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在我遭遇困難時支持我的父母,以及我的叔父母。
以裝飾及結構跨越結局
伊藤計劃╳圓城塔
伊藤:先生與圓城先生分別獲得「best sf 2007」國內篇的第一名與第二名。兩人擁有許多共通點,例如都出生於70年代前半、都因入圍小鬆左京賞的的最終決選階段,而在〈早川書房sf係列 j文集〉推出首作、都與網路有著很深的淵源等。但是,兩人從風格到個性可說是南轅北轍。以下我們請這兩位說像很像但又很不一樣的作家,從對於彼此作品的感想、共通點到關鍵差異、對於科幻文學的想法,以及未來的計劃,進行深度的對談。(編輯部)
■《虐殺器官》的銷售量是《sre》的兩倍?
編輯部:《虐殺器官》獲得「best sf 2007」國內篇的第一名,而《self-referengine》(以下簡稱《sre》)則獲得第二名,首先要恭喜兩位。
圓城:恭喜您(對著伊藤先生說)。
伊藤:恭喜您(對著圓城先生說)。
編輯部:兩位的得獎都品都是首作,能不能請兩位先談談心裏的感想。
伊藤:我一直覺得《sre》的排名應該要高於我的作品,所以一直對排名的結果感到有點意外,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我覺得今年對我來說是幸運的一年。
圓城:我常常對別人說:「《虐殺器官》的銷售量,是那本黃色的書【注1:《sre》的單行本封麵是黃色的】的兩倍喔!」我的朋友聽到後,很生氣地說:「你在胡說什麽!」我就說:「好啦,銷售量是五倍。」聽到我這麽說之後,朋友才氣消。所以我心中最真實的感想是,「伊藤先生真的很厲害,竟然勝過我這麽多」(笑)。(圓城補充:二〇一四年的銷售量差距已經達到六倍。)
伊藤先生與我的書,都是以世界末日為前提的小說。我一直懷疑,讀者是不是真的能接受這種類型的作品。我知道我們這個世代的讀者會喜歡,但不確定是否能受到其他世代的青睞。但是我在有幸獲得這個獎項的第二名後,發現「啊,原來大家都可以接受這樣的題材。」因此我覺得,必須重新思考讀者的喜好。我也很高興我的書中有著大家能接受的特質。
編輯部:兩位的作品都入圍小鬆左京賞的最終決選,但兩個作品的內容卻形成了某種程度的對比。而你們就有如一對一起出道的搭檔,也一起在j文集係列中推出首作。關於這一點,兩位有什麽想法?
圓城:我已經把我們兩人想成搭檔了啊(笑)。
伊藤:當初圓城先生對我說:「我把原稿交給早川書房了。你的呢?」要是沒有他這樣鼓勵我,我大概就不會當作家了。所以我覺得圓城先生是我的恩人。
圓城:我沒有把原稿看完就決定推薦他。不過因為我看過他的部落格,覺得他是獨一無二的人
才。
編輯部:伊藤先生是從何時開始寫部落格的呢?
伊藤:我從一九九八年左右開始(在個人網站上)寫文章。當時部落格這種寫作型態尚未誕生。
編輯部:你是因為網路,所以才慣於寫文章嗎?
伊藤:是的。我因此很習慣寫作。但是以前並沒有想過要把我寫的東西匯整為小說。
圓城:我也有網站,所以也默默地在上麵寫著文章,但一樣不曾把文章匯整成小說。因此,我們都沒有太多寫小說的經驗。換句話說,我們沒有刻意磨練寫小說的技巧。
編輯部:意思是說,寫小說並不是一件特別的事,隻是部落格的延伸?
伊藤:是的。我應該是很習慣網路文章的步調。
■用文體跨越障礙!
編輯部:兩位讀了彼此的作品後,有什麽感想呢?
