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老太太心緒平複下來,蔣季梅才又說道:“按理我是出嫁女,不該插嘴娘家的事情,但是娘親,我倒是對管家一事有些想法。”
“你說。”閨女的話老太太還是聽得進去的,點頭示意蔣季梅說。
“沒出嫁前,大嫂當時身子骨還很利索,管家的事情也很是教了我一陣。嫂子的管法竟是讓當家太太費不了多少力氣了。所以這些年雖然嫂子的身子骨差了,但在管家這件事上,卻仍舊沒非多少心思。我如今在婆家,也是依照當年嫂子教的法子管家,竟是無一處不妥帖的。每日裏也隻是做了總攬,隻是在每年不定幾月的時候抽查的一次略微忙個十來天。”
蔣季梅先把白氏管家方法的好處說給老太太聽。眼見老太太因為有了白氏省心省力,她心裏也是感激的,所以也想為白氏投桃報李做些什麽。以前是沒機會,白氏什麽也不缺更用不上。如今卻是應該把這感激放到侄子蔣子寧身上了。
剛剛雖然有幾句話是嬤嬤貼著老太太的耳朵說的,但她坐得離老太太近,自然也聽了一耳朵。她就不明白了,同樣是梁家出身,怎麽就有了小梁氏那麽一個玩意兒。而那個玩意兒生下來的這個小的,也同樣不著調!
而自己的二嫂和三嫂,雖然也是出身不低,可始終比自己的大嫂在大局上差了許多。過去隻是撒開手不管大嫂被大哥冷落,一味的做恩愛狀戳人心窩子,現在更是連侯府的臉麵摔在地上也不在乎,隻想著自己的小家。二哥和三哥也隻讓自己的媳婦出來頂事,自己裝作沒事人一樣!須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侯府的臉麵被傷了,他們又有什麽好處?一個個眼皮子淺的沒邊,也就隻有大嫂白氏還能替母親分憂一二了。
“如今侯府裏全是亂象,三個哥哥也是各有心思。女兒說句難聽的話,還是把心思都放在教養我幾個侄子身上吧!管家這種事,平日裏娘做個總攬就好,再快點給大哥娶一房繼室,萬不可以妾當妻。那梁姨娘雖然是您的侄女,可做了姨娘就一輩子是姨娘了!”
“你說了這麽些,我都知道。可你看看你兩個嫂子……唉!”老太太聽女兒說的都是真心實意的話,也是走心,隻是到底沒個章程把家裏這番亂象壓下去。
“為今之計,隻有——分產不分家。”蔣季梅說道,“我知道幾個哥哥不成器,但是也是爹的骨血。我不知爹娘屬意哪個繼承平原侯的爵位,但世間萬事不過是利益驅使罷了。兩個嫂子也是為了自己的將來打算。如今大嫂亡去,娘正好借這個由頭整頓資產,言明分成,這才能讓兩個哥哥並嫂子不至於心中積憤。”
“你讓我想想,讓我再想想!”老太太拍了拍女兒的手,陷入了沉思裏。
這頭老太太思考如何讓平遠侯府恢複平靜,另一邊蔣明伯直接把蔣子興帶在了身邊教養。每日裏上下衙門之餘,略有空閑就親近考校。蔣子寧得了消息,心裏不禁感歎這位梁姨娘真是好手段,把蔣明伯把得死死的不說,還讓自己這個正經的蔣家男丁成了透明人一樣。
可是出乎意料的,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蔣明伯就讓蔣子興呆在家裏不要出來了。這個時候的蔣子寧,院子裏已經有了跪經回來的四個母親身邊的大丫頭並香葉。四個大丫頭分別叫做香草、甘草、蓮房、連翹。其中的香草就是香葉的姐姐。
四個丫頭各有擅長:香草善膳食,做的一手好吃食;甘草最會打理瑣碎事務;蓮房一手飛針走線的絕技師承宮內的禦用繡娘;連翹最好打聽各種消息,有一個叫銀錠的弟弟在外院行走,替白氏傳達消息。另有一位嬤嬤,當家的管著白氏的嫁妝,這些年都沒出什麽紕漏。
老太太把白氏的人都留給了蔣子寧,也是做了給蔣子寧積蓄人力的打算。可蔣子寧的芯子是個現代人,還真就不覺得在這內宅大院裏,能有什麽傷到自己的。所以老太太的一番心思,多少有些打了水漂的意味。
連翹前幾天還跟香草說了老爺領著蔣子興赴宴的事情,引得香葉好頓氣。今天卻喜笑顏開的進了院子:“香葉!香葉!我跟你說件事!”
