個兒子,太祖駕崩後更是無人提起。可近年來,蒙古人不時的來搶掠,不說牛馬牲口,有時連無辜百姓也會搶了去做奴隸,北靜王率兵抵抗,很有成效,直到去年,蒙古人忽然屯了軍隊在邊境,且不時的挑釁,直到過了年,又打了一場打仗。北靜王漸漸聲名鵲起,極得民心。”蒙古人與漢人有宿仇,北靜王抵禦蒙古,在百姓心中便是英雄。
“因此,他不想休戰,這仗長久的打下去,隻需維持不敗境地,便可為他掙來聲明,也能借此轄製朝廷。”華婉恍然大悟。
諸葛暉笑著點了點頭:“王妃說得極是。至於此中目的,老朽猜想,他是想要挪個地方了,我聽聞,北靜王世子不善戰,無甚將才。總之,他與趙王來往密切,到頭來,二人各取所需罷了。”
華婉愁眉,這是你死我活的事,趙王與北靜王聯手,二者皆強,相對的王爺就處於劣勢了,她一下子又想起昨夜夢中,王爺在她的懷裏死去的情景,恐懼布滿了心頭。
兩人靜坐了片刻,諸葛暉見她也沒其他的要問了,便站起身告退,臨走前,還十分了然地捋了捋那撮稀疏的山羊胡,笑嗬嗬地道:“王妃盡管放心就是,王爺那人,鬼精鬼精的,吃不了虧。”說罷,還甩了甩衣袖,示意王妃不必相送,握著他的那柄長劍,凜凜威風的走了。
華婉覺得這種感覺很奇怪,她為一場夢而擔驚受怕,她心裏很清楚,不是因為這場夢有多逼真,而是這夢的主角是她們。而她,並不討厭這種擔驚受怕的感覺,就是不習慣,仿佛是心在顫栗,它顫動著,如同一隻受了驚的小白兔,震顫著,生怕一個不小心夢就成了真。
晚上,那個讓她如此擔驚受怕的人歸家,她一陣風似的卷進屋裏,踢去腳上黑如鴉羽的朝靴,盤坐到羅漢床上,她身上穿著紫貂裘衣,毛茸茸的貂毛圍著領子,眼睛亮晶晶的,將衣袍下擺輕輕一撣,動作瀟灑而矜貴。華婉起身,將手中的手爐遞給她,道:“來暖暖。”
薑恪咳了一聲,將手爐揣在懷裏,而後笑眯眯道:“我今兒聽說了件事兒,說起來還與你有關。”
“嗯。”華婉輕哼一聲,她手裏正在繡一枚衿纓,寶藍色的底,繡得卻是三月裏開得漫天飛揚的櫻花。華婉手上不停,刺下最後一針,收線、剪斷,她仔細的端詳了這件新製成的飾品,心想明日選了流蘇接上就好了,不知用哪種顏色的流蘇會比較好看。
薑恪見她沒什麽興趣,就主動的湊了上去,幽聲道:“蘇良時定親了,定的是你五妹妹滕思宸。”華婉把針線簍子放到一邊,認真的與她說話:“哦,還沒人告知我,想必過些天就能傳出消息了。”她嫁入王府後與滕家便沒了什麽聯係,騰遠侯去了邊疆,陳氏與五小姐則繼續留在臨安。
薑恪皺了皺鼻子,怪聲怪氣道:“沒了?良時哥哥可是要成你妹夫了。”華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薑恪把懷裏的小手爐塞回給了她,暖暖的,帶著她的體溫,她的長眉邪肆一挑道:“怎麽不說話了?”
“我在想,成婚之日,選什麽賀禮送去呢。”華婉沒好氣的瞥了她一眼,柔軟的小手順著薑恪順滑的長發摸了摸,她覺得王爺真像個等著順毛的小動物,薑恪的神情柔和下來,繼而微微的笑,兩人便這般坐著,說了些旁的事。
豫荊的雪,洋洋灑灑的可以下到二月,嫩草冒出尖頭,生機勃勃,白雪忽然壓頂,這時的天地便帶了些難以抑製的活力,給予人奮鬥之中的感動。北疆時局日漸雜冗,北靜王果然如諸葛先生所言,將戰局拖長,與蒙古膠著,卻不出戰,蒙古主動挑釁,也從不戀戰,一副拖到底的樣子。
朝中,豫王一係的大臣提出,需得派監軍至北疆督戰,趙王一係自是反對,北疆局勢,朝中無人比北靜王更熟悉,派人去,又有何用。
兩派對此爭論不休,趙王等人堅持認為不可再派人前去。時日漸移,蒙古不退反進,邊陲局勢更加緊張,北靜王卻不論蒙古如何挑釁,始終按兵不出墨門飛甲全文閱讀。
時日久了,人心必散。
四月初一朝會,兩派就此一事依舊爭個沒完。最終,薑恪逮住一個反對最為激烈的大臣,厲聲質問:“蒙古挑釁,我天朝戰是不戰?北疆屯兵十萬,北靜王按兵不動,該是不該?如此局勢,朝廷管是不管?”