圓城:大部分的評價都認為,《虐殺器官》對於現代社會的封閉感,以及過度發展科技造成的悲慘結果,有著如實的描述。這本書裏的確有這樣的情節,但我認為,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悲慘與否。我閱讀《虐殺器官》時,感受到的是爽快。似乎有很多讀者都把本書視為一本氣氛凝重的作品,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完全是很粗線條地沉浸在書中的情境裏(笑)。
伊藤:沒錯。我在寫這本書時,追求的就是爽快的感覺(笑)。
圓城:在我的感覺中,伊藤先生創作的角色並非存在於自己的內在,而是存在於自己的外在。我覺得伊藤先生在寫作時,就像是一個指導演員演戲的導演。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ng重拍的時候?
伊藤:有。正如您所說,我幾乎沒有寫過「從我內心自然衍生出來的角色」。我都是根據故事的發展,在每個不同的場景,因應需要,去塑造人物的性格。因此,在創作角色時,我的思維並非「這個角色背負著這樣的人生,所以才擁有這樣的性格」。至於我所創造的角色,當然都是有一貫性的。
圓城:我書中的角色,有些是我身邊的親友(笑)。也因為他們是我的親友,所以我就任意作主,反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笑)。我和伊藤先生在塑造人物的方式上,的確很不一樣。伊藤先生看過非常多的電影,而我則是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人們,看他們有什麽「奇怪的舉止」。
伊藤:換句話說,圓城先生算是「自然主義」的支持者囉?
圓城:所謂的自然主義是指眼見為憑,沒有看過的東西就寫不出來。但是依存於自己主觀認知的自然主義,還是怪怪的(笑)。描繪外在的自然情景,才是真正的自然主義。如果認為「我自己認知到的怪東西才是自然!」,那麽就不算是自然主義了(笑)。
伊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兩人可說都帶有人工的特質。
圓城:是啊。所以如果我們被丟到蘇聯集體農場裏,作風應該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吧(笑)。
伊藤:我看完《sre》的感想是,圓城先生不管遭遇到什麽狀況,都能順利跨越難關。感覺就像是在一個所有的事物都消滅的情況下,或是在完全真空的情況下,那裏依然會冒出一些有形體的東西。
圓城:我常覺得自己在這當中還頗掙紮的。但放棄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伊藤:用文體來跨越難關,是我們兩人的共通點。我認為,不管題材是什麽,我們都可以用演算法、結構與文字的模式來跨越困難。我在寫小說時,一直有一個自覺,就是不管文體也好,題材也好,都隻用細微的裝飾呈現。另外,我寫作的態度就是,隻要不會讓讀者看不下去,應該就能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完成。這真的是一念之間(笑)。
圓城:不過話說回來,《虐殺器官》完全是由多個剎那間的劇情,所連結起來的作品。
伊藤:是啊(笑)。這也意味著,我很難用長期的觀點來看事情。
圓城:我也是。我習慣於事物的快速轉換,例如呼叫器在一瞬間被手機所取代、網路被部落格淹沒。因為我在十多歲、二十多歲時,身邊充滿許多這種用完即丟的小玩意兒,因此在我的觀念裏,用長期的眼光來看事情是沒有什麽意義的。
■結構與裝飾
卻是不停在蓋房子,又一邊將蓋好的房子拆除。我曾經擔心,他這樣做真的沒問題嗎(笑)?
