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婉。”薑恪無奈的走到華婉身邊,雙手抬起,扶到她的肩膀上,華婉輕聲哄著懷裏睜著亮晶晶圓溜溜的大眼睛的寧珩,不動聲色的往前走了兩步,掙開她想要擁抱的動作。
薑恪暗自歎了口氣,向邊上伺候的乳母使了個眼色,讓她快把寧珩抱走。乳母不敢怠慢,忙上前,準備接過小世子。華婉看了看天色,倒也沒有反對,輕手輕腳的把寧珩交給了乳母,寧珩揮舞著兩隻胖乎乎的小胳膊,咯咯的笑,從華婉的懷裏,趴到乳母的肩上,叫乳母帶著走了。薑恪大喜,以為阿婉是要跟她好好說話了,誰料,乳母抱著寧珩退下後,華婉也跟著走了出去。
自己理虧在先,薑恪耷拉著一雙飛揚的長眉跟在華婉身後走了出去。華婉走到耳房坐下,她沒什麽別的事要做,不過是不想理她罷了,打仗這麽危險的事,她說去就去了,此前卻從沒對她提起過。
耳房裏的暖爐燒得火紅,整個屋子都是暖烘烘的,剛從外頭回來,來不及換件衣裳便對華婉說了那事,此時,厚厚的貂毛裘衣在身上穿著,感覺十分的悶熱。薑恪有些煩悶的解開領口的扣子,揮了揮手,讓服侍的下人都退下命運終結之較量。
“阿婉,我保證,至多一年,我一定回來。”薑恪以為她是舍不得自己,走過去坐到她的身邊,溫柔的牽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包容著,撫摸著,見華婉雙目黯淡,默不吭聲,便又強調般的補了句:“一年就好。”華婉麵無表情的看了她一眼,把手抽了回來,冷言道:“若是……”回不來呢?刀槍無眼,你怎敢對我這樣保證?話到嘴邊,又狠狠頓住,本出征已成定局,此時說這些話難免不吉利,華婉體態僵硬,滿麵倔強與生氣的偏開臉。
甚少見她發這樣動怒的,阿婉雖然有些固執倔強,卻是十分體貼,又善解人意的。薑恪一麵心疼她氣壞了身子,一麵又很是無可奈何,隻好強行把她攏進懷裏,越加放緩了聲音,道:“我有趙莽老將軍相助,又可與安德川成相圍之勢……朝廷師出有名,順應天命,逆王不占大義,必亡無疑……我一定可以平安歸來……阿婉,你說句話……”
她極力的保證,左手安撫的撫摸她的後背,聲音緩慢溫和的像是她哄著寧珩那樣耐心。華婉仍舊不為所動,淡淡道:“你想聽我說什麽?你既已決定了,又何須在意我。”薑恪何曾受過這樣的冷言冷語,若非眼前的是放在心尖上的人,她又怎會讓人如此對待?她已解釋了,也保證了,阿婉又何必這樣不依不饒,一顆心在委屈與不解中漸漸的冷卻。
華婉說罷,便覺後悔,薑恪雖然尊重她,她們總歸隔著漫長的曆史長河,她會與自己說朝中之事,深入淺出的交談一番,卻不是為了向她征詢意見,不過是告知她她近日在忙些什麽罷了,今次也是如此,對她而言,這隻需與幕僚商議便可做下決定,而她這,隻要知會一聲便了了,她不過一個養在深閨中的女子,懂什麽國家大事?上一次前往北疆監軍是如此,此次又是如此。
華婉一麵為此而傷心,一麵又覺得這怪不得薑恪,隻怪時代的局限。見薑恪神色委屈倦倦的將下頷抵在她的肩上,緊緊抿著唇,似乎也生氣了,不由的便心疼起來
“你先去歇了吧。”華婉冷聲道,時日緊得很,恐怕接下去兩日,王爺連回府歇息的時間都沒有了。她說著掙開薑恪的懷抱站了起來,預備去準備她出征的行囊,王府下人諸多,這事雖不必她親自動手,但交給旁人她總覺不放心。薑恪鬱悶的站了起來她,道:“你去哪?不陪我了?”