“別大呼小叫的!”連翹沒叫到香葉,反倒把香草給叫了出來,“往日裏的規矩都哪去了?如今咱們寧哥兒在府裏是什麽境遇你不知道嗎?行差踏錯一步都是天大的罪過,更別說要是因為我們幾個言行無狀被有心人高了黑狀,你是想讓主子受你的連累嗎?”
幾句話就把蔣子寧如今爹不疼娘不在、祖父外出祖母將養身子精力有限的狀況給說清了。連翹也是一驚:“姐姐教訓的是,是連翹莽撞了。”
香草見連翹把她的話走了心,就放緩了語氣:“香葉在屋子裏伺候寧哥兒抄寫經書呢。你隨我來。”
屋裏的蔣子寧聽見兩人的對話,努力克製住自己抽搐的嘴角,覺得這兩個人絕對是想多了。現代的單親家庭也不少,怎麽放到蔣家就要死要活的?而且就算是惹了那個就在葬禮上和自己見過一麵的爹不高興了,他還能把自己打死嘛?
蔣子寧完全沒有意識到,在這個三綱五常,“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年代,其實就算蔣明伯把蔣子寧打死,也不過是背一個“不慈”的名聲而已,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服刑的。最多,也就是以後的官路難走一些罷了。
“什麽事這麽興奮?也說來給我聽聽。”蔣子寧抄了一上午的經書,手已經有些酸了,就淨了手撂筆歇息一會兒。
要說抄經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識字了。一般公侯人家的孩子,特別是承嗣的嫡子,都是三四歲就開蒙的。但是蔣子寧因為蔣明伯的不喜,隻是由白氏粗粗教了背誦《三字經》,《千字文》也隻是學會背誦了一半。
無論什麽時候,知識都是第一生產力。為了不讓自己變成一個文盲,已經意識到蔣明伯很不喜歡自己的蔣子寧,就借著給母親抄寫經書的便利來識字。對待對自己心懷惡意的人,在能力不足的時候要隱忍。但是千萬不能自暴自棄!賤人越希望你過得豬狗不如,你越要過得好。不需要多好,隻要比他們好那麽一扭扭,就能讓這些心懷惡意的人寢食難安、抓心撓肝!
“哥兒,您還記得我之前跟您說,老爺帶著興哥兒去赴宴的事情嗎?老爺被人指著鼻子諷刺了!”連翹一臉的小心說著自己剛知道的消息。
“老爺被誰諷刺了?都說了些什麽?”蔣子寧也配合的問道,讓連翹繼續說下去。
“是一個剛進了禦史台的禦史,正撞見興哥兒和老爺一起赴宴,一點不忌諱的吃肉。這個禦史就說,如果興哥兒是老爺的侄子外甥之流,應該為太太服小功三個月,要是庶子,更是應該守孝三年。總之就是怎樣做興哥兒都不該穿豔色服裝、吃肉和參加宴飲。因為那個禦史說得在理,老爺臉都氣紅了,也沒再喝酒就帶著興哥兒回來了。現在正在前麵發脾氣呢!”
蔣子寧一聽又是因為自己的娘親,立刻就想到蔣明伯一定會到自己這裏來走一趟。要是自己做得不夠好,那麽在親兒子都不上心的情況下,蔣子興也不會有什麽“不孝”的名聲傳出去。但要是自己做得不好呢?
“香草,今天你去大廚房領食盒的時候,要好好看看菜品,翻弄一下也不要緊。我估計,老爺和梁姨娘一定會拿我做筏子來替興哥兒壓下流言的。連翹,你去一趟祖母的院子裏,把這事說一下,就說我這個月已經抄了十部經書,想供在佛前。”滿府裏隻有老太太的院子裏有個佛堂,總要讓老太太有機會看看兒子的狠心程度才行。
果然,過了一會兒,香草拎著食盒進了院子:“哥兒果然沒料錯。我去的時候,幸好王掌廚已經備好哥兒的午飯了。我說了哥兒的猜想,王掌廚就找了一個一模一樣的食盒出來放著。我拿了哥兒的午飯出來,誰也沒看見我。”
“你且把食盒擺著,不要端出來。”都端出來豈不是一目了然就明白
一聽蔣子寧的吩咐,幾個丫頭都笑。這時候,連翹也回來了:“哥兒,我回來的時候,看見老爺往這邊走了。我是抄小路回來的。還有,老太太要是派人來,肯定和第二撥給哥兒送吃食的人在院門口碰上。”說完,就和香草對視了一眼,顯見是事先就估算好時間的。
這邊蔣子寧又回到了桌前,用小胖手握著筆抄寫經文。才寫了幾個字,蔣明伯就進了院子。
守在門口的甘草立刻利落的行禮,道了聲“老爺安”,給蔣明伯把門口的竹簾子掀起來。蔣明伯獨自一人進了屋,讓和自己一起來的人在門外的廊上頭等著。
幾個丫頭早在聽見甘草請安的聲音時,就從小門離了屋子,隻留了剛留頭的香葉伺候蔣子寧的筆墨。
蔣子寧見了蔣明伯,雖然心裏有些抵觸,但還是按照記憶裏的禮儀規矩給蔣明伯行了請安禮。待他直起身子,就直接發了難:“平日裏不見你學好,都看得些什麽淫、詞豔、曲的雜書?竟然還要抄錄成冊不成?”