圓城:我也常常害怕點子會用完。但我很羨慕善於運用裝飾的人。
伊藤:不,從創作的成本來看,顯然結構會耗費比較多工夫。
圓城:我隻是單純覺得,描寫事物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我寫作的方式比較固定,會用的詞也都是「草原」、「這裏長著樹木」、「青空」這些被廣泛使用的詞匯。而《虐殺器官》則是在細節上描寫得很細膩,這是我做不到的。我不想去思考一個場景中到底有多少人。
伊藤:對我來說,構思人與組織的名字是最快樂的。書中出現許多虛構的人名,會讓我覺得很舒暢。而我認為這就是一種裝飾。
圓城:把細節描繪到可媲美真實場景,真的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因為這代表作者非常認真寫作,並且勇於挑戰巨大的高牆。而我因為總是逃避這個難題,所以無法做到(笑)。我隻要決定好架構,就能動筆。接下來就不太會去查資料了。所以我在寫作時,幾乎不會用到參考資料(笑)。
伊藤:我從吉布森的《pattern reition(模式識別)》學習到,隻要極盡所能地去描繪細節,那麽就算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題材,最後也會變成科幻。或許他覺得,在作品中加入許多小玩意,是一種符合科幻風格的寫作手法。
圓城:以槍枝為例子好了,我想描繪細節時,大概會寫:那是一個有開口的筒狀物,接著塞入火藥,最後隻要點火,子彈就會發射出去。這就是我所認知的。
伊藤:你的想法很有拓樸學【注2:是近代數學的一個分支,用於討論在物體連續形變下不變的性質】的味道啊(笑)。
圓城:我有很不細膩的地方。例如隻要敲打一下就會往前走之類的敘述(笑)。
伊藤:若說我所做的是小說細部設計,那麽圓城先生所做的,就可算是小說的結構創造。你的小說是在一開始就有架構的嗎?
圓城:整體的架構是一開始就構思好的。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內容會不知不覺偏離主軸,所以我在寫作時,反而更像在設法把故事拉回主軸。我在寫作前,都隻有一個模糊的大綱,所以無法在事前提出作品的雛形。我在寫故事時,就像在把結構慢慢填滿。
伊藤:換句話說,用圖案或是算式來描繪作品的雛形,對你來說比較輕鬆吧?
圓城:是啊,我的筆記本裏沒有分鏡腳本,隻畫著一些奇怪的圖案。伊藤先生就是一位分鏡腳本型的作者,而且還像導演一樣指導角色的演技,所以我對他的頭腦構造感到很不可思議。
伊藤:圓城先生很難對責任編輯提出作品的大綱。應該說,根本無法拿給別人看。
圓城:我本來就不曾提出作品的大綱(笑)。
伊藤:不過,到目前為止,你的作品都沒有使用過相同的結構,對吧。你為每一個短篇,各自開發了獨一無二的結構。
圓城:〈boy"s surface〉真的讓我想破頭了。對我的耗損真的很大(笑)。都差點沒命了。
伊藤:你花了很多時間嗎?
圓城:大約一個月吧。現在連我自己編的章節編號都搞不清楚了……我也不確定編號是不是兜得攏(笑)。
■芥川賞與推理大賞
編輯部:伊藤先生在發表《虐殺器官》之後,寫了名為〈the indifferengine〉的中篇作品,還獲得sf magazine讀者獎的肯定啊!
伊藤:謝謝您。我在寫《虐殺器官》時,幾乎沒有查閱其他資料。而我在撰寫〈the indifferengine〉時,老實說,除了同樣沒查資料外,裏麵有七、八成都是順手寫成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顯然是輸給了〈boy"s surface〉(笑)。但是我藉由寫這篇作品,了解到靠著自己順手寫成的作品,能做到什麽程度,所以也是有所收獲的。
圓城:我的〈your heads only〉也有七成是順手寫成的(笑)。所以《sf magazine》的二〇〇七年十一月號,刊載了兩篇這樣的作品。
伊藤:啊,我發現我到現在為止的作品,幾乎都是順手寫成的。
圓城:從某個角度來說,完全沒有順手寫作的痕跡,是一件瘋狂的事(笑)。在思維完全正常的情況下,是寫不出東西來的,寫作時多少需要一些興奮的感覺,但是完全亢奮也是絕對不行的(笑),所以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很困難。
編輯部:圓城先生也在《文學界》發表了〈of the baseball〉與〈つぎの著者につづく〉。而前者入圍了芥川賞。請問您在寫作時,有清楚區別科幻文學與純文學嗎?
