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琛這課,的確把眾人給震住了,對輔助門的信心一下子就提高了上來,但是接下來幾天,眾人開始疑惑了,因為經文戰法,沒有那麽簡單!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自我修行。


    在那次震撼的課後,講經堂之內的每位學子心中的石潭,似乎被一顆顆信念之石激起了層層漣漪。


    紀琛的驚若天人般的示範,無疑在他們心中播下了輔助門也能傲視群雄的種子。可當這股熱情退去,現實的山重水複又一次擺在了他們麵前。


    接下來的日子裏,修煉經文戰法的過程如同攀爬險峻的山峰,充滿了曲折與磨難。張默和同門們每日在殿堂之中默寫經文,一筆一劃都蘊含著對法力流轉的深刻理解。但實際的艱難遠超想象,即便是最基礎的“風”字,也需要對天地之氣有著近乎本能的把握。而這樣的本能,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培養出來。


    一個月的時間匆匆流逝,盡管大家付出了汗水與努力,但成果寥寥無幾。心急之下,藏書閣便成了寶地。


    流雲山脈蜿蜒如龍,山中雲霧繚繞,仿若仙境。其中一座孤峰挺拔,頂端建有一座古老的藏書閣,它就如同盤踞在雲端的龍宮,古木環繞,流泉淙淙,遠離塵囂,是求道者夢寐以求的修行之地。


    這座藏書閣,名為“靈霄閣”,由流雲山的前輩高人以寒玉和雲母石建造而成,不僅堅固無比,而且能夠隔絕外界一切幹擾,使得閣內充滿了濃鬱的靈氣,為修行提供了極佳的環境。


    閣內,書架如同層層疊疊的山巒,延伸至視線所及的盡頭。


    《百日——絕對讓你掌握經文戰法》、《百日速成經文戰法寶典》、《科考必備:經文戰法破解》等速成書籍,似乎成了那些焦躁心靈的解藥。


    不斷有人進出,手裏攥著那些貌似能夠一夜之間讓人通曉經文秘訣的書籍,希望借此突破瓶頸。


    魏長吉就拿著一本《經文戰法點石成金》匆匆走了。


    而在那偏僻的角落,塵封的《道德經》、《清靜經》這些深奧的道家典籍,漸漸失去了人們的青睞。


    曾經有學子好奇翻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高深莫測的哲理,對於急於求成的人來說,仿佛是冰冷刺骨的山風,讓人望而卻步。


    張默看了幾本速成書籍,如《百日掌握經文戰法》、《速成經文要訣》之類,但是這些書都不是他內心渴望的那種。


    又看了幾本,《風字的108種寫法》,《火字的10種快速寫法》,《總有一種適合你——雷字的72種寫法》……他目光掃過這些書名,感受到了其中技法的浩渺。然而,每一種寫法背後的複雜變化和效果卻讓張默感到了疲憊,這不是他所追求的道。在這戰法與技藝的紛繁之中,他尋求的是更為原始與純粹的力量——道的根源。


    心中有了決定,張默轉身走向道家經典的區域。這裏的氣氛與戰法區截然不同,書架間隱約流動著一股清明上人的靜謐。他輕輕撫摸著那些蘊含道家智慧的書脊,仿佛能夠感受到那些先賢們對天地自然規律的洞察與理解。


    紀琛老師曾經說過:“歸根結底,所有的經文戰法皆源自道家經典,那是萬法的起點。”這句話在張默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鳴。