任是蔣子寧脾氣再好,聽見蔣明伯睜眼說瞎話也有些怒氣上湧了。但是蔣子寧還是好聲好氣的回道:“父親,母親剛過了五七,我隻是聽人說抄寫經書可以是母親魂魄安寧,所以抄了幾部佛經而已。”
蔣明伯還是第一次見這個白氏生的兒子沒有因為自己的話而哭天抹淚,反倒是條理清晰的反駁自己。但是想到來此的目的,蔣明伯立刻就把音量提高了一截:“不孝的東西!你還敢忤逆頂嘴!你母親熱孝未過就做這種見不得人的事情!我今天就請家法教教你什麽叫做孝順!”說著,就把攏在袖子裏的尺鞭抽了出來,抬手就要打。
“我看誰敢打!”一聲怒喝自屋外傳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陣膝蓋扣地的請安聲。
門口的簾子再次被打起,老太太梁氏被蔣季梅扶著進了屋,指著蔣明伯:“你好大的官威!我在院子口就聽見你要打寧哥兒。我倒是不知道寧哥兒做了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了?”
老太太走到了蔣子寧的書桌前,拿起墨痕未幹的經文掃了一眼。雖然字體稚嫩,但是每個字都寫得很用心且沒有一個錯字,可見蔣子寧抄寫的時候是十分認真的。“要是連給自己的親娘抄經書都算是見不得人的事,那我這個每日裏供奉佛祖的人是不是應該淩遲處死啊?”老太太也是氣急了,也不管說話誅不誅心就直接朝著蔣明伯吼。蔣子寧見救兵和蔣明伯對上了,立刻就假裝自己是背景板,靜靜的等著老太太替自己出頭。
蔣季梅怕她氣到,連忙給老太太順氣順道給大哥求情:“大哥許是不知道呢,您可別為了誤會就讓一家子生分了。”
蔣明伯眼看老太太把蔣子寧從“不孝”變成了“孝”,眼光一掃,看見了擱在餐桌上的食盒,就立刻賠笑:“母親莫氣,我也是聽說寧哥兒在熱孝裏就不守孝道,葷食不斷才氣急了想教教他的。他若是老老實實的認錯去跪祠堂,這尺鞭也就免了。若不然,我定要用家法教訓他!”才說完,就發現老太太和妹妹的表情很奇怪。
這時香葉上前幾步行了禮:“好叫老太太、老爺、姑太太知道,哥兒的飯食雖然是大廚房做出來的,但是因著孝期,王掌廚製作哥兒的飯食都是用單獨的灶具。而且為了不和府裏其他主子的飯食混了,奴婢都是提前大半個時辰悄悄去去了來的,萬沒有葷食在內。”
說著就上前把食盒打開:“今日的主食是三合麵的饅頭,兩個小菜一個是素油煎豆腐,一個是涼拌木耳。還有一碗海裙湯,是因為這幾日哥兒的精神不太好,奴婢才讓王掌廚做的。”
不等蔣明伯再說話,老太太就一招手:“我倒是和你妹妹在院子口遇到了另一個來送吃食的。剛剛也問了。那婆子隻說,是府裏有人給了她一角銀子讓他把這個食盒送到院子裏的。”老太太此刻心裏對兒子是兩種失望。一種是竟然陷害自己的兒子來保全另一個兒子的失望;另一種是竟然想出這麽錯漏百出的陷害方式的失望。
因著兩種感覺,老太太一下就沒了精神:“罷了,今日的事情都不許往外說。以後你也不用教寧哥兒如何做人。寧哥兒孝期結束之後,就到國子監去,且不用你呢。以後少來寧哥兒的院子。”原本還有讓兩人培養父子之情的老太太,徹底放下了這個念頭。本來五十不到的老太太,看著眼前的大兒子,忽然覺得平原侯府必然會沒落了。
一個寵妾滅妻、陷害嫡子的當家人,有什麽能力支撐起侯府呢?當年因為老侯爺參軍,為了生計不得不拋頭露麵做活而沒親自教養幾個孩子,恐怕是梁氏這輩子最大的錯處了。一子錯啊,侯府後繼無人了。也許,真的該考慮一下女兒說的關於教養孫子的建議了。
這件事好像就這麽結束了,但是老太太卻徹底絕了對兒子的心思。而且雖然老太太說此事不準傳出去,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些人家到底還是知道了蔣明伯的所為。以至於蔣明伯在一年之後,竟然連個繼室都說不上了。也有上趕著巴結他的,隻是他卻看不上這些人家的姑娘啊。於是平遠侯府大兒媳的位置便一直空懸著。
在仔細思考了之後,蔣子寧二叔家和自己同歲的堂弟蔣子耀,三叔家四歲的堂弟蔣子榮都被老太太接到了院子裏調教。隻蔣子寧因為守孝仍舊留在自己的院子裏。