圓城:我在寫作時,沒有明顯區分出我正在寫的是哪一種小說。但是如果作品要刊載在雜誌上,就會設法符合該雜誌的風格。或許我寫作的主軸比較奇怪,所以作品如果要刊載在正常的雜誌上,就必須讓我的作品趨近於正常。
編輯部:《sf magazine》是個什麽樣的媒體?要寫什麽才適合呢?
圓城:基本上沒什麽設限,所以我認為我在寫作時可以盡量暴走(笑)。
伊藤:這麽說來,你在暴走時寫出來的是科幻文學,正經時寫出來的就不是科幻文學,對吧。
編輯部:而《虐殺器官》在值得紀念的第一屆「yboy推理大賞」中,獲得了首獎。
伊藤:圓城先生在寫作時,沒有明確區分自己在寫哪一類的小說,但我卻很有意識地,把自己框在既定的範疇。我的創作主題完全朝向科幻,所以獲得推理大賞時,我感到非常意外。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這部作品哪裏算是推理小說。
圓城:隻要有謎團,又有人死掉,就算是推理小說了。有幾萬人死掉的作品也算。
伊藤:原來如此(笑)。
■會真的動怒的人請不要看
編輯部:接著,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發售的《sf magazine》四月號,會刊登出兩位的新短篇作品。伊藤先生您寫的是什麽作品?
伊藤:那是一部間諜題材的作品。或許是因為我得到「yboy推理大賞」,所以開始想寫推理小說(笑)。裏麵敘述有一名間諜藉由不斷地把記憶轉移到別人身上,以延續間諜生涯。原本他已選定幾個移植記憶的人選,但是某一天發現,這些人選相繼被殺,於是他開始展開調查……總之,這是一個有殺人事件的推理小說。
而我現在也正在努力構思新的長篇作品……希望能在春天把這個作品完成。我打算寫一部有關核戰的小說,但這個題材的確不好寫,腦子裏有時也會出現一些雜念,所以寫作的過程非常折騰。
書偏向什麽風格呢?
以裝飾及結構跨越結局
伊藤計劃╳圓城塔
伊藤:先生與圓城先生分別獲得「best sf 2007」國內篇的第一名與第二名。兩人擁有許多共通點,例如都出生於70年代前半、都因入圍小鬆左京賞的的最終決選階段,而在〈早川書房sf係列 j文集〉推出首作、都與網路有著很深的淵源等。但是,兩人從風格到個性可說是南轅北轍。以下我們請這兩位說像很像但又很不一樣的作家,從對於彼此作品的感想、共通點到關鍵差異、對於科幻文學的想法,以及未來的計劃,進行深度的對談。(編輯部)
■《虐殺器官》的銷售量是《sre》的兩倍?
編輯部:《虐殺器官》獲得「best sf 2007」國內篇的第一名,而《self-referengine》(以下簡稱《sre》)則獲得第二名,首先要恭喜兩位。
圓城:恭喜您(對著伊藤先生說)。
伊藤:恭喜您(對著圓城先生說)。
編輯部:兩位的得獎都品都是首作,能不能請兩位先談談心裏的感想。
伊藤:我一直覺得《sre》的排名應該要高於我的作品,所以一直對排名的結果感到有點意外,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我覺得今年對我來說是幸運的一年。
圓城:我常常對別人說:「《虐殺器官》的銷售量,是那本黃色的書【注1:《sre》的單行本封麵是黃色的】的兩倍喔!」我的朋友聽到後,很生氣地說:「你在胡說什麽!」我就說:「好啦,銷售量是五倍。」聽到我這麽說之後,朋友才氣消。所以我心中最真實的感想是,「伊藤先生真的很厲害,竟然勝過我這麽多」(笑)。(圓城補充:二〇一四年的銷售量差距已經達到六倍。)
伊藤先生與我的書,都是以世界末日為前提的小說。我一直懷疑,讀者是不是真的能接受這種類型的作品。我知道我們這個世代的讀者會喜歡,但不確定是否能受到其他世代的青睞。但是我在有幸獲得這個獎項的第二名後,發現「啊,原來大家都可以接受這樣的題材。」因此我覺得,必須重新思考讀者的喜好。我也很高興我的書中有著大家能接受的特質。
編輯部:兩位的作品都入圍小鬆左京賞的最終決選,但兩個作品的內容卻形成了某種程度的對比。而你們就有如一對一起出道的搭檔,也一起在j文集係列中推出首作。關於這一點,兩位有什麽想法?