華婉走出兩步,聽見她垂頭喪氣的話,便又停了下來,轉過身,看到薑恪又是委屈,又是不舍的樣子。三日後她就要離開了,千山萬裏的相隔,總不能讓她臨走前還不能安心罷,華婉走回她的跟前,明亮的眼睛對上她的,字字認真:“薑恪,你答應我,今後不論什麽,都要提先交代我一聲。”
薑恪把她的話在心中過了一遍,才明白她所言何事,這事的確是她疏忽了,竟沒來得及與她商量便做了決定。從拿到顧惜給她留的信,她心情跌宕起伏,之後便一直為顧惜所寫的提醒而數番思考算計,顧惜所言道的從未出過差錯,事關重大,不僅關乎江山社稷,更是牽扯到了眼前這人,她怎能不一步步仔細思量?多少日夜殫精竭慮,多少次反複忖度,唯恐一步行將踏錯便要如顧惜信中所說的那般,將眼前的深愛入扉的女子陷於那萬劫不複的境地。
薑恪似是懊悔又似抱歉的道:“我記下了,我……阿婉……”她聲音低了下去,想起顧惜信裏的話。
“雍唐八年,九月,北靜王勾結匈奴,起兵直指豫荊,豫王恪親自領兵出征,同年十二月,趙王逼宮,稱帝。豫王擊敗逆王,火速返京。豫荊城牆上,趙王挾豫王妃欲製約豫王,豫王妃貞烈,自刎於城牆頭。”顧惜筆鋒一如既往的柔婉,在薑恪的眼中卻是如此的觸目驚心,那自刎二字仿佛蘸著鮮血寫出來的一般,帶著血腥,薑恪猶記得那日的暈眩,好不容易才穩住心神。
華婉疑惑的看著薑恪,她神色複雜,一句話說的零零落落。“王爺?”華婉出聲打斷了她的回想,薑恪渾身一怔,回過神來,見華婉擔憂的看著她,勉強笑了笑,道:“日後,再有諸如此類的事情,我一定先告知你,此次是我疏忽了。”
華婉說不出這是怎樣一種滋味,原先的賭氣不滿被她輕輕巧巧的一句話化解,顯得不值一提,本就是想讓她安安心心的離京,平平安安的回來,又何必多在意其他?本有些悶悶的胸口舒展開,華婉安撫了薑恪,便照自己想的為她準備起行裝來徒兒已熟,師傅慢用全文閱讀。
北風獵獵,軍旗吹鼓,薑恪一身戎裝,目光堅決如炬,大軍開拔。皇帝率群臣十裏亭外親自送行,這日天況陰沉,正午的光景便如掩去了紅霞的傍晚一般,層層陰雲厚重的布滿了整個天幕,薑恪一身金色的主將盔甲,配龍泉寶劍,盔帽上的紅纓零落一動,她身後是十萬神情肅穆,挺胸而立的將士,一個個都將奔赴前沿,馬革裹屍在所不惜。
顧士開站在群臣之中,灑酒送行。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遙遙看著豫王年輕的麵容,不知為何,心中浮現了李白的詩句。
豫王前腳離京,承憲郡王後腳就回京了。
華婉一直深居簡出,除了往宮裏給皇太後請安,再去榮安長公主和陳留王妃那兒坐坐,便在府中,安心撫養寧珩。
小孩子長得很快,尤其是寧珩還隻有三個月,華婉每日都能感覺到他的變化,他在一點一點的長大。這個孩子與她沒有一點的血緣關係,然而每當她抱著他的時候卻有一種神奇的感覺,仿佛這小小的肉團子真是她懷胎十月生下的一般,萬分的舍不得。他的眉毛長得與薑恪很像,長長的,細細的,濃濃的,他笑起來,咧著小小的嘴巴的時候也與薑恪有七分神似。華婉越看寧珩便越覺得這孩子其實就是她和薑恪的。隻是,薑恪似乎不那麽喜歡他,這與他的父皇有關吧。有次說笑,薑恪還曾說她固執,事實上,她自己也是固執的厲害,平日裏從不說起皇上,偶有提起也總是一副沒好氣樣。
華婉雜七雜八的想著,全沒重點。