三年的時間就這麽緩慢的過去了。蔣子寧出孝之後,就和蔣子耀一起進了國子監,隻是這名頭卻有很大的不同。
這三年,雖然蔣子寧在自己的院子裏守孝,但是卻總在細微的地方刷老太太的好感度。不讓老太太立刻發現,而是過一段時間,才由他人的嘴說給老太太聽。這讓老太太有了一種“寧哥兒默默的關心自己還不邀功”的感覺。
所以蔣子寧進國子監憑的是平原侯府的恩蔭名額,而蔣子耀則是捐了一個監生。無形之中,給人一種“蔣子寧是侯府繼承人”的錯覺。但是蔣子寧有信心,他會讓這種“錯覺”便成“現實”的。
臨入國子監前的幾天,老太太還讓從戰場歸來的老侯爺給蔣子寧和蔣子耀好好說了一下朝中的情況,以免入了國子監之後行為不得體出什麽差錯。
等到和蔣子耀一起聽完了老侯爺的講述,蔣子寧隻覺得是晴天霹靂一樣。他分明聽到了老侯爺說的“榮國公賈家代善”、“寧國公賈家代化”、“四位郡王爺”、“八位國公爺”、“神武將軍馮唐”之類熟悉的名字。
所以他其實不是單純的穿越而是穿書是吧?穿到了古今中外第一坑的《紅樓夢》裏是吧。蔣子寧深吸幾口氣平複心情,總結了一下剛剛祖父說的話:自己和蔣子耀要去的,其實是國子監專門供勳貴子弟和世家公子就讀的高精班。這個班的成立目的是讓勳貴人家的子弟不至於不學無術,好處是可以和同一圈子裏的人自小建立情分。
但是如果這裏真的是紅樓的世界,那麽現在在這個圈子裏的人,遲早會成為皇帝桌上的一盤菜!
為了不讓自己的將來那麽淒慘,蔣子寧覺得自己不能夠安於當一個普通壓製蔣子興一頭的人了。他必須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人,但是又不能讓皇帝忌憚。這個目標是長遠的目標。而自己作為一個老牌勳貴人家,而且祖父還是當年的賈家兩個堂兄弟的手下,隻能奔著這個目標去了!
去國子監上學的第一天,蔣子寧無視蔣子興仇視自己的目光,施施然和蔣子耀坐上了馬車。沒辦法,他才八歲,還不會騎馬呢。就算會騎馬,老太太也不會允許兩個人騎馬上學的。
蔣子興之所以仇視蔣子寧,是因為在老太太和老侯爺的壓製下,蔣子興隻是請了西席在家教他。本來他作為平遠侯府唯一一個有先生教的孩子,還是很自豪的。但是如今他見蔣子寧和蔣子耀都去了國子監,自己卻被壓著連捐監生都不能,自然就很是痛恨兩人。而因為蔣子寧和蔣子興的嫡庶之爭,也就格外的仇視蔣子寧了。
蔣子寧不在乎他的仇視,隻是有些緊張。待到了國子監,才一溜煙的拉著蔣子耀進了高精班的院子,和講讀博士報道後,被分到了蒙學班。待兩人十歲或是考核成績合格後,才能到乙班去。
一進蒙學班,蔣子寧和蔣子耀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要知道,雖然平原侯的第二代有些不成器,但是老侯爺本人可還是活躍在兵部和戰場上的。按照老侯爺的如今四十多的年齡,起碼還能再活躍個十年。到時候說不定平原侯府的第三代會成長得不錯呢?在這兩個第三代年幼的時候交好,是很有必要的。
“有禮!在下馮紫英,家父是神武將軍。這位是襄陽侯長孫戚建輝,這是景田侯的孫子裘良。這是鎮國公家的牛繼宗。這是繕國公家的石光珠。”兩個人才放好東西,就有個比自己大一歲的英武少年抱拳介紹了一圈。
“你說。”閨女的話老太太還是聽得進去的,點頭示意蔣季梅說。
“沒出嫁前,大嫂當時身子骨還很利索,管家的事情也很是教了我一陣。嫂子的管法竟是讓當家太太費不了多少力氣了。所以這些年雖然嫂子的身子骨差了,但在管家這件事上,卻仍舊沒非多少心思。我如今在婆家,也是依照當年嫂子教的法子管家,竟是無一處不妥帖的。每日裏也隻是做了總攬,隻是在每年不定幾月的時候抽查的一次略微忙個十來天。”
蔣季梅先把白氏管家方法的好處說給老太太聽。眼見老太太因為有了白氏省心省力,她心裏也是感激的,所以也想為白氏投桃報李做些什麽。以前是沒機會,白氏什麽也不缺更用不上。如今卻是應該把這感激放到侄子蔣子寧身上了。
剛剛雖然有幾句話是嬤嬤貼著老太太的耳朵說的,但她坐得離老太太近,自然也聽了一耳朵。她就不明白了,同樣是梁家出身,怎麽就有了小梁氏那麽一個玩意兒。而那個玩意兒生下來的這個小的,也同樣不著調!