圓城:我已經把我們兩人想成搭檔了啊(笑)。
伊藤:當初圓城先生對我說:「我把原稿交給早川書房了。你的呢?」要是沒有他這樣鼓勵我,我大概就不會當作家了。所以我覺得圓城先生是我的恩人。
圓城:我沒有把原稿看完就決定推薦他。不過因為我看過他的部落格,覺得他是獨一無二的人
才。
編輯部:伊藤先生是從何時開始寫部落格的呢?
伊藤:我從一九九八年左右開始(在個人網站上)寫文章。當時部落格這種寫作型態尚未誕生。
編輯部:你是因為網路,所以才慣於寫文章嗎?
伊藤:是的。我因此很習慣寫作。但是以前並沒有想過要把我寫的東西匯整為小說。
圓城:我也有網站,所以也默默地在上麵寫著文章,但一樣不曾把文章匯整成小說。因此,我們都沒有太多寫小說的經驗。換句話說,我們沒有刻意磨練寫小說的技巧。
編輯部:意思是說,寫小說並不是一件特別的事,隻是部落格的延伸?
伊藤:是的。我應該是很習慣網路文章的步調。
■用文體跨越障礙!
編輯部:兩位讀了彼此的作品後,有什麽感想呢?
圓城:大部分的評價都認為,《虐殺器官》對於現代社會的封閉感,以及過度發展科技造成的悲慘結果,有著如實的描述。這本書裏的確有這樣的情節,但我認為,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悲慘與否。我閱讀《虐殺器官》時,感受到的是爽快。似乎有很多讀者都把本書視為一本氣氛凝重的作品,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完全是很粗線條地沉浸在書中的情境裏(笑)。
伊藤:沒錯。我在寫這本書時,追求的就是爽快的感覺(笑)。
圓城:在我的感覺中,伊藤先生創作的角色並非存在於自己的內在,而是存在於自己的外在。我覺得伊藤先生在寫作時,就像是一個指導演員演戲的導演。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ng重拍的時候?
伊藤:有。正如您所說,我幾乎沒有寫過「從我內心自然衍生出來的角色」。我都是根據故事的發展,在每個不同的場景,因應需要,去塑造人物的性格。因此,在創作角色時,我的思維並非「這個角色背負著這樣的人生,所以才擁有這樣的性格」。至於我所創造的角色,當然都是有一貫性的。
圓城:我書中的角色,有些是我身邊的親友(笑)。也因為他們是我的親友,所以我就任意作主,反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笑)。我和伊藤先生在塑造人物的方式上,的確很不一樣。伊藤先生看過非常多的電影,而我則是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人們,看他們有什麽「奇怪的舉止」。
伊藤:換句話說,圓城先生算是「自然主義」的支持者囉?
