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平是王相蕭遠的第二個兒子,是庶母所生,母親並不十分得寵。在上有長兄下有幼弟的情況下,才能表現都並不十分出色的他,在父親的忽視中長大。
或許是年齡相仿處境有相似的緣故,他自小就和耶律齊比較投緣。耶律齊登基後,蕭遠在太後的堅持下兼任太傅,蕭平便做了耶律齊的侍讀。
說蕭遠對這個二兒子完全忽視,也不準確,尊崇金盛儒學的蕭相,治家一向講究中庸,平和,一視同仁,所以蕭家並不象一般的官宦貴族大家那樣的,內鬥得很厲害,至少一直維持著上慈下孝,兄友弟恭的和諧表象。
隻是相對於蕭遠喜愛的謙讓和平的儒家之說,次子蕭平更多研讀的攻防之術兵家,主張兼收並蓄的雜家,覺得這樣的學說更適合哈努兒的國情。
蕭遠和蕭平父子雖然政治主張有所不同,對於蕭氏之外政敵卻能夠父子聯手,共同對抗。
多年後,蕭平這個妾生的兒子,最後代替父親蕭遠,做了哈努兒的相國,並且在後來的推行新政中,鼓動新汗王耶律齊大力支持王太後,對哈努兒推陳出新的政治改革做出了和他父親幾乎同樣大的貢獻。這是後話。
新汗王登基兩年之際,在蕭平的策劃和鼓動下,一向謹慎,臨朝素來對大小政事不做決策的新汗王耶律齊,一半認真,一半像是玩鬧般地,實驗性地第一次組建了一隻羽林新軍。
新軍的士兵全都招募自各世家子弟,尤其是耶律氏族和蕭氏宗族中,那些尚武好鬥,又忠君愛國一腔熱血的年輕人組成。
由於組成人員身份的緣故,所以羽林軍的服飾都極盡華麗之能事,雪白的袍服,耀眼閃亮的盔甲,尤其是每個士兵和將軍的帽子上都插著長長的白羽,站成一排猶如白色羽毛的叢林,所以俗稱“羽林”。
新軍由蕭平自任軍師,左都尉,而羽林軍的統帥自然是哈努兒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汗王耶律齊親自擔任。
消息一傳開,自然在朝野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動。尤其是的三足之外的另外兩足。
此時朝堂中已呈三足鼎立之勢,太後,攝政王,汗王各據一方,其中尤其以攝政王洪謹的實力最為強悍,而以新汗王耶律齊的勢力最弱。
隨著新汗王的日益長大,不甘久居人下,諸事都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不是與攝政王開始有了糾葛。
勢力居中的太後,則在兩麵左右調和。更多時候,她更像是聯合新汗王對抗著攝政王,而有時又似乎在利用攝政王,壓製著愈來愈不肯低頭的新汗王。
可是不管怎樣,她在朝堂中起著關鍵的平衡作用。
聽到耶律齊組建操練羽林新軍的消息時,她正在和蕭遠在宮中的庭院中下棋。
今天陽光明媚,氣候溫煦舒適。
庭院裏有她兩年前叫人移來的一顆葡萄架。兩年下來,葡萄架也已經長得很大了,雖比不上王府裏的那一顆豐茂,卻也很夠看的。微風徐徐吹來,葡萄葉便隨風沙沙地搖動著,煞是好聽。
她隻是淡淡地挑了挑眉,看了對麵的蕭遠一眼,抬手落下一子。
“看來,小齊是有高人指點哪!……上次我見過一次,看不出貴公子倒是個鬼才,和你的中規中矩可是截然不同啊。”
蕭遠偷偷瞥了一眼氣定神閑的太後,忍不住在心底暗暗揣測她這些話的真意。兩年了他還是沒搞明白太後的心到底向著誰多些。
“蕭平怎麽能做出這等蠱惑君王的事情!……老臣教子無方,讓太後見笑了。”
不光怎麽樣,先罵自己家的兒子總歸沒錯,老子罵兒子,罵錯了也白罵。
“王相當真不知?”