而自己的二嫂和三嫂,雖然也是出身不低,可始終比自己的大嫂在大局上差了許多。過去隻是撒開手不管大嫂被大哥冷落,一味的做恩愛狀戳人心窩子,現在更是連侯府的臉麵摔在地上也不在乎,隻想著自己的小家。二哥和三哥也隻讓自己的媳婦出來頂事,自己裝作沒事人一樣!須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侯府的臉麵被傷了,他們又有什麽好處?一個個眼皮子淺的沒邊,也就隻有大嫂白氏還能替母親分憂一二了。
“如今侯府裏全是亂象,三個哥哥也是各有心思。女兒說句難聽的話,還是把心思都放在教養我幾個侄子身上吧!管家這種事,平日裏娘做個總攬就好,再快點給大哥娶一房繼室,萬不可以妾當妻。那梁姨娘雖然是您的侄女,可做了姨娘就一輩子是姨娘了!”
“你說了這麽些,我都知道。可你看看你兩個嫂子……唉!”老太太聽女兒說的都是真心實意的話,也是走心,隻是到底沒個章程把家裏這番亂象壓下去。
“為今之計,隻有——分產不分家。”蔣季梅說道,“我知道幾個哥哥不成器,但是也是爹的骨血。我不知爹娘屬意哪個繼承平原侯的爵位,但世間萬事不過是利益驅使罷了。兩個嫂子也是為了自己的將來打算。如今大嫂亡去,娘正好借這個由頭整頓資產,言明分成,這才能讓兩個哥哥並嫂子不至於心中積憤。”
“你讓我想想,讓我再想想!”老太太拍了拍女兒的手,陷入了沉思裏。
這頭老太太思考如何讓平遠侯府恢複平靜,另一邊蔣明伯直接把蔣子興帶在了身邊教養。每日裏上下衙門之餘,略有空閑就親近考校。蔣子寧得了消息,心裏不禁感歎這位梁姨娘真是好手段,把蔣明伯把得死死的不說,還讓自己這個正經的蔣家男丁成了透明人一樣。
可是出乎意料的,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蔣明伯就讓蔣子興呆在家裏不要出來了。這個時候的蔣子寧,院子裏已經有了跪經回來的四個母親身邊的大丫頭並香葉。四個大丫頭分別叫做香草、甘草、蓮房、連翹。其中的香草就是香葉的姐姐。
四個丫頭各有擅長:香草善膳食,做的一手好吃食;甘草最會打理瑣碎事務;蓮房一手飛針走線的絕技師承宮內的禦用繡娘;連翹最好打聽各種消息,有一個叫銀錠的弟弟在外院行走,替白氏傳達消息。另有一位嬤嬤,當家的管著白氏的嫁妝,這些年都沒出什麽紕漏。
老太太把白氏的人都留給了蔣子寧,也是做了給蔣子寧積蓄人力的打算。可蔣子寧的芯子是個現代人,還真就不覺得在這內宅大院裏,能有什麽傷到自己的。所以老太太的一番心思,多少有些打了水漂的意味。
連翹前幾天還跟香草說了老爺領著蔣子興赴宴的事情,引得香葉好頓氣。今天卻喜笑顏開的進了院子:“香葉!香葉!我跟你說件事!”