圓城:所謂的自然主義是指眼見為憑,沒有看過的東西就寫不出來。但是依存於自己主觀認知的自然主義,還是怪怪的(笑)。描繪外在的自然情景,才是真正的自然主義。如果認為「我自己認知到的怪東西才是自然!」,那麽就不算是自然主義了(笑)。
伊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兩人可說都帶有人工的特質。
圓城:是啊。所以如果我們被丟到蘇聯集體農場裏,作風應該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吧(笑)。
伊藤:我看完《sre》的感想是,圓城先生不管遭遇到什麽狀況,都能順利跨越難關。感覺就像是在一個所有的事物都消滅的情況下,或是在完全真空的情況下,那裏依然會冒出一些有形體的東西。
圓城:我常覺得自己在這當中還頗掙紮的。但放棄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伊藤:用文體來跨越難關,是我們兩人的共通點。我認為,不管題材是什麽,我們都可以用演算法、結構與文字的模式來跨越困難。我在寫小說時,一直有一個自覺,就是不管文體也好,題材也好,都隻用細微的裝飾呈現。另外,我寫作的態度就是,隻要不會讓讀者看不下去,應該就能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完成。這真的是一念之間(笑)。
圓城:不過話說回來,《虐殺器官》完全是由多個剎那間的劇情,所連結起來的作品。
伊藤:是啊(笑)。這也意味著,我很難用長期的觀點來看事情。
圓城:我也是。我習慣於事物的快速轉換,例如呼叫器在一瞬間被手機所取代、網路被部落格淹沒。因為我在十多歲、二十多歲時,身邊充滿許多這種用完即丟的小玩意兒,因此在我的觀念裏,用長期的眼光來看事情是沒有什麽意義的。
■結構與裝飾
卻是不停在蓋房子,又一邊將蓋好的房子拆除。我曾經擔心,他這樣做真的沒問題嗎(笑)?
圓城:我也常常害怕點子會用完。但我很羨慕善於運用裝飾的人。
伊藤:不,從創作的成本來看,顯然結構會耗費比較多工夫。
圓城:我隻是單純覺得,描寫事物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我寫作的方式比較固定,會用的詞也都是「草原」、「這裏長著樹木」、「青空」這些被廣泛使用的詞匯。而《虐殺器官》則是在細節上描寫得很細膩,這是我做不到的。我不想去思考一個場景中到底有多少人。
伊藤:對我來說,構思人與組織的名字是最快樂的。書中出現許多虛構的人名,會讓我覺得很舒暢。而我認為這就是一種裝飾。
圓城:把細節描繪到可媲美真實場景,真的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因為這代表作者非常認真寫作,並且勇於挑戰巨大的高牆。而我因為總是逃避這個難題,所以無法做到(笑)。我隻要決定好架構,就能動筆。接下來就不太會去查資料了。所以我在寫作時,幾乎不會用到參考資料(笑)。
伊藤:我從吉布森的《pattern reition(模式識別)》學習到,隻要極盡所能地去描繪細節,那麽就算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題材,最後也會變成科幻。或許他覺得,在作品中加入許多小玩意,是一種符合科幻風格的寫作手法。
圓城:以槍枝為例子好了,我想描繪細節時,大概會寫:那是一個有開口的筒狀物,接著塞入火藥,最後隻要點火,子彈就會發射出去。這就是我所認知的。
伊藤:你的想法很有拓樸學【注2:是近代數學的一個分支,用於討論在物體連續形變下不變的性質】的味道啊(笑)。
圓城:我有很不細膩的地方。例如隻要敲打一下就會往前走之類的敘述(笑)。
伊藤:若說我所做的是小說細部設計,那麽圓城先生所做的,就可算是小說的結構創造。你的小說是在一開始就有架構的嗎?
圓城:整體的架構是一開始就構思好的。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內容會不知不覺偏離主軸,所以我在寫作時,反而更像在設法把故事拉回主軸。我在寫作前,都隻有一個模糊的大綱,所以無法在事前提出作品的雛形。我在寫故事時,就像在把結構慢慢填滿。
伊藤:換句話說,用圖案或是算式來描繪作品的雛形,對你來說比較輕鬆吧?