真容也不看他,徑自端起一旁的清茶慢慢地品飲起來。語氣還是一樣的悠閑,絲毫不為對他唱作俱佳的表演所動。
“老臣當真不知!太後須知,蕭平和我的政見一向不同。隻是沒想到這小子居然如此莽撞了!竟敢蠱惑君王如此行事?實在該罵!”
“這是你的真心話嗎?王相,這裏除了你我,並沒有別的人,自家人何必虛言?”
真容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聲音變得輕鬆而柔和。蕭遠頓時也放鬆了不少。看來太後並不十分在意新汗王組建羽林軍的事情。
“老臣隻怕為汗王招來不必要的災禍啊!”
“災禍倒也未必。蕭平的這個主意,好就好在那些個什麽羽毛,錦衣華服什麽的,搞得象是玩樂一般。在外人眼裏這倒像是男孩子們的遊戲。”
“太後如此抬舉犬子,老臣真是慚愧呢。”
真容自然明白,蕭遠最擔心的是,洪謹會因此對耶律齊產生猜忌,從而提前動手。
她乍一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如此擔心的。隻不過,一隻小小的中看不中用的羽林軍,要成為一隻真正的軍隊還早,應該還在洪謹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
“攝政王對於這些遊戲一般的舉動,最多也隻是覺得好奇,應該不會激起太大的漣漪。”
卻是此時洪謹正在城外兵營的軍帳中,聽著沙奴關於羽林軍的詳細奏報,那兩道劍眉飛揚而起來,如兩把銳利的刀子斜插入雙鬢,好看的嘴唇也緊緊抿在了一起。
直到聽他詳細描述了羽林軍士兵的外貌,而自任軍師的蕭平從未離開過京城,更不曾率過軍打過仗,他不覺哈哈大笑起來。
“這樣的軍隊如何打仗?虧我還曾經認真栽培過他,耶律齊居然聽信如此小人,真是讓我小看他!”
“太後怎麽說?”一旁的軍師要謹慎得多。
“據說太後聽了隻說了一句話:男孩子們的遊戲。”
“太後果然這麽說?”把新汗王的軍隊,說成男孩子的遊戲,是不是太刻薄了點?
“千真萬確!”沙奴肯定地答道。軍師和洪謹對視了一眼,不由得一起笑了起來。
“太後這麽說,不會是在為汗王打掩護吧?”
“就算是,耶律齊建立羽林軍,也隻不過是為了自衛。我尚不曾動殺人之心,孺子又其奈我何?”
洪謹不以為意的擺擺手,不再追究。
每個人都以為他洪謹誌在篡位,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卻不知道他根本懶得動手。即使是那耶律才,若不是真正惹怒了他,也不會勞煩他親手戮殺之。
此時的耶律齊,卻心情沉重。
“蕭平,你知道那天我在太後那裏,看到什麽了嗎?”
“你覺得這次太後能為我遮掩嗎?”
“汗王請放心,不是為了汗王,為了自己,太後也會為汗王打這個掩護的。”
“你這麽一說倒讓我想起了哪天在鳳儀宮裏蟋蟀罐兒裏看到的那一幕來……三個蟋蟀各據一方,一隻個子大些,一隻中等,另一隻最小。奇怪的是,那隻個兒最大的,和那隻最小的,都同時選中了中等的那隻為自己的盟友,向另一方進攻,而那隻中等個兒的,卻像是不想要立刻結束戰鬥似的,一會兒和那隻大的一起進攻那隻小的,一會兒又幫那隻小的,一起撕咬那隻大的。最後的結果,卻是它受的傷最少。”
“最後的贏家是誰?”
蕭平聽得有些驚呆了。這離奇一幕不是和現在的政局很相似嘛?王太後是有意如此,還是向天問卦呢?要不誰會讓三隻蟋蟀一起鬥?
“結果還沒出來,王叔就來了。”
“原來如此!”
怪不得太後會故意打翻蟋蟀罐兒呢,並非是不好意思那麽簡單。
可是為什麽太後不介意汗王看到,卻不想讓攝政王看到這一幕呢?這是否於是這什麽?