    於是他踏入了那個老師提到過、被許多同窗所忽視的區域——道家經典區。


    這裏,書架高聳,每一冊書籍都包蒙著一層塵埃,靜靜地訴說著它們曾經的輝煌。在這卷帙浩繁的經典中,張默有些迷失,看了半天,也不知從何下手。


    “小夥子,不如看看那本《玉清真經》,那本書許久無人問津了”,一個掃地的老頭,不知道何時出現在張默身後。


    張默對著老者抱拳致謝,便按照指引找到了《玉清真經》。


    當他翻開那本表麵覆滿灰塵的經書時,一種難以言說的親切感油然而生。這本書似乎在默默等待著他的到來,等待著一個願意去挖掘它深層智慧的人。


    三個月的光陰,他幾乎一字不漏地研讀了《玉清真經》。經典中的每一個符號,每一個概念,他都要反複揣摩,深入骨髓。


    魏長吉勸過幾次張默,說要趕緊讀讀考試用的那些速成書籍,否則到時考不過。


    張默說沒事,不過便不過。之後魏長吉便不勸解了。


    流雲山上,張默對自己的修行感動無比的滿意。


    他的小苑,安平居,是他的一片靜土。四周被精心修剪的翠竹環抱,小苑內外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藥草和花卉,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香氣。小苑中的一角,還特意栽種了一棵古桂,當秋風習習,金黃色的桂花便隨風飄灑,宛如一場黃金雨。


    每一日,靈霄閣的鍾聲在晨曦中悠悠響起,張默便從安平居出發,踏著青石小徑,向著那書香氤氳的靈霄閣行去。


    靈霄閣內,他如同一位饑渴的旅人,在《玉清真經》的深奧玄妙的海洋中盡情暢遊,經文頁頁精妙,行行如醉,每一字每一句都涓滴入心,讓他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飯點一到,他便漫步至靈露軒,那裏的大廚用著山間野味與仙草烹飪出的美食,總是讓他回味無窮。美味之餘,更有一份來自大自然的靈氣滋養。


    夜幕降臨,當周遭的一切都歸於沉寂,張默便會回到安平居,點起一盞燈,拿起手中的《玉清真經》,在微弱的燈火中繼續研讀。那本書仿佛也成了他的摯友,與他共度無數寂靜而美好的夜晚。


    在這樣的修行生活中,張默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與喜悅。他早已忘卻了外界的紛爭與喧囂,他的心靈在每一次呼吸間都與大道同在。


    如果不是他奇怪的疾病,那麽他的修行生活,便是完美無缺。


    這疾病,仿佛是命運給他開的一個無情的玩笑。每日子午之時,總有一股莫名的真氣在他腹中騷動,如同被困的野獸,在他的經脈中狂奔,直至衝頂。若非及時沉下心來,以打坐調息來壓製,那劇烈的頭暈便如同暴風隨時可能將他淹沒。


    盡管如此,張默卻從未有過半分怨言,每到此時,他總是會選擇一處幽靜的角落,或是安平居的竹林之下,或是流雲山的某個隱蔽山洞。他會靜靜地盤坐,雙手結印,慢慢引導那股狂暴的真氣,讓它如同江河歸海,重新融入他的經脈之中。


    《玉清真經》文字間隱含的天地玄機,讓他對內體的‘異種真氣’有了新的認識。


    原來,這股難以馴服的真氣,竟然潛藏著一股強大的生命力。每當他修行至深夜,感到筋疲力盡時,那股狂暴的真氣便會如潮水般湧來,不僅迅速驅散了他體內的疲憊,還能在短時間內恢複他的精神和體力。這種超常的恢複能力,對於修行者而言,無疑是難以置信的寶貴資質。


    隨著這份認知的深化,張默開始有意識地去探索和利用這股真氣。在每日的打坐中,他不再是單純地壓製,而是嚐試著去引導,去融合,去理解它的本質。他發現,每次成功調和後,不僅僅是身體得到了恢複,他的精神層麵似乎也隨之得到了淨化和升華。


    在這股‘異種真氣’的幫助下,張默的修為進步神速,不知不覺中,他已經到了築基八重巔峰,距離第九重,咫尺之間了。


    原本困擾他的種種細微經脈障礙,在這股真氣的衝刷下,逐漸變得通暢。他的眼界也因此而拓寬,對於許多以往難以理解的道法現象,現在都能豁然開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仙俠世界打輔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霞神功不好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霞神功不好練並收藏在仙俠世界打輔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