圓城:是啊,我的筆記本裏沒有分鏡腳本,隻畫著一些奇怪的圖案。伊藤先生就是一位分鏡腳本型的作者,而且還像導演一樣指導角色的演技,所以我對他的頭腦構造感到很不可思議。
伊藤:圓城先生很難對責任編輯提出作品的大綱。應該說,根本無法拿給別人看。
圓城:我本來就不曾提出作品的大綱(笑)。
伊藤:不過,到目前為止,你的作品都沒有使用過相同的結構,對吧。你為每一個短篇,各自開發了獨一無二的結構。
圓城:〈boy"s surface〉真的讓我想破頭了。對我的耗損真的很大(笑)。都差點沒命了。
伊藤:你花了很多時間嗎?
圓城:大約一個月吧。現在連我自己編的章節編號都搞不清楚了……我也不確定編號是不是兜得攏(笑)。
■芥川賞與推理大賞
編輯部:伊藤先生在發表《虐殺器官》之後,寫了名為〈the indifferengine〉的中篇作品,還獲得sf magazine讀者獎的肯定啊!
伊藤:謝謝您。我在寫《虐殺器官》時,幾乎沒有查閱其他資料。而我在撰寫〈the indifferengine〉時,老實說,除了同樣沒查資料外,裏麵有七、八成都是順手寫成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顯然是輸給了〈boy"s surface〉(笑)。但是我藉由寫這篇作品,了解到靠著自己順手寫成的作品,能做到什麽程度,所以也是有所收獲的。
圓城:我的〈your heads only〉也有七成是順手寫成的(笑)。所以《sf magazine》的二〇〇七年十一月號,刊載了兩篇這樣的作品。
伊藤:啊,我發現我到現在為止的作品,幾乎都是順手寫成的。
圓城:從某個角度來說,完全沒有順手寫作的痕跡,是一件瘋狂的事(笑)。在思維完全正常的情況下,是寫不出東西來的,寫作時多少需要一些興奮的感覺,但是完全亢奮也是絕對不行的(笑),所以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很困難。
編輯部:圓城先生也在《文學界》發表了〈of the baseball〉與〈つぎの著者につづく〉。而前者入圍了芥川賞。請問您在寫作時,有清楚區別科幻文學與純文學嗎?
圓城:我在寫作時,沒有明顯區分出我正在寫的是哪一種小說。但是如果作品要刊載在雜誌上,就會設法符合該雜誌的風格。或許我寫作的主軸比較奇怪,所以作品如果要刊載在正常的雜誌上,就必須讓我的作品趨近於正常。
編輯部:《sf magazine》是個什麽樣的媒體?要寫什麽才適合呢?
圓城:基本上沒什麽設限,所以我認為我在寫作時可以盡量暴走(笑)。
伊藤:這麽說來,你在暴走時寫出來的是科幻文學,正經時寫出來的就不是科幻文學,對吧。
編輯部:而《虐殺器官》在值得紀念的第一屆「yboy推理大賞」中,獲得了首獎。
伊藤:圓城先生在寫作時,沒有明確區分自己在寫哪一類的小說,但我卻很有意識地,把自己框在既定的範疇。我的創作主題完全朝向科幻,所以獲得推理大賞時,我感到非常意外。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這部作品哪裏算是推理小說。
圓城:隻要有謎團,又有人死掉,就算是推理小說了。有幾萬人死掉的作品也算。
伊藤:原來如此(笑)。
■會真的動怒的人請不要看
編輯部:接著,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發售的《sf magazine》四月號,會刊登出兩位的新短篇作品。伊藤先生您寫的是什麽作品?
伊藤:那是一部間諜題材的作品。或許是因為我得到「yboy推理大賞」,所以開始想寫推理小說(笑)。裏麵敘述有一名間諜藉由不斷地把記憶轉移到別人身上,以延續間諜生涯。原本他已選定幾個移植記憶的人選,但是某一天發現,這些人選相繼被殺,於是他開始展開調查……總之,這是一個有殺人事件的推理小說。
而我現在也正在努力構思新的長篇作品……希望能在春天把這個作品完成。我打算寫一部有關核戰的小說,但這個題材的確不好寫,腦子裏有時也會出現一些雜念,所以寫作的過程非常折騰。
書偏向什麽風格呢?