日子十分平靜的過著,豫荊城一如往昔的繁榮,似乎一切都很好,沒有任何的波瀾起伏。北疆,豫王的軍隊與逆王僵持不下,雙方各有死傷。
轉眼就到了小年夜。華婉帶著寧珩入宮。每年小年夜宮中總要擺宴,親王與朝中重臣攜親眷入席,算是太祖爺定下的一個傳統,去年此時,與她一同入宮的是薑恪,到了今年,便要她獨自前往了。
榮安長公主倒是早早的便在榮禧宮,待她來請安時,能與她做個伴。寧珩戴著頂小小的狐裘暖帽,讓幾位叔伯抱著,也不認生,滴溜溜的大眼睛在來往的人的臉上來回看著,不時興奮的擺動胳膊開心的笑。皇太後顯然很喜歡這個孫兒,賞賜了好些珍寶。
宴中絲竹悅耳,歌舞升平,諸人飲酒作樂,殿中人聲雜語,很是熱鬧。宴過半旬,華婉忽有不適,將寧珩托給榮安長公主,自己出去走走。
晚宴是在雲錦殿,雲錦殿在上林苑間,四周假山林立,樹木橫生,很是幽靜的一處,因著殿中行宴,外頭比往日多了許多巡邏的禁軍,打著燈籠穿行而過。華婉走出一些,到偏殿坐了一會兒,暈眩的不適感稍稍好了一些。晴沂捧了盞濃茶來,道是讓她醒醒神,宴中酒菜油膩,華婉腹中喉間正是難受,喝了口茶壓了壓,好了許多。
華婉惦記著寧珩,不敢離開太久,又坐了小會兒,便起身回去,走到回廊轉著處,卻遇見了薑怍。
“巧了,在這遇見弟妹。”薑怍說著意外,卻絲毫沒有意外之色。華婉對此人有些耳聞,道是足智多謀,陰鷙深沉,肖似趙王,忽然遇到,心中不禁打起鼓來,不知他是什麽目的。
華婉笑了笑,低身一福,道:“出來透透氣,正要回去,十六哥請便就是。”說罷正要走開,薑怍側身一攔,溫雅的笑道:“何必著急?老十九不在京城,我這做哥哥的應當照應弟妹。”
他口中言語不堪,華婉臉色驀地一沉,他無禮在先,她便不必客氣了,她冷眸一瞥,繞過他抬步便走。
“嗬,你倒是以為薑恪對你好,真是因為喜歡你麽?”薑怍往前疾走兩步,抬高聲音道。
薑恪暗自歎了口氣,向邊上伺候的乳母使了個眼色,讓她快把寧珩抱走。乳母不敢怠慢,忙上前,準備接過小世子。華婉看了看天色,倒也沒有反對,輕手輕腳的把寧珩交給了乳母,寧珩揮舞著兩隻胖乎乎的小胳膊,咯咯的笑,從華婉的懷裏,趴到乳母的肩上,叫乳母帶著走了。薑恪大喜,以為阿婉是要跟她好好說話了,誰料,乳母抱著寧珩退下後,華婉也跟著走了出去。
自己理虧在先,薑恪耷拉著一雙飛揚的長眉跟在華婉身後走了出去。華婉走到耳房坐下,她沒什麽別的事要做,不過是不想理她罷了,打仗這麽危險的事,她說去就去了,此前卻從沒對她提起過。
耳房裏的暖爐燒得火紅,整個屋子都是暖烘烘的,剛從外頭回來,來不及換件衣裳便對華婉說了那事,此時,厚厚的貂毛裘衣在身上穿著,感覺十分的悶熱。薑恪有些煩悶的解開領口的扣子,揮了揮手,讓服侍的下人都退下命運終結之較量。
“阿婉,我保證,至多一年,我一定回來。”薑恪以為她是舍不得自己,走過去坐到她的身邊,溫柔的牽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包容著,撫摸著,見華婉雙目黯淡,默不吭聲,便又強調般的補了句:“一年就好。”華婉麵無表情的看了她一眼,把手抽了回來,冷言道:“若是……”回不來呢?刀槍無眼,你怎敢對我這樣保證?話到嘴邊,又狠狠頓住,本出征已成定局,此時說這些話難免不吉利,華婉體態僵硬,滿麵倔強與生氣的偏開臉。