“別大呼小叫的!”連翹沒叫到香葉,反倒把香草給叫了出來,“往日裏的規矩都哪去了?如今咱們寧哥兒在府裏是什麽境遇你不知道嗎?行差踏錯一步都是天大的罪過,更別說要是因為我們幾個言行無狀被有心人高了黑狀,你是想讓主子受你的連累嗎?”
幾句話就把蔣子寧如今爹不疼娘不在、祖父外出祖母將養身子精力有限的狀況給說清了。連翹也是一驚:“姐姐教訓的是,是連翹莽撞了。”
香草見連翹把她的話走了心,就放緩了語氣:“香葉在屋子裏伺候寧哥兒抄寫經書呢。你隨我來。”
屋裏的蔣子寧聽見兩人的對話,努力克製住自己抽搐的嘴角,覺得這兩個人絕對是想多了。現代的單親家庭也不少,怎麽放到蔣家就要死要活的?而且就算是惹了那個就在葬禮上和自己見過一麵的爹不高興了,他還能把自己打死嘛?
蔣子寧完全沒有意識到,在這個三綱五常,“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年代,其實就算蔣明伯把蔣子寧打死,也不過是背一個“不慈”的名聲而已,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服刑的。最多,也就是以後的官路難走一些罷了。
“什麽事這麽興奮?也說來給我聽聽。”蔣子寧抄了一上午的經書,手已經有些酸了,就淨了手撂筆歇息一會兒。
要說抄經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識字了。一般公侯人家的孩子,特別是承嗣的嫡子,都是三四歲就開蒙的。但是蔣子寧因為蔣明伯的不喜,隻是由白氏粗粗教了背誦《三字經》,《千字文》也隻是學會背誦了一半。
無論什麽時候,知識都是第一生產力。為了不讓自己變成一個文盲,已經意識到蔣明伯很不喜歡自己的蔣子寧,就借著給母親抄寫經書的便利來識字。對待對自己心懷惡意的人,在能力不足的時候要隱忍。但是千萬不能自暴自棄!賤人越希望你過得豬狗不如,你越要過得好。不需要多好,隻要比他們好那麽一扭扭,就能讓這些心懷惡意的人寢食難安、抓心撓肝!
“哥兒,您還記得我之前跟您說,老爺帶著興哥兒去赴宴的事情嗎?老爺被人指著鼻子諷刺了!”連翹一臉的小心說著自己剛知道的消息。
“老爺被誰諷刺了?都說了些什麽?”蔣子寧也配合的問道,讓連翹繼續說下去。
“是一個剛進了禦史台的禦史,正撞見興哥兒和老爺一起赴宴,一點不忌諱的吃肉。這個禦史就說,如果興哥兒是老爺的侄子外甥之流,應該為太太服小功三個月,要是庶子,更是應該守孝三年。總之就是怎樣做興哥兒都不該穿豔色服裝、吃肉和參加宴飲。因為那個禦史說得在理,老爺臉都氣紅了,也沒再喝酒就帶著興哥兒回來了。現在正在前麵發脾氣呢!”
蔣子寧一聽又是因為自己的娘親,立刻就想到蔣明伯一定會到自己這裏來走一趟。要是自己做得不夠好,那麽在親兒子都不上心的情況下,蔣子興也不會有什麽“不孝”的名聲傳出去。但要是自己做得不好呢?
“香草,今天你去大廚房領食盒的時候,要好好看看菜品,翻弄一下也不要緊。我估計,老爺和梁姨娘一定會拿我做筏子來替興哥兒壓下流言的。連翹,你去一趟祖母的院子裏,把這事說一下,就說我這個月已經抄了十部經書,想供在佛前。”滿府裏隻有老太太的院子裏有個佛堂,總要讓老太太有機會看看兒子的狠心程度才行。
果然,過了一會兒,香草拎著食盒進了院子:“哥兒果然沒料錯。我去的時候,幸好王掌廚已經備好哥兒的午飯了。我說了哥兒的猜想,王掌廚就找了一個一模一樣的食盒出來放著。我拿了哥兒的午飯出來,誰也沒看見我。”
“你且把食盒擺著,不要端出來。”都端出來豈不是一目了然就明白
一聽蔣子寧的吩咐,幾個丫頭都笑。這時候,連翹也回來了:“哥兒,我回來的時候,看見老爺往這邊走了。我是抄小路回來的。還有,老太太要是派人來,肯定和第二撥給哥兒送吃食的人在院門口碰上。”說完,就和香草對視了一眼,顯見是事先就估算好時間的。
這邊蔣子寧又回到了桌前,用小胖手握著筆抄寫經文。才寫了幾個字,蔣明伯就進了院子。
守在門口的甘草立刻利落的行禮,道了聲“老爺安”,給蔣明伯把門口的竹簾子掀起來。蔣明伯獨自一人進了屋,讓和自己一起來的人在門外的廊上頭等著。
幾個丫頭早在聽見甘草請安的聲音時,就從小門離了屋子,隻留了剛留頭的香葉伺候蔣子寧的筆墨。
蔣子寧見了蔣明伯,雖然心裏有些抵觸,但還是按照記憶裏的禮儀規矩給蔣明伯行了請安禮。待他直起身子,就直接發了難:“平日裏不見你學好,都看得些什麽淫、詞豔、曲的雜書?竟然還要抄錄成冊不成?”