或許是年齡相仿處境有相似的緣故,他自小就和耶律齊比較投緣。耶律齊登基後,蕭遠在太後的堅持下兼任太傅,蕭平便做了耶律齊的侍讀。
說蕭遠對這個二兒子完全忽視,也不準確,尊崇金盛儒學的蕭相,治家一向講究中庸,平和,一視同仁,所以蕭家並不象一般的官宦貴族大家那樣的,內鬥得很厲害,至少一直維持著上慈下孝,兄友弟恭的和諧表象。
隻是相對於蕭遠喜愛的謙讓和平的儒家之說,次子蕭平更多研讀的攻防之術兵家,主張兼收並蓄的雜家,覺得這樣的學說更適合哈努兒的國情。
蕭遠和蕭平父子雖然政治主張有所不同,對於蕭氏之外政敵卻能夠父子聯手,共同對抗。
多年後,蕭平這個妾生的兒子,最後代替父親蕭遠,做了哈努兒的相國,並且在後來的推行新政中,鼓動新汗王耶律齊大力支持王太後,對哈努兒推陳出新的政治改革做出了和他父親幾乎同樣大的貢獻。這是後話。
新汗王登基兩年之際,在蕭平的策劃和鼓動下,一向謹慎,臨朝素來對大小政事不做決策的新汗王耶律齊,一半認真,一半像是玩鬧般地,實驗性地第一次組建了一隻羽林新軍。
新軍的士兵全都招募自各世家子弟,尤其是耶律氏族和蕭氏宗族中,那些尚武好鬥,又忠君愛國一腔熱血的年輕人組成。
由於組成人員身份的緣故,所以羽林軍的服飾都極盡華麗之能事,雪白的袍服,耀眼閃亮的盔甲,尤其是每個士兵和將軍的帽子上都插著長長的白羽,站成一排猶如白色羽毛的叢林,所以俗稱“羽林”。
新軍由蕭平自任軍師,左都尉,而羽林軍的統帥自然是哈努兒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汗王耶律齊親自擔任。
消息一傳開,自然在朝野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動。尤其是的三足之外的另外兩足。
此時朝堂中已呈三足鼎立之勢,太後,攝政王,汗王各據一方,其中尤其以攝政王洪謹的實力最為強悍,而以新汗王耶律齊的勢力最弱。
隨著新汗王的日益長大,不甘久居人下,諸事都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不是與攝政王開始有了糾葛。
勢力居中的太後,則在兩麵左右調和。更多時候,她更像是聯合新汗王對抗著攝政王,而有時又似乎在利用攝政王,壓製著愈來愈不肯低頭的新汗王。
可是不管怎樣,她在朝堂中起著關鍵的平衡作用。
聽到耶律齊組建操練羽林新軍的消息時,她正在和蕭遠在宮中的庭院中下棋。
今天陽光明媚,氣候溫煦舒適。
庭院裏有她兩年前叫人移來的一顆葡萄架。兩年下來,葡萄架也已經長得很大了,雖比不上王府裏的那一顆豐茂,卻也很夠看的。微風徐徐吹來,葡萄葉便隨風沙沙地搖動著,煞是好聽。
她隻是淡淡地挑了挑眉,看了對麵的蕭遠一眼,抬手落下一子。
“看來,小齊是有高人指點哪!……上次我見過一次,看不出貴公子倒是個鬼才,和你的中規中矩可是截然不同啊。”
蕭遠偷偷瞥了一眼氣定神閑的太後,忍不住在心底暗暗揣測她這些話的真意。兩年了他還是沒搞明白太後的心到底向著誰多些。
“蕭平怎麽能做出這等蠱惑君王的事情!……老臣教子無方,讓太後見笑了。”
不光怎麽樣,先罵自己家的兒子總歸沒錯,老子罵兒子,罵錯了也白罵。
“王相當真不知?”