甚少見她發這樣動怒的,阿婉雖然有些固執倔強,卻是十分體貼,又善解人意的。薑恪一麵心疼她氣壞了身子,一麵又很是無可奈何,隻好強行把她攏進懷裏,越加放緩了聲音,道:“我有趙莽老將軍相助,又可與安德川成相圍之勢……朝廷師出有名,順應天命,逆王不占大義,必亡無疑……我一定可以平安歸來……阿婉,你說句話……”
她極力的保證,左手安撫的撫摸她的後背,聲音緩慢溫和的像是她哄著寧珩那樣耐心。華婉仍舊不為所動,淡淡道:“你想聽我說什麽?你既已決定了,又何須在意我。”薑恪何曾受過這樣的冷言冷語,若非眼前的是放在心尖上的人,她又怎會讓人如此對待?她已解釋了,也保證了,阿婉又何必這樣不依不饒,一顆心在委屈與不解中漸漸的冷卻。
華婉說罷,便覺後悔,薑恪雖然尊重她,她們總歸隔著漫長的曆史長河,她會與自己說朝中之事,深入淺出的交談一番,卻不是為了向她征詢意見,不過是告知她她近日在忙些什麽罷了,今次也是如此,對她而言,這隻需與幕僚商議便可做下決定,而她這,隻要知會一聲便了了,她不過一個養在深閨中的女子,懂什麽國家大事?上一次前往北疆監軍是如此,此次又是如此。
華婉一麵為此而傷心,一麵又覺得這怪不得薑恪,隻怪時代的局限。見薑恪神色委屈倦倦的將下頷抵在她的肩上,緊緊抿著唇,似乎也生氣了,不由的便心疼起來
“你先去歇了吧。”華婉冷聲道,時日緊得很,恐怕接下去兩日,王爺連回府歇息的時間都沒有了。她說著掙開薑恪的懷抱站了起來,預備去準備她出征的行囊,王府下人諸多,這事雖不必她親自動手,但交給旁人她總覺不放心。薑恪鬱悶的站了起來她,道:“你去哪?不陪我了?”
華婉走出兩步,聽見她垂頭喪氣的話,便又停了下來,轉過身,看到薑恪又是委屈,又是不舍的樣子。三日後她就要離開了,千山萬裏的相隔,總不能讓她臨走前還不能安心罷,華婉走回她的跟前,明亮的眼睛對上她的,字字認真:“薑恪,你答應我,今後不論什麽,都要提先交代我一聲。”
薑恪把她的話在心中過了一遍,才明白她所言何事,這事的確是她疏忽了,竟沒來得及與她商量便做了決定。從拿到顧惜給她留的信,她心情跌宕起伏,之後便一直為顧惜所寫的提醒而數番思考算計,顧惜所言道的從未出過差錯,事關重大,不僅關乎江山社稷,更是牽扯到了眼前這人,她怎能不一步步仔細思量?多少日夜殫精竭慮,多少次反複忖度,唯恐一步行將踏錯便要如顧惜信中所說的那般,將眼前的深愛入扉的女子陷於那萬劫不複的境地。
薑恪似是懊悔又似抱歉的道:“我記下了,我……阿婉……”她聲音低了下去,想起顧惜信裏的話。
“雍唐八年,九月,北靜王勾結匈奴,起兵直指豫荊,豫王恪親自領兵出征,同年十二月,趙王逼宮,稱帝。豫王擊敗逆王,火速返京。豫荊城牆上,趙王挾豫王妃欲製約豫王,豫王妃貞烈,自刎於城牆頭。”顧惜筆鋒一如既往的柔婉,在薑恪的眼中卻是如此的觸目驚心,那自刎二字仿佛蘸著鮮血寫出來的一般,帶著血腥,薑恪猶記得那日的暈眩,好不容易才穩住心神。
華婉疑惑的看著薑恪,她神色複雜,一句話說的零零落落。“王爺?”華婉出聲打斷了她的回想,薑恪渾身一怔,回過神來,見華婉擔憂的看著她,勉強笑了笑,道:“日後,再有諸如此類的事情,我一定先告知你,此次是我疏忽了。”
華婉說不出這是怎樣一種滋味,原先的賭氣不滿被她輕輕巧巧的一句話化解,顯得不值一提,本就是想讓她安安心心的離京,平平安安的回來,又何必多在意其他?本有些悶悶的胸口舒展開,華婉安撫了薑恪,便照自己想的為她準備起行裝來徒兒已熟,師傅慢用全文閱讀。