任是蔣子寧脾氣再好,聽見蔣明伯睜眼說瞎話也有些怒氣上湧了。但是蔣子寧還是好聲好氣的回道:“父親,母親剛過了五七,我隻是聽人說抄寫經書可以是母親魂魄安寧,所以抄了幾部佛經而已。”
蔣明伯還是第一次見這個白氏生的兒子沒有因為自己的話而哭天抹淚,反倒是條理清晰的反駁自己。但是想到來此的目的,蔣明伯立刻就把音量提高了一截:“不孝的東西!你還敢忤逆頂嘴!你母親熱孝未過就做這種見不得人的事情!我今天就請家法教教你什麽叫做孝順!”說著,就把攏在袖子裏的尺鞭抽了出來,抬手就要打。
“我看誰敢打!”一聲怒喝自屋外傳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陣膝蓋扣地的請安聲。
門口的簾子再次被打起,老太太梁氏被蔣季梅扶著進了屋,指著蔣明伯:“你好大的官威!我在院子口就聽見你要打寧哥兒。我倒是不知道寧哥兒做了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了?”
老太太走到了蔣子寧的書桌前,拿起墨痕未幹的經文掃了一眼。雖然字體稚嫩,但是每個字都寫得很用心且沒有一個錯字,可見蔣子寧抄寫的時候是十分認真的。“要是連給自己的親娘抄經書都算是見不得人的事,那我這個每日裏供奉佛祖的人是不是應該淩遲處死啊?”老太太也是氣急了,也不管說話誅不誅心就直接朝著蔣明伯吼。蔣子寧見救兵和蔣明伯對上了,立刻就假裝自己是背景板,靜靜的等著老太太替自己出頭。
蔣季梅怕她氣到,連忙給老太太順氣順道給大哥求情:“大哥許是不知道呢,您可別為了誤會就讓一家子生分了。”
蔣明伯眼看老太太把蔣子寧從“不孝”變成了“孝”,眼光一掃,看見了擱在餐桌上的食盒,就立刻賠笑:“母親莫氣,我也是聽說寧哥兒在熱孝裏就不守孝道,葷食不斷才氣急了想教教他的。他若是老老實實的認錯去跪祠堂,這尺鞭也就免了。若不然,我定要用家法教訓他!”才說完,就發現老太太和妹妹的表情很奇怪。
這時香葉上前幾步行了禮:“好叫老太太、老爺、姑太太知道,哥兒的飯食雖然是大廚房做出來的,但是因著孝期,王掌廚製作哥兒的飯食都是用單獨的灶具。而且為了不和府裏其他主子的飯食混了,奴婢都是提前大半個時辰悄悄去去了來的,萬沒有葷食在內。”
說著就上前把食盒打開:“今日的主食是三合麵的饅頭,兩個小菜一個是素油煎豆腐,一個是涼拌木耳。還有一碗海裙湯,是因為這幾日哥兒的精神不太好,奴婢才讓王掌廚做的。”
不等蔣明伯再說話,老太太就一招手:“我倒是和你妹妹在院子口遇到了另一個來送吃食的。剛剛也問了。那婆子隻說,是府裏有人給了她一角銀子讓他把這個食盒送到院子裏的。”老太太此刻心裏對兒子是兩種失望。一種是竟然陷害自己的兒子來保全另一個兒子的失望;另一種是竟然想出這麽錯漏百出的陷害方式的失望。
因著兩種感覺,老太太一下就沒了精神:“罷了,今日的事情都不許往外說。以後你也不用教寧哥兒如何做人。寧哥兒孝期結束之後,就到國子監去,且不用你呢。以後少來寧哥兒的院子。”原本還有讓兩人培養父子之情的老太太,徹底放下了這個念頭。本來五十不到的老太太,看著眼前的大兒子,忽然覺得平原侯府必然會沒落了。
一個寵妾滅妻、陷害嫡子的當家人,有什麽能力支撐起侯府呢?當年因為老侯爺參軍,為了生計不得不拋頭露麵做活而沒親自教養幾個孩子,恐怕是梁氏這輩子最大的錯處了。一子錯啊,侯府後繼無人了。也許,真的該考慮一下女兒說的關於教養孫子的建議了。
這件事好像就這麽結束了,但是老太太卻徹底絕了對兒子的心思。而且雖然老太太說此事不準傳出去,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些人家到底還是知道了蔣明伯的所為。以至於蔣明伯在一年之後,竟然連個繼室都說不上了。也有上趕著巴結他的,隻是他卻看不上這些人家的姑娘啊。於是平遠侯府大兒媳的位置便一直空懸著。