真容也不看他,徑自端起一旁的清茶慢慢地品飲起來。語氣還是一樣的悠閑,絲毫不為對他唱作俱佳的表演所動。
“老臣當真不知!太後須知,蕭平和我的政見一向不同。隻是沒想到這小子居然如此莽撞了!竟敢蠱惑君王如此行事?實在該罵!”
“這是你的真心話嗎?王相,這裏除了你我,並沒有別的人,自家人何必虛言?”
真容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聲音變得輕鬆而柔和。蕭遠頓時也放鬆了不少。看來太後並不十分在意新汗王組建羽林軍的事情。
“老臣隻怕為汗王招來不必要的災禍啊!”
“災禍倒也未必。蕭平的這個主意,好就好在那些個什麽羽毛,錦衣華服什麽的,搞得象是玩樂一般。在外人眼裏這倒像是男孩子們的遊戲。”
“太後如此抬舉犬子,老臣真是慚愧呢。”
真容自然明白,蕭遠最擔心的是,洪謹會因此對耶律齊產生猜忌,從而提前動手。
她乍一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如此擔心的。隻不過,一隻小小的中看不中用的羽林軍,要成為一隻真正的軍隊還早,應該還在洪謹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
“攝政王對於這些遊戲一般的舉動,最多也隻是覺得好奇,應該不會激起太大的漣漪。”
卻是此時洪謹正在城外兵營的軍帳中,聽著沙奴關於羽林軍的詳細奏報,那兩道劍眉飛揚而起來,如兩把銳利的刀子斜插入雙鬢,好看的嘴唇也緊緊抿在了一起。
直到聽他詳細描述了羽林軍士兵的外貌,而自任軍師的蕭平從未離開過京城,更不曾率過軍打過仗,他不覺哈哈大笑起來。
“這樣的軍隊如何打仗?虧我還曾經認真栽培過他,耶律齊居然聽信如此小人,真是讓我小看他!”
“太後怎麽說?”一旁的軍師要謹慎得多。
“據說太後聽了隻說了一句話:男孩子們的遊戲。”
“太後果然這麽說?”把新汗王的軍隊,說成男孩子的遊戲,是不是太刻薄了點?
“千真萬確!”沙奴肯定地答道。軍師和洪謹對視了一眼,不由得一起笑了起來。
“太後這麽說,不會是在為汗王打掩護吧?”
“就算是,耶律齊建立羽林軍,也隻不過是為了自衛。我尚不曾動殺人之心,孺子又其奈我何?”
洪謹不以為意的擺擺手,不再追究。
每個人都以為他洪謹誌在篡位,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卻不知道他根本懶得動手。即使是那耶律才,若不是真正惹怒了他,也不會勞煩他親手戮殺之。
此時的耶律齊,卻心情沉重。
“蕭平,你知道那天我在太後那裏,看到什麽了嗎?”
“你覺得這次太後能為我遮掩嗎?”
“汗王請放心,不是為了汗王,為了自己,太後也會為汗王打這個掩護的。”
“你這麽一說倒讓我想起了哪天在鳳儀宮裏蟋蟀罐兒裏看到的那一幕來……三個蟋蟀各據一方,一隻個子大些,一隻中等,另一隻最小。奇怪的是,那隻個兒最大的,和那隻最小的,都同時選中了中等的那隻為自己的盟友,向另一方進攻,而那隻中等個兒的,卻像是不想要立刻結束戰鬥似的,一會兒和那隻大的一起進攻那隻小的,一會兒又幫那隻小的,一起撕咬那隻大的。最後的結果,卻是它受的傷最少。”
“最後的贏家是誰?”
蕭平聽得有些驚呆了。這離奇一幕不是和現在的政局很相似嘛?王太後是有意如此,還是向天問卦呢?要不誰會讓三隻蟋蟀一起鬥?
“結果還沒出來,王叔就來了。”
“原來如此!”
怪不得太後會故意打翻蟋蟀罐兒呢,並非是不好意思那麽簡單。
可是為什麽太後不介意汗王看到,卻不想讓攝政王看到這一幕呢?這是否於是這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