北風獵獵,軍旗吹鼓,薑恪一身戎裝,目光堅決如炬,大軍開拔。皇帝率群臣十裏亭外親自送行,這日天況陰沉,正午的光景便如掩去了紅霞的傍晚一般,層層陰雲厚重的布滿了整個天幕,薑恪一身金色的主將盔甲,配龍泉寶劍,盔帽上的紅纓零落一動,她身後是十萬神情肅穆,挺胸而立的將士,一個個都將奔赴前沿,馬革裹屍在所不惜。
顧士開站在群臣之中,灑酒送行。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遙遙看著豫王年輕的麵容,不知為何,心中浮現了李白的詩句。
豫王前腳離京,承憲郡王後腳就回京了。
華婉一直深居簡出,除了往宮裏給皇太後請安,再去榮安長公主和陳留王妃那兒坐坐,便在府中,安心撫養寧珩。
小孩子長得很快,尤其是寧珩還隻有三個月,華婉每日都能感覺到他的變化,他在一點一點的長大。這個孩子與她沒有一點的血緣關係,然而每當她抱著他的時候卻有一種神奇的感覺,仿佛這小小的肉團子真是她懷胎十月生下的一般,萬分的舍不得。他的眉毛長得與薑恪很像,長長的,細細的,濃濃的,他笑起來,咧著小小的嘴巴的時候也與薑恪有七分神似。華婉越看寧珩便越覺得這孩子其實就是她和薑恪的。隻是,薑恪似乎不那麽喜歡他,這與他的父皇有關吧。有次說笑,薑恪還曾說她固執,事實上,她自己也是固執的厲害,平日裏從不說起皇上,偶有提起也總是一副沒好氣樣。
華婉雜七雜八的想著,全沒重點。
日子十分平靜的過著,豫荊城一如往昔的繁榮,似乎一切都很好,沒有任何的波瀾起伏。北疆,豫王的軍隊與逆王僵持不下,雙方各有死傷。
轉眼就到了小年夜。華婉帶著寧珩入宮。每年小年夜宮中總要擺宴,親王與朝中重臣攜親眷入席,算是太祖爺定下的一個傳統,去年此時,與她一同入宮的是薑恪,到了今年,便要她獨自前往了。
榮安長公主倒是早早的便在榮禧宮,待她來請安時,能與她做個伴。寧珩戴著頂小小的狐裘暖帽,讓幾位叔伯抱著,也不認生,滴溜溜的大眼睛在來往的人的臉上來回看著,不時興奮的擺動胳膊開心的笑。皇太後顯然很喜歡這個孫兒,賞賜了好些珍寶。
宴中絲竹悅耳,歌舞升平,諸人飲酒作樂,殿中人聲雜語,很是熱鬧。宴過半旬,華婉忽有不適,將寧珩托給榮安長公主,自己出去走走。
晚宴是在雲錦殿,雲錦殿在上林苑間,四周假山林立,樹木橫生,很是幽靜的一處,因著殿中行宴,外頭比往日多了許多巡邏的禁軍,打著燈籠穿行而過。華婉走出一些,到偏殿坐了一會兒,暈眩的不適感稍稍好了一些。晴沂捧了盞濃茶來,道是讓她醒醒神,宴中酒菜油膩,華婉腹中喉間正是難受,喝了口茶壓了壓,好了許多。
華婉惦記著寧珩,不敢離開太久,又坐了小會兒,便起身回去,走到回廊轉著處,卻遇見了薑怍。
“巧了,在這遇見弟妹。”薑怍說著意外,卻絲毫沒有意外之色。華婉對此人有些耳聞,道是足智多謀,陰鷙深沉,肖似趙王,忽然遇到,心中不禁打起鼓來,不知他是什麽目的。
華婉笑了笑,低身一福,道:“出來透透氣,正要回去,十六哥請便就是。”說罷正要走開,薑怍側身一攔,溫雅的笑道:“何必著急?老十九不在京城,我這做哥哥的應當照應弟妹。”
他口中言語不堪,華婉臉色驀地一沉,他無禮在先,她便不必客氣了,她冷眸一瞥,繞過他抬步便走。
“嗬,你倒是以為薑恪對你好,真是因為喜歡你麽?”薑怍往前疾走兩步,抬高聲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