那大臣隻看了一眼豫王散著寒光的雙眸便急忙撇開眼,眼神四下裏亂撇,支支吾吾道:“北靜王鎮守邊境十幾年,自是知曉自己在做什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征戰大事,隻需北靜王一人知曉在做什麽就好了?”薑恪冷笑,這話中含義震懾,那大臣雙腿一軟,幾乎跪下,支支吾吾的更答不出話來,薑恪卻不放過他,連聲逼問:“本王問你,北疆戰事,朝廷要不要管?”
那大臣不由的後退一步,求助的望向趙王。趙王眼見情勢不好,忙上前道:“此事關係巨大,需得從長計議,豫王可是操之過急了。”
薑恪淡淡一笑,如針般尖銳的目光緊盯著趙王,笑著道:“侄兒不過是想問個準話,既然九皇叔這般以為,不如您來說說,北疆戰事,朝廷,管得著麽?”
自是管得著的,正如她所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趙王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兩人針鋒相對的相持著。皇帝趁勢環視殿上,問:“各位愛卿看,蒙古來犯,朝廷管是不管?”
豫王一係忙齊聲道:“自是要管!”趙王憋紅了臉,憤恨的看著薑恪,薑恪笑了笑,輕巧的轉開視線。
確定了要管,接下去討論的便是該派何人去管了。
這個監軍不好當!
正如眾人所知,北靜王盤旋北疆十五六年,根深蒂固,去了那裏,若是半路遇上“山賊”,監軍遇害,若是兩軍對戰,監軍不幸身亡,誰也說不清。
情勢逼人,三日後,豫王請纓。
華婉知曉了這個消息便一直處於焦慮難安之中。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城。這個時節恰是花紅柳綠。四月的桃花已開滿了庭院,隨園中薑恪親手打理的牡丹也開出了花骨朵,微風徐徐,花香沁人。豫王府中,綠樹新裝,碧水蕩漾,蝶鳥翩舞,美不勝收。
華婉卻沒有心情欣賞,今日是踐行宴,薑恪出發的日子便定在後日,四月初十。踐行宴是在端世子的西宴賓府。薑恪是知道她的不安的,這兩日便把事兒能推的事都推了,騰出時間陪著華婉在府上四處走走。
豫王府太大,華婉嫁來一年,還有許多地方沒有去過,薑恪帶著她,繞著玉寧湖一路的走,如新婚之時那般,給她說著各處景致的特色,偶爾還會穿插幾個她兒時的趣事。
玉寧湖說是湖,實則更像一條河,它是從什刹海引的活水,整個形狀是兩頭細,中間向外鼓起,沿岸種了垂柳、桃花。
兩人這麽過了三天,薑恪一直在華婉身邊,寸步不離。今晚的踐行宴卻是不得不去的,薑恪離府前,見華婉陡然黯淡的神色,心中一歎,輕輕的抱了抱她,道了句:“乖,我會盡早回來。”
華婉心中忐忑難言,她越發覺得那場夢不隻是個夢,此行危險重重,王爺又不是那遇事肯躲在後麵的,北疆的事她一直窩火著,到了那地界,見了北靜王,不主動迎敵都是好的,怎麽可能避其鋒芒?她越想越怕,卻毫無辦法。
胡思亂想間,就到了深夜,王府裏的更夫打更的聲音遙遙傳來,已是三更。華婉等得焦灼,在房中來回的走動,步子紊亂而著急。
終於,外頭傳來平安的一聲:王爺回來了。華婉忙出門去迎,卻見王爺由長安與樂安攙著,不省人事恐怖高校最新章節。
“怎麽了?”華婉疾步上前,語氣又急又切,她仔細的端詳了王爺一番,王爺雙眼眯合,眉頭皺的緊緊的,抿著薄唇,顯得極為不耐煩,喉間發出難受的□。平安摸了摸額角的汗,忙解釋道:“今晚勸酒的人多,王爺挨不過,便醉了。”