在仔細思考了之後,蔣子寧二叔家和自己同歲的堂弟蔣子耀,三叔家四歲的堂弟蔣子榮都被老太太接到了院子裏調教。隻蔣子寧因為守孝仍舊留在自己的院子裏。
三年的時間就這麽緩慢的過去了。蔣子寧出孝之後,就和蔣子耀一起進了國子監,隻是這名頭卻有很大的不同。
這三年,雖然蔣子寧在自己的院子裏守孝,但是卻總在細微的地方刷老太太的好感度。不讓老太太立刻發現,而是過一段時間,才由他人的嘴說給老太太聽。這讓老太太有了一種“寧哥兒默默的關心自己還不邀功”的感覺。
所以蔣子寧進國子監憑的是平原侯府的恩蔭名額,而蔣子耀則是捐了一個監生。無形之中,給人一種“蔣子寧是侯府繼承人”的錯覺。但是蔣子寧有信心,他會讓這種“錯覺”便成“現實”的。
臨入國子監前的幾天,老太太還讓從戰場歸來的老侯爺給蔣子寧和蔣子耀好好說了一下朝中的情況,以免入了國子監之後行為不得體出什麽差錯。
等到和蔣子耀一起聽完了老侯爺的講述,蔣子寧隻覺得是晴天霹靂一樣。他分明聽到了老侯爺說的“榮國公賈家代善”、“寧國公賈家代化”、“四位郡王爺”、“八位國公爺”、“神武將軍馮唐”之類熟悉的名字。
所以他其實不是單純的穿越而是穿書是吧?穿到了古今中外第一坑的《紅樓夢》裏是吧。蔣子寧深吸幾口氣平複心情,總結了一下剛剛祖父說的話:自己和蔣子耀要去的,其實是國子監專門供勳貴子弟和世家公子就讀的高精班。這個班的成立目的是讓勳貴人家的子弟不至於不學無術,好處是可以和同一圈子裏的人自小建立情分。
但是如果這裏真的是紅樓的世界,那麽現在在這個圈子裏的人,遲早會成為皇帝桌上的一盤菜!
為了不讓自己的將來那麽淒慘,蔣子寧覺得自己不能夠安於當一個普通壓製蔣子興一頭的人了。他必須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人,但是又不能讓皇帝忌憚。這個目標是長遠的目標。而自己作為一個老牌勳貴人家,而且祖父還是當年的賈家兩個堂兄弟的手下,隻能奔著這個目標去了!
去國子監上學的第一天,蔣子寧無視蔣子興仇視自己的目光,施施然和蔣子耀坐上了馬車。沒辦法,他才八歲,還不會騎馬呢。就算會騎馬,老太太也不會允許兩個人騎馬上學的。
蔣子興之所以仇視蔣子寧,是因為在老太太和老侯爺的壓製下,蔣子興隻是請了西席在家教他。本來他作為平遠侯府唯一一個有先生教的孩子,還是很自豪的。但是如今他見蔣子寧和蔣子耀都去了國子監,自己卻被壓著連捐監生都不能,自然就很是痛恨兩人。而因為蔣子寧和蔣子興的嫡庶之爭,也就格外的仇視蔣子寧了。
蔣子寧不在乎他的仇視,隻是有些緊張。待到了國子監,才一溜煙的拉著蔣子耀進了高精班的院子,和講讀博士報道後,被分到了蒙學班。待兩人十歲或是考核成績合格後,才能到乙班去。
一進蒙學班,蔣子寧和蔣子耀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要知道,雖然平原侯的第二代有些不成器,但是老侯爺本人可還是活躍在兵部和戰場上的。按照老侯爺的如今四十多的年齡,起碼還能再活躍個十年。到時候說不定平原侯府的第三代會成長得不錯呢?在這兩個第三代年幼的時候交好,是很有必要的。
“有禮!在下馮紫英,家父是神武將軍。這位是襄陽侯長孫戚建輝,這是景田侯的孫子裘良。這是鎮國公家的牛繼宗。這是繕國公家的石光珠。”兩個人才放好東西,就有個比自己大一歲的英武少年抱拳介紹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