醉了?華婉稍稍放心,幫著長安與樂安一起扶了王爺進屋。
她指揮著兩人將王爺放倒在床榻上。薑恪沉沉的□了一聲,似乎很是不耐,將一條腿擱上榻。華婉親手替她除下雲靴,拒絕了幫助,吃力的將王爺整個的抬到榻上。
喝醉了的人少不了惡心頭疼難受,薑恪難耐的搖著頭,抬起手去扯扣得嚴嚴實實的衣領,她的額上有著細細密密的汗水,在燭光之下反著亮亮的光,想必是出了汗,睡著不舒坦了。
華婉命三人退下,又讓菲絮去舀滿滿的一盆熱水來,給王爺擦身。菲絮應諾退了下去,屋裏便隻剩了她二人。華婉替王爺解開領口,仿佛是呼吸順暢了,王爺緩緩的舒了口氣,不再掙紮,雙眉卻仍是高高的揪在一起,華婉歎了口氣,動手解開她的外套,等到裏衣時,卻稍顯猶豫,她們成婚一年,卻從未見過對方的身子,華婉雙頰泛起一抹可疑的潮紅,她深深的吸了口氣,對自己道:既然是夫妻,肌膚之親自是天經地義的。
雖是如此寬心,當她碰到打得緊緊的衣帶時,手還是忍不住顫了顫,不過數個衣帶,她仿佛解了好久。
裏衣是交領的,她掀開右衽,本以為能見到或寬厚或瘦弱卻充滿安全感的胸膛,不想竟是一層厚厚的白布。白布纏了好幾圈,嚴嚴實實的,仿佛掩蓋了驚天的秘密,華婉的心下意識的咯噔了一下,她顫著手,試探的摸了摸那層白布的表麵。那掩去了尋常姑娘的柔軟,卻絕非男子該有的觸感,讓華婉整個人都懵了。
她驚呆在原地,都忘了呼吸,直到外頭傳來腳步聲,她忙將裏衣掩上,再蓋上一層棉被,而後狠狠的捏緊雙手,強迫自己鎮定下來。
菲絮打了熱水進來,她將水盆放到榻邊的矮幾上,似有擔憂的看了看王爺,剛想問可要煮醒酒湯來,便聽王妃道:“你下去歇著吧。”她的尾音有著不易覺察的顫抖,指甲狠狠的掐著掌心,迫使自己千萬鎮定。
等菲絮退下,華婉深深的吸了口氣,緊咬著下唇,心口砰砰的跳得厲害,腦海之中一片黑暗,她的眼眶發熱,鼻尖發酸,耳邊仿佛是天塌了一般的轟鳴。她看著薑恪俊美的容顏,她竟然不是他!
喉嚨緊得發痛,華婉閉上眼,微微仰起頭,眼角滲出了淚水,她沉沉的呼吸,迫使自己鎮定下來,須臾,華婉當機立斷,俯□子,將薑恪解開的衣帶重新係上,然後擰了帕子,輕輕的給薑恪擦去額上的汗水。
門外傳來一陣急切的腳步聲,不一會兒,芷黛推門而入,她滿臉驚慌,一進來,便將視線投向榻上醉得昏昏沉沉毫無知覺的薑恪,見她衣衫整齊,方微不可見的籲了口氣,屈膝向華婉請罪:“奴婢魯莽,請王妃贖罪。”
華婉勉力一笑,道:“無妨。”
“王妃,王爺酒醉之後素來是奴婢伺候,夜已深,王妃也累了一宿,不如先歇下,奴婢會好好伺候王爺。”芷黛聽說王爺醉的不省人事被長安等人送來了靜漪堂便急匆匆的趕了過來,王妃還不知王爺身份,若是此時揭穿,難免節外生枝。她緊張之下竟不顧禮數的闖了進來。
華婉看著芷黛,目光如炬,眼中帶了質疑,芷黛載福一禮,堅持道:“王妃先去安歇罷。”華婉沉沉的點了頭,道:“那這裏,便勞煩你了。”
芷黛暗暗舒了口氣,肯走就好。隻是,今晚以如此放肆之語勸走了王妃,明日便要王爺好生解釋了。
華婉退出正寢,去了邊上的碧紗櫥裏度過一夜。她的腦子依舊昏沉,混混沌沌之中一個又一個的疑問接踵而來,最後都匯聚成一個:百合、紅杏,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